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关于数学家的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8 12:32:30
有没有关于数学家的故事
x}n#I ŠhT<̗LMOc4Ϥ(IH6nڸ|J&_s5w<5*frfɩ3kq9鼸GA|9_ǿt4:7+P%Rn~y\M?v_ϟ?)mOf:SC]sy&iNG2krraz}Lb:>13SY;q sӾ0r#3;#7ZYfN2[Eaˣyl9!Yօ,&#e=[%h:|!Fc~o:G:T-tk9xݨSy;.j 6!,hӦW;ۤwx!VǜtvV=#G/G)ٯ<$jq[&qJ .gx_@DObU"% }râez)c|4Ys2^$ KM@w.t^hLwywbǠxvGvM#QnZPe_޺sLNb bJJUAZf?dqޠǕ` Z@6ΙL$9shdMx[io@9r[{P$g{:%GT絪pL RZCOP!?+=.̡/'.I1{[)3.÷ b6(1ߘ@.d9?^N^rdܭIPMrG5"߂_ Ѷdꍷ#&o8]읯*Eqd9<Ճ 27 ۗusH&d7tKq-jmD:m,G"o1B39*v=^w׫-߂$pð^$_Zm'P3T-ԇ&Ja}rt*l!7fp"߆h =,*Z Pz<07Q;adpXv5Q&~cD >R*_Ǥ`t*@Ct  {{TMaӪ$!wrU$1'tz Vvjkl.SgS1w~ hj1<İAyҌȇYVMT ZHm 4ǑH,YĜX^lO&H(Zq@(@!kQɫnOOՕM:jBX mR̓<%?AK.pg1kaB@֜EK/qƵ ,D %=cMu$'XxEPGrlz{7K3ÅpWi.2&^s:5nwXOrn,|Qp81BLq;9ס1ƾ 9SŖ[8g>_P/:bM2AǾ4$Z6UQoV2 u ƿ6B\Wӯ'\IPk|`Tdm'>l(R}{@Oan5rs: "piR^r?$Q67TbrCmXHޑ@tZ#SgOtŽӮIߪw䝀)Sw"Rq )d߃Pesn0ت)F=@]B)@;UܬQ)L:*Uᰧ@;sžˉ%M>*p}_ԍ$~V3A,%~o?~/?}k Dg&[6e~8uZ[8/'θ[:͉^a0ĉ;ʵ#Rw}%usfGr< 6OBBB ~Ëޅ߭9,]r r& \ 9s[WN?)UnUܤG{|Q4xxO'ɭ00m~4ߓD22K>o:QNƙ8͏V3P㪛"v3k$ G\u;Ez8YmUt:{n%:.{zw#|q _E:NjDp: j݇;4Ɩ kc1_`DO8v-`Nê [Sk +\SvS#}<XfxAC=#''פ6>ۥ3=q F*%ZԼ]5P+g4BYNO3뤄6jM6@MÖN =vA BݥrHCüDR^*"^+a6 ˫9v&y.7;,?埩Eȉ,yl}ƏQJtzUbS֭ ڻ$N6:YS'0C~"Ss㐌4ǽM> 0VSJMGn٫@?a0xv9+d2I|QdzI'E)Hk %Z\`ӂ@ w^Yօ6ab'}3sy ˒ʪz4a"F$'`%sIށ'horzg`|QpkC[ݜ3?sNӾp, ʫ׫9 ȥ^R,x z&HC'ǔWrV*aSd7I{R >Y{6|iĴ2P:KY[\iiś] :_nL+ Ay$]Խ!a"h*|YL%#hTvHZ ,/Ŷ ԂwܟQ`l`-^Ňć[N+n n(?ԩg}jaޓKHG`A+60[B=nkjB_sMUHbf~+* Ohؑ#BۻT3ESk%l'*!3{.԰ӈxO]@o灕.