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 读后感看《资治通鉴》并写5篇读后感——但是我并没有闲心写那个.特此征文.可以借鉴.但不要整体抄袭.转别人的作品我也不给分.底分100.多一篇作文多给50分.若只有一篇作文,则只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0/04 03:47:56
资治通鉴 读后感看《资治通鉴》并写5篇读后感——但是我并没有闲心写那个.特此征文.可以借鉴.但不要整体抄袭.转别人的作品我也不给分.底分100.多一篇作文多给50分.若只有一篇作文,则只
x|r*[ޫTO];gQa!A 4 IB Rޙ뾂oM {.}~t t s^÷?ۡ}y.yR]K</񼙿?t*>Ց=1Zؗ+ΆIuxp=~s;uLynMn%lm]ap=MiXUۜ&vESk7OL|;cVhM'6 7LWoer Oԇ,ڔLnfn}>3[,^!bd 7YlR`x lWh}d(._?v[z ݕ+J<7_~w},p6.vYbe+O۞vnMoarAM w_8 ->h4:*§lW1.ujmg^³: 6`iЍ)KShM KZ;1Ctמ~c'*%C/AhNٮr2.yw`Id*ĶfK~Ճ$l͌b~)^6bhձ1,Hۍ)4x;wv5Ťiڤt@ԌNJGx4)d-Ց)ֶR̿ 71 -~{&49GvmN,D?چN1x <Z`h,g/a:=ȨyS ɷ+ sl s31r<'ÛܾO(:?I_cB3yOD3wȵ{ixf. 6NX2:Ub JJݛ֥p@Zg)V.lkJSsTz5G0y nq~&(WE)%Ϲ82k;%߷V:6S̆\r.ڴ7bB;x  ]eXR&t{TZ~)f7}ӓ)7@&B(͆Bon Nodx{A "6JSN|1cբb6Yr|4Cyo[süc ``/KPZ}n9ʅbsATR}O ${a [;V::XpqsѢso`j_~&8!X{S$ηKڤOr<~> ڋ73O b??+Y( 訅z37-0c`(wΒ1MWSLPeͧ`=3Qrygs-<J2 fjJ}TY1 dI 9'l e T)܀O F[b]sn8hq85)e`IQ8޹3 h.|Uَ 1T̲m\̲\0#@~DƢht2#l3س[ l.h]v-v^[Q,NȯA[oX(*M=D|qs%B{nI '+qUaҏc%Cȗ53gzd@!6. J_B]m0YՆA7L1clir04Ylۢg>k̗ԁfvgR6smع z ^HU1JI!\ģ9W$m.9޷[lU6~B8V8^wۢ vѿj>UU`i_:1 Aٷ}KB~S3sעN1ɢyaSpW=$gh-㵘$A9@szG9DsuuHG2: S'1]@`Dur{avx =ES3GoL Msx-Ѳ{&YZ?n'bd L7 l1˔d (Yn^I ڲf0>a`/u'Y~zwm}DyڞꄭSZ9\B0 o%Ǭjc;k{2Rjݠ9O%S9 ÃhX'K_ezKMr`:n;ڽK{ wK7Ic:x 4vŸ>s 1{ⱢM&wsbs(1YxY~=×}*eaXWt/`/v.e~'&rŒ? /D`z9%?pH\ Bj)_MR9- j/߾&@h%ߙ1h ua:h5qů52) m'[?v挎R:NӴHwKYشΈ_PHڎoW {Z/8?;-`+> dۧ}fWn;i0NO\ӳ[]e9Λ!<<@c.R~GIɂ!-,(j N+Bkܡ7_ߚm=5|DU~ 'bD \3Fn</A(Ͷ/ VND`A38:(INw|ƻmw9eW7AWJתfa{+RDc`80(lh4M$ȊnkZ kpK\0W< #tq<0GS%nX߿Pq=(<°*iEuUPHomֻgp;TEx,p4Mut*HE5^;VUգCʰkpE={}1O֙xfϠlbd@emU8*\F|E'x07G~nnHL(H{0Ɠ*Er*@\7P f"=|LGYz"XM8s$k֦~6-)]""%RN:wjP Us#f_tLJb~ Vw\A}xS&EƂ\Ӈ?;2mܺ]–Ꮩax5OvcŝYT_*";S&n!7i~SpyCZ軨GXI 6?