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人爱念爱记跟月亮有关的诗句今天就要,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0 19:28:16
为什么中国人爱念爱记跟月亮有关的诗句今天就要,
x|ncWޫ4p튻Gv\w HQF")j E$N%G>ïz|Z,Uu۾ T<{\{ |A˔'s=3ǿ~?JrJC S0|6+ѵ_Gq[}EQ=LCwv|*[kouG3S|>īFԏ00;Xkb/e4*V}QtoTOšoq=nRA9nίɩ|5DK`ϴHD61\Vʹ-Pĭּr;7yz' 2&xٮW\oc lҽ+ɚAwMgMR:Z{uXvpL^w xh2 !c4-*s=0-՘xl6y{Z,tu~ABo4ش{I v6k^ޔ+(L&寙gǦ 'oCsg/ݍڒM<&n1k|5A2gӔW5Go-Nʹ͝;dm>ȘXNذ߾#a&캃+>)$60bz@f,܂tOLTKnaz=y $7`P[݇& r'7c?8>4b&8GIW)Q\Svqnmol6t $O׼XMy`Q6r,ƛEudS;<Tp ;1]k?Iŏ֚InrK7zo=*ƿn΍D~Pw(Z=#YG$TOURA ީ\ŚI{{RC3t'^G7sA;%Tl1 WX*8Q=S%odF2sc mJNpڍ4C5oU{HدɃ܇37~#Azy5HaTf|2V)ʭ"e-l~: nğzS6K 4v&HRW>~ssP3Κ.ǓGa .20':3;p GSu8\45 ȓ9|ǀk OT.o6$Sa̝}t6OsY.\cr^N&=W1~;DlyÎh]ѫP(JSb"plRRѥF$]f[y~_DXoU%SqfMw:]VZG#" $CMS%pJS{pqHM5hq5AC#k֕PC-EJLDmb=:"㓘.fbQi܄ 0nݚ9{3wӄCk5S> ;)R<{#?j>٣i`Mlѽ4b~sLzi N?_tE/%zܘFR:Ӿn`On.~!+ 9 ]{ɘ~ILk pT`M}JSH|Li܄E?9ym;fa̯ɨ얗ӂE;8C1MsheE~ڵ? 8Vx\PuI)`R欃 }&|ª]w8*x݁ cLH`l@ɹWG5YzмOځ{ 'FEth>=e;aeUdfP!L8K7Bnqjoa6pCeQX?jLB0: t&Km=<8Q߽0 t;G?5 0Q؋G('bxn'C+40;5k͖0<̣1 5kM · 0aLr$ AOv _X9j_R{ &~ y~uVc~^5kp]t(9z}FLj`わ6$mFCUz"O YޠФ^zEPVn܉~y 6MFک pMq)?n:+cr@ GґЂ- +S@OV />4kɚSAB-0V]lM<D{';g]b~%"j4uxoԜO2<c8{Y/n2yAoLgdg_3ޜ_w{u!YiV V#81*?6f/]x0JI"Y…re~)AUL*BZ$ 2vt>>[ u´,FUx.fFb:eƢ ?)A@bDXL)AM>23e }-qUdG9r 6M8W:A|\ǂ5O *)%u^ٓhz^e'}E쫡9-/VTSs *h̃=N^{夛O8Ms+9 /M+p8d2w_.e{/ dnO6(wRjf\THB)5EYWE`)#e4Σ.O-|p.(f,-62likT%:C'Ǘ8!\XBXa8~Є|~ZH9#)i7-pq̩9a3b#W4`+&b5(L&ZC,Jgl:A>pw; @zjs ݴ¢Q1(Yߛq p mz!+AKtm}K>h6 3 e Q6;!j0Fo$(y%dØ;^4$͵!>FҠl45MqY:  iП4w@#d5Lncl*~`ߞ (DL,QՔ?sn 'գy ۳1ЩXa Uqge0{ ֞l21ڪ,>x  v6FG/9qR+o-KK+~ݞl?