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的来历?例如 惊蛰打雷 清明下雨 谷雨与仓颉?大家随便讨论 赐教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7 02:32:46
二十四节气的来历?例如 惊蛰打雷 清明下雨 谷雨与仓颉?大家随便讨论 赐教
x}n*Y*)w)K=KJ/cO 3Q8z^kA}3nd݋ggaϭ=h=6&fw=tfl;M7?*&Sy7?/[~oHs?,x?+/pk6,Gn}I?{x7ro6rL4Lz8up_>ZI?>7GE!6]-4L ).M3o6i{)kytмvxcֻhz1|4u-|#pڮ<Q+3{9tƕy+蛗:nrL:1Ϣݹٸd%وJ`J3կVɟnpǕ)2&=Wgx8eObxg ;&O1}n5_`jz~~=>Fԗ;#L ?.^.Gz ֎~SG~SϏ!x W8۱9̯X'{&bd_^.%?~چ0SW G<~bc3pSka=bCxŶc6(Ev+L9墍BAXw)s %tROAbLցaٻaS|qڭ[}4CgϙBp3Dž/W^6ԭm^=>/u?~LfLSNv@(yFoű;n\@P8sمXp!  H.?m{}zDD6 @\8H6He۸*G!ֽѾwb?:( iLH+"l%,uG17u]T@[e~MXJ/&;D+=_Cp!}؟VfcdXT@jBӴOmUs0S6+,H:t[Uqt05Vvg9p -?8i0Hශol޽!Gێ⥢&w‰cp(72WE_6Zt+v!Oq0ӊw6 R:z2>zjMQ6.@~oM `[(F-7M*ȍ UqwMK]rOto}#E@Z~0MͧE^g`znh23N8Oz%W{13>D^%[6tLw,5!&@B[-;~| ~~mis\Īz 4d=񼮰+h6'U3ߟ]:Pk7h\VRgڸ4:; w.uYvTYgL(/kEo!X\^mNﷳdAb+{r+޸>qVW .| Ȝng۸$vdQ,F~Ѯ{47 @tW&}؊)qiK.<״SM/7ZH*v]cIqyUR}$6 )䗧@03?4۫VddF'#BS}jz[T@wh#B8T/@I2 ?U x("+ՠb__|PFuhYǖj0 :d슚Jȕ{+pK{&{9 |, } rIYs7a2`LC*~_SE.W{ /n7cVy fП{P6Ч٨gjdM<4f=͜@3@dF͉N_CSHWdڀMxW/$Bdpo\͗?6fnݴo RṶ4 x{L.pFʀ -pְ1Etw_ P3 v`@+L'p)mh@Dy h2 zd"<m7FR= ^){ vl^F4(a&6&H)I*z.JKxǹzDA v)G=wnކ|`؇m)[k8$kC<:?ةݴ`j{>ͦeunKύ,|zwZk࿼uttq k|l `sG`X )X+vuz]]\x~%`vgbմ' S ]Ҋi;;k,; j{S|t,M># z7UǫOS;RT9f:fwchvzOS//o `GeyZW*:T _M d&Py1#,40h#롒m^15@ȼ|'ǿsߨ`AYg'|HOح>yB=5m$${z 'qW/?.'1@-4CfUMemm5f m0Wz(D~N8a_\M6^?Ҷ l2{^mV_8]x% c쭌qu~{{gv[ } zp9_[Lm]q*!` ;f tЍ$?Ju,,,ƬSYI?= $M[y Վ Ea6M( [D-<GgedNUaCF eIR;"wPVK ۯoɦvf[v+̂S ᠼƒPgjw%|(6@FQ EݞIysj(7X?]ǔb)#QuB, __({[BZM.v"L2K:13mo{؍EzJ9grW|94%0VmqUmkfd ud@VbЩ3s0/w0}h?0۠ e~0D YniD#g*=vOn6U-0rOq] uot@JL32S%eXF܉-.(wnaHn{CMý$o ȗx*B5Q~m<qcT>[Z: k.Yc'0R׮Cr)?(* 0_/b Ac_0#=S0Qrl, [?pWjT"Em9MΙĖ=9դxOcwGxW5:gԅ0H# 0E9o=LK0O-+ZF m-~ |=ƚ +'KMϦM${n+::5reSi۔