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的论语翻译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8 11:30:44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的论语翻译
x]rG~XLD tؖlkg&֎:fzl4H8D"qq{X/~Y(@D{v5vJ4”O&XgN4-Y zV?EBvnc]U;33J*!jG <ڕ֜(PW%8ZF7 7`aղ[39C@(쑜tbpj{=2UP4e$<έm|):Q-HKO3ύfU_i[~:NE6d> "ƅ NvgdhbƐBXk|5#K~6>EȽ7%VigwuP;|b EP 3Si' ZJbū6xXWg7gp"fMì>gv[spU-Oe-ۄ=FՎ%Z.\|c [}}b2C / WcрTHU7H._1*ቮnW @57 &7 uxGƃAxc5B<ǚwAưC) o1g?gD/zswؓq[-?O]SYc{~V$,Zπi Dw,ȥJ2B+5RoW{%igh8;-#&Obe%Q٘B39jRo: aVv}?È80,=REwOX dJF]ڥ(B2E'"}dNeH{t ɜbf^هQ}KĔ$DHSAe$ 'O p2,ܡ@~vA73B;˓P:EH졣 >jfigs:}U!s&.uI׬ }rMt!fw퇴us;4燽cXwS_-)4eTuDJ7M3{"6jh_BP:F fBy!jJp\U#qP9n B{-lV#peQ>S*1K%Rdq'$6XMVUVd*7į2Ir-AlK'j.Pb"X|V5aYeji in x6l i~6)jJtȚ;{le!irGh8L+KAb6Ќ Ye[Ȁϲԙ7m8@Z xJyEnj;"$ 8hÁ( ǔ햞 DŽAAu@SbyNwn:ݬH.:@,BPd+B`MΘSH:+xSDJu"J\YfJibpH3N8A!!3?jV7**7g@MV)JGYJݴn1-GIA P.]DB=bYo_c :돨Jo(Bs"t>Lew=OWd\2+d圓Htk8ps;X5 ۭp9y)3I$.(Yqp>B ZSQ%ئ$qba 30B ky>ӠJ袜-{ohn*{L]3KBլ`hV ZOICJy:+B/Ң9BFZeMv"{6$,:=y7*W*" C{Pd e밂L,Nuc*6tlj۱K 1B4 HܤlU2CdhK=BM<֚.)hJ|ŨLl:IVō砠$KQSl(=lٌRʾ~a} q)c5x!@Uo,G|bUi'W][&RT0)dtI7qvϴD.j|@*l.tATÊdO/R>ZS$wuzO  /D2])2Yvw.} SlQSGx/ŀ釓х? 9{ Yn|*'sנCzmv!RE"`7y\59&rHȌv;VN˕SbrbWI6ߔĴ->l +"W'NZC@5A ,Ds.I)߭DC0WdN*a0WU 2gy;PV3QR/*=3 чh LsHE=d'w‰3)SAe-.8"3z"Q鯆@nȍe~LʜK@b U-INeCGtjMO/C aA uQӱي'nN x [?ں$u4"Tn%Z&oJ w#pPjBX?P71{֬k􍫐qA f_bn j(imx֌Y5TYeH_Vǿ0 _'Gn(V]RE!ft#r ETxr-Q/Îp֠$ݴLe m^i;VGGeJLB6:tG1Pɑq48"-#65ߟrVIP6\ݜgp}0;,JvC!Y;72)t͕R18L9ϝ<7UFV[+=~`5?[kYaVوT`N20k/#9Ή MIBTXtF"cvЎe)kPXp\]M{VM0Q.*I8Q'` b邾/J|7kTSa1S}:宅2oThYܥOT6Q 7/*q䆊J_JBnr*9$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的论语翻译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的论语翻译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的论语翻译
七年级上《论语十则》原文(加解释)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 来,不也快乐吗?(指有权有势的人)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是否忠诚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说:"在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对自身)有害.”
  5.子曰:“由,诲女(rǔ,通‘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通‘智’)也.”《为政》
  孔子说:"仲由呀!教给你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孔子说:"看见贤明的人,要想着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说:"三(几)个人一起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成自己的任务,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路)不也(走得)很遥远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孔子说:"一年最寒冷的时候,这时候(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零的." (松柏比作了品德高尚的人)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呢?"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事,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2....

