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利略与亚里士多德快.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4 18:39:16
伽利略与亚里士多德快.
x}[ocu_) @`JWwmO`&`eyxl!o$$Q)QRQxDI$03Iao}6)U$hЦ}{u&sop/L̇K33|?1 ӟ-~jN^i5Sjv}~,wlt^ܟfuYzf>Gw?/LP' {<&Lskf<>`"pfpoR^=;럘z ,D ?0׳6p2_c£)+A{37'w?J( t銙aӀ S}vę~˟s5bï)@7L1W4ər5<{$ :"^-9͆PgYT,ZM3m"gFǽYpN뙛49 pk{m/Mge'&ui^LidkWbFFxˢ~'<LSxL0kyu6g2r90TMRp퟼qh2vw]DW4.v8nXIeц]MecOsk,UES)HL*OO0m:Lc<רgETU)6@+#'ckMs;\=d:{3gyb1nHl!f{SiN綞-r'Xd@瀿2w~Wy7\MHw\Cs/ qCk5 'VSPr5zyY3KffX=' :Du5gA&j;<1!hO>»=z̾TIxWGX3%"4 či4H[ܕCOO?7,orxlg`J"2N(J0"|K gybI/)0 |\eh &8[ +WFNX ~^j^o?32A hE($@o..*Cf'xmLWLzMv@n d(Y~4K6'XV77 Gԫ7tif:s0xwP'd\=w DdC NTx/ל`wL^-)Gm>Knu Ax}6,)ٞ @B)-2VGx/G4ګo$$ ٫6փkQYSū :pjeگg#nVi`I"ZMt[x '>u8.x[=a &7LUm fGfm X*).) }}W;Y$#nbaL ͆ :}BJvauV6a1Ag](M`C i ke3>~(.o w©XZn" F+;DҩVqUY4oz[]|% SNA[YQgm6z S*#CD&!XQnNGp,ˈ'[_9/d@xɬgWؒyIҊ>g POd+dwv-5U_φ n^0McЇՂD)wS'0xK K(Kuk%ه0#D[`é"E%)|| 3o>(=vNer<3Y^SgV whyߟG 3`rAAi/9m..J-7Ϙ#L_O֒ DOU(߀*V+aݥj y1돼]*bXJ0cj#8y3]UXf/\ v˫'.r6 '(5z~JV ;Q: m੧ǂ v lG2p2+FA8/@oJp*MV+rmp֤=J (5NU[xZ?Ǣ9aX+S ͋( }ݾC)t!\Lŏ:P"u4BʑWhj1є%0Go7AQ*)b3nrz@ږM8H mJ'33us}/ `ٕIr_@Oa-eRS:J@3KS:罝;<_*.b=pRH2ggCp{%Aɑ)xW_їp9 iv69^ZGjJ0GX]Kl\(qi^U&;4Ǻ|d̠ p`mD0{55PF3+eV[=q9Q?'twv粢#׃p)AS~JӦ.pgG$pVۦ[ThJ0R[lw357}q7goDȻ0HXw=bf(V4(OǗ_[XYiĩݼxr*kJċ(E2PvCx06csw*0+لH3k@Lӑ/MR\#~\/HD:{< ]y$1Exa]BقWHw)F;y`rL~%r|JKY6 ]&c!`yYqm_e>XWK+ ct._6sv 5gC-en/@ /'$!V/f,ŴK$C"FCAB)ޚzp=Ukk נoR/k4am_вȴ4OD/?4\F.6Ex5RD.;j6?^Qv N'N^Օ[ܨ2 *~K` #^eSQ}OMPgLuh{lߥYfOuvILrw]3HE䃳Sn5\05D;.z0OϗaX 忰1lbaј*_uP֢@Z~1\+8Owcfܒ,]3ނzdj=rpu,r qI "<{P֬EIV21+qÆhă.J/h6AkkݠkSU;z{,뉊0W5Xuݲa3oGߢ(KB+Q l]`p ab4irLst4ܛ8Z0o#bjub8'LW*'EP8yGX?31 N0IgEgGߞՔMCF$T 2xE"+T֨7n{ [hi 󄓖6C|cY5ÂZ5nLDH]\|qj"tLwSŢ6@h M_ĴTkosd+YU|bWFhSqSKI^lRT bF [0jLA;L܇g\8rbYd4ש? "n2,8U܎ wՎ`a z KJ`$MyE(!g̘1MRlSSnۃF|Nz,@;MG,թSs'i(5rr0͆qBQ/Wņ#?ȗN [KB_* 3M1wt?ON2;+ ۔; 另uIX^COfΐN1n^J8fҚf"ц7[mA. ?eکHJi7i`yb  Prj6M'$) t"}ē}hX%:S ({-ڦݡȁ,}Zu(!0R7I|z ! ޝ{ՔAIu1; /;) ί3?:xBPCH|a+ n/5?9Lku'$JTx#^!D6E!:-8zNhf\W5?aǨBs9;Uߜ8}`7BmvƠ775T9|1c3*pC(&{p#tjjcd|ʔsCôW" %F5dkzsn]x|2wFr\&].H2Jк2+V@=c rd5gǘ9o)n˃"zPQJ i[y/U~oY+e /+1blHQ9hڑEgdgxꇖ]n.%4ұ7nǝSȤGKLSϡ(ijFTV/~H_4MsN̆l7G$츨͊v5!2 2ɪ c@%qbje}bf23U}zܓQ&h88{+\J\l ${RsO59j@n>,eyLΦ06S nZ럶sp.M]/ɦˈ< -rTx{TU)Fl+>]šY=xV>;5ŃUNP2ڏV$ h36g}*lk5X~)蝃yitϏ g)]:N{*Fxu!(\?ppѽ}dO5.}px Uǘ @x) lp~0GՈ0Ҍ\z3|2fS 3T oA gFֶ^T\60 ->Sơm3v5c&tT :Iz4='2BoLhua͆ *_^a e ~+!CQVCm#* ~-jYGK\le4K)^!m:QŊV=Ӄ%wXX0Ԕ9TL;(GTeMn:-=f)QL:+ZN-} E FdIug,^TqG2OY ?"zH񔟻Sv*rMEfX`_t"E^Tg]Bfl ̄^-BfcqgNxw5*Pir:=pWkA$l][l`ƫ%c &nf~-6&6}Ω_[L=.w[ZlGZ::s4f WXBh)n1Qt!ě֡)oV&\hoXYL[4gsq\8;f$&yNPDM4P̉!fd*1Zx_X)"@鶆z8㎀4ܯ%QBqOZ ӈ_¶7PHÂ*K9LWSnf1m:e( 9R'/2OY'xi4hn^LM,׊#~D263`bgS L:CLBb?HJbwK%pܺ ? 