@y:ܲa6xeguwf:sR T!`p-toM% ݚIbMqʴ >1pfp9D#~H52 o:?Hg%ɿ6 X~ A+cC`Lso|̞b4 VUto !j~alhs- CAEJd/8U@ךPg\\1+&puʰʮ%lQFqp܀Tb[ lxz y#J4:[oH ; J*?g[vԊ2PX0^;<}u#X=ST%n/?L@{)s5OmPV޶)yt*{Ol' @w= Jsgσke SjD\0Ll]X2sMh͘xyز0V9KH4d Ĭ0x,]I%xq;ƼݹY&]n /z G\i( ?MA\# ?I06iV='Ok@RRyTyzέ}Y{xr6IQQ7F̹[;i{y]42Dw#| "En>#*uFWI ke*7qųz.T@9X/Vm=?]B_T\$Tx+JC:$M "_!K.@:jHX\|ACnQ *%qjKIE'Du.=](6v?2JRn4/dT:Jem%fTPgUܾ>jεם X&6&U$M(PV$@^p2mB1S<7;rgrZL5S2=Z8>2q7$EϸR9h$-DsHF5ݳ]"^@XdS]>R!OQ)>]):&hM<(`/ގcw)rzwAW|(Tq:CjMqH补r эiA5_wgiRAnjGN}dEtQmjZ1>/Alw}7#|s]y죘q>& Y91~vK g<%H 'd.<*mp k%bI=W#{&5YI&IUɸh]HSl2ư,DAdv N"ax;L& r%`WY>$v3ѓw1@=K P|i &nxvTSp SSG12/).S= 95dkSIŪhHWFreo J%YԒ'`˦ XunǺZcI D7)Hk)JYx/d-X  _iv#'.Q?|I֜Y hx]^)8 WH\}\yvY|iamI+[>^+@Hs!'E'3.2߮\ڮj:nfSdqI4Ub=FO Vyl{}ETfnS02lQ "ĠI w6/'EXD/´ r-Z ~9LgT@lxFTaCe>*8 {"m2aEm|hAsHY'rĿRlwc/Rq 6GUu_L*pI#OѦ3QDկNh#5wPk2)#|e;,8k5Z ʶZ$F) @Ǐ q*5ר *('TŰٴoRPPR5iۙb 쒇Bt#TnFM?OuxatIO*V!+H[$.nnd\:?UA%Ruz3=0ix`G Yx7* ho`'ոﬕ+E;]I ђ[5lO1TR[᎗S*Q.P&v/(w.ӭ<3caɨ CV迆|x+I#!r"FYwO٪CYqg?ІjXSI>Ħ-ځ5y}+(l^"Z[%.y1XYqtKQ.XzRċf`x< e7h%I=>ks۝(,1Y_P rO 6t_NIمnwo|$ T<+yb?\ZbhK,mѣ[]OMJؿ.$(̓7ày&gV .L=0;IXdBw9;\^t'6 E |u gUҢD`^hu/P-\=*;ͼ  S~ZV&i7:sAډIovħwPٰGG&d;;̄ت9w%ue9n;jgƵ*LEL<ƩFNOrh ]@SFҿ)dDJ3 ";8 &{k V,*o+iUUX. $h Y[IuOU28Fn^`8_fo/曹>Hd>nMRޠu!OUFޑBpUaQ4L=?JU3w`)mjaw̿^uDpD`3pѾ6G U s@$n/"!95wk `ɨh+}i˼z2osI:pI E`*Y4\ +8T Yރ^n_14:پKx~0#=o38~_|@-M s{r9.y"ṖSHUJo UfigS=. B m.lgf ?l$N9^.UqٯUL@ab+9'6%֮PϧGqa\?