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黄河的:成语-3个,俗语-2个,诗句-3句(出处),典故或传说-2个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30 06:54:09
有关黄河的:成语-3个,俗语-2个,诗句-3句(出处),典故或传说-2个
xr#I&*e+Y\+gZңۤn@+ n3=_p|@Ϊ{L2V9Oq;}طt,kwZzy|~v'2?b*:QujQ> jV;n?O7:ow5I{]ۇyMI/[ [ZRv3#VjЕƎjSPźiH U=JoU@Bu#䄏~ ЄoΩ;(D*RT@~W RNe \Mu4`ţUW4 ^J`]Wi4v':jQTwn`A _*Nq)tcK՛zVXU8'K_t@K;W索WVڡOAzK@-fs}At!휔#u2;\Q{Nh56aS7WE^g)P?\{Z=7sv:c]JV-ÄVfGBh}rE͍f,/XHv׊$sd5fg4mhFqЕPUƫQptJS(MOt+I]#!cB3\-v9:c:gs<v"xϑ#3LVWnETgOuwtJiہuB'ᙎЅ?@X>qR!"CwSڀ&lT9>F?ޝi=N8nWNqgjI"S" 8yT6t}s"ݓrTTg_h幇r}KD?4Bl}fej ؝}գ*ЫH׹=;Ǣw.u봫q)J\zh!tEC汾oG !rA t3{qG"сر.pT&բqvǪsgMou\Bv԰:GNi=K#dl 뱽)NfբcjԢ3  qF#CR(Fđ}DS<M T*粬="CIjiԚ u6rY5;{5u$|!M<ر#,`1ґ&lt' MN?DU(vS]fPBCJ6yQt7s5͘q vh[j~CD.tm5ko2пE[T#vKiK5]:J7_U$;ѱx" DwfP^eUbcMNM{t>hu}U݅JS'(ݪNco+G:A}ppUR-kMV\x 7I!Fo$Y/lz5.k${d'޹Zvr.Nd 6쫜3fwS{JU:!VoDS8 ͋Zӏ!Z'3]}5 C+A{PɌJQXe;N4jgzAD+GzSU"#r9.X'ųuL\-B?!X #+ǼWvVf3+3];x]&R.ׄDbcEOTk;tJ>&%Zڗ;`At5<1]\Kjnƈoy0SWmnwqOx4H:/Bd5=֪?A&a5;V҆z{@RShM;Ri0 ߜҥIaКt7e5?V͜]R/\|"MO탔u;61T $73]Ωd:z+ґ$od^]xOA O ռ&̵K2QWu!'cC+'ZV gA5[@V.y$y~~kwj8K7i9uXLy@8 -tg6Q!5%H_oJ~<{cjBlLoHJUqy(,2? 彾ӱ;B2SG#^K5E-oN#N`c=])8eJ2KHrUPxrqO&ɵT.t#QR>ƨZ|xǹXaTHHM%̢;K#\H"氮!Qf,A|w*L}j)YwX%E?41v9e F"5ŹJީA;NZ[s؎#:N4R΀೚vݹ z#仫qd9`O\stB+b'4pv*Bȣ/H?1/Fzi1LVxaa*ΝHLHE.ΒF?=q4/ۯH~b}r3O$tp/1L2ҝ@ ~]:TBǬ)+@a}<E )xkv~7U</p N6o=O4y*"Qb R6t_ʇΒP'+P?do)$~;ހ{௥ (f& #/YӨjzoF(NX?n}WEz(a ʍw iؤɵH/?{߲keqK-b7H]q =Gڐj\Fiu|Sv{λAL ub:ty^9yfeM>"QY3;'O+AaPX63,p"9o .V|@$p5=遶jtk/7=!L1L$1N2oŭSgvx [Hrn[jꬶIV$ F$>} 5$ZzӶ@NFIޕ脄GR W."&2Uݦ0zԌM}A=p"!w<Kt 9pN)M|B 2;6/0G1R֛!SƎt掇 )R$GT()<% ^"ZJ/I'8 -!h”b`ʦѪ.Reodi$n輚AYZ'Ipv6C%RHmCOeYh0zSy F^X=qN~-5 ~aUsv_a!D,YzkfV5pBjxNz)dzwe(Rvnw ꠀDSX3xl,Bnڌhj9a 3o;ljUnD= 1"ЕYHO&MvhnӼrjL5YzNWN  1Wum -j,V@@)'BҙZ#Kʛ;I :U>XЭPzXKxq2i)ӊk\Tc]N7Q.)n`ֽ ,5yBSx84S7ܘ^w 3S-Fgdbl!R $p^,,&pupI:?3![9n7zy 5ZFc9M' rG B4 f=bI8M_58M#q di;'Q>3^9`ggkk&Ma8̉*6%oA9[8tvTO@{jgjӘ;X4!@ 94qYZ:V/֕j)'oTP㤆!v$v'^XjFa̢C*(T?}⽻ŸLTwx23ev>E bÅ,YaN M;@T--7c{顟AxRYJ$qtpڲuSx֗u1*x%Z0T%:IV.z>O*!ƈ}wa'w 'NWjNf9!EW dw)؇y+GCG/q8ت4Ч$I>~MJ8pY,E>t(^/`.SMX8ʪ` &x.td'e+bM3on-i2RQV>!YyTKSЄX׀`+]D]2)QZ #?L$ 2B\5th0vL%MtA{U҈h*Z# L8L ĞI{ݙ\v{WuO&aoIM#9[`)Hvav>R5"4U;H/:0ݻ3yF!,XCd1SbtiVL"kGdN @On>kӰFyk{7чGRͨG2C['5=R@+©$U7}ѿ%XD}IDZy1|extF9` Ą@Y>8ܴ5X1W{ wX$@h89]Z\%V/ᆚ\宕 A+&({`Q$!nMOT'(1O$!q>"6$&+o1Oo 'Qpm![kPaY}yWmFSO~"OG_|j*9Ïc_(L]O Mhܥl `:J,_Ef һ2hU PoCr)7V)M13O hL$T[s>QR0 {vyN*g#Aog 3J,kH-eNO5c҆|;hh`Eau~IN'Z}K*vD|pU`Ph콐HDt͐GIg3}^Wm\NQFNd,<V:)0T^Fe@ji2Loh?~C3P/ϛhWDg(RAvB^e>v %hG!|1.w1 Cڐ7 1Ss9/> 4t)Zpj]!҂6+@f,2Ѧef V&:L1cGI?