7wNbIݍeLJ3:ET~xoJ)x($mڻ~Tp-85sui`=݄8͉`]Jݦ>)#^`)e{vpZ.|PGnPWN?e!'4#&SƂf#8cI\XjyE]%`i}|IpJO23RNDBT [Xb.&$h.8m\Nsu0))S87:r1j~9x-Kˢ@J;eA(JQ %9Vː@,N&h|OzdˏL3 VKT*@iFzuvQ æ_I}F7q&L.hQS*=Sg39kˆ4qOޅZUha}fPds ubѕ:׺ r jh~\tZRvb[V"@.:N\2e=΄/Dwh܅s!5({;`Wԙ~*c7T`U,+mŠ#Ss}th$w̋)l>m8ε: aRElZx?DU5.9<O)|xhK!eC%{>hO,}K8V3:8ˆ[KPOJ#w iFu-Mδ AIDIYvx=2XxBѰBC!rU`EV'L{y؅fNJ-;%Yt^yĀ&C,ZDX]JrE-vALV跏.b7ܤJ 4\2:6%mr6CGr8 :?i Lj*U 7ʍ+ۧW5>sfU:;IgSYISF5v?`P9l=aXO{Ow*o٘}HJzbԢ*^g T?i]GpYZOsAy:>=b"LqPJrb4Ē{,_@gVQ@T98ѮyLL kɬ:i mnJ%EJ/uل{f+m!m9]s3`J! :3(t,Ěz Gtn]*00RFऌJڕSN䝙|}-yBI VAi^rkJ&!ykZXJݤ=WXZIQvehϗk'lE+7{Mf> ') B"ra[?qHK;-+k;09FwLeM32uani̗Rut̶Huȏ J6SA-xlSG vKԍnq|=BШ^ZȂt PDq]) H:W߈?<9ABQ6 LC/?׿?{?_}-U& HVa^%ʈ'F|#^Rލ*(](yQA= ;E:/y_bd((!9^ Q+GcˮZh*&\{ HeX."r\$S] jK.&y/q M"XhG[rHH3A] xȜ%D1-y\sU ۵y-NQvId˓Dj[Uv<ʬ3_mS~NDzDXO^zMSou24۴(R?t2G9~w-`\'%3hl9=ufp}L%i]=i4l4QP.Vu2SŒY"xiٺ:_tX,bD\Y/j JPNHv,]"еpSxKDsXJiU)%`.'םDЙ@s.ZRAods({lӟ(Ϲ^ E  %WX@Vj6G5%ocm C<-mdog"Ъ{Ze1UOb!>IA蚵D덹R`u/T[wt3`bԝ2:'xK?N{Wg^O:Z>kmMbXbpNmWÄ}= wiNM3 SC:Z9e5O Utm?Z#Po-$I*.]1lA Cb+diPNoM g[Vf|t%gp[ vl $#i̷ * l%'\ uh?;"Yӑf02'O|ȭٟ@~azq/H Ev|e½4E 2ʈt!vv6U^*V95yF!C铩{_tNf7l5]̬ Y߹%ȍi^wS;5]2X{am6s}u5' l9XEkjĻJ)LAaG hb5݈=ȧݏmw^@FW/LDyAȢr\NgOAS,Xc*zKUBFJbv=E~bJ'tH#tDrF64Yg:>f jT8{µ.^?L9ͬ6j `ح 'AO-1mTtlRcɉT/+YtkLfK]^EthlO{)J hi;`+'/鲃l>mP5(27tBaH–c AjY?Ee.bBȋ۟RZo ?<*}OQ91]vf׍tc4(SÞJդa.IHF 4NYTF'QdI~-xr7l˴|IM_j{D'Yׄ/lP3aw3o7ɖ&̳KKɊz&@RlLiMsyI7F~SZRfJ2Xvퟎ\PG$h'n>jقcKDp2:Ug!Q+[4O,/Ճo}O}/_?Gs| eHvBg^b8Yw7]tEW]t^t<%?g_7Ml=.cB2sc2ŵXت;Uν:85O(EAox޵\o|z ۟iju{|?I lRTx;$]} o!kXrX>ӛfiQn~LMw*z nc[1O\a.AQ֑Uҫg^t_6:aюs CS5 _zՓ-_tnӈjj6.I,e6_i,W_4yi#6ێWx5ߛe0z#R[!v&K±fNH,GXa4Fa6CӭlX_I-qaVlwsksw]/N.DV6 = =B/.嶻QUNYOt.t6=;&>,?[]B O/9fd=fx UvȻ>M@\D> nyӥn? })L9,N6*g(FaxOMu]JH,FIQK]+i7mۘ)s4tuicH@j?ڄIWlkq'tEB?̈́ܞ_ ,aqiHŷl&~RUd0.Pe5yղV͹07϶8Ǜdm&2/*QǙz|6)}$v~q6JY7htE^?l1XԊj"Ėx"r߿gI1|FCÚr PW͔x2p 3f(3kۛl0_k~CܼrNze_:%"D;;d~od] nlPMξkܔo\58XzfEvm vOv[\.$~m25 ,kUG d0_~ zPW4sߏ.`VZw^η DVOz(nM!t&15^eD*)$Yv]ҎOVB a[ItʗRDie:ٵyś5ћͻY(Jd v􀮚q2HTG\2$=2*z3L^zw5K`kDbs*#gŢyr I= u:YZ}P?km,UP;0iݾ*]dڋ2"DWvo>Ʌٙ2V].(S9$$wxhRXZns “a邘s9?A^ڜJS/4y]G2RǶsG<5_ml Ok {zIw6銚&!F-^xT.||(& 70eKA;1,ݗj6r-1p*ADhRԭw ƣ8(*%N:H]h oo@Z~v7+Ausbr+wV?v}.+,]=S gh;3D7u4,!L~1%l1n0Iw@sMNfH~#헻Hnڧ,.}n3amJަ%G VMaÏj{Tvi VS,b:j,vܕ'RpnnWÝ+5۹0^Whn ?$>@w SOEkRהWfI85 #Z9BH"&BbJ˚fU: # Đcz]nb/? wuO=EyˣdMwNO[%5. 4`l*\^o֫5IPߎNH;~㏶tf@g~hؽp6| K%{| %GWt lYc 1;}"jg Vg&CKY˳srWgQ1F10h(N0yJ6dYFJjfWxcLj\m=т P/5,.wjF{+oKc'ɃtWf`Y/=N.WP07}$N4?ZU]ܸBMpQs<:;aS|h5uwlS"I>Hy#@0 Nc|iJ;Z\]I]P@* uzke~Pp]Xڱ;vDmNN쥸Tk_Nu&DO8-YtАN o{)ʢ?I?nkKՖg|ssl1{ah [;"4d&q%E5/r=W`Nek'1|~i5}EZs] fd}PDubnc+%g ]E*g¬ލ

