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写蝉,先抑后扬.抑在哪里?扬在何处?通过一抑一扬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2/02 05:09:44
作者写蝉,先抑后扬.抑在哪里?扬在何处?通过一抑一扬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写蝉,先抑后扬.抑在哪里?扬在何处?通过一抑一扬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写蝉,先抑后扬.抑在哪里?扬在何处?通过一抑一扬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作者写蝉,先抑后扬.抑在哪里?扬在何处?通过一抑一扬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题旨在了解作者先抑后扬的写作方法,同时引导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表现的主题.
首先写蝉的聒噪声使人们心烦,这是一抑.其次写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从朋友说蝉埋在泥下17年,出来只活一个夏天时开始转折,小小的蝉开始令人惊讶.当最后朋友说到蝉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对于蝉的印象已经从烦人、病弱高扬到显示生命意义的高度.
由抑到扬,涵蕴深厚,传达了本文的主题: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二联系上下文,体会下列语句的深刻意蕴.
1.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
2.在千年之后,也许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且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这是一颗怎样固执而又怎样简单的心啊!”
本题旨在通过对语句的揣摩,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1.此句上承接着“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比较了自己和贝壳里的生命,感悟自己的生命尽管有限,但还是比贝壳里的生命时间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以表达一种的激的心情: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致些、更好些,让后人为自己的执著、努力而感动.
2.作者并不希望建立叱咤风云的丰功伟业,她只想像那颗小小的贝壳,用仔细、精致、一丝不苟来塑造执著而美丽的形象,回馈生命,打动人们.“固执”和“简单”是作者相对自谦的说法,表现了她并不渴求人们对她绝对地赞美和崇拜,她渴望的是一种感动,希望能像贝壳的美感动她一样感动着世界.
三对比阅读两篇课文,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本题旨在引导学生把两篇课文结合起来阅读,在对比中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相同之处:
1.都是由一个小小的“物”引发对生命的一些感悟.
2.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
3.对于“物”的描写细致入微,笔调清新而自然.
不同之处:
1.《蝉》是先抑后扬,《贝壳》是直入主题.
2.《蝉》对于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地活着;《贝壳》则落实到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
3.《蝉》的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隐喻在对蝉的生命意义的阐发中,并没有直接表白;《贝壳》则明确提出了自己要认真做事的想法,表达了要给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惊叹的东西的愿望.
你指的是什么阿?具体点
先是表达我对蝉的叫声厌烦,然后写给我的震撼,最后写我对蝉生命的敬佩
抑在第二段的描写蝉的地方
这是一篇短小的哲理散文。作者用先抑后扬的手法,由一只小小的蝉引发了对生命的感悟。从写蝉的聒噪,到写病蝉的微弱、细小,都刻意表现了蝉的惹人厌烦和微不足道的一面。然而当知道蝉17年埋在泥下,出来就活一个夏天时,本来无足轻重甚至恼人的蝉令作者惊讶起来。何必这样受苦而又执著?朋友的话揭示了朴素而深刻的哲理:生活历程就是如此,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不管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而已。
...
全部展开
这是一篇短小的哲理散文。作者用先抑后扬的手法,由一只小小的蝉引发了对生命的感悟。从写蝉的聒噪,到写病蝉的微弱、细小,都刻意表现了蝉的惹人厌烦和微不足道的一面。然而当知道蝉17年埋在泥下,出来就活一个夏天时,本来无足轻重甚至恼人的蝉令作者惊讶起来。何必这样受苦而又执著?朋友的话揭示了朴素而深刻的哲理:生活历程就是如此,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不管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而已。
结尾作者写自己被这蝉的生命意义感动着,“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又照应到文章开头的“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的“烦”字上,但已经从开头的“烦”变成现在的宽恕,形成一个首尾照应又有变化的完整结构。文虽短而理深厚,言有尽而意无穷。它提示着我们,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都应该积极面对,全情投入,好好地生活。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