+J'WsO.mJ ΃ø, |k-עIȉ(N ,Jj \۷]q[Ӷrkc4ncfȡpAFRv8:TC^j\2eXT&-~qXh{6;LJl/RR*K p kLZ Kn_颦iݙĦ+wCO^BA؞]3 SB78 ;¹N:@0e8E'-#VM^Wm8ĪSJg!Xr!vjHM_JYk߭邻V>g1{A7g1%VQ[:6#LJ ,ʗ҄)~eZ,W~:Fg%6-GozSku^xT[A4mJbzJTfwn16ൃ;w;t􅟞xFh"'0>N̾{\@2t spߵB!8+/f1c1 Z/!%z&vfJH7xI <6 dLFbr?حFVzE4fzל}_n-# as}5xliXU(\} q)_IqsʚC2?1ߟShp0' kʋ{;^&Ffx'"$H`JmF+kA+T@p4A>rvdIcMѠʽm :v´L܁&{]2@ozCp]? hWWFVC53A" f?ZʽHTQ^X S֯6=:;xC(i]4]DQlP˸xdNFa9o@,攭;SSNf: K-Ӳ3,+%p;6\)Y;P Ssk2 h}WBv!WvlϻOf\l:Uw"'n1~xHj鼁 v]^&1|8ua ɞF^!U/xm>º)ڷc,`4i#u>[InB$)Y /*_HԦ* [0$@˿ߚ;U>Y"6.Iv#n/V$ؾv3Ȼy]|J}{w@mq a{X^Č`]=0^^l`CNF%R3[ ~ڠå'jr bqK>҇GaYy"Em!/' V#śERYٌbjY3#]!e6^S8vcph/+QLe TCCBFw?Uh`ݝxQ"&>0Z^;g# 5DGQolq#:uOxUa<͌8>pQEP^Bi*5[u _r枰HNDƺ%AMD ǏpF5З7O7Rsޥ`kkA80+4}nDW rf\IU^- Kշ>ZQ)u$Ey ?VMnn,k&VlV.ͪ%1 rMpHG "u; 7xۇqP]r]:*(ZM; =/A69H+S֛x޶ Z!R@U+Cs r;3RVG\َo^0yYꒅ(J^!S6mYИjG92靳b^i?Kzb "Vr;ٲ'Ė;*DjM75>*DxE_,IIOj*F;iEz$2 k""nu;0R ~M ,YyCgAbǽ.fR gqmʚy\ HﱝD,K 5m2:T{IX1WAgC/|܇Fw{P+Y25`%0)P}3tcY Yq,iCnvF"<ѽI+X,:ņql]2=xk&%H=8w«!M5>ƕ^6ccbb9Ss]clC㧪xRunT.|-*?h2 zr EExzc+Ef|ui˚$V,%8Hg5/(&j{PE,3J8h6s9*nH3Wu%P$/*oO^-obVIms0TdىjVۄqLU #s;1{?_}Dx("ǢϺ+=D*XɂE//U^Lun oA= Jg,تO#VQ+J'NΔoqrReû'#ww[@p\V;&;~Vg;坩zS߃b3 X#ʪ\ѷk{RGⲎhVxP ƒcv)5x8'uw]7O">ڒmXƔg5D#w)K4K̃L]%u" >z|j%$=f`,vկ4 >_r0Ӑ7J0'ޠ^kns\XAZŸ2b,r8DoҌUQgL]>dAohjdRJ) 5"<ɽWAVEh*Unug2oT[ >^:Aw!uDAɤN֝[+ 7W>m$uj!*t*eܡWP&RjM}yYPQRp Oep']GP DT>)"IAb=qO ] k񼍮I[+VY\MӐL''ռV/Rk)y| 濈:SGciO87x-u.iUEtFܕnU4-OscgQm݇TF~􈑾+ԷzҚa+3&g=. EeX|lNIW㛟~o~Ow/G}~O^~÷٫?G~_߼Ͽ|?~W/'_}WϟW|7_>O|7__oϾϾ䋯~Z>kb/?{/^g}?W~ݗ}\GHik|05;Y5@m?{ Obe|Z$ЊK8:A&Lv4 PhI߳j WQWZ?,[

