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的译文、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快,十万火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7/12 13:26:27
《出塞》的译文、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快,十万火急!
x}n+Iݯ 9=Um4 ?` )DHnIċH.Fd~kLt.UcvPck"/c$mszc$mO.g57sO/Hn݊كrY1 .G 'zc#._&u{OFѧM^)sjÔ۫,'S1򹷱ܚX2!ZNZ44) OAgL1o IKĖөHؓcv0rgo~hOxhv,GNM8 ijM?.BɊ]D=}Iԝ&^NaS>1c7M[jl7v7-012b M.G[әMr kE`n>ßi#qOk*x X>!m:x(}.?*S`Qhz7F /K\>{ėHgyvz*gݭSL. ){%ҫ7Q/E3(sd?ц&H賭t^DvO*vϞbhtex bx9hol=oƋ Iؽ3mٍ&Mk (5R5R}bKݛܙVD;h vdºػ{8D~1D; 9oJQ = wqeTtAX#n(mLoc ؟v_ /r\-i/jR?b1w琬wS\ۺ3ɌFNy`;! &q1(oGgHLj ?-'HFscN=%r*gДlӡrmoMuf$Y#~oL#NuhR9ʉMEjbMcD^l~D :Gy; 'm<OIZNo9|96)^˟>E]6+]5t]댮)0tO#|RzwQ(uʗT&2:yRG޺mBRs { Pq iR\ѝHݯ8wsuqpI1 [KQoܥC+ZC=#J*[>7j;gw\L?69U4nM0<')$<޺7%ȚZ ,)Vfhijh@ʭ^o6MzGs|;?lF X ۰{1y4B+ȾOHug-%G]U+XNLʭ m;ffҍ 7i'[i,^N~}nn C]jwl+i-)qXw9k`W@Xy<[F`!t?ݝmn;}ԱnəDP{׶%rl`člrQ@$Omtgb٣ YrtM@ԦۧbKLi.Τ=KR zelBmor$:Zwo TFTIbd;g*d 3^sXZ=,xaGlqawAx Eb6(~]ӟĄˀM,iLlQiZV^7a+mۓ'_*h*;"˦vaKi ZoX[RP#( 2ts"k{aQo@W 3X16;`UeJ>5{> ~%PC,6sPs^N6qa t!8c&J;  ze:PQ?葹JXp3R@Xє[ڥ?gC Fl =ӧlH}+lJQ4I\c6@lA֜b.T|Wh3G$U8C 0c'ghi>/{.(:xז#NK3Lf$3&Egh_gdsb)X^5S8) CI ¹(C, /p I2pS >A- H,4;qebv}}\d 5`dNa~(#VCȻ.a[Q:l(dtdEsS&D7K+^@0>R9{8܎" ȹ(Vx*_jB?Qm>8mS9ӹ@k.F$JLХ׏Gljf%+ B_bÖ1~ ?ͪ?<=~?FJ|% + ۮ{1oTꜨz-=lW3A1<-32'{?UJ8+PR<fѢθMgtkt~9rTO>{D}up]ZkwMh%!