˘h%\xVb~r#;Wh @4.K}+%s苄4ڮJ.ka{+-Iy?-RU3;%(O'Q< p7RI~{y{ Q lId1ny6vnykw|y.BŽ궆ޱ='k>_cr窒H̒j#>ƇMdSS6kMA0T3$}1Գ.s9BRby?yY:ye "fTh pN$u!f 4ރ$O>yobD-DHIJ#Q-&o7p-2r.z47wMn-K׋++ؠ̓)0\`f[!M! 1x3 kUIy1fԣtiz3Բz;^k c^8a <wybvBā-lq9EQKsn@'ÒZ_ѽu"/NqiGL`w'81v; A Ӵͷå Ca"!DNTS魆P- 8_z4HExK>-k.1k_. ڏJ8 g8CQ v'5.]V̢,P#Y3z5E=/rѯ!oYNtI: NNj'DtƑ+zNe"hNguZcOk4WNU+GCB¦Ji! NwHߍ%CߘB'OsX}zv^a%؊᥽ .,GWi.J?}Qa~ D+72gYPvB],hIGAK-}dWfFm£Rw ҷdRZ/r?LY]Z*>&j3Q\=e\k n$A%;>+E]2"ۗCNGν~w*xkT=NL".:oX+5? z'ǔζ5 6XJ Z- v0[I/_LǽF__^C_ ߾0Ai~~~+~~k~ ~ܫ~K_~k~ ~ܫ~KzbJ2nP=

资治通鉴 读后感看《资治通鉴》并写5篇读后感——但是我并没有闲心写那个.特此征文.可以借鉴.但不要整体抄袭.转别人的作品我也不给分.底分100.多一篇作文多给50分.若只有一篇作文,则只
资治通鉴 读后感
看《资治通鉴》并写5篇读后感——但是我并没有闲心写那个.特此征文.可以借鉴.但不要整体抄袭.转别人的作品我也不给分.底分100.多一篇作文多给50分.若只有一篇作文,则只给底分100.
另外希望有一篇为如下题目《才与德》——是司马光讨论智遥的灭亡是的言论
感谢-2月20日关闭
补充:字数700-800 程度:无需精华,只需朴素
看来大家都是转的。

资治通鉴 读后感看《资治通鉴》并写5篇读后感——但是我并没有闲心写那个.特此征文.可以借鉴.但不要整体抄袭.转别人的作品我也不给分.底分100.多一篇作文多给50分.若只有一篇作文,则只
读后感
有些惭愧的说,作为一个高中生,我居然没有怎么仔细阅读过中国的历史,一直都无法由衷的感触些什么.但当我通读过《资治通鉴》后,我发现心中竟不住的汹涌澎湃.那些历史情节,仿佛历历在目.
盖世英雄陈汤,率领远征军,在首都长安遥远的西北,在距离三千四百公里外,中亚巴尔喀什湖西南,击斩匈奴郅支单于,砍下人头,向中央献捷时,指出:“胆敢冒犯强大中国的,距离再远,也要诛杀!”豪气上干霄汉.
千年之下,我们仍听到这个声音,为之热血沸腾.英雄们为了解放,为了和平,揭竿而起,奋勇抗敌,其精神可歌可泣,永垂青史.匈奴汗国最终向中国臣服,并不是全因为中国有此力量,更关键的是匈奴内部分裂.而这再一次向历史证明:一个不能团结的国家或族群,必然衰弱.匈奴如不分裂,郅支单于的人头,也不会悬挂高竿.
然而当中国前程似锦的时候,我们的君王们开始享受起衣食无忧的奢侈生活.在荒淫无度的生活背后,浮现出了一个又一个的暴君,昏君还有那些腐朽的伪善的爪牙.他们的残忍,他们的自私,让我汗颜;百姓的呻吟,百姓的嘶喊,让我触目.于是人们在乱世中学会可自救.
中国帝王被杀,不自杨广开始,但杨广被杀,却是人民自救——聚众起兵、反抗暴政的结果.也是历史上第一次,人民自救转变为官员和军人自救的结果.杨广能力的高强,使人惊骇,他只用短短十三年时间,就毁灭其父杨坚建立起来的富庶强大无比的帝国,而且只用更短的五六年时间,就能迫使忠心耿耿的猛将勇士反叛,没有人能做得到这些,而杨广却做到了,他的奖状是一条绞绳.
