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古代汉语中有结构标志的被动句式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7/14 15:41:23
简述古代汉语中有结构标志的被动句式
xUnV>Q;}~@?`{̄In 131S~`p}>Gѭ. Y=_/錹;Jy)Q؈ꆎGdiaxE*CvG\c'r15|\y/z?z[ܫ=m8F=o05 阉->Pɓ*w=$@hXK ~I剒:&5F9UIpJGa|6 54h62{ i4hU`2 51Y^Q[^;@@࢐NFQ\TBTjrFAua8K=d9ҩ T[2< =~..8>,g{T~tjy5U}۫RQiImxeófUv T1YO*?iw fl[U|(˳@|J OfOX),pה'g@Υ:lMhJg,d<(J=' ݞrx\  ъjJF4&:sCmka+>{jkԫrv)4l2jFV g;8}CҪڵNmbULww'o0J6-_C#Up/G:S}Fh|D5M-oqRvHf &CO&Ei[g<B|cVՕ}10Ccu]C3AҬr5JN=1l)N6~+|^ \voK]5yltZgvՍ\~Ezm_-쥚\%Fd0Ԛ`+-/L= 垧=ͯb/*{(3<&%9ԵP=Op

简述古代汉语中有结构标志的被动句式
简述古代汉语中有结构标志的被动句式

简述古代汉语中有结构标志的被动句式
(一)有标志古代汉语表被动的句式主要有四种:
(1)用“于”表示被动关系.用介词“于”引出行为的主动者,“于”放到动词后,它的形式是:“动词+于+主动者”.例如:
王建禽于秦.(齐王建被秦国活捉了.禽,通擒)
[简析]句中的“于”用在动词“禽”的后边,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秦”,表示被动.“于”可译为“被”.这种被动句有两个条件:一是主语“王建”是受动者.二是句子里有表示被动的词“于”.
(2)用“见”来表示被动关系.在动词前用“见”或又在动词后加“于”引进主动者.它的形式是:“见+动词”或者“见+动词+于+主动者”.
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我虽然想再说一些,但考虑不一定被理解)
句中的“见”,用在动词“察”前,表示被动,“见察”,即“被察”之意.
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我担心被您欺骗而对不起赵国)
(3)用“为”表示被动关系.“为”放在动词前边引出行为的主动者,它的形式是:“为+主动者+动词”或者“为+主动者+所+动词”.例如:
①若背其言,臣死,妻子为戮,无益于君.(如果背弃了他所说的话,我死了,妻子儿女也将被杀,对君王您也没有好处)
②茅屋为秋风所破(草房被秋风吹坏了)
(4)用“受”“被”“受……于”表示被动关系.它的形式是:“被(受)+动词”或者“被(受)+动词+于+主动者”.例如:
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被”用在动词前表被动.
②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简析]“受……于……”表示被动,可译为“被”,“于”引出主动者“人”.这种句式数量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