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赏析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0 04:27:55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赏析
x{r*Iz,[?ZI@GHH͠YFf0{D<_kAdC)O1맿nF܍_M%{v1h_]R/\|ӿ)]%{{i4JͶn{/ۃ ^2(^=_:-if+~kīIc{V1g?sh_d;˟lo{Unݻ E%i_[z/vM-8pnLej:&7kvZ֪{մ{UォwznL`nw`&& D؍ݫjWחp(Dpc>>\E7#?zY* f2b䥞^1ٴzeL?9haُv-۾60dn(1TC"d˼ty"n{!k\Wb,ǔMє.Jd]UI .ǩf\wW^1 gWrñ]^^v{1z +A.#&rF˼%j{vo!]]Ad^ڔuԬ(根fOX[{W1<>8ݖ)T ۀ>REN`xdiVd~-uFvaw"|d^gڃƭ)=;Taָ4  ږ6L6aLY 6d\wsm :%XƿxoAȜt)mhj#dM z5s P{O|~y!2:M?{oOˣ9RK<+D?Cfc~E3ͮd7!A<3auvo1KsOnA3 243T}(xpǠâW=b^hZ;c A^Ơ%0w~3aahA-:ф_W؊c*Gfm*Z.!^ޒ1mƯ`RR.}Dˉ00J{](l7"_]ESyE |*K Q:~ VΤc0UKLbj4{|ΰAy<!8|Lz.]e j["ֹDJ&#рAjӪ2c 6g.sz\3"n(Ҳ5X][k@%>ymdC@ŗ{YBNҫT"nan^1aU?z[ O3D>-)LY2eqI q zRi\&ibeホrs5lۃ΁.WS8Q2,AFx=eRBnb»`1#`-~v$}{8՟$܅2L&7xpt1'$n[<3)SCz,M-b~q{jگ;}21@2h}H8RX޶u/] e϶Π|ℱ߫94RAӹq+]>RvEK;& IJ2 5ɷUY9[WccYr&K7oe"@ ȫ"Lf@2ԧj&wâd$h<7 lX6Eo 2+ W6 0DB1gAz?Lfw['vCfX~ ;5]d6Zϊ^qX!@;\*L5bCjW{5Et=X6/Wo`e,F\eYt Wi0'!wd K [9ԶM5C=2n&a\S ࠵ڷ/{KUl[?r`gVޤD y?&P71`CԹA@@(4 ,#x&ݽ#ӃW@0I?qFhj& xF/o0ugMpF #2$9Ւ8cQaO\a fxw} #췎Zkb~51ǿ:noeMAwӈЖ;,ƅZBiJ+D[k5@X`qs~2~›.K<X|vA Ӎ_QT8 oUׯm w9 VL@z(9<; ![n?E%ϸ))WvŚ6g;;;,4Fhcd70UZ+NKRM{:]xIvৎyc2=f+៭ڥcڱfP%W2PH>%EԺݩ7a[0шlĮeWn9)kة@(ؾLAz?.]@]rxb3n/t;"' s_5=X|"HL@=Ú+mNnb uD&iǎ{uT8:O:Pr-vG^uQ (%Y-4nW8%xY>Z,uFu,SybjA 0U D'O'E|:&E&xNu(7xnUЋ0A+%X4PA&%9 1xJS@lgl_Q@C ^:0cƷ#h|v#B (%Fa&at=Ha24VlBj9(`X/2)I(%-kvZAja$BDJa'X5 ?4TZm 9Snd@eTj-wXEbNDa0ʥ3-ŠuyXM.K@MgرV5nX VkqmSi-AT ]hWݓu>jVC aqF+*N>8y蔲:u&6c<!CMRB .eR { _M{Y+{G{,(Ʀb vn & `{ `=,t+#p=Ȓ\Ado8U:[tȏW"*w!*Z8W,wQ0zjgR{p{8X`ý5 xyLlX/T MxԾĉVֲaah+u-&G+h ɴa |2@yڶR%,hYwCKV5t@Z P{Ջ (I#XicJvѴ-)šaVPƖ-1Ɯ@2Dp/~)9fsP5xDƗmf(b#-i-|8*&B鞡8d+oB́2ǽ'*oc-j{J00-"bFrS^8TM02}G^15*^u谹cR#BugQA}QZDܜ`|Afˋi6*".P5ug(ngmbl5JDBҷ}`JL DTlyaa; 73%\Lɦ%qOPc[7Av@iʶ)(!꽛;t~S^:iNnQKԙT%:Mm=S6ƭ^2JCr܃U$oIF&u &~eM*) Zegx@.@`; & X; 7_`.?