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下册课文读后感10篇 重谢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6 13:41:29
初二语文下册课文读后感10篇 重谢
x[r*˕mw8OGg ,IHb_l2+B(qot} TU=?A%ۇUL:qXdTwxokUr3/3ޏ߿>?fp鰊kFRgjԭ6öe15]-nMNJi|~k QaNWoȌݎ_t;,(a0-:sX_b]t|?}C` o嗀/eVZy**< G BM>jDᜮTbN}Ք9m ;^brqERa*Wqh-׿ʇ+Nn/ϑ]uzpqQ 2:dezOfQNY; I(q *h\ofF9,&&2鋾~rTafѻ'y@XκߕFBg|drsvtbkw_=Q#p<$݋IPQ7wrMv9V1I<.3ptsfVt տ/|rۛBbFJ|E29;/r%RpX=ɨ}o7U}w{-DjtWo\~ UYTzf&|X& $qvXxT;rng3GRBPK,րt |#=AhLק>@X__VX :> i4FhCM\ϯ [JU^GúZ#';ZWe,4P% ޮ;sj*@)#LsX4Ctü4zn ,Tqx\}A&^>¥tUIs>1yw\nۜ->u3mxj܊YtSӕqH PԔԡ 0p,w3;:uh?x*Ե[3U/,1K~yz5d?˷̘Y ,fRz|&q.QS\~ H9 _D7if8ULOS[݈|c4p?IMXE"{~ڤT*'4j&V7Ct}-yEPBW 8EP:liǧPP"$ם"A0m]`گ?U$!A.;aySGOa9BdòN-]a.!U;i@- 槪U:$|a*V`l,E({pQ/~M9Čb^m{L$OKDM*o#}Q NIi0d !d9HXI¸7z#;JB~ TkTn}k Lߚ2(SL tyuDCU"Ä"z >ZvyDŽчIeA29T3wxDpx(TD "\.e!3E%TTs=x2}~#7M R~!FtY9i0mT dN dy BGD,8ɥ0*Uܯ%l4Yw,_V\nX.B=|nY>rRNVp7-PF5y3'&4; Ԕ8!8Nm@$Sq eE&MXdiLTT(vM8wGy;پMXPП]ݷ5+sTPd{x7ס[q/zAXX;f|*ϧ(TikEP v܇VozW-M?Xd ]ӏ,s.v-p]J/ofQWSU >Ɍ .m[/}F ϩM{DvVp˟js) F=7hQtiѴI:<Չ{zRV R/:}cuW j8>TMʮg>faKFN͒zHHBC T:-C{^_SfRa3w%ZXho.(ƀ/RX aw:e> 8TQ[8}Ypg9-x2u?l7 ׿TRP%KR!z> Nͻqe?#KOkGB,>=^aBjk} Iۖ;\{k)>}QW9o丫{ȇBǬT^Vz!&!$&#|&_ 8CYJ@j57a n1 "t8^cI6 mCTR_݁5Kg{X2lV=@[;k?rBd&GbV6!v&A# cin|Ms[ Mb߀xOG^E%_'s]wy|u@@fˬ<3N^颖.~yl'F(lKQ ׮[(kp Al-ҏu/%pܷGekb 8ux.nhIQ Vݬ8-ݍ GFW2TUkw!6ˬH9լnFM_rƫzwUӄì .m]bY 5?m t6T}*D=<{Gܚ0`ّAeD3]RYMTBNlE ݺ /`>'ݦ6E6__Xٳ%KWYsYm nۍdJN71׋9z~)v-HY7W&yJEuEŒl+84Wn`ΐ đs mim1o:ɳp"N-!Rg7и\KQedYۄ5|˦GP7*X>#KR9;!+=5 9e0{I$@쿆xy% cd2'NZ.8ifڐ-%sA鶋/`O-Z&meF?