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和范进的对比?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7/28 15:16:29
孔乙己和范进的对比?
xZYr"KJ0ʺ?U{me$f1h!!!$4IB"-9NBHg$AxpsϽ~D`>AOx;[=_>1Pv_·yqz>g{ߣQܶz-v)h^\K/ " ^{0k D`U'|<{bXݞˣ7ɽ_/G sh[ @ӖhE-,1>p*јL ,\Qfй!CY^81ξf?^|ntzE@{cxxݭJP(Y[<^Zq-)ݷs?;6˹:C;@bi\i%@_(@jjmLfѯ m(%܃c3\ItuG3_[v{Sέ=;zo\ #z =*60@Bjr NRUC61Xq u qk7;xq6Xm*~*Niϭ AQWɉ{|(>.KG21Y9jĖEwv?.ێ΢7x%}?ܺB0--ؽߢS^MDTD^#9'e3Yj:N^'մDZ4_!y'bԏЩa񓏢ygOHᰰmQOx<[" |<| t#zlpB^Id뢱Gσw qZL)=]0\)"nW8ZXHթh0 }'yG'1ZA\܊ v@iٶYpy<}0nģwcFrHf,OaDM9](W(TH +Kv9WҊuJoLbP{V,Y@\bli"*5v)q2J[:J̻x.ªP h_`HdʍۜGߢe8gR ;eM/Wɨ 5K:ə2؏E擤>=-WicEbwO[ @d$+r"u dyhТfԞnq~Ӱ#* 1ǬN)jdJ-)IY\aY! "\,:|5*$(wE QGbA*VmDgxZp;9Qй4(-R-Ζi0V?ߩJ3'nn88J!/8U]\Fփm4g+A)%|Di(ؾ% "uTYIDE1եMc(vv,uݹrK%KpKrp;l`QI^qvp]]3BOnջ!:LF)Klɑ;>(BCRl ȪUFT< fW Y3qeTh=,H ?VpE#9-xEˏ$rTԱ,cRN>I4S!Q;0AkQneEBAwnE&o(+F7W}ɋ>DYq}U'v yH `x}˒l%cF>ѫWvȒ(|a m? xP,/]ڐw‹7H=9fOt0Qa|D ABW(Hc~)jR^'odW>TC¦򚠰"6ZЧseM©i< KB '4_fL"{MS}:A h$]zI&*\(CeIX b?w"~57§ꐡ$(ۃxvA` fAО09K HqO0*?Dd2X qѺ&Nrw'9%M6 xϑwFxA̓-kzԈ%3R \Ө2ɾ\ (y?D4]D*lӧ =F~4Fv4/`brhya>ͰV^ 9XOq{E)[Hv0IEbf𝜹1JH(m( A A84Cطg~ޜQAV̴ x"gih ,p L+vD|@@8BY&= ‹A+hH=ۙtgzh` jC:]`eѳĬ0 zKѫ͑H#aHр^& fU ǹtIX=? h"F |&4,fgҔg0>hueh+eRj9F@t&ܒj9aB!k~IBkZ:.:d/`b|PR-ȳkAQC$Q'f[tf m%>NT"BȲTXU!"ip%_ K!nm {b*]Sـ|7&/LVwXlB,Vp57=ڷ -"DUR۝`nu?QPqfiG :N%[/=6+%eݛYPEv_i:Nq*UvP;1nE*X:b4ԡ{ +dRgWEښ;1A.)usd6)rS 臑T|K= vR x;`l\m%B.9cs"|<"чhu8fU1G8:q( =<'mC!I_pCrD$ jR=Y~* >(xSĜxT]9%]2T'?F\pm uKע} L ":VTI{K'VxCJݿNdhh[\U v~›$ *JTOV5%;͍) !Rlw+NdڦB#hh ᷕ؇#aO2خ&6K {㗴EG `m WHBdpb5#>XHLteUu.дz7Ӵt}vޡN)2^yP7u f=J,?51;/,?