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历史意义各是什么?请分别回答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8 15:28:24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历史意义各是什么?请分别回答
x|n#Yޫ$_YYSpU76vϸrsKJ/()Q )J)”QxND\+?6-ٞ`܀Iru_QCQC]x^ÄL$ʛr7*INU7tc&W/nj9׿g!oXC0޼Z[9Wj\?JM0c.B[ ˣ_օTz9uj4kr k5.齾*e0nw `[{{Ɩ<tǫT_s7b?}]?T%A#h|%(dmjȤ,}Ӓ(GƘo԰ |MEAմÂ䜵ɏ5i63NFe |C*Y48eq9vS5P{ެQ(oF.u/SjXfSsrӇmgvpÖVtZ-aǧ5lۺuR0,TeLŝO9,3gQ[Ɠ۵ ֆׇ'eYUαAXst\TQ*ͣp%\Ln y'KU@~UziZ* %A߸uDGu4./wzoNocILryݹk4|>ڰjR߀" ̞9 S^WK]O: [jftC):sHG7!4OF~4Of'wՄvgI)ӛzgeY-XIRAby &h";3ХC9>5tߧ'y%L _bN1Z!D#Ϯ 8/]raN:(T8QHY1 ĉR:\onw l ,Vo^0{V tÙfu^JYRdU9CjԻ~t 5pj8 '7T5R]M*hdI4!w(h1@lfC|1w  E\V&[ȱ@! QnjEYhE<'вA#E( i YҘ ӐVpp@VV˱sArz ڣWAzph̾ ս0UwpqJSroΞQd '|WL{'S[+BJQ!ݧ3:{C X65:.uTGƷP;=8t5w\2Fbn˃Jw O`cJWA .=[,z{ۆs|^#-zq7oWFxhJ~`4Uic`iűہ8a TXD]n9 6U7&(#, 98:fgf>~ğL`HY7cvfJ \F̭l9+w8]iS`3X{.F킎Z H86]? 'X~C2|2e'n}'c,A>V ΀dT#%Uu `ϵ ,rT`.ǑʻCh$=Ј[0E.32jCiHNR^([}]I%Ԡ#Gc@QdfbB,EH" 6EflPo5Bͼ4 \Wɶ/L-dsz@G,rI#ӝVA'da=#H<*ؽ^k[%ie7vD'1?Лޭ%bޡ&rkejQI9wC,RG{D4.*d.v,&\k uqvgGNWN湞vӎ39>%BӀ Lgrd#o=1+N+']D Hf߮O~ZHD:>jRK)m5ҝW;Yv {3 @TjP:Wޫ)C ȸO8, /F]l}y9$b/s{WealLDӹt?"W'e¦i*̪ KX/]G>8$P [ X؄%E?e 0&p q5=a n7o|?1"R*9+}Ss~t5.Bw%=%Ԡx'P@>R_'9QFZb5h:t&u@Q琩X lh |[й.}K O(UYs=.\ 1DU,aQ^KclVBowIPD-a´L :eF̐wb&wrG}y$ c> 1T̳49?!Y&I7'ibbrޒ,eÊ86Jh)`]}‡DeN*Gmڜd"}/\ oKJ:m *⁏˔O)B\g_ ~CBݧ&XiKS uxMpMD,Hq.@ݳ7D`wumhږrIScaMZ]{Ďmx7dQVRn> 1y?5̜J4H[Lyl6Uzbx 9< H4Z_#e"-Ĺ} Jkۏ_a.3a1YFy0c2i2IeuCUv(]5 or4C# LqĤ(.⼔L7NF~ b;0 -l*mswZ7 `V`0%Pn5_ɎiS$(K2S&"@( I?eL5CjB:>d6` dH;58`Flk-?,@=5aQPQ0o +AqXլlY/2cXH oOEToFKD v6eN-{} A} Ŀ*Y7Y`b {k@"$<2 s>Yjf$nD:6V}SM>Ot?>aAJN>)ܖѐ˜Po -% "rB\)cf΀~d>*=vQAnofK>¦PR>׌Fz"PH050xҔP-TL̮9O0kf65jzMBp7 (~ـ@)%m=*jO{nqtejBeb)# @N[z;c.|ݥۀNHL dOa d<cetN1%G?aOA?