@"Kg[;#nQd%'~甥%g ɝxG>Yxv&ALڝMdsV$Xtq.[_Y{:u3 #Rډ)?t;1-Uv9Zh޵[ @2h,$oiRĝ;'@MGAԺƧ(cJDV'BATaxy(ѼCN 2+!5- %aZKqpo:n߫I3C2 '/aDVXb|\V3`VAߥf6#+ ~\5gP8x!UR8G>z=#%PfxVRY@@d9r6=llIǚT,El>[jA!RPNtv*B^<'&? jأĽkp( Ul0c'g3܇Tì÷vœTKlWL(}Z=&\y uF%9: rY ;RQjf*4 ns^|ǻ`3P}Vè≏\x00gI ,efHwr +[a@a' wyg5^.[r%Qs <hyɑ5>e'{gj;y~(l!<#H왓LvM?fɗ29T1ӽKv> B( kX-=z@6ݩ'kZl "kr7g:^*g,vѲ3?T(G1MW+ȲiC>!*Ɩ`֞!) f>Oa-`GM;]; _g5wM=#j ?ƈ:zw(%حξkz;qӓ};իx&_E*I{OfĠ7L,*ZgF gmﲥ56c?#!8ヰ k&ķfo'9|S *̞tNYк#u$bzdKi 0kkסr>WVaHpC^#[tFihvj4VAg1Yqwٱs#NFrbKǎ2|BJpv ߶1m:lKX Nȩ>K:kԮl'ȷ_C%qrkCbU 㙝coa[ s^T1 TaN"nCnx->aXz.s>1=E GVBMS$4jO$U8E笩U&\EHW(r2'lũV3,r F]y=*Wx~f=:}_N֔VSϊ}@ŪY $w|g|dYxcF~O-&-ehI3O G4F#>rwMo0X/kap0T3w}z|\"zO׫D݇my]OKp`|%㗙 #znǴZrGkM%u+́AWYʐ,CcR1C ήzQƲj`)'dދXG޿t2BQI-BJLzm K̕JskW+`*Ů԰Y`/_oySJm'fMbuȣ8skO2GoZlӛY ,0=x8NXc'Ea&>fUX6Cڰ)݈jM;5M&]HGA%kP GpVНIW ;2 < B@ӯ` ~M~|W E 858(,_V0UkZٽ?iwǫ+)Z'>dL]j:9pS"~UmH=5݇P-*xdR\ǩ VfS^avR&Gp@;)%q|Ѥb` E~"=؉*WQ?2%59ua[)濃/{v>';B^ҨL}`p 4%NtZثBڐm!A}_}]vV.Kܦ%Q+ēNP o`Dr)A's8 /ڷB:FX!Y@4`;w&?c]/WV'}l~"5$Ts9z} vU`PSi ϓMAM3#9mC`ʾt֣6VסtM$|ҰTm$9YoL%AݲY@%EP~ܤ9Lp roTU3~|9˿{@wq~:#]WAjOzلn:Nh@grșgॾƝS ,6Dѐw1? vD#zBMz=JzeϚBe4-$r`LY5EmDt>:bt_k{&i 0M+8"4lTpיWZ?ž.礰N胵7H&YojG~#m6aVv,X16 ?[ǡ$܆X ݰZaSWݣ9˕? )?Z*x M6z{vZ9ς6G,責f&J7HyQ6nD^n ?-Lw"NTSi! ?D#m#NL֦MS~H޲hYb!4Q&0liU [a[M;az%~7'y}=㝠!"KkR ,d7yV,'͌Ro'F|=u& ۀ"zmƉtSk͆im{D!>T _WOkl8s [QmIk~T:ծrzO4^Ҙ<ϛnQOS]PHr2ÇJtZ&#;R1h㱖zcՊu.