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生物性状的物质应该说是染色体、基因还是DNA?关系我是知道的,既然基因能控制生物性状,那么为什么不能说染色体不可以控制生物性状?就好像:某个宇航员登上月球了,就可以说人类可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0/04 04:46:29
控制生物性状的物质应该说是染色体、基因还是DNA?关系我是知道的,既然基因能控制生物性状,那么为什么不能说染色体不可以控制生物性状?就好像:某个宇航员登上月球了,就可以说人类可以
x}o#Wz翢e@ngƆ1`g6HX{tw3)"$J"%BDR["7 SU|N:,{`_&[hԭY/Xz{)go7vi~z:zC,jzknnj{,Xtn2?ldOM{tyj邹*οV+n4Rzwq)2uѐ] Oov;Gj]V/kRJݾ\t1j5~w~^McFV:[9SSc 7V x .u6ý?mOw'^ ;]VmZK?*]_8|Gkc9,b {$#U[T*-Rs)jݭ.@K˺!'vCu*5Wz D0S+";ωrf x?_p~齼Uuz(j7 7{4K`Fh_uyHʹ0fDz$S{ x'K{Ph5lzf%@QMztKĻ [o0?Ė+C6WoÇ$nNڔi@By\fE$i;%U;ۚm,J9`鴟U{"K0.{cM-T:j-YR5L:WIۼ)*7y1\yq!#6nr ;y]R^*פ:+;K,q^v1Zb4LDjSl0eΚr4+}5/-U%I;,cFU"io_tIW'n.-C@t(m}6k6;jL$] ^(ϧKKKj6DDo#*E?\Psfuë'b,N 3⧶);//:x$uݜtrۺS-nZx儆HaYLRZ"cƪe鎟=Ešw]4[Р݇ YKPC:Z"z΍7R+'غgv`)/H7 H,i&YP]j_x!^!R0G ͖FѻL{c H7gd ^溺<ܓG~NLJMtM, OUgD_EF in5 Rn[0iE9pkiM2׀`K;Tԕ^YR,"7hWn;?u1[T"%_y)rixqzB䌆oHDGDQqw-B|h~-i괗}ܮHC<,\@yu,3UVrɮRk#ɉYĬޱGq"s~EϾ ifx4= 6ayȼ%%B{Ƣ&;kh7Q֏V˒y濾Ĵ+h+~&Bm;DKx1f*g flPl%J~ 'b3*d]lК 0cM?@O11 = en㔏f^4&yn=]կ.whe6Zrd/f ƹ+2sc)?~:Ӣ1KX0J b@ۻdGd>#ZtPY#nJ-ȼrU`Vk{ν^qOZd7NGZ~Y>G"&J0>%& y>^omiȏ*[h面J1w/VF ˘9;AcqwÇpτ'hm Y S36^#!AfNNe/9x9WzܰH&iIzݷ_}ix ^<:*0s@8^f+6 :QަI@e:ޟfKc7}+-,lЭ$j p@,A|$%!=,ŏmO4p"4a2w[j:ƑF EG#t#gF^$fG6:5F;K&ɛ0j n:1pȄܟFI`Hhe=Lgb4݇ JDY&8$SHiwwކ$,ww. !Y]a$`5gC2e%ږ ^\K-K[i On +S4rNρ9LЦs7u  gDfMQ U>Iy(ƴɪc~@^rh*MUȏ_΄~W-jf4jEL}1dUlX݈!&4,wYdKI'l`7O$BaݾSer\Awy,hA.EB%|)'=}i뒰4)px\bR=n%s^߁:!`d9dIՇ~V\쨑V\2NÞKN Yvx(h-Ѱc8be`r0[ٔwA!Iֿlܽ[$^~fCA&1>fՏ,$zFT9KӢ5Xo;~w.pnk/QHM>+EAo6حzaBJv,8'|Qg/[WH(dnv 'xl_F4|*ݦ%`=K35s oߏc~?ߧ2S!Pd03iO|&s>Iɬ>dg23,',䙬b}z߿G_>?ouoe/Q?g_.OktLC dJ1Z\ui@#mdy)Ok!U!We`fy{d,!1 6~4 !ysў2gjH-FIVt./'ޫ8#$iᬔ, iqC6s;Vqv(r*b3`KzAvQO% $}#Zԓ"3 s+^]vCb{ێDbE{/J-ZD$wc|xBG힉yS]=Ya};0&ȍ mBt%\@0yaǬYhz&JNžzm!(!Ob%&_Brj[> $Q!lWZW04ov7( RI[]lFg@媌4J|L*^D=C'0_djM.