伽利略与亚里士多德快.
伽利略与亚里士多德
快.

伽利略与亚里士多德快.
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伽利略以系统的实验和观察推翻了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纯属思辨的传统的自然观,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他的工作,为I.牛顿的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物理学概念和原理的创新 惯性原理和力与加速度的新概念 推动重物时需要的力大,而推动轻物时需要的力小,是人们的直觉经验.亚里士多德据此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一切物体均有保持静止或所谓寻找其“天然去处”的本性,认为“任何运动着的事物都必然有推动者”,并用比例定律把动力与速度联系起来.伽利略则得出新的概念,他观察到一个沿着光滑斜面向上滑动的物体,因斜面的斜角不同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减速,斜角越小,减速越小.如在无阻力的水平面上滑动,则应保持原速度永远滑动.因而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运动的物体,假如有了某种速度以后,只要没有增加或减小速度的外部原因,便会始终保持这种速度——这个条件只有在水平的平面上才有可能,因为在斜面的情况下,朝下的斜面提供了加速的起因,而朝上的斜面提供了减速的起因;由此可知,只有在水平面上运动才是不变的”(《两门新科学的对话》,第三天,问题9,假设23注).这样,伽利略便第一次提出了惯性概念,并第一次把外力和“引起加速或减速的外部原因”即运动的改变联系起来.与前述的匀加速运动实验结合在一起,伽利略提出了惯性和加速度这个全新的概念,以及在重力作用下物体作匀加速运动的全新的运动规律,为牛顿力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这种新的惯性概念,推翻了1000多年以来亚里士多德学派认为物体运动靠精灵或外界迂回空气推动的说法,也澄清了中世纪含糊的“冲力”说.这是人类长期以来研究机械运动的理论成果,并且得到了当时地动说支持者们的拥护.伽利略虽然没有明确地写出惯性原理,可是表明了这是属于物体的本性的客观规律,在研究其他物理问题时,他熟练地运用了它.然而他未能摆脱柏拉图关于行星作圆运动的观点,相信“圆惯性”的存在,因此未能将惯性运动概念推广到一切物体运动上.完整的惯性原理是在伽利略逝世后两年由R.笛卡儿表述的.
伽利略把物体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的改变或加速度的产生归诸力的作用,这是对力的性质的客观认识,也是牛顿第二定律的雏形.惯性原理的发现破除了力是运动原因的旧概念,而认为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高度评价伽利略对第一、第二两运动定律所作的开创性工作(见牛顿运动定律).
运动独立性原理和运动的合成、分解定律 在弹道的研究中,伽利略发现水平与垂直两方向的运动各具有独立性,互不干涉,但通过平行四边形法则又可合成实际的运动径迹.他从垂直于地面的匀加速运动和水平方向的匀速运动,完整地解释了弹道的抛物线性质,这是运动的合成研究的重大收获,并具有实用意义.
惯性参照系概念 伽利略用物理学原理为哥白尼地动学说进行辩解时,应用运动独立性原理通俗地说明了石子从桅杆顶上掉落到桅杆脚下而不向船尾偏移的道路.他又进一步以作匀速直线运动的船舱中物体运动规律不变的著名论述,第一次提出惯性参照系的概念.这一原理被A.爱因斯坦称为伽利略相对性原理,是狭义相对论的先导.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自己搜了就明白

两位故人

伽利略(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伽利略可能比任何其他的人更有资格称为近代科学的奠基人。其与天主教会名闻遐迩的冲突是他哲学的中心事件。这是因为伽利略是作如下论断最早的人之一:人类有望理解世界是怎样运行的,而且我们还能通过观察现实世界来做到这一点。伽利略很早就相信哥白尼理论(即行星绕太阳公转),但只有当他发现了证据来支持这一学说时,才公开表示支持。 亚里士(...