޲ z=s12e1RNeNY'$.fBGNUaY qBB5ڕ.yW29ɔUX'ޖii 2xՙ݊ۄX -ҧm<,RhoLQ),cJI(@qaz"sK$yx_DC{jO@% xzNpïJ@W!P-O"~iQ_d̞93 bo5 ax|E赤l5&#ArOJ3 kxb/+FpE·V?-` S3Kjn]#hI) mdY.޺`u(F-:O@Pr؏|E< *{vXC̋Q |]U=2?!E v( R ER &V4'ʁ2>L0_J/_,crJ l浞Y]gssC*V&uH^anVEqt?Gܯuj aW&kC-r}8v/8/@a O LrĀ-,0G8as62 cկqrNf`ЁtK|eƚf@ y+1]Yt1qߥI-!"t^<qR~V#m^ݡiV^ ޴&efEYe*Xo}ڷzwpF<61pOn8r#c ТG<0!AM`Eߥp,^) y c`F$XwFҕ'jw71Zl>5.QePs/;֓(ߔ0 xD(IV۫,.J`iUMȍpa^&òDiYֵm9 %8--y?‚/0⇫|2^T~:ZMԄ !GCGv^Qau,UMg `؇J^1O.;Q[:z.Q>z}Q,U 4?=d8_<fϼzi["2eΪFg?r>cź/n2#ۤe=߷1w U*[ ^U#WEItFO Y%M,â m5(Wz#I*,ᄭJx ʢl8 s8VLyqg l' xͫ}9tSvQzm Ga Cdol{M:TFt8 #d?߯N0{_{9ʲVV. PgYzO<b6=7ąrH-m/M`gzP}0t8ԌGuKȏ'm@X9csgh S :Zؿu ~d AgC9,pSNj!1l)NXjXsZFY=KE7y,D,]+[Óhxa00,KeW['E\84jL/i3Hx keB9H*^*}Aoy g[߳ěg5|f˗KD}; 1y<oXM;!b izQbey>=onMNK?Yd%TcdAd0&il:^>H"ȦH 3 Q. ]G\:s,p x"_3/_7L`zw<8eQOK?9kR?Y )ɛ_x0籨G?!5g2pFϤ;2/~ڄ`*T Ϣ~.,TDyn6IU$,xI %LwePd|y SS'DꎕN|s> Y<2~7?gwNw0|__f.꛷>ۿ"{}ջ7׿Ͽzݗ_}oxͯ/= k ߿L||]E'cyD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历史意义各是什么?请分别回答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历史意义各是什么?
请分别回答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历史意义各是什么?请分别回答
改革背景
鲜卑族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古老的民族,拓拔部是鲜卑族活动在大兴安岭北端东麓一带的一个分支.拓跋部不断南迁,在西晋时,部落首脑拓跋猗卢因为帮助当时统治者抗击刘渊、石勒有功,被封为代王,建立了代国.但不久,代国被兴起的前秦所灭,拓跋部的历史也暂时的中断了.淝水之战后,前秦统治遭到了瓦解,拓跋部的拓跋跬趁机复国,召开部落大会,即位代王,并改国号为魏,称皇帝,史称北魏.此后几代北魏统治者都致力于统一、兼并战争,先后灭掉了北方仅存的大夏、北燕和北凉,于439年统一了北方.
在民族征服的过程中,北魏统治者对各族人民实行了民族歧视和残酷的民族压迫政策,在征服战争中也常常出现疯狂的民族杀戮,民族矛盾不断激化(改革的必要性).到了北魏中期,民族矛盾虽已日趋缓和,但由于统治阶级过度的剥削和压迫,阶级矛盾也日益尖锐起来,农民起义年年爆发,特别是公元445年在陕西杏城的卢水胡人盖吴领导的起义,发动了十余万群众参加起义,北魏政府派出6万骑兵前来镇压,统治者拓跋焘亲临指挥,最终盖吴被叛徒杀害,盖吴起义失败了,却使北魏统治者受到了极大的震动.473 年,拓跋宏即位,是为孝文帝.此后, 农民起义依旧有增无减,而朝廷残酷的镇压非但没有平息人民的起义,反而激发了更多矛盾和斗争.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冯太后孝文帝先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统称为孝文帝改革.
