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各语句之间的关系要有详细的介绍比如:排比(两个或以上相同类型的句子)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9 08:24:58
语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各语句之间的关系要有详细的介绍比如:排比(两个或以上相同类型的句子)
x|n+Yޫt_]Gl` ~ (D"Q D; ̣T d*ɫ[5py8qb8ZfҵGuY]XzjxL3nu&jΝۈL9[{gyƞ~[ciLڛɣl$m7&ssPZ_o)Ph@/tx~׿g~寮2t}%43|pkjSXfЛ>`hÛvjeZκ7Oɽ*n&a뒬Xјj_ h 'L“)tEjzQSc tڭer#LNgm g̎Ô2vxh:r#'v1nŬV[zEy /MlY&aQNdcVy3Ian$㤔3Rk.۵:= "67s94.Y^gWE:зV6[8gz%v32wӚLZ$ gy E[0V킝C u9r=Cp=?1$W g@'j̎yMQ{~8צq?63x!fzHuǔ)0[)[|: E ݲu$5^!P%7RAxHnϜþձexh`)3MZG-{_LĭuuNkퟱJK|iRw&90K̦qBi3g^6Mج2*ҥ9f&O_uƘ][Yg]ItƏfyʙ5vWyS*8Wk<9L/ M~g/fPpkIms3*Inf`fL!+YnVD$Y%HՊ.Iz"FqC32&Efκ Ƒ*iuSuc<eWg5YMJJ'WA !u J\Zzm LQ/~Ďpm&Y;55c=vY3X]bځ n&CDcZͰ)h=_9kQ@h{bJ9):Hy*d?FLb.UggtOW2f20,E_)ӍTGY*> ELM3(N "Ouu≇OZpXσ-hrˤMs`'{ el>,{^d$nenA65Ťo!h/V_(ʏ_O!?-/v;m"?fXkȐ S@◣},!3<U[թCikC+}L:u҇SڜA1DcUU Fkv7pίh$O&5Ȋ|G"7f,+RC$.][θr)<@;S-@h:˹ux? {'r}{ƿ Iۍ]<|^j twOpo ]+c3qM vӶNt: υ`nMt`aRL<͌s1Y^*t{b%πC{kEO cm:e' n_R  SluK <ЩMGsAMah3ںWoPaiA †Az6v Ee`9`>>utQ iUueگ3*G'B}7?wys4:'-bӺbz>C"|0bfU/tXu͚،GۓmP!M#gg&a}.{5/?͇rEZy3"m ПΑ2gk[J>z[/& OQvsw1f )b:RPc1ɍ|,yu&r\Vo¸~ 8P#O'[w.AHZ4d߾ч>MZFK:"|玝b @XC:W[gC5X{CF+O߅ci54 B!y*L̒nMɯ&cAF[oB<:Zc ) ܗ&>m~@s7jTxڠA7[708ig--B lR:+#g5%c!}0S,AA,py+qor֗Rp[3 86!rϯK dj-#Ȫ H2jad]=bOwE;ia|31'O8>Ӄ)6q 4{C8,F\, bΑw+)s ߢ<i^Y2(,ig܂'e Ff 8\ki0(!!S{BZ}9aQ44Z)buWPj V+hbϮkgEM^AIu#'θn U?)Y8Ƭz`h *gxP+mzIiz+٭0PV5Q8=_Ku4~\>\8d['!%dUm{sTg,2" :yƇ&vk-|oWR6i^ƺbf'_ď"_`j{3P_ǸenF]jrJR*\񫓼E3IXSčT>ҟBShJזI6PMPI&K2%/i$dGs{/gEy3l䣺 7LLseRuRU°?zx6xiv'`M`QcMSE NkH2 *FzQK"@ u4IfnbOծ0jUݺ g}67 I,;Jm's˅-]!s3;E0?$`/65hʨNzЖػ~%eJ,j7=J.S!;xa*47 *pw%8VxRt24޹;CEK_]j>@UqG)jjwF& Z!{ +C$&Ee Tv3$mFq~ !Ov PwO~}F Ƕ(4팭ca޿86zI4eboC57ީ 7ӘVRGNj^\$1QBBYVv~ʹ~T /0K 'H,!˺0(*<ՠ'.;(>x%Rۣϊ@ʳ*/*e{0gwT#ś #|qm.ж~q#a8bz$0iIr:B3+τ搵ߟ5b}=?