全部展开

伽利略(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伽利略可能比任何其他的人更有资格称为近代科学的奠基人。其与天主教会名闻遐迩的冲突是他哲学的中心事件。这是因为伽利略是作如下论断最早的人之一:人类有望理解世界是怎样运行的,而且我们还能通过观察现实世界来做到这一点。伽利略很早就相信哥白尼理论(即行星绕太阳公转),但只有当他发现了证据来支持这一学说时,才公开表示支持。 亚里士(斯)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亚里斯多德师承柏拉图,主张教育是国家的职能,学校应由国家管理。他首先提出儿童身心发展阶段的思想;赞成雅典健美体格、和谐发展的教育,主张把天然素质,养成习惯、发展理性看作道德教育的三个源泉,但他反对女子教育,主张“文雅”教育,使教育服务于闲暇。 亚里士多德一生勤奋治学,从事的学术研究涉及到逻辑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等,写下了大量的著作,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据说有四百到一千部,主要有《工具论》、《形而上学》、《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诗学》等。他的思想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创立了形式逻辑学,丰富和发展了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对科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生平(一) 亚里士多德出生于色雷斯的斯塔基拉,父亲是马其顿王的御医。公元前366年亚里士多德被送到雅典的柏拉图学园学习,此后20年间亚里士多德一直住在学园,直至老师柏拉图去世。柏拉图去世后,由于学园的新首脑比较同情柏拉图哲学中的数学倾向,令亚里士多德无法忍受,便离开雅典。 离开学园后,亚里士多德先是接受了先前的学友赫米阿斯的邀请访问小亚细亚。赫米阿斯当时是小亚细亚沿岸的密细亚的统治者。亚里士多德在那里还娶了赫米阿斯的侄女为妻。但是在公元前344年,赫米阿斯在一次暴动中被谋杀,亚里士多德不得不离开小亚细亚,和家人一起到了米提利尼。 3年后,亚里士多德又被马其顿的国王腓力浦二世召唤会故乡,成为当时年仅13岁的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根据古希腊著名传记作家普鲁塔克的记载,亚里士多德对这位未来的世界领袖灌输了道德、政治以及哲学的教育。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亚里士多德也运用了自己的影响力,对亚历山大大帝的思想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正是在亚里士多德的影响下,亚历山大大帝始终对科学事业十分关心,对知识十分尊重。但是,亚里士多德和亚历山大大帝的政治观点或许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前者的政治观是建筑在即将衰亡的希腊城邦的基础上的,而亚历山大大帝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帝国对希腊人来说无异是野蛮人的发明。 尽管自己的学生已经是贵为国王,亚里士多德并没有一直留在国王身边,他决定回到雅典,建立自己的学园,教授哲学。亚里士多德得非常重视教学方法,他反对刻板的教学方式,于是他经常带着学生在花园林荫大道上一边散步、一边讨论哲理,因此后人把亚里士多德学派称作“逍遥学派”。 公元前335年腓力浦去世,亚里士多德又回到雅典,并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学校。学园的名字(Lyceum)以阿波罗神殿附近的杀狼者(吕刻俄斯)来命名。在此期间,亚里士多德边讲课,边撰写了多部哲学著作。亚里士多德讲课时有一个习惯,即边讲课,边漫步于走廊和花园,正是因为如此,学园的哲学被称为“逍遥的哲学”或者“漫步的哲学”。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在这一期间也有很多,主要是关于自然和物理方面的自然科学和哲学,而使用的语言也要比柏拉图的《对话录》晦涩许多。他的作品很多都是以讲课的笔记为基础,有些甚至是他学生的课堂笔记。因此有人将亚里士多德看作是西方第一个教科书的作者。 亚历山大死后,雅典人开始奋起反对马其顿的统治。由于和亚历山大的关系,亚里士多德不得不因为被指控不敬神而逃到加而西斯避难。他的学园则交给了狄奥弗拉斯图掌管。一年之后,公元前322年,亚里士多德去世,去世的原因是一种多年积累的疾病所造成的。关于他被毒死,或者由于无法解释潮汐现象而跳海自杀的传言是完全没有史实根据的。 生平(二) 公元前三八四年,亚里士多德生于富拉基亚的斯塔基尔希腊移民区,这座城市是希腊的一个殖民地,与正在兴起的马其顿相邻。他的父亲是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宫廷侍医。从他的家庭情况看,他属于奴隶主阶级中的中产阶层。他于公元前三六七年迁居到雅典,曾经学过医学,还在雅典柏拉图学院学习过很多年,成为了柏拉图学院的积极参加者。 从十八岁到三十八岁——在雅典跟柏拉图学习哲学的二十年,对亚里士多德来说是个很重要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学习和生活对他一生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亚里士多德又受教于柏拉图,这三代师徒都是哲学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在雅典的柏拉图学园中,亚里士多德表现的很出色,柏拉图称他是“学园之灵”。但亚里士多德可不是个只崇拜权威,在学术上唯唯诺诺而没有自己的想法的人。他同大谈玄理的老师不同,他努力的收集各种图书资料,勤奋钻研,甚至为自己建立了一个图书室。有记载说,柏拉图曾讽刺他是一个书呆子。在学院期间,亚里士多德就在思想上跟老师有了分歧。他曾经隐喻的说过,智慧不会随柏拉图一起死亡。当柏拉图到了晚年,他们师生间的分歧更大了,经常发生争吵。 公元前三四七年,柏拉图去世,亚里士多德在雅典继续呆了两年。