全部展开

《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孔子说:"看见贤明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8.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 到死为止,(路)不也(走得)很遥远吗 "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9.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这以后(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收起

七年级上《论语十则》原文(加解释)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 来,不也快乐吗? (指有权有势的人)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全部展开

七年级上《论语十则》原文(加解释)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 来,不也快乐吗? (指有权有势的人)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是否忠诚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说:"在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对自身)有害. ”
  5.子曰:“由,诲女(rǔ,通‘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通‘智’)也。”《为政》
  孔子说:"仲由呀!教给你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孔子说:"看见贤明的人,要想着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说:"三(几)个人一起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成自己的任务,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路)不也(走得)很遥远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孔子说:"一年最寒冷的时候,这时候(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零的." (松柏比作了品德高尚的人)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呢? "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事,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收起

http://baike.baidu.com/view/968060.htm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 来,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是否忠诚...

全部展开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 来,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是否忠诚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说:"在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对自身)有害. ”
  5.子曰:“由,诲女(rǔ,通‘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通‘智’)也。”《为政》
  孔子说:"仲由呀!教给你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孔子说:"看见贤明的人,要想着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说:"三(几)个人一起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成自己的任务,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路)不也(走得)很遥远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孔子说:"一年最寒冷的时候,这时候(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零的." (松柏比作了品德高尚的人)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呢? "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事,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收起

第一则: 为人 处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复习,不也很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开心的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重点字词解释:
(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全部展开

第一则: 为人 处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复习,不也很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开心的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重点字词解释:
(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通假字,音yuè,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5)朋:是指志同道合的人。
(6)乐(lè):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拼音:yùn,恼怒,怨恨。
(9)君子:道德上很有修养的人。
补充词解释:
而:连词。
亦(yì):同样、也是。
乎: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吗”。
自:从。
知:了解。
而:连词。
本段理
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顽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人不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可译为“我”或“自己”
第二则:为人处事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学而》)
曾参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守信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
重点字词解释: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xǐng):多次反省。注: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多次检查;二是从多个方面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三:泛指多次。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意思是:真诚、诚实
(5)传不习:传,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补充词解释:
吾:我。
日:每天。
省:检查,反省。
为:替。
谋:办事,出主意。
忠:忠诚。
第三则:学习方法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了。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重点字词解释:
注:本章的“温故而知新”有两解。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闻之事,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
我以为合并这两种解法,也许更为完整: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期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像这样融会新旧、贯通古今方可称是“温故而知新”。
也有学者以为作“温故及知新”解不太合适,因为按字面上解释,仅做到吸收古今知识而未有领悟心得,只像是知识的买卖者,不足以为师。所以我们就来看看“师”的意义。在论语中师字一共见于14章,其中意义与今日的老师相近者。
故:旧的知识。
而:连词,表顺承,从而。
知:领悟。
可:可以。
以:凭借。
为:做。
另外词解释:
温故知新(成语):
请注意不是温故而知新
【解释】: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出自】:《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示例】:~是学习上的重要方法。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学习、工作或其他
第四则:学习方法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得,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让学业陷入困境。”
重点字词解释:
而:连词,表示转折。
则:连词,相当于“就”“便”。
罔(wǎng):迷惑而无所得
殆(dài):这里指有害。本意:危险
本段理解
读书学习,“学”与“思”缺一不可。“学”是“思”的基础,“思”要在“学”中进行,两者不能偏废。
第五则:学习态度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孔子说:“由,我教你的知识,你都懂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做法。”
重点字词解释:
女(rǔ):通“汝”人称代词,你
知(zhì):通"智″本字指“是知(智zhì)也”:通“智”聪明,智慧。
之:代孔子教的东西
诲:教,传授。
乎:语音助词。
由:仲由字(子路)(前542~前480)春秋时期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
本段理孔子说这段话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要有诚实的态度、谦虚的态度,不要不懂装懂。
第六则:学习态度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孔子说:“看见贤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和他一样;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
重点字词解释:
思:希望,想着。
省:指反省有没有相同的毛病。
齐:相同
贤:德才兼备的人
焉:语气词
第七则:学习态度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短处自己也有,就要帮助改正自己与他们一样的习惯。"
词解释:
必有我师焉: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焉,相当于“于之”,即“在其中”的意思。
三:泛指多
焉:兼词“与之”,在那里。
之:字指择其善者而从之:代善者
之:字指其不善者而改之:代不善者
第八则:怎样做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曾参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因为他责任很重,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词语解释:
弘毅:胸怀宽广,意志坚强 :刚强,勇毅
仁:指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第九则:怎样做人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孔子说:"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凋落的。"
补充词解释:
凋:凋谢
岁寒:在此指艰苦的环境 岁,指时间。
这里用松柏比喻了那些坚贞不屈,洁身自好的人。告诉我们危难之际,才能见真英雄。是当时的一种社会现象。
第十则:怎样做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奉行的?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不要强行于别人身上。”
重点字词解释:
一言:一句话。
行:奉行。
其恕乎:其:大概,也许。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欲:喜欢,想。想要(做的事)。
施:施加。
评析本段:后为成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它在今天的社会道德修养方面有积极意义,已成为警世格言。

