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题目的议论文提示:在人生道路上,有时因为选择目标过低而终生碌碌无为,有时因为选择失误而遗恨终生,有时因为选择失当而处处碰壁,进而对一切采取放弃态度.其实放弃也是一种选择,只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2/02 17:16:02
以为题目的议论文提示:在人生道路上,有时因为选择目标过低而终生碌碌无为,有时因为选择失误而遗恨终生,有时因为选择失当而处处碰壁,进而对一切采取放弃态度.其实放弃也是一种选择,只
x}rcKvݯܖ#+EKB G?H_$A Eba"A3 k'q݊b{X{ik5NËnxuQwbsV'4WIظ^gjT l`O UM.ZVj.<*we:~z(Μ̣rf~r~?]|z(mu.gjǶ0]ΘCdLJcO튶 V 1w|6Hl3),_ǿȢ%V^Vf^ߓ?R&X>4=:[oؾ&m})(5Ja WU~PR=IY C&ive~+%&{9~A0L86lNWd!“1]m.( E LQ~n*z1aǖR>σ`+{0yJ[ pվg4B<`VE76~vVO*Xn=7٧h&n͌K2ai'øNiI>MW{Ѱ?C_j (sfP ` Dۘn~5.v@o?/um(]G /3jRjYֹiM%K1*MY/Qi}yNk&;6#m\vj.hl噒!6zb\XЭ:=)"*(v-gHaXfMhfmVLbn?OQzWe;an,|Wy L3lώWt'"0ۅEXw3Q0Eu |@n>?qxOn'w5wo:X͗~!}m>;Mq<ҿ<ڽݨܴwr\vdJnע~)l9jIst) I{_lO( }XI=Yޞ7SǞSRQA.U"2ٗefո Z~n`OLϾ:ovц-`T۞wQ)Z51פ#=jz?ޝK~FC_NDlǖXh٧^] n_!BrR`h:]x1231LmߨXQ-qc@ rԟ62<$-*SJ"3//iv>/x/r?MNrj 63t1=W{fcb(P2fV2 Vo}҅P,O6M? ?6Wu&FfeS7]+S[X206?e(jgKd28ϻB%rJ7ͳ3PbO6b:| ;NM- r?TLr+,5䖇C T,n;LY6Xhkʐ|r;MN̛<k50pHU~³j|h_?fX y HJuPRu{[`,PJ0ϩOKHU>E&5M\PҨc:'x0X^?tTP*Ɂ;n3EHg:E5'?y LehjyU6ul5,k:G(hN=R,(r &1 }4@ kg`\b̔{-n;(LjliP 떇>GXnSG@&X ]E ]:ҎeWCm(?.F~Dˬ#mH*)Z0[V6Sl#dvY.?և%4C8)xHmol]nbdz,>CBE޾*> %72J MVŨUm,B)F e[: Xh].W^;[Nv?,!ŅB`RtjRhd@`Y]`^}+E6~m}__?)eFߗ2E"dq`OSqm*E Mh'th_/hEFN:oo <1*,.&UsO['8Fcj\o1(NKX0ޥf$I<$;Q{v‡}7{ '#;{-*mސ&=էoԫi]U8+_-l Qrm msSōw-(Hf{|WaL?PLA]9X'b2ÞYSz'QTVH Ǥ$?xdwk`?V镽ļP$@w%-[񸲏x6HNgZrCT#G5LL%Տoq ;8fG1ńȕkMrުz9ZB)\Nr Od1"@?@iv%eP3Z*5}G8>b ()O[?T~uik5A#e(y1^}TNP|G6]4zD*(1v=VagtJ l W;AD G! Tu=ݳw#Jn4~t,߫1 X k_1%p쇨G` ;H揓o/e٣j:sh6^& c}N_5k.p:dRNi8K uH5^džoPkVXs Y19:r}y:X+U4:|I͝>1 3ED5ko)Y(.週\fZ&Z3kohl`2ɦ/K 6E?HB4f DfN 9}*5U,x(uwEֺB"'QwӶAZcW"n+b^bmoOv UUq 8gθ8|w$vr/$(Ju1%.)<:I-^~Ȩ!|ѩ8s&Ȗ;N\,i @=67H>ͯ$#y9.pf`@Cs?lRs#R*}tuX=ng׷-,%$  ݂7 qQ~9:D6<LL\PddLjkgXt`|?>}7тQ>\5kFExҊIE!i>G!67qM6 BR;$1a}_,K@(>}c1Kf;Go%@ o")h/ Q_~RŹXot35II)"*Gq#q%A@N)t۟~{a 6R8ͫ˜/@$Z0I6$oРپAK)κL%4 7!