͗CaqOkNI#֨*uw|"";BL(V/pݏ_ޒJʍ?7ϽBHQvמ C4ѕ}c{Nѓ~&:2WZL#̺\9xQ[}~iMjذn<?'aT1"tP 5|[⤚v%$j|X͏EWt-Дe\c,~Zوf;6HR΅lj&BNs1&> ZϬVqzQq65@)r|IpU*!ѹCEH!EWf'PR!!Ntn^9 l&vsc$͎R7Ϊ+C11E,prc{NZxr&s7 .4$Ln <lnFq1yk \fl/.5ӱ;QA]"} SؓnM[Ƿ +Yj.d̠١2a YZVQ ׋2BV}X,j\P oòGtP6Y}a$M? Ut?A۷oeO!W zT vpL eLa:릯gD4" ¦ADլKyYH4t `a(f |3!!<|>~aS@@+f,I%\x?{B?L8M\%J簽R'o[#aΰKA,@Oc, u5eQ>F  iKҢ'tHhg Tki(V QB }H{]+}1I6,ps7FL~~+ 3Hd3!L}D U߸UV QHqፉ:v{">(%!ba䪓:R?*N|A 8jF1} (PȳNu|}][V+ݷf0wH(_Aww<_hFqA" yDG ^j0:73+1v)aF3&d?nAףTS*d 3ª&A]BIkop{C׬fl[ % @p#לbF\M!8>U;R7"Q"u%5U+C$:;!yoq`4{Qџgp\" 4V"&e2~` u· wG4V]$~YC 5lz}Ŀ6r z#* E<ԚQS ~T[}6߳Ab!w`DBZBȆcĄ U$S"ԗ :S1 G$ bpG]$>N6 vdµ?NU8^$ 9nL:*Ћi(̄vJ;֡4IĀR9.HӎF$W)$x@@- eD4{n|{51j?{^MPIgglpͥvb ׭kX%9^j{Be:Doc:BN/ 0C0*ArpRz eBo]u`2 {t2]x_X `$t*} D;L/Pizm"#mXo ^JSyFLM^"i)ӿ 2ۂml۝!]7"1gmvp WI]ҹr.# +{8#ih$NFK{SzMt $J! R#Hx |gMM"(7!{QD8jSė lo i>[@@z5Ĺ::^v:$e] J} |gf ".${5.ﮃ8J ؘ$Z II.o3GdX); E'wV[MP"%dG>g{1*$Le{PaM$ŮD$6qlGA  gMjeHҭ ,pn؇@S0وO$N֠K-m?Y*Y\0L"|%oP3u22a~KL6"PS b/W [t[ςoY;@[a j^cWoї,Z9|zTW3ͯ鍿m|m6``|A1<Ò`'!en8&Q3B`8N}geu6 &5DC8tnHfoKD6q緸 u^<{w!K(=uUb á"AoU+WۭظT|նБx225YJx{gϷU}À;(_Iu9zޤ=1W ӁgwG.;2WW?BPUu4m!\"+8Ս¥/9\O,<1VCbYK{0ɴǙhP%ƪZ+S IAa([^#']pw^c:'aMS$#DUgkz"|zKGX#F-јB $1nĥ$Q;^g677ؚ],ߦb8naE\puWE'.K$~ }>PeS4}/3ēu0gkd:J'ƑD'B˂5s/qxuVNw1y~W"w<0Xe}#lnx3"DYH|Nu;φƒղI2 L,fO3%,us_Zے=NT޻rl_ _~alVyq172jE:Z G:!n5P%$cz3؁Qv@-k/uϠ-Yi ulx5(S,)u[->\[+8ԛ$K$#wQqS`%m2$i$o}sK^933=H|"sUZv7{Wt"8&F1O#DZJA TXYxj C\V⧍YͮٻT5 Ywܦf1x*&6F{}]"}2uȋW?xz|[}vn^LFU2kzL*Qľ亦WP߭d5(eɀ=:aI$^s$9[xZWSOlX;gȩ^2 íT4\C|qNPB,\4TOtBoAf8/?MλlXq7a$ zW6-&䂑VyqLWŌ9lagW }^T:sV@ ?7n7ǟ8$s@Y:~0M8 "B\*ygS `V̮ĩB6"&0!ڟtT^ o~ HI\Hmca܎K 2i"xFݘUYj"@Bn]EųiXKj԰pyC X4AD#^'H#>.DGv?;߶xAaN 3JϛZra s՟҆;$E ŰFj$:. 94hw8]G>5CTd L~ a?Q|a]':)&U0F$"N#}VGH\ph,!W$ / L'1sڅevËڷWp#B8bӆXՈޞ@=?T {:p8[ǎEFP{Ѭgxf5z8.X}jG#y~˒txRw=Ll.}.ꯑ[+7uIC>R0?DKs{C] M'2Hd^8'N֒$NAo~d } .ZEC.Q^Qr'ʀaiл@e8/sx׺8A,Imq,ߘM!?^ﷺ`-~_%Mπ[nS9yܞkMµZo?XuV _GoVڣA_+򵪏l {֫\d1 K'4Sr R kj5ȯr!z빽V+G@}[r=ku!k!}+z8$ZyH W*_=k">"6EnT(ebFVmT(ʑ[#CoT(nQArkpFow/PIҭ~J)Iy+$( ck5%}$k%oԖ(. fF}I,_ڨ1ʫ2QfrJ[&!7oڨ6){ N/9i K /N܋ʓػ''䚼,A"p?JLE^VJ_֣D)_!k~]JҔkVꔯ`5z`L+X5`5`~dz?Xr ,\^֮+_Tđ~ 5_ƒ--dީײ: ~oq/g+Z'~];,m [7-߯pS[e.Tr2#. z> K^kD—x~*`]Z ~ z2r?ZsM~$/ø+<S@~HoOPi_O?ӇO~}ht][5m屿%T}*q%TZlpoAtNKu^ܕ+.f|݌˪-:KˡDd2-\0`8jeՈk$_!iVؑ2,Ѻ`a8s=3_57H3{]9P6wo2Cܴ"B}1)DxӤ-gbxcPTfkoh^׏}qs^M W M\'V\ *Rr DJV7Fy^`\r#s!щU(]pb*;ÒQjكcn=$8;wQ\Zn$3Vo2B{UOmwF!%m2]B+-@J* Q [& HPZ\'οjqJf<=&䢋S$*9ɨN'%Xdk2[K[?t6Oq >OOJPZF.iN4Z\0a8=ʳ:}cg88GU~I@0"䴌xuj% pLp/?ljm/јȉd!@B\x[ɑ.۟ Q,D Ӹw _"jH@>*B0'J%ZjFZhI*InI)S' W.h2+pmAlկεǝ$~y.w8ק z@VWV\ l:Z͏:F!kZS$ŏS67ԷGRۇjAmO]O7OuӅl=)sZuy2VZγS "~q֜pq2щ( ׫']S,C&o֡캟uED6JIWk0q+z: 7/hwrWp ra0gN%\% ͽ