改革内容
改革概述
孝文帝改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范围极其广泛,内容也极为丰富.总体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点:第一,推行均田制.在均田制的同时又颁布了与之相联系的三长制和租调制.均田制使农民分得了一定数量的土地,将农民牢牢束缚在土地上,成为国家的编户,保证了地主们的基本利益及土地私有制.而租调制则相对减轻了农民的租调负担,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从另一方面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第二,整顿吏治.吏治的败坏不仅激化了社会矛盾,同时也使统治阶级内部产生了矛盾.在这项改革措施中,以“治绩”的好坏为标准.整肃了官僚机构,巩固了封建统治.第三,迁都洛阳.为了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495 年正式迁都洛阳.第四,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主要内容有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复姓、定族姓、迁都洛阳等,这是孝文帝改革中最重要的措施.
推行均田制
推行均田制:即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士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均田制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设立三长制:这是北魏基层的行政组织,它的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租赋,征发徨役和兵役,推行均田制.三长制的推行健全了地方基层政权,取代了宗主督护制,保证了国家对人民有效的控制.
推行新的租调制:规定一对夫妇每年向政府缴纳一定数量的租调.改革了原来赋税征收上的混乱现象.使农民的负担大为减轻.
整顿吏治
北魏孝文帝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不许官吏自筹.惩治贪污.这些措施使吏治有所好转;推行“均田制”,把国家控制的土地(露田)分配给农民,成年男子每人四十亩,妇女每人二十亩,让他们种植谷物,另外还分给桑地.农民必须向官府交租、服役.农民死了,除桑田外,都要归还官府.这样一来,开垦的田地多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比较稳定,北魏政权的收入也增加了.
迁都洛阳
魏孝文帝是一个政治上有作为的人,他认为要巩固魏朝的统治,一定要吸收中原的文化,改革一些落后的风俗.同时,北魏自定都平城以来到孝文帝已近百年.平城气候恶劣,生产粮食不能满足京城的需要.平城地处偏僻,是北魏政府很难有效的控制中原地区,北方的少数民族柔然也逐渐强大起来,对北魏构成威胁.他决心把国都从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迁到洛阳.
他怕大臣们反对迁都的主张,先提出要大规模进攻南齐.有一次上朝,他把这个打算提了出来,大臣纷纷反对,最激烈的是任城王拓跋澄.
孝文帝发火说:“国家是我的国家,你想阻挠我用兵吗?”拓跋澄反驳说:“国家虽然是陛下的,但我是国家的大臣,明知用兵危险,哪能不讲.”
孝文帝想了一下,就宣布退朝,回到宫里,再单独召见拓跋澄,跟他说:“老实告诉你,刚才我向你发火,是为了吓唬大家.我真正的意思是觉得平城是个用武的地方,不适宜改革政治.现在我要移风易俗,非得迁都不行.这回我出兵伐齐,实际上是想借这个机会,带领文武官员迁都中原,你看怎么样?”
拓跋澄恍然大悟,马上同意魏孝文帝的主张.
公元493年,魏孝文帝亲自率领步兵骑兵20万南下,从平城出发,到了洛阳.正好碰到秋雨连绵,足足下了一个月,到处道路泥泞,行军发生困难.但是孝文帝仍旧戴盔披甲骑马出城,下令继续进军.大臣们本来不想出兵伐齐,趁着这场大雨,又出来阻拦.孝文帝严肃地说:“这次我们兴师动众,如果半途而废,岂不是给后代人笑话.如果不能南进,就把国都迁到这里.诸位认为怎么样?”
大家听了,面面相觑,没有说话.孝文帝说:“不能犹豫不决了.同意迁都的往左边站,不同意的站在右边.”
一个贵族说:“只要陛下同意停止南伐,那么迁都洛阳,我们也愿意.”许多文武官员虽然不赞成迁都,但是听说可以停止南伐,也都只好表示拥护迁都了.
孝文帝把洛阳一头安排好了,又派任城王拓跋澄回到平城去,向那里的王公贵族,宣传迁都的好处.后来,他又亲自到平城,召集贵族老臣,讨论迁都的事.
