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孔子是怎样炼成的第15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急救吖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6 10:25:14
百家讲坛孔子是怎样炼成的第15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急救吖
x}Yr#ɵVAUO*IL\KdHI$p2IL$ČHWmϹ`eR,D;;o{p4ju=1݊%#؛Jpy˦~,|HôMp=K'Y?OrGh꿒yt/~=0&ӿ/rsqiprm}\̏^<< {ӰczvƎuDh=-p>V׳k%,cXpՁ5hpu#3gmV?Ήz7^˦_y~ޣ-%z}f{z'׋igw٘;ιCCdnM9_V'c!=>MŭZɆy\x߽ܿ)( *^pn*%p5?"2Ip{o$UuseMhߣLcLG94 S`}xD-3a:0\*h-j$|As/URL)=+\n - ~3x /pdujARc|G?h$,?dQ"ʛwH/-c~v(FKd'v!S LO-=R%`¯ r4ocR?ZM(nǂ$FKTǷDP/=:7> N+vBz;L=LY;hVcs>L@jIIX9yxU?J"UQ6귱nӟAv[ԲkaBmo?;E3%"R?P7|b E))gF{XO tu4]Y,~e[(LgUr9}tvUeݿY <~ɐ|ҾdL p&Z ~EX( 1D5ͺ>-zO0wPUQ((1*ފћR Zf[#KY ^L%렪'ñ2mD,@ypŻm?Jȍ[pa5;wR>`M~pB@ׂ7';|F$#E+B[crOŅ2/~AMJi_smdGަI"@B@hd+UpAj̲5 nVf8k%DʋN  Orh@|BgPS7A#OȨS c1CT$QU7QuWʘW["`ss @A9j s^?㺷0*I3f<⏜::,v> @}A!( `dc04xfY;rޟס'M 矨 *ktUk~!CZ&BU;{@I#gh{?)6ؑ j6]XzpP٠U!nȪj_GIS7Ur4員(G΋ )c 'iDmG.@0p>*l8UR {^f1\ATVKсODk,])&A:B@"eoC50e˗:wVΙ1Gf4%<:w)ӷ f0Ʉ{rI(im4|)֧dh!?<î'2J4PQg~ӹ;8gIc;Q[853Z蜧e(D<: W [ ŧ4BT̯q #/N?=+EZb|vHDmsu5o*Gu<$Y5ӈО6Ŝ)n6j/N79e1o2MU/omB(`*螅=PTfVMށ"r ?ޓR:M+ydG f!yvsf9]_yY Ұ&鎆nKJQu9%`=S `OF(}y`uZ7zP*g(Z`\cXشIBi&]lFR2i- S"YOYWͬK :-ciIgA ` &4.=P Ctf|DN +A98k$f14_t% E]fRd{(e^(Q(ߔKwtg`,,ܮ-쿝2s1Ä[ 5X,3W%Dːu`JYf H\}h$C9(Ks.$TY5İoc]G5zEC0+SnS)XϽp%ikZC#DE9 7 &¢On!+R,-uؿ6GbW3*J`YuDz <*rJ߰xEZIn@/3ft·ђ§<%@!L i"/Rൟ^lC6Ul!hz|CqJ7&m_8q/AAԾqM_2a[cCvbuxڡ~%[ K9 2FdZUs+z[һk]eǴ6]SɺWcKUnQCNӠIad Av(3 vۇmUhv-<5WZ%AKw5Akv#pR1a:fќ5rfu^ݚ\ E8t01~O)+} 2`nCXAoVɭ#vߜ-_a|@DF^uzo^Ё٨*H*mS2n؅>A@0FEעp>[}ȪJI]}]E 1J (VscĦۜiL#)?l$+w2`/ +<&elz7M<:JwLM 3!LԦVp=7f=Mr_;ټh䐻>޹ayBGMl mEaU]8C2"R" nId)#E錫gܧNU0s)Mr``V}ݡf+r$!taD[b/m)qaF^sL P>?7~qBDA:  ?k@aP(&Ϥchʵ8 =M²I0)%^/ X䃳- Q??f~rH [ i[)4Q`bLzlQVo45".8zѰ -ihdA;kP̲?J10 E:NQrkΓSX*7*V' ۛS~IUq7sONVig霍ecӅΠm)=h𯆗ˌQM҉_~OL29 f~MW@dk5= cck!0D 9/ cj&{,N<~>;!u!