#/B9G:1HdɐZ6NW/E"gT!E X\jд2P}Ac;) Th?N老p[MtG@ۺ^Nr iqp^JIge'47J#9I@|J^4z!M7:u% LtlRP 7..Eԝ]XplbvwpQB'!+% jqƧ- P8rSg-p(wBlmQ~})ztoY۝}Y7)`Uv0Jj#ʒjмxu *- dwVGx29wLaTHa&ru6ôGrfV~;!&~86ټR6AW@8m1mAz%w= oӀ0cF^^`ց&'R/P."[AnM3MyY+id&2.u,~H^eYiscCT}12@'#+щ.F#,|4^a;rAjMR@)[qeV/%HIt]׏/~")$`ԟ}t4uf'Z\ ]nzϣyr`>m:S^MRj Z6hD^>} ]u\4v-An\~h zg-If!!dXf|1z 47<Шfwo`z/oS<) uV ;rL.k1@‡Z#mlkv7k_yr[Vݘ?ܒeeE/ǾouƏg6gLtPeYs1⸠+GGJy7*pIs!N`j/I ٫b%VKMN\xEqzU Ò~2X\\Ʀ}D't8fv ɟ=} f>ꏁNg%R߬qB&`c txo>Csv YEE˦9v>P')^1:Ni6A"xҙ$K^>^yVm4ٓ0)TI2>.} 94]̙v>/Rm PjL4s>el1v1v-"^#wT '{S{ P-ryLݦDԾ[#d2lLqgHGȎ!d7B~=0tN҅85@If -8ސ6KJ}R>SlͳPHjTǨzt){DuK$0:*y79 JuI=X>a;xƱ싆DPv2qHbb2W{m$I! ]3q܄!lŲ =WV^~VG7e sTWvI. 28 Vr$Kм+ڊ:R 5G3xߣ)$@FEt5#3K\A U6& "Z"\{.^vEӅfv>Î$CUrŧ=Y񂉆3 vKƜE3KhЖCg.V+7z{HcĘ%a/Hf^n%h%'R纙VgZ'ψRl"x-QI{]R:8kg)\v"|P*O:8n&IH13AM3&o'a˒?ix5GFֹ zQo K_I dn|H4duׁSSwA7^M&Mg;ugf˭}b/b)8RM_qOD13 )e7 #ھ)!e}nX{ 3q};Ny1F+P(Ţ8~8}Aa6 }؜ <ɰ3#{Mx)㢈?^ l+ᠣ .B&J褡z"3&pWӢ"0Yu>i<3O;%0J'ݏ_, Hj/ܒ|Tï~āKU8 I2(ڽ?٢TGbN6XCvc2bzOt7 P#knpPt[DiHr[圎qJTճ| ӣ]L?Ho%P,k Tzi<05z5jh|u5?'t|")%/`ef6:<#Ɂc,`j\UcGUfc|2/rPX1.#[ 6Q*AG.:]@Mڋ!IFt -סƊ!,t=9!Fœ@II?LEEG*0nˌʑ#dmԽgW=;e/MT"bgL˷[Lbz`Orq1"r$3w8%66GNV#`>m]OȐGLiA1?W qI:L[UQISC^hĩʟV?D~6o7_' _]f $Oӫͩ;N&-ۗ0\^v.]#pИ lsm ]0>ɧQ ;[TKu| 5`[mws]񃝈H;1vVOp5@@E:C~EQQ|Ab@.'xFf!ͳZN':THqQ9PU V M }%x(na;9S+F; ˧uYiY =S棓H>yd xS6) Ld >]|[G' e+JQN@la~=It+)x^M֢ߔxq-l^&<ҬrƂFe~^_g{~fP6?gڴaL%l7;\ X\^tJ~y$f}ZL2Ϫ1죏s&`LA*ܹߴ.$ dDԞlb |3Ei;K>jE ݾqE 3K GLh?SJH_zc o\whVUa_yt~-j_D~ū9u-LYmK vl',sO/t)&/H¯q\ņU "/WɶtLۀoʿ6!MR]̷pW<-M8:TTJ|:x ΏJgT[PUn D5uJvxkl8ZMOһw8R:֑a_9m$"c~JQ#X(YkO U*ĨՇg70HQ,=EhJC@Рzxxﯿ5l4$RchZ!Ȍl? db LoQ^ǫd /Q'|(W!]1t^x^]Y" 9ӓIb +{`U 4Lsҏ M'ze$G0Of N׶ xRf-@Nq?:PHT׉=I]:K vkqj<ƨqI)h ᄏ6`+CPIWY|ww2xԁeɖ$>BrN-nm:U;(HAHwY.s. R/ ?^M2uI;fXhh[ufG7q k/xgn+Z\5r[U"TG4%+[X7w:4㡾V(xL=&3镫 ]ՒmqPavIA<([41f|h(A20>\ZW DNQ&V@Og|nn]d"hgѓxHHd._^%ѻ`vؓ Ift{E!