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发展论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4 17:09:06
世界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发展论文
x[Io#Iv+flv hņ> а> ` =)H(DR"EJ$_S/^d2)ǰ̈x-Ͽ&E4Ǝ defM֤#K{OY;S;؏˷7?NWY|)p+yϚ(U.3DtdZv/aTTxj÷$9y[kqF3ֺ.:#zS7m&^|vf^vnt$ +h9GPT2 ?4pkuϕ>iމ?b#ͶkKb m0݋( FIAinÚ bi,AMY5;$ytK@d ky:te! YXX=liC?dtGNm7 JEHL]t-k/A"דٖn$XӪ$Df3}-U׹β= ;qlhkBB^b]{5K!oMskޔߊ)Z"rm8'X:8X+W_ vʞw܋2޹e:{1ѦSﻦV֦K Sf2GJ@:_OEP^ ;tCsa,dJV`bv$c׻Pp,eP2s!VgNVFKpԚ~9"Xr=k}FOa(4v9g LA<'03f(A5_]*ӵ5M|vXHb3;ۧ y:tSgP7[j98!r),ßö1y;D"v|ȋsIq|,y_6zE^g972 Xp| -x|Ċv ]p Ҡ}v!&u< JB? M+1N tAg-{YvH/WVu&Zy^.YʚvsHE7 :>k3ƂYvNlEE\gE{isHyST$zYJw*K8&eԽ6D @? 4o.p: MqZx(W,Dd k*C "w9D݃N3ôfZ#|=V#)krKyEVX$8JUvnD*5VQyB=Zv']:fG:8t$0Qءw A.B;> Y[ٗ&o\"3|an SRRYM>ZδU"ӳ#qD:"9gx$NEk" W0+ݓ,|4{ޜ:h$E,F]N/,{HXaZ[4-Cf C6JA xZex]Eg)S\(K 5JܻHBvqi f$>2^"]PQN^4.֑-|]6~_3Q9*f.NDraMJ#N=-GAWYۛQ:~<(JdP<Ӡل8TF篙 ܘ%,GB잝֑42rPeM^ֱўY& ¯MY! itUOol=?c|r2shϏ("`$qV[lIspϺa֜Wb [\NA"ڄ~lNżg`AA-Y1@H[ 0z<$P(zP,]ͩobaM|WѨgC9/,5!90Y܇)@&g.R9vL!֑#oH֧y@r 9TVArh|^R\IN}2m}#w@#HgȥGœJDKe֬@ǩD#TN' k&Ϯΐ7V9gx-ziiZ|__TD24eF2}k}PFMݚ60G.ž h&u%ɳ݈j.*U2~mڋ&DhGݞ쇩OVx'#GeD%Sw |Aon:>(߮ ɥSz[Ү(YRn| W):owS\g=&pˁOT'E{C#Klu:Ux &]$|#0yaD 3 ; '`SPyY nV\ҹ%jNTgvPƚG1*H!3VA&UP ÔiYWoo!yp e2LeB Xا#k.i'"]JL&6sl&| JyPe4Ѫ~`%%'v^FFlR: .ly7h,ey~DJtQ+u%-JBծxRލn!Vq.Nq9qku,tR!MַhMbhtcGӇ5^G3<3S̾ }A :(RjDov:aT̨c|j*&C.M 45| `Y)LOThg-tԋ ^rlo(g?xe@qGvej]uTY~G d!Ʉ+u^u s |E@Wɦ8Jj l#V@c0-nOK RȯE | c=֓WUP>Z8*[I}6!jlV^q[agUɆ7MӁ LEZ罭R4c~<嚧9"JYӛtŽ-a8lDSmw *QO|k$OR"CyV=I@0eiVf|l 3tzқ6w4R0aȖ%yH7oɟ_Q'Ca^['0{~̆FWܹ.q%uH7WZ…J#Lqqs] 6|!UEJb&G BCZV2ۯrh+^Y"y-Xܺ K޺5DmnOST,I!?6Rr~D%Fg`mցhﲩVL@VaoE 44y%_K\TV΀R}BNxvf Cdu^D(NJ֩S/"'tDƪz|j)nS{TtŚ(hF,6_}SguB'⪝uΨMLbp.