/nw3RBcHt!X]'Q0#X]׿ZrkjLU<(86W&w`6G9Xd|]hW^g!Yxblud-ulf*z(p^ӊzzR>}lD 1}&nt dINӴuxM+F4Q$=`2X pQK*`>(aO\._u?xqn;n V>w5 df!4$V$y"WZ=vQJQЄL%1v ֦>A@x)Rp&$ٔla-\ -K2WܵO%B8$9'[N[SH!2ՠlb;Bdd $[]21fy>gf$9Wܤ2 gib[xEࠊ}X9*B'ZCh"7*qsۤxtz Cͥq-qknynot\ʑ?6cvnI[H~W`6-{QdÔI2X#PǟAmzFTGO}uf M@~Lg F ݒڇpi?95H a9XO1ޭt8Q+m;}ou~CK\fqo b[I.}xI-s[06ww5S'hk~g%;ndE ht$G 6/,xEm*6?_X,|}ߨñdċtǜ^83i$ޓ?ٶEDxF|QKL~_`fރ{ @gOx?U=AtF|X(B"[m< gabGl%VYD:nfb j+s1 5KiR;\I@ja vfM hė*ҰS2BOtacSƑtUJb&Q$Qd*ǣ F:ÈjOrW/ro[_~Q8 w.jVs}= j"d7Ƙovof>Gm,I@?r \zDP=v<(j M$.sBrgo>>ۮxq^Us5PxTf9Eu9{QXf4,gL8bS1ythTf'KTdxR-3؇x#9;k%N.bO!=O6e$5ӝ% 9S!۔9SA@[%WRb[8M@X!ɶn{Tt9d#!9:,[EmjUQdO)wHvaJB3OlG*4s*w>lx\f=>]#]Ը_kAGnNWâ0c:zgh1<4ԵMiGa+U:~NL5Oƺ DZ\X?zNDޱ\J7y 7x`=:? sӀwǻv;fV!*(qYFfǞ'Tn;&̤O蕙X#dgHmLbNCByKfFDl̢]T^悛#։vIwV պۂ wN ~K­I. UE]=otddk/AF_Wy{NjWw7hH_guްcL<^9_6fՊYYOS?xi(

初二语文下册课文读后感10篇 重谢
初二语文下册课文读后感10篇 重谢

初二语文下册课文读后感10篇 重谢
1读了大雁归来 很有感触 作者对大雁的爱给我留下了很深印象 但人们对大雁的猎杀行径却更让人深思~作者开篇便用对比的手法点明了对大雁的喜爱之情:春天充满了生机和希望,人们热切盼望春天的到来,而大雁给我们带来了真正的春天.
在作者的心中,大雁并不仅仅是大雁,而是像人一样有灵性的动物
长时间的观察和研究 更让作者对大雁有一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感情 .作为一个“爱鸟者”,他同样感伤着大雁的忧郁悲伤.经过多年的观察,作者和他的研究团队发现,6只的雁群是一个家庭,以6的倍数出现的雁群是“一些家庭的聚合体” .那些忧郁的孤雁之所以孤单,是因为他们丧失了亲人,或成了“心碎的寡妇”,或失去了子女,当这种结论被证实以后,作者对“瞄准它们的猎枪”们的反感更加强烈了,乃至成了愤恨!
因而,其对猎杀者的鄙夷和憎恶便显而易见 . 其实 ,大雁同人类一样,是有生命,有感情的,在自然界中 我们的地位是平等的,我们没有理由去猎杀它们,人与人之间要和谐相处,人与自然之间更要和谐相处.他们是我们的朋友 难道人类已经残忍到连自己的朋友都不能容纳和接受的地步了吗 为什么非要置之于死地呢 不知为何 一种莫名的伤感油然而生 想到大雁悲惨死去的情景 想到作者看到他最好的朋友慢慢死去却不能帮上一把那种痛不欲生以至于无语凝噎的画面 我甚至不能在写下去了,人类应为自己的行为低头 为大雁的联合性而自愧不如 收起你们滴血的猎枪吧 用心忏悔你们的罪恶 才能冲刷你们肮脏的灵魂~~
2 我曾经在节目《人与自然》看到有关旅鼠为何自杀的缘故.那时已是晚上9点多了,竟然莫名其妙地起来看电视,打开电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屏幕右下角的标题:《旅鼠之谜》这一下子激起老王我的兴致,就虎头虎脑追看了起来.