<9M#&QБ&ީdF#Uk%d8F-i԰D)c$M-G3=v4K!4=LKq]1'SrqiL-Ц4Tz=$H /dZhW&F+]moCPyS4Hp &cv5[&aD4JV`&#)c4_1y`_JEQ)q)&7.[" N4}Rt_ #P>AUC;[Klo q\\qݔ9!50a,y5dt$ Y BND/UPYEJ 8D]c5^",4?9miOE|AT6ћԆE(jD ЇΕ&%צBʘd@z+mdaiݪc⠐)p@AL`v7fM5^Hphs3@WkϞeˠH 6f"h?B.Y8H~'5"&cE84]2o_[PBd U̳]{tc'DR@[d ܨT:Z$0U&D=z$lXoˇFڳ8T)({6S٦WH"5u.Y(WJW{{A~w?^KnH&մ<@S,q͚1ZT<Ɛ,\l3B)<ہjyhiEmxvP;8A e HW3 /%fRxaUd˷KG8x+)o`bs(#_8V1TWOk͍u&"M*25֭mk^N1AEԛ:# 1m$>"}wL_-͛h4!j0tG}ޑk*0׈N\$y'K0٪aZ^ܽ=wlC5/i]+d31Oސ.+PB*` HS䡩Ё8Y&g[G`Qc=$C -zmyl3`wt%SL@IXf8dp=(٣Mrİ6&;/0*"^*:B "ח$1DɨWņޗꠐ1"dMmo% 'Vj'~HK!#PVG*s0)+BrkJf0H[-L7;EQ Ϲ-:Pd[9W .溺Z|p|V|_F8cP/abAn#ds3[&ܽq3<_x$Cc#hy#*٤p3 ٘mݪ9* M chܶ xH\$erhsIw6\`e شc!ж H7b'r(xQ>ChY1em}ug *XUI =|q}`7 Բu;FvoӦBRga2ἂH9Lrk5,V{`1 n.i_MĖK[~kZmX=1ѨUjD[prCe@icJЄo('m<2'KBY1-;T.&~'{>D KMd$ҰWR3Dszױ'fv…CrN"=ȽCM*v9LjH䖀Xn;yǎ=լ?c'n,ВgH=uߟÄ&bFH^V@kUDEN,3|II\r8@̰ժj "Bʟ+/#[PiJr & *<j!qG-"Ne*IBo >MV̝MC1#YY'wP.6]JLWPM."Œ7 >nZD')ic.@&hYE""VbDZ66y [WWVVupH%"|Yˉ<g4cO$hl|@b̖zJVEC~mJM\RN%mB|k؁/guhIdѤj QAd*sm9 й2 &J` 48o5o𶾧f:}k%c9Lv=w 5l۶ jnS͌`>SUA&8J[+b Gx$G(4#ռs fA]TNF/&)x$,R5duXտ4JZ"/iY2 2smTnI !"v\14閸)P !|Xz^.gh,\Tͬ7Hbi#T=c;u)_ #2  cOH:oRo p +8JNdG? v~ok̐4b{h" w13G]8=T;n_E볲8qf$PTX1u&ImҤ6Ȕ{Cg{'5| 8b`EM+; yft$!Anh}gD1 +Rκ>O`ֆxm\HLzm},F$"BU,^.+AIH*9 -aF_C/ģ v.Q'Q;E2"8hC4⠅aB{CRw#e'1ÍnlDFp.Lnޗ.f,nG1@et\]PE,3lą*#mPݭ\d=aƏz%G^꺩qw2pg0syv+ʫB1_+>yNqYB0dU:2?.ۃ 𶂫zaJ^qKzc2ԻnY. SoCL?_?_?7Ox8*&e}EQ6ХWZZGzp"(;d,h@e*)aU~BB/:Sjd%XjaАO뉮݈wSv݃8L; YʺUBGd` gр\ noԬIΏoZzf?u&^\@bnִ-d[|Vl* |y?! \uk59gܼrB?1s!" 6aj<3jF%Vհ%uڇd9 'ؾ1o9Υ*-˸xR' u DW<}J8'˸8X[u* ǀZ_+7QS 5}xfC 9_ IZu/%wX"C A&ą/`2_ۗ́J:C>5:V|3 ;ĮA`P}Brsm,t(1jUnQ=W<2}=DjXFyavR נw^8!_ q@:4\y5"(NSG/U|=La)u|͋W9xlF7ɜ.`Ў^|*Oб-1B(ASTf}> ?Ca|m;+?Yv!T?,jn #(lkNXWN<~gdmpb?޻@?R.Y-Q+5EҒ8x}TRt!/l"8L`UjҀ Fj[ڮd̟H(]w%nH`A ض/ IxBǃVkg Gk_uؕ1 9尫P87x%}yX.D;p\M"CIԋM';ŃHw\G[ZGJg4gm,y0FGz|Y8O&R=-|C"ڭ,Ãli"W >l $L'|_k=Y6q7oɷWvͺŐIw/1I\U\/"۔K:8nowJr;jq!=k/UjӅZlL>3xG]-g~ XB~ Pܟ?9JMXv7&g