+PH'\Y3ܩl؉r _|y\F] hR> ^}u>A޷rbY%*ص/a]ɫbtDe!4킍mШځ hQӚjntulD]1LVWmKQ*\)đ0s2k5ˈNAU z5cܖس[=DWc7-TwQs[{-=E<ӄZ8fBBN tT{,Ug`js|AfTF@ZO@/|yݿ+B$n'$E5GipbI )\|6$&aᙱJ܀_^[{1foa.VOa-48I %΀\E{pxzRb|lBg5Z2OYJ,z#5 J[THU[dΨ#_u@%Iȑ F`#=RQd0o -p/$JX<0^2O'*\DQ7_^B"N;W<7-?AY12c4Ip<[h"O @RġdPg&nbyBcv/)ĨzӈqAHHk{\ETc^mP l2V&=7إ/(ntFI $0WԩQjE!\9vjyNiܬ$wT!k͢D]X"z *M-v9F9Îx.X$Fh lڱd9__B$Ηj0MX"^4*(h=qo/GQHpuINH1G@kh 3(3o`ɻoTE3exYڳ y2bO\Œۢt#4zy$:gI%=wPM$+̧IU֚CHq;">k]GͱQ>* #@!ĉCM\~A;ΌC(lԺ0J\*F֐3jJ:08~qZžy!cu` V~ cFr/}LHS`V yPˀ8wFCREN. ܍WzMyIWǚረ ' }+1XѰ^(v9U)qV o /$[[yhS #>i۠eϿ2GX3ArRsGlkV_P$ OiP-FlUlc.$~H.O9]N"Jp-+Y\`ecFJUr0:дD"BZgpC, )s=[/m0` ~zݳȒLY;'kgH FD%R->级6E1~1Gװvl[*S|zF;vm>=+P22*?&CILާ^xl1Isqna/XS匢TbaWoC߽ A;t?p{zzBz:߀%ޅ3ށd[?f^PMLe{[P7 G-yLno'xLY9)|GޔGi,cÐ˩wG3@k&x!]$)i U{^ZOw &h2.O &yVHΨ3Lt%b=콼{K"@(OvJ*0#KN~HѬN(/l͚B-4` BgX]_=G< mX uP r=WI"7kD꼒bƐFkaQA ߌK}Q$pu⁾p>]F;^D61 ,#ssJ c@*Qb?Uvci0U&RAی%!WJ,7pU\3h̚MF=uQch5m~7ϦcR^uڶ_K@`/ W(= V(+תO /~tjȳt9O"L]tn4*idyA.@A /~*$i%d$lr4 `\# |&!YGzeĩ9{/MN=E,lTOcUqCq'r2 \y

世界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发展论文
世界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发展论文

世界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发展论文
美国次贷危机是一场新型的金融危机,其产生的内在机理是金融产品透明度不足、信息不对称,金融风险被逐步转移并放大至投资者.这些风险从住房市场蔓延到信贷市场、资本市场,从金融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并通过投资渠道和资本渠道从美国波及到全球范围.
国际经济界多数意见认为,虽然次贷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并不能据此判断会引发全球性经济危机.IMF最近表示,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形势尚在"可控制范围内".但也有少数人认为,次贷危机有可能导致本轮世界经济繁荣周期发生逆转.索罗斯认为,次贷危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60年内最严重的金融危机,是美元作为世界货币时代的终结.英国《金融时报》评论家沃尔夫 (Martin Wolf)将次贷危机视为盎格鲁-撒克逊金融体系的危机.美国经济学家罗比尼(Roubini)则认为,美联储的连续降息举措难以阻止美国经济陷入衰退.
根据所掌握的资料来分析,笔者认为,世界经济衰退可能性是存在的,由于次贷危机尚未见底,其不确定性风险更值得警惕,其对全球经济金融的影响也不可低估.