此后,他开始游历各地。公元前三四三年,他受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聘请,担任起太子亚历山大的老师。当时,亚历山大十三岁,亚里士多德四十二岁。公元前三三八年,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打败了雅典、底比斯等国组成的反马其顿的联军,从此称霸希腊。次年,腓力召开全希腊会议,会议约定希腊各邦停止战争,建立永久同盟,由马其顿担任盟主。在会议上,腓力宣布,他将统帅希腊各邦联军,远征波斯。至此,马其顿实际上掌握了全希腊的军政大权,希腊各邦已经名存实亡,成为马其顿的附庸。 腓力于公元前三三六年被刺身亡。他的儿子、年仅二十岁的亚历山大即位为王。公元前三三四年,亚历山大率领马其顿军和希腊各邦的联军出征波斯。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他打跨了号称百万的波斯大军,接着摧毁了古老的波斯帝国。一个空前庞大的亚历山大帝国——其领土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南包埃及,北抵中亚——建立起来了。公元前三二三年,亚历山大病故。这个凭着武力征服建立起来的大帝国,经过混战,分裂成几个独立的王国。 就在这个时局动荡的年代里,亚里士多德重返雅典,在那里一住就是二十年,即从亚历山大出发远征的前一年到亚历山大去世的那一年。在这段时间里,虽然马其顿在军事和政治上控制了雅典,但那里的反马其顿的潜力还是很大的。亚里士多德来到雅典,可能肩负有说服雅典人服从马其顿的政治使命。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受到了很多的优待,除了在政治上的显赫地位以外,他还得到了亚历山大和各级马其顿官僚大量的金钱、物资和土地资助。他所创办的吕克昂学园,占有阿波罗吕克昂神庙附近广大的运动场和园林地区。在学园里,有当时第一流的图书馆和动植物园等。他在这里创立了自己的学派,这个学派的老师和学生们习惯在花园中边散步边讨论问题,因而得名为“逍遥派”。据说,亚历山大为他的老师提供的研究费用,为八百金塔兰(每塔兰重合黄金六十磅)。亚历山大还为他的老师提供了大量的人力。他命令他的部下为亚里士多德收集动植物标本和其他资料。 事实上,亚里士多德浩瀚的著作,实非一人之力所能完成。譬如,他曾对一百五十八种政治制度作了概述和分析,这项工作所需要涉及的大量搜集整理工作,如果没有一批助手的协助,是不可能做完的。当亚历山大去世的消息传到雅典时,那里立刻掀起了反马其顿的狂潮,雅典人攻击亚里士多德,并判他为不敬神罪,当年苏格拉底就是因不敬神罪而被判处死刑的。但亚里士多德最终逃出了雅典,第二年,他就去世了,终年六十三岁。 主要观点及主要思想 亚里士多德把科学分为: (1)理论的科学(数学、自然科学和后来被称为形而上学的第一哲学); (2)实践的科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战略学和修饰学); (3)创造的科学,即诗学。 (一)哲学方面 亚里士多德首先是个伟大的哲学家,他虽然是柏拉图的学生,但却抛弃了他的老师所持的唯心主义观点。柏拉图认为理念是实物的原型,它不依赖于实物而独立存在。亚里士多德则认为实在界乃是由各种本身的形式与质料和谐一致的事物所组成的。“质料”是事物组成的材料,“形式”则是每一件事物的个别特征。就像是现在有一只鼓翅乱飞的鸡,这只鸡的“形式”是它会鼓翅、会咕咕叫、会下蛋等。当这只鸡死时,“形式”也就不再存在,唯一剩下的就是鸡的物质。柏拉图断言感觉不可能是真实知识的源泉。亚里士多德却认为知识起源于感觉。这些思想已经包含了一些唯物主义的因素。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一样,认为理性方案和目的是一切自然过程的指导原理。可是亚里士多德对因果性的看法比柏拉图的更为丰富,因为他接受了一些古希腊时期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他指出,因主要有四种,第一种是质料因,即形成物体的主要物质。第二种是形式因,即主要物质被赋予的设计图案和形状。第三种是动力因,即为实现这类设计而提供的机构和作用。第四种是目的因,即设计物体所要达到的目的。举个例子来说,制陶者的陶土为陶器提供其质料因,而陶器的设计样式则是它的形式因,制陶者的轮子和双手是动力因,而陶器打算派的用途是目的因。亚里士多德本人看中的是物体的形式因和目的因,他相信形式因蕴藏在一切自然物体和作用之内。开始这些形式因是潜伏着的,但是物体或者生物一旦有了发展,这些形式因就显露出来了。最后,物体或者生物达到完成阶段,其制成品就被用来实现原来设计的目的,即为目的因服务。他还认为,在具体事物中,没有无质料的形式,也没有无形式的质料,质料与形式的结合过程,就是潜能转化为现实的运动。这一理论表现出自发的辩证法的思想。 亚里士多德在哲学上最大的贡献在于创立了形式逻辑这一重要分支学科。逻辑思维是亚里士多德在众多领域建树卓越的支柱,这种思维方式自始至终贯穿于他的研究、统计和思考之中。当然,他也犯错误,但次数很少。 (二)天文学方面 亚里士多德认为运行的天体是物质的实体,地是球形的,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天体由不同的物质组成,地球上的物质是由水气火土四种元素组成,天体由第五种元素“以太”构成。 (三)物理学方面 亚里士多德反对原子论,不承认有真空存在;他还认为物体只有在外力推动下才运动,外力停止,运动也就停止。 (四)生物学方面 他对五百多种不同的植物动物进行了分类,至少对五十多种动物进行了解剖研究,指出鲸鱼是胎生的,还考察了小鸡胚胎的发育过程。亚历山大大帝在远征途中经常给他捎回各种动植物标本。 (五)逻辑学及数学方面 亚里士多德认为分析学或逻辑学是一切科学的工具。他是形式逻辑学的奠基人,他力图把思维形式和存在联系起来,并按照客观实际来阐明逻辑的范畴。亚里士多德把他的发现运用到科学理论上来。作为例证,他选择了数学学科,特别是几何学,因为几何学当时已经从泰勒斯想对土地测量的经验规则给予合理说明的早期试验阶段,过渡到后来的具有比较完备的演绎形式的阶段。但是,逻辑学的三段论法对实验科学确实毫无用处的。因为实验科学所追求的目标是发现,而不是从公认的前提得到形式证明。从元素不能再分割为更简单的物体的前提出发,在1890年未尝不可提出一个正确的已知元素表,但是到1920年,再运用这个前提就会把一切放射性元素排除在外。前提既然已经改变,“元素”一词的意义也就改变了。