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南方民歌和西北民歌,中原民歌,少数民歌做一些比较,探索各地区,各民族民歌的风格特征,研究形成各种风格特征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写一篇小论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8 12:08:23
将南方民歌和西北民歌,中原民歌,少数民歌做一些比较,探索各地区,各民族民歌的风格特征,研究形成各种风格特征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写一篇小论文
x[n+v S};$A`$?@J$N(IQH:'_!k.V7)ĹKڻ?&E,/rx*{9q ++9=Qh\ u<*`yh?'G695,}/۹eoKX |gƬzkZWZ͘f)1,}W^~&BNe9yqB3/S"wE,[AE,F V[Nz+=b&f?U|ۼ@ IM-@sWwh!Xr Cn-#q=\]TN;H={^?UHk(Xt-95']9kbf)H~>=sy(~Y翪@,;/+6_?&ٍ2QhW-A4iks:f_Q#hvm($eKk,7S`b MWi] :+hچ|vڃi!וŸ22&H0%9l OCX&<[h!zʭHrXJ%qY_*8td,f^;$9x!eO`/S{]j_cYѳޖa('}W/QȚx7Bg7ɋ(^ynV0o񼆩DcebU}_dr~|6}4ssba0MhhuC0#酬ᰇ%F_diIB u;)2.-=XUN <w<@?yCZ f>-"; I3qһ/ۂ(?h /]IgXVSc`bh9-BZxB- 4X,ŰDpDv@HDnk Jf3|"5 MʎWf_ }yoL,'W| 2Q`pE>0MHStRuG5\64Wqυ(_j̛z+BCQ2EҬu|%dsxHtܑQ .mQq (8$Y_p\ȸmez4J3MD $IlLiU bк4]7 k"t1U- ؅ea`(/kl>}5ڛ_xOHDhwiU%EF4`C-sF 5| Um;7VvUv _&&`C}#/#"1'qP)C0D8 '< ;o`X9aO<Bg&ߛy`T6+ 8c*~\wdv((Z4eK6`ilv"y.ds$mS"E&PuT {HeBs-$7z)22a# >>ct &#cKfvd eR-6!#-iLю6/Ή!Xpb.B,|´G]y:\&$sCm2ޙWySK "ZI) ey`FM,,3M`p-sJZ]X%os (M]2KҌu܍P*L-O=䖘Ј mq].Yaכ-lQV}U⛤HL|a6VblĊ7tnY$y`*mɄMCήRbND| dXWecӊCz~e g[S4OiP+?Om<0ig= 8X"S/*zyn e9 g 1#SlleFD|ؖK" Y*ELǴ`,TB |,fH.PN6d2?iZ! =7`EqS{*YG3oF[:(*-$ '`F4S{)S\fu Gl 6ЌFw"p 6KK DpJ dLYQn ٤nYAŔ`o kU.j:d{P^?#^z с7rh#Gp+U.xn\&'YV)Ś0oWdoU/4!WaAUq`5%7gt Y(GcPX.5,9( DnԬIx8,uPP"ZgӣgCw6eX7 #gdi*ͣ@ĬCC!C)#K{'"& yoh'mWUjLx"\Kz2cmVߦ ۗ+i~Jp@6>̎+%GW75TSUy&KE颉NLQFÆ`Ôx́?n%&jZRu ! =o &xU?kFAX<dbC5UgHipTjē[;1M XI Te/LaWaKekLkg\@2"eNgVUM%հ&4w֥uKa ( RPJud{Hdc&X< q)# E1|w#^J+Dr*""W\ b \&3! ťUb:*WZd>f{@; a =kw'HN3uϽFnǕM>2vQ'<Y8а$e޹$LٛÁ)f굮2T#XpP kI>{sN ~l}<,v25Ɏ-TrjUxfBa QKMf"9)α*8xoH[*` [ *CrΖ0p)WC䛵kC|4 I8!f VE9$@aYSrԐg--ޮ>)cf]^!veg?U5|}Qi峟D6U@7-"?PD}wtnX>U}K'GUm΄n4*lN:ZNS׷~*"eT~TA)3MfتdXwԺN8\"G獃q D oar2#J[I}lJձõYiZǐbֺ<22n0ڐyvbB#`b u8Y8`孚t8a ]ՉedVIq+aư ؜?Ҳۻyo$ Y(?Z5xyБiUl(#~d]}u(IPeH?)*p[tZ\fP 5iXsc# [ZTU7MIɵ"t[TG6+.T>!Ru[CT@j2Tj|>pK+~11OA٣Q!NZYoX}9P @ţ{uѥSD#rNHw43g\+8%5!