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6 02:21:33
数学故事
x|r"KhiƊ.Tpۘ$$$$DfT0kG&HL[y6j)pp_~ ?:swg1aޤrN55Ef~w6Lr6ܛ0锟C\+JAiLΆ^ctk$0EgW!w'ggz&Xn`=9zl+N5b!3);!vAocT|_y=z;dBtHttFk&{4 5zyb ,9&?f*׋oѱjzylo3o-fsXM]Lqy$Lyֻ .&7M:$Vvwdl|)$(5K74飐XacO&wA2Rd得ϯ@]o1'-݇jiW@ zAz|޹*P0;'/*s%TN:Պ.IR 3Aۥg!' Iɵtٷ:`<vX]N&voM$hGӈ#r[zlRj!7[ *+Q:m^{ӻGE#zp2e8df=[1u>!q{NWf7zEL3cZ^{hz ʛ믑 'ON%;PfviӐ5^JW%&NOkG }yfB?`3f+WyvNk~8uusIcN*ڔVe[]K42_/ᯪ *GSjgKowܩ+LP0w{oYV@1%\?盳I z?g 6'nhuKEk^LԯLa0!V1ʊcw['@ߝHqcwn,ܞyL?)EkhƮN$~Jr-fw/ZEAQȑ*щW$`T)sRU0WāATq {@ T6mޯu'r Y뫔&xPil6m#QഴGmM(spMNy?K}N H}&?wKW#1_$LLsnyЌ%?wb<3 E+wc Q:QȌg.}'W l3ܫޓ پLޥNFcNZe-D$M Vw2 5٩NL5f˗+5; hܞ8fS~1Kܞ£4߆ chjE [yݾS(&} Ubv@b@:G$3q|Q#F> SS!E )|N[=50y8Z-эidp+ہ6,AP7wp$Ojp$25g%3i!r ;y6NX5_~ $W t“yst)na/0,Nn)ԉ J &c"vb7pGж&An6͗ln"0hTyCTI'x{ }/kw->0|\ uJR,H٦[t|(I_Hǧ^hj@ N Ndqx'2-)o-X+&\p/O?FOة:x>?!isw'2ᓿӡ\]g\g,^4/s"!F\%cIUկԓ~=R&.y*%Z `R׶XC9!G~.!>! t]3ܪUz$L]H^=}L,;9%zXwrl4gMT;!@昿 TW//9yOgjR!M"r ` @4C'o*cnJX9eg0tJ4=1ݺ<x\?2 A-)fUcޝ$.a6{z)7xJ PxOJn 3ԽHf 3/-5Xv\ f|n)[04u u1eՃ)qoܽ-W;xہ5/l&Q!j;(xͨ2X&; HlҀ 2%{Y#0YX6ALZyMXDk ql_ &Ejg.3ѫRVwz='qfI7$g N{q8obzORGƬXD2b.AL>Yxݎ]JTbo t ׺b2 o,VL"%vHOP'XsQQoHot0ݏ|Ƿ@ "n pAG#5S&dNaQy@nX3TI͍7I"'9~Y}wzo~2_9CLH ,ǝ%B,zFDj)${>pƿbO_StW4Hb39 IS<.5խ~.;`Pۚ- )[tS~~z. Z"TO?oy ~>eO~~ͩج[YcJ|wJĭ=(E`1:f>?@{8=xz4>s@ɢۊ8; q {)4BI <\'>lй_a~-9V0LdĦ͜2wv833,O`Ŏ|+o_ y0k1'>8_#wo`|?_uRryApZYpN;-=P u/IXv7umcwh sϮ8!."nam^"ja *&<ԙ~128/{^o6W.9~qgFFc69eeAhJ:#z9Pcv[xX)r)/7=6M>ctRR*w=ߊya_t\l=OL Svjy2੠ǘh$1*Fӻrޠ+Eiռ'\ڹꃞ>Ҝ*Lؘ/& v4q/Mkml?* wq"Q;e*gT pUROlϥ)'.HUjo^:K*==u1P$Fl@BOaOiX8JR_ Nxs\m}9?Jd2~W`/zMmwEIe)"i4aiGG!nN( 1BGm?h ڴN/.ؼ[:Z}"cGAlFK !t%Vj^;/,)!!