为什么中国人爱念爱记跟月亮有关的诗句今天就要,
为什么中国人爱念爱记跟月亮有关的诗句
今天就要,

为什么中国人爱念爱记跟月亮有关的诗句今天就要,
、从文化渊源上看,月文化源远流长.在远古时代,民间就流传着许多关于月亮的传说,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中国民间有赏月的传统习俗,赏月赋诗唱和,更是文人雅士的交游活动之一.据有关专家考证,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盛于唐宋.至唐代已出现登台观月、泛舟赏月、饮酒对月等活动.至宋代,民间中秋赏月之风更加兴盛.节日里有祭月、拜丹、赏月、吃月饼之俗.据《东京梦华录》对北宋京都赏月盛况有这样的描写“中秋夕,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我连坐至晓”.
2、从月亮的亮度和质感上看,月光虽明亮,但与太阳的光辉相比,她仍然显得有些清幽,不像太阳那样让人感到温暖,有时甚至让人感觉有些凄清、悲凉.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的《鸟鸣涧》),一轮明月的出现,更加渲染了春山的清幽与雅致,烘托出清幽宁静的意境.又如:“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杜甫《咏怀古迹》)“环佩空归月夜魂”这是何等的凄惨悲凉,读到此句便让人感伤万千,月在此,功不可没.
3、从月亮的特征来看,尽管人们身在不同的地方,但看到的月亮都是相同的.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都是和这一特性有关的,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看着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诗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友人,此时此刻他也和我望着同一轮明月.诗人思念远方的友人,以至于彻夜难眠,埋怨长夜漫漫.这与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绝,隔千里兮共明月”如出一辙,自然浑成,意境雄浑壮阔;再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人借这轮同照两地的明月,来传达自己对朋友的一片真心,通过诗人的艺术想象,无知的月亮,就这样成为了李白与王昌龄心灵之间的纽带.
4、从月相的形态及其变化来看,圆月如盘,团团圆圆;残月如勾,残缺不全.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自然勾起人们的想象和联想.碧空如洗,圆月如盘,人们在尽情赏月之际,会情不自禁地想念远游在外、客居异乡的亲人.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又如“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等得团圆是几时?”(吕本中《采桑子》);“月子弯弯照几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散在他州?”(南宋民歌《月儿弯弯照九州》)等.弯弯的月牙儿的残缺形象与夫妻别离、飘散的孤苦形象交互辉映,摧人泪下.

?端起景德镇的白玉杯

  一轮明月飞到天上去了

   

  于是,元宵圆了,月饼圆了

  十二个月都圆了

  于是,妆镜开了

     倩影在小河里流动了

   

  于是,许多诗人在月下饮酒赋诗了

  许多民族在月下欢歌起舞了

  于是啊,月亮就欢笑在许多小院儿

      就欢笑在许多亭榭楼台

   

  站在笑语喧阗的背景前

  站在火树银花的背景前

  端起一杯飘香的美酒

  对着皎洁的月亮我想

   

  月亮是中国人的

  中国人的思维在月亮上

一、“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月亮与历史

月亮,是中国人心目中的宇宙精灵,《史记天官书》云:“月者,天地之阴,金之神也。”古人以“金、木、水、火、土”五行来说明四季,春属木,夏属火,夏秋之交属土,秋属金,冬属水。秋天,月亮最明、最清晰,所以是“金之神”。古代天子春天要祭拜太阳,秋天要祭拜月亮。祭拜太阳是在早上,祭拜月亮是在晚上。

人们在生活中崇拜、敬畏月亮,在文学作品中则大量描写、咏叹月亮。以李白为例,流传下来的九百多首诗中,竟有三百二十多首与月亮有关。可以这样说,唐宋以来没有哪一个知名诗人或词人没有写过月亮赞歌。

古人为什么对月亮情有独钟呢?大致原因有四:一是因为月亮是离人类最近的天体,人们十分关注它;二是月亮有规律的形状变化(上弦、下弦、月亏、月满、月蚀、月晕等)引来人们好奇;三是月光的清和、明亮、素雅,符合中国人善良、平和、中庸、含蓄的性格;四是古代文人常常为了功名或生计,背井离乡,辛苦辗转,所以特别向往“圆”的事物,于是以月寄情,抒发感想。所以,咏月的诗词就多起来了。