`v+LO(oqMo`怒 3ΝY ޸G3[ 3*0\ ޹91G/@0?{ -/c?;vL(L+&N"Fϣ}.Vs~z˦qbMAaSK{7Mw?!hL ܶ9=mI\*~wQ @91%< y>YLq./M|FWK {;c6ze8tlGWh"iG!?s9gz=}Ճ-tv&qdr)[=}ض l$kP={X"gbAxMzʇSѷbOM f.5şJiQ}\+C8#9RD'~% dtdRAG+qEU7wgɟ*m %>D) Qd!K8=D [94CWxX1Do$qMۣg8=չy`ُZI[-_w[F/IzKM[O͗'0np:ĝiܤOKħ픙|4D'y7n7lc8/R/n( BC=Dȕb(uO|;OO'{/%1$L=RLwH=EǣN0T1ia2.J% #KQuufoLz_9k:anu@0(7C&휳yHQ8g8؇$6JI%!/7g}vccy^txPw wswsT[÷/l̉> ly΄Hƽe'skr'&v}%P4?YqRYSt}|p3}aE#ЈK>nG&#(=QXrEo6h^z83jϐ75q3% ˼]sh7t9)?Q_Jig/p۪af 8Tk 8㡾  '² (A|LB:!c7.Iͱ#j4M@RtS$~+N.lRBPRd%GsJ '.kx!!$u*+je#BQ %3[Q}SicJ-㌉tL 8٧S0qwln6uHnٖTW #щkÄ/g 3`n1W1;ܴd`;(J kt3 q{9fC/xBCIE݈0 hя &K7mB;dڕ# `+H~AcYuv!=O> TA!E 3lUntܐGl* &4bd|lar_ıL<91Ua_n#f`Wc63W5f*ӝz5tĽ| d!,`zќBXBS]TP-'4$ƋW< n+0v KC]Ԣ(f8lHNV0{Ul_"*܅"8/eC/[ՅSkRy P1#hnL[f9))KF U,[ sH`e@ С $&dD8ܖU~ N{*Чs8vk^5b }o9Yj;7 t3l(>9AMk&Ft!.Ip#oNР<%Elvӌ3M{#S.̶*l'lzLއ " Èf LH 7Jf妳L'*͹dd;E ?dBEVX%gCB(RoQžpF*ΉEm{ aԇP>[#ڔ- ۜ^勒_mϙ|I'x Ob[~rQ<;>iZ0֡B"3ujwP12 J&a *Xo҄7oZ%*X([Ó$ޛV3!5z 4)&Â4ӗ= Q-LSJaTgކR^%)ͣ6yqLiȝGMz^~9p3-] 7,і2dӺHG~DcT[$҆'q1 *fbU3bM}Li6(1!G.kӋSIҏbwsE6soVS5 VlNiʗ{bOJ'x?}t_K<-謫Yt\ɎtL)"<Ľ *1{(UqR@Bk:ZHjYD3o\Cbf\lpS lL+`qI IJPajˆ2m4N/a1pZDSM`7>Bub ώ+u~e_[؋&ȲcљHfy^e(~/3-EI9M=QG@1(݊smHbI6g$1ueowD3q7=oOu1! lK.lEfĔIHfbj=Q#vO#vX0fpb+ji5U=Xz2DaW4ŕ'|I?=ĬWZ~vD=2\PGќ*Tj #wj0V">BP2!Z⧰o8pob9#kC!D`25(^() -t@:QԈQsvE;F0Z7bوv-q֕-'`xA[XR ~ey+~I^ӟi :3Iԛ.c/ Y?