םXWJ Epwn46'ϺaR4|M_O2JJLLDm/ZaM͋:[K{[;֜,+l>ۆWsmi5Ikֳ&*c#;ax`1sϳ)8q>]dt7n%d6:$!Qv]X46f'x֫9X.n ?1''Sbhb2hn JBAdbYJ.@auX1&dƉ Km Jf sm]Ab91IZYѺ+raLa$0{Rc\0@"?ÄQ7uE_X8Bm@0O3< 6ۄ92TZ>q&ɀ#eZ!TNRyvVm.ч&S!=nxv(I&E&M/Ps[3=5' e/!Vup l+d' (6aJ8we`?sgroM\K^2>qZ n>A2!G' %s.b|Ff{*k:n5^_ݿ?Of4˻ LۊyNP9&TzSrMg\cm;S9)FO6X(_ ±@I0zh m5`Fa1쇭tP5\cޓvZH{#H0 5%#}>]Rv^+[HKGB%pJBlto/ Fk"0tl5E1TwQ=D{5HEŇaٍ&,i}??/IZ7 ݫg8eͨV% d9jp v-MSÏO>tsqC>FNJ2.EKZ&Bƽ=K0u<45: /QKobڤa:cvC<&EmX^P$ g<~BdܰV~F`jӉMZے M-nӜ)an]LR\beo#$*1)Zj&cp{i :xB 2̵Al?#Q / Ml4Y]+,Fall#vTVƘ"E&Yٔxa ֧3"4i0D@!yp$#0PIتnJfTL1K/6 ę ݕu+ZAzL/&wfz6CˎYmiApj3l#s-Hl-(hwR/1T: N]EĭS(j[wҐ/4GMHI)$h=3_a|;E/PyŞ[&Rs_f{qᝣC}'>QѓI/k_5DR wtȋk>9:Ms9%N_lFΨKwNu"W"5~%S}Y(h{%뒕#6Lt/@)_uCqaH~[brFhPprǁuC}\d]o,Na6:n^oqV@?kE/G;I9sb8=;FNOraXF)CLNN9rsqgPǜAfpfPvms՜I-ؤqJ[ Wnr qX[N!S^Wm1#HBJ6JWTK4¹(k +g?+w^:"k6 1)(> j]=j\T(J,MVOcNf|8)~NY); :Be(iyr&Ӈ0}+rMȎqi0~#kJ E;{% _GD & 7~s/L9ۖΆƛwgBoe_TRXh;[HC1nAKkf,H^jjVHgFh ̐EqŴ2 M 52vUS;UlB/o6O<(-#M42LB3ya:bUV)Z0>G$^iX&1dS;D2[nսqMKYUwCfRqN/aM/rVs1d֯^GV ǫ>ҺM$5$v!%3\9!']1.W}>v/Bخ0t!.<0OB HK|#h7\,ӄx#mRe2BP0hdmvWO-xgVerk Mݹ{ ' .2X-s bӾ1DS倬OY+c^oIY;17̆^˷d佱w;Ie3&AS=ƣYWM{c-+톜ۉ~̗>} m*(.e!{#$n{zSnƼ[ٚ)lLd`tWDJd'{yhYz6,!q#O/l"YI>ՐC͚jX?|EUxejtjӂܡH/`y噓Kqh" 9!wrz-R CZq8.PBfP~e4o1I&v"Yǚ?Hmg Q1k3.~# x,H)}NPUUډ$)x.25cHǮ}Vf^f ? ^Z~ 5Z WK4,xˬZ8U۠_]\?+ArǙr!V/jT˲\v6vւ?|_N/@%MU{ٔoZwbTwŤPb$橴4T#|=I^X$~~'` =o8[ 7 ej ݢJGh*u1nC- ڿg=( ) ݉dgt;w<&dfIRDo2n9_AR<¯ev0NOaԾc&y_4~>ۙFGNd[y5vf*)de9msҐ5ͬFٯ"r4ua2jEJë\(IL;l=:w[D?>mm̒ 1I@=?d7MfncKSI91ظnEU8e 8JzL9a6&[*04F5X6]¥W'5hXLj9=>޾1A FC6M; ï6&}6>-}nVL`i4EyLS"؂ E]A#Bp#)_V:.1r`~:ЛrSW U #k7Km'jT#q@菠u}FiU:É3dYPk

数学故事
数学故事

数学故事
从前有一位老年人,在他临终时,三个儿子围在床前.