+i6bt{??~QЕu){2A!u&q¸LNcWܟb4u2bcE_.4qB6z0s٠:D$^Յ{qNq:﯎YX/d; %鵡UMBjU4#[eRm !{" PfTQq*Ug}0<$^EK0pekmoXU yR)QHo)#"VA#\gwB'Nh Ti9?YUR=p4mĘ؁_½9m!hPP$'.:9@2Ñ0̂U Z]1'ݛM)]?\aDJlIVzlB$ ɥU'ܯ .AlLΙN!)(#F.X|Q `k`W^U1JU0ꞓ|4.%Ev: k7*lĮ)L+TrFt:9/jMP)KK}Kϲy*맔jfΡ;`nH4+A~ /_Ȯf$Q͐ #^*zcMWd;݇e58X̙* L8Lr\ӗ~q)<#)DTԊX]U74R% }Ff@th~G|5$zzV(fpw"YW+{2ǫv$ilTIEy L)='NtYzFPaxI8h,sӧޢ_`>w]T|CTJrz"X\QK4ss)ELJn>)l`Ħ.6&`QUoeMG~i;,+|XeK|R9V~2 c)(kU/=

将南方民歌和西北民歌,中原民歌,少数民歌做一些比较,探索各地区,各民族民歌的风格特征,研究形成各种风格特征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写一篇小论文
将南方民歌和西北民歌,中原民歌,少数民歌做一些比较,探索各地区,各民族民歌的风格特征,研究形成各种风格特征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写一篇小论文

将南方民歌和西北民歌,中原民歌,少数民歌做一些比较,探索各地区,各民族民歌的风格特征,研究形成各种风格特征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写一篇小论文
根据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以及民歌的不同风格色彩,中国民歌大体可以分为六个不同的风格色彩区.
1.北方草原文化民歌区;
2.西部受伊斯兰文化影响的新疆民歌区;
3. 西部受佛教文化影响的藏族民歌区;
4.西南高原多民族古老原始文化民歌区;
5.东北受萨满教影晌的狩猎文化民歌区;
6.西北高原多民族半农半牧文化民歌区;
7.中原及东部沿海有着古老传统文化的汉族民歌区.
至于每个民歌区的民歌分类.由于民族不同,各自有其传统的分法,不可能划一,只能存异.
1.北方草原文化民歌区
这个民歌区主要处于现在的内蒙古自治区,以蒙古族民歌为代表.蒙古族历来有“音乐民族”、“诗歌民族”之称.民歌可分“长调”、“短调”两大类,“长调”民歌主要流行于东部牧区以及阴山以北地区,特点是字少腔长,富有装饰性,音调嘹亮悠扬,节奏自由,反映出辽阔草原的气势与牧民的宽广胸怀.牧歌、思乡曲、赞歌等大多属于长调.闻名的曲目有《辽阔的草原》、《牧歌》等.“短调”主要流行在西部、南部半农半牧区,其特点是结构短小,节奏规整,不少叙事歌、情歌、婚礼歌都属于“短调”.著名的短调民歌有《森吉德马》、《小黄马》等.草原文化民歌的共性是表现出草原牧民的质朴、爽朗、热情、豪放的情感与性格.此外,在西蒙还有一种“蒙汉调”(蛮汉调),它是蒙、汉两个民族的音乐文化相互吸收,相互交流的产物.流行于河套一带的“爬山调”也是蒙、汉民族共同喜爱的歌种.
2.西部受伊斯兰文化影响的新疆民歌区
这个民歌区地处新疆,以维吾尔、哈萨克民歌为代表,它受过来自中亚伊斯兰传统文化的影响,与阿拉伯音乐文化有着一定的联系.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其歌舞艺术以“十二木卡姆”闻名于世.民歌有爱情歌、劳动歌、历史歌、生活习俗歌四大类.维吾尔民歌在音调方面包括了中国音乐、阿拉伯、欧洲三种音乐体系,它是中国民歌音调多元化来源最突出的一种.有不少民歌是与舞蹈相结合的,具有活泼、风趣的格调.闻名中外的民歌有《阿拉本罕》、《半个月亮爬上来》、《达坂城》、《送我一朵玫瑰花》等.哈萨克族主要居住在北疆,从事牧业.民歌可分为三大类:(l)词曲固定的民歌(包括牧歌、狩猎歌、情歌、宗教歌等);(2)即兴填词的民歌(包括山歌、渔歌、谜语歌等);(3)习俗歌(包括婚礼歌、哭嫁歌、送嫁歌等).其中以情歌数量最多,大都表现情人离别的痛苦和祝福.哈萨克民歌中有中国音乐和欧洲音乐两种体系.中国音乐体系以宫、羽调式最多.闻名全国的有《玛依拉》、《等我到天明》等.