>qQ?j19_$1Beb pM=[Ϫr|-,"UAlp?:yPFIck4??]Bv@śXeuTM%so8^-.B z?ABA'ҊZIQ c[T{ M'ɠ,:I1m/rrNYd//!8~xcJHU!Z)|TvDvwWd5I$ 鍟B+xr/cjnKNZ]:$?S)+:`YDR޳*m+tuSm*JO.S'![àqS֔n(rAn0FQSuX+Dℕ#䛻 t$UY(MBҽv (UbV,z|QQ="Yge$mΣ[.z* ttn!qdP H(趮᛺g옹7; /k\W$Ui,bT_V#ݱޔTGZ&?kn"OU5.17AP2V\|"\s^*}>a* ='Y΁#ӎjo ,s &S#M~3[gVAR+n'ţFj-/DvSď U:=;=Tğ#yҲ] fW6/ Ej9Eu?R^zF~1 R<*zqu|W3)V/L#ᕾ[3 A(Y /)3:0_@&BD]pĺNJ0TFd /#% L`wؔ~S?m {^9yr8$ÚGfIʕKO`_$t0g׽g-:QLn1VӅk8^Aa1<^y`xtFN '3Z]!3$lO=Ⱦr+h0KL#7KRpn߲Gf~o_Ҭ$:!yKN%Fuܣ&}97KJ*_@.`#YSc?r$a8飉- fsr3 yr.ԺVЩ=c1;b.ڿOY5W6I6 ԍ`a)/r He.(-:)Y #<^J7EQx L=U__\G la23|N #,_jDЭwst0=pLT'$5 ti+ne~[xK3}yas>A2+Le6\УE]y'ciЇ!&e2+ٗYZn/TcZ[5~tHL՗::SqNK\̇ ݐbIqOek_#1Ւ`L`tV5[vd'(EgyS幺IRG{Ӻ؏#f{E- Z)ۧ¾( k7/gK$e}V^dmRHDui' ;qDyx)5"btScnz@o 99W9O&;Xx%٘"w'WǛKeOti"4ʅ(57w.iBdCrȨbqZ[ T;8w oU^Y Ju J7ʹ=lٙ}X? *ciac/b&I>6;f%C%ϬԆHM teqLC07w:]~unz/E`v_9'**|4[c)|4՛d+=I"l mV\g_MCi .|3wo*B݈YDPQC^z -o _{Y$9ˆ^ezd]}U&[xgm 1=iόpîb ^R x;/NȀq}WK hH$ΰtuRmx#K{Ņ~j'Ƽfa7q?iG|ř7°?{:]..MBuiw͋lEl_݋{r|ӧ]_ 7DYWuݏ[x?}1gXp W§ۤLҗ[ 47v5BGXƭ Y _ +quaʱ>I$gC}bz_zň[ta_[ԟ?ny ]r[n}m+c4?~B`hVqdܘj%3q3R= }w=etu>/CeJb{ |LOt]0j61.3: V}k6Ψ ZΖouv3?mthڗwu_~ۛ uZi>Px=jZ?Rcl}ק7oV[dvriJ3^7׊JڸR;f~_=7/~P?T>#ڰim}:/UҩtZjr-8κ¦

孔乙己和范进的对比?
孔乙己和范进的对比?

孔乙己和范进的对比?
孔乙己与范进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一)
  相同点:两人都是封建时代的读书人,都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同处于穷困潦倒的地位,都不会营生,脆弱无力.

 不同点:
  1、孔乙己比范进自尊和正直.孔乙己受别人讽刺羞辱时,或置之不理,以沉默反抗,或极力争辩,以至“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他极力维护自己的自尊和人格,表现出清高与孤芳自赏的傲气.范进对胡屠户的辱骂、训斥、必恭必敬,逆来顺受,唯唯诺诺,自甘受辱,自卑自贱,没有了人的尊严,没有了人格.孔乙己从不会求别人的帮助,也许出于读书人的自尊,从他从不拖欠酒帐就说明这点.范进要进城乡试,明知胡屠户会骂他,他还是去借钱,他中举后,张乡绅给他送房送钱,他欣然接受,“嗟来之食”和巴结逢迎的贿赂,他都来者不拒.