+#ȧƋzev`ߒ4Gx sV쎀")-Y)2[ a{ۣ~վ'k "b2 n3,Ή'~;rvjH2|+zR!U: 4۠i5fhuOiZd.=Ƶa2UE{I%cֳּmH8Mq&@z)xt2*y m`{$ oo&g WdL4n 3i{_J9r @cbm?R 韄UݽȆ@k76 V) YffT5eI,8=!CF '*VHTtwO&;qMЄ/ mҍ!-#A.%Ha^,1Xa^d.&AB-mFj=9x7Cm&!kojYVKQiGjwM5dÂg',s}bm)NT~NMšj[zPL3$0bcҗvY{bZ54@i揀?I|*$1TUΐ0Օ22Ysk^zy]N7٧\'~oڵF[MU]`WKt;C9S[gDɶS: dSQ&w\㐪ڰY^'Le_~mKk ͧHi-fFm 4.:8bT>ɧ bwVօu[34"6a2H ZNWzJB=;iF[!^/~n kWk6mhfo? ٓ@a8[-Qh "䮥!-dLHkPxcVx_|fn\f,̺kEA4(*)0Q+[xn,Sw+5&J;jiJZ¡(;n8Wb(rY>xGzˆ@P鬩Lv$ǗYwH,X'3v`dvu8h9t'O{N"3-l]lO|O& U*3"x<UkK?|ݟVX. 3νc=.z .]Zr" i!a_jPCh?bF\ok]smG/qDtWTV9:tNTt`Ge^(ʪWI(A@醮g%JQKDr nYҚ,Uٹ4)dCV?16(zH@__7<`1%<<>00#{B'V7IV8ԧpPvi3FJN^0S%B4*:hĕ"j9wŷtx5B_[yLiɥm,gi:s7JS-O9)Tu1贅Ar O̧nUpūׂbjIssa)keRvpNS{s'/ *P⮆JUk-)h.ER A1Y}䩮&MXIm T[_Tߠ'~/h{_`"WVߤq}Y5[T1KqöRasԆrnQf*Ѽb&;pf=z bQX, =WstƆ\ty)tbKlAI! }/Dčm;_my*v9Qm.Oi ̆ :d2[%h},FuOY_Q,i$MRldc~[n`QTf~94걢DRkqZ~! fO{/=1a==YjD:u8sE}b ңd/!fq=5UhK&)x;R}VBL^@Ä|\(ir^mͻ twyGT_qizJ06E.|f:[-xn(s'Uz:ChĮBѽ;5S'NlOg?1޺Ԭ74cP y@M:ilG KsŇ?0-܌O?.iRc ^_*ݤDkhgp7Y(浺^ck-c{8g}dnY Y!] *L VxTTSb " h1p %O\9o%VgiE{E踦,N*EC6O6Wԙ-IdC \kփK{8my@CƔ r9A< @sU?zD>8g`t*,3{W>pG=0ݩrY(71eDYAl^:o ۘdUwO,$keKBcokBV=wf==0=0T 0Xaor @J3*4_uvYPvh!S cԲ0lu{N{^lA񕃲«mѣDw|H?^am>7pNBxcN Q^wuLR2kE:wmF^׭n;[|v.1Z{$JQPqȢM];;Ԧd⺴e܆[RMak&{\Fċ󴼲+BWL;Fw\OZ5 P(&*Mrʓ]HO,3݆:\%M ~Oa83ej~9S8t%<˦To<.7R.2\,hBA7jd;Z6H|m*U[nJG5MgKH6$9&=7HD HGƦwDa@<3ln3VC i#;MLǭp=mOs'!ah9cʂ$RN|`ѪV90dt<3f<1@j`kUhX;'.„anzqw/ٔ~7&8m9T#Dc̖arw g]eS8c>xao8e5W=mdQ*.7B*JJs Ge~+3Rm@M\}d=7#,&~9MrKoVl< ^t k~F@t6+R2eT$HRz.TíՇo ?EWЍ"rzK&7}3\l6ZAh,8mlCm,ul 8̪#t$2 3'Lqk2y/];_kH׵ OUS)nÎ5$Zfs|,j ֬iڒ"-?