"g rXBőA[.vycPf;l%3^\K?gޟɞx_ DHUlK 79t'DdZ `?C2{jg69-ϬqR9\k8@eK\B%(L9 H rߙ\+ ѵxդ1ƫ\@8l y{ջ(t:IP˶EX ,ևNEd+5@"B,kwɦ3J;MЫ F=~8&2ɘRN1̵j'I~6o% BZ֍ĀrcRElYṊFa]_W ?"Y80<0uax8/{ˑ/g:L]{sO PVy/,{  nGW"reX] 7%ͬ!B\\2g PGMjp<~ȕ1?PpJȽ}BG2+ڿ֔UGr$J(OKM8*zE%8ɉ\fy$&sP r|pߚJQ-A4E;]YcF^ɗElCUl#7ȷ%p7Ӱ;Xy52"6µ72>LL" +jq]};PHStJ)1E'%AKB^HݚF+ʀV 9oGJ d(IR8qP#ݷr}4FW&GHppN.Ok#c!fgdukv>N-12cSټue'BS*d_ >E{| k՝"D$mWίtB 2CVL X(^6` CD% d v3>G'"NmNU)@] ^Hȁ5*o ?qc򥾃G]ţDt2;24&e8Y,j*ɐ*ѳ*k s1'TT$sCӨ{jHaRĐ%R_7#G͐"#7{qdPUޗ-{̖̓1#i407U&0N,>A!ޚ{y\um(hѻb#ʔ݆plwqo /!%rь0ECx_OXk>*J Oc֯ 7𗳽ּ~C[$+i^> ڶZqI"p cJ<ȓ7-<i-5xO먯3"4A3p“^X^Qw5x2%)Ɔ 8+G4"<˜Th˝IJ-"4e XU&1E;[ 6l4WK7RCyOOǸ,3oW@KC-Ũ8g>mԁ>!l{ŵ*Ķ{`KB1M $@Hvm2U.A/|U`, Lc$t;6 ) Ϧg|LϫZ)Er2ҧ-xEEl`5KEPOPu %{>/F3gѕJԤ+$"<ߐ!O+sa,drܒbnub햷4xUk/XFZK"J$\ddRh"/.È̎MLڞ+#(C7Vdgx7t8~ZnɖZXiWnS^fDEsf_#R{b=$9>Jيx-D?vqTgt1l_F5N)J>Gko-U[1?, 3E2~HԞtK-1Z ]+Gwg(U>0ڡ2dT>!YdbTEg xU ؎:Tu }1/sƥ^j|EnSFj z 9w)~\]Rq5C@b#nn/BڦqYNul"ER| H:ua"2k'59㊦2*+BgR\ " {ʩJsM# Q{vѩ6.v`,2rĒJvO\.ݨ 6uǫ c|I&-/}Yɋ ! |)C1EVteF@h>$/g7Yx\}<$1 jrKridCR3fͼhxD$ÀN4'mϜq`g)hګ1!jh? Pܕ4N raGm>œًNJE|h&a7hEYν0(2_U̯M?:'&>8I =Ls'W4s; oAÞ@jr_rl,[SSW٢& !o797wK msX6DIQ%zJP^;7o_(,_ )[+ZYsgM2pXƓQv|B}z6 IWqx[%2#?'_:>l<_&܄rn2 rJ~Ǜ&[\>Ӥ[YQ掫@ړ\w忍 @_Oު.-t?:hE^,Hn\ L ØT'W&0k\ܐA,7M!?8($d{ly<;̈́u$qtVZ