其实电视里也解释不了为何旅鼠的自杀之谜,它举了四种假设(现读的书中举了三种)前三种书上已讲,这里不多说.而还有一种讲得是说古旅鼠以前是住在(把它假设为某一地)某一地,住了百万或千万年吧.它们有个习惯,每年都要回自己的家乡,跟人一样,有思乡之情.可由于岁月的变迁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它们的家乡越来越多“水”,地壳也逐渐下沉,最后形成了一个海,而旅鼠的鼠目寸光并没有注意到家乡的变化,望着前面的大海,仍然奋不顾身往海里跳,为的只是回到那个美丽的家乡、、、、、、、.
我不知道这些假设是对是错.只能举出种种假设,想与谜的口对接上,可没验证的答案钥匙,插得进去,却不一定扭得开门,人类只有一直假设,一直探求,一直想扭开这谜一样的大门,可这道大门岂是那么容易打开的?
屈原的那句话说得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类的疑问太多了,求索?虽难如登天,却要锲而不舍的精神.

3今天,我读了《敬畏自然》这篇文章,我心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这篇文章使我深刻明白了,我们只有对生命拥有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他的无限生机,我们人类也才会时时处处感受到生命的高贵与美丽.在这个星球上,拥有生命神性光辉的也不仅仅只有人类,包括其他一切生物也是如此,比如勤劳的蚂蚁,自由自在的小鸟,高原精灵藏羚羊和海上救生员鲸等,甚至还有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及参天的古树,都无不丰富地蕴涵着生命世界的底蕴.在浩瀚的生物海洋里,有益于人类的生物我们姑且不论,即使是一只害虫,它虽然在人们的厌恶、唾弃和捕杀中生存,但它无意中也为自己的天敌(益虫)提供了食物,从而能保证益虫更好的生存,维系着整个大自然的生态平衡.确实,我们应该敬畏地球上的一切生命,这不仅仅是因为人类有怜悯之心,更因为它们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当它们被杀害殆尽时,延续地球的生物链遭到破坏,人类就像是最后一块多米诺骨牌,接着倒下的也便是自己了.
记得去年的夏天,我走在放学的路上,忽然看到有一个小男孩捉住一只蝴蝶后肆意摧残,蝴蝶在惊恐、怯懦和无奈中瑟瑟发抖,小男孩玩儿够了,就任意撕毁那衬托蝴蝶美丽的地方----翅膀,我急忙上前制止他,可还是晚了一步,他已经把蝴蝶重重的扔在地上,我拣起来一看,被玩弄的奄奄一息的蝴蝶在我手中挣扎了几下,咽下了最后一口气.我眼前仿佛出现了这只蝴蝶往日那舒展着美丽翅膀自由自在飞翔的一幕,而那一刻,一切将成为一个美丽的回忆……这件事使我至今不能忘却,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约束着我.
有一首歌中所唱的“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我们人类只有敬畏生命,崇尚科学,热爱大自然,都怀着一颗慈爱的心,那么我们的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才将会变的更和谐,人们的生活才会更幸福.就让我们共同呼吁: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共同托起美好的明天吧!
4读《雷电颂》有感

读完《雷电颂》,心中澎湃不已,对作者忽生敬仰之情.
在那个浑浊的世界里,到处都充满着黑暗.寂静的夜沉甸甸的,几乎让人窒息.就在此时,作者用他那满腔的热血化作雷与电,劈开了一道曙光,《雷电颂》照亮了大地.
俗话说“民族兴亡,匹夫有责.”作者何尝不想冲锋陷阵杀敌寇,只可惜他没有强壮的体魄;作者又何尝不想指挥千军万马雪国耻,也可惜没有诸葛亮一般神机妙算的头脑.尽管他的愿望都不能实现,但他还是拿起了抗日的笔杆,打起了没有硝烟的战争,为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将士们鼓舞呐喊.