(>X.S{OUQAeeC-ghགྷfp TS QyJsĴDFRu.L2-1)'ksJ}MuHد/:kT+^&wn @JRs6>"V3=У6|qՉƆ/h >Cn%G2F~Zj{aDLIxTj_&eؖ<w2-:<=MgmlN3A!tP"cGFfvHdR'[#H0*ꕦ9AA\zيR:E w^j<Ƃ:ذSˠJ BZ$4[,Z&y9vδݻ=eb B41/]^{oɝ{kՠmH9m'8&DIcm lT@Yhц%R˅)>z$x* -ԖoӇ័olwyՆ Z̀iyGsaN`vG%p&FQgam[&#dݪlU(񢵊b=YU_`sssadmp aO%1(4({ikn9n&f)iXXJ POJRk 7۞~K;e ޢՑF ,W[N9yU=Mp.}Ǽms^_ V(VHy8( HUe˭pgXU1-Ÿ\nJX9ƜVT^ jÂ( ݂}^t"~`U ;>\úhEcwj?|bybFf'E ,wzz:ѨZF 2I XҸ973; ݜd-\yJ8~5LZQj]{)cP [1y  Vtآ#>7L-q'vyeR&7S-IcY 0QoPN+Z~InɐBִ0#kv>>Tl9jmn_j(lڭÊ UsvۚFIZV2rp25SJb {& 1 .'SLgR$2eկ욢甅¨RU2_"RtdJGb =R@M`ڛ7:=k\;/a.[L,XD;qʃ2/갷ֵ2HP9۷+m~3_|N~sب318Ϧ<Obd¢'vɶ;u'E J6M8+?@cu'-h+SXrխA9oĖ\ꁤ#zKh۸/ Oo{Jr尩b6fL?)R*uLm4i~4;YS;r-;]U剬SzQ=OR?(fNU-ۺ}t1K^hvwWk{Fw fl`=b2Rݷ$X]iti +K0T#|4@nuw}b`fG'礣FZO8AW$R4aI%гY|.,ׁVP J!W7]*T:2I/\]9oЄU5^@a'ؿ  KCF\C dF(&"e#9ˣ^w5~UP*ʶvk3OFhw"<ڙǖiMT)fajNU覭-HyF;&gJ׌5GGlB82B$qyw}씣p_5}B/ss*`6u9~La$әt2$(:1_-| 0 _:F0ȧmGC{Uz(p憟5r4,L@;ø<|uJ?;QӼٚ{^a+¿2z󚗹O< {s/bSW8Os39  [P Zehww%K9^=Nz;w8V}>l]eÈ {46nfpqf{z1=93>f9Rݹ=a+ipP+lc$,/[(c(dy&ZxzSyD&*}*Bf y J = 6C 3җ; }ftbr)LpEW*<9\{}`8h3-?LoF.m9D1#gI0&9Bpkzޫeggγ;&g JQcf+x.~}OYC٫LYa72~ƺȉX~F@Cֽsy^fchTө}gvepGNy9!rAQ)V$AyEjEU8f]mLA?kӓФe{zo7w/nQ1pWÌot0&_tPm,16kZ/HI߭yլE A}!!=oPF`Z[={)8I#§HG9T-2"@3~xGiQꎢfQYFݨXN1Ӫ-Yүbֹ#I\q5o䬹#r~ i_+wռ~VP2''Pz$Rug<XRdw3}XH=0wp$|d<ܴM?]TU!d ,j^#bt#Ag51|XBuo|h͙PI 8X9d1Fv3dkIf ]ɂ+C Ue=D /ĉ@HX]R.6([g|ǫ<ٿeSxȰ#. VwYiMcEuV )ZbTiצU&gU֯m;OHr9\1ξYf֫"%x+En۪+.k '-:K[;m`N5+9 (Dxo21fl= >*AQB΄0ڐ937UHT2gfO>$>U*yf A.j-1+(#sm>:;"+=?^ LgJ2=J[Ӭ佭}xy,mxIפ'^ YϽkx^ܦ{iOA|.X\E5@k/i hhc2% <幽m2v5YD\'J_nэuZ]ii?ސZ