  2、孔乙己比范进热情、迂腐,范进比孔乙己圆滑.
  孔乙己不肯脱下那件作为读书人标志的长衫,宁可去偷也不寻找谋生的手段.范进饿极了,还会到市集上去卖鸡,尽管是一步一踱,东张西望的一副呆相,而孔乙己连这个都不会.孔乙己满口“之乎者也”,以“圣言”替自己辩护,不管别人听得懂听不懂,甚至对小孩也要“之乎者也”一番.范进说话会看对象,对胡屠户满口唯唯诺诺,对邻居说话通俗,对张乡绅则是文绉绉的知识分子酸味.孔乙己处处以自己识字为荣,小伙计看不起他,他偏要热心教人家写“茴”字,还要买弄四种写法.别人不理睬他,他还叹息.范进看不起乡邻,很少接近他们.孔乙己麻木的性格中还有清高的一面,还有要维护人的尊严的一面,在偷窃和好喝懒做的恶习之外,还有热情、正直、善良的一面.因此,另人同情,范进另人反感.
孔乙己与范进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二)
回顾中国文学史,站定在一九一八年.那一年的冬天,鲁迅先生以他一贯革命的笔调催生出了一部佳作——《孔乙己》,成功塑造出了一个可笑而又可怜的小人物孔乙己的形象.无独有偶,由此上溯二百多年,吴敬梓先生则以他讽刺的笔墨创作出一部反对封建科举制度的力作——《儒林外史》,塑造了许多被科举制度的怪圈拖累、扼杀的读书人的集体形象.范进则是其中的一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孔乙己和范进在中国文学史上都有一定的位置,既然要让他们进行“对话”,那么,作为旁观者的我就应该一分为二地客观公正地去作一番评判.
一、 落魄的童生和疯癫的举人
孔乙己和范进都是旧社会的知识分子,都是受封建文化毒害的读书人,都是不会营生的牺牲品.但作为两个形象,他们之间存在着更多的差别.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
1、 清高和自卑的比较
孔乙己虽然未曾进学,却颇有几分清高,喜欢孤芳自赏.孔乙己虽然饿得脸色青白,却始终不肯脱下又破又脏的长衫,对自己认识几个无用的废字沾沾自喜,甚至以自己是个读书人而自命不凡,别人取笑他时,他还要强辩几句:“你怎么这么凭空污人清白……”,当别人问他“当真认识字么?”他却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同时,他还固守“君子固穷”的道德理念.以上诸多分析都可以说明孔乙己自视清高.
而范进却懦弱猥琐,甘受屈辱,自卑自贱.他惧怕胡屠夫,无端遭受辱骂,却连连说道:“岳父见教的是”.在向胡屠夫借盘缠时,被胡屠夫一口淬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却只能忍气吞声、卑怯畏缩.范进的自卑自贱的性格在随着他考中举人的进程中逐渐减弱,这也只是针对胡屠夫、众邻居等一切地位比他低的人而言.我们可以推断,在高官面前,范进仍然会是一幅卑怯畏缩的奴才嘴脸.
孔乙己的清高使他不能正确地认清自己,把自己的缺点当作宝贝,并固守不变,最终造成了自己的悲剧人生.而范进则只记住了八股文章,并钻入了牛角尖中,在自卑自贱中苟喘,成为人们批判的对象,腐儒的代名词.
2、 迂腐和圆滑的对比
孔乙己是迂腐的,这主要表现在他的话语之中.孔乙己的语言是很有特色的,动辄“之乎者也”.在给小孩子们分茴香豆时,他有一句经典的话:“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陈腐的语言便是迂腐的性格的表现.孔乙己抱着过时的陈腐的观念不放,生活在一个激昂不安却已前进的社会里,难免不会显出他的迂腐可笑.孔乙己已成为一个典型的抱残守缺的形象.