有关黄河的:成语-3个,俗语-2个,诗句-3句(出处),典故或传说-2个
有关黄河的:成语-3个,俗语-2个,诗句-3句(出处),典故或传说-2个

有关黄河的:成语-3个,俗语-2个,诗句-3句(出处),典故或传说-2个
关于黄河的著名诗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黄河诗词
《将 进 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黄河八韵寄呈圣俞》
〔宋〕欧阳修
河水激箭险,谁言航苇游?
坚冰驰马渡,伏浪卷沙流.
树落新摧岸,湍惊忽改洲.
凿龙时退鲤,涨潦不分牛.
万里通槎汉,千帆下漕舟.
怨歌今罢筑,故道失难求.
滩急风逾响,川寒雾不收.
讵能穷禹迹,空欲问张侯.
《黄河舟中月夜》
〔元〕马祖常
十丈云帆拂斗勺,
星槎风急浪花飘.
夜深露冷银河近,
卧听天孙织绛绡.
《黄河晓渡》
〔唐〕罗邺
大河平野正穷秋,羸马羸憧古渡头.
昨夜莲花峰下月,隔帘相伴到明愁.
河鲤登龙门
〔唐〕无名氏
年久还求变,今来有所从.得名当是鲤,无点可成龙.
备历艰难遍,因期造化容.泥沙宁不阻,钓饵莫相逢.
激浪因成势,纤鳞莫继踪.若令摇尾去,雨露此时浓.
《河曲游》
〔隋〕卢忠道
邺下盛风流,河曲有名游.应徐托后乘,车马践芳洲.
丰茸鸡树密,遥裔鹤烟稠.日上疑高盖,云起类重楼.
金羁自沃若,兰棹成夷犹.悬匏动清吹,采菱转艳讴.
还珂响金埒,归袂拂铜沟.唯畏三春晚,勿言千载忧.
《黄河夜泊》
〔明〕李流芳
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
奔流聒地响,平野到天荒.
吴会书难达,燕台路正长.
男儿久为客,不辨是他乡.
《黄河赋》(晋)
成公绥
览百川之洪壮兮,莫尚美于黄河.
潜昆仑之峻极兮,出积石之嵯峨.
登龙门而南游兮,拂华阴于曲阿.
凌砥柱而激湍兮,逾洛汭而扬波.
体委蛇于后土兮,配灵汉于苍穹.
贯中夏之能甸兮,经朔北之遐荒.
历二周之北境兮,流三晋之南乡.
秦自西而启壤兮,齐据东而画疆.
殷徒涉而永固兮,卫迁济而遂疆.
赵决流而却魏兮,嬴引沟而灭梁.
思先哲之攸叹兮,何水德之难量.
《渡黄河》
范云
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凌.桧楫难为榜,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不睹人行迹,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
《渡黄河》
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
日翻龙窟动,风扫雁沙平.
倚剑嗟身事,张帆快旅情.
茫茫不知处,空外棹歌声.
《晚渡黄河》〔唐〕
骆宾王
千里寻归路,一苇乱平原.通波连马颊,迸水急龙门.
照日荣光净,惊风瑞浪翻.棹唱临风断,樵讴入昕喧.
岸迥秋霞落,潭深夕雾繁.谁堪逝川上,日暮不归魂.
《登云龙山见黄河北徙》
〔清〕金德瑛
云龙头角孤岧峣,众山青翠来相朝.
黄河猛迅山亦避,独缺西面容滔滔.
嵩室汴洛二千里,郁郁气象连平皋.
亭中宾主去已古,尚许陈迹观瞻豪.
彭城以河作地险,一曲东注天然濠.
惜数万户处釜底,恃蚁弗穴金堤牢.
今秋下瞩诧异事,可厉可揭才容刀.
始知上游孙家集,一夜啮决崩洪涛.
北山点点类洲沚.田庐多在银盘坳.
清河水道被横截,逆入充济咸浮飘.
哀彼征鸿陷中泽,羡尔逸鹤翔空霄.
古者治河不治运,纵令游演存宽饶.
今须俯首趋一线,甘受约束随吾曹.
自南自北两俱病,顾淮顾运功加劳.
薪刍木石日增垒,但有淤垫无疏淘.
逢霖未免辄涨溢,经霜不放积潦消.
当官隐讳冀苟免,涓涓弗塞匪崇朝.
不然怀柔百神日,胡独河伯逞其骄.
俯仰谣询动悱恻,岂为闰九重题糕.
明朝驿骑直北去,临流更验荆山桥.

黄河谚语、成语诗句、名句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昨日胜今日,今年老去年。 黄河清有日,白发黑无缘。
渡黄河诗
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
桧檝难为榜。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
不覩人行迹。但...