他对儿子们说:“我有十七匹马,留给你们,三个人分.分马的时候,老大呢,出力最多,得总数的二分之一;老二嘛,得总数的三分之一;老三最小,你呀,就拿总数的九分之一.”
勉强说完这几句,老人就去世了.三兄弟执行遗嘱时,一致认为这些马是父亲生前心爱之物,决不能将其中任何一匹劈成几块瓜分.但是遗嘱又要完全照办,如何是好呢?
正巧,这时他们的老娘舅骑马赶来了,听完事由,眉毛一扬,说:“我来分.”
猜猜看,老娘舅怎样分马?
因为希望每人得到的马都是整数匹,所以根据遗嘱,在分马的时候,马的匹数应该是三个分母的公倍数.分母2、3、9的最小公倍数是18,因而在分马时的马匹总数最好能成为18的倍数.老人留给儿子们的马是17匹,老娘舅把自己带来的一匹马临时借出来凑数,共有18匹马参加分配.
准备就绪,老娘舅开始宣读和执行遗嘱:
“……分马的时候,老大呢,出力最多,得总数的二分之一……”宣读到这里,老娘舅数出9匹马,让老大领过去:
老二嘛,得总数的三分之一……”读到这里,老娘舅数出6匹马,让老二领过去:
“老三最小,你呀,就拿总数的九分之一.”读完最后这一句,老娘舅数出2匹马,让老三领过去:
三位晚辈分到手的马,总和恰好是父亲留下的17匹:
9+6+2=17.
分马场地上的18匹马,现在剩下最后一匹,这当然就是老娘舅自己带来临时借用的那匹,依然物归原主.

智斗猪八戒
话说唐僧师徒西天取经归来,来到郭家村,受到村民的热烈欢迎,大家都把他们当作除魔降妖的大英雄,不仅与他们合影留念,还拉他们到家里作客。
面对村民的盛情款待,师徒们觉得过意不去,一有机会就帮助他们收割庄稼,耕田耙地。开始几天猪八戒还挺卖力气,可过不了几天,好吃懒做的坏毛病又犯了。他觉得这样干活太辛苦了,师傅多舒服,只管坐着讲经念佛就什么都有了。其实师傅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全部展开

智斗猪八戒
话说唐僧师徒西天取经归来,来到郭家村,受到村民的热烈欢迎,大家都把他们当作除魔降妖的大英雄,不仅与他们合影留念,还拉他们到家里作客。
面对村民的盛情款待,师徒们觉得过意不去,一有机会就帮助他们收割庄稼,耕田耙地。开始几天猪八戒还挺卖力气,可过不了几天,好吃懒做的坏毛病又犯了。他觉得这样干活太辛苦了,师傅多舒服,只管坐着讲经念佛就什么都有了。其实师傅也没什么了不起的,要不是猴哥凭着他的火眼金睛和一身的本领,师傅恐怕连西天都去不了,更别说取经了。要是我也有这么一个徒弟,也能有一番作为,到那时,哈哈,我就可以享清福了。
于是八戒就开始张落起这件事来,没几天就召收了9个徒弟,他给他们取名:小一戒、小二戒…小九戒。按理说,现在八戒应该潜心修炼,专心教导徒弟了。可是他仍然恶习不改,经常带着徒弟出去蹭吃蹭喝,吃得老百姓叫苦不迭。老百姓想着他们曾经为大家做的好事,谁也不好意思到悟空那里告状。就这样,八戒们更是有恃无恐,大开吃戒,一顿要吃掉五、六百个馒头,老百姓被他们吃得快揭不开锅了。
邻村有个叫灵芝的姑娘,她聪明伶俐,为人善良,经常用自己的智慧巧斗恶人。她听了这件事后,决定惩治一下八戒们。她来到郭家村,开了一个饭铺,八戒们闻讯赶来,灵芝姑娘假装惊喜地说:“悟能师傅,你能到我的饭铺,真是太荣幸了。以后你们就到我这儿来吃饭,不要到别的地方去了。”她停了一下说:“这儿有张圆桌,专门为你们准备的,你们十位每次都按不同的次序入座,等你们把所有的次序都坐完了,我就免费提供你们饭菜。但在此之前,你们每吃一顿饭,都必须为村里的一户村民做一件好事,你们看怎么样?”八戒们一听这诱人的建议,兴奋得不得了,连声说好。于是他们每次都按约定的条件来吃饭,并记下入座次序。