二、“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月亮与人情 

因为月亮的永恒、美丽、亲近,所以古代诗人总是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它的身上,因而生发出许多感人的诗句,其中表现乡情、亲情、友情、爱情、闲情,无不尽致,最耐玩味。下举数例。

乡情: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这首诗童蒙皆知,观众朋友无人不晓,此诗通俗!但是,这首诗的“旅中情思,虽说明却不说尽”(沈德潜:《唐诗别裁集》)。所以,要想真正读懂这首诗就要联系李白的个性来理解。李白从小性格浪漫不羁:“十五好剑术”、“击剑为任侠”,青年出川,“仗剑去国”,而且“一生好入名山游”,似乎是一个浪迹天涯、四海为家的真正游子。但是,李白又是一个极其谦卑、真诚的人,在这“静夜”之际,在远离故土,久别父母的日子里,在漫游天下却一事无成的际遇中,在他孤单地躺在床上的时刻,他由一轮明月想到了自己的故乡,自己的根,他“低”下了他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高昂的“头”!啊,赤子李白,故乡永远在他的心中!

亲情: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月夜》)

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五年(756)八月。是年六月,安禄山叛乱,兵破临潼,玄宗逃蜀。七月,肃宗继位。正携家避难的杜甫,将家小留在鄜州(今陕西富县),只身前往肃宗行在(甘肃灵武)“保驾”,途中不幸被叛军虏至长安。这首诗就是作为俘虏的杜甫在长安望月思亲而作,它表现的是社会动乱中离人的情感,而且,杜甫能以他的卓绝的诗才将这种情感表达出来。其实,在平常的岁月里,在千家万户中,在千千万万不一定能以诗歌来表现月下思亲的普通人心里,见月思人,见月伤情都是一样的。

爱情: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张九龄:《望月怀远》)

这首诗一开头即描写出“海上生明月”的奇特景象:明月从大海升腾而起,普天下有情人将共享这美丽的时刻。“天涯共此时”中的“共”字,正写出了有情人心中所共有的爱。“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是说怀着深情厚意的人抱怨长夜难熬、“竟夕”不眠,被“相思”所折磨,只能“起”而披衣徘徊。“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夜深了,月光更加明亮;露水寒凉,沾湿衣巾。“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作者深情地说:很想用双手捧一掬月光赠给我的心上人,但月光不能用手盛满,只有回屋就寝寻梦,也许在梦中能与你相会……

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月亮与中秋 

在咏月诗词中,莫过于咏中秋节。因为中秋节为农历八月十五日,时逢秋季,气候较为干燥,天空总显得秋高气爽,能见度大大提高。而且,从科学的角度看,这一天月亮与地球的距离最近,所以从地球上看月亮,就觉得月亮是一年中最圆满和最明亮的。而这种世上最“圆”的事物,又切合了中国文化中追求人生、事业圆满的心理,于是在几千年八月十五祭月、庆丰收的意义上,又加入了追求“团圆”的内容,中秋节成了“团圆节”。因此产生了浩如烟海的中秋节感怀的诗词。

对中秋节月亮的描写最为精采的还数苏轼的那首《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如前所述,与世界上其他民族较为关注太阳不同,中华民族在对宇宙的认识中比较重视月亮。我们的祖先曾无数遍地通过观察月亮的运行,来探究人和宇宙的关系。“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李白)。月亮是永恒的,人生能永恒吗?月亮是圆满的,人生能圆满吗?于是就有了“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李白),于是就有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于是就创造了一个自我安慰的团圆节——中秋!但是,上天讲不讲这一套呢?天上是否也有团圆节呢?“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应该去看一看……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多少人猜想着:天堂一定是美的,月宫一定是美的,远方的世界一定是美的。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人间会有不幸,会有孤独,但只要你热爱这世界,热爱人生,那么你就会有生活的信心、生活的乐趣、生活的希望!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中秋之夜,月如飞镜,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下雕花的门户,照在因思念亲人而不能成眠的离人床前。此时此刻,月亮的圆满反衬了离人的孤单,“多情却被无情恼”,自然会心生抱怨,“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亮啊月亮,我同你往日无仇,近日无怨,你为什么总在我别离之际却肆意地炫耀你的“圆”呢?这是词人的“蛮语”,是不近情理的话。人之有愁有怨,与外在景物何干?倘若人人都这样来思考问题,那还能活下去吗?所以,这只是一个假设,一个铺垫,一个极端,是打了一个“结”。该如何解开呢?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是至理名言,将前面的“结”一语宕开,其中蕴含的人生哲学是常人所难以深刻理解的。鲁迅曾说过,中国人往往追求一种“圆”文化,幻想着生活都是十全十美的。其实,人生何曾“圆”过?天灾人祸、意外事故、功名不就、事业无成、家庭矛盾、健康欠佳、爱恨情仇、生离死别,哪一项都可能遇到。人生就是一道道坎,你不得不面对。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生的“不圆”是绝对的,“圆”则是相对的。就像月亮有阴伏、晴出、团圆、缺损一样,自古难以十全。即如十五团圆之夜,每月只有一次,而这一次也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啊!