=νҲ;rn=U&y2ՉgUgĂEn]MPg"yl#c)QCe6Lv[< K/Җz|7ndnфѯQ|Bf#:%16]*fb=|fy^81W~Hsjx h{S CWO}ת@+/I%zG <ة@2?7}Y>929pbK #B/t xio{^yE ʌュSbr1ݦ"Vm8g7H=*luN2š+yp qE"Cg7a{y}l-W@6jWxM!DPTLj{ $d!? en# Jl}ʞ@&F `5(=,ԛqF:$A> V JS:lFkҧ8jV<Ǯcñ"wB 8#$W^imGLnlo,/X6XN+DZi jj{dtrW[NWAΟPiuP?y+;ʎh7:*g ?-H}ǔ-3 wl7;|^Bgsg<}tMqʫG|k?i~Pԙh >ŧWM&5?}K5 v":"0::v+b90~90sB$l]-'p X$:WvM8a,Np4?_ .#epl"Y0C+Y }])2Qdr[y)9lvn7I|:S\t=XTyjխH vIS>W\htU@%^e —嫰dMV:`\+e@XqDB:Dk*cݑ2~M̎9[cꝑS Ȃ#ki7.OS3OmMO't#zs^OƃPLwn~18Cl'SNUm7NGq/CL+=$kmb.Zӡՙ50:֨?/T߱bhUDZU~OOϖ{_艷6, 3,[J?)ZCTOXl)t2a"Wub.8ɁsnXAovX̛؛0#z;NQre3d!ecq60/`tJXJ~w#S%ubZiRbB"E7~Nԋv᭓|W<3[LiwXDcYNe2tun'GElU MŦZ]&O(nIS&82-&5ݘMnYɺ""ɏ1#ҡЮT2`}I.[<7 :8boljAјe"1/cV{`eSALY~dڠ^ER^2JI6˪:$L Iݠxyv{RiH{>¹fq~T$l1 "@4NXPɶ#R1BfNߒޮ Y`س*wϚYkOZY|0"z1R B~9W'M0ZA h\c*爭U Q'v+r:3h!P(86|&e9y%aG7y3 "ظة7/W[Rc0M^1`vM< _*ж 2* n>K\K$L.fnӂeV^my[%Hp7X?*;JiNK1g:?nԮ'qۇva>y܀&HE깪MF{{h,٫ Ux'mVHrQSrr&xjyejLBm?Qe6ʎ>fj#a a=ڈʝ8C+@ܭoHiV9I5zvX`jFr;.g6LK q~I/|~mr%=,'1`vk.Lw%LS2f57l'.N](ȶ( w F3^u\CD-øu'-^QSf8܅N,}M#Shs-s%& [Rhx>J_+SԳnUJBm)3//Vy2*Ex'z'MDX2A5Hdٺmq4ZfXxd(#{`*V:cOT@IQ_r׵lHU U"_fHyڻrk^v4@2u}Uo Gzb IR \` 7tbW?9[=Ca@]oxU H_B\]Rޗ/1|W+&tU>+_wåxᕌWkJebӯ;_KanT +ERDk3 ݬjo ~5Z膵kT~nq6|Ϛ$5|޵2>n/"[7ܝkܫ[/ޒC/kkj._[Sׂ ~o`[bu [pWa{_m=o-[.d[/Nը~ѥlw-}s1[w9z6 |W/-! KisS\ԦWjo.kS\&\ض68Vwe|i˪x  ~m 7\ƀϧ׷3 $n/ύ%nkћk4En/r`\lnз\FR.tM_w|ZU݂jw23BO&M nx)m"G)Mo/zeUoqgso|{<ƞC,+uSBo {YD{r8oNxnSҷG~mp+;ݷ: ̷½{^p* }vBý_!ů!w}?=Ր