与之相对的范进却表现出了圆滑的性格,范进的这一性格特点主要表现在与张乡绅的交往中.当范进中举之后,张乡绅前来攀附,说了这么一番话:“适才看见题名录,贵房师高要县汤公,就是先祖的门生,我和你是亲切的世弟兄.”范进的回答是:“晚生侥幸,实是有愧.却幸得出老先生门下,可为欣喜.”其实范进明智张乡绅的攀附之词是无稽之谈,却以一句“幸得出老先生门下”给予了认同.这正是范进世故圆滑的表现.这在范进以后的行事中仍然随处可见.
孔乙己的迂腐是腐朽理念的表现,也是自抬身份的行为.而从范进的圆滑中可见他城府颇深,谙熟官场陋习.
3、 善良和虚伪的对比
孔乙己虽然有诸多缺点,然而这个人的性格却有善良的一面.关于这一点可以从他给孩子们分茴香豆这一情节中看得出来.对于一个穷困潦倒的人,仍然从自己的碗中分出不多的一部分茴香豆,如果不是一个善良的人,决难有这样的行为.另外,他教小伙计写字也是出于真心实意.
范进的表现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当范进在胡屠夫受银假作谦让时,明知从此再不会要他接济,却说了这么一句话:“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这就充分说明范进是虚伪的、狡诈的.这一性格仍然贯穿他的一生.在他母亲死后,一次与张乡绅到高要县打秋风,在宴席上不肯用银镶杯箸,以证明他对母亲的“孝顺”,却在燕窝碗里拣出一个大虾元仁子送到嘴里.这恰恰说明他是虚伪的.
孔乙己的善良为自己赢得了同情,而范进的虚伪则招来了指责.
4、 自我安慰和脆弱神经的对比
孔乙己的一生是可悲的而又可怜的.其原因在于他没有正确地认识自己.他的穷困潦倒的苦相,正是他精神无所寄托的表现.在这种状态下,他只能退回到心灵深处的自我安慰中去,并在盲目的自命不凡和别人的取笑声中自我解嘲,释放心灵深处的压力.当然他将一事无成,最终在贫困中死去.这是来自心灵深处的自我否定,也是自我价值的彻底崩溃后的结果.
范进在科举考试中屡考屡败,心灵已经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考试失败一次,压力就膨胀一倍,一旦侥幸成功,这一事实强烈地刺激了他的神经,当下意识的痛苦一旦解脱,他就完全失掉全部精神.才会出现那种疯癫的状态.这说明范进的神经是脆弱的,精神是麻木的.
孔乙己和范进是两种性格截然不同的人,这与两个人精神状态有很大的关系.
二、 主顾的凉薄与市侩的狂迷
我们已经对孔乙己和范进的性格内涵作了一些简单的分析.那么,现在我们将对文章的主题思想(亦即作者借作品反映社会的深度和广度)进行讨论.
两文都对封建科举制度进行了批判,这是不须质疑的.这也与作者的观念有关.同时,两文对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也进行了批判,但存在着细微的差别.
1、 挖劣根性和批科举制的区别
在文章的主题方面,《孔乙己》一文倾向于对国民劣根性和社会的冷漠的批判.而《范进中举》则侧重于批判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
鲁迅的小说和杂文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能够挖出国民的劣根性,并就造成社会病态化的原因进行分析,以达到“治病救人”的作用.《孔乙己》一文只是借用了一个科举考试的失败者来作为主人公,以阐发他的小说的一贯的主题.孔乙己的人生经历离不开笑.短衣帮的笑,掌柜的笑,小孩的笑.正是在这些笑声中,孔乙己一步步地与人们疏远,他走向了孤独.他也想实现自己的价值,可没有人让他这么做,就连小伙计也在虐杀他.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孔乙己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社会不肯接纳他,不肯认同他.这是一个多么冷酷的社会啊!人与人之间又是多么冷漠!
《范进中举》则主要批判封建科举制度.整部《儒林外史》都反映了这一主题.闲斋老人在《儒林外史序》中这样记载:“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依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有手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终乃以辞却功名富贵,品地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这说明小说的主题是以反对科举和功名富贵为中心并旁及当时官僚制度、人伦关系以及整个社会风尚的.同时,吴敬梓又是一个十分憎恶当时士子热衷科名的人.这在各方面都为小说的主题确定了一个方向:“批判封建科举制度.”