>}:N A\QX6IfDeb+U(̠Y8d!a9ޕK%x4 'M\4q\K1.n[{GyF+h ҂x/k5XOk-S+jzTBӑ\'SVml[ &uA7π֕rwh%wF%OӺź'9f9iyq͈7x;lդ 3>?'\.,&2Bjpɳe@fiSQ7UQn^ RMU \v%yJm%(sZ\۰D407d N?]J;*o%LuW9j&7:rvدE ɠ''KyE+nHo#8=Td r9Y3MK-|)ԡ$u]w,ڰ4;'n9ڄu@\˹31( {X2oZ#8-У\}ɥכ *H5,#fcC=۫fgGو4l1^nt!1mB9%接eCn ;DŮ,CS||,w_dM}w$.^Ȼ4T"<Hm9扌)R`0t>66+ qz*M4un /G(Eyb6.Pnaof\vRvaJ _x}[RՓz=˪&:,@[xqit?LO\i;vF )6MN'rzRe9)XB?z!Z㍊&=c&zwٻr$Bq t}v#v9|>U,5j+׀xgjO[rɀwHh,Y\<# Kq ?λ/x܇5;KuoRL0` Kk/r {f#,τ2af)q@]@6wK4Cq~sFZ o^Nv̍Gw|{k>DmUJKQ(쎵 a VN-%&UK^\adŝ.`i׃BGʰSr~#@7G,~n^b-qA -4hweE.({%^aU&|K+ť6&ySMֳZj}]PT*2 xsES.`& zt1k4,ڰa )\F`KCjYrv3rG3H(/xBZP9w]GSSltJd!]&~N(Wde>]&ٍۜlYynWy'V'5)>77Ϳ-&"!J/ q50{/Ǵ?z7Mh^ VSpjWD!yBKA7DҎ*s6n+oj)^hB4W"EK n {d){t/ye"Sjsv"M$ XӋX퍢H_V~ L 5 , ~fֽtPݫYL20,wM5y^ Fc?5%5% j=_*PL;5[]l`̯>)}ÏI0^t/$%Lj8/|2E~G52 #C٤*08 ~"

以为题目的议论文提示:在人生道路上,有时因为选择目标过低而终生碌碌无为,有时因为选择失误而遗恨终生,有时因为选择失当而处处碰壁,进而对一切采取放弃态度.其实放弃也是一种选择,只
以为题目的议论文
提示:在人生道路上,有时因为选择目标过低而终生碌碌无为,有时因为选择失误而遗恨终生,有时因为选择失当而处处碰壁,进而对一切采取放弃态度.其实放弃也是一种选择,只不过有的不可取.人生处处有选择.以"选择"为话题来作文

以为题目的议论文提示:在人生道路上,有时因为选择目标过低而终生碌碌无为,有时因为选择失误而遗恨终生,有时因为选择失当而处处碰壁,进而对一切采取放弃态度.其实放弃也是一种选择,只
写不出来,只好教你方法了,希望对你有用
议论文的写作方法
一、议论文的三要素:
1、论点: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
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绝不可模棱两可,让人捉摸不定.论点的位置一般有四个:
①文题 如《改造我们的学习》《反对党八股》
②开篇 如《改造我们的学习》
③文章中间 如《拿来主义》《论积贮疏》
④结尾 如《过秦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论据 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事实论据用事实来说话,而理论论据靠经典性取胜.论据必须围绕中心论点,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选用的事例与论点若不能保持一致,势必削弱说服力量.像1999年高考作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若写议论文,就必须要弄清“记忆”与“记忆力”的区别,有的考生所举的事例就明显犯了论据与论点游离的错误,举了郭沫若倒背《红楼梦》的事例,使说服力大打折扣.
选用事实论据还要注意几点:
①论据必须具有典型性.
典型就是指论据要具有代表性.
②论据必须具有新颖性.不少学生的议论文写作离不开一些陈旧的事例,像一写失败与成功的关系,似乎就离不开爱迪生发明灯泡,一写逆境成才就非写张海迪不可,类似的内容不是说不可以用,而是说你用,他用,大家都用,谁的作文与众不同呢?
③论据的表述要精练、简要,与记叙文的表述不同,它只要求表述出与论点相关的内容即可.