流动性过剩与次贷危机
在经历了连续四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世界经济在2007年出现了调整迹象,经济增长放缓的压力和通货膨胀的威胁同时出现给世界经济的前景蒙上了阴影.泛滥的流动性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也助涨了全球商品、金融市场的资产价格.价格的高涨使得通胀在全球蔓延;过于泛滥的流动性则放大了全球投资者的"自信",带来全球信用的膨胀.就根本而言,次贷危机的根源在于货币紧缩政策的时滞和全球的流动性过剩.
货币紧缩政策时滞
"9·11事件"发生以后,美国经济增长放缓.为了刺激经济增长,美联储连续 13次降息,逐次调低到1%.此举虽然对经济增长起到了刺激作用,但其副作用也不容忽视.一方面,实际利率过低令国内信贷尤其是房地产贷款膨胀,增加了美元供给;另一方面,低利率令美元贬值,为全球流动性泛滥埋下隐患.
事实上,次贷危机爆发的真正原因在于美国货币紧缩政策的时滞效应.针对房价企高等经济过热表现,美联储连续17次加息,基准利率从1%上调到5. 25%.伴随着美国利率的不断提升,政策的累积效应逐步积累沉淀, 使得信用等级较差的客户开始出现无法承受贷款负担的状况.为避免坏账进一步增加,贷款机构收紧银根,从而使贷款客户的资金状况更加恶化,被激化的坏账通过证券化链条传导给全球金融市场和投资者,最终引发次贷危机突然大规模爆发.
全球流动性过剩
导致危机影响规模异常严重的原因则是全球流动性过剩.全球经济的失衡、美元贬值、低息政策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大量使用则是全球流动性泛滥的主要原因.对于次级贷款市场而言,一般贷款机构出于谨慎考虑会采取"惜贷"的原则.本来其贷款客户是资信等级较差的,但是在全球资金供给过剩的背景下,通过次贷证券化的手段让贷款机构获得了充足的资金来源,而房价的持续上涨则让贷款机构忽视风险,肆意降低了贷款审核标准.贷款标准降低,贷款规模过度扩大,再经由证券市场传导给全世界投资美国次级贷款证券的投资者,最终演绎成为全球的潜在金融风险.
金融市场多米诺骨牌效应
美联储为刺激经济,在多次降息的同时放松金融管制:一方面,降低信用标准,鼓励商业银行向信用等级低的借款者放款;另一方面,允许金融机构以低成本的借贷投资于高风险资产,允许投资银行为扩大利润来源不断设计结构复杂、高杠杆的衍生品提供给客户,对冲基金大量涌现.衍生品市场在提供流动性和分散风险的同时,也使得各类金融机构以流动性为链条捆绑在一起;一旦链条某个环节出现问题,便会引起连锁反应.
美国经济步入景气收缩期
随着次贷危机的爆发,更多的骨牌开始倒下.市场也开始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充裕的资金似乎在一夜之间消失殆尽.美国经济面临通货膨胀、房地产市场萎缩、信贷紧缩等一系列问题.这场危机并没有止步于金融市场,而是通过多个渠道影响到实体经济.
美国经济增长模式的终结
次贷危机标志着美国27年来以"美元扩张、资本市场扩张、双赤字扩张"的国民负债增长模式的终结.在过去五年推动美国地产价格上涨的因素既不是社会财富总量扩张、贫富差距拉大、两位数通货膨胀(如俄罗斯),也不是因为大量移民涌入(如新西兰),更不是经济高速增长、人口城市化、土地供给稀缺(如中国),而纯粹是因为金融创新所带来的"虚假需求",所以这次危机的爆发对美国的房地产需求无异于"釜底抽薪".
表面上看,由次贷危机引发的衰退是信用收缩造成的消费低迷、经济减速.但危机背后反映的都是"全球金融机构借钱帮助美国中低收入者购房"的美国债务/ 消费模式的结束.长期以来,美国以双赤字为基础,不仅通过借钱来维持本国的消费,而且通过借钱来维持本国的投资,其财富总体消耗远远超出财富创造能力所能支持的范畴.次级债及相关金融创新虽然把负债增长的美国繁荣模式发挥到极点,同时也标志着从里根时代开始的以美元信用的外部扩张和美国资本市场的内部扩张为基础,通过巨大的财政赤字、贸易赤字以及吸引国际资本流入来推动的长达27年的繁荣模式,很可能难以为继.