2、 主顾的哄笑和胡屠夫的滑稽
在《孔乙己》一文中,作者多次写到哄笑.孔乙己在哄笑声中出场,又在哄笑声中死去.孔乙己的存在只是起到使“店内外充满快活的空气”的作用.“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咸亨酒店里的酒客们的冷漠和麻木,正是鲁迅所针砭的病态社会的毒瘤.当孔乙己不知去向时,掌柜的只记得“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的债务,而没有人去关心孔乙己.逐渐地,孔乙己已被人们遗忘了.作者对病态社会异化了的人们对不幸者无动于衷的凉薄进行了解剖.
胡屠夫对范进的态度在范进中举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前后判若两人.胡屠夫的前倨后恭的态度以及邻居对范进的态度的改变说明了整个社会都在追求功名富贵.作者不惜以讽刺的笔触来进行刻画,就是为了达到批判的目的.
所以说从主顾和胡屠夫等次要人物的态度上同样可以判断出文章的主旨.
3、 一根棍子和一个巴掌
孔乙己终于被丁举人打折了腿.孔乙己被打折了腿,却得不到人们的同情,反而成了被取笑的材料.且不说丁举人如何歹毒,只要看一看人们的势利眼,你便会明白鲁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了.
一根棍子打折了孔乙己的腿,将他送进了坟墓.然而,一个巴掌打醒了疯癫的范进,将他推向了富贵的宝座.我认为范进发疯这一情节是作者有意安排的.他让中举的范进跌进塘中,披散头发,一个新中的举人老爷变得一身淋漓,两手黄泥.作者让他吃尽苦头,出尽洋相,仍不解恨,再安排胡屠夫用他油腻的巴掌狠抽了他一个嘴巴,方才醒来.这同时说明作者讨厌科举,作者让中了举的范进丑态百出,其目的在于讽刺范进之类的读书人,在于批判封建科举制度.
孔乙己和范进都信奉封建礼教,遵循科举考试,两个人的命运却截然不同:一个是落魄的童生,一个是疯癫的举人;一个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成为人们哄笑的对象,一个享受荣华富贵,成了高高在上的老爷.真是科举考试造人啊!但无论两个人的最终结局如何,他们都是悲剧人物,他们都是社会悲剧的产儿.他们的可悲在于不能清醒地认识自己,脱离了本我,失去了自我.后来者戒!

1、 清高和自卑的比较
孔乙己虽然未曾进学,却颇有几分清高,喜欢孤芳自赏。孔乙己虽然饿得脸色青白,却始终不肯脱下又破又脏的长衫,对自己认识几个无用的废字沾沾自喜,甚至以自己是个读书人而自命不凡,别人取笑他时,他还要强辩几句:“你怎么这么凭空污人清白……”,当别人问他“当真认识字么?”他却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同时,他还固守“君子固穷”的道德理念。以上诸多分析都可以说明孔乙己自视清高。...