3、论证:是议论文写作的重要一环,它包含的内容也较多.
①论证的基本类型:立论、驳论.立论从正面论述,驳论从反面论述.我们写议论文一般以立论为主.
②论证的基本结构层次:三段论式的结构.
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
也即: 引论 本论 结论
常见的论证结构:
a、总分总式结构 b、对照式结构 c、层进式结构 d、并列式结构
一篇文章中段与段之间,句与句之间灵活地运用多种论证结构层次会使议论文更具活动性.
③常用的论证方法:
a、例证法,用典型事例作论据来证明论点.
《简笔与繁笔》:举洋洋洒洒百万言的《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片断,景阳岗的山神庙,一个“破落”使境界荒芜之景全出.这里两个字对百万言,可谓用简到了极点.同样作品里作者写繁笔的好处时,却又举了短篇小说《社戏》中的例子,也不得不说是极为典型.
运用例证法要注意对事例叙述的方法.注意并列的几个事例的顺序,还要注意安排的详略,大家熟知的材料要略写,不熟知的要详写.
b、喻证法,增强了作品论证的形象性.
运用喻证法要注意本体、喻体的相似性.鲁迅的《拿来主义》中把文化遗产喻为一所大宅子,列举一个青年对待大宅子的态度来表达作者对文化遗产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形象、生动,给人们以很深的印象.
c、对比论证:这种方法可以增强论证的鲜明性,使读者清楚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今年高考一则优秀作文题为《四幕剧》,其中的第二幕剧写了这样一个内容:
背景:一个小餐馆中,一张桌子,面对面坐着两个人,他们面前的盘子里各有半个甜面圈.
A:唉!天哪!只剩下半个甜面圈.(A一脸的无奈)
B:上帝!真是太好了,还有半个甜面圈.(B一脸快乐状)
文章中写的这段话对比鲜明,对待生活的悲观和乐观跃然纸上,正如该文作者说:乐观的人在被玫瑰刺伤后仍会说多美的花,悲观的人在看到刺时就会说多糟啊.我选择玫瑰的美,因此我选择前者.
d、引证法,除引用名人名言以外,我建议同学们应该多积累一些古典诗词中的名句,它一方面能加强论证的力量,另一方面,它还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议论文的文学性.
近两年高考没有考查名句,全给高中生造成一种误解,不考就不积累是不对的.
浙江一考生在2000年作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人与人如此的不同.信手翻着宋人话本《碾玉观音》,不由得这样想.话本的开头是这样的疑问,“春已归去,不知哪搭是春住处?”秦观说:春是到江南去了,“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往.“苏小妹说,春是被带走了.”燕子衔将春色去,沙窗几阵黄梅雨”.还有苏轼说、秦观说……(《—花—世界》)
我只是选取了该文的一个部分,议论文中部分名句或古典诗词曲的引用的效果就不用再说了罢.
论证方法还有引申论证、因果论证,我们也不再细说了.
二、议论文逻辑性的具体体现.
写议论文必须注意逻辑性,段落与段落之间要有非常清楚的逻辑关系,一方面要依靠语句表达出逻辑性,另一方面要借助起过渡性作用的语句突出逻辑关系.
一个语段的内部之间也需要有严谨的逻辑关系.
严密的逻辑关系必须反映出作者的行文思路.
注意议论文中的“但”“但是”等转折连词的作用,俗语有“‘但’字后面有文章”的说法,它的后面有突出、强调的作用,标明了文段或文章的中心,使文章的论点更醒目、更突出.
注意要善于运用“固然”“诚然”等词语,一个短短的600—700字的议论文,有时很难全面地表述清楚,为了使论证更加全面,更加有针对性,同学们要善于使用这样词语开头的
语句表达.以前的高考曾经考过“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的辩论段,这样的文章就极容易失之片面.写作时,选其中的任一题目都要注意“补全”.比如,若选写“近墨者未必黑”,主体论述这一观点以后,在收尾的时候,就应该以这样的结尾段收束:诚然,我们主张近墨者未必黑,但也并不否认近墨者黑的观点,我们只是说一个人如果具备了自我控制能力,我们就有“近墨不黑”的条件.
三、议论文写作更需要哲理的思考.
高中阶段是一个人思想渐趋成熟的阶段,人生观、世界观渐渐走向成熟,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也在不断走向成熟.正如此,高考才十分注重对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在1998年以前,高考作文始终围绕着哲理的深层次思考来命题,像《树木•森林•气候》就明显涉及了普遍联系的观点,《“近墨者黑”或“近墨者未必黑”》考查了内因与外因的关系,《玫瑰园》考了全面性的观点,等等.