平城的贵族中反对的还不少.他们搬出一条条理由,都被孝文帝驳倒了.最后,那些人实在讲不出道理来,只好说:
“迁都是大事,到底是凶是吉,还是卜个卦吧.”
孝文帝说:“卜卦是为了解决疑难不决的事.迁都的事,已经没有疑问,还卜什么.要治理天下的,应该以四海为家,今天走南,明天闯北,哪有固定不变的道理.再说我们上代也迁过几次都,为什么我就不能迁呢?”
贵族大臣被驳得哑口无言,迁都洛阳的事,就这样决定下来了.
孝文帝把国都迁到洛阳以后,决定进一步改革旧的风俗习惯.
迁都洛阳原因:
洛阳是古代帝王理想的建都立业之所,也是汉文化积淀深厚之地,迁都洛阳是北魏孝文帝一生最重要的功业之一.作为少数民族的政治家和改革家,这一举措体现了一代帝王的雄才大略.孝文帝为何要迁都洛阳,今天仍值得我们去探究.
第一,与倾慕汉族文化有关.孝文帝拓跋宏受过良好的汉文化教育,对汉民族的文化极其崇拜.他从小由其祖母冯太后抚养,冯太后是汉族人,知书达理,聪明果断,曾执掌北魏大权二十多年,她参照汉族的文化制度,颁布了许多重要的改革措施.孝文帝在她的熏陶下,成长为汉文化忠实的推行者.
孝文帝说过:“此间(指平城)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魏书·任城王传》),这段话清晰表明:为了向先进的汉文化学习,改变本民族的落后面貌,就必须迁都到汉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去,而洛阳是中国文化比较集中的地方.迁都以后,孝文帝推行了一系列的汉化政策,可见孝文帝迁都与其倾慕汉族文化有关.
第二,统治中原的需要.孝文帝是一个有作为的政治家,他不愿仅仅做“夷狄”君王,还要做中国人的君王.要想做中国人的君王,自然要把国都放在中国正统的国都所在地更名正言顺.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移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魏书·任城王传》)这表明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北魏都城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对广大中原地区的统治.他关于“帝宅”、“王里”的说法,说明他要通过迁都洛阳以获得汉族地主认可的正统地位.另外,孝文帝在迁都洛阳以后,连年对南齐用兵,直到卒于南征的军事行动中,可见孝文帝还希望通过迁都洛阳达到统一全国的目的.
第三,解决粮食供给问题.平城偏北地寒,粮食产量非常有限.当时有人作《悲平城》诗:“悲平城,驱马入方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后来,作为京城的平城人口日益增多,官吏队伍逐渐庞大,粮食供给问题凸显出来.当时平城没有水陆漕运,交通极不发达,从关内运粮到平城,不仅费时费力消耗多,成本也极其昂贵.而洛阳处于北方的中心地带,平原地区,交通便利,迁都洛阳就解决了最根本的粮食问题.
第四,地理环境的影响.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地处偏北,地形多山,气候干旱,气温偏低,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自然条件制约着北魏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洛阳地处黄河中下游西岸,卧居中原,山川纵横,素有“九州暖地”之称,四季分明,气候宜人,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也自然成了古代帝王理想的建都场所.曾是东周、东汉、曹魏等朝代的都城.孝文帝迁都洛阳真乃明智之举,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举措,不仅展现了一代帝王的雄才大略,其结果使洛阳在曹魏、西晋之后再度繁华、辉煌.
孝文帝还是一位卓越的少数民族的政治家和改革家.
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
1.易服装:鲜卑贵族一律改穿汉装.
2.讲汉语:孝文帝宣布以汉语为“正音”, 称鲜卑语为“北语”,要求朝臣“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3.改汉姓:定门第等级.孝文帝下诏,将鲜卑人原有的姓氏改为汉姓.他还参照汉族门阀制度的做法,来确定鲜卑贵族的门第高下,并按照门第高低来选拔人才,任命官吏.
4.通婚姻:孝文帝提倡鲜卑人与汉人通婚,通过这种政治联姻把两族统治者的利益和命运紧密联在一起,以巩固统治.