控制生物性状的物质应该说是染色体、基因还是DNA?关系我是知道的,既然基因能控制生物性状,那么为什么不能说染色体不可以控制生物性状?就好像:某个宇航员登上月球了,就可以说人类可以
控制生物性状的物质应该说是染色体、基因还是DNA?
关系我是知道的,既然基因能控制生物性状,那么为什么不能说染色体不可以控制生物性状?就好像:某个宇航员登上月球了,就可以说人类可以登上月球
我知道基因是DNA上的片断,所以"染色体不一定全是基因".既然如此,染色体的某个部分可以控制生物形状,那怎么就不可以说整个染色体可以控制生物形状了?

控制生物性状的物质应该说是染色体、基因还是DNA?关系我是知道的,既然基因能控制生物性状,那么为什么不能说染色体不可以控制生物性状?就好像:某个宇航员登上月球了,就可以说人类可以
这三个概念涉及的范围不同:
具体而言,染色体是由两条双螺旋DNA组成,而DNA又由无数的基因组成.因此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缺失某个基因就会影响这个基因所控制性状的表达.
但是现在的研究发现,生物的某个性状可能是由多个基因来控制的,并不是单一的基因,也就是由基因组控制的,但基因组也还是基因.
所以基因是控制性状的基本单位
真有意思,这个问题本身似乎没有问题了,而是一个观念的问题
这样说吧,把染色体上的基因改变了就会改变生物的性状,但是把非基因的蛋白质改变了,就不一定会影响生物性状的表达.
不知道这样说怎么样

基因
基因是DNA上的有效区段
染色体包括基因和基因外的蛋白质

你关系大小搞错了.基因是染色的一部分.染色体不一定全是基因.如果说染色体还可能是其他东西.不一定是基因呀.
还拿你的例子说.地球人去了月球.一定是美国人吗?
只有有效的部分才有用啊.别的不是有什么用啊

我觉得应该这样:1.只有真核生物才有染色体;2.真核生物的大部分基因在染色体上,但还有小部分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所以不能说控制生物性状的是染色体。

基因

关于染色体,基因与DNA:
Y染色体本是经过数万年长期演化而来的,同样将在数万年之后消失.受精卵在前八周的时间里是不能够辨别出男性或者女性,Y染色体在第八周分泌雄性激素,促进睾丸的发育及抑制卵巢发育.而在女婴体内,X染色体在第十二周才开始分泌雌性激素,使婴儿具有女性特征.
女子比男子多一条X染色体其作用主要是对女性有更好的保护作用,也就是说,女性发生基因变异时仍会留有一条正常的X...