高中生不爱学政治,是很常见的现象,这很不合适.政治课上有许多哲理及原理会为我们写作所用,它会起到丰富文章内容,深化文章思想的作用,同学们应该善于用一些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现实中的一些问题.
四、材料议论文的写作.
高考中,常见的议论文写作是材料议论文,很少有命题作文的考查.材料作文以现实针对性强,不易猜题、押题等优点深得命题教师青睐.
材料议论文的写作审题是关键.近几年的高考并不在立意上给考生造成太多的障碍,但是立意除了准以外,还有一个新颖的问题,“言他人所未言,写他人所未写”才是写作得以出新的关键.
材料式议论文的写作要充分利用好所给的材料,首先我们要读懂材料,然后我们以此为基础,根据写作要求去构思为文.
1、材料式议论文的立意:
①多对象定向法
该种方法主要适用于“自选角度”要求的写作题.写作时我们要从阅读中选取涉及到的各个对象,为文章写作确定一个最佳角度,“最佳”包含该角度有内容可写,选题新颖深刻等方面的内涵.
示例:
有这样一则材料:薛谭学讴于秦青,未尽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返,终身不敢言归.(《孙子•汤问》)
a、选对象:薛谭、秦青
b、选角度:
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不仅会教歌,也会教做人;讲究教育方法,善于诱导.)
c、延伸立意:见上面括号内
完成了上面的几个分析以后,同学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写作了.
②求同思维法.
这种方法往往适用于多则材料或一个含有相同因素的单则材料.
示例:阅读下面材料,归纳出共同点,写一则600字左右的议论文.
(1)有人问球王贝利最喜欢的进球是哪一个,“是下一个.”他这样回答.
(2)有人问著名导演谢晋最喜欢的一部电影是哪一个,他答“下一个”.
分析:两则材料涉及到的都是名人,成就了一番自己的事业,但他们共同的是永远有追求,没有功成身退.这是这两则材料的共同点,围绕这一话题,我们就可以拟定一个议论的中心:人生,永无止境的奋斗舞台.(‘97年的高考作文与此相同)
③求异思维法.
适用于多则材料.应透过寻找材料间的不同点确定议论中心.同样的材料,如果我们再另外加一条,恐怕就不能像②所说的那样立意了.
(1)(2)同上
(3)期中考试刚刚考完,小明面对自己的成绩,淡然地说,“看下一次.”
分析:这三个材料,前两个有共同点,第三则材料就没有这样的相同点了,相反,文中的“淡然”一词,明显标示出小明对待成绩的态度,一种无所谓的姿态就展现在我们面前了.确立中心论点时,就应瞄准三则材料的不同点,结合起来,我们应该得出“要立足现实,正确对待成绩”的结论.
④关键词法
有人说:“你对生活笑,生活也会对你笑.”对此,你如何理解?请你以此为话题写一则议论文.
分析:该句中有两个词语“也”、“笑”很关键,“也”标明“你”与“生活”之间关系的互动性,“笑”实际上富有隐含意义,含有乐观的意味在里面.明白了这个内涵,我们就可以确定写作的方向了.写作的角度确定有时还要依题干的要求来定,有时作文题要求只依据所给材料的中心拟题写作,这就要求考生必须选准写作的中心了.
2、材料或议论文的行文
该种作文在要求上一般有两个倾向,一个是要求从材料中概括出观点,一个是要求以材料为话题,引出相关论点.两者在写作时对材料的处理不同,前者要围绕材料展开议论,后者可以脱开材料,只是以其为话题就可以了.
①前种类型的写作一般有这样的思路:
a、概述与中心论点相关的材料内容,力保所用内容与中心论点紧密相关,语言精炼.
b、提出中心论点或提出议论的范围.
c、回评材料或引述事实,理论论据证明论点.回评就是根据概述的材料对材料进行分析,明确如何得出这个观点或为什么会得出某个观点.引述论证就是对论点进行事实或理论的证明.
d、联系现实,展示写作此文的现实针对性,提出解决某一问题的方法策略,使写作的目的性,针对性突现出来.
e、收束全文,重提材料.
课文中有许多优秀的课文可以作为写作材料或议论的范例.我们举《恰到好处》这一例说明一下.
文章共4个自然段,段与段间的关系非常明了.
怎样审题
所谓“审题”就是能对试题所展示的各个组成部分做准确、全面的审读和理解,从而按照要求去不折不扣地写作.在审题时,主要有两审:一是审题目和材料,二是审要求和注意事项.在写作前,应先把两者的文字材料全部读完、读通、读懂之后,再从中提炼或抓取写作的题目、内容、材料,界定写作范围,拓展自己的写作思路.在审题上要下一点时间,切不可为了省时间而草草浏览、不求甚解就动笔,这样会出现不应有的失误.