有没有关于数学家的故事
有没有关于数学家的故事

有没有关于数学家的故事
百度搜“数学家 故事”有很多的,呵呵
高斯(1777—1855年)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高斯在童年时代就表现出非凡的数学天才.年仅三岁,就学会了算术,八岁因发现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而深得老师和同学的钦佩.大学二年级时得出正十七边形的尺规作图法,并给出了可用尺规作图的正多边形的条件.解决了两千年来悬而未决的难题,1799年以代数基本定理的四个漂亮证明获博士学位.高斯的数学成就遍及各个领域,在数学许多方面的贡献都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并在天文学,大地测量学和磁学的研究中都有杰出的贡献.1801年发表的《算术研究》是数学史上为数不多的经典著作之一,它开辟了数论研究的全新时代.非欧几里得几何是高斯的又一重大发现,他的遗稿表明,他是非欧几何的创立者之一.高斯致力于天文学研究前后约20年,在这领域内的伟大著作之一是1809年发表的《天体运动理论》.高斯对物理学也有杰出贡献,麦克斯韦称高斯的磁学研究改造了整个科学.高斯的一生中,还培养了不少杰出的数学家.
如要中国数学家的故事,推荐这个:

数学家的故事——苏步青
苏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虽然家境清贫,可他父母省吃俭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学。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可量,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

全部展开

数学家的故事——苏步青
苏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虽然家境清贫,可他父母省吃俭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学。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可量,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杨老师的课深深地打动了他,给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兴奋剂。读书,不仅为了摆脱个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国广大的苦难民众;读书,不仅是为了个人找出路,而是为中华民族求新生。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一迷上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现在温州一中(即当时省立十中)还珍藏着苏步青一本几何练习薄,用毛笔书写,工工整整。中学毕业时,苏步青门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
17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步青较早地进入了数学的研究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写了30多篇论文,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获得博士之前,苏步青已在日本帝国大学数学系当讲师,正当日本一个大学准备聘他去任待遇优厚的副教授时,苏步青却决定回国,回到抚育他成长的祖任教。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苏步青,生活十分艰苦。面对困境,苏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么,我甘心情愿,因为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爱国的光明之路啊!”
这就是老一辈数学家那颗爱国的赤子之心
数学家的墓志铭
一些数学家生前献身于数学,死后在他们的墓碑上,刻着代表着他们生平业绩的标志。
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死于进攻西西里岛的罗马敌兵之手(死前他还在主:“不要弄坏我的圆”。)后,人们为纪念他便在其墓碑上刻上球内切于圆柱的图形,以纪念他发现球的体积和表面积均为其外切圆柱体积和表面积的三分之二。 德国数学家高斯在他研究发现了正十七边形的尺规作法后,便放弃原来立志学文的打算 而献身于数学,以至在数学上作出许多重大贡献。甚至他在遗嘱中曾建议为他建造正十七边形的棱柱为底座的墓碑。
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精力,把圆周率算到小数后35位,后人称之为鲁 道夫数,他死后别人便把这个数刻到他的墓碑上。 瑞士数学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对螺线(被誉为生命之线)有研究,他死之后,墓碑上 就刻着一条对数螺线,同时碑文上还写着:“我虽然改变了,但却和原来一样”。这是一句既刻划螺线性质又象征他对数学热爱的双关语
祖冲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人.他从小就阅读了许多天文、数学方面的书籍,勤奋好学,刻苦实践,终于使他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秦汉以前,人们以