* PAP0 ю6Ҁ_Dp =V𘣶9a/pG|9ޯ J+>BotY40,!fqENME0pR<'j@ƥ%Y,f%M={&-}LJilm_z5bϬ Ko񪈇e/ÀyZI@)9V`kQnr~o檵"٭f֋8a,Fla`K.B>!.p`7٤#B6M'6Q׶x[ɩ纓bΖl :{FO‹MEK@€״YX†10Z&h]4!Bul*U۰" NNuM4Q=pǵ]_sA,A?c᯺1ŶF%R?"@GԼ^EeFstYH*f'9˔#pKpݙ]IB6xؠs·cls,/ PnJ>$]UZۤk(c4[I ,HAiYJV%TöԤ9Tُ~ Ermr[}Чx+Y#ܷ4o1OF>67n¾hcw/MjKdZҴbV )~'fpN(=]Vvŋ̪fxO)}F,@DY'u'оАW_F[&;n( @A Zjt jp6Zf;~4']۞/Yrԕ 7%g޼XA'2&ܑJXў* p`wLVzJ܈qP e&qd+exHhK&X#q Fsž~[! st#czcnp:\kD)jƶ=n)$F("OFu< &hP{`Wk&&jf7{{mߔTTOѦͮQog{wm-p/{Z7AC@_ո9Ř0i 9RB;q\g u# kM];Gpx/D 1@$y< _#dN`)sͮ=dᖏKi5v"YJ7.U8_6(2Ee}(E!Z t`Ivk[ybrK=& Tw[Xn"?{Ts1U (m1w#ۧC,'l%M0 hϣt (ex=mHս#iӊyUɮU#!?D(€Kq &I[MrzPlIQ ,DT"_&HK-rdR㾃0=CR"nBW^jzٴZA6 KvJ#t,ۺ 3|d*=j4}B +gʖ`%PQ> 5'F{˦< Sie&ru7HPw6yQge:hfMID*#Q0Q%2U,/3_8FڞdBψlóC"lWnw˗???/_Kƻ\}? } ~_?o|2DԖ/ѥE2%zLsqtÏv.!oAc&#/ J,Y: 櫎0͏3.p3<xkf#"m=;$j̡QK3I0I3:f`1:w!tF|?a6zNk5vC2͚:ۅaCO*VփSb\PfvWM&ܕbl89ڰsE,4É4FZIkC׭ eЯx#W 5V._L|\ObA#i P3QxWX*Kb.M2ާN^ E?[C~ #ٳ6ͬ~@cN./4et=?' ɱ0/w59֨7*E9ʯno6 Y ,I2!snSLde,Y#yXN20 '9A:%>LZeLNa:KqCF3mu>y84K]լU<^v1`O;c73.o6ÇR8urMY{3δϲŐ;K:xfy3g=k(*_LY2 g@k?dA:LZzЖ_ߒ3ЁCќƻh#EKhMvh?MQ:4Ckő2%2IsYL~+-54Y|i\ƴ38ӺYӚx>;˜ǹ/ uGM\5F_EZ;k{,`c<iMwgqicl~˷]1Uku]`\ׂGksa`h&[z–aK>=\l9{|1[%ӜlM+esbfs p ~-oc&z}648KM1l- l~ F8'< W]Vֹk88l4ƸC(?8Wh= [Ƙ6 ~7mc0ߠwaV8)wx\,&\plpt\'!Fp蓜p-pyy̢ f\n7=.;\&*Ր#4%!O\A4S\$WbK2Y/M*Wckgp7.9@Y)i8mc<]a/!E{`2,WKKb6-8v3οq?LmjlG6;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赏析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赏析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赏析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赏析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赏析一】
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昨夜雨疏风骤”指的是昨宵雨狂风猛.疏,正写疏放疏狂,而非通常的稀疏义.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结果一觉醒来,天已大亮.但昨夜之心情,却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于是,她急问收拾房屋,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吗!?”