每次政变,都引起屠灭三族的惨剧;每次兵变,更是死人山积——寿春一连发生三次叛乱,几乎空城.诡诈、残忍、勾心斗角,遍地是血.然而,那些不成才的野心家,只看到荣华富贵,却看不到血;只看到自己如锦的前程,却看不到人民苦难.今天还是炙手可热的神圣人物,明天霎时间变成国家蟊贼,全家斩首,还把千万无辜的男女老幼,也带入刑场.官员的尊严靠赤裸裸的军事力量维持,是和非、对和错,全看你是胜是败?人性急剧堕落,种下未来更悲惨命运的基因.
面对暴君的暴行,我们如果沉思,会忽然间汗流浃背.因为,如果换一下位置,我们真的可能就是他!这是多么可怕,权力能改变人性、扭曲人性、消灭人性,喝了不受制衡的权力的毒酒,美女都会变成青面獠牙,何况本来就有一颗邪恶的心灵,我们痛恨他们之余,还为他们痛惜:为什么让他们服下这种毒酒!
真的感谢司马光先生,假使没有《资治通鉴》,时到今天,恐怕全世界没有一个人能提供一个轮廓;作为一个读者,我是何等幸运.问题是,读史者的幸运,不一定是造史者的幸运,甚至往往是造史者的悲哀.因为我在这里听到了太多官员的假话谎言,和太多人民的哭声喊声.这就让我在缅怀历史的同时,也该从中学到些教训,不让历史重蹈覆辙.

《资治通鉴》这本书是宋朝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
  录了上起东周下至五代,一千三百多年的史事。司马光编成这部四百多万字的巨著,一共
  花费了十九年的时间。
  这本书通过记录一些明君贤臣的事迹,简单明了又不失生动地告诉大家,清廉,正直,
  刚强,宽厚,忠诚,信义,执着等,这些古人所具有的品质。这是品质,在今天仍然可贵,
  是我们人生路上所不可缺...

全部展开

《资治通鉴》这本书是宋朝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
  录了上起东周下至五代,一千三百多年的史事。司马光编成这部四百多万字的巨著,一共
  花费了十九年的时间。
  这本书通过记录一些明君贤臣的事迹,简单明了又不失生动地告诉大家,清廉,正直,
  刚强,宽厚,忠诚,信义,执着等,这些古人所具有的品质。这是品质,在今天仍然可贵,
  是我们人生路上所不可缺少的。
  下面我就来说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
  战国是一个崇尚诡术的时代,百家辈出,然而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杀伤力最大的还是
  反间计。反间计有很多的表现形式,然而其无一例外的针对了人性中最脆弱的部分(多疑)。
  何人不疑,何况国君,寡人寡人,说的就是无倾腹相交之人啊。因为敌人和小人的反间,
  最令人惋惜的还是魏,魏据中原之地,富庶傲视诸侯,如果能留住吴起和孙膑这两位战国
  时期最伟大的军事家,又何愁霸业不成;损失最惨重的还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北略中
  山,治胡地,使赵成为战国末期唯一能够和秦抗衡的国家。然而长平一役,赵为范雎反间,
  以赵括代廉颇,以至四十万大军为秦坑杀。有太多的史实和反间计联系在了一起,可以肯
  定的是,它将继续挑战人类最脆弱的部分。因为信息永远不可能是完备的,人性永远是多
  疑的.