全部展开

关于染色体,基因与DNA:
Y染色体本是经过数万年长期演化而来的,同样将在数万年之后消失.受精卵在前八周的时间里是不能够辨别出男性或者女性,Y染色体在第八周分泌雄性激素,促进睾丸的发育及抑制卵巢发育.而在女婴体内,X染色体在第十二周才开始分泌雌性激素,使婴儿具有女性特征.
女子比男子多一条X染色体其作用主要是对女性有更好的保护作用,也就是说,女性发生基因变异时仍会留有一条正常的X染色体,使她们仍能保持正常生长.而对于男性,仅有一条X染色体是很容易发生基因变异,从而导致性遗传信息发生变异,引发性遗传病.
所以男性的出现以及繁衍是一个很艰苦的历程,而对于女性来说就容易得多了.
特纳综合症就是女性染色体变异的结果,使女性体形矮小.男性性基因变异则使男性患上诸如睾丸发育不良及雄性激素无法正常分泌等疾病.
注意:引子科学世界2006年第二期,很详尽呀!!
我们的性别是由基因最终决定的,它在每一个人体细胞中表现为23对微小的染色体。每对染色体中的一个承继自母亲,另一个来自父亲。这23对人类染色体彼此都可以从外表的固有差异被识别计数。在显微镜下观察,第1对到第22对染色体中每一对的两个成员看上去完全相同。只有第23对染色体(也称作性染色体)有所不同。男性有一个较大的染色体(称作X染色体)和一个较小的染色体(称作Y染色体);女性则有两个X染色体。
性染色体有何作用呢?许多X染色体基因所起的作用与性别无关,而是起诸如辨别红绿颜色之类的作用。可是,Y染色体中包含着有关睾丸发育的基因。在受精后的第5周,性别不明的人类胚胎形成了性腺始基,但它尚未分化,既可能形成睾丸,也可能形成卵巢。如果存在Y染色体,性腺始基就会在第7周形成睾丸;如果没有Y染色体,到第13周性腺才发育为卵巢。
这些听起来出人意料:人们本以为女子的第二个X染色体会令卵巢发育,而男子的Y染色体会发展睾丸。可实际上,人们看到的却是另一种情况,有一个Y和两个X染色体的异常组合的多数是男性,有3个X或只有1个X染色体的异常组合常常形成女性。因此,自然趋势是人类模棱两可的性腺始基在无意外时发展为卵巢;只有Y染色体这样特殊的因素才可令它改变趋势,发育为睾丸。
内分泌学家阿尔弗雷德·约斯特(Alfred Jost)说道:“成为一个男性,那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危机四伏的历程;那是一次和女性化的遗传趋势的抗争。”男性沙文主义者更进而欢呼成为男人的英雄气概,而把成为女人当作一条容易的退路,反之,人们也可以把女性性别当作人类的自然状态,而把男性的出现视作是为避免女性太多而容忍下来的令人遗憾的病理畸变。
人每对染色体都是两条,一条从父亲那里遗传的,一条从母亲那里遗传的。不同染色体的配对会表现出不同的形状,所以每个孩子都会象他的父母,可是又不完全相同。
这就产生了变异。
变异的结果,使得生物可以继承其祖先的特性,却又可以逐渐变化,从而产生进化。
所以,不仅仅是XY染色体,所有的染色体都是只有一半给孩子了,正是这个特点,生物才能不断往高级方向进化
DNA复制脱氧核糖核酸(DNA,为英文Deoxyribonucleic acid的缩写),又称去氧核糖核酸,是染色体的主要化学成分,同时也是组成基因的材料。有时被称为“遗传微粒”,因为在繁殖过程中,父代把它们自己DNA的一部分复制传递到子代中,从而完成性状的传播。