3.西部受佛教文化影响的藏族民歌区
这一民歌区包括西藏自治区和青海、四川的部分藏族聚居地区.民歌包括山歌(牧歌)、劳动歌、爱情歌、凤俗歌、颂经调五大类.民歌演唱活动大都与佛教节日有关,民歌中不少是与舞蹈结合在一起的,如“囊玛”、“堆谢”、“果谢”、“锅庄”等歌舞品种.音乐属于中国音乐体系,民歌一般特点为热情、开朗、诚挚、动人,极富高原特色,节奏律动性强.闻名的民歌有《北京的金山上》等.《北京的金山上》原来是一首箭歌(即狩猎歌),最初流传在西藏的东南部林区.如今成了流传全国的新民歌.
4.西南高原多民族古老原始文化民歌区
这一民歌区包括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的少数民族地区一带.有二十几个不同民族聚居在这里.该区民歌有着不同层次的古老文化特征,具有特殊的社会功能,民歌大多为“诗、歌、舞”相结合的演唱形式,内容复杂多样,同时存在着不同历史阶段的民歌.由于许多民族没有文字,民歌成了他们记载历史、传播知识以及进行社交活动的重要手段,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所有这些都反映出特殊的、多层次的文化现象.这一地区代表性民歌是多声部民歌.多数民族都有二声部、三部民歌.民歌的分类有“大歌”、“小歌”.大歌以侗族、布依族、壮族等民族的最闻名,大歌又分男声、女声、童声三种,男声大歌一般节奏性较强,曲调明快.女声大歌节奏较自由,旋律细腻、柔和.小歌除二声部外也有单声部民歌.内容以爱情为主,一般是青年男女在室内用小嗓轻声唱.此外还有古歌,以苗族的古歌历史最悠久.内容叙述天地的形成,人类的起源.游方的起因等.曲调富于吟诵性,歌唱者多为老人.侗族大歌50年代即闻名全国,其他民歌如《桂花开放贵人来》、《阿细跳月歌》等,也都是有代表性的曲目.
5.东北部受萨满教影响的狩猎文化民歌区
这个民歌区主要包括东北大、小兴安岭一带,以鄂伦春族民歌为代表(包括鄂温克、赫哲、达斡尔、满族筹),鄂伦春族在1949年前还保留着不少原始社会的痕迹.这是一个喜爱歌舞的民族,过去以狩猎为生,每当狩猎满载归来,或者民族节日,都要进行歌舞狂欢.他们的民歌可分为三大类:(l)山歌,(2)歌舞曲,(3)萨满调.山歌又分“长调、“短调”,“长调”高亢刚健,节拍自由;“短调”曲调平稳,节奏规整.歌舞曲大多为一领众和形式.萨满调是为请神、跳神、祭祖、葬礼时唱的歌,曲调吟诵式,多为领和.鄂伦春民歌为五声音阶.以宫调式、羽调式居多.他们最喜爱的民歌有《额呼兰•德呼兰》,是一首歌颂大自然的歌.此外《鄂伦春族小唱》在全国也很闻名.
6.西北高原多民族半农半牧文化民歌区
这一民歌区包括甘肃、青海、宁夏的黄河上游地区,有汉、回、土、撒拉、保安、东乡、藏、裕固等民族聚居的区域.自古以来属于半农半牧文化范畴.历史上曾经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东西文化交流较早,由于长期的多民族交化交融,产生了八个民族并有的歌种——“花儿”.该区民歌可分“家曲”,“野曲”两大类,“家曲”包括各种酒曲、宴席曲、小词、秧歌等;“野曲”包括“花儿”在内的各种山歌、牧歌等.野曲只能在室外唱.“花儿”为代表性歌种,曲调高亢悠长,格调深沉婉转,气质粗扩、淳朴.不论哪个民族都使用汉语演唱,而各民族有自己的衬词,中外闻名的曲目有《上去高山望平川》.
7.中原及东部沿海有着古老传统文化的汉族民歌区
汉族民歌区在六个区中属于最大的一个,从寒冷的北方到亚热带的南方,从西北高原、西南高原到东部沿海平原,地理条件、风俗习惯、生活、生产方式多种多样.语言虽同属汉语,但各地方言不同.东、西、南、北差异很大,民歌的风格特点也呈现出多种特征.另一方面汉族在北方草原民歌区、西北半农半牧民歌区以及西南高原多民族民歌区都有千万以上的人口,因此,民歌区部分重叠的现象也是存在的,基于以上情况,汉族民歌区又可以分为十个支区和一个特区.
(l)东北都平原民歌支区;
(2)西北部高原民歌支区;
(3)江淮民歌支区;
(4)江浙平原民歌支区;
(5)闽、台民歌支区;
(6)粤民歌支区;
(7)江汉平原民歌支区;
(8)湘民歌支区;
(9)赣民歌支区;
(10)西南高原民歌支区,
(11)客家民歌特区.