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
作者以“浓睡”、“残酒”搭桥,写出了白夜至晨的时间变化和心理演变.然后一个“卷帘”,点破日曙天明,巧妙得当.然而,问卷帘之人,却一字不提所问何事,只于答话中透露出谜底.
真是绝妙工巧,不着痕迹.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
【赏析二】
李清照虽然不是一位高产的作家,其词流传至今的只不过四五十首,但却“无一首不工”,“为词家一大宗矣”.这首《如梦令》,便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令人玩味不已.
起首两句,如何理解颇有争议.盖推以事理逻辑:既然是“浓睡不消残酒”,又何以知道“昨夜雨疏风骤”,这岂不是自相矛盾?其实对这两句词,是不能用生活中的简单事理去体会理解的,因为词人的本意实不在此,而是通过这两句词表达无限的惜花之情.大凡惜花的诗词都言及风雨.白居易《惜牡丹二首》诗:“明朝风起花应尽,夜惜衰红把火看.”冯延巳《长相思》词:“红满枝,绿满枝,宿雨厌厌睡起迟.”周邦彦《少年游》词:“一夕东风,海棠花谢,楼上卷帘看.”花在风雨中零落,这层意思是容易理解的.但是说“浓睡不消残酒”也是写惜花之情,恐怕就不太容易理解了.不过只要多读些前人写的惜花诗词,也就不难体会了.杜甫《三绝句》诗:“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韦庄《又玄集》卷下录鲍征君(文姬)《惜花吟》诗:“枝上花,花下人,可怜颜色俱青春.昨日看花花灼灼,今日看花花欲落.不如尽此花下饮,莫待春风总吹却.”这些诗句正可用来作为“浓睡不消残酒”的注脚.易安在其咏红梅的《玉楼春》词中所云:“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亦可视为对“浓睡”一句的自注.这句词的辞面上虽然只写了昨夜饮酒过量,翌日晨起宿酲尚未尽消,但在这个辞面的背后还潜藏着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昨夜酒醉是因为惜花.这位女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饮了过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余醉.《漱玉词》中曾多处写到饮酒,可见易安居士是善饮的.善饮尚且酒醉而致浓睡,一夜浓睡之后酒力还未全消,这就不是一般的过量了.我们只要思索一下词人为什么要写“浓睡不消残酒”这句词,得到的回答只能是“惜花”.就这句词的立意而言,与上引杜甫和鲍文姬的诗句都是同一机杼,并无二致.但易安的高处正在于不落窠臼,独辟蹊径.一旦领悟了潜藏在“浓睡不消残酒”背后的这层“惜花”之意,那么对以下数句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接下去三、四两句所写,是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尽管饮酒致醉一夜浓睡,但清晓酒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园中海棠.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眼,却又不忍亲见,于是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问个究竟.一个“试”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曲折有致.相比之下,周邦彦《少年游》:“一夕东风,海棠花谢,楼上卷帘看.”便显得粗俗不堪,味同嚼蜡了.“试问”的结果如何呢?——“却道海棠依旧.”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非常意外.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是啊,“雨疏风骤”之后,“海棠”怎会“依旧”呢?这就非常自然地带出了结尾两句.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象是自言自语:这个粗心的丫头,你知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应是”,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口吻极当.因为她毕竟尚未亲眼目睹,所以说话时要留有余地.同时,这一词语中也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海棠虽好,风雨无情,它是不可能长开不谢的.一语之中,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谓语浅意深.而这一层惜花的殷殷情意,自然是“卷帘人”所不能体察也无须更多理会的,她毕竟不能象她的女主人那样感情细腻,那样对自然和人生有着更深的感悟.这也许是她所以作出上面的回答的原因.末了的“绿肥红瘦”一语,更是全词的精绝之笔,历来为世人所称道.“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这实在是语言运用上的一个创造.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不正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吗?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称:“此语甚新.”《草堂诗余别录》评:“结句尤为委曲精工,含蓄无穷意焉.”看来皆非虚誉.