z[RUl<^8]2xoA_tr0!PC׮<HB^I_~[IioCvͨX}~pJۜKPd:#f;(lu^;<y7c/a;x `?ww_jt(2a'*nws kËIܾ|Ra]5O)4Py%مٍ,`*`]I,oW;|vٛ$լk1x{[Aԑ-&6p6E>t6ZgȒIWC#lg Cޯַ!kfաয়Cz}{LOXE@C1L K\97|?4"(DDCs,Xqqh^Oo5lNHŰ6wAT;RִSguͽXx:wC.XP=C)v\bK w~Sq{R0x m>!q>#PNg:Cl"f }:V~6ЙB[/`vw^Be@"_8x=mЬ\'Nm_Op9yH5/7症:'d2#3yz[(OEm}N ^u@R ʂ@'=P#Z ͫU_ Z"A>֢W dpL6k Z[7C$|%56 ̰f<)/[+} Wslizt1?nc.go DmN`3cEf?srI~4{Ԑ=FlԎyѷhQs-vK%o)-'ܭ_)%HN֋k}/KVZ*3hRIQ&0LM#J{j-NR_7h_QO)jM;e]*REK'GǼPL:fy,X5~ Mp3kL(@c5T Q]^`%#; !4 }yi֒wQcLB1FIbdduZCŴ5w>vK;nC,8Sn' 6' D\R7zNL3 ˀ6tQxPx+se_;arN;Dv߼i+\4s"$sMP7y U#]dUHPsS(gI<\D En()}=N v >Ź^| ? Iiچt}HsʧeBl'~?>#TIs,w%Ѳo8oětV楸;t6dI4ė dIօdT "/+d<<(RH2ŠHd:^nӚz3)3owʱw9 FMdY0L‰߫i^FITD0"}nZ4Q.eai}ۃ4VjmX \ EK8fo*:] 4`yp5b 77- a$;O6.zҐDՌ274f3f  me5J]R2CcL g& b*$j;0rY1O(&^V)8ے\UwVm@h[DS0ط)m%<ԧ!f˙czU*j=!mY,ڮ20WTLY56bĭHfSaBXa3| u2m&qD1'[P o}6+q9U'sL-+\- sw?4ߧ#psEn"iF]oc IٕhCK y 'bؔH(w(|/qk l]<_ו MÐ#!01frS~˂׉NXYW2y=%S4Th E4Kvd-QK}9O|hYibG͒y^=(gԱ.)jgB6[w7/r n$ռ鲎kJ11AϫǣpTrz6[&@'OG!FZ^RлkNTZrVij{ۤѪ]|f1^JmG8C3A  sk%b 6g7x[b hC03Pa=H4mX;`Qƣ)̈́ucCHلyb(m#5})"sim;y*IzIoSo"-^BZ`ԇ3fO3C4b3>0t5gٮRcj3ro^{VU;Wz,*jSC~>x -(lh@ASHK2"I;$8Q4ᠽw'-]LQ'^ T%{S[4aJf'8,ce0,]ӑY?z葻jYA#l κ 1oZC SBhNNJX }I/dlOaA9؟n9Rt$DB$FqA5J15•, m1kcjoN./1kxLJe)jHՏ'L@P92Bnڙ'zR$a4'3)7;&=R=Zɴi&ċc!D#/w>cxñQ9RE;xi aq0 Rd^byl}(><ubu3]%a%LvHb[nBXfb"" !eGKX3 ZВ[g(G~߼X. |\>1!Ayptִ,\jт1x$Zf"b2|ȔNXxo"Sӝǟpd;Rn^8%E>$;V=SC1F?s:eٚ"L s5" mhfd9b uQ 7`$Vtͪ$b$rdyv0>PTwX`Rk6fM¾D%!`M|g&lQMp</7xt`Su;hW}]iPhv&@ |R1+7:MSg5Xsɤj;%H 5̘s26$!NoF:OĶrES`W[|rzl- 3u6A`gS; x>(yGPqK7U!vlVȃHIz~s0@X, {?iM~IYg#- G'Ȉ hY~kYA pE>&NMiuN:%?