不懂得“此事古难全”就会出现三种情况:一是只看到“全”而不承认有“缺”,对生活的挫折没有思想准备,一旦面临,便被击倒;二是自欺欺人地回避“缺”而刻意求“全”,盲目追寻,活得很累,结果事与愿违,适得其反;三是理论上认识到了人生“难全”,但行动上却本能地抗拒。所以,认识到“此事古难全”是一种境界。

苏轼自己就是这样做的。他一生起起落落,风风雨雨,六十多岁还被贬到儋州(今海南省)。但他每到一地都照吃照睡不误:在杭州,有“东坡肉”;在黄州,有“东坡饼”;在汴州,吃河豚(“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在惠州,吃荔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睡懒觉(“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在海南,喝椰汁、戴“东坡帽”(椰壳)。他总是那么洒脱,那么乐观。

世上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什么事情也都可以由自己把握。所以,无论是悲欢离合,无论是阴晴圆缺,都要顺其自然。“一蓑烟雨任平生”,才是可取的态度。

太空中那块“离地球很近”的“寂寞的大石头”,一跟多情的人类接触,它的生命就开始丰富起来。本来无情的月,却成了“有情的人”。世界上许多民族,文明的,野蛮的,都有着古老的关于月亮的神话。这些神话,从现代观点看起来,不但没有使月亮不朽,反而证明月亮已朽。那些月亮故事使现代的教育家紧张,在讲述的时候忘不了补充一句“那是假的,从现代科学的观点看,月亮……”,这一声“那是假的”,就足以使月亮全朽。现代那种“科学月亮”实在太要命。

  不过月亮所交的朋友当中,也不是全都冷面无情。它运气很好,交上了一个真正爱月的民族,那就是我们这些黄帝子孙。我们中华民族在文学作品中赋予月亮不朽的生命,而且主要不是靠神话。月亮照着汉朝的宫殿,照着唐朝的长安,也照着统一饭店,照着违章建筑,从古代到现代,一直在安慰着那些屋子里的人。

  我们这个民族认为,只有靠月亮,才能完成一幅文学上的不朽的名画。李白描绘着“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画面,似乎唐朝夜里的长安城必须靠月光装饰才够美,最好整座城都映着月光。杜甫画的则是“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那滔滔滚滚的大江,那波浪上跳动的月光!田园诗人王维画得不错,他在《桃源行》里画松树,画房子,不够,再添一个月亮就使全盘美化起来:“月明松下房栊静”。松树本身不够美,加上月光就美极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如果把柔和的月光去掉,怕味道全没了吧。白居易的《琵琶行》里有三幅文学上的“月亮图画”杰作,第一幅是“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第二幅是“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第三幅是“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张九龄画的那大幅的壮丽的文学图画,也很使人动心,“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对中国人来说,月亮就是美的化身,月亮就是美。

  中国人喜欢跟月亮交往。李白有一次下山,月亮送他回家,“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老人家做人豪迈痛快,心情激动的时候怕人说他是疯子,所以只有找月亮喝酒去,“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亮、影子,多热闹,但又多寂寞。老人家主张“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杜甫也是“月友”,也说过“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他爱月,跟月对酌。王维弹琴的时候,月亮伴着他,“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月亮是中国人永恒的朋友,真挚的朋友。