收起

筹算女杰王贞仪
女数学家王贞仪(1768-1797 ),字德卿,江宁人,是清代学者王锡琛之女,著有《西洋筹算增删》一卷、《重订策算证讹》一卷、《象数窥余》四卷、《术算简存》五卷、《筹算易知》一卷。
从她遗留下来的著作可以看出,她是一位从事天文和筹算研究的女数学家。算筹,又被称为筹、策、筹策等,有时亦称为算子,是一种棒状的计算工具。一般是竹制或木制的一批同样长短粗细的小棒,也有用...

全部展开

筹算女杰王贞仪
女数学家王贞仪(1768-1797 ),字德卿,江宁人,是清代学者王锡琛之女,著有《西洋筹算增删》一卷、《重订策算证讹》一卷、《象数窥余》四卷、《术算简存》五卷、《筹算易知》一卷。
从她遗留下来的著作可以看出,她是一位从事天文和筹算研究的女数学家。算筹,又被称为筹、策、筹策等,有时亦称为算子,是一种棒状的计算工具。一般是竹制或木制的一批同样长短粗细的小棒,也有用金属、玉、骨等质料制成的,不用时放在特制的算袋或算子筒里,使用时在特制的算板、毡或直接在桌上排布。应用“算筹”进行计算的方法叫做“筹算”,算筹传入日本称为“算术”。算筹在中国起源甚早,《老子》中有一句“善数者不用筹策”的记述,现在所见的最早记载是《孙子算经》,至明朝筹算渐渐为珠算所取代。
17世纪初叶,英国数学家纳皮尔发明了一种算筹计算法,明末介绍到我国,也称为“筹算”。清代著名数学家梅文鼎、戴震等人曾加以研究。戴震称其为“策算”。王贞仪也从事研究由西洋传入我国的这种筹算,并且写了三卷书向国人介绍西洋筹算。她在著作中对西洋筹算进行增补讲解,使之简易明了。王贞仪介绍的纳皮尔算筹乘除法,当时的读者认为容易了解,但与当时我国的乘除法筹算的方法相比,显得较繁杂,因此,数学家们没有使用西洋筹算,一直使用中国筹算法。今天的读者把中外筹算乘除法视为老古董,采用的是由外国传入的笔算四则运算,这种笔算于1903年才开始被使用,故我国与世界接轨使用笔算的历史只有100年。
数学会女前辈高扬芝
高扬芝(1906-1978 ),江西南昌人,从小学习勤奋,特别喜欢数学。
高中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由于学习成绩优秀,1930年大学毕业后应聘到上海大同大学担任数学教员,后成为教授、数学系主任。在课堂教学中,她遵循《学记》中所说的:“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所以,高扬芝的数学教学一贯是兢兢业业、讲求实效,深受学生欢迎。
高扬芝长期从事数学分析(旧时叫高等微积分)、高等代数和复变函数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她深知,高等数学比初等数学更加抽象,外行人常常把它看成是由冷酷的定义、定理、法则统治着的王国。因此,高教授常常告诉学生,数学结构严谨,证明简洁,蕴含着数学的美。它像一座迷宫,只要你潜心学习、研究,就能寻求到走出迷宫的正确道路。一旦顺利走出迷宫,成功的愉悦会使你兴奋不已,你会向新的、更复杂的迷宫挑战,这就是数学的魅力。
她在上海大同大学工作不到五年的时间里,自身潜在的科研天赋很快被唤醒催发。经过刻苦钻研教材,结合教学实践,她撰写出论文《Clebsch氏级数改正》,1935年在交通大学主编的《科学通讯》上连载,得到同行好评。解放后,她又著有《极限浅说》《行列式》等科普读物多部。
高扬芝是中国数学会创始时的少数女性前辈之一。1935年7月25日中国数学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举行成立大会,共有33人出席,高扬芝就是其中的一位。在这次年会上,她被推选为中国数学会评议会评议,后连任第二、三届评议会评议。1951年8月,中国数学会在北京大学召开了规模空前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高扬芝出席了大会。她是这次到会代表63人中惟一的女代表。20世纪60年代,她被选为江苏省数学会副理事长。
第一位数学女博士徐瑞云
徐瑞云,1915年6月15日生于上海,1927年2月考入上海著名的公立务本女中读书。徐瑞云从小喜欢数学,读中学时对数学的兴趣更加浓厚,因此,1932年9月高中毕业后报考了浙江大学数学系。当时,浙大数学系的教授有朱叔麟、钱宝琮、陈建功和苏步青。此外,还有几位讲师、助教。数学系的课程主要由陈建功和苏步青担任。当时数学系的学生很少,前一届两个班学生共五人,她这届也不过十几人。
当时苏步青才30岁,看上去十分年轻,因此徐瑞云的同学中有人认为苏步青是助教,可是听完一堂课后就不住地赞叹说:“想不到助教竟能讲得这么好。”这件事引起知情者的哄笑。徐瑞云在陈建功和苏步青的教导下,勤奋学习,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她的考试成绩经常是满分。1936年7月,徐瑞云以优异成绩毕业了,被浙大数学系留校任助教。1937年2月,26岁的徐瑞云与28岁的生物系助教江希明喜结伉俪。新婚三个月后,徐瑞云夫妇获得亨伯特留学德国的奖学金,双双乘船漂洋赴德国留学,攻读博士学位。
徐瑞云有幸被德国著名的数学大师卡拉凯屋独利接受,由他担任她的数学博士指导老师。当时有不少学生想请他作导师,他都没有同意。而徐瑞云这位东方女士因学习勤奋,数学功底扎实,成了卡拉凯屋独利的关门弟子。徐瑞云主要研究三角级数论。这门学科起源于物理学的热传导问题的傅里叶分析的主要部分,是当时国际上研究的热门之一,在中国还是一个空白。