Ɨq%!0]yjLIlGKJr'({ɤ9RepR6^Ej$)>,LR6- %lj( TJxQM`5YnaztY6g[+@Jc+$jVjvmh븚ZcK7ޓir10tC,h́{uʰ %Nh&!kob$Z|G"J rvWAbFK%,B[)Ar>wrN^&nu`?V0Ac61B_btfnBVؓУ3uidZktJ`ytڡU#o w(Zb%1wC|o a4U"WdXim^m ,ɚ*?Ek%.VE"SF`ǏtT۽w{'j3zz צhs6eLhurh w D@׽ڄ3 PA.!^=Ӻ_َ ez!IӱǦgH&A!6?ZzNz49:q?O=srnqqBar< D'H69=9o Rﴞu [Hiz8@|{h9`k7E|gϿ+e)xhVeEAO{azy P25|,y{`Lcp7dl* V,fwݓ2gS= j\.Ү,ݏdP ڂމ&^䜭ˑy ʚᑻMڝNugerhf dXʑ^N)0kaLM!- 0+Sr"4`9! |ydπ򽌩ϟE=GEhrVz$nTӡW]r'gZAn*(┍XIިNIR>s)1Bl_2j52BwaRr`ģ/BrъSFu\݄Y=а.鉛OhQiTEZ fOكt)!\ZkrFtxGcMO ,Ӫ&T'j~.|-C=.g^^EW3FQ+eXڷ<{<dV.n%]#%dfr:H?~D <c :M&DC; ź5$ [Ct 8X5U6 * {"bHb)5bx]lQ̝2TkH[]G!`gd P=9%FζM&/zzFP&VC.w3AYE(Mj, [8ۑ>DiEh6h-YR'Q°bBhieXZo5q4úBN+$WזS\<cՎx!mfЁQ5쫟(,{?= Ӵ 'Iͬ&1=`$$%_8KHhl QNwKH Ț>I/2P7kݞd|WRORK TEvPuf 1'6'l,So_OTO5)B/?>;5&UH='"h֠z~тEɂ(<hdt|u::T/i5:-~ o Δ)1;*q ;n j2xX`W R.lCY5EYqye3d"i (#t)a`Z>~ϼ̿7d }̾vܵ.9ƋglE30jQb'or乖FZ$^rpGG_~!zhNmPd 93rH,`zO"(&>sN]m= \.x{QBMa-f:@28A&ژ~t,Ś\;m^Cܦ`RI dHQNSp/D97Z&

二十四节气的来历?例如 惊蛰打雷 清明下雨 谷雨与仓颉?大家随便讨论 赐教
二十四节气的来历?例如 惊蛰打雷 清明下雨 谷雨与仓颉?
大家随便讨论 赐教

二十四节气的来历?例如 惊蛰打雷 清明下雨 谷雨与仓颉?大家随便讨论 赐教
二十四节气的来历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二十四节气歌诀: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随着中国历法的外传,二十四节气已流传到世界许多地方.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立春
  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开始的节气.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节,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古代“四立”,指春、夏、秋、冬四季开始,其农业意义为“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概括了黄河中下游农业生产与气候关系的全过程.中国幅员辽阔,地理条件复杂,各地气候相差悬殊,四季长短不一,因此,“四立”虽能反映黄河中下游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立”的具体气候意义却不显著,不能适用全国各地.
  黄河中下游土壤解冻日期从立春开始;立春第一候应为“东风解冻”,两者基本一致,但作为春季开始的标志,失之过早.