全部展开

1、 清高和自卑的比较
孔乙己虽然未曾进学,却颇有几分清高,喜欢孤芳自赏。孔乙己虽然饿得脸色青白,却始终不肯脱下又破又脏的长衫,对自己认识几个无用的废字沾沾自喜,甚至以自己是个读书人而自命不凡,别人取笑他时,他还要强辩几句:“你怎么这么凭空污人清白……”,当别人问他“当真认识字么?”他却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同时,他还固守“君子固穷”的道德理念。以上诸多分析都可以说明孔乙己自视清高。
而范进却懦弱猥琐,甘受屈辱,自卑自贱。他惧怕胡屠夫,无端遭受辱骂,却连连说道:“岳父见教的是”。在向胡屠夫借盘缠时,被胡屠夫一口淬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却只能忍气吞声、卑怯畏缩。范进的自卑自贱的性格在随着他考中举人的进程中逐渐减弱,这也只是针对胡屠夫、众邻居等一切地位比他低的人而言。我们可以推断,在高官面前,范进仍然会是一幅卑怯畏缩的奴才嘴脸。
孔乙己的清高使他不能正确地认清自己,把自己的缺点当作宝贝,并固守不变,最终造成了自己的悲剧人生。而范进则只记住了八股文章,并钻入了牛角尖中,在自卑自贱中苟喘,成为人们批判的对象,腐儒的代名词。
2、 迂腐和圆滑的对比
孔乙己是迂腐的,这主要表现在他的话语之中。孔乙己的语言是很有特色的,动辄“之乎者也”。在给小孩子们分茴香豆时,他有一句经典的话:“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陈腐的语言便是迂腐的性格的表现。孔乙己抱着过时的陈腐的观念不放,生活在一个激昂不安却已前进的社会里,难免不会显出他的迂腐可笑。孔乙己已成为一个典型的抱残守缺的形象。
与之相对的范进却表现出了圆滑的性格,范进的这一性格特点主要表现在与张乡绅的交往中。当范进中举之后,张乡绅前来攀附,说了这么一番话:“适才看见题名录,贵房师高要县汤公,就是先祖的门生,我和你是亲切的世弟兄。”范进的回答是:“晚生侥幸,实是有愧。却幸得出老先生门下,可为欣喜。”其实范进明智张乡绅的攀附之词是无稽之谈,却以一句“幸得出老先生门下”给予了认同。这正是范进世故圆滑的表现。这在范进以后的行事中仍然随处可见。
孔乙己的迂腐是腐朽理念的表现,也是自抬身份的行为。而从范进的圆滑中可见他城府颇深,谙熟官场陋习。
3、 善良和虚伪的对比
孔乙己虽然有诸多缺点,然而这个人的性格却有善良的一面。关于这一点可以从他给孩子们分茴香豆这一情节中看得出来。对于一个穷困潦倒的人,仍然从自己的碗中分出不多的一部分茴香豆,如果不是一个善良的人,决难有这样的行为。另外,他教小伙计写字也是出于真心实意。
范进的表现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当范进在胡屠夫受银假作谦让时,明知从此再不会要他接济,却说了这么一句话:“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这就充分说明范进是虚伪的、狡诈的。这一性格仍然贯穿他的一生。在他母亲死后,一次与张乡绅到高要县打秋风,在宴席上不肯用银镶杯箸,以证明他对母亲的“孝顺”,却在燕窝碗里拣出一个大虾元仁子送到嘴里。这恰恰说明他是虚伪的。
孔乙己的善良为自己赢得了同情,而范进的虚伪则招来了指责。
4、 自我安慰和脆弱神经的对比
孔乙己的一生是可悲的而又可怜的。其原因在于他没有正确地认识自己。他的穷困潦倒的苦相,正是他精神无所寄托的表现。在这种状态下,他只能退回到心灵深处的自我安慰中去,并在盲目的自命不凡和别人的取笑声中自我解嘲,释放心灵深处的压力。当然他将一事无成,最终在贫困中死去。这是来自心灵深处的自我否定,也是自我价值的彻底崩溃后的结果。
范进在科举考试中屡考屡败,心灵已经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考试失败一次,压力就膨胀一倍,一旦侥幸成功,这一事实强烈地刺激了他的神经,当下意识的痛苦一旦解脱,他就完全失掉全部精神。才会出现那种疯癫的状态。这说明范进的神经是脆弱的,精神是麻木的。
孔乙己和范进是两种性格截然不同的人,这与两个人精神状态有很大的关系。
孔乙己和范进都信奉封建礼教,遵循科举考试,两个人的命运却截然不同:一个是落魄的童生,一个是疯癫的举人;一个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成为人们哄笑的对象,一个享受荣华富贵,成了高高在上的老爷。真是科举考试造人啊!但无论两个人的最终结局如何,他们都是悲剧人物,他们都是社会悲剧的产儿。他们的可悲在于不能清醒地认识自己,脱离了本我,失去了自我。后来者戒!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