+SS̛Vc2GS(w6 ^4Cwx^Lo:Rf`mk7GhIi>V?uCuw[8A*qdxd6T+ C6{|ZA+ٻJ 3f}k0xR;%[R ;\VPMbŦDKmٜB$y*A1ڽe' -h ߉nrѨ !!Csߺ֔փ,{"pлGEM {O'GU g>jht&Y%:3J[mx[C4(c *cWEynjAQkʵvnfjibӋdki*p Al"g4xKsRH"q* vY3%ιxym׺s&A\вI~f5̧ /4i`1WʩO4jSvSQEX0XТ -c nbZ8mnR.S ooڢݜehw,t";GLQ#-$SkPh?U(_G&-vz$X wuo=OÃ+0Y[`σTFa^jls]xEZfwWokyRIlFΝw_L72 j>so|o=擷%GYV-5cK7 )}1\6L!^@XK[;\yG~c%U`ٲnO5Mp\Jqie=AYha(zi_o|%P?#5HdO#z%߷Y {'G,eS GLSցMlr'P n2X&LѓV̽7V),(l@"Ţ.U}*Vizv2g%_7ɜ?O:3RۯKLoP5&4X 1"' 61]%^s/)(,$)\Ƽ7 d&S 8r擜@фQl. b9ه$R,.Ug"? ڿ u$1y VtV8䞙XlƬ'ME,g4Ϭ߼ldxFU`Տ>QKӞjg)8:6 vq%6zkc-ЍD3 dk=0l݅lHΰPDfS/ߒj]u݂m1Klb[-f;+'-IB!x͔BO7 Rp"EH@a$+-֓v4/aV!8:S;`Ŷ]Ok+xs~BsZ{i >R³A.0:{+}-Re)9L|OP':U!p;6&j/x|eV<h*ՁM<(%ЪHW45{XzDUF'?#Kɔ:

百家讲坛孔子是怎样炼成的第15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急救吖
百家讲坛孔子是怎样炼成的第15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急救吖

百家讲坛孔子是怎样炼成的第15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急救吖
《孔子学说的当代价值》作者:贾陆英 ——孔子人生哲学的启示
主讲人:贾陆英
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和他的学生言语行事的书,是我们中华文化不朽的瑰宝.我的这个讲座就以《论语》为基本依据,来探讨孔子的人生哲学.孔子是我们中国人心目中的一位圣人,其实他并不神秘,他的一生既平凡又伟大.我们说他平凡,是因为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有苦有乐、有爱有恨,有成功有失败的普通人.我们说他伟大,是因为他那博大精深的思想,照亮了人生的道路,给予我们中华民族无穷的智慧和力量.
我们讲孔子的人生哲学,首先要涉及到孔子自述他自己一生的这一段话.“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的一生非常短暂,转瞬即逝.古往今来,人们在感叹光阴似箭的同时,更体悟到生命的短暂和人生的可贵.那么,人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一个人怎样才能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看看孔子的人生自述,将会带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这段话我们大家都比较熟悉,他是一段著名的人生格言,是孔子晚年回顾自己一生经历的时候所讲的,是他自己的人生体验.他强调了自己从15岁到70岁生命历程中间几个特别重要的阶段,以及在每一个阶段中,应当做什么、达到什么要求.这一段话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指导人生的坐标,提供了一面参照对比的镜子.