这样过了几年,新的次序仍然层出不穷,八戒百思不得其解,只好去向悟空请教。悟空听了不禁哈哈大笑起来,说:“你这呆子,这么简单的帐都算不过来,还想去沾便宜,你们是永远也吃不到这顿免费饭菜的。”“难道我们吃二、三十年,还吃不到吗?”悟空说:“那我就给你算算这笔帐吧。我们先从简单的数算起。假设是三个人吃饭,我们先给他们编上1、2、3的序号,排列的次序就有6种,即123,132,213,231,312,321。如果是四个人吃钣,第一个人坐着不动,其他三个人的座位就要变换六次,当四个人都轮流作为第一个人坐着不动时,总的排列次序就是6×4=24种。按就样的方法,可以推算出:五个人去吃饭,排列的次序就有24×5=120种……10个人去吃钣就会有3628800种不同的排列次序。因为每天要吃3顿钣,用3628800÷3就可以算出要吃的天数:1209600天,也就是将近3320年。你们想想,你们能吃到这顿免费钣菜吗?”
经悟空这么一算,八戒顿时明白了灵芝姑娘的用意,不禁羞愧万分。从此以后,八戒经常带着徙弟们帮村民们干活。他们又重新赢得了人们的喜欢。
取胜的对策
战国时期,齐威王与大将田忌赛马,齐威王和田忌各有三匹好马:上马,中马与下马。比赛分三次进行,每赛马以千金作赌。由于两者的马力相差无几,而齐威王的马分别比田忌的相应等级的马要好,所以一般人都以为田忌必输无疑。但是田忌采纳了门客孙膑(著名军事家)的意见,用下马对齐威王的上马,用上马对齐威王的中马,用中马对齐威王的下马,结果田忌以2比1胜齐威王而得千金。这是我国古代运用对策论思想解决问题的一个范例。
下面有一个两人做的游戏:轮流报数,报出的数不能超过8(也不能是0),把两面三刀个人报出的数连加起来,谁报数后使和为88,谁就获胜。如果让你先报数,你第一次应该报几才能一定获胜?
分析:因为每人每次至少报1,最多报8,所以当某人报数之后,另一人必能找到一个数,使此数与某所报的数之和为9。依照规则,谁报数后使和为88,谁就获胜,于是可推知,谁报数后和为79(=88-9),谁就获胜。88=9×9+7,依次类推,谁报数后使和为16,谁就获胜。进一步,谁先报7,谁就获胜。于是得出先报者的取胜对策为:先报7,以后若对方报K(1≤K≤8),你就报(9-K)。这样,当你报第10个数的时候,就会取得胜利。
蜗牛何时爬上井?
一只蜗牛不小心掉进了一口枯井里。它趴在井底哭了起来。一只癞(
lai)蛤蟆爬过来,瓮声瓮气的对蜗牛说:“别哭了,小兄弟!哭也没用,这井壁太高了,掉到这里就只能在这生活了。我已经在这里过了多年了,很久没有看到过太阳,就更别提想吃天鹅肉了!”蜗牛望着又老又丑的癞蛤蟆,心里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我决不能像它那样生活在又黑又冷的井底里!”蜗牛对癞蛤蟆说:“癞大叔,我不能生活在这里,我一定要爬上去!请问这口井有多深?”“哈哈哈……,真是笑话!这井有10米深,你小小的年纪,又背负着这么重的壳,怎么能爬上去呢?”“我不怕苦、不怕累,每天爬一段,总能爬出去!”第二天,蜗牛吃得饱饱的,喝足了水,就开始顺着井壁往上爬了。它不停的爬呀,到了傍晚终于爬了5米。蜗牛特别高兴,心想:“照这样的速度,明天傍晚我就能爬上去。”想着想着,它不知不觉地睡着了。早上,蜗牛被一阵呼噜声吵醒了。一看原来是癞大叔还在睡觉。它心里一惊:“我怎么离井底这么近?”原来,蜗牛睡着以后从井壁上滑下来4米。蜗牛叹了一口气,咬紧牙又开始往上爬。到了傍晚又往上爬了5米,可是晚上蜗牛又滑下4米。爬呀爬,最后坚强地蜗牛终于爬上了井台。小朋友你能猜出来,蜗牛需要用几天时间就能爬上井台吗?