先天下之忧而忧.在那时,他的《雷电颂》不仅被人骂成是最傻的作品,就连他自己也被称为精神不正常的人.面对同胞耻笑,他既没有感到悲伤,也没有动摇决心,反而更加激发了他救国的信念.每当我回想起这一情景时,心中总是不由自主的忆起一个人——鲁迅.他和郭沫若一样,都拥有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和不做亡国奴的精神,可他们都不被人理解,就如同北国的雪一样,在孤独与寂寞中奋飞.最终,他们用“舍身取义”给自己的文章画上了一个句号.
身为中国人,我为能有这样的同胞感到骄傲与自豪.今天我以他们为荣,明天我将会成为他们的一员,即使不能像他们那样悲壮,但至少也能拥有一点光辉.
5人的一生将会遇见 许许多多的老师.
老师的一生总是倒持自己,使自己大量燃烧滴下些蜡油,再以哪些蜡油将烛身固定,然后便慢慢地放出光亮,并在光亮跳动时剪短烛芯,接受一次又一次的训练,贡献一分又一分的生命.然后便淡淡地消逝,熄灭……
这已经是一个非常老套的比喻了,只要是老师我相信这些一定很准确.藤野先生也拥有,但他独有的是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世界上永远不会有在各方面大公无私的人,藤野先生已经很了不起,因为他对“学术”大公无私.他的生活如此奔腾不息,又如此清澈.因此他成了鲁迅的“第一老师”,他给了鲁迅勇气,让他煽动自己的羽翅飞向自己的天空,鼓励着他的爱国精神.
藤野先生的生命是一把燃烧的火,有热、无热地去温暖人的甘田.
藤野先生的生命是一片碧绿的草,有生、无生地去坚定人心的动摇.
最后鲁迅留下的还是遗憾,但我觉得这也很好不是吗?我憧憬完美,也欣赏遗憾,因为所有的完美似乎都指向遗憾,而那么遗憾却常常能映现完美.
6自然是一位奇特的母亲,她竟将千姿百态的生命孕育而出,让它们把无限的生机带给人世.看啊,每一种生命都有自己特定的形态,而每一种特定的形态,都包含着特定的生命信息.无论是高大的,还是弱小的,无论是引人注目的,无论是生在富饶的家园,还是长在贫瘠的沙土,所有的生命都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用尽全部的热情,谱出一曲生命的颂歌.
但是,但是身为自然生物一支的人类,却把生命共有的大自然肆意践踏.森林砍伐,废气排放,触目惊心的环境污染随处可见:天空昏暗、空气污浊、污水横流、垃圾围城……,连远在冰天雪地的南极企鹅体内也发现DDT等农药残余,珠穆朗玛峰遍地狼藉,蓝天碧水已经成为许多人儿时的记忆和遥不可及的梦想.大自然给了我们很多提醒,却被我们所忽略 我们还自以为是人类可以胜天,其实我们真的很渺小.于是大自然开始报复,它掀起海啸,让全球变暖,物种灭绝 人类传染病大流行,水资源贫乏,自大的人类啊,你们应该醒醒了,应该去学着理解大自然的忠告,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珍惜美好的家园,保护环境吧!

7读鲁迅自转有感
鲁迅先生的大半生是复杂坎坷的,《鲁迅自传》仅用千余字就浓缩了先生近50年的人生经历和写作成果,表现了先生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生态度和深沉的爱国思想,为我们展示了一段真实而精彩的人生.
一、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鲁迅先生十三岁时,祖父涉嫌科场舞弊,被罢官下狱.狱中的打点需要钱,父亲一病三年也需要钱,家道急剧衰落,以至于学费都无法筹措.且家庭败落后,亲戚族人也都一个个换了嘴脸.这种由富家公子到“乞食者”急剧的变化,使少年鲁迅深刻感受到了世态的炎凉,人生的阴暗面,过早的体会到了人情冷暖,看透了上流社会人物的虚伪与堕落,对于封建科举制度的吃人罪恶有了切身的感受.
这是一段痛苦而真实的人生经历.为了生存和发展,少年鲁迅不得不更多的为自己个人的前途和命运而奔波,虽然这其中的许多人生选择多是被迫的、无奈的.对此,鲁迅先生并不讳言.