“十有五而志于学”,就是强调人在青少年的时代,就要立志学习,这是走好人生的第一步,对于人的一生至关重要.学什么呢?孔子认为首先要学习的是做人的道理,然后才是具体的知识和技能.最近钱文忠教授正在《百家讲坛》讲《三字经》,《三字经》的精神就是传承了儒家思想,主张从小首先学做人的道理,然后第二位才是学习历史,学习具体的知识和技能.只有走好了这一步,才能为一生的成长和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十而立”,就是说,一个人在走向社会的时候,懂得社会规范,自觉地按照社会所认同的行为准则去办事,是十分重要的.关于“立”这个字的含义,有许多人把它理解为成家立业,这样理解是不确切的.从字面上讲,这个“立”字就是站立.孔子在这里具体指什么呢?就指要立于礼.礼就是社会的道德规范.孔子强调只有遵循礼的规范,做人做事才能把握住自己.当今社会,我们只有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才能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四十而不惑”,就是说一个人需要经过一定的社会历练,才能够通达做人做事的道理.“三十而立”以后,还需要经过社会实践的锻炼,甚至于挫折和失败,你才能够深切地懂得到底什么是是、什么是非;什么是荣、什么是辱;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这样,你才能真正站得住、立得稳.现在,外面的世界确实是很精彩,但是也到处充斥着诱惑和陷阱.所以在是非、荣辱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懂得什么是我们应该做的,什么是我们不应该做的,才能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五十而知天命”.对于天命这个词,在我们中华文化中有各种各样的解释.什么是孔子所说的天命呢?从古至今也是众说风云,莫衷一是.从《论语》中我们看到,孔子对于鬼神之事是持怀疑态度、存而不论的,孔子从来就不讲“怪、力、乱、神”之类的事情.因此他所讲的天命,我认为不应当作神秘主义的理解,既不应当把它理解成是“宿命论”,也不应当把它理解成是“天志论”,因为这不符合孔子的思想.孔子自述他知天命的年龄是五十岁,他又讲,“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可见他知天命的这个年龄段,也正是他认真研究《周易》的时间.从这里我们可以推知,孔子讲的“知天命”,应该是通晓《周易》的天道、地道、人道.所谓天道、地道、人道,按我们今天的理解,就是指认识和把握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自身的规律.
“六十而耳顺”.所谓耳顺,就是能够听的进去各种意见,把毁誉置之度外,对好话和坏话都抱有一种理解和包容的态度.做到这一点是非常不容易的,也是非常难的,因为他体现了一种心境的平和,胸怀的宽广,是修养达到很高的程度才能够做到的.现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原是韩国的外长.他就任联合国秘书长以后,新华社记者对他做了专访,当时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钱包,里边装着一个卡片,上面就写着孔子这一段人生格言.他对新华社记者讲到,我现在60来岁,正是孔子所说的耳顺的阶段,我担任联合国秘书长,尤其需要做到耳顺,因为联合国就好比一个大家庭,对于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方面的声音都能听的进去,这个大家庭才会和谐.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心所欲”是指人的内心世界而言,是指思想的自由,这是对做人的道理有一种高度自觉的体现.“不逾矩”是就外部世界而言,是指做任何事情都不超越、不违反社会的规范、规矩,在当时就是指“无违于礼”.一个人,只有从内心实现了对社会规范的认同,才能把这种认同内化为自觉自愿的行为,从而达到内和外、主观和客观辩证的统一.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思想的自由并不是胡思乱想,想怎么就怎么,而是指他对社会的规范有了高度的自觉和认同,因此他的言行再怎么自由地发挥也不会出格.所以这个“从心所欲,不逾矩”,就是内和外、主观和客观高度辩证统一的结果.