  中国人相信月亮是有情的,通人性的。张泌说月亮会关怀人,是一位痴心朋友,“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因为这样,中国人面对明月的时候,往往情绪波动,好像躺在现代心理治疗诊所的大皮椅上,童年,故乡,远地的亲人,自己的身世,都涌上了心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连着接下去的那两句,谁不会吟,谁不能解?这是李白的。杜甫呢?“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老杜之心,千万人之心。王昌龄想得远,“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卢纶,也有“万里归心对月明”的感触。

  跟月有关的诗句,中国人爱念爱记,“月落乌啼霜满天”呀,“烟笼寒水月笼沙”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呀,念起来津津有味,它们跟月亮有关,美。

  我们的中秋节,又叫月亮节。这一天,我们爱月的民族觉得自负,因为我们靠历代作家诗人的努力,已经赋予那块在太空流浪的大石头不朽的生命。中国人把月亮迎接到现代,中国的月亮没有一丝矿石的味儿。

   “中国人的心态、情感在如水的月光之下,表现得生动而自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萧放介绍了中秋节衍变为仅次于春节的中国秋季大节的过程。

    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这近世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中,中秋节形成最晚。唐宋时期,以赏月为中心节俗的中秋节日开始出现,到明清,中秋上升为民俗大节。萧放认为,中秋节虽然晚出,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着古老的渊源,如中国人古已有之的月亮天体崇拜。《礼记·祭义》所谓:“日出于东,月出于西,阴阳长短,终始相巡,以致天下之和。”在古人看来,日月的正常运行是宇宙和谐的保证。

    唐人精神浪漫,中秋赏月玩月成为唐朝文人的时尚,白居易就留下了“三五夜中新月色,一千里外故人思”的诗句。月神的神话在唐朝出现了新的情节,月宫中除了寂寞的嫦娥、蟾蜍、玉兔外,添了一位吴刚。月神由原始的宇宙主神演化为具有道教色彩的神仙,月宫似乎是天地之间的第三界,月亮的高远清凉在唐人那儿唤起的是宇宙空阔与人心交感的美学意绪。

    宋代中秋节已成为民俗节日,中秋放假一日。明清后,社会生活中现实的功利因素突出,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中秋成为民众生活中的重要节点,上升为与年节端午并列的民俗大节,节俗活动丰富多样。

    萧放认为,中秋在传统的四大节日中,虽然成型最晚,但影响很大。部分原因是中秋节俗有久远源头,更重要的是中秋节俗贴近了民众生活和精神的需要。

    “如拜月与赏月,在中国人心中,月亮始终具有柔和与光明的象征,寄托着中国人的美好向往。”与西方社会对太阳的崇拜完全不同,中国人的许多节日都考虑了与月亮的对应关系,中秋佳节集中体现了中国人对月亮的崇拜。赏月是人与自然对话、沟通的良机,也是实现人际关系协调的有效途径。在人心日渐疏远的今天,中秋赏月仍然寄托着中国人“天上月团圆,地下人团圆”的情怀。对于今日中国人来说,每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仍是不可或缺的精神洗礼。

    “中秋佳节顺应着中国人的感情需要。”中秋夜,人们沐浴同一轮月光,共享象征团圆的月饼,品尝新收获的瓜果,分享亲情与友情,是中国人极为重要的精神需要。

    “更重要的是,中秋节代表中国人生活的理想境界。”“人月两圆”的意境,自古就是中国人特别追求的美好人伦境界。中国古代就称中秋为 “团圆节”。圆润澄澈的中秋明月,给国人一种精神提示,以天上的圆月来促进人事的团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诗句至今仍是中秋节日人们引用最多的祝愿。

    “中秋是中国的传统大节,起源于人们对月亮天体的崇拜,复合了古代秋尝与祈求子嗣等内容,蕴涵了中国人家庭团聚、分享亲情、向往美好的人伦理想,具有整合与调节社会关系的重要意义。”萧放说。

我国自古月宫传说为此奠定了一定基础,而且我们国家有独特的中秋节,这是一个团圆的节日,也引发了诗人的思想情结。

月亮代表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