高斯是位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有一天他的数学老师因为事情已处理了一大半,虽然上课了,仍希望将其完成,因此打算出一题数学题目给学生练习,他的题目是:1+2+3+4+5+6+7+8+9+10=?,因为加法刚教不久,所以老师觉得出了这题,学生肯定是要算蛮久的,才有可能算出来,也就可以藉此利用这段时间来处理未完的事情,但是才一转眼的时间,高斯已停下了笔,闲闲地坐在那里,老师看到了很生气的训斥高斯,但是高斯却说他已经将答案算出来了,就是55,老师听了下了一跳,就问高斯如何算出来的,高斯答道,我只是发现1和10的和是11、2和9的和也是11、3和8的和也是11、4和7的和也是11、5和6的和还是11,又11+11+11+11+11=55,我就是这么算的。高斯长大后,成为一位很伟大的数学家。
高斯小的时候能将难题变成简易,当然资质是很大的因素,但是他懂得观察,寻求规则,化难为简,却是值得我们学习与效法的。
2、大海边的阿基米德
2005-5-29 18:21:39 来 源:《中国校外教育》 网络资源 阅读517次

阿基米德11岁那年,离开了父母,来到了古希腊最大的城市之一的亚历山大里亚求学。当时的亚历山大里亚是世界闻名的贸易和文化交流中心,城中图书馆异常丰富的藏书,深深地吸引着如饥似渴的阿基米德。
当时的书是订在一张张的羊皮上的,也有用莎草茎剖成薄片压平后当作纸,订成后粘成一大张再卷在圆木棍上。那时没有发明印刷术,书是一个字一个字抄成的,十分宝贵。阿基米德没有纸笔,就把书本上学到的定理和公式,一点一点地牢记在脑子里。阿基米德攻读的是数学,需要画图形、推导公式、进行演算。没有纸,就用小树枝当笔,把大地当纸,因为地面太硬,写上去的字迹看不清楚,阿基米德苦想了几天,又发明了一种"纸",他把炉灰扒出来,均匀地铺在地面上,然后在上面演算。可是有时天公不作美,风一刮,这种"纸"就飞了。
一天,阿基米德来到海滨散步,他一边走一边思考着数学问题。无边无垠的沙滩,细密而柔软的沙粒平平整整地铺展在脚下,又伸向远方。他习惯地蹲下来,顺手捡起一个贝壳,便在沙滩上演算起来,又好又便捷。回到住地,阿基米德十分兴奋地告诉他的朋友们说:"沙滩,我发现沙滩是最好的学习地方,它是那么广阔,又是那么安静,你的思想可以飞翔到很远的地方,就象是飞翔在海面上的海鸥一样。"神奇的沙滩、博大的海洋,给人智慧,给人力量。打那以后,阿基米德喜欢在海滩上徜洋徘徊,进行思考和学习。从求学的少年时代开始一直保持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公元前212年,罗马军队攻占了阿基米德的家乡叙拉古城。当时,已75岁高龄的阿基米德正在沙滩上聚精会神地演算数学,对于敌军的入侵竟丝毫未觉察。当罗马士兵拔出剑来要杀他的时候,阿基米德安静地说:"给我留下一些时间,让我把这道还没有解答完的题做完,免得将来给世界留下一道尚未证完的难题。"
? 由于阿基米德孜孜不倦、刻苦钻研,终于成为古希腊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发明家,后人将他与牛顿、欧拉、高斯并称为"数坛四杰"、"数学之神"。我国数学泰斗华罗庚说:"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面对知识的大海,人们应该象阿基米德那样,信念是罗盘,执著和勇毅作双浆,不懈追求,毕生探索。扬帆远航!
3、国际象棋发明人的报酬
这是印度的一个古老传说,舍罕王打算重赏象棋发明人、宰相西萨·班·达依尔。这位聪明的大臣的胃口看来并不大,他跪在国王面前说:
‘陛下,请您在这张棋盘的第一个小格内,赏给我一粒麦子,在第二个小格内给两粒,第三格内给四粒,用这样下去,每一小格内都比前一小格加一倍。陛下,把这样摆满棋盘上所有64格的麦粒,都赏给您的仆人吧!’