但是,这个事实并不能证明三段论是没用的,也不能就此认定现代物理学是错误的。幸运的是,现代的实验家并不再为逻辑形式而耗费心神了,但希腊和中古时代的科学界却在亚里士多德的权威下,运用演绎法把许多错误的权威说成是绝对正确的,并用欺骗性的逻辑形式进行了许多错误的推论。 (六)教育方面 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性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主张国家应对奴隶主子弟进行公共教育。使他们的身体、德行和智慧得以和谐地发展。在教学方法上,亚里士多德重视练习与实践的作用。如在音乐教学中,他经常安排儿童登台演奏,现场体验,熟练技术,提高水平。在师生关系上,亚里士多德不是对导师一味言听计从,唯唯诺诺,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敢于思考、坚持真理、勇于挑战。他那“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的品格,鼓舞着他把柏拉图建立起来的教学理论推进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 亚里士多德的教学思想是建立在他的人性论、认识论及其对于儿童身心发展考察的基础之上的。他把人的灵魂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非理性灵魂,其功能是本能、感觉、欲望等,二是理性灵魂,其功能是思维、理解、认识等。他认为在人的认识过程中,灵魂的主要功能是感觉和思考。灵魂借助于感觉器官而感知外界事物,那被感觉的东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从而承认感觉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但是,他又认为感觉在这里只起到一种诱发的作用,真理和知识只有通过理性的思考才能获得。因此,亚里士多德的教学目的是发展灵魂高级部分的理性。 亚里士多德为其哲学学校设立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他主张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且在不同时期各有所侧重。幼儿期以身体发展(体育)为主;少年期以音乐教育为核心、以德、智、美为主要内容;高年级要学习文法、修辞、诗歌、文学、哲学、伦理学、政治学以及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学科。但不管怎样,重心都应放在发展学生的智力上。他特别强调音乐在培养儿童一般修养上的作用。认为音乐具有娱乐、陶冶性情、涵养理性三种功能,它能使人解疲乏、炼心智、塑造性格、激荡心灵,进而通过沉思进入理性的、高尚的道德境界。在体育教学中,他不同意教师只让学生进行严酷甚至痛苦的训练,要教“简便的体操”和“轻巧的武艺”,着重于让儿童身体正常发展。 7.政治方面 政治学 重要著述 亚里士多德对世界的贡献之大,令人震惊。他至少撰写了170种著作,其中流传下来的有47种。当然,仅以数字衡量是远远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他渊博的学识令人折服。他的科学著作,在那个年代简直就是一本百科全书,内容涉及天文学、动物学、胚胎学、地理学、地质学、物理学、解剖学、生理学,总之,涉及古希腊人已知和各个学科。他的著作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前人的知识积累,二是助手们为他所作的调查与发现,三是他自己独立的见解。 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所表述的观点是,人类生活及社会的每个方面,都是思考与分析的客体;宇宙万物不被神、机会和幻术所控制,而是遵循着一定的规律运行;人类对自然界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是值得的;我们应当通过实验和逻辑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亚里士多德的这种反传统、反对迷信与神秘主义的主张,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的重要著作有《形而上学》、《伦理学》、《政治学》和《分析前篇和后篇》等。这些著作对后来的哲学和科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认为自然界有一种“原因”关系的存在。这种“原因”观念不同于近代以来的“因果”观念,“原因”与“为什么”相对应,并不与“结果”相对应。即“目的因”、“物质因”、“动力因”和“形式因”。所谓的“物质因”(Material Cause)代表了一个事物从一堆零件、成分、基础、或是原料所组成的存在形式,将物质的构成追溯至零件的部分(要素、成分),接著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架构、混合、综合、复合、或结合)。“形式因”(Formal Cause)可以告诉我们一个事物是由怎样的定义、形式、形状、本质、综合、或原形所构成的,解释了构成一个事物的基本原则或法则,这只是整个事物(整套原因关系)的其中一部分(宏观结构)。“动力因”(Efficient Cause)指的是改变事物的动力及起因,研究“是什么改变了什么、而又是什么造成了这个改变”,范围包括了所有事物间的媒介,包括有生命的或无生命的、动力的起源或是被改变的事物。“目的因”(Final Cause)指的则是一件事物存在的原因、或是改变的原因,包括了有目的的行动和活动。一件事物的目的因是它之所以存在的原因,或者说是它之所以改变的原因。这也解释了现代所谓的心理动机,包括了意志、需求、动机、理性、非理性、伦理,所有这些动机都是创造行为的来源。 亚里士多德的另一著作《物理学》讨论了自然哲学,存在的原理,物质与形式,运动,时间和空间等方面的问题。他认为要使一个物体运动不已,需要有一个不断起作用的原因。 亚里士多德在《天论》一书中开始讨论物质和可毁灭的东西,并进而讨论了发生和毁灭。在这个发生和毁灭的过程中,相互对立的原则冷和热、湿和燥两两相互作用,而产生了火气土水四种元素。除这些地上的元素外,他又添上了以太。以太作圆运动,并且组成了完美而不朽的天体。 