^.K4ms,v/l" %^?Vz 3+9TEpfUiOK n3mx4]zSaUڒ@^衃+Si<$*ia6/}a םuboxkFћIՊbJDi9|ѕp!h4|@c~YQ6O$:ire*a+k^ W=Rc +eZ0w`9^!Bx28LdݙDdi( $4⢬4cӿєWxPaWdL [:$ oZ~`"ѣ=Kb Yf+8<DYn3(ܥ@ɛy*N2a.]O Cl " f8gu :ƥ$hz%+ ڧ察ܼҨ' qAh"hmu]'I5V?0f3;#m^A@ffV|Y%ICg'cw^}C̮ $L+bjZC j:e~x,a=X)2?_ft9}`É=((gJhO1W(c25z_.UywOHF Z~|Jаe2DiX|L^2ځƿS.Y͙-\ڵB wT|I[ !~bzO&q#<Ҍqj]Մʘ$ϝ`8,Uc9d]^apww9on7 )Fq%6PK WfDW٩OPŔRE9 %!b%';;>5.`"{!iW<5r9y_I*.|cB0vW*X*AZoHV~ַ$hpKo4 4@GĀԱw앉YFs`k 0~a$pX߲&:#>t44S!`5t f*"eR/45}sŪ^ڕ/B婾,o_ACک h\Ib!=Ӑ Ho-:)rWLB@r9ﯬBGdE}מ5nk*+u9S[kZ5UhY4g׌jj Y<W+Ϗ_V#&%*7c6"k &D%r BDҒmBH+ L ^ݴ VgK:k윉f”{ݫ$jk=Sn ^)y[ ^8S ,io:^شK:`_ȿӚӍel >%0<//x Y"28VB9*);vi,G*GKiWKGln %c&K f%lCWmC֡:58/:L%+͑@cL5A6}Y=gD/Ndm-Ē)84?θ NmWR;ǐB`8qϠC8aZ=˂MLU/ˎт ֹ9oqR>T=Ir"7e[lG>t̺O^xZ#0ȧP<5 "E!ӈ)hhllrotkd ~^MY՗$W<<4pJ~w=3n(V^Рk=+Q|g:Һv*l Lelh$WF$wHlsNU6Y%ŷ$7v:"Cnf?Ӏ=:Gz0G`Ntvc$k}!o>;L 'CwTvܬX>Z+|ja$$ĥT !C$c?hHT[Fh( QqӽAwQk::m"͛V]䱲ϟ"Fk=sKWk|%c5݁lEϖᥞ*^Jb9N/M*^li:iDD:mSSesk|xE[0&)@Nn%)δbMjk!C*eX.OS9|I(r !^ʹ0] - 2 /Ӯ%J#h?Wq^k- &%=`ءU% SFL†-ӠY)$qOC0e>b!.xD^f0%/jH@}E@tSl<m5!%}\&b$Bi +R=P=T5Yg&RC9𘚞8j|h%M&ɟu+Lg ҄ٗlt9\\$ɳ0gۿmO32'%̣§fv.hQZo%:E^&%oxb[VGf/ks:8>8)k>+"ͯ!e?5Vګ"ԏɤo-TV sHC\ o :B LТ/Z&ң} ޥF??@}6UE34e)e fDymG|391Gxmwxsm\Q&eL }?(Szfp&q.N4TUj볾I?'}9弧o5Ŗf]1˔zӑPl.ersn>W?#dEe,焵qʽ陛'+wĦB4Qm\*ҏrDVGY7+QĪ#"0fkKS(Iñ{ܑ>];iaƩսN+O\#$p'bXPٳ~=* ]6 M\Br,4Ncz:ĽhL!БF(1Cȭ /zz1K+><3޻|oPO0Fr*!ouH(\{<%5l|5醯]0#IN L2_ҧ-p jbBW&=h쫰="P9nlV{ex͞w4CyJ+X\]7̮;swՍ|hV_U.J[VgtDC|s1[nowoڦDdPm@L@>~Lѝ^uc~zݡPAhu= YQ rk;]04Wx+=Du!HK% AI؆-&q,xy+t%MjL`M,(q ^2I6N0K AExS.iU̫Lx$IŵxgEiJ Ij";Y#d8cmfc:lɯ/+q=?n}處:S N,'Lz]2X|L6L Ct2gVq*iYzxTq!$0bq;q2C-k4ݷozd$p'a*eDe8KL_Y6?gu휥G $F-b^{l RʟG(lWط]J5ȂrxʵJr[hn+H }/  ]IhQ;GPPILS}$<x~r $۟E_ПO}T聧'19'1㪳A#;$=f֛ƍXsTg}唉h8dij?3hFҮLifA٫e߃_/Bh?rD,Aݬm.$ӝQԤN 0gJ;)Hp\n ;\s K?" "%IjGɦ_>s; X` Ieuo;H)Y %%I(o.OwwU-G>usv>v=~}jY+89eZSZVfcZ9HVx;Y\ 0uP]-nN#E;%ԙةo9QIh .$H2BEKj=g쟧_ke ʊs!