‘爱卿,你所求的并不多啊。”国王说道,心里为自己对这样一件奇妙的发明赏赐的许诺不致破费太多而暗喜。“你当然会如愿以偿的,”国王命令如数付给达依尔。
计数麦粒的工作开始了,第一格内放1粒,第二格内放2粒第三格内放2’粒,…还没有到第二十格,一袋麦子已经空了。一袋又一袋的麦子被扛到国王面前来。但是,麦粒数一格接一格飞快增长着,国王很快就看出,即便拿全印度的粮食,也兑现不了他对达依尔的诺言。
原来,所需麦粒总数
1+2+2+2+2+3+2+4+……+2^63=2^64-1 =18446744073709551615。
这些麦子究竟有多少?打个比方,如果造一个仓库来放这些麦子,仓库高4公尺,宽10公尺,那么仓库的长度就等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的两倍。而要生产这么多的麦子,全世界要两千年。尽管印度舍罕王非常富有,但要这样多的麦子他是怎么也拿不出来的。这么一来,舍罕王就欠了宰相好大一笔债。要么是忍受达依尔没完没了的讨债,要么是干脆砍掉他的脑袋。结果究竟如何,可惜史书上没有记载。
从这个故事中,不难看出,印度古代对等比级数已有相当的研究。
类似印度“国际象棋发明人的报酬”问题还出现在别的国度。十八世纪初期,俄国马格尼茨的《算术》一书中的“卖马’问题,就与“国际象棋发明人的报酬”相类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卖马”原题如下:
某人卖马一匹,得钱156卢布。但是买主买到马以后又懊悔了,要把马退还给卖主,他说这匹马根本不值这么多钱。于是卖主向买主提出了另一种计算马价的方案说,如果你嫌马太贵了,那末就只买马蹄上的钉子好了,马就算白送给你。每个马蹄铁上有6枚钉子,第一枚钉子只卖1/4个戈比(1卢布等于100戈比),第二枚卖半个戈比,第三枚一个戈比,后面每个钉子价格依此类椎。买主认为钉子的价值总共也花不了10个卢布,还能白得一匹好马,于是就欣然同意丁。结果买主算账后才明白上当。试问买主在这笔交易中要亏损多少?
门打开了,进来的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刘建明先生请他坐下,小伙子自我介绍说:“我是内地的导游,叫于江,这次我带领了个旅游团到香港来旅游,听说您的大酒店环境舒适,服务周到,我们想住你们酒店。” 刘建明先生连忙热情地说:“欢迎,欢迎,欢迎光临,不知贵团一共有多少人?” “人嘛,还可以,是个大团。” 刘建明先生心里一阵惊喜:一个大团,又一笔大生意,真是太好了。作为一名导游,于江看出刘建明先生的心思,他记上心来,慢条斯理的说:“先生,如果你能算出我们团的人数,我们就住您们大酒店了。” “您请说吧。”刘建明先生自信的说。 “如果我把我的团平均分成四组,结果多出一个人,再把每小组平均分成四份,结果又多出一个人,再把分成的四个小组平均分成四份,结果又多出一个人,当然,也包括我,请问我们至少有多少人?” “一共多少呢?”刘建明先生马上思考起来,他一定要接下这笔生意,“没有具体的数字,应该如何下手呢?”他不愧是精明的生意人,很快就知道了答案:“至少八十五人,对不对?” 于江先生高兴地说:“一点都不错,就是八十五个人。请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人数最少的情况下是最后一次四等分时,每份为一人,由此推理得到:第三次分之前有1×4+1=5(人),第二次分之前有5×4+1=21(人),第一次分之前有21×4+1=85(人)” “好,我们今天就住这里了。” “那你们有多少男的和女的?” “有55个男的,30个女的。” “我们这儿现在只有11人的房间,7人、5人的房间,你们想怎么住?” “当然是先生您给安排了,但必须男女分开,也不能有空床位。” 又出了个题目,刘建明还从没碰到过这样的客人,他只好又得花一番心思了。冥思苦想之后,他终于得出了最佳方案:男的两间11人房间,四间7人房间,一间5人房间;女的一间11人房间,两间7人房间,一间5人的,一共11间。于江先生看了他的安排后,非常满意,马上办理了住宿手续。一桩大生意做成了,虽然复杂了点,但刘建明先生心里还是十分高兴的。
数字趣联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年轻时与几个学友进京考试.他们到达试院时为时已晚.考官说:"我出一联,你们若对得上,我就让你们进考场."考官的上联是:一叶孤舟,坐了二三个学子,启用四桨五帆,经过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
苏东坡对出的下联是:十年寒窗,进了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两次,今日一定要中.