  还有一点让我记忆犹新的就是商鞅变法。以刑名之学变法,手段太残酷,积怨太深。
  他在渭水旁边处决囚犯,染红了整片渭水。更重要的是,他没有得到太子虔和贵族的支持。
  秦孝公一死,商鞅就被车裂灭门。“得人者兴,失人者崩”,今日中国要推行各项改革,
  亦应徐图缓进,毋操之过急。再来说说唐太宗,唐太宗是个明知且有远见的皇帝。一个人
  要知足,干什么都要前思后虑,适可而止。光知吃饭,不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的稼穑之艰难,就不会珍惜粮食,就会大吃大喝,就会忘记劳动者的血汗,久而久之,则
  饭不常也。你只知骑马,加鞭快马,不知道喂马,不知道让马休息,不知疼马,则不能久乘
  之。不错,你一时比那些让马休息的人快了一些,可是你忘了,你的坐下骑已经气喘吁吁,
  快渴死了,饿死了,累死了,它不会把你驮到目的地的。君犹舟,民犹水,水可载舟,也可
  覆舟。当权者不知爱护百姓,当头头的,不知关心下属,则危在旦夕。这也就清晰明了地告
  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个人要知足,干什么都要前思后虑,适可而止。
  小至一个人,大至一个国家,《资治通鉴》里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比较的典型,望大家有时间都来读一遍,从中了解我国的历史,从历史中学到做人乃至治国的道理。

收起

最近读了司马光先生写的《资治通鉴》一书,同时也读了柏杨先生的“曰”,深深被这两位跨越时空的人物所做的事情所感动。司马光先生在现代史学评论中是个偏反面的人物,因为他阻挠革新。这个中学里就教过的,大家对待他的看法类似于对待曾国藩。但是,在我读了《资治通鉴》过程中所感到的是司马光先生的殷切诚恳的态度(对待皇帝),相对公平的态度(对待历史),以及痛定思痛的态度(对待历史的错误)。我不是那么肯定司马光在某些...

全部展开

最近读了司马光先生写的《资治通鉴》一书,同时也读了柏杨先生的“曰”,深深被这两位跨越时空的人物所做的事情所感动。司马光先生在现代史学评论中是个偏反面的人物,因为他阻挠革新。这个中学里就教过的,大家对待他的看法类似于对待曾国藩。但是,在我读了《资治通鉴》过程中所感到的是司马光先生的殷切诚恳的态度(对待皇帝),相对公平的态度(对待历史),以及痛定思痛的态度(对待历史的错误)。我不是那么肯定司马光在某些事情中的看法,因为从现代人的眼中看古人有点迂腐和局限,有些甚至是不可理解,但是换个角度从800年前的古代人的角度出发,司马光的行为不仅仅是很正派,而且是很有君子风范的(在处理历史痕迹)上,因为中国人在孔子的教化下提倡立言(当然在孔子之前就有很多人立言著书以求闻达于诸侯),所以历史材料参差不齐,良莠不分,多如牛毛,同时又经过历世的焚毁和辗转。在这样复杂的情况下,司马光和他的助手们在皇帝的支持下选择材料,编辑整理和撰写了这部宏伟巨著是十分了不起的行为。现代的史学评论仅仅因为他是保守派而将他评论为偏反面的人物是有欠公平的。
现在,我读的进程不是很快,仅仅读到第37卷(西汉末年时期),非常有意思地觉得编写历史和记载历史的人应该是比较顽固的人,否则不是这么详实地分毫不差地编录帝王和群臣的错误史话。相信史学者其实是想更多地记载他们的优点,但因为要尊重事实所以就偏偏记录了那么多的缺点,而且是重复往复地进行类似的错误。有些是比较肯定的,不管现代的史学者们还是古代的史学者们,比如对待王莽的定位。古代人对王莽进行口诛笔伐是因为王莽犯了古代知识分子所最为不齿的诛君篡位,(但是在诛君篡位这类事情里,杨坚也是,怎么风评就要好过他呢),现代史学者们批判大概因为王莽开历史倒车的缘故。我在读王莽的那段中,很难理解一个人能够集中这么多的缺点,诛君篡位就不去提了,乱杀群臣也不去提了,用人唯亲这点是很愚蠢的,还有他那个蠢到家的外交政策。对待中国百姓所遇到的问题,他不但不闻不问,甚至是用很荒谬的复古来处理,同时对待外邦问题摒弃了一贯使用的互不侵犯,互利的原则,而做出了令人发怵的行为(动用国家财产来让人家单于改名字来沽名钓誉,还有就是提出不平等的条例),这类缺乏常识的行为让人摸不着头脑,只能用发昏发疯来解释他这种行为。然而最让人发寒的不是王莽的行为,而是滋生王莽的环境。
滋生王先生的环境应该是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而起到元凶的则是人性呀。这边我只是说说历史,并不想在这篇文章里分析人的心理和历史的心理,只是在这里提一下。人说要真正了解中国,就要读《资治通鉴》,真的是一点都不错呀。读了之后觉得,我到底在骄傲什么呢?文明也好,文化也好,历史更多留下来的是教训,这些教训则是我们后世人的财富。前人的血泪告诉我们应该怎么样避免过失而创造现实的文明和文化。地大物博带来的不是人民的富足和强盛,而是历经几千年的磨难。我们的民族有着建立在苦难上的骄傲和自强不息精神,也有着建立在禁锢思想下的辉煌文明。现代的人,珍惜了什么?舍弃了什么?遗憾了什么?虚荣着什么呢?最后问一句,保留了什么?