  中国气候学上,常以每五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的始日划分为春季开始,它与黄河中下游立春含义不符.2月下旬,真正进入春季的只有华南.但这种划分方法比较符合实际.立春后气温回升,春耕大忙季节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陆续开始.
  雨水
  每年2月19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30度,为交“雨水”节气.雨水,表示两层意思,一是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渐少了,雨渐多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雨水”过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回升到0℃以上,黄淮平原日平均气温已达3℃左右,江南平均气温在5℃上下,华南气温在10℃以上,而华北地区平均气温仍在0℃以下.雨水前后,油菜、冬麦普遍返青生长,对水分的要求较高.“春雨贵如油”,这时适宜的降水对作物的生长特别重要.而华北、西北以及黄淮地区这时降水量一般较少,常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若早春少雨,雨水前后及时春灌,可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淮河以南地区,则以加强中耕锄地为主,同时搞好田间清沟沥水,以防春雨过多,导致湿害烂根.俗话说:“麦浇芽,菜浇花”,对起苔的油菜要及时追施苔花肥,以争荚多粒重.华南双季早稻育秧已经开始,应注意抓住“冷尾暖头”,抢晴播种,力争一播全苗.
  雨水季节,天气变化不定,是全年寒潮过程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忽冷忽热,乍暖还寒的天气对已萌动和返青生长的作物、林、果等生长及人们的健康危害很大.在注意做好农作物、大棚蔬菜以及工交部门防寒防冻工作的同时,仍要注意个人的保健工作,以防止冬末春初一些易发病的流行.
  惊蛰
  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我国各地春雷始鸣的时间早迟各不相同,就多年平均而言,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闻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却在4月下旬.“惊蛰始雷”的说法则与沿江江南地区的气候规律相吻合.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妆素裹的冬日景象外,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6℃,沿江江南为8℃以上,而西南和华南已达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所以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唐诗有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农谚也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华北冬小麦开始返青生长,土壤仍冻融交替,及时耙地是减少水分蒸发的重要措施.“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这是当地人民防旱保墒的宝贵经验.沿江江南小麦已经拔节,油菜也开始见花,对水、肥的要求均很高,应适时追肥,干旱少雨的地方应适当浇水灌溉.南方雨水一般可满足菜、麦及绿肥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防止湿害则是最重要的.俗话说:“麦沟理三交,赛如大粪浇”、“要得菜籽收,就要勤理沟”.必须继续搞好清沟沥水工作.华南地区早稻播种应抓紧进行,同时要做好秧田防寒工作.随着气温回升,茶树也渐渐开始萌动,应进行修剪,并及时追施“催芽肥”,促其多分枝,多发叶,提高茶叶产量.桃、梨、苹果等果树要施好花前肥.
  “春雷惊百虫”,温暖的气候条件利于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田间杂草也相继萌发,应及时搞好病虫害防治和中耕除草.“桃花开,猪瘟来”,家禽家畜的防疫也要引起重视了.
  春分
  春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在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这时太阳到达黄经0°.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另《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 篇》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所以,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春分时节,除了全年皆冬的高寒山区和北纬45°以北的地区外,全国各地日平均气温均稳定升达0℃以上,严寒已经逝去,气温回升较快,尤其是华北地区和黄淮平原,日平均气温几乎与多雨的沿江江南地区同时升达10℃以上而进入明媚的春季.辽阔的大地上,岸柳青青,莺飞草长,小麦拔节,油菜花香,桃红李白迎春黄.而华南地区更是一派暮春景象.从气候规律说,这时江南的降水迅速增多,进入春季“桃花汛”期;在“春雨贵如油”的东北、华北和西北广大地区降水依然很少,抗御春旱的威胁是农业生产上的主要问题.
  “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北方春季少雨的地区要抓紧春灌,浇好拔节水,施好拔节肥,注意防御晚霜冻害;南方仍需继续搞好排涝防渍工作.江南早稻育秧和江淮地区早稻薄膜育秧工作已经开始,早春天气冷暖变化频繁,要注意在冷空气来临时浸种催芽,冷空气结束时抢晴播种.群众经验说:“冷尾暖头,下秧不愁.”要根据天气情况,争取播后有3—5个晴天,以保一播全苗.春茶已开始抽芽,应及时追施速效肥料,防治病虫害,力争茶叶丰产优质.