综观当今中考的作文命题,无非是这样几种情况:一是命题作文;一是半命题作文;一是材料作文;一是话题作文;一是材料加话题作文;一是材料加命题、半命题作文.不论哪种情况,只要我们在审题时能做到审清题目的内涵和外延、审清题目规定的要求、审清写作的要点,就可以“以不应万变”了.
[秘籍1]命题议论文的审题方法
命题作文就是根据所指定的题目写文章.命题作文是作文考察中采用年代最为久远的一种.一般情况下,它不仅是命题,而且还规定了文体(因为是谈议论文,文体不详谈),由于限制很多,写作者几乎没有什么自由发挥的空间,稍微不慎,就有“跑题”之虞.因此,命题作文的审题,就显得更为重要.
命题作文的题目,从语法的角度来看,有三个类型,一是以词语为题目.这类的审题相对而言比较简单,只要能认真推敲这个词语的含义,不马虎了事就不会有很大的问题.如以《环境》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这就要了解清楚《环境》的含义.“环境”有两个义项:一是周围的地方;一是周围的情况和条件.明确了它的含义,我们就可以论述一下“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系.你可以从“近墨者黑 / 近墨者未必黑”的角度来写;也可以从“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的角度来构思;还可以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气节来写;更可以从“孟母三迁”来说环境的重要.
二是以短语为题目.对这类题目,首先要分析一下它们之间的结构类型,明确是什么关系,确定写作的重点.其次是要抓住短语中的关键词语.如果是并列关系,就要搞清并列短语所包含的所有要素而不能有所遗漏,如《怀疑与学问》.如果是因果关系,则要揭示出彼此的因果联系,如《森林与气候》.如果是偏正关系,则要注意修饰语和中心语等.
三是命题以一个句子的形式出现,有时题目规定了所写的内容,有的则比较含蓄,须仔细斟酌才好.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了乐》、《毁树容易种树难》等就是这样的命题.
有些命题作文还有提示性的文字,这些也要认真考虑,充分重视才行.
[秘籍2]半命题议论文的审题方法
“半”是不完整的意思,它是相对于“全”而言.半命题作文就是作文的题目并不完整,它是介于命题作文和自拟题目之间的作文命题方式.因为它的题目不完整,这就需要根据已知的内容与自己的选择将题目补充完整,使之变成命题作文,然后像写命题作文一样写作就可以了.
补充题目的过程,其实就是审清题意,明确中心,确立写作内容的过程.在补充题目时,一定要扬长避短,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某一点来写.在补充时,题目不要太长、太空,要注意与题目前后提示的联系.
半命题作文的审题,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做点文章.一是抓“题眼”.我们在补充题目时,往往使题目变成了由几个词组成的短语或短句,在这些词中,它们的地位、作用、含义是各不相同的.通过分析这些词在题目中的地位、作用、含义及相互关系,就可以快速审题了.“题眼”是指文章中藉以立意的关键性字眼,抓住了题眼,就能把握文章的论述重点,选准写作的角度,从而展开论证.如写《我最爱》时,文题中应补充的内容范围很广,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人和事,如爱文学、爱读书、爱运动、爱音乐、爱旅游、爱师长、爱兄弟姐妹等.写作本文首先要把最喜爱的对象填好,然后有条理地阐述爱的理由.但要注意理由一定要充足,否则便不足以说明问题.还要注意文题的“最”字,它表明不是一般的普通意义上的爱.这样才能论述得深刻,突出文章的主旨.
二是辨析关系.我们补充完整题目后,要明确补充完整的题目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明确关系后,就可以根据彼此的关系而快速审题.这种审题方法和全命题的审题方法基本一致.如《剪枝与》,此处我们最好补充上“成材”,从而构成了条件关系,围绕条件而分析,就能很快确定文章的写作方向和内容了.再如《读书与 》,当我们补充上“采矿”时,就明确了“读书”如同“采矿”,是类比的关系,从而明确了读书的方法.
当然,还要在全面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注意辨别其中精微的含义,把握住写作的中心.如《十六岁,我多了一分 》(温州市)一题,就要注意强调“十六岁”这个限制条件.文章紧扣此内容来写,才能突出中心,体现题意.
[秘籍3]给材料议论文的审题方法
给材料作文是初中作文命题的另一种形式.出题者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材料,要求学生依据自己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融化、提炼,然后据此展开想象,依据要求写作.这种题型的特点之一是考察学生能力的全面性,因为它要求考生看、听、写结合,便于全面考察学生的阅读(看图、听音)、理解、分析、综合、归纳及写作能力.给材料作文一般有三种形式:纯文字材料作文、看图作文和听音乐作文.