突出这几个时间段,主要是强调人的成长进步需要时间的积累,需要实际生活的磨练,需要阅历的不断增长.我们学习领会这一段话,要着重把握的是,孔子关于人生历程中应当认真做好的事情和努力达到的目标要求,而不必拘泥于具体的时间.因为当今社会的时间节拍非常快,节奏非常快,我们应该和当今时代的节奏合起拍来,让生活过得充实而富有效率,快乐而充满阳光.
(二)学而不厌:孔子的人生写照
司马迁对孔子有一个评价,称孔子为“至圣”.他把孔子和那些君王进行对比,说天下的君王太多了,他们活着的时候很荣耀,但是死后就无声无息,被人遗忘了.而孔子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教书先生,到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已经流传了十几代,而学者们仍然以他为师,他的影响还那么大,以至于天子也好,王侯也好,他们在讨论《六艺》的时候,还要以孔子的说法为标准.经过这样一个对比,司马迁得出结论:“真可谓至圣也”.“至”是“最”的意思,他认为孔子是最高的圣人.他还引用《诗经》中“高山仰之,景行行之”这句话,高度赞扬了孔子的品德和思想,表达了自己“虽不能至,然心乡(向)往之”的真诚愿望.就是说,我虽然达不到孔子那样的高境界,但是,我的心是向往这个境界的.康熙皇帝对孔子题了一个匾,称他为“万世师表”,这个评价是非常恰当的.
那么,我们首先要提出一个问题,孔子的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他的头脑中固有的吗?也不是.孔子自己说的非常清楚,“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孔子不承认自己是“生而知之”的人,他认为自己是“学而知之”.“好古”,就是对古代留下的文化典籍非常喜爱,“敏以求之”,就是非常勤奋敏捷地去学习,去追求、探究其中的道理.孔子还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也,不如丘之好学也.”就是说即使在有十来户人家这样的小村子里,也必然会有像我孔丘这样讲忠信的人,但是未必有像我孔丘这样好学的人.因此我们说,“好学”、“有恒”、“学而不厌”,这就是孔子有别于他人,有长于他人的地方.孔子的学问是靠学习,靠后天的勤奋努力获得的,不是生而知之.
孔子一生非常坎坷.他的祖先是商汤的后代,宋国的贵族,地位非常显赫.但是后来遭到了权势迫害,家境就衰落了.为了避难,他的祖上就逃到了鲁国.他的父亲是鲁国的一个武官,地位不高.宋国和鲁国这两个国家恰恰是当时保存商周文化最多的地方,这对孔子的影响是很大的.孔子幼年,他自己讲叫“贫且贱”,这个“贱”字,不是我们今天理解的贬义,不是卑贱的含义,而是指社会地位很低.他三岁父亲去世了,17岁母亲去世了,幼年时代生活是很苦的.但是他从小就喜爱读书,深受商周文化,特别是周公之礼的影响.史书记载孔子从小玩游戏的时候,也是在表演行礼.到了青年时代,他仍然处于社会底层,看过仓库,喂过牲口,从事的是当时社会底层人做的工作.孔子15岁立志做学问,矢志不渝,终身持之以恒.30岁的时候开始聚徒讲学、教书育人.50岁左右担任过一段鲁国的官员,时间不长,是有政绩的.但是他的思想不符合当时社会统治者的利益,所以他的所作所为不可能长久.55岁的时候,他开始率弟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也是希望能够从政,来实施自己的政治主张.但是在那样一个礼坏乐崩的时代,他的主张不为所用.68岁回国,73岁去世.这就是孔子一生大概的人生经历.