考官与苏东坡都将一至十这十个数字嵌入对联中,将读书人的艰辛与刻苦情况描写得淋漓尽致.

点错的小数点
学习数学不仅解题思路要正确,具体解题过程也不能出错,差之毫厘,往往失之千里.
美国芝加哥一个靠养老金生活的老太太,在医院施行一次小手术后回家.两星期后,她接到医院寄来的一张帐单,款数是63440美元.她看到偌大的数字,不禁大惊失色,骇得心脏病猝发,倒地身亡.后来,有人向医院一核对,原来是电脑把小数点的位置放错了,实际上只需要付63.44美元.
点错一个小数点,竟要了一条人命.正如牛顿所说:"在数学中,最微小的误差也不能忽略.
二十一世纪从哪年开始?
世纪是计算年代的单位,一百年为一个世纪.
第一世纪的起始年和末尾年,分别是公元1年和公元100年.常见的错误是有人把起始年当作是公元零年,这显然不符合逻辑和我们的习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序数的计算是从“1”开始的,而不是从“0”开始的。而正是这个理解上的错误,所以才导致了世纪末尾年为公元99年的错误认识,这也是错把1999年当作是二十世纪末尾年,错把2000年当作是二十一世纪起始年的原因.因为公元计数是序数,所以应该从“1”开始,21世纪的第一年是2001年. 大约1500年前,欧洲的数学家们是不知道用“0”的。他们使用罗马数字。罗马数字是用几个表示数的符号,按照一定规则,把它们组合起来表示不同的数目。在这种数字的运用里,不需要“0”这个数字。
而在当时,罗马帝国有一位学者从印度记数法里发现了“0”这个符号。他发现,有了“0”,进行数学运算方便极了,他非常高兴,还把印度人使用“0的方法向大家做了介绍。过了一段时间,这件事被当时的罗马教皇知道了。当时是欧洲的中世纪,教会的势力非常大,罗马教皇的权利更是远远超过皇帝。教皇非常恼怒,他斥责说,神圣的数是上帝创造的,在上帝创造的数里没有“0”这个怪物,如今谁要把它给引进来,谁就是亵渎上帝!于是,教皇就下令,把这位学者抓了起来,并对他施加了酷刑,用夹子把他的十个手指头紧紧夹注,使他两手残废,让他再也不能握笔写字。就这样,“0”被那个愚昧、残忍的罗马教皇明令禁止了。
但是,虽然“0”被禁止使用,然而罗马的数学家们还是不管禁令,在数学的研究中仍然秘密地使用“0”,仍然用“0”做出了很多数学上的贡献。后来“0”终于在欧洲被广泛使用,而罗马数字却逐渐被淘汰了

收起

1796年的一天,一个青年开始做导师留的数学题。
前两道题完成顺利。只剩第三道题:要求只用尺规,画出一个正17边形。
这位青年绞尽脑汁,但是毫无进展。
困难激起了斗志。他终于完成了这道难题。
导师看到学生的作业惊呆了。他激动地说:“你知道吗?你解开了遗留两千多年的数学难题!”
原来,导师因为失误,把这道题目的纸条交给学生。
每当回忆时,这位青年总是说...

全部展开

1796年的一天,一个青年开始做导师留的数学题。
前两道题完成顺利。只剩第三道题:要求只用尺规,画出一个正17边形。
这位青年绞尽脑汁,但是毫无进展。
困难激起了斗志。他终于完成了这道难题。
导师看到学生的作业惊呆了。他激动地说:“你知道吗?你解开了遗留两千多年的数学难题!”
原来,导师因为失误,把这道题目的纸条交给学生。
每当回忆时,这位青年总是说:“如果有人告诉我,这是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我可能永远也没有信心将它解出来。”
这位青年就是数学王子高斯。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