事实上,原核细胞(无细胞核)的DNA存在于细胞质中,而真核生物的DNA存在于细胞核中,DNA片断并不像人们通常想像的那样,是单链的分子。严格的说,DNA是由两条单链像葡萄藤那样相互盘绕成双螺旋形,根据螺旋的不同分为A型DNA,B型DNA和Z型DNA,詹姆斯·沃森与佛朗西斯·克里克所发现的双螺旋,是称为B型的水结合型DNA,在细胞中最为常见。
这种核酸高聚物是由核苷酸链接成的序列,每一个核苷酸都由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磷酸以及一分子碱基组成。DNA有四种不同的核苷酸结构,它们是腺嘌呤(adenine,缩写为A),胸腺嘧啶(thymine,缩写为T),胞嘧啶(cytosine,缩写为C)和鸟嘌呤(guanine,缩写为G)。在双螺旋的DNA中,分子链是由互补的核苷酸配对组成的,两条链依靠氢键结合在一起。由于氢键键数的限制,DNA的碱基排列配对方式只能是A对T或C对G。因此,一条链的碱基序列就可以决定了另一条的碱基序列,因为每一条链的碱基对和另一条链的碱基对都必须是互补的。在DNA复制时也是采用这种互补配对的原则进行的:当DNA双螺旋被展开时,每一条链都用作一个模板,通过互补的原则补齐另外的一条链。
分子链的开头部分称为3'端而结尾部分称为5'端,这些数字表示脱氧核糖中的碳原子编号。
[编辑]
DNA的理化结构
DNA是大分子高分子聚合物,DNA溶液为高分子溶液,具有很高的粘度。DNA对紫外线有吸收作用,当核酸变性时,吸光值升高;当变性核酸可复性时,吸光值又会恢复到原来水平。温度、有机溶剂、酸碱度、尿素、酰胺等试剂都可以引起DNA分子变性,即使得DNA双键间的氢键断裂,双螺旋结构解开。
请参看:生物学 -- 遗传学 -- DNA测试 -- DNA复制 -- DNA片断 -- DNA病毒 -- 线粒体DNA
[编辑]
DNA及其结构的发现
DNA片断模型早在19世纪,人们就发现了核苷酸的化学成分。1943年,奥斯瓦德·西奥多·艾弗里证明了DNA携带有遗传信息,并认为DNA可能就是基因。
詹姆斯·沃森和佛朗西斯·克里克《脱氧核糖核酸的结构》的论文。1957年进一步的研究揭示了DNA制造蛋白质的原理。分子生物学诞生。
1962年,沃森、威尔金斯、克里克赢得诺贝尔医学奖。1988年,沃森被任命为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负责人。
[编辑]
参见
核糖核酸
核苷酸
核酸
编辑
碱基: 腺嘌呤 - 胸腺嘧啶 - 尿嘧啶 - 鸟嘌呤 - 胞嘧啶 - 嘌呤 - 嘧啶
核苷: 腺苷 - 尿苷 - 鸟苷 - 胞苷 - 脱氧腺苷 - 胸苷 - 脱氧鸟苷 - 脱氧胞苷
核糖核苷酸: AMP - UMP - GMP - CMP - ADP - UDP - GDP - CDP - ATP - UTP - GTP - CTP - cAMP - cGMP
脱氧核苷酸: dAMP - dTMP - dUMP - dGMP - dCMP - dADP - dTDP - dUDP - dGDP - dCDP - dATP - dTTP - dUTP - dGTP - dCTP
核酸: DNA - RNA - LNA - PNA - mRNA - ncRNA - miRNA - rRNA - shRNA - siRNA - tRNA - mtDNA - Oligonucleotide
基因