不知是什么时候,我开始对历史有点感兴趣了。爱民如子的孝文帝,残暴天下的商纣王,喜好美色的唐玄宗,昏庸无比的唐德宗,信鬼神的唐宪宗与唐穆宗……一个个,令人深有感触。《资治通鉴》,一本记载了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历史的史书,司马光整整用了十年时间才编成。宋神宗以“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
我在里面了解到:毛泽东把这本《资治通鉴》整整读了十七遍,而我还只看了四遍。十七遍,一本书三百三十八页,总共看了五千七百四十六页。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仅仅一本书就看了五千七百四十六页,令人敬佩呀!
年老的唐玄宗,老眼昏花,不明事理,让杨贵妃出家修行。后来又娶进杨太真(即杨贵妃,太真是老道士给她的道号),但我觉得杨太真似乎也不怎么好。杨太真喜欢吃荔枝,唐玄宗命他们三天三夜摘荔枝,比现在火车慢不了多少,一路上却死了很多人。唐玄宗为了杨太真的一笑,竟然牺牲了数十人到上百人的性命,可见唐玄宗的昏庸。
汉哀帝偏宠侍从董贤,所以有着“断袖之癖”的典故。有一次,汉哀帝与董贤同塌睡觉,董贤翻身,不小心压住了汉哀帝的袖子,汉哀帝不忍惊醒董贤,就把自己的袖子割断了。后来,汉哀帝命董贤为大司马,结果弄死了许多人才,最后,太后把董贤赶出了宫,另择王莽。可见汉哀帝的同性恋性格,使他抛弃了国家,抛弃了许多人才。多么可惜呀!同时也反应出了汉哀帝的昏庸,只要有人在精神或事情作为上有一点点反对董贤,汉哀帝就暗杀或把他斩之,可悲呀!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无人能比,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道德精神,司马光的坚持不懈。但是由于有些人的讽刺,致使司马光想马上完书,导致唐朝与五代十国的时候写得比较多。但司马光的功劳永远是伟大的!