《气象学》讨论了天和地之间的区域,即行星、彗星和流星的地带;其中还有一些关于视觉、色彩视觉和虹的原始学说。第四册里叙述了一些原始的化学观念。在现在看来,亚里士多德的气象学远不如他的生物学著作那样令人满意,然而这部著作在中世纪后期却有很大的影响。 《诗学》的方法论有两个特点:一是严谨的逻辑推理;二是自然科学方法和社会科学方法结合。《诗学》是西方第一部从理论内容到理论形态都比较完整的美学、文论专著,深刻体现了亚里士多德的方法论。 《诗学》中的一般艺术原理揭示“美的艺术”的本质特征,既是古希腊发展对理论酝酿提出的要求,又为亚里士多德回答柏拉图对诗的攻击提供了一个立足点。《诗学》中正是以此为立足点,以的本质和功用为中心,论述了的根本有理。 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著作后来由他的注释者汇编成书,取名叫作《工具论》。他们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看法,认为逻辑学既不是理论知识,又不是实际知识,只是知识的工具。 《工具论》主要论述了演绎法,为形式逻辑奠定了基础,对这门科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对后世的影响及现世的研究 作为一位最传大的、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对世界的贡献无人可比。但他的成就远不止于此。他还是一位真正哲学家,对哲学的几乎每个学科都作出了贡献。他的写作涉及德、形而上学、心理学、经济学、神学、政治学、修辞学、学、教育学、诗歌、风俗,以及雅典宪法。他的研究课题之一搜集各国的宪法,并依此进行比较研究。 在哲学方面,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对西方文化根本倾向以至内容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上古及中古时期,他的著作被译成拉丁文、叙利亚文、阿拉伯文、意大利文、希伯来文、德语和英语。以后的希腊学者研究及推崇他的著作,拜占庭rl]的学者也是如此。他的思想是中世纪基督教思想和伊斯兰经院派哲学的支柱。伊斯兰世界最重要的思想家阿威罗伊,将伊斯兰的传统学说与亚里士多德的理性主义融合成自身的思想体系。最有影响的犹太教思想家迈蒙尼德,用理性主义解释犹太教义,在调和科学、哲学和宗教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亚里士多德显示了希腊科学的一个转折点。在他以前,科学家和哲学家都力求提出一个完整的世界体系,来解释自然现象。他是最后一个提出完整世界体系的人。在他以后,许多科学家放弃提出完整体系的企图,转入研究具体问题。 但是如果以现在的标准衡量,亚里士多德的某些思想显得有些极端。例如,他赞同奴隶制及女性所受的不平等待遇,认为这是自然界的安排(当然,这些思想是他所处时代的写照)。 随着亚里士多德作品的不断被发现,中世纪出现了一个研究亚里士多德主义的新时代,学者们以此作为求得各方面真知识的基础。亚里士多德在研究方法上,习惯于对过去和同时代的理论持批判态度,提出并探讨理论上的盲点,使用演绎法推理,用三段论的形式论证。 总结 亚里士多德集中古代知识于一身,在他死后几百年中,没有一个人象他那样对知识有过系统考察和全面掌握。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他的思想曾经统治过全欧洲。恩格斯称他是“最博学的人”。 亚里士多德名言、警句、格言、语录 · 遵照道德准则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 · 幸福属于满足的人们。 · 幸福就是至善。 · 幸福在于自主自足之中。 · 人生颇富机会和变化。人最得意的时候,有最大的不幸光临。 · 人生最终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 在不幸中,有用的朋友更为必要;在幸运中,高尚的朋友更为必要。在不幸中,寻找朋友出于必需;在幸运中,寻找朋友出于高尚。 · 羽毛相同的鸟,自会聚在一起。 · 真正的朋友,是一个灵魂孕育在两个躯体里。 · 事业是理念和实践的生动统一。 · 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 · 谬误有多种多样,而正确却只有一种,这就是为什么失败容易成功难、脱靶容易中靶难的缘故。 · 在科学上进步而道义上落后的人,不是前进,而是后退。 · 凡善于考虑的人,一定是能根据其思考而追求可以通过行动取得最有益于人类东西的人。 · 上帝所做的、胜过一切想象中的幸福行为,莫过于纯粹的思考,而人的行为中最接近这种幸福的东西,也许是与思考最密切的活动。 · 人在达到德性的完备时是一切动物中最出色的动物;但如果他一意孤行。目无法律和正义,他就成为一切禽兽中最恶劣的禽兽。 · 对于美德,我们仅止于认识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努力培养它,运用它,或是采取种种方法,以使我们成为良善之人。 · 习惯实际上已成为天性的一部分。事实上,习惯有些像天性,因为“经常”和“总是”之间的差别是不大的,天性属于“总是”的范畴,而习惯则属于“经常”的范畴。 · 德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智慧的德,另一种是行为的德,前者是从学习中得来的,后者是从实践中得来的。 · 真正的美德不可没有实用的智慧,而实用的智慧也不可没有美德。 · 人类是天生社会性动物。 · 怜悯是一个人遭爱顾运而引起的,恐惧是这个遭受厄运的人与我们相似而引起的。 · 政治学并不制造人类,然而它使人类脱离了自然,并驾驭他们。 · 有人问:写一首好诗,是靠天才呢?还是靠艺术?我的看法是:苦学而没有丰富的天才,有天才而没有训练,都归无用;两者应该相互为用,相互结合。 · 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 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 战争才能带来和平。 亚里士多德学会 亚里士多德学会(Aristelian Society)是英国以“亚里士多德”命名的研究和推动哲学发展的学术团体,创立于1880年,设在伦敦。宗旨是一般的致力于哲学方法、方法论及有关理论问题的探讨。出版有年刊《亚里士多德学会会志》、《亚里士多德学会增刊》。