Ɔy%KyAv\쨱{T‡uoq&BZh~$C"_qc7'n=] +)1;=1k<#Jy>}c4=ܮpz5"?D?eNw$$N>Dֲ.Mĥ%?za@%j 22Bk&u oYP "gϢVZmHoε9zhGDz+13;od8$? :,ڿ[]>S[,C]x|{`rmʝC80c7_LF 4kۇ]ƫD6+;| tIZgv9֣M_0GYa^cJu5؜_2:c?j^[76v+6xLΛw*w=ǞqÚDl3-$;=lhz o۳ n3Vܙ\xZp,닽.x6V!8t>&FTyhٗedIQz/`شGdC-'mh[* tuY0z5%;wq7!pN Z8`5tvd|Փr,o0nkfT#0LMB vfטOZL1MtF^QoJ[9@GVj%(nO.=RcAk+$4^=-mx0:(CRy fBpYqx$Ժ(R ˍ#W]]5&߹.fOCc3XujCpX)XiyVy?ȓA{ BMYWko'h`sI@jezPV}HW%d{,PY{?ZĀ4 AƇ)f߸gŬg=3 [4UVƝnd3d_rU$kV`kKL:ỲCNI!=>?WK$P4>sSrc>xH >1KI:1'3S SQ<٢-|B[2*91vJ s9=Ӣcb;{6OxHM|?Io6SRdǴp;xG-zQk a7ォ<WJj==@%fwKNfhw˽vj^pOR# θ$cUuTLgWGɁ՝۰fܑ(O{mk~弿vm{X.+KKZKWnī Zэoz'ÊUp5x'uF}!dV,Xo[=>P^GTbW/F0 㐰vogIa-}D%o_f]q2`US{Q .|/kxЀ!/LBwULCQHA ^9)!R/T} |`mlY﵄˚ˍb潃bwǔ%^EՑɴ{^cSHw{ *Mk I+;JV<K4[ox-4ӌ- Ib9^ e⇼iwI֋֭>nf=o;͐lټkƤi8-i ߥq~MɩW^CK^8(Ǧ-H(g_1 yKUSdm%KWIGe4"^+޷VpW/t.g.>;a!_7a

语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各语句之间的关系要有详细的介绍比如:排比(两个或以上相同类型的句子)
语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各语句之间的关系
要有详细的介绍
比如:排比(两个或以上相同类型的句子)

语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各语句之间的关系要有详细的介绍比如:排比(两个或以上相同类型的句子)
修辞手法介绍
比喻
思想的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有了类似点,就用那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即用某一个事物或情境来比另一个事物或情境.这种打比方的修辞手法,就叫比喻,也叫譬喻.运用它可以把陌生的东西变为熟悉的东西,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比喻一般包括三个部分:本体(被比的事物或情境);喻体(作比的事物或情境);喻词(标明比喻关系的词).比喻按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来看,其基本类型有三种:明喻、暗喻、借喻.除此三种基本类型之外,根据比喻的三个部分的结合情况,其变化形式有:博喻、倒喻、反喻、缩喻、扩喻、较喻、回喻、互喻、曲喻等九种.

反问
从反面提问,答案就在问题中,这种运用疑问的语气来表示肯定或否定的意思和强烈感情的修辞手法叫做反问.反问也叫激问、反诘、诘问.
运用反问,可以起到加强语气和发人深思的作用.
例如:
①殴而且拉,而且搬,是有刘百昭的先例的,何以这一回独独"不好意思"?(鲁迅《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②池水涟漪,莺花乱飞,谁能说它不美呢?
(郭沫若《习习谷风》)
③"小陈"不是他的名字,只是他的姓.至于他的名字叫什么,我也不知道.这真是件遗憾的事情!可是,这没有关系,在我们的记忆中,这样的无名英雄不是还很多吗?(峻青《黎明的河边》)
④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吗?