全部展开

黄河谚语、成语诗句、名句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昨日胜今日,今年老去年。 黄河清有日,白发黑无缘。
渡黄河诗
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
桧檝难为榜。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
不覩人行迹。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凉洲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不到黄河心不甘。
说 尽 黄 河 只 为 水(谚语)
意 思:比 喻 说 了 多 少 话 , 只 有 一 个 目 的。
例 句:你 不 用 再 争 辩 了,~,还 是 对 我 有 意 见。
•跳进黄河洗不清。
这句子的本意是说受了很大冤枉,就算跳进黄河这样的大河也洗不清了。其实,不论是谁,跳进黄河就别想洗清。同时,黄河的泥沙颗粒很细,有时河水甚至成泥浆状态,沾在身体上确实不易洗净,真的成了"跳进黄河洗不清了"。
•看来他是不 到黄河心不死。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句诗说的是黄河从西方遥远的天边奔腾而来,又滚滚东逝入海。今天,"黄河之水天上来"却常常被人们用来形容黄河下游的"悬河"现象。"悬河",是指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河流,又称"地上河"。悬河的成因是,含沙量大的河流,至河谷开阔、比降不大、水流平缓的河段,泥沙大量堆集,河床不断抬高,水位相应上升,为防止水害,两岸大堤亦随之不断加高,年长日久,河床高出两岸地面,成为"悬河"。黄河至下游后,每年大约有4亿吨泥沙淤积于下游河道,河床逐年升高,使黄河下游成为世界上著名的"悬河"。现在黄河下游的河床,一般比堤外地面高出3-5米,在河南封丘县的曹岗,竟高出10米之多。真成了"黄河之水天上来了。"由于河道高出地面,一般来说郑州以下的黄河下游河道成了淮河、海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黄河两岸已不属于黄河流域了。
中流砥柱:这一成语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就像立在黄河激流中的砥柱山一样。砥柱山其实是一巨石,位于黄河三门峡段的急流中,是一个石岛,人称"砥柱石",或"中流砥柱"。黄河水到峡谷中被两岸山石束成窄窄的一股,冲到砥柱石前,形成急速的漩涡,分成两股流开,离开三门峡谷,场景惊心动魄。过去黄河水运发达,曾为航船要道。但在三门峡段,常有触礁者。以至水底的山有"米堆"、"谷堆"之称。后船每行至此,船夫们便下船用纤绳拉过。传说中的砥柱石,是用来镇定河水波澜的,在船夫们的眼中,砥柱石却是一座航标。石上原刻有"照我来"三大字,意即要航朝它驶来。船只要朝它驶来,眼看要撞上时,砥柱前面的波涛回过水来,正好将船推向安全的航道,十分神奇。
黄河的形成:
之一
在距今160万年左右,青藏高原在一次猛烈惊人的抬升运动中,跃然升出地面,其他板块边缘发生断裂褶皱,形成阶梯状地貌,原来广泛分布的湖泊汇集成河。一条由湖泊汇集而成的大河随之奔腾而下,形成地质构造史中惊心动魄的一幕。
之二
据地质演变历史的考证,黄河是一条相对年青的河流。在距今115万年前的晚早更新世,流域内还只是一些互不连通的湖盆,各自形成独立的内陆水系。此后,随着西部高原的抬升,河流侵蚀、夺袭,历经105万年的中更新世,各湖盆间逐渐连通,构成黄河水系的雏形。到距今10万年至1万年间的晚更新世,黄河才逐步演变成为从河源到入海口上下贯通的大河。
黄河与我国其他江河相比,有几个显著特点:
一是水少沙多。
黄河多年平均天然年径流量580亿立方米,相当于长江的1/17,仅占全国河川径流总量的2%,居我国七大江河的第4位。流域内人均水量593m3,为全国人均水量的25%;耕地亩均水324m3,仅为全国耕地亩均水量的17%。黄河上中游水土流失十分严重,造成下游河道严重淤积,河床平均每年抬高约10厘米。黄河三门峡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约16亿吨,平均合沙量为35kg/m3,在大江大河中名列第一,在世界江河是绝无仅有的。如果把16亿吨泥沙堆成高、宽各1米的土堤,其长度为地球到月球距离的3倍,可以绕地球赤道27圈。
二是水、沙时空分布不均。
黄河水量的60%来自兰州以上,秦岭北麓,90%以上的泥沙主要来自河口镇至龙门区间与泾河、北洛河及渭河上游地区。全年60%的水量和80%的泥沙量集中来自汛期,汛期又主要集中来自几场暴雨洪水。这种水少沙多,水、沙分布的集中性,给开发利用黄河水资源和下游防洪,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三是地上悬河。
由于长期泥沙淤积,目前黄河下游堤防临背悬差一般5~6米。滩面比新乡市地面高出约20米,比开封市地面高出约13米,比济南市地面高出约5米。悬河形势险峻,洪水威胁成为国家的心腹之患。
四是洪水灾害频繁。
黄河北抵天津,南达江淮,洪水波及范围达25万平方公里,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惨重损失。同时黄河洪水挟带大量泥沙,淤塞河道,良田沙化,给环境造成的破坏性影响,长期难以恢复。由于洪水灾害频繁,历史上黄河洪水被称为“中国之忧患”。
黄河情况
李白诗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的约古宗列盆地。经青藏高原的青海、四川、甘肃,黄土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的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华北平原的河南、山东,注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黄河因其流经黄土高原,携带了大量泥沙,多年平均输沙量达16亿吨,相当于堆成1米见方的土堤绕地球27圈。每年淤积在下游河床中的泥沙有4亿吨,使黄河成为高出地面十余米的“悬河”。黄河中游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年变率大,且多暴雨。泥沙和暴雨洪水造成黄河下游河床善淤,善决,善徒。从先秦到1949年的2500多年中,黄河下游决溢1590次,改道26次。
据史料记载,从先秦到民国年间的2540多年中,黄河下游共决溢1590余次,该道26次,平均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防洪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黄河干流上的一座集减淤、防洪、防凌、供水灌溉、发电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水利工程,是治理开发黄河的关键性工程,属国家"八五"重点项目。小浪底工程浩大,总工期十一年。它的建成将有效地控制黄河洪水,可使黄河下游花园口的防洪标准由六十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基本解除黄河下游凌讯的威胁,减缓下游河道的淤积,小浪底水库还可以利用其长期有效库容调节非汛期径流,增加水量用于城市及工业供水、灌溉和发电。工程于一九九四年九月十二日正式开工,于1997年11月截流。
新中国建立以来,国家用于黄河下游防洪工程建设的投资达80多亿元,完成各类土石方14亿多立方米,其工程量相当于建造13座万里长城。群众投劳近5亿工日。依靠防洪工程体系和广大军民的严密防守,已连续夺取50年黄河伏秋大汛不决口的伟大胜利。
确保黄河岁岁安澜,不仅社会效益显著,经济效益也十分巨大。据综合分析计算,黄河下游50年不决口,防洪减灾直接经济效益近4000亿元。避免人员伤亡、河渠淤塞、良田沙化、环境恶化、影响社会稳定等间接损失更是难以估量。
目前流域内已建成大、中、小型水库3147座,总库容574亿立方米,引水工程4600多处,提水工程2.9万处,干流设计引水能力已超过6000立方米每秒。流域内及下游沿黄地区灌溉面积已由建国初期的1200万亩发展到现在的1.1亿亩,增长了8倍,其中宁蒙河套灌区、汾渭灌区和黄河下游引黄灌区这3大片灌溉面积占全河的70%以上,用水量占80%。灌区农业增产效益显著,在约占耕地面积45%的灌溉面积上,生产了70%以上的粮食和大部分经济作物,许多灌区已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棉基地。
黄河下游现共修建引黄涵闸94座,引黄灌溉和抗旱浇地面积达3600多万亩,平均年引水量近100亿立方米,豫、鲁两省沿黄20个地、市的百余县用上了黄河水。
黄河水资源利用范围,已从过去主要用于农田灌溉,转为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服务。沿河兰州、包头、郑州、开封、济南、东营等50多座大中城市和一大批工矿企业,均以黄河为主要水源。农村2700多万人的饮水困难,也靠黄河供水得到解决。还建成了引黄济青(岛)、引黄济卫(河)等跨流域调水工程。
黄河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共580亿立方米,目前已耗用307亿立方米,水资源利用率高达53%,与国内外大江大河相比,已属较高水平。据综合分析计算,建国50年来,引黄灌溉、供水的直接经济效益达6000亿元。
防洪历史
“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是黄河历史的真实写照和区别于其他河流的显著特点。因此,在黄河下游河道的变迁史上,就有了源于下游决口改道而带来的多个黄河故道。如禹河故道(亦称《禹贡》河道)、西汉故道、东汉故道、明清故道等。
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禹河故道。行河时期,从大禹治水开始算起,至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河徙,1400余年,是黄河史上有记载以来最早的一条古河道。
黄河水神与灵物的传说
黄河水神,由来已久,但历史上各朝各代水神的具体名称不同,大河上下各段各地所敬奉的河神与致祭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史籍上记载的黄河水神,最早的一位是河伯。河伯在史籍记载上有“冰夷”、“冯夷”、“无夷”等名。最初很可能是大水有灵一类的自然崇拜,后来渐渐变成为人格化的水神。
他们说,有个叫冯夷的人,被黄河水淹死,一肚子怨恨,就到天帝那里去告黄河的状。天帝听说黄河危害百姓,就封冯夷为黄河水神,称为河伯,治理黄河。
大禹,是国人最崇敬的历史人物之一。大禹治水“三过其门而不入”的无私奉献精神,更是为世人所无限敬仰。透过现象看本质,其真正意义却在于:首先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王朝的真正创立者,其次是在他的治理下,黄河历1400余年无河患,世人成了最大的受益者。因此,大禹治水后的黄河河道也被世人认为是最佳的河道,并长期影响着后人的治河活动。
伴随着大禹治水的传说,人们有时也把大禹当作黄河水神来敬奉。
郑州一带民间有《河伯授图》的传说,说是河伯冯夷受命治理黄河,但操劳一生没有把黄河治好,到年迈时,跋山涉水,察看水情,画了一幅黄河水情图,又历尽千辛万苦,找到了大禹,将水情图交给了他。大禹根据河伯授给他的这一幅图,疏通水道,终于治理好了黄河。
这故事所要交代的就是大禹是继河伯之后的黄河水神。河南武陟县嘉应观,最高的建筑是禹王阁,阁内塑禹王锁蚊像,而且站在阁上,就可以看到茫茫黄河。开封城东南有一座禹王台,高丘上建有禹王殿,原殿中供奉有高八尺的禹王铜像。山东济南龙洞山,旧名禹登山,传说为大禹治水登临处。
黄河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
明朝末年,朝廷腐败,民不聊生。闯王李自成带领农民在陕西米脂起义,要打过黄河去,推翻明王朝的统治。当时正值初冬时分,黄河水还未结冰,而只有河水冻成了坚冰大军才能顺利通过 。怎么办呢?闯王日夜焦心,愁得胡须头发在一夜之间全都白了。
第二天一清早,有两人来报:“黄河已经冻得结结实实的了。”闯王大喜,急忙传令三军赶快渡河。到了河边一看,河水还“哗哗”地流得正欢呢,根本就没结冰。可是上面却起了一座宽大的浮桥,船连船,板连板,四平八稳,正适合大军渡河。
闯王纳闷极了,正要下马察看,忽然从河里爬上来两个人,向闯王一抱拳,朗声道:’大王,我们是黄河的船夫。听说您要渡河,为民谋利,所以特地花了一夜工夫搭起这坐浮桥,就请大军上路吧。”闯王感动得热泪盈眶:“我一定不辜负百姓们的厚爱,一定要让大家过上好日子!”说罢,驱马上桥,领兵东去了。
九曲
黄河的弯多,素有"九曲黄河"的说法。黄河在黄土高原转了许多的大弯之后,呼啸奔腾远去。留下那首高亢的信天游民歌还在我们耳旁回荡:"你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湾?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九"和"九十九"在古代是形容多的意思,说明黄河的弯曲多。黄河自河源到河口,有很多大的弯曲,干流的主要大弯有6个,小弯更多了,大多在黄土高原。大弯中,180度的大弯有3个,90度的大弯有2个,45度大弯有1个。而黄河总的走势就构成一个"几"字型的大弯,总的流向仍然是自西向东的,自河源至河口直线距离仅为2068公里,但实际流程是5464公里,是直线距离的2.64倍