徐瑞云为将来能在分析、函数论方面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废寝忘食,广撷博采,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图书馆里。1940年底,徐瑞云获得博士学位,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数学博士。她的博士论文“关于勒贝格分解中奇异函数的傅里叶展开”,1941年发表在德国《数学时报》上。
完成学业的徐瑞云夫妇,随即离德回国,于1941年4月回到母校,双双被聘为副教授,正式登上在战火硝烟的大后方培养人才的讲台。在艰苦的条件下,陈建功和苏步青没有中断在杭州时共创的函数论和微分几何两个数学讨论班,这是一种教学相长、遴选英彦的科研形式,徐瑞云也参与其间。1944年11月,英国驻华科学考察团团长李约瑟参观了浙大数学系和理学院,连声称赞道:“你们这里是东方的剑桥!”这更加激励了徐瑞云的勤奋工作。她这时教的学生曹锡华、叶彦谦、金福临、赵民义、孙以丰、杨宗道等,后来都成了杰出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1946年,31岁的徐瑞云提升为正教授。
1952年,徐瑞云调入浙江师院,被任命为数学系主任,从此全身投入了艰苦的创建数学系的工作中。在她的领导下,没有几年功夫,数学系已初具规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第一届本科毕业生约有三分之一考取了研究生。他们系也成为全国同行的楷模,进入全国同行前列。徐瑞云在建设数学系的同时,没有忘记科学研究。她翻译了苏联那汤松的名著《实变函数论》。译本于1955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第一位女数学院士胡和生
胡和生于1928年出生在南京市一个艺术世家,祖父和父亲都是画家。她从小耳濡目染,聪明好学,画感、乐感很强,祖父和父亲特别喜欢她。读小学和中学时,她不偏科,文理兼优,这些对她后来从事数学事业帮助很大。
胡和生虽然爱好广泛,但她的理想不是成为一位画家,而是考上大学继续深造。抗战胜利以后,胡和生考进大学数学系,1950年毕业,又报考了浙江大学著名数学家、中国微分几何创始人苏步青教授的硕士研究生。1952年院系调整,苏教授与她转入了上海复旦大学。复旦是以苏步青为首的我国微分几何学派的策源地,人才济济,加之老一辈数学家的鼓励指导,同行的互勉竞争,托着这颗新星冉冉升起。
胡和生长期从事微分几何研究,在微分几何领域里取得了系统、深入、富有创造性的成就。例如,对超曲面的变形理论,常曲率空间的特征问题,她发展和改进了法国微分几何大师嘉当等人的工作。19 60-1965年,她研究有关齐次黎曼空间运动群方面的问题,给出了确定黎曼空间运动空隙性的一般有效方法,解决了六十年前意大利数学家福比尼所提出的问题。她把这个结果,整理在与自己的丈夫谷超豪合著的《齐性空间微分几何》一书中,受到同行称赞。她早期在我国最高学术刊物之一《数学学报》上发表了《共轭的仿射联络的扩充》(1953年)、《论射影平坦空间的一个特征》(1958年)、《关于黎曼空间的运动群与迷向群》(1964年)等重要论文。至今,她发表了七十多篇(部)论文、论著。她在射影微分几何、黎曼空间完全运动群、规范场等研究方面都有很好的建树,成为国际上有相当影响和知名度的女数学家。她的一些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例如,在调和映照的研究中,她撰写的专著《孤立子理论与应用》,发展了“孤立子理论与几何理论”的成果,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1982年,胡和生与合作者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984年起担任《数学学报》副主编,并担任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1989年被聘为我国数学界的“陈省身数学奖”的评委;1992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1994年改称院士),至今选出来的数学家院士,只有胡和生一人是女性。
华裔算杰张圣蓉
张圣蓉1948年生于陕西省西安市,出生不久便随父母到台湾居住。她从小聪慧,喜爱读书,对数学情有独钟。张圣蓉中学毕业后考入著名的台湾大学数学系,1970年获学士学位。她不满足于此,又以优异成绩考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攻读数学博士学位。
“函数”是数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一位著名数学家说过“函数概念是近现代数学思想之花”。它的产生、发展实质上反映了近现代数学迅速发展的历程,同时也与函数论、解析数学的发展相辅相成。张圣蓉选择了现代数学的重要前沿分支之一“函数论”作为攻读对象。她的导师是一位著名的函数论世界大师,她要同函数论专家一道去摘取函数论皇冠上的明珠。
1974年,张圣蓉获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博士学位,从此在美国从事函数论的研究工作。她对函数论中复平面上的解析函数、多复变函数以及有界函数的解析函数的逼近等高深领域都有涉猎,1976年,28岁的张圣蓉通过对道格拉斯函数的研究撰写了世人没有发现的这类函数特征的论文,这为第二年著名数学家马歇尔解决著名的道格拉斯猜测铺平了道路。张圣蓉一鸣惊人,1977年又撰写出另一篇令函数论专家惊叹的论文,证明了马歇尔攻克道格拉斯猜测中的一个未发现的难题。在清一色的男数学家主导的函数论领域,她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收起