孔子对我们民族最突出的贡献之一,就是学术思想上的贡献.他晚年倾其所学,致力于古代文献的整理工作.历史记载叫做修《诗》、《书》,定《礼》、《乐》,序《易经》,作《春秋》.当然在这方面有一些不同的意见.我们说,孔子虽然不可能把这些事情由他一个人全部完成,但是,他和他的弟子们对这些古代文献的整理和传播,发挥了杰出的作用,这是不容置疑的.这一点,正是他对中华文化的传承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孔子对待学习的第一个特点,就是他把学习看作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我们知道《论语》开篇第一句话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这就是孔子切身的感受.现在,有很多人,包括在座的一些同学,把学习当作是“苦差事”,一提学习就感到很苦.也有一些人仅仅把学习当成“敲门砖”,当成谋生的工具,这样的境界就过于功利化,有些低了.而孔子却把学习当作一种人生的乐趣和生活方式.他这样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他对学习态度上几种不同境界的认识和评价.“知之者”,就是学习仅仅是为了得到一点知识,满足于“我知道了”,这个境界是比较低的.“好之者”,就是对学问有一种喜好,有一种追求,这就比“知之者”进了一步.然而,喜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把学习当作人生的乐趣,当作一种生活方式来对待,是最高的境界.《史记》记载,孔子晚年学习研究《易经》,“韦编三绝”.当时的书是竹简,需要用绳子把它编起来,叫“韦编”,孔子反复翻阅竹简,竟然把“韦编”多次折断,他学习的刻苦认真精神,由此可见一斑.有人问孔子的学生说:“你的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学生一时回答不出来,孔子说,你为什么不这样告诉他:“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个人立志读书,用起功来连吃饭都忘了,获得知识以后,高兴得连忧愁都忘了,甚至不知道衰老已经降临到自己身上.孔子对自己的这个评价,是恰如其分的,他的确就是这样一个人.
孔子对待学习的第二个特点,就是注重学思结合,求真求新.孔子说自己“信而好古”,对古代的文化,他非常笃信而喜爱.但是,他从来就不是一个食古不化的人.他有一句名言,我们现在仍然经常引用,就叫“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说,学而不思,死啃书本,缺乏智慧的思想,就会迷茫受骗,学的再多也没有用.而不学习,却在那里苦思冥想,就会缺乏信心,那也是很危险的,因为没有知识的积累,知识的积累就是前人经验的积累.孔子自己也好,他教学生也好,就是要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温故而知新.”所谓“温故”,就是指对古代典籍的学习,所谓“知新”,就是在学习的同时要进行思考,经过自己头脑对典籍的思考,引申发挥出新的见解、新的思想.如果没有新的认识、体会和概括、总结,孔子怎么能成为人类杰出的思想家呢?自古名师出高徒,但孔子的老师是谁?不知道.学生讲,孔子学无常师,他是自学成才的.孔子很注重向他人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就是他的经验之谈.孔子还注重向实际生活学习,他来到周公庙,事事向人请教,有人就讥笑他不懂礼,孔子却说,不懂就问,这才叫礼呀!孔子入太庙,“每事问”的故事,一直流传到今天,一直启迪着人们,注重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会有“学问”.毛主席在《反对本本主义》中,号召共产党人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以此去洗刷唯心精神.总之,孔子的学习,第一是注重向书本学,这不是死读书,而是温故而知新;第二是注重向他人学;第三是注重向实际生活学.这就是孔子学习的态度.文化大革命中间,有人批判孔子,说他教人“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这实在是一种无知.孔子的学习态度,是值得我们继承发扬的.
孔子对待学习的第三个特点,是强调学习要实实在在,言行一致.他讲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就是一种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我们每一个人的知识都是有局限的.有我们懂得的东西,也有我们不懂的东西.只有承认自己有不懂的东西,才会有求知的欲望,才能通过学习变不懂为懂.这就是“是知也”的道理.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现由不知到知的转化、提高的过程.如果不懂装懂,就阻塞了自己继续学习和进步的道路.孔子认为做学问和做人要相一致,他强调“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就是说君子的行为比言语更重要.你做得到再说,做不到就不要说.不像有些人,没做之前先吹一顿,做不做是另外一回事.他还强调“过则无惮改”,就是说有了过错,不要害怕改正,有了错误不改正,才叫做真正的错误.
