一篇关于国学的文章 800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15:42:11
一篇关于国学的文章 800字
xXnt^iH^K)kVʶ,ZlIlmlk׿t%r-3Ku>-l=PjJTVג~ϱ>wӣ o1bWJ^+ӖcV?}cߧlbэNe[ 7n?J쒜ۅ:oQo 1,H-ViC'WA)Hl(҃QYʎ6 웝G+pK*%l?UϪ{zs <FOr9֩\S^xxK*u^mӐʢ?}֬q}}IAE3-h]r0\v%\TqJ=P*)^Y[uܱ*=Xꨅ:NSfEν1W \)mQ<̀^; P _KopH.TzK &S\TՊw~,ĥ~[?3ɵviX' ^7c MDfə(L9t MHGYl~FRBpY--Iu9̢.0xtC+~7Amo N]-b3JY":z5mZR*t.dȭ]qPV[ƨEb%0-V`5a/+0 D7׆_{Q e :|T˕J3e43qEMMes ,T|wE͚*ĩtMΥNEτb,hCWJL+_IaghF(qnvM5nG\X!wʎ/ZbOxXI&_Q wCBx_f>N(<)zޢ:0Ÿ=j1 kЪN'vg{ A;Htg"l)rƩB6 qtt=gᅏz6/&:J@]RFMjo aKzg`XHI=6nPAsu8NM (B+5; ruX)B!Cd+0siB:WӘk9mKئ݃| rT!7ôYPX2;z}*'YG/-I&.ͲO32M\;`ܟ ([DةaA)6 5 n:;Er4LYꈹB 3b{n2omrT.VmOQ γ;0`\HRLzn g& 0(BZ籊3:zzu +RńpT/v$/7Ha{X`gS"M5ذa7RqBn-hYuآeN?h BG\ WXu{U墤/Aa{vԘxۢNfa 48l4&zݚ#'QDѬBVP@O.O1MyxWҕV8B W,"EIVAsHcu~'%8? U~S޽+DU+ +d:eAN$kE,BtiL)]r";]VuX8e!uhX=g"1gX`QΆ'6_!I%paI"?A|/Eϒ%?A淿i ޕu 2/@C x'-d(P +bK v] fRtC16(q$A|ߏwXʘ[%U%\rgOcQ.iteEك*BzlY SSĺ tnC5{3*lU¶4L YKmv'pPk(a1jKFyksЕGơ&zKmE%%c%%K賳0B }."qF?>B' f4iHrGb+bz\1,"tlo r֕I2zuI͂ zǬHVY4 Cfmz}fE#j_[)}I.~``afg|:o_8N@GQ1&8eܟ-Ai(F` "#n*$)"fzw',IhdA&c􃖚R/}cpNT,ypxWX?9eh)Z6ڒ%.< TKCQ ,Y5n`D_m%XDZ(F{!3`Wߡk{kˇp@x>2a ^0v6mF˴2%\zr]F݈QP滽Swjmah-KO)Fwv hi NH?t=4^F4qz8PG_ybMAߋVy[Ѝ+ M'{"H DALX|G%b⦔9`"(cAxa5ނPtbG2k[4D|QQZ#1Xa|`څ 7B˒[&Lt-`% vJEӟ?-D5}4_+M0c0%  e}mG^"L"hݧs-#3Ld|>4zHog[7[!ӺHyoL'qYZ1جtz0Y 9IjsQ#h_ EG7ܥG̒J(.$W*v}h&fǢȳ+6XNɱ:w)KT=|ǿ~ :2/$==Sypcs^g B~rC*~@?