收起

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不死心
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
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这里说的一套就是指河套地区。本来自西而东的黄河由甘肃到了宁夏的中卫,沿贺兰山转而向北,至内蒙古的临河受阴山阻挡又折而向东,到托克托县突然...

全部展开

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不死心
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
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这里说的一套就是指河套地区。本来自西而东的黄河由甘肃到了宁夏的中卫,沿贺兰山转而向北,至内蒙古的临河受阴山阻挡又折而向东,到托克托县突然掉头,沿吕梁山南下,绕了一个大弯,这个特有的大弯曲,好比套在宁蒙平原上的一个大布套,所以人们称这里为"河套"。河套平原西起贺兰山、大青山,东到呼和浩特、和林格尔,南达鄂尔多斯高原,北抵狼山、大青山,纵贯宁夏、内蒙。宁夏部分称西套,也叫宁夏平原或银川平原;内蒙部分称东套,并又分为前套和后套,统称为河套平原。黄河流经这里,地处平原,河面开阔,水流平缓,人们兴修了许多引黄水利工程,形成黄河灌区,使得粮棉富足,称"塞上江南"。
--------------------------------------------------------------------------------
天下黄河富宁夏
在宁夏黄河水被称作金水、富水,像征著富裕、安宁和吉祥
跳进黄河洗不清
黄河富宁夏,最富是吴忠
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
天下黄河富宁夏
不到黄河心不死
圣人出,黄河清
民谣:
黄河滚滚波浪翻,牛皮筏子当轮船
九曲黄河十八湾,宁夏起身到潼关,万里风光谁第一?还数碛口金银山
信天游: 黄河船夫曲
你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湾哎? 几十几道湾上,几十几只船哎?
几十几只船上,几十几根竿哎? 几十几个那艄公嗬呦来把船来搬?
我晓得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哎, 九十九道湾上,九十九只船哎,
九十九只船上,九十九根竿哎, 九十九个那艄公嗬呦来把船来搬。
描写黄河的诗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唐《浪淘沙》
70年代以来的考古发现证实,黄河流域在龙山文化晚期已经出现了城。1977年,在河南省登封县告成镇西约1公里一处叫“王城岗”的台地上,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座距今4000年左右的城址,是用夯土先后筑成的两座东西并列的方形城堡。1979年,在河南省淮阳县又发现一处规模更大、城墙更宽更高的城址,它坐落在淮阳县城东南4公里处一个叫“平粮台”的土台上,也是一座方形城池,每边城墙长185米,整个城的周长达740米,其面积几乎是王城岗的4倍。平粮台城距今也在4000年以上。
最大的关帝庙
山西运城市的解州关帝庙,是全国最大的关帝庙。位于山西运城以西25公里的解州镇内,为纪念三国时蜀国大将关羽所建。解州东南10公里常平村是关羽的原籍,故解州关帝庙是武庙之祖。创建于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宋、明时曾扩建和重建,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毁于火,经10余年始修复,现庙坐北向南,总面积1.8万平方米,内外古柏苍翠,百花争艳。平面布局分南北两部分,南为结义园,北部为正庙,分前后两院,布局严谨,规模完整,建筑以春秋楼和崇宁殿最为精致。
最大的龙王庙
黄河上最大的龙王庙在河南省武陟县城东南13公里处的二铺营乡杨庄村南,距黄河3公里,名嘉应观,俗名庙宫。系清雍正皇帝为祭祀河神而修建的黄、淮、沁诸河龙王庙,也是黄河上最大的龙王庙。
雍正皇帝即位前,黄河在河南武陟等地多次决口。刚刚亲政的雍正皇帝屡下谕旨,亟发帑金,塞决筑堤,整顿河弊。在塞决及筑堤取得显著成效后,雍正皇帝下诏大兴土木,命河臣于武陟修建龙王庙一座,以祭祀并祈求河神的佑助。嘉应观历时4年建成,耗白银288万两,占地2万多平方米,规模宏伟,建筑精致,各种殿宇沿中轴线进深排列,是豫北少有的清代宫式建筑群。
最大的岩画
阴山岩画是迄今发现的最大的一处。阴山位于内蒙古中部、河套以北。1976年夏天,两位考古学家益山林、陆思贤到阴山以北考察汉代长城遗址,在罕乌拉口发现了一幅人面形群像岩画,这幅岩画刻成时间距今已有4000年左右。后来,益山林和蒙古族向导一起在千里阴山奔走,先后发现了1万多幅岩画,其中已有1500幅被拓描下来。阴山岩画题材各异,内容丰富,反映了古代猎牧人的社会生活、科学文化、意识形态等,堪称一个规模宏大的民族美术文化宫。
最高的木塔
山西省应县木塔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重楼式木结构塔,本名佛宫寺释迦塔,因塔身全部是木结构,故俗称应县木塔。应县木塔坐落在应县城内西街佛宫寺内,距大同市70公里,辽清宁二年(1056年)建。现存的牌坊、钟鼓楼、大雄宝殿及左右配殿,都是清人重建,唯木塔是辽代原构,整个塔内没有一根铁钉拉结,全靠木构互相拉角、勾心。据修于清代的《应州志》记载,从金元到明朝先后经过7次大地震,特别是元顺帝时,大震7天,塔仍巍然不动,稳如盘石。
木塔高67.13米,底层直径30余米,塔呈八角形,有5个明层,4个暗层,共9个层。整塔建在4米高的两层石砌台基上,内外两槽立柱,构成双层套筒式结构,为我国高层木结构的代表作,在中国建筑史上和世界建筑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应县木塔既是辽代统治者宣扬佛法的场所,又是古代作战的了望台。
第一座佛教寺院
洛阳白马寺被称为我国第一座佛教寺院,因汉使和外僧回洛阳时以白马驮经像而得名。始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年间。因建筑最早,其格局仿效印度的祗圆精舍而建成,与后来黄河流域的佛教寺院有差别。汉代的白马寺作为佛教中心,起到了推动佛教在中国内地传播的重要作用。中国第一部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就是由摄摩腾和竺法兰在这座寺院中译出的。昙柯迦罗在白马寺译出的《僧祗戒心》,使中国产生了第一部汉文戒律。
华夏第一龙
“华夏第一龙”是指1987年5月河南省考古工作者在黄河之滨,河南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发现的三组蚌砌动物,计有龙、虎、鹿等,共有蚌砌的龙3条、虎3只、鹿1头。这些蚌砌动物使用的是不经加工的自然蚌壳,所砌图像具有立体感。
这些蚌砌的龙和虎,位于仰韶文化中期偏早的地层下,距今约6000年。对研究龙的神化历史、研究仰韶文化具有特殊价值,也是蚌砌艺术的珍品。这次发现的蚌砌龙等,把中国龙的图腾向前推进了千余年,堪称“华夏第一龙”。
世界沙漠之都
在宁夏中卫县的黄河岸边,有一个叫沙坡头的地方,它位于中国第四大沙漠——腾格里沙漠的南端,海拔1500米。这里沙层厚度70米~100米,流沙占71%。沙层厚度之大世界罕见,有世界“沙漠之都”之称。沙坡头下临黄河,北望沙海,自然景观驰名中外。这里还是闻名中外的“沙坡头治沙站”(属中科院兰州沙漠研究所)所在地,该站以治沙成果之丰硕而饮誉全球。

收起

关于黄河的著名诗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全部展开

关于黄河的著名诗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黄河诗词
《将 进 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黄河八韵寄呈圣俞》
〔宋〕欧阳修
河水激箭险, 谁言航苇游?
坚冰驰马渡, 伏浪卷沙流。
树落新摧岸, 湍惊忽改洲。
凿龙时退鲤, 涨潦不分牛。
万里通槎汉, 千帆下漕舟。
怨歌今罢筑, 故道失难求。
滩急风逾响, 川寒雾不收。
讵能穷禹迹, 空欲问张侯。
《黄河舟中月夜》
〔元〕马祖常
十丈云帆拂斗勺,
星槎风急浪花飘。
夜深露冷银河近,
卧听天孙织绛绡。
《黄河晓渡》
〔唐〕罗邺
大河平野正穷秋,羸马羸憧古渡头。
昨夜莲花峰下月,隔帘相伴到明愁。
河鲤登龙门
〔唐〕无名氏
年久还求变, 今来有所从。得名当是鲤, 无点可成龙。
备历艰难遍, 因期造化容。泥沙宁不阻, 钓饵莫相逢。
激浪因成势, 纤鳞莫继踪。若令摇尾去, 雨露此时浓。
《河曲游》
〔隋〕卢忠道
邺下盛风流,河曲有名游。应徐托后乘,车马践芳洲。
丰茸鸡树密,遥裔鹤烟稠。日上疑高盖,云起类重楼。
金羁自沃若,兰棹成夷犹。悬匏动清吹,采菱转艳讴。
还珂响金埒,归袂拂铜沟。唯畏三春晚,勿言千载忧。
《黄河夜泊》
〔明〕李流芳
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
奔流聒地响,平野到天荒。
吴会书难达,燕台路正长。
男儿久为客,不辨是他乡。
《黄河赋》(晋)
成公绥
览百川之洪壮兮,莫尚美于黄河。
潜昆仑之峻极兮,出积石之嵯峨。
登龙门而南游兮,拂华阴于曲阿。
凌砥柱而激湍兮,逾洛汭而扬波。
体委蛇于后土兮,配灵汉于苍穹。
贯中夏之能甸兮,经朔北之遐荒。
历二周之北境兮,流三晋之南乡。
秦自西而启壤兮,齐据东而画疆。
殷徒涉而永固兮,卫迁济而遂疆。
赵决流而却魏兮,嬴引沟而灭梁。
思先哲之攸叹兮,何水德之难量。
《渡黄河》
范云
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凌。桧楫难为榜,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不睹人行迹,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
《渡黄河》
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
日翻龙窟动,风扫雁沙平。
倚剑嗟身事,张帆快旅情。
茫茫不知处,空外棹歌声。
《晚渡黄河》〔唐〕
骆宾王
千里寻归路,一苇乱平原。通波连马颊,迸水急龙门。
照日荣光净,惊风瑞浪翻。棹唱临风断,樵讴入昕喧。
岸迥秋霞落,潭深夕雾繁。谁堪逝川上,日暮不归魂。
《登云龙山见黄河北徙》
〔清〕金德瑛
云龙头角孤岧峣,众山青翠来相朝。
黄河猛迅山亦避,独缺西面容滔滔。
嵩室汴洛二千里,郁郁气象连平皋。
亭中宾主去已古,尚许陈迹观瞻豪。
彭城以河作地险,一曲东注天然濠。
惜数万户处釜底,恃蚁弗穴金堤牢。
今秋下瞩诧异事,可厉可揭才容刀。
始知上游孙家集,一夜啮决崩洪涛。
北山点点类洲沚。田庐多在银盘坳。
清河水道被横截,逆入充济咸浮飘。
哀彼征鸿陷中泽,羡尔逸鹤翔空霄。
古者治河不治运,纵令游演存宽饶。
今须俯首趋一线,甘受约束随吾曹。
自南自北两俱病,顾淮顾运功加劳。
薪刍木石日增垒,但有淤垫无疏淘。
逢霖未免辄涨溢,经霜不放积潦消。
当官隐讳冀苟免,涓涓弗塞匪崇朝。
不然怀柔百神日,胡独河伯逞其骄。
俯仰谣询动悱恻,岂为闰九重题糕。
明朝驿骑直北去,临流更验荆山桥。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620512.html