根据文字材料作文.这类题型所提供的文字材料,要求学生在阅读这些文字材料的基础上作文,有的要求既根据材料又根据另给的题目作文,有的要求考生根据材料自己命题作文.审题时重要的是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要准确把握文章要点.对所提供的材料,要多读几遍,特别是文言材料,要在翻译无误的基础上多读,读的时候可勾画重要字词;读后要认真分析材料重点及各段要点、人物的主要精神和性格特点、事件的主要意义、言论的主要意思等等.然后,或者根据材料重点重组材料作文,或者根据材料要点分析其现实意义或象征意义,再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生活积累,另外组织写议论文的材料,并拟定恰当的题目作文.
根据图画材料作文.这种题型所提供给考生的是图画:或单幅图,或具有相关性的两幅以上的图,要求作文者在看懂图所表达的意思后作文.写作时在简单说明画面的基础上,重点对画面所表现的现象进行评判.福建考查的图画“父母的生日”,恩实市的《缺失》就是这方面的考察.
根据音乐材料作文.这种作文形式就是根据播放的一段音乐论述你听后的感受,它是将听觉转变成文字的一个过程.这种材料作文的难度较大.一是要对音乐有一定的理解和领悟能力,二是要有丰富的想象力.近几年的中考作文中,此类命题还没有涉猎.
请阅读下列材料,仔细审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1991年,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小儿科主任医师陈新民出国参加第三届小儿心脏病国际学术会议.他的论文获奖.来自五十四个国家的千余名专家、教授在会场等待他作学术报告.陈新民发现会议前厅悬挂的各国国旗中,竟没有五星红旗.他当即向举办单位严肃提出:“请先挂上五星红旗,我才进会场作报告!”大会秘书处在赔礼道歉后,马上挂起了中国国旗,陈新民满怀激情地在五星红旗下留了影,才举步进入会场.
[秘籍4]话题议论文的审题方法
话题作文自材料作文嬗变而来,它有自身的面目,也有自身的特点.其一,写作的范围趋向开放.话题作文常提供一个由头、一个范围,让写作者由此出发向外辐射,它具有写作思维的开放性和文章内容的丰富性等特点.其二,话题作文鼓励创新.由于话题作文有巨大的创作空间,因此有很大的创新性.其三,便于写作者张扬个性.话题作文能引爆写作者的写作欲望,在立意、选材和用语等方面更有利于个性的发挥.
话题作文有单一话题和材料复合话题两种.对单一话题的审题,首先要理解清楚话题的含义.如以“坚韧”为话题,我们要明确“坚韧”不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脆;也不是“宁折不弯,视死如归”的刚,而是不畏困难,不怕挫折,为了达到目的,甚至可以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精神.如果把“坚韧”理解为“刚强”或“不软弱”,就会离题.
在审题时,还要注意,话题是写作的“范围”,不是写作的题目.要注意话题和你曾经接触过的题目间的细微区别,一旦看到试题似曾相识就去套用,就会出现失误.比如以“尝试”为话题时,要区分清楚它与“第一次”的细微区别才行.
材料加话题的形式,首先要读懂材料,把握材料的主旨,确定写作的主题和角度,还要弄清楚写作的要求.现在话题作文的考察,多是“材料+话题+要求”形.“要求”既是限制,又是启发;既是规定,又是启示,在审题时也要好好注意才行.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下象棋粗心大意,从而认识到骄兵必败的道理;给茉莉花浇水过量,从而认识干事情要按客观规律办事的道理;拿着菜谱炒菜炒糊了,认识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学骑自行车摔倒无数次,认识到成功来自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生活大小事,事事皆蕴理,只要有一颗敏锐的心,就能认识到生活中的道理.
请以“生活与道理”为话题,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题目自拟,约600字的议论文.
怎样立意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即文章所要表达的基本思想.“意”就是旨意,它指的是文章的主旨.《后汉书》的作者范晔曾说过:“以意为主,以文传意.”唐代诗人杜牧在《答庄充书》中有“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又有“意不先立,止以文采辞句绕前捧后,是言愈多而理愈乱.”清代的学者王夫之的论述则更为精辟,他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吴乔“意喻之米,文喻之炊而为饭”的比喻更为新鲜.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古人所说的“自古文章意为本”这句话的含义了.不论是谁,在动笔写作之前,首先要解决立意的问题.