这首小词,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却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词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蓼园词选》云:“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可谓的评.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赏析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赏析一】
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这首《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留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末,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低上,呼之欲出.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嘎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赏析二】
这首词在南宋人黄升的《花庵词选》中题为“酒兴”.
玩词意,似为回忆一次愉快的郊游而作.词人命舟备酒,畅游于清溪,因沉酣竟不知日之夕矣.沉沉暮霭中,回舟误入曲港横塘,藕花深处.这是一个清香流溢,色彩缤纷的,幽杳而神秘的世界.它给词人带来的是巨大的惊喜和深深的陶醉.
花香、酒气,使词人暂时摆脱了封建社会名门闺秀的重重枷锁,显现出她开朗、活泼,好奇、争强要胜的少女的天性.于是有争渡之举.当轻舟穿行于荷花之中,看着栖息在花汀渔浦的鸥鹭惊飞,她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生命的活力.这种活力就从词短促的节奏和响亮的韵脚中洋溢而出.
这首词杨金本《草堂诗余》误作苏轼词,《词林万选》误作无名氏词,《古今词话》、《唐词纪》误作吕洞宾词.从“误作”之多,也可看出此词之放逸已超出了“闺秀词”的范围,所以有人把它列入男性作者的名下.但南宋人黄升的《花庵词选》、曾慥的《乐府雅词》都把它作李清照词,应当是可信的.

李清照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栏目:宋词鉴赏 作者:情诗网 2005-7-25 0:49:57 浏览:2611 相关信息


如梦令①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②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柳瘦。③
【作者】

全部展开

李清照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栏目:宋词鉴赏 作者:情诗网 2005-7-25 0:49:57 浏览:2611 相关信息


如梦令①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②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柳瘦。③
【作者】
1084-?,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幼有才藻,十八岁适金石家赵
明诚,夫妇感情甚笃。南渡后,赵明诚病故,她颠沛流离于江浙皖赣一带,在
孤寂中度过晚年。她工诗能文,诗尤为宋代大家,前期词多写闺情相思,后期
词融入家国之恨与身世之感,风格顿变。她兼擅令慢,每能创意出奇,以经过
提炼的口语表达其独特真切的感受,形成辛弃疾所称道的“易安体”。有《漱
玉词》。
【注释】
①此调原名《忆仙姿》,相传为后唐庄宗自度曲,因词中叠言“如梦,如梦”
故改为今名。又名《宴桃源》。单调,三十三字,仄韵。 ②卷帘人:指正在
卷帘的侍女。 ③绿肥柳瘦:指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品评】
此词表现了作者对花事和春光的爱惜以及女性特有的关切和敏感。浓睡醒
来,宿醉未消,就担心地询问经过一宵风雨,窗前的海棠花怎样了。卷帘人不
免粗心,告慰说,幸好,无恙。得凭着敏感的心灵,她已感到经雨之后必然绿
叶丰润而红花憔悴了。全词仅三十三字,却巧妙地设置了同卷帘人的问答;问
者情多,答者意淡,因而逼出“知否,知否”二句,写得灵活而多情致。词中
造语工巧,“雨疏”、“风骤”、“浓睡”、“残酒”,都是当句对;“绿肥
柳瘦”句中, 以绿代叶、 以红代花,虽为过去诗词中所常见(如唐僧齐己诗
“红残绿满海棠枝”),但把“红”同“瘦”联在一起,以“瘦”字状海棠的
由繁丽而憔悴零落,显得凄婉,炼字亦精,在修辞上有所创新。唐韩偓《懒起》
诗:“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李清照此词或
许胎息于韩诗,但结句以对话出之,委曲精工,更胜韩作。因此,《梦园诗选》
说此词“短幅中藏无数曲折, 自是圣于词者”。又,宋人爱海棠, 陆游曾有
“为爱名花抵死狂”、“海棠已过不成春”(《花时遍游诸家园》)等句。李