【基本信息】
姓名:陈景润 (1933—1996)
身高:1.71米
国家或地区:中国
身份:数学家
功绩: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
曾系中国科学院院士
【具体信息】
■简历:
193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闽侯。家境贫寒,学习刻苦,他在中、小学读书时,就对数学情有独钟。一有时间就演算习题,在学校里成了个“小数学迷”。他不善言辞...

全部展开

【基本信息】
姓名:陈景润 (1933—1996)
身高:1.71米
国家或地区:中国
身份:数学家
功绩: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
曾系中国科学院院士
【具体信息】
■简历:
193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闽侯。家境贫寒,学习刻苦,他在中、小学读书时,就对数学情有独钟。一有时间就演算习题,在学校里成了个“小数学迷”。他不善言辞,为人真诚和善,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把毕生经历都献给了数学事业。高中没毕业就以同等学历考入厦门大学。195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1957年进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并在华罗庚教授指导下从事数论方面的研究。历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委员兼贵阳民族学院、河南大学、青岛大学、华中工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等校教授,国家科委数学学科组成员,《数学季刊》主编等职。主要从事解析数论方面的研究,并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方面取得国际领先的成果。这一成果国际上誉为“陈氏定理”,受到广泛引用。
■主要成果:
1742年6月7日,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提出一个未经证明的数学猜想“任何一个偶数均可表示两个素数之和”简称:“ 1+1”。这一猜想被称为“哥德巴赫猜想”。中国人运用新的方法,打开了“哥德巴赫猜想”的奥秘之门,摘取了此项桂冠,为世人所瞩目。这个人就是世界上攻克“哥德巴赫猜想”的第一个人——陈景润。
陈景润除攻克这一难题外,又把组合数学与现代经济管理、尖端技术和人类密切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他先后在国内外报刊上发明了科学论文70余篇,并有《数学趣味谈》、《组合数学》等著作。
陈景润在解析数论的研究领域取得多项重大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奖、华罗庚数学奖等多项奖励。他是第四、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著有《数学趣味谈》、《组合数学》等。
■巨星的陨落 :
1984年4月27日,陈景润在横过马路时,被一辆急驶而来的自行车撞倒,后脑着地,酿成意外的重伤。雪上加霜,身体本来就不大好的陈景润,受到了几乎致命的创伤。他从医院里出来,苍白的脸上,有时泛着让人忧郁的青灰色,不久,终于诱发了帕金森氏综合症。
1996年3月19日,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因病长期住院,经抢救无效逝世,终年63岁。
【他的婚姻】
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一文的发表,如旋风般震撼着人们的心灵,震撼着中外数学界。国内外评论说:“陈景润成了中国科学春天的一大盛景”。他被邀参加了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同志亲切地接见了他。当时陈景润身体不太好,小平同志关怀备至,会议结束后,陈景润被送入北京解放军309医院高干病房。他的到来,轰动了整个医院,院领导给予了盛情的接待,医生和护士无不崇敬这位世界上第一位数学圣人。1977年11月从武汉军区派到309医院进修的由昆,被同伴们拉去看中国这位名人,这真是缘分,过去陈景润连女人名字的边都不粘,连句话都不说的人,此次年近半百的陈景润见到由昆,眼睛一亮,亲切地和由昆打招呼,请她们进来坐下,话也多了。后来由昆被派到陈景润的病房当值班医生。这样,接触的机会多了,每次由昆一出现,陈景润都特别高兴。一天,陈景润关切地问由昆,家住在哪?有没有成家、有没有男朋友?由昆毫不设防,她便心真口快地说:“没有,没有,还早着呢。”以后,由昆也十分关心这位中国数学家,斗转星移,彼此产生了爱情,他们在组织的帮助下结婚了。从此这位被称为“痴人”和“怪人”的数字家陈景润有了一个温暖的家了。
【名人轶事】
陈景润不爱玩公园,不爱逛马路,就爱学习。学习起来,常常忘记了吃饭睡觉。
有一天,陈景润吃中饭的时候,摸摸脑袋,哎呀,头发太长了,应该快去理一理,要不,人家看见了,还当他是个姑娘呢。于是,他放下饭碗,就跑到理发店去了。
理发店里人很多,大家挨着次序理发。陈景润拿的牌子是三十八号的小牌子。他想:轮到我还早着哩。时间是多么宝贵啊,我可不能白白浪费掉。他赶忙走出理发店,找了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个小本子,背起外文生字来。他背了一会,忽然想起上午读外文的时候,有个地方没看懂。不懂的东西,一定要把它弄懂,这是陈景润的脾气。他看了看手表,才十二点半。他想:先到图书馆去查一查,再回来理发还来得及,站起来就走了。谁知道,他走了不多久,就轮到他理发了。理发员叔叔大声地叫:“三十八号!谁是三十八号?快来理发!”你想想,陈景润正在图书馆里看书,他能听见理发员叔叔喊三十八号吗?
过了好些时间,陈景润在图书馆里,把不懂的东西弄懂了,这才高高兴兴地往理发店走去。可是他路过外文阅览室,有各式各样的新书,可好看啦。又跑进去看起书来了,一直看到太阳下山了,他才想起理发的事儿来。他一摸口袋,那张三十八号的小牌子还好好地躺着哩。但是他来到理发店还有啥用呢,这个号码早已过时了。
陈景润进了图书馆,真好比掉进了蜜糖罐,怎么也舍不得离开。可不,又有一天,陈景润吃了早饭,带上两个馒头,一块咸菜,到图书馆去了。
陈景润在图书馆里,找到了一个最安静的地方,认认真真地看起书来。他一直看到中午,觉得肚子有点饿了,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只馒头来,一面啃着,一面还在看书。
“丁零零……”下班的铃声响了,管理员大声地喊:“下班了,请大家离开图书馆!”人家都走了,可是陈景润根本没听见,还是一个劲地在看书呐。
管理员以为大家都离开图书馆了,就把图书馆的大门锁上,回家去了。
时间悄悄地过去,天渐渐地黑下来。陈景润朝窗外一看,心里说:今天的天气真怪!一会儿阳光灿烂,一会儿天又阴啦。他拉了一下电灯的开关线,又坐下来看书。看着看着,忽然,他站了起来。原来,他看了一天书,开窍了。现在,他要赶回宿舍去,把昨天没做完的那道题目,继续做下去。