基因(Gene,Mendelian factor),也称为遗传因子。
是指携带有遗传信息的DNA或RNA序列,是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
基因有两个特点,一是能忠实地复制自己,以保持生物的基本特征;二是基因能够“突变”,突变大绝大多数会导致疾病,另外的一小部分是非致病突变。非致病突变给自然选择带来了原始材料,使生物可以在自然选择中被选择出最适合自然的个体.
含特定遗传信息的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物质的最小功能单位。除某些病毒的基因由核糖核酸(RNA)构成以外,多数生物的基因由脱氧核糖核酸(DNA)构成,并在染色体上作线状排列。基因一词通常指染色体基因。在真核生物中,由于染色体都在细胞核内,所以又称为核基因。位于线粒体和叶绿体等细胞器中的基因则称为染色体外基因、核外基因或细胞质基因,也可以分别称为线粒体基因、质粒和叶绿体基因。
在通常的二倍体的细胞或个体中,能维持配子或配子体正常功能的最低数目的一套染色体称为染色体组或基因组,一个基因组中包含一整套基因。相应的全部细胞质基因构成一个细胞质基因组,其中包括线粒体基因组和叶绿体基因组等。原核生物的基因组是一个单纯的DNA或RNA分子,因此又称为基因带,通常也称为它的染色体。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称为座位,每个基因都有自己特定的座位。凡是在同源染色体上占据相同座位的基因都称为等位基因。在自然群体中往往有一种占多数的(因此常被视为正常的)等位基因,称为野生型基因;同一座位上的其他等位基因一般都直接或间接地由野生型基因通过突变产生,相对于野生型基因,称它们为突变型基因。在二倍体的细胞或个体内有两个同源染色体,所以每一个座位上有两个等位基因。如果这两个等位基因是相同的,那么就这个基因座位来讲,这种细胞或个体称为纯合体;如果这两个等位基因是不同的,就称为杂合体。在杂合体中,两个不同的等位基因往往只表现一个基因的性状,这个基因称为显性基因,另一个基因则称为隐性基因。在二倍体的生物群体中等位基因往往不止两个,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称为复等位基因。不过有一部分早期认为是属于复等位基因的基因,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等位,而是在功能上密切相关、在位置上又邻接的几个基因,所以把它们另称为拟等位基因。某些表型效应差异极少的复等位基因的存在很容易被忽视,通过特殊的遗传学分析可以分辨出存在于野生群体中的几个等位基因。这种从性状上难以区分的复等位基因称为同等位基因。许多编码同工酶的基因也是同等位基因。
属于同一染色体的基因构成一个连锁群(见连锁和交换)。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一般并不反映它们在生理功能上的性质和关系,但它们的位置和排列也不完全是随机的。在细菌中编码同一生物合成途径中有关酶的一系列基因常排列在一起,构成一个操纵子(见基因调控);在人、果蝇和小鼠等不同的生物中,也常发现在作用上有关的几个基因排列在一起,构成一个基因复合体或基因簇或者称为一个拟等位基因系列或复合基因。
功能、类别和数目 到目前为止在果蝇中已经发现的基因不下于1000个, 在大肠杆菌中已经定位的基因大约也有1000个,由基因决定的性状虽然千差万别,但是许多基因的原初功能却基本相同。
功能 1945年G.W.比德尔通过对脉孢菌的研究,提出了一个基因一种酶假设,认为基因的原初功能都是决定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即编码组成肽链的氨基酸序列)。这一假设在50年代得到充分的验证。
类别 60年代初F.雅各布和J.莫诺发现了调节基因。把基因区分为结构基因和调节基因是着眼于这些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的作用:凡是编码酶蛋白、血红蛋白、胶原蛋白或晶体蛋白等蛋白质的基因都称为结构基因;凡是编码阻遏或激活结构基因转录的蛋白质的基因都称为调节基因。但是从基因的原初功能这一角度来看,它们都是编码蛋白质。根据原初功能(即基因的产物)基因可分为:①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包括编码酶和结构蛋白的结构基因以及编码作用于结构基因的阻遏蛋白或激活蛋白的调节基因。②没有翻译产物的基因。转录成为RNA以后不再翻译成为蛋白质的转移核糖核酸(tRNA)基因和核糖体核酸(rRNA)基因:③不转录的DNA区段。如启动区、操纵基因等等。前者是转录时RNA多聚酶开始和DNA结合的部位;后者是阻遏蛋白或激活蛋白和DNA结合的部位。已经发现在果蝇中有影响发育过程的各种时空关系的突变型,控制时空关系的基因有时序基因 、格局基因 、选择基因等(见发生遗传学)。
一个生物体内的各个基因的作用时间常不相同,有一部分基因在复制前转录,称为早期基因;有一部分基因在复制后转录,称为晚期基因。一个基因发生突变而使几种看来没有关系的性状同时改变,这个基因就称为多效基因。
数目 不同生物的基因数目有很大差异,已经确知RNA噬菌体MS2只有3个基因,而哺乳动物的每一细胞中至少有100万个基因。但其中极大部分为重复序列,而非重复的序列中,编码肽链的基因估计不超过10万个。除了单纯的重复基因外,还有一些结构和功能都相似的为数众多的基因,它们往往紧密连锁,构成所谓基因复合体或叫做基因家族。