清照以海棠入词,并对它至为关切,当非偶然。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在南宋人黄升的《花庵词选》中题为“酒兴”。
玩词意,似为回忆一次愉快的郊游而作。词人命舟备酒,畅游于清溪,因沉酣竟不知日之夕矣。沉沉暮霭中,回舟误入曲港横塘,藕花深处。这是一个清香流溢,色彩缤纷的,幽杳而神秘的世界。它给词人带来的是巨大的惊喜和深深的陶醉。
花香、酒气,使词人暂时摆脱了封建社会名门闺秀的重重枷锁,显现出她开朗、活泼,好奇、争强要胜的少女的天性。于是有争渡之举。当轻舟穿行于荷花之中,看着栖息在花汀渔浦的鸥鹭惊飞,她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生命的活力。这种活力就从词短促的节奏和响亮的韵脚中洋溢而出。
这首词杨金本《草堂诗余》误作苏轼词,《词林万选》误作无名氏词,《古今词话》、《唐词纪》误作吕洞宾词。从“误作”之多,也可看出此词之放逸已超出了“闺秀词”的范围,所以有人把它列入男性作者的名下。但南宋人黄升的《花庵词选》、曾慥的《乐府雅词》都把它作李清照词,应当是可信的。

收起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赏析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赏析一】
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昨夜雨疏风骤”指的是昨宵雨狂风猛。疏,正写疏放疏狂,而非通常的稀疏义。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

全部展开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赏析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赏析一】
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昨夜雨疏风骤”指的是昨宵雨狂风猛。疏,正写疏放疏狂,而非通常的稀疏义。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结果一觉醒来,天已大亮。但昨夜之心情,却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于是,她急问收拾房屋,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吗!?”
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
作者以“浓睡”、“残酒”搭桥,写出了白夜至晨的时间变化和心理演变。然后一个“卷帘”,点破日曙天明,巧妙得当。然而,问卷帘之人,却一字不提所问何事,只于答话中透露出谜底。
真是绝妙工巧,不着痕迹。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
【赏析二】
李清照虽然不是一位高产的作家,其词流传至今的只不过四五十首,但却“无一首不工”,“为词家一大宗矣”。这首《如梦令》,便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令人玩味不已。
起首两句,如何理解颇有争议。盖推以事理逻辑:既然是“浓睡不消残酒”,又何以知道“昨夜雨疏风骤”,这岂不是自相矛盾?其实对这两句词,是不能用生活中的简单事理去体会理解的,因为词人的本意实不在此,而是通过这两句词表达无限的惜花之情。大凡惜花的诗词都言及风雨。白居易《惜牡丹二首》诗:“明朝风起花应尽,夜惜衰红把火看。”冯延巳《长相思》词:“红满枝,绿满枝,宿雨厌厌睡起迟。”周邦彦《少年游》词:“一夕东风,海棠花谢,楼上卷帘看。”花在风雨中零落,这层意思是容易理解的。但是说“浓睡不消残酒”也是写惜花之情,恐怕就不太容易理解了。不过只要多读些前人写的惜花诗词,也就不难体会了。杜甫《三绝句》诗:“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韦庄《又玄集》卷下录鲍征君(文姬)《惜花吟》诗:“枝上花,花下人,可怜颜色俱青春。昨日看花花灼灼,今日看花花欲落。不如尽此花下饮,莫待春风总吹却。”这些诗句正可用来作为“浓睡不消残酒”的注脚。易安在其咏红梅的《玉楼春》词中所云:“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亦可视为对“浓睡”一句的自注。这句词的辞面上虽然只写了昨夜饮酒过量,翌日晨起宿酲尚未尽消,但在这个辞面的背后还潜藏着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昨夜酒醉是因为惜花。这位女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饮了过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余醉。《漱玉词》中曾多处写到饮酒,可见易安居士是善饮的。善饮尚且酒醉而致浓睡,一夜浓睡之后酒力还未全消,这就不是一般的过量了。我们只要思索一下词人为什么要写“浓睡不消残酒”这句词,得到的回答只能是“惜花”。就这句词的立意而言,与上引杜甫和鲍文姬的诗句都是同一机杼,并无二致。但易安的高处正在于不落窠臼,独辟蹊径。