美国经济已陷入衰退
次贷危机导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似乎已经确定无疑,惟一不确定的仅仅是衰退的程度.
2008年伊始,美联储在短短8天连续降息125个基点;3月18日美联储又降息 75个基点,使联邦基金利率下调至2.25%,但是这种调控行为只能在短期减缓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长期内难以扭转美国的经济颓势.历史上这种连续大幅度的降息是很少见的,这说明美国经济的确是出现了很严重的问题.
目前较为客观的预测是2008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将只有2%,远低于2007年年底 3.1%的预测值.近期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也显示,次贷危机仍在恶化,并正外溢至美国经济各个方面,冲击到美国经济整体走势.在楼市降温、次贷危机恶化、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近期美国失业率也陡然上升,成为美国经济不容乐观的最直接征兆.2007年12月美国的失业率升至5%,为两年来新高;而新增就业人口仅1.8万人,是2003年8月以来的最低水平.美国劳动部近期公布的2月份失业率为4.8%,仍居高不下.从上世纪90年代初和本世纪初两次经济衰退的历史经验看,在衰退发生之前,失业率都出现较大幅度上升.从2007年3月份触底以来,目前美国的失业率已经上升了60%;从50多年来的情况来看,一年之内出现如此高的升幅通常都是经济衰退的征兆.美国供应管理学会(ISM)公布的3月报告显示,美国制造业活动指数在1月份小幅上升之后2月份转而下降至48.3,为2003年4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并且还伴随其他一些不利的情况.类似的情况曾在2001年预示了美国经济衰退的到来.
最令人担心的是,美国经济最糟糕的时刻可能还未到来.按照美国次贷放贷时间推算,拖欠还贷的高峰期应在今年下半年至明年上半年,因此现在所暴露出来的次贷损失,可能只是世界金融体系总体损失的一小部分,次贷危机并未触底.
全球经济面临滞胀威胁
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最根本的影响在于,它将改变全球政策目标结构并带来各国经济周期的错配,使得偶然的"优质博弈均衡"无法继续维系,如果没有深度的货币政策协调与合作,各自为政的货币政策调控将带来全球经济滞胀的"劣质博弈均衡".
美国贸易进口萎缩
次贷危机酿成全球危机的渠道之一是国际贸易,美国经济下滑和市场疲软将通过国际贸易渠道影响全球经济.美国是全球最重要的进口市场,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将会降低美国的进口需求,这将导致其他国家出口减缓,进而影响到这些国家的 GDP增长.这对那些依靠净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国家或地区如德国、加拿大、墨西哥、东亚新兴市场国家、石油输出国等的影响尤为显著.此外,美元大幅贬值将会损害其他国家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特别是那些与美国出口商品构成同质性竞争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如欧盟和日本.
资本"乱流"
次贷危机会加大全球资本流动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从短期来看,为了弥补亏损,缓解资本充足率压力,美国金融机构纷纷从全球市场抽回投资;同时,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主权财富基金,也加大了对美国金融机构的投资力度,国际短期资本的流动方向是从其他国家流入美国.
从中期来看,美国金融机构为了重新盈利,以及美联储继续降息和美国经济持续疲软,将会导致国际短期资本从美国流向新兴市场国家进行套利,从而助涨新兴市场国家的资产价格.
从长期来看,一旦次贷危机尘埃落定,美国经济触底反弹,美联储重新步入加息周期,美元币值转跌为升,国际短期资本将会重新由新兴市场国家回流美国.最后这种情景尤其需要引起关注,因为发展中国家的历次金融危机,往往发生在美元加息和美元升值之后.
世界经济增长减速已成定局
从目前获得的统计数据和研究机构的预测报告看,虽然对世界经济是否陷入衰退还存在疑问,但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出现减速已成为定局.
2007年,主要工业国家增长减速,由于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并很大程度上抵消了美国经济增长放慢的不利影响,世界经济依然保持快速增长.2008年,世界经济是否出现衰退主要看新兴市场经济的表现.