5.改籍贯:凡已迁到洛阳的鲜卑人,一律以洛阳为原籍.目的:进一步学习和采纳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促进鲜卑族贵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作用:促进了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争取到汉族地主的支持,有力地推动了政权向汉族王朝统治模式转化.
史实
有一次,他跟大臣们一起议论朝政.他说:“你们看是移风易俗好,还是因循守旧好?”
咸阳王拓跋禧说:“当然是移风易俗好.”
孝文帝说:“那么我要宣布改革,大家可不能违背.”
接着,孝文帝就宣布几条法令:改说汉语,三十岁以上的人改口比较困难,可以暂缓,三十岁以下、现在朝廷做官的,一律要改说汉语,违反这一条就降职或者撤职;规定官民改穿汉人的服装;鼓励鲜卑人跟汉族的士族通婚,改用汉人的姓.北魏皇室本来姓拓跋,从那 时候开始改姓为元.魏孝文帝名元宏,就是用了汉人的姓.
魏孝文帝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北魏政治、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也进一步促进了鲜卑族和汉族的融合.
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决心开始进行改革.他的汉化改革之所以能够推行,首先得力于他知人善任.他不仅重用主持改革、提倡汉化的鲜卑贵族,还重用了许多有才干的汉族人.他深知笼络汉族地主对于巩固北魏统治的重要性,所以他一直不持民族偏见,重用汉人.对南朝投降过来的官吏,他也能不加怀疑,待之以礼.孝文帝不拘一格地选用人才,为自己的改革组织了一个智囊团,在这些智囊的支持和帮助下,孝文帝从改革鲜卑旧俗,学习汉族的生活方式和典章制度着手,开始了自己的改革.
他首先下令,禁止鲜卑贵族穿着胡服,一律改穿汉族衣服.后来又禁止鲜卑贵族讲鲜卑语,一律改说汉语.公元496年,孝文帝又下令改变鲜卑贵族的姓氏.他先把皇族的姓氏拓跋氏改为元氏,所以孝文帝拓跋宏又称为元宏.还把其他的100多个鲜卑姓氏改为汉姓.同时下令改变鲜卑人的籍贯.规定凡是迁到洛阳的鲜卑人就算是洛阳人,死后不许归葬塞北.孝文帝这些强制性的政策,都是为了减少民族差异、民族隔阂.许多贵族虽然心怀不满,却也只能执行.
为了拉拢汉族地主,扩大统治基础,孝文帝还主张同汉族通婚.他自己率先娶汉族大姓卢、崔、郑、王4家的女儿为妃,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汉族大姓,还为自己的5个弟弟都娶了汉族地主的女儿为妻.这种姻亲关系,把汉族地主和鲜卑贵族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壮大了北魏的统治力量.而且,血统的交融,加速了鲜卑的汉化.孝文帝还废除了鲜卑族原来的政治制度,让王肃仿照南朝齐,重新制定了一套官制礼仪,修订法律,改革官职名称等.
孝文帝还延用了汉族的门阀制度.他把鲜卑贵族和汉族地主按门第分成4等,并按照门第等级,来确定官职的高低.这套制度在北朝一直沿用,从而形成了关陇氏族和代北氏族两大门阀集团.直到唐朝,武则天修《姓氏录》,才彻底否定了门阀制度.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使北方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与汉族逐渐趋同,使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少数民族的食物、服饰、艺术、生活用具等,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之中.孝文帝还颁布“均田令”,实行租调制,为北方经济的恢复发展作出了贡献,也使少数民族生活方式封建化.
孝文帝对汉族的文化艺术也有很大兴趣.他从小就接受汉族文化的教育,不仅“五经之义”能拿过来就讲,史书传记、诸子百家涉猎颇多;对汉族的诗文也很有研究.孝文帝不仅改革鲜卑贵族的生活习俗,还教育他们学习汉族文化,从更深的文化层次改造他们.孝文帝对自己民族的落后有清醒的认识,不夜郎自大,不固步自封,虚心学习.他积极创办学校,传播文化知识,还搜集整理天下书籍,使因战乱而衰落的北方文化开始复兴.在他的带动下,鲜卑人进步很快.