(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

夸张
为了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突出某种事物的本质特征,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事物的某些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作艺术上的渲染,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夸张.
夸张的作用主要是深刻、生动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增强语言的感染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夸张可分为两类、三种形式,即"普通"类和"超前"类,普通类又可分为夸大和缩小两种形式.
1.夸大
2.缩小
3.超前

排比
用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一连串词语,把相似或相关的内容表达出来,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排比.运用排比,能加强语气.排比用于叙事,语意畅达,层次清楚;用于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于说理,条理分明,适合详尽的论述.
例如:
①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朱自清《春》)
②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已经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周恩来《在工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③我常常想:人们为什么在一年四季中,特意选择秋天来结婚呢?春天,正是播种的时候,太忙了;夏天,烈日当空,太热了;冬天,缩手缩脚,太冷了.只有冷热相间的秋天最理想.(谭士珍秋歌》)
④天亮了.经过了短暂的混乱之后,人们又已鞯闷渌?,各就其位.各人说各人的闲话,各人鸥魅说念?,各人嗑着各人的瓜子,各人抽着说难?.(王蒙《春之声》)
⑤敬爱的周总理,我从锤和镰刀的闪光中,
看见了你;
我从边防战士警惕的目光中,
看见了你;
我从奔腾不息的涛声中,看见了你;
我从每扇窗口的晨曦中,
看见了你.
(李瑛《一月的哀思》)
⑥何等动人的一页又一页篇章!这些是人类思慕?.这些是空谷幽兰、高寒杜鹃、老林中的
?、冰山上的雪莲、绝顶上的灵芝、抽象思维的?.这些数学的公式也是一种世界语言.(徐迟《歌德巴赫猜想》)
排比与对偶的区别是:排比由三项或三项以上构成,而对偶仅限于上下两句;排比不拘泥于字数,而对偶要求字数相等;排比的各项以出现同形词语为常规,而对偶的上下两句忌用同形词语;排比只表达同相近或相关的意思,而对偶却表达相似、相关、相反的意思;排比侧重于加强语势,把话一连串的说出来,收到节奏和谐、情绪激昂、语气磅礴的修辞效果,而对偶能收到整齐美观、琅琅上口、悦耳动听、便于记忆的修辞效果.

拟人
把人以外的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人的动作或思想感情,这就叫拟人.
运用拟人,不仅可以使描写的事物生动形象,而且能鲜明地表现作者对所描写的事物的感情.
拟人手法又可分为三种情况.
【甲】
把非生物拟人化.例如:
①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高尔基《海燕》)
②每条岭都是那么的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老舍《小花朵集》)
③录音机接受了女主人的指令,"叭"地一声,不唱了.(王蒙《春之声》)
④街上非常热闹.电车不慌不忙地跑着,客客气气地响着铃铛枣一点也不性急,好像在说:"借光.呃,借光."
(张云翼《给孩子们·去看电影》)
⑤这时,春风送来沁鼻的花香,满天的星星都在眨眼欢笑,仿佛对张老师那美好的想法给予肯定和鼓励……(刘心武《班主任》)
⑥一捆捆的稿纸从屋角的两只麻袋中探头探脑地露出脸来……(徐迟《哥德巴赫猜想》)
上面这些例句中,把"波浪"、"岭"、"录音机"、"电车"、"星星"、"稿纸"等非生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们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
【乙】
把有生物拟人化.例如:
①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儿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鲁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②鸟儿将巢安放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朱自清《春》)
③青蛙唱着恋歌,嫩蒲的香味散在晚春的暖气里.(老舍《月牙儿》)
④高粱好似一队队的"红领巾",
悄悄地把周围的道路观察;
向日葵摇头微笑着,
望不尽太阳起处的红色天涯.
矮小而年高的垂柳,
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熟的庄稼;
密集的芦苇,
细心地护卫着脚下偷偷开放的野花.
(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
⑤风雨能摧残樱花,但是冲风冒雨,樱花不是也能舒开笑脸么?(杨朔《樱花雨》)
⑥连每一根小草都在跳舞.(王蒙《春之声》)
上面这些例句中,把"油蛉"、"蟋蟀"、"鸟儿"、"青蛙"、"高粱"、"向日葵"、"垂柳"、"芦苇"、"樱花"、"小草"等有生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们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
【丙】
把抽象概念拟人化.例如:
①资本就是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渗透着血污来到世间的.(马克思《资本论》)
②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同志却叫它起来.(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③你新的中国,人民的中国呵,
你终于在旧中国的母体里,
生长,壮大,成熟,
你这个东方的巨人终于诞生了.