那是一片广漠的土地,没有太阳,没有月亮,没有星辰。我漫无目的地行走在古老的中国,遍野都是狼烟,我眼前尽是模糊,推不开,也挥不断。只听得远远近近,人的悲号和兵刃撞击缠绕在一起,偶尔还夹杂着野兽的嚎叫,迷蒙的烟雾中,显现出几个巨大的名字:尧、纣、汉高祖、唐太宗……烟雾渐渐散去 ,这些名字不见了,代之以遍地征人的鲜血,倾倒的旗帜,焚烧着的画作、诗稿,以及倒塌的宫殿与茅草房……一束束竹简从天而降,一片一片,跌落在数千年积聚的尘埃里,每一片都有同样的红光在闪烁,那是鲜血写就的两个字——历史。
是的,历史。硝烟、鲜血和民众的苦难,这是历史在我脑中留下的最深刻的烙印,如果说,在捧起那些厚厚的史书之前,我对于历史的了解,还毫无例外地局限于历史课本上的四大发明、三皇五帝,文学艺术这些引人自豪而堂皇的东西的话,那么解读真正的历史,无疑是对一个有良知的人一种残酷的精神上的折磨。厚厚的史书那蝇头小字里,几乎每一页都有战争、都有阴谋、都有杀戮,都有着民众苦难的呼喊与挣扎。文学、艺术,一切真善美的东西,要么为乱世所毁灭,要么在暂时的平静里苟延残喘。后世的人看到了它们得以保留下来的那一部分,欢呼、雀跃,为文明谱写赞歌,很少有人翻开沉重的故纸堆,去看一眼历史的真实。
因为,真实往往意味着残酷,而我们总乐于接受快乐和幸福,然而,历史从不因我们的好恶而改变一丝一毫。当我们豪迈地吟咏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时候,处在外夷杀掠下的百姓正在那个时代奔逃,陈尸荒野;当杜甫含泪写下《卖炭翁》的时候,他胸中对于苦难的同情远远高于我们今天对于诗的艺术本身的注意力,骆宾王一代才子,却因为文人的不谙世事而卷入封建朝廷的权力之争,最后落个身死名裂的下场。就连我们从小熟悉的那个让梨的孔融,也因为得罪权贵,同全家人一起被无幸杀害……
对于历史,我们有什么可以值得炫炔的呢?秦始皇穷兵牍武,希望能够统一中原,甚至发动几十万人去,修那座万里长城。在这座今天让我们倍感自豪和荣誉的建筑物里,埋藏的是千千万万秦朝百姓的血与尸骨,萦绕的是孟姜女们家破人亡的哭号,即便时间将这一切都冲淡了,遮掩了,几千年后你站在长城上时,看到的仅仅是雄伟壮观,胸怀的仅仅是自豪吗?
五千年的文明史啊!这五千年的文明,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文明”呢?
历史,字字行行都是残酷。残酷的统治,残酷的文化,残酷的道德。一个犯了大罪,不仅他的家人、他的邻舍、他的朋友要与他同罪,就连妻子、祖母、母亲的宗族以及许多八杆子打不着的亲戚都要受到诛连。一案既发,成百上千的人无辜被杀,有的甚至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已经祸从天降。而这种诛连九族的手法,在整个封建社会的漫长的历史中源源不断地重演。就是这些封建帝王死后,仍不放弃鱼肉人民的机会,他往往将建造陵墓的上千的工匠们,和他生前的嫔妃婢仆,一齐或杀死或活埋在陵墓里,美其名曰“守陵”。《资治通鉴》里就曾描述过这样一个场景:武士们用刀枪将帝王的陴妾们逼进陵墓,然后用石头沙土填堵了出口。附近的居民一开始还能在静夜听到隐隐的哭喊,三五天之后就声息全无。
这样悲剧几乎充斥了每个朝代。我们熟悉的隋文帝、唐太宗、康熙皇帝还有成吉思汗都做过类似的决定。不同的是太宗的遗命因为一个武则天而改为出家感业寺,总算保全了一群女人的性命。而这样的行径,在那个时代很少遭到人们的质询。不公正的事情经历了年年月月,人们的感觉也仿佛麻木了起来,因此今天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辟如缠足、辟如文字狱,辟如女性的极端低下的地位,以及君臣之道三从四德的封建道德,不但为老百姓所默认和遵循,连那些所谓有知识有见解的士大夫阶层也深以为然。于是,无以计数的人们,不是死于战乱流离,就是受害于那个黑暗的社会,难怪鲁迅先生笔下的那个“狂人”,频频翻动历史,却从头到尾只看见两个字——“吃人”。
面对历史我感到惊愕,我从不曾知晓那些灿烂辉煌的背后有着如此苦难深重的隐情。我们赞美着五帝三皇的非凡业绩。却看不到盖世功勋背后的遍野枯骨;我们欣赏着古往今来的佳诗妙句,却体会不到这些诗句中隐含的悲惨现实;我们炫耀着四大发明的成就,却无视它们被应用于杀戮和掠夺的不光彩历史,我们的眼睛只看到了表面的光辉与灿烂,却忽视了作为任何一个社会之主体的老百姓的痛苦与悲哀。