也正是由于这一段痛苦的人生财富使得少年鲁迅迅速成长、成熟起来.当先生被亲戚称为“乞食者”时,“我于是决心回家”,“决心”二字包含了少年鲁迅无限辛酸和强烈的自尊;当学费也无法筹措时,少年鲁迅宁愿流离他乡也不愿做幕友和商人,“自强自立,有强烈反抗精神”精彩人生必备性格初见端倪.
胸怀大志、卓然不群的少年鲁迅,他怀揣着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追求新思想、新事物的理想,毅然决然地跨出封建宗法社会的门槛,离开家乡,到南京求学.他之所以选择上水师学堂、矿路学堂,一是因为这两所学校免交学费,解决了当时经济困难,二是这些是“新学”,有自强救国的希望.可为什么考入水师学堂后很快又改进矿路学堂呢? 这是由于少年鲁迅没钱求学,无奈选择了水师学堂,虽然水师学堂不要学费,但教员水平极差,根本学不到什么东西.直到鲁迅离开二十年后,江南水师学堂还有教员公然在课堂上断言:“地球有两个,一个自动,一个被动,一个叫东半球,一个叫西半球.”所以,为了求学,少年鲁迅又改进矿路学堂.
在南京的 4年间,中国经历了怵目惊心的剧变,戊戌变法彻底失败,义和团运动遭到镇压,八国联军蹂躏国土,这促使鲁迅更加急迫地寻找新鲜的知识和救国的真理.1902年1月,鲁迅在矿路学堂毕业.旋赴日本留学.
二、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选择学医,是确知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助力,想通过学医,改变中国人“东亚病夫”的状况,来达到强国的目的.但后来通过“看电影事件”认识到体质弱并不是导致国弱受人欺凌的根本原因,愚昧、麻木才是病根,因此“弃医从文”,希望通过提倡新文艺,对国民进行思想启蒙,来达到富国强民,改变落后面貌.
如果说出国前鲁迅多次的人生选择多是被迫的、无奈的,那么留学日本后,鲁迅也经历了数次人生道路的选择,则完全把自己的学业和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是为民救国的赤子.如果说出国前的鲁迅更多的是为自己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奔波的话,出国后接受了新思想的鲁迅,则成长为一位拥有救国救民理想、积极探索救国道路的志士,开始了他更富有传奇色彩的精彩人生.
工作以后,鲁迅从浙江杭州到绍兴,又从北京转到厦门、广州,最后定于上海.由普通中学教员到教务长、教育部员、大学教授,每一次波折都是一段精彩人生!都是因为宣传进步思想,揭露政府劣行和帝国主义列强罪行而受到排挤、迫害!而这些也正是他为人民奔波,同敌人作战的“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写照.
鲁迅先生对自己的奔波表现得极为平淡,用 “走出”“又走出”“被拒绝”“到底被拒绝”,较详叙述的只是从北京到厦门的一次,这表明鲁迅先生对个人奔波毫不介意,而对反动政府的迫害则不屑置辩,不以为然.由此可见,在文章朴实平缓的语言之中,包含了先生对民族、国家的挚爱,也有对反动者的气愤与不耻.“到1926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被政府通缉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但鲁迅先生却以轻描淡写的语气表达出来,将那种欲置自己于死地的告密行为说成“说我不好”,重话轻讲,充分体现了先生蔑视反动政府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与反动军警不两立的坚定立场.而将告密者尊称为“学者”,则不无调侃嘲弄之味.
先生很简单的介绍自己的作品,还提到“登过几篇不好的文章”.其实,先生是中国现代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其作品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为世人所推崇.他的这种写法,恰恰表现了他谦逊质朴的人品.
我们从《鲁迅自传》中看不到一丝先生对个人命运的慨叹惋惜,却能感受到他为祖国不惜一切、无悔奋斗的精神和谦逊平易的高尚风范.总之,先生光辉的一生,无愧于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宣誓,是一段真实感人、精彩纷呈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