(何其芳《我们最伟大的节日》)
④祖国大搞四个现代化,
科学技术兴奋地赶来参加,
你的领队是数、理、化,
理、工、农、医都是你的战友和部下.
(高士其《让科学技术为祖国贡献才华》)
⑤玻璃窗上的冰花已给太阳晒化了,窗外的积雪还是厚厚地盖在地上,对面的屋顶也是白皑皑的.冬天全没有离开大地的意思,好像要长久赖下去似的.(艾鞠《屋里的春天》)
⑥正义被绑着示众,
真理被蒙上眼睛,
连元帅也被陷害,
总理也死而含冤.
(艾青《在浪尖上》)
上面这些例句,把"资本"、"教条主义"、"新中国"、"科学技术"、"数理化"、"理工
农医"、"冬天"、"正义"、"真理"等抽象概念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们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

省略
凭借一定的语言环境,省掉一部分句子成分,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省略.
运用省略修辞手法,目的主要是为了语言的简洁、明快.
省略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讽喻
在说话或写文章时,有的道理不便于直说或明说,或者不容易说得明白、动听,就用说故事的方法来说明道理,这种修辞方法就叫讽喻.
运用讽喻手法,通过说故事的方式来说明一个道理,以达到启发、教育或者讽刺、谴责的目的.
讽喻又分为两种形式.
1.引述
2.编写

设问
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确定答案,这种修辞方式叫做设问.
运用设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例如:
①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踏出来的,从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鲁迅《生命的路》)
②谁是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觉得他们是最可爱的人.(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③啊,是谁,这么早就把那亲爱的令人心醉的乡音送到我的耳畔?是谁,这么早就用他那吱吱哇哇的悦耳动听的音乐唤来了玫瑰色的黎明?是一个青年人.(峻青《乡音》)
④蒋介石总是要强迫人民接受战争,他左手拿着刀,右手也拿着刀.我们就按照他的办法,也拿起刀来.这是经过调查研究以后才找到的办法.这个调查研究很重要.看到人家手里拿着东西了,我们就要调查一下.他手里拿的是什么?是刀.刀有什么用处?可以杀人.他要拿刀杀谁?要杀人民.
……(毛泽东《抗日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
⑤日本日立公司电机厂,五千五百人,年产一千二百万千瓦;咱们厂,八千九百人,年产一百二十万千瓦.这说明什么?要求我们干什么?(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
⑥老岩不是要在南方过年么?为什么提前回来了?一推门,我就看到了一个奇迹:一把褐色的样式古朴的陶土瓦壶,在蜂窝炉上咝咝地冒着水汽.(叶文玲《心香》)
⑦她像一只轻捷的小鸟一样飞走了.她刚一走,我就后悔了.晚上,校门口---这不明明是约会吗?万一让人看见了还讲得清楚?她怎么敢?到底有什么事呢?对了,一定是想把那张照片要回去,可是照片还在吕宏手里哩!(张抗抗《夏》)
上面例①和例②是一问一答;例③是二问一答;例④是连接三个一问一答;例⑤和例⑥是二问不答;例⑦是四问不答.前面四个例句中,先故意设问,然后再自己回答,是为了提醒读者的注意,引起读者深入思考;后面三个例句中,问而不答,目的是让读者去联想,去回味.设问的基本特点是"无疑而问",在运用时首先要求我们对问题清晰明确的认识,心中有数,然后才能做到善问善答;还要立足全局,当问则问,不当问则止,这样才能使行文不呆板、有波澜.