解读历史,才渐渐明白,“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任何在对历史的无知基础上的自豪与崇拜都只能受到那些长眠于地下的先人们的潮讽。只有以一颗虔诚的心去走进历史。你才会发现,历史留给我们最珍贵的东西,不是文学,不是艺术,也不是伟人,而是和平与秩序的宝贵性,只有在和平的年代,只有在有秩序的生活中,文学、艺术以及其它一切的一切才能够展其所长,社会生活才繁荣稳定,才有了真正令我们自豪的历史。
所以,如果不曾解读历史,让我们对所谓“华夏五千年文明”保持慎重的缄默;如果不曾解读历史,让我们至少不对那些英雄伟人们作一知半解、津津乐道的评说;如果不能从历史中看到过去的苦难,未来的希望,那就看看现在吧:
打开电视机,听一听伊拉克的枪声,看一看非洲难民的眼泪,望一望世界动荡的股市,你就知道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无论你读与不读,它都永远存在,而且,只要贪欲与战争存在于这个世界一天,真善美的东西便没有生存和发展的余地,人类的悲剧也将源源不断地重演。
历史永远不仅仅是历史。
这几天,我利用寒假时间读完了《资治通鉴》这本书,其中王朝的更迭以及气势的盛
衰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资治通鉴》这本书是宋朝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
录了上起东周下至五代,一千三百多年的史事。司马光编成这部四百多万字的巨著,一共
花费了十九年的时间。
这本书通过记录一些明君贤臣的事迹,简单明了又不失生动地告诉大家,清廉,正直,
刚强,宽厚,忠诚,信义,执着等,这些古人所具有的品质。这是品质,在今天仍然可贵,
是我们人生路上所不可缺少的。
下面我就来说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
战国是一个崇尚诡术的时代,百家辈出,然而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杀伤力最大的还是
反间计。反间计有很多的表现形式,然而其无一例外的针对了人性中最脆弱的部分(多疑)。
何人不疑,何况国君,寡人寡人,说的就是无倾腹相交之人啊。因为敌人和小人的反间,
最令人惋惜的还是魏,魏据中原之地,富庶傲视诸侯,如果能留住吴起和孙膑这两位战国
时期最伟大的军事家,又何愁霸业不成;损失最惨重的还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北略中
山,治胡地,使赵成为战国末期唯一能够和秦抗衡的国家。然而长平一役,赵为范雎反间,
以赵括代廉颇,以至四十万大军为秦坑杀。有太多的史实和反间计联系在了一起,可以肯
定的是,它将继续挑战人类最脆弱的部分。因为信息永远不可能是完备的,人性永远是多
疑的.
还有一点让我记忆犹新的就是商鞅变法。以刑名之学变法,手段太残酷,积怨太深。
他在渭水旁边处决囚犯,染红了整片渭水。更重要的是,他没有得到太子虔和贵族的支持。
秦孝公一死,商鞅就被车裂灭门。“得人者兴,失人者崩”,今日中国要推行各项改革,
亦应徐图缓进,毋操之过急。再来说说唐太宗,唐太宗是个明知且有远见的皇帝。一个人
要知足,干什么都要前思后虑,适可而止。光知吃饭,不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的稼穑之艰难,就不会珍惜粮食,就会大吃大喝,就会忘记劳动者的血汗,久而久之,则
饭不常也。你只知骑马,加鞭快马,不知道喂马,不知道让马休息,不知疼马,则不能久乘
之。不错,你一时比那些让马休息的人快了一些,可是你忘了,你的坐下骑已经气喘吁吁,
快渴死了,饿死了,累死了,它不会把你驮到目的地的。君犹舟,民犹水,水可载舟,也可
覆舟。当权者不知爱护百姓,当头头的,不知关心下属,则危在旦夕。这也就清晰明了地告
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个人要知足,干什么都要前思后虑,适可而止。
小至一个人,大至一个国家,《资治通鉴》里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比较的典型,望大家有时间都来读一遍,从中了解我国的历史,从历史中学到做人乃至治国的道理。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