新兴市场金融风险加大
次贷危机下,新兴市场可能面临更大的金融风险.部分亚洲国家1997年金融危机后的一些做法可能成为下一次危机的诱因.比如,亚洲国家当前的巨额外汇储备的确增强了抵御金融市场动荡的能力,但同时也给各国带来了资本大量流动的风险.亚洲国家的投资者越来越倾向于在相对安全的西方发达国家投资.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雷曼兄弟公司等权威机构报告指出,最近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资本外流的危险有所显现,再次爆发货币危机的可能性上升.据世界银行统计,2005年东亚经济体(除中国、日本和中国香港以外)内部储蓄和投资金额占GDP的平均比重分别降至30%和25%以下,创下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摩根斯坦利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也认为,高风险抵押贷款就如同当年的互联网,可能" 刺破"全球的资产泡沫,而土耳其等高负债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可能首当其冲.
随着中国开放程度的加深,中国经济参与世界经济和全球化的程度也随之加深.因此,一旦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中国经济也将会有所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美国进口需求下降将会造成中国出口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经济增长和就业;其二,一旦美元大幅贬值,将会造成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的国际购买力缩水;其三,美国步入降息周期,将会加大中国使用加息来遏制通胀的难度;其四,美国经济衰退,将会加大国际短期资本出入中国的规模和频率,加剧国内金融风险.
全球性通胀
当前,无论是处于经济周期由高及低的发达国家,还是在经济周期持续上扬的新兴市场国家;无论是处于降息通道的美国,还是按兵不动的欧盟和日本,甚至在实施从紧货币政策的中国,通货膨胀随处可见.不难断言,当前的通货膨胀很大程度上归结于总供给曲线移动带来的全球性通胀.
亚洲国家和地区的通货膨胀都达到近年的最高水平.中亚地区2007年通胀水平已经接近9%,南亚的通胀水平达到6%,东南亚是5%左右.2007年11月美国CPI 环比上升0.8%,同比上升4.3%,创下2005年9月以来的最高升幅;而11月PPI更是上升3.2%,单月升幅达到1973年8月以来的最高水平,今年1月份又上涨1%,大大超过市场预期的0.4%.欧元的升值和石油价格上涨,也使欧洲的物价水平上涨频频突破2%的警戒线.在油价不断攀升的形势下,对通胀水平的下降似乎不能过于乐观.
同时,次贷危机后的应对政策也助长了全球通胀的发展.由于次贷危机产生的信贷紧缩,美联储和欧洲央行等货币当局沿用了应对网络经济泡沫破灭和"9·11" 事件后的救市操作,采用了注入流动性和降息的办法.比如,2007年12月20日欧洲央行采取了最有力的一次行动,其向市场输入的3486亿欧元两周期贷款创下了单次"输血"的最高纪录.美联储则在次级信贷危机之后连续性降息,仅今年头两个月内就连续降低200个基点.美联储等西方主要经济体5家中央银行 3月11日宣布,决定采取联合措施向金融系统注入资金.这是西方央行在过去3个月里第二次联手应对信贷紧缩问题.这种应对措施虽然在短时间内缓解了次贷危机带来的流动性急剧紧缩的问题,却助长了全球通胀的势头.
滞胀--全球经济的隐忧
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可能同时出现的局面引发了对于全球经济陷入滞胀的担忧.本轮的通货膨胀很大程度上由流动性泛滥引发商品价格高企所致,对于很多国家而言,主要表现为输入性的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就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而言,经济衰退导致的有效需求下降将会使物价水平下调,从而使货币政策在抑制通货膨胀和促进增长之间权衡;而对于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而言,衰退产生的需求下降则可能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从而导致滞胀的产生.
接下来的几年内,在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的情况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还有可能持续上涨,输入型通胀的压力还会进一步上升.决定大宗商品价格的重要因素-- 美元汇率仍然可能支撑价格走高.如果全球商品价格继续处于高位,许多国家输入型通货膨胀的格局将会延续,从而加大滞胀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