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论语十则中的格言是什么?快教教我啊!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14:42:51
10论语十则中的格言是什么?快教教我啊!
xYn̛ 3ߒm0H Ff-ZlI6dmK,I-@!1*rn]{2zoSP",aHv֔gNVleOD7ۗB=7)1e'#,svhr]+g?~ʷSݩMG6\y1gn{hQwYƁ4'WZfM>< SX|!aM)H P(W)G9e#l/4*x-Qvl>G&|y 3D:[)-lYGWze=MGKGNXq &+#mA_~0Ӱ~~׽pXWQTiNp%+%i~^UVX>VoOuG r񞥈u5).b ;K&sbݔ3FJK ^nJS7rzO5oMŒ 5XtnAX3 ϡ5$+js S!\\:,sSca=_s,b,b__\.ܩ8nC jБKSr,{ы_o*7M!=M7-c#`Ԯ|p\#?CXeއ,/*b{ndɪcEa1 KDwm%"Xv~wMGkǚ*c&Dx k|5[T}1R:ɘж> "ڠ=84Ў M3X' m&a%z*=%9S΂`4(3F`QT1*$vJv&aU>T0\f`H\W0ks$.?>FwzE%r%[%"b8MyA%ߤPGd=Բ1))ȇ^FNXk TtFDXHeR*7Qɸlr5NjS\D'Ssޔ*!w jFMTe@K<"[Q D&C[w4xSeoQ`:3M\X-2"]Cv#6g [tE[W]d6BUXP|8L.Dx&KX^/#6%搜q܂c F#QV=OJuRīud3R<1?ax/")ռ] ,Q`R3'2[2I<Ðs H [%.5uG3%;f:2XdQmDU r#x$ZũOjB NU͐x>Q6I/ywc͒TRICp23t"ZBňb:&#*YF7WQ87 T/NX7jr@94`byf桋}K EI1lg]r>؆%;v)GaHմDgr.nšrȐ81BGXaRJ/ {fLFT$``Jٵ/fÞ$S`w5w3°)N _PЕG7(&ZnS"N An)IϽΒ[~` 6$Vf*Z|H_2є˦dH#VP}GꜨiE)"nV>V`Ę V`ëNyPà>?qT _|4 &;$i+__ >t1r鶠Z"` < -Z,\=ѐQˢk%:ctd-m,-e ɨ#330KB{Hc`ٝd65?X.)$v̤ҥ#& 'eF[9A<KӑfOGԺPK0Ѯ\s u,g|WZa4߀t\ŷF>EO|q{7|gC?;‚7w ZL\9x54C{;GyIiM5"FzsykY/Ҷ(\E%DgC5饂U][Q[byKFl&m,[tOT/a(1!z> 1DG ?B,R9w^Ig W tLaE9",@ *ҡ[/[qb3>UwAD< hjDiؗ3AGy&ı#:3bD&Z^aL**涣ʻ %gી@G x*dGC7,<-j PI#mncl;Jc7Ds6/HGP} 'tD=Ƒi7n'%'wl5~9ߖh6R#Tݧ>xmV^VӜڙ2avn| v"1k/Ss_Н6pm7v&S|>|t)S,)>Ǘ1],n^<|1p~Ho?DR^

10论语十则中的格言是什么?快教教我啊!
10论语十则中的格言是什么?
快教教我啊!

10论语十则中的格言是什么?快教教我啊!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讲解〕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时”,这里是副词,相当于“以时”,可以解作“按一定的时间”或“及时”.“习”的本义是“鸟数飞”,引申为“实习”“演习”.孔子所讲的功课如礼、乐、射、御等都需要实习才能掌握;但另一些功课如讲经,那就只能是“温习”或“复习”了.这类字眼要懂得活解.
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朋”旧注:“同门曰朋.”跟现在说的“同学”“同班”相近.孔子说这句话是有背景的.《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辞官以后,专力讲学,“弟子弥众(越来越多),至自远方”.这自然使他感到很快乐.这句话是孔子对他的弟子说的,所以“朋”指的是志同道合的人.
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人不知”,“不知”什么呢?没有说出来,但意思很明白,就是“自己”.从《论语·宪问》中“不患人之不己知(不必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这句话,也可以看得出来.“君子”,在《论语》一书中有多个义项:有时指有道德的人;有时指在高位的人.在这句话里,可取前义.因为这个词现在也常用,大家都懂得它的意思,我们没有翻译;一定要译,也可以译作“高尚的人”.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讲解〕《论语》记孔子门人一般称字,如对仲由称“子路”,对端木赐称“子贡”,对曾参独称“子”,因为此书是孔子二传或三传弟子所记,曾受业于曾参.“三省”,多次反省.文言文中,“三”“九”诸字皆有“多”义,不是确数.下述三事,这是巧合.朱熹认为,重在为学,“传”指受之于师,“习”则熟之于己,而“忠”“信”为“传习”之本.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讲解〕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过去有这样一种理解,把“温故”(复习旧知识)和“知新”(获取新知识)看作相互补充的两个方面,如子夏所说“日知其所无,月无忘其所能”(见《论语·子张》),这是因为忽略了下面“为师”二字.《礼记·学记》中记录了孔子这句话:“记问之学,不足为人师.”这说明孔子认为只能记诵一些知识,是不能当别人的老师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可见,“温故”和“知新”并非平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这就需要独立思考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讲解〕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其中,“罔”“殆”二字历来解释纷纭.朱熹注云:“不求诸心,故昏而无得;不习其事,故危而不安.”“不求诸心”指的是不思考;“不习其事”,指的是不读书.讲这一章,要防止产生片面理解,要使学生认识到“学”是基础.孔子就很重视“学”,反对离开“学”这个基础去胡思乱想.他曾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讲解〕关于这段话的背景,《荀子·子道》中有记载:子路盛服见孔子,孔子批评了他;子路于是改服而入,但颜色依旧充盈.孔子又对他说:“……故君子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言之要也;能之曰能之,不能曰不能,行之至也.言要则知,行至则仁.既知且仁,夫恶有不足矣哉!”据此,最后的“知”字当破读,通“智”.孔子说这番话的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用现代的表述方式,就是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两章内容相同,故予合并.
〔讲解〕这两章也是讲学习态度的,意思是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老子也说过类似的话:“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也有借鉴的意思.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讲解〕“士”,在《论语》中大约出现十五次,大多指有抱负或有特殊社会地位的人.“弘”,胸怀宽广;“毅”,意志坚强.胸怀宽广,才能接受重任;意志坚强,才能长期坚持奋斗.“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曾子说这番话的目的是,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讲解〕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社会现象.何晏集“大寒之岁,众木皆死,然后知松柏小凋伤;平岁,众木亦有不死者,故须岁寒而后别之.喻凡人处治世,亦能自修整,与君子同;在浊世,然后知君子之正不苟容.”朱熹引范氏曰:“小人之在治世,或与君子无异,惟临利害,遇事变,然后君子之所守可见也.”二说大同小异.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讲解〕曾子曾说过:“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和“恕”正是孔子“仁”的学说的两个方面:“忠”的要求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积极的一面;“恕”的要求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消极的一面.孔子关于“仁”说过许多话,细分析起来,都跟这两点有关,例如“修己以安人”,“修己”也就是“恕”,“安人”就是“忠”.由于子贡问的是“可以终身行之”的“一言”(实即问“道”),所以孔子拿“恕”来回答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