在写作的过程中,立意是文章的核心,是表现主题、确立观点、选取材料的“指挥部”.同时,立意也是处理写作中各个环节的标准和依据,无论是材料的取舍、布局的安排,还是表达方式的确立以及语言艺术的风格等,无不是由立意所决定的.
一篇优秀的文章,它的立意应该做到“健康、明确、集中、深刻、新颖”.
[秘籍1]命题议论文的立意方法
就议论文而言,命题作文的立意一般都会在题目中有所提示(或暗示),有的题目实际就是直接点明了主题,如《开卷有益》,这样,作文选材的范围也就相对比较明确,不会无从下笔.但是并非所有的命题作文都可以如此简单地立意,对比较复杂的命题作文,我们可以适当运用以下二个方法:
一、以小见大 突出中心法.所谓“以小见大”就是从比较大的政治、思想、社会背景中,选取最能反映事物或问题本质的某一个侧面作为突破口.作者选定这个“点”后,不能忘了整体、全局,要从这个典型的局部“侧面开掘”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涵义,引伸出含义深广的主旨.从小处入手来揭示深刻的社会主题.
在写《论廉政》时,看到这样的题目,大家会很自然地想到当前我国政治生活中的许多腐败现象,国家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行贿受贿、贪污挥霍,近年来,贪污受贿遭到查处、被判刑的案件屡见报端,廉政已不容忽视,党和政府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惩治腐败分子等.实际上,《论廉政》这个题目的核心内容是要求谈谈在当前形势下廉政的重要意义和具体措施,抓住了这一关键点,文章写作的内容也就很清楚了,应该包括廉政的必要性、廉政的意义、廉政的措施等方面.本命题的立意可以从执政党的角度来谈,写成“廉政建设的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执政地位的大事,因此党和政府必须严厉打击腐败犯罪,加强立法及宣传防止腐败继续滋生、蔓延.”也可以从领导、干部等个体的角度谈,写成“廉洁行政是每个国家干部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素质),党员干部应该带头遵纪守法,为人民服好务.”当然,应试者也可以把两者结合起来谈.
二、反弹琵琶,逆向思维.古今中外,许多文学大家都是以其独特的逆向思维,使作品的立意不俗,文章常新.如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一反古人悲秋叹秋之情,写出了昂扬向上,催人奋进的咏秋名作《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古人常发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叹息,而叶剑英元帅却写道:“老夫当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这些例子堪称逆向思维的典范.在作文中,很多同学苦于作文写不出新意,其实如果在写作中善于运用逆向思维,那么文章就会产生全新的思想和观点,收到意料之外的效果.
[秘籍2]引申型命题的立意方法
引申型议论文的写作,要借助发散思维,因此引申型议论文的立意,也要借助发散思维.我们姑且把这种方法简单地叫作“先散后聚”法.这种方法是将命题这一“点”作为一个发散源,由此发散出与之有关的众多素材和信息.比如“圆”.我们将“圆”作为一个点,由此延伸出众多相关的信息:从表面上看,“圆”有它固有的形状,但同一个“圆”在不同的人的眼中却有不同的意义.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圆”的“朦胧性”让我们想到一种处世哲学——“圆滑”;从圆形在生活中的表现来看,圆形物体随处可见,家人的团圆——“美满”;事情的成功——“圆满”;美梦成真——“圆梦”等.这样一发散,信息就丰富了,立意的范围也相应小了,也就便于立意.
我们还可以运用“旧瓶装新酒”的方法来立意,把一个旧的故事,赋予新的立意,从而达到新颖的目的.我们只拿大家熟悉的“三个和尚吃水”的例子来加以说明.一个考生从合作者的角度来写,把三个和尚运水的途径分成三份,利用传递的方式来运水,结果谁也干活,谁也能得到休息,工作效率比较高;另一考生从管理者的角度来思考,引入了竞争机制,谁挑的水多,中午谁的饭菜好,调动了三个和尚的积极性;第三个考生则从技术革新的角度来思考,三个和尚利用当地竹子的资源优势,把竹子打空连结起来,一头架在泉水的上头,一头接到寺院里,三个和尚之一提水,之一倒水,之一休息,轮流干,谁也不累,也省了路途的劳累,还提高了效率.
还可以从多角度联系实际来立意.如“失街亭”:从诸葛亮的角度——赞执法如山的精神;从马谡的角度——言过其实,刚愎自用的危害;从用人角度——与其执法如山在后,不如任人唯贤在前;从蜀魏相争的残局角度—— 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秘籍3]批驳型命题的立意方法
批驳型议论文的批驳方法有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三种批驳方法.在驳论文的立意方法上,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
一是看对方的论点.如果我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