相互作用
生物的一切表型都是蛋白质活性的表现。换句话说,生物的各种性状几乎都是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所谓相互作用,一般都是代谢产物的相互作用,只有少数情况涉及基因直接产物,即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非等位基因的相互作用 依据非等位基因相互作用的性质可以将它们归纳为:
①互补基因。若干非等位基因只有同时存在时才出现某一性状,其中任何一个发生突变时都会导致同一突变型性状,这些基因称为互补基因。
②异位显性基因。影响同一性状的两个非等位基因在一起时,得以表现性状的基因称为异位显性基因或称上位基因。
③累加基因。对于同一性状的表型来讲,几个非等位基因中的每一个都只有部分的影响,这样的几个基因称为累加基因或多基因。在累加基因中每一个基因只有较小的一部分表型效应,所以又称为微效基因。相对于微效基因来讲,由单个基因决定某一性状的基因称为主效基因。
④修饰基因。本身具有或者没有任何表型效应,可是和另一突变基因同时存在便会影响另一基因的表现程度的基因。如果本身具有同一表型效应则和累加基因没有区别。
⑤抑制基因。一个基因发生突变后使另一突变基因的表型效应消失而恢复野生型表型,称前一基因为后一基因的抑制基因。如果前一基因本身具有表型效应则抑制基因和异位显性基因没有区别。
⑥调节基因。一个基因如果对另一个或几个基因具有阻遏作用或激活作用则称该基因为调节基因。调节基因通过对被调节的结构基因转录的控制而发挥作用。具有阻遏作用的调节基因不同于抑制基因,因为抑制基因作用于突变基因而且本身就是突变基因,调节基因则作用于野生型基因而且本身也是野生型基因。
⑦微效多基因。影响同一性状的基因为数较多,以致无法在杂交子代中明显地区分它们的类型,这些基因统称为微效多基因或称多基因。
⑧背景基因型。从理论上看,任何一个基因的作用都要受到同一细胞中其他基因的影响。除了人们正在研究的少数基因以外,其余的全部基因构成所谓的背景基因型或称残余基因型。
等位基因的相互作用 1932年H.J.马勒依据突变型基因与野生型等位基因的关系归纳为无效基因、亚效基因、超效基因、新效基因和反效基因。
①无效基因。不能产生野生型表型的、完全失去活性的突变型基因。一般的无效基因却能通过回复突变而成为野生型基因。
②亚效基因。表型效应在性质上相同于野生型,可是在程度上次于野生型的突变型基因。
③超效基因。表型效应超过野生型等位基因的突变型基因。
④新效基因。产生野生型等位基因所没有的新性状的突变型基因。
⑤反效基因。作用和野生型等位基因相对抗的突变型基因。
⑥镶嵌显性。对于某一性状来讲,一个等位基因影响身体的一个部分,另一等位基因则影响身体的另一部分,而在杂合体中两个部分都受到影响的现象称为镶嵌显性。
基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 基因作用的表现离不开内在的和外在的环境的影响。在具有特定基因的一群个体中,表现该基因性状的个体的百分数称为外显率;在具有特定基因而又表现该一性状的个体中,对于该一性状的表现程度称为表现度。外显率和表现度都受内在环境和外在环境的影响。
内在环境 指生物的性别、年龄等条件以及背景基因型。
①性别。性别对于基因作用的影响实际上是性激素对基因作用的影响。性激素为基因所控制,所以实质上这些都是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②年龄。人类中各个基因显示它的表型的年龄有很大的区别。
③背景基因型。通过选择,可以改变动植物品系的某一遗传性状的外显率和表现度,说明一些基因的作用往往受到一系列修饰基因或者背景基因型的影响。
由于背景基因型的差异而造成的影响,在下述3种情况中可以减低到最低限度:由高度近交得来的纯系;一卵双生儿;无性繁殖系(包括某些高等植物的无性繁殖系、微生物的无性繁殖系以及高等动物的细胞株)。用这些体系作为实验系统,可以更为明确地显示环境因素的影响,更为确切地说明某一基因的作用。双生儿法在人类遗传学中的应用及纯系生物在遗传学和许多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都是根据这一原理。
外在环境 ①温度。温度敏感突变型只能在某些温度中表现出突变型的性状,对于一般的突变型来说,温度对于基因的作用也有程度不等的影响。②营养。家兔脂肪的黄色决定于基因y的纯合状态以及食物中的叶黄素的存在。如果食物中不含有叶黄素,那么yy纯合体的脂肪也并不呈黄色。y基因的作用显然和叶黄素的同化有关。
演化 就细胞中DNA的含量来看,一般愈是低等的生物含量愈低,愈是高等的生物含量愈高。就基因的数量和种类来讲,一般愈是低等的生物愈少,愈是高等的生物愈多。DNA含量和基因数的增加与生理功能的逐渐完备是密切相关的。
基因最初是一个抽象的符号,后来证实它是在染色体上占有一定位置的遗传的功能单位。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中的基因的分离和离体条件下转录的实现进一步说明基因是实体。今已可以在试管中对基因进行改造(见重组DNA技术)甚至人工合成基因。对基因的结构、功能、重组、突变以及基因表达的调控和相互作用的研究始终是遗传学研究的中心课题。
基因破译