综合起来看孔子的治学之道.我想概括这样三句话:一是学而不厌的求知欲望,这是学习的动力源;二是学思结合的求真精神,对知识不仅要知道是什么,而且要追问为什么,搞清楚为什么,求得真理.用我们今天的话说,要认清事物的本质,掌握事物的规律,这才叫学到了真正的知识;三是学用一致的求实态度,学是为了用,为了指导自己的言行,学与用要相结合.正因为如此,孔子登上了他那个时代思想文化的高峰.勤于学习,加善于思考,再加丰富的人生阅历,塑造了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这里我还想指出一点,孔子所强调的行,主要指的是人的道德修养.对于我们今天来讲,还要强调人的社会实践,强调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强调把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统一起来.学习、实践、提高,再学习、再实践、再提高,这是认识发展的规律,也是每一个人成长进步的规律.
(三)诲人不倦:孔子的人生追求
《论语》记载,孔子和他的弟子颜渊、子路在讨论志向问题的时候,子路很直率,就反问老师:“你的志向是什么呢?”孔子回答了三句话,叫做“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这三句话,具体而生动地表达了孔子“泛爱众”的仁爱思想.让老年人得到安逸,让朋友信任自己,让年轻人怀念自己,这三点看似平常,要做到是很不容易的.这个志向也就是孔子所说“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修己以安百姓”的社会理想.但是孔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礼坏乐崩的时代,他的政治主张不为当时统治者所采用,为了弘扬他的道,他选择了教书育人.
孔子是我们中国历史上最早以教育为职业的儒者,就是以教育为生.孔子之前学在官府,他也是最早聚众讲学,使学术大众化的教师.他还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开启了讲学游说之风的士人.就是在整个人类历史上,孔子也是最早把文化推广到大众中去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为了纪念他,联合国设立了孔子奖,美国的加州以及一些亚洲国家,把孔子的生日——9月28日定为教师节.现在,孔子学院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华文化的园地.创办仅4年多时间,全球已有78个国家和地区设立249所孔子学院和56所孔子课堂,学习汉语的人数已突破4000万人.
“有教无类”是孔子提出并且终身加以贯彻的一个重要思想.他招收学生,不论贵贱贫富,凡来求教者,一律用当时最名贵的典籍《六艺》来授课.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可见其规模和影响之大.当时的社会是一个等级观念根深蒂固的社会,受教育是贵族享有的特权,而孔子对前来求学的人,不分等级、不分地域,不分智愚,给予平等的受教育机会,这的确是难能可贵的.无论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还是对我们民族人文素质的进步,都是一件值得称道的大事.
孔子的学生五花八门,他采取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性、启发式教育.一部《论语》,生动地记述了孔子和他的学生互问互答,交流探讨,举一反三,教学相长的许多故事,而孔子对于学生的教育、引导和提高,就体现在这个过程中.他是那样平易近人,又是那样高深高明.他最得意的学生颜渊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循循善诱这个成语,就出自这里.“欲罢不能”这四个字,充分体现了孔子循循善诱的启发式教学的成效,使人想不跟着他学也做不到.孔子学生中最有名有十几个人,有的品行高尚,有的善于言辞,有的会治国带兵理财,有的精通诗书礼乐,他们各展其长,都为当时的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孔子教学,以育人为本.他的教学宗旨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既是他自己的人生准则,又是他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他教学生最根本的学问,是“道”、“德”、“仁”,也就是做人的道理,是人的思想品德.“艺”指的是孔门的六艺之学,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综合起来看,孔子的教育思想既体现了以德为先的精神,又包括了具体的知识和技能,是德才兼备的教育.他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引导学生完善自我,提升以“仁”为核心的人生境界,以担当天下兴亡的责任.孔子的恒心和执著使他获得了成功,成为后人所敬仰的万世师表.