《出塞》的译文、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快,十万火急!
《出塞》的译文、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快,十万火急!

《出塞》的译文、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快,十万火急!
王昌龄
作者简介:
王昌龄(698——757),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进士,授汜水尉.之后又先后担任过校书郎、江宁令、龙标尉等职,后世称为王江宁或王龙标.他的诗激昂慷慨,深挚凝练,表现军队生活的边塞诗尤其感人.他特别擅长五言古诗和七言绝句,其中以七言绝句成就为最高.《出塞》、《从军行》是著名的代表作.今存诗近180首.
原文: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
出塞:古代乐府中的一种军歌.塞,指边境上险要的地方.
关:关塞.
但使:只要.
龙城飞将:指汉代名将李广,勇敢善战,被匈奴人称为“飞将军”.龙城,即卢龙城,是李广驻军的地方,在今河北省卢龙县.
不教:不让,不使.
胡马:胡人的兵马,这里指匈奴的军队.胡,古代汉民族对北方少数民族的通称.
度:越过.
阴山:阴山山脉,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南部.汉时匈奴常由此入侵中原.
今译:
依然是秦汉时的明月和边关,
万里出征的将士呵仍未归还.
只要汉代的飞将军李广还在,
决不会让敌人军队越过阴山.
赏析:
与多数边塞诗尽力描写战争生活的艰苦险恶不同,这首诗着重表现的,是对敌人的蔑视,是对国家的忠诚,是一种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英雄主义气概.前两句写皎洁的明月和雄伟的城关,既引起了人们对历史上无数次反侵略战争的回忆,又是今天将士们驰骋万里、浴血奋战的历史见证.后两句用汉代的名将李广比喻唐代出征守边的英勇将士,歌颂他们决心奋勇杀敌、不惜为国捐躯的战斗精神.这首诗由古到今,有深沉的历史感;场面辽阔,有宏大的空间感.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
简评:
“秦时明月汉时关”是互文见义,即秦汉时的明月,照着秦汉时的边关.互文见义是中国古典诗歌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如《木兰诗》说:“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诗人是想告诉我们雄、雌两兔都是“脚扑朔”、“眼迷离”,所以叫人难以辨别.诗歌短小精悍,故时常以此互文见义法来表达.“万里长征人未还”,指历代封建君主们好大喜功,劳师远征,旷日持久,以至多少征人抛尸万里荒塞,与故乡亲人永远诀别.这既是历史的事实,又是唐代的现实.
这首诗视野开阔,由秦而汉,由汉而唐,时间纵越千年,空间横跨万里,气象苍凉雄浑.在对历史沧桑的慨叹中,体现着诗人对于时空永恒,人生短暂,以及个人无法主宰自我命运的悲剧;而在历史与现实的比照与反观中,更饱蕴着诗人的深沉痛诉:无休止的战争啊,使多少征人抛亲离乡,暴尸边疆.“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于是,诗的结尾唱出了千古征人们的一个共同心愿:希望戍边将帅能像飞将军李广那样英勇善战,体恤士兵,早日打败入侵的敌人,让士兵们回乡与家人团聚.这种最起码的愿望中却体现着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理性深思,凝聚着无数征人对和平的渴望,对家人的思念,也谴责了那些懦弱无能的领兵将帅.唐人诗歌中时而以“秦汉”代指现实,对现实做婉言讽喻.这首诗歌的侧重点依然落实在现实社会,我们也可以从这个角度理解诗歌中的用典.诗歌语言朴实平淡,绝少雕饰,但由于这是诗人悲天悯人的历史忧思结撰而成的诗歌语言,故全诗自然通脱,让人体会到一种天然的悲壮美.全诗体制短小,却洋溢着纵横古今的气魄,明朝李攀龙将这首诗推崇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