收起

带砺河山 带砺山河 砥柱中流 负石赴河 河不出图
河汾门下 河汉江淮 黄河水清 河清海竭 河清海晏
河清难俟 河清人寿 河清云庆 河山带砺 海晏河清
砺带河山 砺山带河 鲤鱼跳龙门 俟河之清 跳进黄河洗不清
问鼎中原 鱼烂河决 中流砥柱...

全部展开

带砺河山 带砺山河 砥柱中流 负石赴河 河不出图
河汾门下 河汉江淮 黄河水清 河清海竭 河清海晏
河清难俟 河清人寿 河清云庆 河山带砺 海晏河清
砺带河山 砺山带河 鲤鱼跳龙门 俟河之清 跳进黄河洗不清
问鼎中原 鱼烂河决 中流砥柱

收起

李白诗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将进酒)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赠《裴十四》)
王之涣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
王维诗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艄公号子声声雷,船工拉纤步步沉。运载好布千万匹,船工破...

全部展开

李白诗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将进酒)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赠《裴十四》)
王之涣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
王维诗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艄公号子声声雷,船工拉纤步步沉。运载好布千万匹,船工破衣不遮身。运载粮食千万担,船工只能把糠馍啃。军阀老板发大财,黄河船工辈辈穷。”
“一条飞龙出昆仑,摇头摆尾过三门。吼声震裂邙山头,惊涛骇浪把船行。”
“三气周瑜在江东,诸葛亮将台祭东风。祭起东风连三阵,火烧曹营百万兵。”黄河船工祖祖辈辈生活在黄河上,漂泊在木船上。他们对黄河了如指掌,把船只视为家珍。在与黄河风浪搏斗的生活实践中,船工们创作出了丰富多采、独具特色的黄河号子。声声号子,抒发了船工们复杂的感情,反映出他们的喜、怒、哀、乐、忧、怨、悲、欢。黄河船工号子,伴随着船工的劳动,是船民生活的旋律。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这是唐朝诗人刘禹锡《浪淘沙九首》诗中的第一首中的前两句。后两句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东坡
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凉洲词》王之涣
黄河二首
作者:【杜甫】 年代:【唐】 体裁:【七绝】 类别:【未知】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
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黄河二首
作者:【杜甫】 年代:【唐】 体裁:【七绝】 类别:【未知】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
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
作者:【韦应物】 年代:【唐】 体裁:【未知】 类别:【未知】
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寒树依微远天外,
夕阳明灭乱流中。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风。
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心同。

收起

黄河,古称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最后于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河道全长5464千米,仅次于长江,为中国第二长河。黄河还是世界第五长河。
黄河从源头到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镇为上游,河长3472千米;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间为中游,河长1206千米;桃花峪以下为下游,河长786千米。(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有多...