收起

Aristotle (Greek: Ἀριστοτέλης Aristotélēs) (384 BC - 322 BC)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

全部展开

Aristotle (Greek: Ἀριστοτέλης Aristotélēs) (384 BC - 322 BC)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亚里士多德师承柏拉图,主张教育是国家的职能,学校应由国家管理。他首先提出儿童身心发展阶段的思想;赞成雅典健美体格、和谐发展的教育,主张把天然素质,养成习惯、发展理性看作道德教育的三个源泉,但他反对女子教育,主张“文雅”教育,使教育服务于闲暇。 亚里士多德一生勤奋治学,从事的学术研究涉及到逻辑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等,写下了大量的著作,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据说有四百到一千部,主要有《工具论》、《形而上学》、《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诗学》等。他的思想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创立了形式逻辑学,丰富和发展了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对科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 1590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著名实验,从此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说,纠正了这个持续了1900年之久的错误结论。 1609年,伽利略创制了天文望远镜(后被称为伽利略望远镜),并用来观测天体,他发现了月球表面的凹凸不平,并亲手绘制了第一幅月面图。1610年1月7日,伽利略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为哥白尼学说找到了确凿的证据,标志着哥白尼学说开始走向胜利。借助于望远镜,伽利略还先后发现了土星光环、太阳黑子、太阳的自转、金星和水星的盈亏现象、月球的周日和周月天平动,以及银河是由无数恒星组成等等。这些发现开辟了天文学的新时代。 伽利略著有《星际使者》《关于太阳黑子的书信》《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和《关于两门新科学的谈话和数学证明》。 为了纪念伽利略的功绩,人们把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和木卫四命名为伽利略卫星。 人们争相传颂:“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 伽利略为牛顿的牛顿运动定律第一、第二定律提供了启示。他非常重视数学在应用科学方法上的重要性,特别是实物与几何图形符合程度到多大的问题。

收起

伽利略的故事 伽利略1564年生于意大利的比萨城,就在著名的比萨斜塔旁边。他的父亲是个破产贵族。当伽利略来到人世时,他的家庭已经很穷了。17岁那一年,伽利略考进了比萨大学。在大学里,伽利略不仅努力学习,而且喜欢向老师提出问题。哪怕是人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一些现象,他也要打破砂锅问(纹)到底,弄个一清二楚。 眼睛盯着天花板 有一次,他站在比萨的天主教堂里,眼睛盯着天花板,一动也不动...

全部展开

伽利略的故事 伽利略1564年生于意大利的比萨城,就在著名的比萨斜塔旁边。他的父亲是个破产贵族。当伽利略来到人世时,他的家庭已经很穷了。17岁那一年,伽利略考进了比萨大学。在大学里,伽利略不仅努力学习,而且喜欢向老师提出问题。哪怕是人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一些现象,他也要打破砂锅问(纹)到底,弄个一清二楚。 眼睛盯着天花板 有一次,他站在比萨的天主教堂里,眼睛盯着天花板,一动也不动。他在干什么呢?原来,他用右手按左手的脉搏,看着天花板上来回摇摆的灯。他发现,这灯的摆动虽然是越来越弱,以至每一次摆动的距离渐渐缩短,但是,每一次摇摆需要的时间却是一样的。于是,伽利略做了一个适当长度的摆锤,测量了脉搏的速度和均匀度。从这里,他找到了摆的规律。钟就是根据他发现的这个规律制造出来的。 失学了就努力自学 家庭生活的贫困,使伽利略不得不提前离开大学。失学后,伽利略仍旧在家里刻苦钻研数学。由于他的不断努力,在数学的研究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时,他还发明了一种比重秤,写了一篇论文,题目为《固体的重心》。此时,21岁的伽利略已经名闻全国,人们称他为“当代的阿基米德”。在他25岁那年,比萨大学破例聘他当了数学教授。 举世闻名的落体实验 在伽利略之前,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不一样的。它的下落速度和它的重量成正比,物体越重,下落的速度越快。比如说,10千克重的物体,下落的速度要比1千克重的物体快10倍。 1700多年前以来,人们一直把这个违背自然规律的学说当成不可怀疑的真理。年轻的伽利略根据自己的经验推理,大胆地对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提出了疑问。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亲自动手做一次实验。他选择了比萨斜塔作实验场。这一天,他带了两个大小一样但重量不等的铁球,一个重100磅,是实心的;另一个重1磅,是空心的。伽利略站在比萨斜塔上面,望着塔下。塔下面站满了前来观看的人,大家议论纷纷。有人讽刺说:“这个小伙子的神经一定是有病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不会有错的!”实验开始了,伽利略两手各拿一个铁球,大声喊道:“下面的人们,你们看清楚,铁球就要落下去了。”说完,他把两手同时张开。人们看到,两个铁球平行下落,几乎同时落到了地面上。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了。伽利略的试验,揭开了落体运动的秘密,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这个实验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制成了第一架望远镜 哥白尼是波兰杰出的天文学家,他经过40年的天文观测,提出了“日心说”的理论。他认为宇宙的中心是太阳,而不是地球。地球是一个普通的行星,它在自转的同时还环绕太阳公转。伽利略很早就相信哥白尼的“日心说”。1608年6月的一天,伽利略找来一段空管子,一头嵌了一片凸面镜,另一头嵌了一片凹面镜,做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天文望远镜。实验证明,它可以把原来的物体放大3倍。伽利略没有满足,他进一步改进,又做了一个。他带着这个望远镜跑到海边,只见茫茫大海波涛翻滚,看不见一条船。可是,当他拿起望远镜往远处再看时,一条船正从远处向岸边驶来。实践证明,它可以放大8倍。伽利略不断地改进和制造着,最后,他的望远镜可以将原物放大32倍。 证实哥白尼的“日心说” 每天晚上,伽利略都有用自己的望远镜观看月亮。他看到了月亮上的高山、深谷,还有火山的裂痕。后来又开始观看太空,探索宇宙的奥秘。他发现,银河是由许多小星星汇集而成的。他还发现,太阳里面有黑斑,这些黑斑的位置在不断地变化。因此他断定,太阳本身也在自转。伽利略埋头观察,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地球在围着太阳转,而太阳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恒星,从而证明了哥白尼学说的正确。1610年,伽利略出版了著名的《星空使者》。人们佩服地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

收起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