诗意:
⒈明月照在关塞上的景象,自秦汉以来,一直如此。
⒉战乱终年不止,远征的战士还没有返回家园。
⒊只要有李广那样的大将戍守边关。
⒋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越过阴山南下入侵。
这首诗通过“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来表达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战争,使国家过上安定生活,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PS:我们今天才学的,老师讲的~~~...

全部展开

诗意:
⒈明月照在关塞上的景象,自秦汉以来,一直如此。
⒉战乱终年不止,远征的战士还没有返回家园。
⒊只要有李广那样的大将戍守边关。
⒋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越过阴山南下入侵。
这首诗通过“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来表达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战争,使国家过上安定生活,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PS:我们今天才学的,老师讲的~~~

收起

长歌行
年代:【汉】 作者:【汉无名氏】 体裁:【乐府】 类别:【】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
本诗选自《乐府诗集》 乐府原是汉武帝刘彻设置的音乐机关,专门制作乐章并采集整理歌谣和文人的诗来配乐曲,以备朝廷...

全部展开

长歌行
年代:【汉】 作者:【汉无名氏】 体裁:【乐府】 类别:【】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
本诗选自《乐府诗集》 乐府原是汉武帝刘彻设置的音乐机关,专门制作乐章并采集整理歌谣和文人的诗来配乐曲,以备朝廷祭祀和宴会时演奏。后来把乐府搜集、整理、保存的诗歌叫做“乐府”。它也就成为继《诗经》、《楚辞》而起的新诗体。 以民歌俗曲为主的乐府诗,常见的有“歌”、“行”、“吟”、“曲”、等形式。本诗属于歌形体,歌形体形式自由,多用五言、七言或杂言,富于变化。
1、四时的变化,万物的盛衰各有其时。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园中青葵,一片青翠,金黄的花儿饱沾朝露,正期待着日光把它晒干。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红日升起,阳光散布恩惠,把温暖无私地施舍给万物。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秋天将至,花儿凋谢,草木枯黄的衰败景象怎能不让人忧虑、担心呢?
从春天的生机盎然到秋天的萧条冷落,寓意人生也是如此,告戒人们要趁着青春年少的大好时光努力奋斗。
2、劝勉人们要及时努力,不可蹉跎岁月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所有的河流都向东直奔大海,什么时候才再向西流回呢?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如果少壮时代不发奋图强,那么年老力衰时,悲伤悔恨也来不及了。
本诗造语平淡,但细加体味就会觉得意味深长。诗句不多,感染力却极强。
诗的主旨在结尾两句,但诗人的思想又不是赤裸裸地推出,而是从现实世界中撷取出富有美感的具体形象,寓教于审美之中。
七步诗
年代:【魏晋】 作者:【曹植】 体裁:【五古】 类别:【】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 【魏晋】
【作者小传】: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子,曹丕弟,封陈王。他以诗的成就最高,现存诗九十多首,绝大部分是五言诗。他的诗歌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建安文学的成就和特色,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突出功绩。有《曹子建集》。
【注释】
豆萁:豆秸。
釜:锅。
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杀),应声便为诗……帝深有惭色。”该诗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传不衰。
又,“幼儿版”的《七步诗》被改编成这样: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释常谈》)刘勰的《文心雕龙.才略》中也说:“子建思捷而才俊, 诗丽而表逸。”明代王世贞的《艺苑卮言》也说:“子建天才流丽,虽誉冠千古,而实避父兄,何以故?才太高,辞太华。”可见前人都指出了曹植才华出众,禀赋异常的特点,而最能表现其才华的例子就是这首《七步诗》。
据《世说新语.文学》中说,曹丕做了皇帝以后, 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做不到就将行以大法(处死),而曹植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而说出六句诗来,就是上面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因为限止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后人称之为《七步诗》。据说曹丕听了以后“深有惭色"不仅因为曹植在咏诗中体现了非凡的才华, 具有出口成章的本领,使得文帝自觉不如,而且由于诗中以浅显生动的比喻说明兄弟本为手足,不应互相猜忌与怨恨,晓之以大义,自然令文帝羞愧万分,无地自容。
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此诗最早就被记录在《世说新语》之中,后来流传的仅有四句,即:“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大概是因为在传播过程中为它是否真出于曹植之手尚难肯定。然《世说新语》的作者去曹魏之世未远,所述自然有一定的依据,而且据《世说新语》中引《魏志》中了也说曹植“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曹操曾试之以《登铜雀台赋》,植援笔立成,而且斐然可观,所以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这样一首好诗也完全是可能的。因此,我们还是把它作为曹植的作品来介绍给读者诸君。
当然,此诗的风格与曹植集中的其他诗作不尽一致,因是急就而成,所以谈不上语言的锤炼和意象的精巧,只是以其贴切而生动的比喻,明白而深刻的寓意赢得了千百年来的读者的称赏。 (王镇远)
出塞
年代:【唐】 作者:【王昌龄】 体裁:【乐府】 类别:【边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
1、但使:只要。
2、龙城:龙城是匈奴祭天集会的地方。
3、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而言,匈奴畏惧他的神勇,特称他为“飞将军”。
4、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我国北方的屏障。
【韵译】:
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
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
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评析】: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
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
沙场,留下多少悲剧。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
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
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王昌龄 【唐】
【作者小传】:
王昌龄,字少伯,京兆人。登开元十五年进士第,补秘书省校书郎。二十二年,中宏词科,调汜水尉,迁江宁丞。晚节不护细行,贬龙标尉卒。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收起

秦时明月汉时关①,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②,不教胡马度阴山③。
译文:秦汉以来,明月还是那样照着关塞,离家万里远征,将士至今没有回还。只要让龙城飞将军(李广)还在,就不会让敌人军队越过阴山。
赏析
凡是历史上脍炙人口的诗歌,都有着独特的思想艺术魅力。王昌龄这一首有名的边塞七绝,其妙处在于;篇幅虽小,而容量特大.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