一、常见的修辞手法:
A、比喻
1、概念: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恰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全部展开

一、常见的修辞手法:
A、比喻
1、概念: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恰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于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②表示猜度。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③表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我就仿砖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儿。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4、比喻的种类: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配合。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叶子出水限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征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
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蟑。
除此暗喻还有许多变体值得注意:
①本体和喻体是修饰关系。例如:从喷泉里喷出来洋,(“花”修饰“海洋”)
②本体和喻体是注释关系。例如:我爱北京——祖国的心脏。
(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
例如:独有英雄驱虎豹,更元豪杰怕熊婴~傅喻。连用几个比喻共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这种下笔以前的修改是最要紧不过的了,正如盖房子首先要打好图样,作战首先要订好计划一样。
5、比喻的作用:
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B、比拟
1、概念: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2、种类:
(1)拟人。
例如: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2)拟物。
例如: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
3、比拟的作用:
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4、运用比拟应注意事物本身的特征。
5、比喻和比拟的不同点。
1、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摸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
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C、借代
1、概念:
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方式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
2、借代的种类:
(1)用事物特征代本体事物
例如: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2)具体代抽象
例如: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3)专名代泛称
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4)形象代本体
例如:上面尘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
(5)部分代整体
例如:吟罢低同元写处,月光如水照绍衣。
(6)结果代原因
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捧腹”是“笑”的结果)
(7)资料代本体
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3、借代的作用: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4、运用借代需要注意:
必须抓住事物的最典型特征,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另外,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事物不能同时出现。
5、借喻与借代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相同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2)不同点: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力本体,其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的某些方面的相似。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
D、夸张
1、概念:
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2、种类:
夸张可分为三类,即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1)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
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
例如: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3)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茵,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3、夸张的作用:
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4、运用夸张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下面运用的夸张脚下地球当球玩,大洋海水能喝干。
第二,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第三,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E、对偶
1、概念: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2、对偶的种类:
(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类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如: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根据上下句的形式又可以把对偶分为严式对偶和宽式对偶,严式对偶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平厌相对、不重复用字。如例句曲。宽式对偶对严式对偶五条要求只要有一部分达到就可以,不很严格,如例句c。
3、对偶的结构:
(1)成分对偶。
例如:然而我的坏处,是在论时事不留面子,泛铜弊常取类型,而后者尤与时宜不合。
(2)句子对偶。
例如: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骛齐飞。
4、对偶的作用:
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5、对偶与对比的不同点:
(1)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
(2)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开工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3)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意义说是对比,就形式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手法的兼类现象。)
F、排比
1、概念: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证据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2、排比和种类:
(1)成分排比 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
例如:延安的歌声 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2)分句排比 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
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清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3)单句排比
例如:八路军穿草鞋,把日本鬼子赶下海。解放军穿草鞋,把蒋家王朝踢下台。如今八连穿草鞋,把香风毒雾肢下踩。
(4)复句排比
例如:如果我们能够研制出一种类似 鹰眼的搜索、观测技术系统,就能够扩大飞行员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视敏度。如果能研制出具有鹰眼视觉原理的“电子鹰眼”,就有可能用于控制远程激光制导武器的发射。如果能给导弹装上小巧的“鹰眼系统”,那么它就可以象雄鹰一样,自动寻找、识别、追踪目标,做到百发百中。
3、排比的作用:
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4、排比与对偶的区别:
(1)对称性与平列式。对偶是二个语言单位,而排比是三个以上语言单位。对偶必须对称。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
(2)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揭示语,使排体互相衔接、给人以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
(3)对偶以要求平仄对仗为佳,排比则无此要求。
H、设问
1、概念:
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回答的修辞方式。
2、设问的基本特点是“无疑而问”。
3、设问的作用:设的目的在于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例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技术的力量。
G、反问 (反诘)
1、概念:
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屋常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
例如:就说蒋筑英吧.已经经过了这样长久的考验,跑他入党的志愿,也一定要等到死后才能由省委的追认满足么?(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用否定式表示肯定的意思。)
2、反问的作用:语气强烈,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能激发读者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3、反问与设问的区别:
(1)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则明砌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内容。
(2)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设问的作用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
二、其他修辞手法:
三、辞格的综合运用:
辞格综合运用时有三种情况:
1、兼用——一个语句,从这个角度看用的是某种辞格,从另一个角度看用的又是一种辞格。例如:我们有些同志喜欢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反对党八股))
比喻、引用兼用。
2、联用———个语句中接连使用了两个以上的不同辞格。例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科学的春天》)先引用、再排比、后拟人联用。
3、套用——一个语句,从总的来看用了某种辞格,而分解开来看,其中又包含着其它辞格。例如:在那天边隐约闪亮的不就是黄河?那在山脚缠绕不断的自然是汶河;那拱卫在泰山膝盖下的无数小馒头,却是沮涞山等著名的山岭。(《泰山极顶》)排比中套用反问、比喻、拟人、夸张。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