当前,我们国家正在制定教育规划纲要,围绕着这一件事,社会上对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讨论得非常热烈.其中有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就是是否取消文理分科.我认为这一场讨论的实质,是如何深化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如何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如何使我们的教育从小抓起,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德才兼备的现代化建设人才.孔子的教育思想,自古以来“幼儿养性,童蒙养正”的教育传统,强调从小要把做人的道理作为第一位来进行教育,这对于我们解决好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是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的.
(四)内省不疚:孔子的人生态度
孔子在回答为什么不忧不惧就可以叫做君子时说:“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这就是说,君子不忧愁、不恐惧的根本原因,是审视自己感到没有愧疚.有一句俗话,叫“为人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叫门.”孔子在这里所指的,就是这样一种心态,一种人生修养的境界.做人问心无愧,心地就会坦然,心胸就会豁达,心境就会祥和、清净,他也就没有什么可忧愁可害怕的.这就是孔子的人生态度.
那么,人在那些方面容易被忧愁、恐惧或者诱惑所困扰呢?
第一个方面,就是在处理己与人的关系上,也包括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如果我们总是抱怨他人,总是抱怨社会,那就不可能赢得人们的信任和尊重,也不可能摆正自己与社会的位置,其结果只能是不利于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孔子告诉我们的正确态度是:“不怨天,不尤人.”我们经常使用的“怨天尤人”这个成语,就出自《论语》.孔子多次说过:“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病无能马,不病人之不己知也”、“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就是说君子对人对事,总是多从自己方面找原因,多要求自己,多充实和提高自己,立足于自立、自强、自尊.只怕自己没有真才实学,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而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这是一个做人的大道理,后人把这个大道理概括成“反求诸己”、“反躬自省”、“反躬自问”等等成语,流传至今,成为我们中国人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我们大家都知道张海迪,人称当代的保尔,也是当代青年的楷模.她5岁时患脊髓病,胸部以下全部瘫痪了.遇到这种情况,有些人总是埋怨,老天为什么对我不公?为什么把这样的命运降临到我身上?也有的人埋怨自己的父母.特别有些年轻女孩不太漂亮,也埋怨父母一辈子,父母能决定这样的事吗?但是张海迪不是这样,她在残酷的命运降临到自己身上的时候,没有沮丧,没有沉沦,而是抱定了一个信念,我活着就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她自学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的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课程.83年开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数十万字英语小说,编著了《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贡献,她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邓小平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张海迪成为青年的楷模,成为道德的力量.去年11月她当选中国残联第五届主席团主席,接替了邓朴方.今天在座的很多都是学生,或者是今年,或者是明年,后年就要面临就业的问题,当前正是金融危机,就业遇到了一些困难.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希望大家也抱定“不怨天,不尤人”的思想,多从自己方面找原因,以积极主动的姿态适应社会,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又适应社会需求的路子来.
允执其中是尧传位给舜的时候讲的一句话.孔子讲的中庸之道,有三方面的含义.第一是从哲学的范畴来讲,指的是“度”.凡事过犹不及,要把握好这个度.第二是从伦理的范畴来讲,指的是人的品德.把这个度的概念运用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中,言语行动都能把握好度,把握好分寸,就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第三是从政治的范畴来讲,指的就是公平.允执其中,就是指为政者要坚信不疑地把握住公平的原则.孔子说:“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执其两端,就是要全面地看事物,既要看到过的一面,又要看到不及的一面,这样才能做到不偏不倚.用其中于民,就是要在全面分析事物利弊得失的情况下,加以综合,运用中道,坚守住公平公正的原则,这样才能处理好民众的事情.常言道,“水平不流”、“人平不语”、“不平则鸣”.孔子所说的“公则说(悦)”,就是强调只有公平公正,才会使百姓心悦诚服.今天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公平、公正、正义的原则,是最重要的价值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