目前,由多国科学家参与的“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力图在21世纪初绘制出完整的人类染色体排列图。众所周知,染色体是DNA的载体,基因是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四种碱基。由于每个人拥有30亿对碱基,破译所有DNA的碱基排列顺序无疑是一项巨型工程。与传统基因序列测定技术相比,基因芯片破译人类基因组和检测基因突变的速度要快数千倍。
基因芯片的检测速度之所以这么快,主要是因为基因芯片上有成千上万个微凝胶,可进行并行检测;同时,由于微凝胶是三维立体的,它相当于提供了一个三维检测平台,能固定住蛋白质和DNA并进行分析。
美国正在对基因芯片进行研究,已开发出能快速解读基因密码的“基因芯片”,使解读人类基因的速度比目前高1000倍。
基因诊断
通过使用基因芯片分析人类基因组,可找出致病的遗传基因。癌症、糖尿病等,都是遗传基因缺陷引起的疾病。医学和生物学研究人员将能在数秒钟内鉴定出最终会导致癌症等的突变基因。借助一小滴测试液,医生们能预测药物对病人的功效,可诊断出药物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还能当场鉴别出病人受到了何种细菌、病毒或其他微生物的感染。利用基因芯片分析遗传基因,将使10年后对糖尿病的确诊率达到50%以上。
未来人们在体检时,由搭载基因芯片的诊断机器人对受检者取血,转瞬间体检结果便可以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利用基因诊断,医疗将从千篇一律的“大众医疗”的时代,进步到依据个人遗传基因而异的“定制医疗”的时代。
基因环保
基因芯片在环保方面也大有可为。基因芯片可高效地探测到由微生物或有机物引起的污染,还能帮助研究人员找到并合成具有解毒和消化污染物功能的天然酶基因。这种对环境友好的基因一旦被发现,研究人员将把它们转入普通的细菌中,然后用这种转基因细菌清理被污染的河流或土壤。
基因计算
DNA分子类似“计算机磁盘”,拥有信息的保存、复制、改写等功能。将螺旋状的DNA的分子拉直,其长度将超过人的身高,但若把它折叠起来,又可以缩小为直径只有几微米的小球。因此,DNA分子被视为超高密度、大容量的分子存储器。
基因芯片经过改进,利用不同生物状态表达不同的数字后还可用于制造生物计算机。基于基因芯片和基因算法,未来的生物信息学领域,将有望出现能与当今的计算机业硬件巨头――英特尔公司、软件巨头――微软公司相匹敌的生物信息企业。
基因影响大脑结构和智力
加州大学洛山矶分校的大脑图谱研究人员首次创造出显示个体基因如何影响他们的大脑结构和智力水平的图像。这项发现发表于2001年11月5日的《自然神经科学》(Nature Neuroscience)杂志上,为父母如何向后代传递个性特征和认知能力以及大脑疾病如何影响整个家族提供了令人兴奋的新见解。
研究小组发现大脑前沿部分灰质的数量是由个体父母的遗传组成决定的,根据智力测验的分数的衡量,它与个体的认知能力有着极大的关联。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是第一批揭开正常的遗传差异是如何影响大脑结构和智力的图像。
大脑控制语言和阅读技巧的区域在同卵双生的双胞胎中本质上是一样的,因为他们享有完全一样的基因,而普通的兄弟姐妹只显示60%的正常的大脑差异。
家庭成员大脑中的这种紧密的结构相似性有助于解释大脑疾病包括精神分裂症和一些类型的痴呆症等为什么会在家庭中蔓延。
家庭成员的大脑语言区也同样极其相似。家庭成员最为相似的大脑区域可能特别易受家族遗传病攻击,包括各种形式的精神分裂症和痴呆症等在内。
科学家使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来扫描一组20对基因完全相同的同卵双生的双胞胎,和20对一半基因相同的异卵双生的同性双胞胎。
通过高速的超型计算机,他们创造出用不同色彩做标记的图像,图像可以显示大脑的哪些部位是由我们的遗传组成决定的,哪些部位更易受环境因素如学习和压力等的影响。
为绘制出遗传对大脑影响的图谱,加州大学洛山矶分校的科学家们与芬兰国家公共卫生研究院和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合作,在一项国家计划中 ,芬兰研究人员跟踪了芬兰从1940到1957年间所有的同性双胞胎--共9500对,他们中有许多接受了大脑扫描和认知能力测试。
通过分析78个不同的遗传标记,他们的遗传相似性被进一步证实。这些个体的DNA在同卵双生的双胞胎中完全吻合,异卵双生的双胞胎中一半吻合。
最近的研究令人惊讶地显示许多认知技能是可遗传的,遗传对口头表达能力和空间感、反应时期、甚至一些个性特质如对压力的情绪反应等都有极大的影响。甚至在根据共同家庭环境对统计数据进行修正之后——通常这种共同环境趋向于使同一家庭成员更为相似——遗传关联依然存在。在这项研究以前,人们对个体基因型对个体大脑间广泛变异以及个体的认知能力有多大影响知之甚少。

收起

基因

看这

控制生物遗传的是基因,因为基因是遗传信息,而DNA是遗传物质,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所以不能说染色体能控制生物遗传.

其实说基因最准确。你说DNA可以控制生物性状吧,但是DNA上的片断并不都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因为DNA上的有些片断并没有遗传效应,连遗传效应都没有也就不可能去控制生物性状,同理可证,说染色体可以控制生物性状也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