  “二月惊蛰又春分,种树施肥耕地深.”春分也是植树造林的极好时机,古诗就有“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分”之句.在火热的农忙季节,要继续用我们的双手去绿化祖国山河,美化我们的环境.
  清明
  每年4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15度时为清明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故“清明”有冰雪消融,草木青青,天气清彻明朗,万物欣欣向荣之意.”满阶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佳节清明桃李笑”、“雨足郊原草木柔”等名句,正是清明时节天地物候的生动描绘.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清明时节,除东北与西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平均气温已升到12℃以上,大江南北直至长城内外,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清明时节,麦长三节”,黄淮地区以南的小麦即将孕穗,油菜已经盛花,东北和西北地区小麦也进入拔节期,应抓紧搞好后期的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工作.北方旱作、江南早、中稻进入大批播种的适宜季节,要抓紧时机抢晴早播.“梨花风起正清明”,这时多种果树进入花期,要注意搞好人工辅助授粉,提高座果率.华南早稻栽插扫尾,耘田施肥应及时进行.各地的玉米、高梁、棉花也将要播种.“明前茶,两片芽”,茶树新芽抽长正旺,要注意防治病虫;名茶产区已陆续开采,应严格科学采制,确保产量和品质.这时北方冷空气仍有一定势力,天气冷暖多变,应注意防御低温和晚霜冻天气对小麦、水稻秧苗和开花果树以及其他春播作物造成危害.
  “清明时节雨纷纷”指的是江南的气候特色,这时常常时阴时晴,充沛的水分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令人烦恼和不能忽视的,倒是雨水过多导致的湿渍和寡照的危害.而黄淮平原以北的广大地区,清明时节降水仍然很少,对开始旺盛生长的作物和春播来说,水分常常供不应求,此时的雨水显得十分宝贵,这些地区要在蓄水保墒的同时,适时搞好春灌,以防止春旱的威胁.
  清明,不仅是一个极重要的农事季节,也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俗演成民间节日的节气,又称作“清明节”.民间自古有着扫墓、插柳、踏青、放风筝等丰富的纪念和娱乐活动,更使清明充满了诱人的色彩.
  谷雨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4月20日或21日视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雨读作去声,如雨我公田之雨.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这时天气温和,雨水明显增多,对谷类作物的生长发育关系很大.雨水适量有利于越冬作物的返青拔节和春播作物的播种出苗.古代所谓“雨生百谷”,反映了“谷雨”的现代农业气候意义.但雨水过量或严重干旱,则往往造成危害,影响后期产量.谷雨在黄河中下游,不仅指明了它的农业意义,也说明了“春雨贵如油”.
  立夏
  每年5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45°为“立夏”节气.我国自古习惯以立夏作为夏季开始的日子,《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实际上,若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进入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节.
  立夏时节,万物繁茂.明人《莲生八戕》一书中写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进入了大忙季节.所以,我国古来很重视立夏节气.据记载,周朝时,立夏这天,帝王要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并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励农民抓紧耕作.立夏以后,江南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连绵的阴雨不仅导致作物的湿害.还会引起多种病害的流行.小麦抽穗扬花是最易感染赤霉病的时期,若预计未来有温暖但多阴雨的天气,要抓紧在始花期到盛花期喷药防治.南方的棉花在阴雨连绵或乍暖乍寒的天气条件下,往往会引起炭疽病、立枯病等病害的暴发,造成大面积的死苗、缺苗.应及时采取必要的增温降湿措施,并配合药剂防治,以保全苗争壮苗.“多插立夏秧,谷子收满仓”,立夏前后正是大江南北早稻插秧的火红季节.“能插满月秧,不薅满月草”,这时气温仍较低,栽秧后要立即加强管理,早追肥,早耘田,早治病虫,促进早发.中稻播种要抓紧扫尾.茶树这时春梢发育最快,稍一疏忽,茶叶就要老化,正所谓“谷雨很少摘,立夏摘不辍”,要集中全力,分批突击采制.