全部展开

黄河,古称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最后于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河道全长5464千米,仅次于长江,为中国第二长河。黄河还是世界第五长河。
黄河从源头到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镇为上游,河长3472千米;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间为中游,河长1206千米;桃花峪以下为下游,河长786千米。(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有多种说法,这里采用黄河水利委员会的划分方案)黄河横贯中国东西,流域东西长1900千米,南北宽1100千米,总面积达752443平方千米。
黄河多年平均流量1774.5立方米/秒,全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580亿立方米,流域平均年径流深77毫米,流域人均水量593立方米,耕地亩均水量324立方米。
黄河中游河段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支流带入大量泥沙,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最大年输沙量达39.1亿吨(1933年),最高含沙量920千克/立方米(1977年)。三门峡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约16亿吨,平均含沙量35千克/立方米。
黄河典故
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与黄河有关的掌故是很多的,都与黄河的水文地理特性有关。
中流砥柱
"中流砥柱"。这一成语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就像立在黄河激流中的砥柱山一样。砥柱山其实是一巨石,位于黄河三门峡段的急流中,是一个石岛,人称"砥柱石",或"中流砥柱"。黄河水到峡谷中被两岸山石束成窄窄的一股,冲到砥柱石前,形成急速的漩涡,分成两股流开,离开三门峡谷,场景惊心动魄。过去黄河水运发达,曾为航船要道。但在三门峡段,常有触礁者。以至水底的山有"米堆"、"谷堆"之称。后船每行至此,船夫们便下船用纤绳拉过。传说中的砥柱石,是用来镇定河水波澜的,在船夫们的眼中,砥柱石却是一座航标。石上原刻有"照我来"三大字,意即要航朝它驶来。船只要朝它驶来,眼看要撞上时,砥柱前面的波涛回过水来,正好将船推向安全的航道,十分神奇。
说到黄河的航运,在历史上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因此早在春秋时期就有"秦粟输晋,泛舟之役"的记载。西汉及唐朝均建都长安,利用黄河及渭水水道,沟通运河、江淮,使长安运输便利,成为国际大都市。但黄河上中游河段险滩多、水流急,中下游泥沙多,不利于航行。自清末以来,公路、铁路兴起,航道久不整冶,黄河水运遂告衰败。
历史上曾有"黄河清,圣人出"的说法。但黄河的水能变清吗?黄河水在青海境的河段是很清的,但流经黄土高原后,各支流带入大量泥沙。这主要是因为人类活动对环境破坏的结果,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在每年入黄的泥沙已非人力所能控制,虽经长期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减少泥沙50%,但至下游仍有8亿吨,黄河仍然清不了。出圣人是很难的喽。出了圣人,首先把黄河治好,这句话就改做了"圣人出,黄河清"了。
鲤鱼跳龙门
"鲤鱼跳龙门"。龙门在晋陕峡谷的最南端,北距壶口瀑布65公里。龙门之南就是开阔的关中平原了。黄河水从狭窄的龙门口进入宽阔的河床中,河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龙门之形成,因其东龙门山和其西梁山各申出山脊,相互靠拢,成为一个只100多米宽的狭窄口门,束住河水,形成湍急的水流。每当洪水季节,水位升高,而出了狭谷后河谷变宽,水位骤降,落差很大,故有"龙门三跌水"之说。"鲤鱼跳龙门"的传说,就是指跳跃此处。说的是小鲤鱼不畏险阻,纷纷争跳这个成龙的门关。能跳过者,立时成龙。只有那些百折不挠的鲤鱼,最终才能成龙。这个传说千百年来也激励着炎黄子孙顽强拼博,奋斗不息。古人认为此龙门峡为大禹所开,故又称之为"禹门口"。
黄河的弯多,素有"九曲黄河"的说法。黄河在黄土高原转了许多的大弯之后,呼啸奔腾远去。留下那首高亢的信天游民歌还在我们耳旁回荡:"你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湾?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九"和"九十九"在古代是形容多的意思,说明黄河的弯曲多。黄河自河源到河口,有很多大的弯曲,干流的主要大弯有6个,小弯更多了,大多在黄土高原。大弯中,180度的大弯有3个,90度的大弯有2个,45度大弯有1个。而黄河总的走势就构成一个"几"字型的大弯,总的流向仍然是自西向东的,自河源至河口直线距离仅为2068公里,但实际流程是5464公里,是直线距离的2.64倍。
黄河有一个马蹄形的大弯叫"河套"。俗语云:"黄河百害,惟富一套"。这里说的一套就是指河套地区。本来自西而东的黄河由甘肃到了宁夏的中卫,沿贺兰山转而向北,至内蒙古的临河受阴山阻挡又折而向东,到托克托县突然掉头,沿吕梁山南下,绕了一个大弯,这个特有的大弯曲,好比套在宁蒙平原上的一个大布套,所以人们称这里为"河套"。河套平原西起贺兰山、大青山,东到呼和浩特、和林格尔,南达鄂尔多斯高原,北抵狼山、大青山,纵贯宁夏、内蒙。宁夏部分称西套,也叫宁夏平原或银川平原;内蒙部分称东套,并又分为前套和后套,统称为河套平原。黄河流经这里,地处平原,河面开阔,水流平缓,人们兴修了许多引黄水利工程,形成黄河灌区,使得粮棉富足,"塞上江南"。
"跳进黄河也洗不清"。这句子的本意是说受了很大冤枉,就算跳进黄河这样的大河也洗不清了。其实,不论是谁,跳进黄河就别想洗清。之所以有这样的说法,是因为黄河的泥沙。黄河以泥沙多而闻名于世。我国古人常以"黄水一石,含泥六斗"、"黄河斗水,泥居其七"等来描述黄河的多沙状况。黄河的平均含沙量为35公斤每立方米。其沙量之多在世界江河中是绝无仅有的。同时,黄河的泥沙颗粒很细,有时河水甚至成泥浆状态,沾在身体上确实不易洗净,真的是"跳进黄河洗不清了"。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句诗说的是黄河从西方遥远的天边奔腾而来,又滚滚东逝入海。今天,"黄河之水天上来"却常常被人们用来形容黄河下游的"悬河"现象。"悬河",是指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河流,又称"地上河"。悬河的成因是,含沙量大的河流,至河谷开阔、比降不大、水流平缓的河段,泥沙大量堆集,河床不断抬高,水位相应上升,为防止水害,两岸大堤亦随之不断加高,年长日久,河床高出两岸地面,成为"悬河"。黄河至下游后,每年大约有4亿吨泥沙淤积于下游河道,河床逐年升高,使黄河下游成为世界上著名的"悬河"。现在黄河下游的河床,一般比堤外地面高出3-5米,在河南封丘县的曹岗,竟高出10米之多。真成了"黄河之水天上来了。"由于河道高出地面,一般来说郑州以下的黄河下游河道成了淮河、海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黄河两岸已不属于黄河流域了。
三门峡
"人门"、"神门"、"鬼门"--------"三门峡"名称的由来。三门峡是黄河进入大平原以前最后一段峡谷是最险要的一座山峡。这里地势险峻,水流湍急,两岸石壁陡峭,河中两座石岛把急流分为三股。人们把这三股水路分别叫做"人门"、"神门"、"鬼门","三门峡"名称由此而来,鬼门、神门中水势险恶,仿佛只有鬼神才能通过;而人门则水势稍缓,但也是水深流急,舟船难行。如今"三门天险"已经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横亘峡谷的大坝,像一条银色的缎带把山西、河南两省连接起来,这就是1957年动工兴建的黄河干流上第一座大型水利工程----三门峡水利枢纽。
"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毛泽东。历史上,黄河多次决泛,纵横乱流,河道大幅度摆动,导致黄淮之间大面积地区经常蒙受惨痛灾难,历代统治者都把治河做为大事。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十分重视冶黄工作。1952年毛泽东第一次出京视察,就选择了黄河,并把公元1855年兰考东坝头铜瓦厢决口处作为视察的重点。他从济南砾口到徐州黄河故道,兰考到开封北郊柳园口,从邙山脚下到黄河北岸的人民胜利渠,在这次视察中,毛泽东提出"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号召。
渭水
"泾渭分明" 渭水是黄河最大的支流,发源于甘肃,经陕西而入黄河;泾水又是渭河的支流,发源于宁夏。二水在西安市高陵县船张村相汇。"泾渭分明"这一家喻户晓的成语即源出泾渭两河交汇处。说的是是在泾水、渭水相会合处,清浊分明,分界清楚而不混,用以比喻界限清楚。古人认为是泾水浊而渭水清的。这据考证,唐代诗人杜甫的《秋雨叹》中:"浊泾清渭何当分",大概是这则成语的雏形了。那么,现在还能不能在两河交汇处见到清水浊水同流一河、互不相融的景观呢?仍然是可以的。但是,当我们来到二河汇合的地方,看到的却是渭水浊于泾水。许多专家亲赴实地考察,看到的也是泾清渭浊的现象。《现代汉语词典》因此将这一成语解释为"泾河水清,渭河水混,泾河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有人还就此撰文,认为是古人搞错了,应该是泾清而渭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真的是古人错了吗?实际上,从流经的地域来看,渭水自甘肃乌鼠山流经陕西入黄,流泾的是关中平原、八百里秦川之地;而泾水全程流经的是黄土高原,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就河水含沙量而言,应该是泾水大于渭水的。据统计,目前泾河平均每年向渭河输送3.04亿吨泥沙,平均含沙量为196公斤每立方米;在未纳入泾河之前,渭河平均每年输送泥沙1.78亿吨,平均含沙量26.8公斤每立方米。从数字上看,还是泾浊渭清,尤其在枯水季节。但到了现代,由于渭河流域尤其是上游地区人类活动的原因,环境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也同样为一个重要问题。由于渭河流经地区土壤所含矿物成份的原因,当渭河含泥沙量达到每立方米10公斤时,水色便呈赤黄色了。从表面上看,泾渭分明的自然景观仍然存在,但已是渭水水色深于泾水了。并不是古人搞错了,这是后人人为对环境发生的影响,不能不引起重视。因为这一成语的缘故,每年来泾渭会合处看"泾渭分明"的人不少。现在,当地人已经准备开发这一旅游资源,利用游艇,载送游人到"泾渭分明"去看。
--------------典故与名篇-------------
紫气东来 周昭王二十年,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