汉族民歌品种繁多,仅其不同的社会功能可以分为十大类:即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田歌、渔歌、茶歌、秧歌(包括灯歌)、风俗歌、儿歌、摇儿歌.
(1)东北部平原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山东、河北、河南东北都、苏北北部等黄河下游地带,以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区,基本上是一个沿海平原地带.自古以来黄河下游属于文化比校发达地区.根据风格上的微小差异,该区又可分为两个小区,山东、河北及河北、苏北的一部分为第一小区;辽、吉、黑为第二小区.第二小区实际是第一小区的移民区.所以民歌同属近似风格.全区使用东部北方方言.这里民歌以小调为主,其次是秧歌、号子,山歌极少.代表性民歌有《小白菜》、《画扇面》、《沂蒙山小调》、《小看戏》等等.
(2)西北部高原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山西、陕西大都、河南西北部、内蒙河套地区以及甘、青、宁汉族聚居地区.东面以太行山为界与东北部民歌区分开,南北各为阴山以南,秦岭以北,属于黄河中上游地区.过去交通不便,民间音乐较少与外地交流,使用西北都北方方言.民歌以山歌最为突出.包括有“信天游”、“山曲”、“爬山调”以及“花儿”.其次为秧歌、小调.全国闻名的曲目有《走西口》、《赶牲灵》、《兰花花》、《推炒面》、《五哥放羊》、 《刨洋芋》、《绣金匾》等.
(3)江淮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淮河流域的苏北、安徽大部以及河南东南部地区、西面以大别山与江汉民歌区为界.该区处于黄河、长江流域之间,音乐文化兼融南、北因素,带有过渡性的特征.使用北方方言.民歌以田歌、小调突出,秧歌、山歌次之.闻名的曲目有《凤阳花鼓》、《王三姐赶集》、《打麦歌》、《彼根芦柴花》等.
(4)江浙平原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江苏南都、上海、以及浙江大部,地处长江下游,是古代的吴、越之地.文化比较发达,人民生活较富裕,历来有江南渔米乡之称.使用方言为吴语.民歌以小调为主,闻名的曲目有《紫竹调》、《无锡景》、《茉莉花》、《哭七七》、《对鸟》等.
(5)闽、台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福建大部、台湾大部以及广东潮汕地区.福建与台湾自古以来就有文化的渊源关系,台湾当地汉族一直使用闽南语,此外,两地还有一些共同的地方戏曲、说唱音乐等.民歌以山歌、耘田诗、小调突出,闻名的曲目有《采茶扑蝶》、《茶童歌》、《天乌乌》等.
(6)粤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珠江流域的广东大都,广酉东南部,以及海南部分地区,北面以南岭为界与赣民歌区相邻.这里地处亚热带,珠江横贯东西,文化与海外交流较早,使用粤方言.过去广大渔民成为该区一个重要的社会阶层.民歌以渔歌——咸水歌最为突出.闻名的曲目有《落水天》、《春牛调》、《哩哩美》等.
(7)江汉平原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湖北、河南西南部以及湖南北部的部分地区,为古代楚文化的中心地带.使用西南方言.古文化比较发达,民间艺术源远流长,至今在许多方面仍保留着古色古香的地方特色.民歌以田歌最突出,其次是灯歌、小调、风俗歌、山歌.闻名的曲目有《黄四姐》、《洪湖渔歌》等.
(8)湘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湖南以及广西东北角上的几个县.地处长江中游南岸,这里也是古代楚地.民尚楚风,地袭楚俗,它与江汉民歌区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不过使用的方言不同,本区通用湘语方言.民歌最有代表性的是山歌、田歌.闻名曲目有《马桑村儿打灯台》、《一塘荷花一塘莲》、《上四川》等.
(9)赣民歌支区
该区以江西中、北、东部为基本范围,使用赣语方言.地处古代吴、楚之间,吴楚文化对其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具有长江流域东西部文化交流的过渡地带性质,民歌交融性强.以茶歌最有特色,其次为小调、灯歌.田歌中“打鼓歌”也很突出.闻名的曲目有《杜鹃花开》、《摘茶籽》、《送郎当红军》等.
(10)西南高原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陕南以及广西西北部分地区.北以秦岭为界,通用西南方言.代表性民歌是山歌,其次是灯歌.此外川江船夫号子也很有特色.闻名的曲目有《小河淌水》、《赶马调》、《槐花几时开》、《我住贵州贵阳府》等.
(11)客家民歌特区
客家人分布较广,全国有八千余万人口,民欧特区主要指包括广东东北部、福建西南部以及江西东南部三省交界地带.这里客家人比较集中,客家系古代因战乱由北方中原一带来的移民,保留有古老遗风,使用客家方言.民歌主要为山歌,闻名的曲目有《灯红歌》、《风吹竹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