  立夏前后,华北、西北等地气温回升很快,但降水仍然不多,加上春季多风,蒸发强烈,大气干燥和土壤干旱常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尤其是小麦灌浆乳熟前后的干热风更是导致减产的重要灾害性天气,适时灌水是抗旱防灾的关键措施.“立夏三天遍地锄”,这时杂草生长很快,“一天不锄草,三天锄不了.”中耕锄草不仅能除去杂草,抗旱防渍,又能提高地温,加速土壤养分分解,对促进棉花、玉米、高梁、花生等作物苗期健壮生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小满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5月21日或22日视太阳到达黄径60°时为小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这时全国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约相当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满.此时宜抓紧麦田虫害的防治,预防干热风和突如其来的雷雨大风的袭击.南方宜抓紧水稻的追肥、耘禾,促进分孽,抓紧晴天进行夏熟作物的收打和晾晒.小满以后,黄河以南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始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有关部门和单位应注意防暑工作.
  芒种
  每年的芒种节气在6月6日或7日,这时太阳到达黄径75°.从字面上说,“芒”是指麦类等有芒作物收获;“种”是指谷黍类作物播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对于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此时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忙种”.“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人们常说“三夏”大忙季节,即指忙于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
  对我国大部分地区来说,芒种一到,夏熟作物要收获,夏播秋收作物要下地,春种的庄稼要管理,收、种、管交叉,是一年中最忙的季节.长江流域“栽秧割麦两头忙”,华北地区“收麦种豆不让晌”,真是“芒种芒种,样样都忙”小麦成熟期短,收获的时间性强,天气的变化对小麦最终产量的影响极大.这时沿江多雨,黄淮平原也即将进入雨季,芒种后若遇连阴雨天气及风、雹等,往往使小麦不能及时收割、脱粒和贮藏而导致麦株倒伏、落粒、穗上发芽霉变及“烂麦场”等,使眼看到手的庄稼毁于一旦.“收麦如救火,龙口把粮夺”的农谚正形象地说明了麦收季节的紧张气氛,必须抓紧一切有利时机,抢割、抢运、抢脱粒.“春争日,夏争时”,一般而言,夏播作物播种期以麦收后越早越好,以保证到秋前有足够的生长期.大量的试验和生产实际表明,夏大豆、夏玉米、夏甘薯等作物的产量均随播(栽)期的推迟而明显降低,播(栽)过迟的甚至不能成熟,得不到任何效益.“芒种栽薯重十斤,夏至栽薯光根根”、“种豆不怕早,麦后有雨赶快搞”.麦收以后应抓紧抢种抢栽,时间就是产量,即使遇上干旱,也要积极抗旱造墒播种,切不可消极等雨,错过时机.“芒种忙,下晚秧”,南方的双季晚稻育秧要抓紧进行,要特别注意稻蓟马等病虫的防治工作.东北、西北地区的雨水仍然不多,冬、春、小麦要适时浇水追肥,做好生长后期的管理工作.大部分茶区的夏茶采制已经开始,由于气温高,芽头长得快,容易粗老,一定要及时采摘,加工细制,提高品质.
  芒种后,我国华南东南季风雨带稳定,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时节,长江中下游地区先后进入梅雨季节,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时还伴有低温.宋人范成大的《芒种后积雨骤冷》诗:“梅霖倾泻九河翻,百渎交流海面宽.良苦吴农田下湿,年年披絮播秧寒.”绘出了阴雨连绵不止,河满沟平,农夫冒着寒冷身披棉絮播秧忙的画面.芒种时节,水稻、棉花等农作物生长旺盛,需水量多,适中的梅雨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梅雨过迟或梅雨过少甚至“空梅”的年份作物会受到干旱的威胁.但若梅雨过早,雨日过多,长期阴雨寡照,对农业生产也有不良影响,尤其是雨量过于集中或暴雨还会造成洪涝灾害.“圩田好作,五月(农历)难过”的农谚体现了在抗灾能力极低的旧社会农民对梅雨成灾的忧虑.在“样样都忙”的芒种之时,防汛抗灾工作千万不可放松.