孝文帝对北魏宗教艺术的发展也有很大贡献.孝文帝的父亲献文帝就是个极其虔诚的佛教徒,他本人也崇信佛教.因此,孝文帝大力提倡佛教.在他统治期间,佛教迅速发展起来.佛教的发展推动了佛教艺术的发展.当时最重要的佛教艺术形式,就是石窟艺术.我国三大石窟之一的洛阳龙门石窟就是孝文帝正式迁都洛阳那一年开始开凿的.
通过孝文帝的改革,鲜卑族的经济文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比起同期进入中原的其他民族,如羯、氐等,鲜卑族的汉化程度无疑是最高的.
改革的历史作用
孝文帝的改革是北魏政治、经济发展以及鲜卑族进一步封建化的必然结果.但从另一方面,孝文帝的改革也促进了北魏政治、经济的发展,体现了民族融合的巨大作用.鲜卑族用武力征服了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但却不得不被汉族较高的文化所征服, 并从中吸收了汉族文化精华,更加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巩固了封建统治.同时汉民族也从中吸收了鲜卑族文化中优秀的部分,使自己的发展更为完善.
孝文帝的改革体现了民族融合的巨大推动作用.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就是各个民族不断交流、融合所产生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我们应该具有高度的民族凝聚力与民族情感,懂得民族间的尊重与友爱.然而孝文帝的改革也遇到了鲜卑旧贵族的强烈反对,在孝文帝的坚决镇压下才保证了汉化政策的推行,巩固了改革的成果,由此也可见孝文帝改革的勇气与决心以及高瞻远瞩的改革眼光.
整合:
1.北方社会经济有了明显发展:农业生产工具得到改进,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粮食产量增多,畜牧业得到发展.手工业生产日益活跃,商业活动也日趋活跃.
2.政权封建化加速:迁都洛阳以后,鲜卑统治者接受了汉族先进文化制度,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对北魏社会政治生活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促进了民族的交流和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不仅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更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①改革的背景: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相互影响,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面对这种情况,为了加强对各族人民的统治,北魏孝文帝接受汉族地主的建议,实行改革。
②改革的主要内容:可分为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经济上,实行均田制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一种形式,政府把一些荒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对社会秩序安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政治上,迁都洛阳和采用汉族统治阶级...

全部展开

①改革的背景: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相互影响,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面对这种情况,为了加强对各族人民的统治,北魏孝文帝接受汉族地主的建议,实行改革。
②改革的主要内容:可分为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经济上,实行均田制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一种形式,政府把一些荒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对社会秩序安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政治上,迁都洛阳和采用汉族统治阶级的政治制度,这两项措施均有利于北魏对黄河流域的控制。文化上,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孝文帝下令鲜卑族采用汉姓,改穿汉服,学说汉话,提倡同汉族通婚,这就从姓氏、服装、语言、婚姻等方面清除了鲜卑族和汉族的隔阂,达到鲜卑族和汉族进一步融合的目的。
③改革的历史作用。历史作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另一方面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收起

具体的楼下已经给出书面答案了。。。不是书面答案的话,还有一点,孝文帝的改革最终使得鲜卑族消亡在历史长河里。。。
孝文帝下令鲜卑族采用汉姓,改穿汉服,学说汉话,提倡同汉族通婚,这就从姓氏、服装、语言、婚姻等方面清除了鲜卑族和汉族的隔阂,达到鲜卑族和汉族进一步融合的目的。
这么一融合明显本来就是汉族人多,汉族文化优秀与鲜卑族,所以,鲜卑族消亡在历史长河在所难免。四大文明古国中也就算是...

全部展开

具体的楼下已经给出书面答案了。。。不是书面答案的话,还有一点,孝文帝的改革最终使得鲜卑族消亡在历史长河里。。。
孝文帝下令鲜卑族采用汉姓,改穿汉服,学说汉话,提倡同汉族通婚,这就从姓氏、服装、语言、婚姻等方面清除了鲜卑族和汉族的隔阂,达到鲜卑族和汉族进一步融合的目的。
这么一融合明显本来就是汉族人多,汉族文化优秀与鲜卑族,所以,鲜卑族消亡在历史长河在所难免。四大文明古国中也就算是中国的文化比较完整的保存了下来,虽然古中国的历史是离现在最近的一个文明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