全部展开

秦时明月汉时关①,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②,不教胡马度阴山③。
译文:秦汉以来,明月还是那样照着关塞,离家万里远征,将士至今没有回还。只要让龙城飞将军(李广)还在,就不会让敌人军队越过阴山。
赏析
凡是历史上脍炙人口的诗歌,都有着独特的思想艺术魅力。王昌龄这一首有名的边塞七绝,其妙处在于;篇幅虽小,而容量特大.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他通过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意匠经营,以及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四句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诗的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七个字,即展现出一幅壮阔的图画:一轮明月,照耀着边疆关塞。诗人只用大笔勾勒,不作细致描绘,却恰好显示了边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萧条,渲染出孤寂、苍凉的气氛。尤为奇妙的是,诗人在“月”和“关”的前面,用“秦汉时”三字加以修饰,使这幅月临关塞图,变成了时间中的图画,给万里边关赋予了悠久的历史感。这是诗人对长期的边塞战争作了深刻思考而产生的“神来之笔”!接着,诗人触景生情,写出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这一句既叙事又抒情。在深沉的感叹中暗示当时边防多事,表现了诗人对于久戍士卒的深厚同情。而这一句,又从空间的角度点明边塞的遥远。这样,诗人便创造了时空交织的意象,把读者带到万里以外的边塞,引进漫长的历史河流中去回忆、体验、思考。这两句包含了多少言外之意呵!秦汉时的边关,至今在月下依然如故,面战争一直持续不断。已有多少士卒血洒沙场,至死未归;又有多少战士仍然戍守着边关,不能归来。诗人借助阔大、悠久的时空意象,表现战争给秦、汉以来历代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立意既高,又看得深远,真可谓“发兴高远”。
既然战争造成了人民共同的悲剧。那么,怎样来制止、结束这个悲剧呢?诗人在三四句作出了正确的回答。他为久戍的士卒发出呼吁,希望有象飞将军李广那样的名将来率领广大战士打败敌人,夺取胜利,使敌人从此不敢再来侵犯。“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两句,融抒情与议论为一体,直接杆发戍边战士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洋溢着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写得气势豪迈,铿锵有力,掷地作金石声!同时,这两句又语带讽刺,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用人不当和将帅腐败无能的不满。有弦外之音,使人寻味无穷。
对《出塞》历来评价很高。明代诗人李攀龙甚至推奖它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杨慎编选唐人绝句,也列它为第一。这些评价未必恰当,但它确是一首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佳作。
注释
①秦时句:我国在秦、汉时代便修筑长城防御匈奴入侵。这里“秦”、“汉”虽在字面上分属“月”、“关”,在意义上却是合指的,即秦、汉时的明月,照着秦、汉时的关塞。
②龙城:卢龙城(在今河北省),汉代右北平郡、唐北平郡守所在地。
飞将:西汉名将李广。他曾任右北平郡太守,屡次打退匈奴的入侵,被称为“飞将军”。
③阴山:横亘於今内蒙古自治区南境的山脉。汉时匈奴常据阴山侵扰汉朝。

收起

《出塞》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出塞”,就是到边防线上去戍守边疆。古代描写军旅生活的诗歌,大都要写到明月,写到边关,明月和边关已经成了戍边将士生活中的两个典型景物。大概守卫边关的战士们,白天军务繁忙没有时间想家,到了静夜,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孤寂凄清,举头望见那千里与共的明月,低下头不免思念起故乡的亲人来。全诗的大意是:这明月就是秦汉时戍边将士仰望过的明月,这边关就是秦汉时戍边将士守卫的边关,久...

全部展开

《出塞》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出塞”,就是到边防线上去戍守边疆。古代描写军旅生活的诗歌,大都要写到明月,写到边关,明月和边关已经成了戍边将士生活中的两个典型景物。大概守卫边关的战士们,白天军务繁忙没有时间想家,到了静夜,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孤寂凄清,举头望见那千里与共的明月,低下头不免思念起故乡的亲人来。全诗的大意是:这明月就是秦汉时戍边将士仰望过的明月,这边关就是秦汉时戍边将士守卫的边关,久别亲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边防线上驻守的将士们还没能回到家乡。只要有李广那样的大将戍守边关,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越过阴山南下入侵了。全诗反映了作者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

收起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
1.出塞: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的诗常用的题目。
2.秦时明月汉时关: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意思是说,在漫长的边防线上,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
3.但使:只要。
4.龙城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南侵的匈奴惧...