  夏至
  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太阳到达黄经90°,是“夏至”节气.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7’),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如海南的海口市这天的日长约13小时多一点,杭州市为14小时,北京约15小时,而黑龙江的漠河则可达17小时以上.夏至以后,阳光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我国民间把夏至后的15天分成3“时”,一般头时3天,中时5天,末时7天.这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一般年份,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淮地区降水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要求.《荆楚岁时记》中记有:“六月必有三时雨,田家以为甘泽,邑里相贺.”可见在1000多年前人们已对此降雨特点有明确的认识.
  夏至前后,淮河以南早稻抽穗扬花,田间水分管理上要足水抽穗,湿润灌浆,干干湿湿,既满足水稻结实对水分的需要,又能透气养根,保证活熟到老,提高籽粒重.俗话说:“夏种不让晌”,夏播工作要抓紧扫尾,已播的要加强管理,力争全苗.出苗后应及时间苗定苗,移栽补缺.夏至时节各种农田杂草和庄稼一样生长很快,不仅与作物争水争肥争阳光,而且是多种病菌和害虫的寄主,因此农谚说:“夏至不锄根边草,如同养下毒蛇咬.”抓紧中耕锄地是夏至时节极重要的增产措施之一.棉花一般已经现蕾,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旺,要注意及时整技打杈,中耕培土,雨水多的地区要做好田间清沟排水工作,防止涝渍和暴风雨的危害.
  “不过夏至不热”,“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虽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夏至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仍继续升高,大约再过二三十天,一般是最热的天气了.
  小暑
  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这时江淮流域梅雨即将结束,盛夏开始,气温升高,并进入伏旱期;而华北、东北地区进入多雨季节,热带气旋活动频繁,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开始增多.小暑后南方应注意抗旱,北方须注意防涝.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需加强田间管理.
  小暑前后,除东北与西北地区收割冬、春小麦等作物外,农业生产上主要是忙着田间管理了.早稻处于灌浆后期,早熟品种大暑前就要成熟收获,要保持田间干干湿湿.中稻已拔节,进入孕穗期,应根据长势追施穗肥,促穗大粒多.单季晚稻正在分蘖,应及早施好分蘖肥.双晚秧苗要防治病虫,于栽秧前5—7天施足“送嫁肥”.“小暑天气热,棉花整枝不停歇.”大部分棉区的棉花开始开花结铃,生长最为旺盛,在重施花铃肥的同时,要及时整枝、打杈、去老叶,以协调植株体内养分分配,增强通风透光,改善群体小气候,减少蕾铃脱落.盛夏高温是蚜虫、红蜘蛛等多种害虫盛发的季节,适时防治病虫是田间管理上的又一重要环节.”
  小暑开始,江淮流域梅雨先后结束,我国东部淮河、秦岭一线以北的广大地区开始了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雨季,降水明显增加,且雨量比较集中;华南、西南、青藏高原也处于来自印度洋和我国南海的西南季风雨季中;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则一般为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高温少雨天气,常常出现的伏旱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及早蓄水防旱显得十分重要.农谚说:“伏天的雨,锅里的米”,这时出现的雷雨,热带风暴或台风带来的降水虽对水稻等作物生长十分有利,但有时也会给棉花、大豆等旱作物及蔬菜造成不利影响.也有的年份,小暑前后北方冷空气势力仍较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南方暖空气势均力敌,出现锋面雷雨.“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小暑时节的雷雨常是“倒黄梅”的天气信息,预兆雨带还会在长江中下游维持一段时间.