一旦领悟了潜藏在“浓睡不消残酒”背后的这层“惜花”之意,那么对以下数句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接下去三、四两句所写,是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尽管饮酒致醉一夜浓睡,但清晓酒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园中海棠。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眼,却又不忍亲见,于是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问个究竟。一个“试”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曲折有致。相比之下,周邦彦《少年游》:“一夕东风,海棠花谢,楼上卷帘看。”便显得粗俗不堪,味同嚼蜡了。“试问”的结果如何呢?——“却道海棠依旧。”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非常意外。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是啊,“雨疏风骤”之后,“海棠”怎会“依旧”呢?这就非常自然地带出了结尾两句。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象是自言自语:这个粗心的丫头,你知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应是”,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口吻极当。因为她毕竟尚未亲眼目睹,所以说话时要留有余地。同时,这一词语中也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海棠虽好,风雨无情,它是不可能长开不谢的。一语之中,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谓语浅意深。而这一层惜花的殷殷情意,自然是“卷帘人”所不能体察也无须更多理会的,她毕竟不能象她的女主人那样感情细腻,那样对自然和人生有着更深的感悟。这也许是她所以作出上面的回答的原因。末了的“绿肥红瘦”一语,更是全词的精绝之笔,历来为世人所称道。“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这实在是语言运用上的一个创造。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不正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吗?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称:“此语甚新。”《草堂诗余别录》评:“结句尤为委曲精工,含蓄无穷意焉。”看来皆非虚誉。
这首小词,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却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词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蓼园词选》云:“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可谓的评。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赏析一】
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这首《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留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末,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低上,呼之欲出。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嘎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赏析二】
这首词在南宋人黄升的《花庵词选》中题为“酒兴”。
玩词意,似为回忆一次愉快的郊游而作。词人命舟备酒,畅游于清溪,因沉酣竟不知日之夕矣。沉沉暮霭中,回舟误入曲港横塘,藕花深处。这是一个清香流溢,色彩缤纷的,幽杳而神秘的世界。它给词人带来的是巨大的惊喜和深深的陶醉。
花香、酒气,使词人暂时摆脱了封建社会名门闺秀的重重枷锁,显现出她开朗、活泼,好奇、争强要胜的少女的天性。于是有争渡之举。当轻舟穿行于荷花之中,看着栖息在花汀渔浦的鸥鹭惊飞,她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生命的活力。这种活力就从词短促的节奏和响亮的韵脚中洋溢而出。
这首词杨金本《草堂诗余》误作苏轼词,《词林万选》误作无名氏词,《古今词话》、《唐词纪》误作吕洞宾词。从“误作”之多,也可看出此词之放逸已超出了“闺秀词”的范围,所以有人把它列入男性作者的名下。但南宋人黄升的《花庵词选》、曾慥的《乐府雅词》都把它作李清照词,应当是可信的。(侯孝琼)。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