收起

学习的知识及时复习不一而是一件快乐的事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 不也是件快乐的事吗 别人不理解我 我也不生气 不也是君子吗

第一则: 为人 处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复习,不也很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开心的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重点字词解释:
(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全部展开

第一则: 为人 处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复习,不也很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开心的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重点字词解释:
(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通假字,音yuè,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5)朋:是指志同道合的人。
(6)乐(lè):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拼音:yùn,恼怒,怨恨。
(9)君子:道德上很有修养的人。
补充词解释:
而:连词。
亦(yì):同样、也是。
乎: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吗”。
自:从。
知:了解。
而:连词。
本段理
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顽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人不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可译为“我”或“自己”
第二则:为人处事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学而》)
曾参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守信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
重点字词解释: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xǐng):多次反省。注: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多次检查;二是从多个方面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三:泛指多次。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意思是:真诚、诚实
(5)传不习:传,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补充词解释:
吾:我。
日:每天。
省:检查,反省。
为:替。
谋:办事,出主意。
忠:忠诚。
第三则:学习方法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了。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重点字词解释:
注:本章的“温故而知新”有两解。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闻之事,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
我以为合并这两种解法,也许更为完整: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期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像这样融会新旧、贯通古今方可称是“温故而知新”。
也有学者以为作“温故及知新”解不太合适,因为按字面上解释,仅做到吸收古今知识而未有领悟心得,只像是知识的买卖者,不足以为师。所以我们就来看看“师”的意义。在论语中师字一共见于14章,其中意义与今日的老师相近者。
故:旧的知识。
而:连词,表顺承,从而。
知:领悟。
可:可以。
以:凭借。
为:做。
另外词解释:
温故知新(成语):
请注意不是温故而知新
【解释】: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出自】:《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示例】:~是学习上的重要方法。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学习、工作或其他
第四则:学习方法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得,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让学业陷入困境。”
重点字词解释:
而:连词,表示转折。
则:连词,相当于“就”“便”。
罔(wǎng):迷惑而无所得
殆(dài):这里指有害。本意:危险
本段理解
读书学习,“学”与“思”缺一不可。“学”是“思”的基础,“思”要在“学”中进行,两者不能偏废。
第五则:学习态度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孔子说:“由,我教你的知识,你都懂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做法。”
重点字词解释:
女(rǔ):通“汝”人称代词,你
知(zhì):通"智″本字指“是知(智zhì)也”:通“智”聪明,智慧。
之:代孔子教的东西
诲:教,传授。
乎:语音助词。
由:仲由字(子路)(前542~前480)春秋时期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
本段理孔子说这段话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要有诚实的态度、谦虚的态度,不要不懂装懂。
第六则:学习态度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孔子说:“看见贤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和他一样;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
重点字词解释:
思:希望,想着。
省:指反省有没有相同的毛病。
齐:相同
贤:德才兼备的人
焉:语气词
第七则:学习态度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短处自己也有,就要帮助改正自己与他们一样的习惯。"
词解释:
必有我师焉: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焉,相当于“于之”,即“在其中”的意思。
三:泛指多
焉:兼词“与之”,在那里。
之:字指择其善者而从之:代善者
之:字指其不善者而改之:代不善者
第八则:怎样做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曾参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因为他责任很重,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词语解释:
弘毅:胸怀宽广,意志坚强 :刚强,勇毅
仁:指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第九则:怎样做人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孔子说:"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凋落的。"
补充词解释:
凋:凋谢
岁寒:在此指艰苦的环境 岁,指时间。
这里用松柏比喻了那些坚贞不屈,洁身自好的人。告诉我们危难之际,才能见真英雄。是当时的一种社会现象。
第十则:怎样做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奉行的?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不要强行于别人身上。”
重点字词解释:
一言:一句话。
行:奉行。
其恕乎:其:大概,也许。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欲:喜欢,想。想要(做的事)。
施:施加。
评析本段:后为成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它在今天的社会道德修养方面有积极意义,已成为警世格言。

收起

《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2....

全部展开

《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孔子说:"看见贤明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8.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 到死为止,(路)不也(走得)很遥远吗 "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9.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这以后(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