全部展开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
1.出塞: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的诗常用的题目。
2.秦时明月汉时关: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意思是说,在漫长的边防线上,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
3.但使:只要。
4.龙城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南侵的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5.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6.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古代常凭借它来抵御匈奴的南侵。
[简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
诗人从写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只要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活着,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龙城飞将”是指汉武帝的镇守卢龙城的名将李广,他英勇善战,多次把匈奴打败。“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度阴山”,跨过阴山。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这首诗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王诗《出塞》两首,本诗是第一首。
曹 植
曹植(192-233)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三国魏杰出诗人。曹操第三子,封陈思王。因富才学,早年曾被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后失宠。建安十六年(211)年封平原侯,建安十九年(214年)改为临淄侯。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年)改封 鄄城王。曹丕称帝后,他受曹丕的猜忌和迫害,屡遭贬爵和改换封地。曹丕死后,曹丕的儿子曹睿即位,曹植曾几次上书,希望能够得到任用,但都未能如愿,最后忧郁 而死,年四十一岁。
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是指建安至魏初的一段时间。这时期的文学,以诗歌的成就最为显著。有不少作品能从汉乐府民歌中吸取养料,反映出社会的动乱和人民流离失所 的痛苦,体现了要求国家统一的愿望,辞情慷慨,语言刚健。后人以“建安风骨”称 誉这些作品俊逸刚健的风格。但有些篇章表现了消极出世的思想。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家有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等。曹植的生活和创作,以曹丕即帝位为界,分为 前后两期。前期有少数作品出社会动乱和自己的抱负,诗的基调开朗、豪迈。如《白马篇》、《送应氏》等。后期作品则反映其所受压迫的苦闷的心情,部分诗篇参杂较 浓厚的消极思想。其诗善用比兴手法,语言精炼而词采华茂,比较全面地代表了建安 诗歌的成就,对五言诗的发展颇有影响。也善辞赋、散文。他的《洛神赋》抒情优美 ,富于神话色彩,影响甚大,是建安时期抒情小赋的代表作品。散文也有名篇,如《求自试表》等。
王昌龄介绍
王昌龄,宇少伯,盛唐著名诗人,约生于武则天圣历元年( 698年),约卒于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
王昌龄的籍贯,有多种说法,太原之外,又有江宁、京兆两说。《新唐书》本传与《唐诗纪事》说他为江宁人,但并无直接材料,大概是因为王昌龄被时人称作 “王江宁”而致误。王昌龄曾任江宁丞,李肇《国史补》与裴敬《翰林学士李公墓碑》均称他为王江宁,与宋考功、韦苏州、王右丞等同列,而宋、韦、王诸人都是以官职称,所以玉江宁也是以官职称,而不是以籍里称。
《旧唐书》本传云王昌龄为京兆(即唐西京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大概是因为他在《别李浦之京》诗中说: “故园今在霸陵西”,又有《霸上闲居》之作。唐代许多山西诗人因为洛阳、长安为当时文化中心,多游洛阳、长安,有的甚至多年住于京城,不能因为居住在京城便说他们为京城人。《河岳英灵集》为唐人殷番所编著的唐人诗集,载王昌龄为太原人,当可信,所以《唐才子传》从《河岳英灵集》,认为王昌龄为太原人,现在一般人也认为他为太原人。
两《唐书》本传都未载王昌龄登进士第的时间,徐松《登科记考》也未载。《唐才子传》说他为开元十五年的( 727年)进士。又唐诗人顾况《监察御史储公集序》说开元十五年“擢第常建少府、王龙标昌龄,此数人皆当时之秀。”顾况之序所记当确。王昌龄进土及第后,补秘书省校书郎。校书郎自古由文学之士充任,为当世所重,所以学者称校书之所为志氏之藏室、道家之蓬莱山。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王昌龄选博学宏词科,超绝群伦,于是改任汜水县尉。
詹成锳先生据王昌龄诗文,考证他开元二十七年( 739年)被贬岭南,这是未见于史籍记载的一个新发现,详《李白诗文系年》。开元二十八年(740年)王昌龄即北归,游襄阳,访著名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患疽病,快痊愈了,两人见面后非常高兴,由于喝酒过多而病复发,竟因此而死,在这时期,王昌龄又结识了大诗人李白,有《巴陵送李十二》诗。与孟浩然、李白这样当时第一流的诗人相见,对王昌龄来说,自是一大乐事,可惜与孟浩然一见,竟成永诀,与李白相见,又都在贬途。当时李白正流放夜郎。
开元二十八年( 740年)冬,王昌龄离京赴江宁丞任,此时已与名诗人岑参相识,岑参有《送王大昌龄赴江宁》诗,王昌龄也有诗留别。途经洛阳时,又与綦毋潜、李颀等诗人交游,也都有诗。
王昌龄作为一代诗杰,流传下来的资料却很少。除了上文所说贬岭南外,还曾遭过贬,具体时间和原因也不太清楚。《詹才子传》说他 “晚途不谨小节,谤议沸腾,两窜遐荒”。《河岳英灵集》说他“再历遐荒”,《旧唐书》本传也说他“不护细行,屡见贬斥”。看来这位诗人屡次遭贬斥,仕途极不顺利。