一篇关于国学的文章 800字
一篇关于国学的文章 800字

一篇关于国学的文章 800字
对于“中庸”这个词开始有感性的认识,是始于中学时候读鲁迅的文章.那时候看了鲁迅对于中庸的大肆批判,而对于“中庸”并无好感,认为凡是鲁迅批判的都是这个时代所必须唾弃的.引《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中的一段文字“叭儿狗一名哈巴狗,南方却称为西洋狗,但是,听说倒是中国的特产,……狗和猫不是仇敌么?它却虽然是狗,又很像猫,折中、公允、调和、平正之状可掬,悠悠然摆出别个无不偏激,唯独自己得了‘中庸之道’似的脸来.因此也就为阔人、太监、太太、小姐们所钟爱,种子绵绵不绝.”
而等到成年了再来看《中庸》,却觉得鲁迅的文字未免偏激了点,国学之所以成为国学,一定有它成为国学的道理.先来解释一下,什么是中庸.中庸即儒家的一种主张,待人接物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态度.在《论语》中,孔子把在“中庸”看成是一个最高的道德标准,也是他解决一切问题的最高智慧.其含义大致有三:执中守正,就是恪守中道,坚持原则,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折中致和,就是执两用中和而不同.因时制宜,就是与时俱进,通权达变,随机应变.所以综合起来,中庸,就是恪守中道,坚持原则,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在处理矛盾时善于执两用中,折中致和,追求中正、中和、稳定、和谐.并且随时以处中,因时制宜,与时俱进.
但是中庸的真正的内涵在很长时间里都被人误解了.我曾看到过有人提出过这么一个问题:比如:我在大街上碰到不公平的事,只要不涉及我的利益,我不去管,我保持中庸,我在社会上不去做坏事,我也不去做好人,这样能行么?但是这种答案是错误的.中庸的思想真正的解决办法是量力而为.重要在“度”.如果在大街上碰到这样有人抢劫这样的事,如果我个头弱小,我会立马报警,或喊其他强壮的人,或立即团结其他人来帮忙,而不是坐视不理.小人者遛之.有勇无谋者上前制止,不被捅一刀,也被一脚踢飞,不救人反害己.这两种都不被推崇.中庸者,在度,在于衡量利弊后行事.当然勇者是被大家赞赏,赢得了掌声,但伤的是自己,这次会被踢一脚,下次说不定就丢了小命.
中庸之道不是“和稀泥”、“老好人”,只有做到“和而不流”才是强者.东方哲学的一个核心是“天人合一”.《中庸》把天人合一讲得非常准确和明白.《中庸》说,“天人合一”是“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天就是天,地就是地,不破坏它,让它们按照自然规律发展,这样万事万物就能够得到繁育和发展,这就是“天人合一”.孔子这方面的思想早在《中庸》中就有体现: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要让天是天,地是地,不能搞破坏,顺其性而为之.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万物就会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自由自在地生活.所以人要跟自然达到和谐的境界.这就是“中”,这就是“和”.
\x09而 “中”是什么?“中”不是逃避矛盾,不是拒绝表态,不是不偏不倚,不是做好好先生.比如说,一个人在单位里工作,在社会上生活,大家都说他是“好好先生”.碰上两个人发生冲突了,他不表示意见,既不支持左方,也不支持右方,谁都不得罪.其实,好好先生表面上谁都没得罪,结果是双方都得罪了.他犯了一个最大的错误,就是采取了一种貌似不偏不倚,实际上是毫无原则的做法.一方是正确的甲方,一方是错误的乙方,你好好先生,你既不支持正确,又不支持错误.最后,甲方说你不是好人,乙方也说你不是好人.这是“中”吗?不是,违背了“中道”.孔子说的“中庸”,“中”是原则.治理天下要执“中”,抓住这个“中”是最关键的,最正确的.比方两个人发生争论的时候,甲方是正确的,乙方是错误的,你应该坚决支持正确一方,这就是掌握了“中”.是非判明后,正确的人认为你是一个主持公道的人,错误的人也会心悦诚服.这样,你才会得到两方面的支持,事情才能得到顺利的解决.这样做,才是“中”.而好好先生并不是“中”,他是无原则的.
\x09同时这个“中”的标准随具体境遇的变化而改变,《中庸》所谓“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朱熹所谓“中无定体,随时而在”,它提倡的“时中”就是希望在不同时空条件下君子能随时保持中道.历史上也存在着将中庸这种变化法则固定为维护 “礼”的倾向,这样中庸便丧失了与时俱进的活力,成为陈腐僵化的教条.封建统治者对“中庸”思想的歪曲,在具体的政治实践中造成了对人性的严重戕害.今天我们应遵循“时中”的法则,找出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中道”,建设理想的和谐社会.
\x09中庸是儒家道德的最高境界,其现实意义丝毫不减,它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实践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并且乃至整个人类世界都有影响.
    今天,我们汲取中庸之道中的积极因素,对于实现社会和谐的理想具有重要意义.“中庸”其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中正以及中和的思想能使人身心和谐,并能使人处理好人际关系、国际关系及人和自然的关系,以至达到社会的整体和谐,弘扬中庸之道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用作用.承认不同而谋求“和”,这是世界多元文化实现和平相处必走的一条路.“和而不同”在促进世界各民族和平相处、共同发展方面具有启迪意义.

到中国知网上去吧,那里很多,不过要钱的。

建议上中华国学网 找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