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习俗的由来春节为什么叫春节?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9 18:04:43
春节习俗的由来春节为什么叫春节?
x\r+q}@-1ed9b&’OAB^ A W,H6OtUw?/&ޙ7?9^2O̪nxvWݏ:{*ɓ>}Y1Vi[JYm{NRe6sPn`Xi[=VY:'p'ҠCϹ^;Cz?&/?uVtERd݊EuYT1&kNߚ/U:r~j(Ȍ)r3P$|@®Ff͡#d'd9e# zROc`@:t>/}h616?mcod{=8P' :TjNIpsAbυ-C`bO731²|0Z^:L^/z& ,~e_^Y[^yCQ|x>鎔_]gFpxnqmMSQń^Ntb0LH7 A{˒- 23&o4sE^˪љfo_>HyViQ;hݻ]P:0`s E:^I[eoT=sF6=MrXnԹߎK@;!A68ma\l4 D0ލ"=+cԜ#?jX#oiXz~BqSmk>.Ju Z-ul~:Ӎv:/b ;vj6~rw 'G2qdR\j-*Pv)9D IT%zCjp>L.!s` X/}}5Ugz( ^<ː2ꡮek G ȟsuIWH}ݥt\uQR ![f KҒnW&i"c lTqr=WNvjԸkm H =HM}cNMd(N%əi91IYf " _5nF|po=lV0nýr6:]z+[}& bH'<D3)?b0^[)"ѳEVSuS.;~[.4; ٦8<:t[c~G]*~2BL|eO"d4hv̷Rq2lT؟HWSYBQt G!%'5-2m`!X̬_\*~vJb bv$`LfbE'e.MRpoؒ^;:W@LS ~n`;\^ZKA~VUAEkPk UmפGG@BKH !?L Fn i%RjRLT /j Goz_@M ŖYRwGtfZj `/"ٷń6JRLzTXimbQ;0 eGgdϑ?cyzmS v&}pCZE&JU ,.Z_fimr0N_YnbDI=\2=uuwMD)=KE[\wCE<wMSلgs E-feiTS\!h!NSo[ Q$&̛Ko9ީٲ&65 qMPbm+WDdE6*N=6_X6n/lV$(0YT4$Da95S :@3{{+ ~ 1֜ wFbGxkzOmYC:(*pHR'A$hn˾^^ϳ5YRv |W c99TarpMW:3>nZ_ txbUja] O =_[+0JDXU}einy:Svۿp._3[ KOl&4lU ,C)(QoHB?N3EZ](8f౒M4 x llM?.+AN=D"_,f ǸRT><~=`qx3 &w")65EJQRdWJ00^N=R 6pzjTm0=&ݔVU'*-U>lZJqcTM2o@E3Ԭ#Gy(9Y1QHkhPBRa'ÍI-ji#? j.*dn4ĉsӭv!i#{azw2~6-vRT6_ )Ń<3&˜ڲ(ԇ=a˔%P;յms?`vj"h-̓TఘقkoY@vo<12(DHE%Vc[Q)Sl+ww\LqL2μ,HV"3`tՇ9B~%7՟%ҵ?D3BP.d9OGҳx(ҙa_$K7#<犀:7g%tut0X&/;Y\)SJ+3ò-!ŕؘVުAVj2γRHBSos@dԑeq[Sv\iťepk@ N ׬DYi*%Y&DVS@h }PD"oLB^d.6?k#&sU?K@1*G0ڨrbsODK'S!T7BT܄n}G223頀nI_>kO/̧MU7U%I` R" d Jr})+k4},U4(`O@et)#}'`S*x2oH&H/v+궧[gRLĶM͊He|t9=!{bZjR1].nj*sXP*}w;ayyq 1UYqu 'pBخeYHpY@ԛ (⭈SRPڎ/ kfo#SpO=[<GIE7d[g9?53Pӏ_T&<o$8zx$jaXLi ]zE\Ĝԑ>Ku<ӹxhDžFFNbQyNmRRMrb$|*ڢLI[-D5fXd/PPU=q(Ԓ"ˑ `:ɕJUc3]$BT0'C"nE51(AXm<,CU$ٖ&E9wgL P0n9ߗu#Hj=ALR1ud5џ1.l<pvtd_s;27QcqfztU:;.No0MaXpib1L^t*8i@ זXwfW"cvrgX?J2:M&@,MBD8HON1OHiTmٹ/ƶ$fmqj1FβӃV Bo]@J#rQBϺ$L8iaEgn4\ƀ?8+jg ‘)xrj0>X4EBtvyt tOFHK#àWN9Gִ D^7mu/k,b@9\V0K!/_T(.`ai&`I㑨qB*yi4% OHwIJ@$BL:0#ܒֳSsB ])50)M m{nS-!9U0%|y^P6\1ؤz~7@ 4xẖ~`Yi[8hR&5yUhv0Zf, ąN6lXMu"uT7)T[U03 ~{ /w)`?[GQX3,ɐ#ȩEs0I8UJen MQB)T*,2xa9,;5vkV0n˾ tJp^gO-8/>7[Oϟ~ͯ1Wm

春节习俗的由来春节为什么叫春节?
春节习俗的由来
春节为什么叫春节?

春节习俗的由来春节为什么叫春节?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春节的由来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春节习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春节食俗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山东人则用黄米、红枣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例如苏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细,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春节的习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春节食俗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山东人则用黄米、红枣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例如苏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细,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0618745.html?si=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