收起

王昌龄
作者简介:
王昌龄(698——757),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进士,授汜水尉。之后又先后担任过校书郎、江宁令、龙标尉等职,后世称为王江宁或王龙标。他的诗激昂慷慨,深挚凝练,表现军队生活的边塞诗尤其感人。他特别擅长五言古诗和七言绝句,其中以七言绝句成就为最高。《出塞》、《从军行》是著名的代表作。今存诗近180首。
原文:

全部展开

王昌龄
作者简介:
王昌龄(698——757),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进士,授汜水尉。之后又先后担任过校书郎、江宁令、龙标尉等职,后世称为王江宁或王龙标。他的诗激昂慷慨,深挚凝练,表现军队生活的边塞诗尤其感人。他特别擅长五言古诗和七言绝句,其中以七言绝句成就为最高。《出塞》、《从军行》是著名的代表作。今存诗近180首。
原文: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
出塞:古代乐府中的一种军歌。塞,指边境上险要的地方。
关:关塞。
但使:只要。
龙城飞将:指汉代名将李广,勇敢善战,被匈奴人称为“飞将军”。龙城,即卢龙城,是李广驻军的地方,在今河北省卢龙县。
不教:不让,不使。
胡马:胡人的兵马,这里指匈奴的军队。胡,古代汉民族对北方少数民族的通称。
度:越过。
阴山:阴山山脉,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南部。汉时匈奴常由此入侵中原。
今译:
依然是秦汉时的明月和边关,
万里出征的将士呵仍未归还。
只要汉代的飞将军李广还在,
决不会让敌人军队越过阴山。
赏析:
与多数边塞诗尽力描写战争生活的艰苦险恶不同,这首诗着重表现的,是对敌人的蔑视,是对国家的忠诚,是一种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英雄主义气概。前两句写皎洁的明月和雄伟的城关,既引起了人们对历史上无数次反侵略战争的回忆,又是今天将士们驰骋万里、浴血奋战的历史见证。后两句用汉代的名将李广比喻唐代出征守边的英勇将士,歌颂他们决心奋勇杀敌、不惜为国捐躯的战斗精神。这首诗由古到今,有深沉的历史感;场面辽阔,有宏大的空间感。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
简评:
“秦时明月汉时关”是互文见义,即秦汉时的明月,照着秦汉时的边关。互文见义是中国古典诗歌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如《木兰诗》说:“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诗人是想告诉我们雄、雌两兔都是“脚扑朔”、“眼迷离”,所以叫人难以辨别。诗歌短小精悍,故时常以此互文见义法来表达。“万里长征人未还”,指历代封建君主们好大喜功,劳师远征,旷日持久,以至多少征人抛尸万里荒塞,与故乡亲人永远诀别。这既是历史的事实,又是唐代的现实。
这首诗视野开阔,由秦而汉,由汉而唐,时间纵越千年,空间横跨万里,气象苍凉雄浑。在对历史沧桑的慨叹中,体现着诗人对于时空永恒,人生短暂,以及个人无法主宰自我命运的悲剧;而在历史与现实的比照与反观中,更饱蕴着诗人的深沉痛诉:无休止的战争啊,使多少征人抛亲离乡,暴尸边疆。“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于是,诗的结尾唱出了千古征人们的一个共同心愿:希望戍边将帅能像飞将军李广那样英勇善战,体恤士兵,早日打败入侵的敌人,让士兵们回乡与家人团聚。这种最起码的愿望中却体现着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理性深思,凝聚着无数征人对和平的渴望,对家人的思念,也谴责了那些懦弱无能的领兵将帅。唐人诗歌中时而以“秦汉”代指现实,对现实做婉言讽喻。这首诗歌的侧重点依然落实在现实社会,我们也可以从这个角度理解诗歌中的用典。诗歌语言朴实平淡,绝少雕饰,但由于这是诗人悲天悯人的历史忧思结撰而成的诗歌语言,故全诗自然通脱,让人体会到一种天然的悲壮美。全诗体制短小,却洋溢着纵横古今的气魄,明朝李攀龙将这首诗推崇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