  大暑
  “大暑”在每年的7月23日或24日,太阳到达黄经120°.《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这时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
  “禾到大暑日夜黄”,对我国种植双季稻的地区来说,一年中最紧张、最艰苦、顶烈日战高温的“双抢”战斗已拉开了序幕.俗话说:“早稻抢日,晚稻抢时”、“大暑不割禾,一天少一箩”,适时收获早稻,不仅可减少后期风雨造成的危害,确保丰产丰收,而且可使双晚适时栽插,争取足够的生长期.要根据天气的变化,灵活安排,晴天多割,阴天多栽,在7月底以前栽完双晚,最迟不能迟过立秋.“大暑天,三天不下干一砖”,酷暑盛夏,水分蒸发特别快,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伏旱期,旺盛生长的作物对水分的要求更为迫切,真是“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棉花花铃期叶面积达一生中最大值,是需水的高峰期,要求田间土壤湿度占田间持水量在70-80%为最好,低于60%就会受旱而导致落花落铃,必须立即灌溉.要注意灌水不可在中午高温时进行,以免土壤温度变化过于剧烈而加重蕾铃脱落.大豆开花结荚也正是需水临界期,对缺水的反应十分敏感.农谚说:“大豆开花,沟里摸虾”,出现旱象应及时浇灌.
  黄淮平原的夏玉米一般已拔节孕穗,即将抽雄,是产量形成最关键的时期,要严防“卡脖旱”的危害.
  “稻在田里热了笑,人在屋里热了跳.”盛夏高温对农作物生长十分有利,但对人们的工作、生产、学习、生活却有着明显的不良影响.一般来说,在最高气温高于35℃的炎热日子里,中暑的人明显较多;而在最高气温达37℃以上的酷热日子里,中暑的人数会急剧增加.特别是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骄阳似火,风小湿度大,更叫人感到闷热难当.全国闻名的长江沿岸三大火炉城市南京、武汉和重庆,平均每年炎热日就有17-34天之多,酷热日也有3-14天.其实,比“三大火炉”更热的地方还很多,如安庆、九江、万县等,其中江西的贵溪、湖南的衡阳、四川的开县等地全年平均炎热日都在40天以上,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就是一个大“火炉”,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尤其显得重要.另外,夏季多种作物害虫活跃,在高温下施药防治更要特别注意个人防护,避免发生中毒事故.
  立秋
  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立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由于全国各地气候不同,秋季开始时间也不一致.气候学上以每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22℃以下的始日作为秋季开始,这种划分方法比较符合各地实际,但与黄河中下游立秋日期相差较大.立秋以后,我国中部地区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生长发育时期.秋的意思是暑去凉来,秋天开始.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
  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

二十四节气的来历?例如 惊蛰打雷 清明下雨 谷雨与仓颉?大家随便讨论 赐教 关于二十四节气中春天的谚语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天的,就比如说春雨,惊蛰,清明什么的 春节,雨水,惊蛰,清明,冬至都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对不对 解释惊蛰和清明的意思惊蛰? 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 清明节的来历?清明是什么意思? 清明来历, 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谷雨,小满,芒种, 二十四节气民谚,歇后语像是:桃花红,李花白,黄莺鸣叫燕归来——惊蛰以及数九歌之类的. 惊蛰、清明、谷雨、小满、芒种、白露哪个是自然界生物的物候现象 清明、冬至、惊蛰、小满、芒种、大暑的由来以及习俗?(越简洁越好) 我要下载有二十四节气的日历 我想知道咱们包头人所说的二十四节气顺口溜是什么?好像有什么雁来,花开.24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 、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 它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惊蛰时候有什么气候特征? 仙剑神曲卫惊蛰的来历是什么,是谁的转世 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吗?不是一个特定的日子吗? 昨天晚上听到打雷了,之前是一个特亮的闪电,但就是没看到电,昨天是惊蛰节气,惊蛰这天打雷正常吗?为什么会打雷? 以下节气中那个自然界生物的物候现象?A:惊蛰 B:清明 C:春分 D: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