陈景润把书收拾好,就往外走去。图书馆里静悄俏的,没有一点儿声音。哎,管理员上哪儿去了呢?来看书的人怎么一个也没了呢?陈景润看了一下手表,啊,已经是晚上八点多钟了。他推推大门,大门锁着;他朝门外大声喊叫:“请开门!请开门!”可是没有人回答。
要是在平时,陈景润就会走回座位,继续看书,一直看到第二天早上。可是,今天不行啊!他要赶回宿舍,做那道没有做完的题目呢!
他走到电话机旁边,给办公室打电话。可是没人来接,只有嘟嘟的声音。他又拨了几次号码,还是没有人来接。怎么办呢?这时候,他想起了党委书记,马上给党委书记拨了电话。
“陈景润?”党委书记接到电话,感到很奇怪。他问清楚是怎么一回事,高兴得不得了,笑着说:“陈景润!陈景润!你辛苦了,你真是个好同志。”
党委书记马上派了几个同志,去找图书馆的管理员。图书馆的大门打开了,陈景润向管理员说:“对不起!对不起!谢谢,谢谢!”他一边说一边跑下楼梯,回到了自己的宿舍。
他打开灯,马上做起那道题目来。
【陈景润与哥德巴赫猜想】
陈景润在福州英华中学读书时,有幸聆听了清华大学调来一名很有学问的数学教师讲课。他给同学们讲了世界上一道数学难题:“大约在200年前,一位名叫哥德巴赫的德国数学家提出了‘任何一个偶数均可表示两个素数之和’,简称1+l。他一生没有证明出来,便给俄国圣彼得堡的数学家欧拉写信,请他帮助证明这道难题。欧拉接到信后,就着手计算。他费尽了脑筋,直到离开人世,也没有证明出来。之后,哥德巴赫带着一生的遗憾也离开了人世,却留下了这道数学难题。200多年来,这个哥德巴赫猜想之谜吸引了众多的数学家,但始终没有结果,成为世界数学界一大悬案”。老师讲到这里还打个形象的比喻,自然科学皇后是数学,“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后王冠上的明珠!这引人入胜的故事给陈景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哥德巴赫猜想”像磁石一般吸引着陈景润。从此,陈景润开始了摘取皇冠上宝石的艰辛历程......
1953年,陈景润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曾被留校,当了一名图书馆的资料员,除整理图书资料外,还担负着为数学系学生批改作业的工作,尽管时间紧张、工作繁忙,他仍然坚持不懈地钻研数学科学。陈景润对数学论有浓厚的兴趣,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系统地阅读了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有关数学的专著。陈景润为了能直接阅读外国资料,掌握最新信息,在继续学习英语的同时,又攻读了俄语、德语、法语、日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学习这些个国家语言对一个数学家来说已是一个惊人突破了,但对陈景润来说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
为了使自己梦想成真,陈景润不管是酷暑还是严冬,在那不足6平米的斗室里,食不知味,夜不能眠,潜心钻研,光是计算的草纸就足足装了几麻袋。1957年,陈景润被调到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工作,做为新的起点,他更加刻苦钻研。经过10多年的推算,在1965年5月,发表了他的论文《大偶数表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2个素数的乘积之和》。论文的发表,受到世界数学界和著名数学家的高度重视和称赞。英国数学家哈伯斯坦和德国数学家黎希特把陈景润的论文写进数学书中,称为“陈氏定理”,可是这个世界数学领域的精英,在日常生活中却不知商品分类,有的商品名字都叫不出来,被称为“痴人”和“怪人”。
作家徐迟在《哥德巴赫猜想》中这样描绘陈景润的内心世界:“我知道我的病早已严重起来。我是病入膏肓了。细菌在吞噬我的肺腑内脏。我的心力已到了衰竭的地步。我的身体确实是支持不了啦!唯独我的脑细胞是异常的活跃,所以我的工作停不下来。我不能停止。……”对于陈景润的贡献,中国的数学家们有过这样一句表述:陈景润是在挑战解析数论领域250年来全世界智力极限的总和。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曾经这样意味深长地告诉人们:像陈景润这样的科学家,“中国有一千个就了不得”。

收起

高斯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老师教完加法后,因为老师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题目要同学们算算看,题目是:
1+2+3+ ..... +97+98+99+100 = ?
老师心里正想,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课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时,却被高斯叫住了!! 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吗?
高斯告诉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 1加 至 100 与...

全部展开

高斯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老师教完加法后,因为老师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题目要同学们算算看,题目是:
1+2+3+ ..... +97+98+99+100 = ?
老师心里正想,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课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时,却被高斯叫住了!! 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吗?
高斯告诉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 1加 至 100 与 100 加至 1 排成两排相加,也就是说:
1+2+3+4+ ..... +96+97+98+99+100
100+99+98+97+96+ ..... +4+3+2+1
=101+101+101+ ..... +101+101+101+101
共有一百个101相加,但算式重复了两次,所以把10100 除以 2便得到答案等于 <5050>
从此以后高斯小学的学习过程早已经超越了其它的同学,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数学基础,更让他成为——数学天才! 00.0000

收起

不放过vfbfdbvdb 个继而快乐过很多人工热管好人卡人热韩国了火热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