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话题作文怎么写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07:43:30
关系话题作文怎么写
x\[o#q+| ýxvEl $ ^`3]$k#EJ%QhD6%R94!_jZYC^hnUs/ɡ;=?s YMKL =~G/|GpOz;KȽssqOY0nݘ`>\=˭\:Sg|.*?8vg-*xVF%JQBȔD֙ofQis=L-[$g~k"J2#M/!;bllh;WwVSn&ia+j&4fZnn/A v+$i@AɽpyCr#+;V'=+2OzN=ko0)cp)L t9 MCUR$] ^+$u[=g=9 efF -k_6?8v4 :ht;'$ߵOIJ@@!o/a3=u.\k0R!o45gįO6Ӕ[3Xy7h]DzF<4/z[?nwͱdyf=U}"FȐh0 W ݫ>QaE.͒gakYf8Ylq/ʆ[T(3Be*JeطB Ws STD0(Y 1.n ^: --ޕUN0>KFFd8Sr ?:QT {@ Gscd 2ܢ%7f6f~:mx5є}ҮZk&m1%=[c35.e(,WnA$a>,RW6H ^A0eK5K4F9+I^dKtI2G0 뒳µ_,zre"욷9.j#[ JMu2XoqkF y@d`?d0H&԰zF),yY ;hJg A<|v(CI3ɉLA ]i2o<+`~N-v0Fo0Zry~ |gXG7݋ H6HD:r"}|J$ v\ . Cv)Pp4n}TP0st 5@3},DodE3>(qgĶNo`wHbJ\,r}+J "@f;QzV}ɫtCa lu5]'Zc$Q_nhh" },i s :'J1y"r.M9 ;!;Qrn )+6NA3.RV EEX8kղ?c˼%ţe*r|U㌌yW܎QrZ ܀@]0ϕwd_a (, En2EhFvT<[AƧqp;/ e>T{8F/Q@skaĩya[<%C#G6L5:Va 7_;>ȥu\UGA *qt8j$}=­{ s>]6K+یX?'H$ad448G8Sl w )6JGVTAܔraxOtudXb0*2dW%hM%*첹r bl`qdbZEK`w-5bM_ï5}${|粈H^Үv1'CМrg0 t)/woxmg^mR U u䧳SWĂ8 nށ]@2-fEҸkۈl;"TWaYNCwzm%5[& ,`SQa2FwF ;՘)}Q 8iRko웄׉9Z?ؾ*ha..4ͦ*qgX*ുlgEp,<`h?՞wAbA9l31r8M+ = ~5UDpJ.rfғѵ(ރA%zƚ3Ǟ{Ѐ7qZ% רEy -=mڥ5 Z*Q@^(RA}Ap'vej@6H:)t`ՐnvaO^^!`ɝiTk9xrS13N+@(9'z~"-;:v,#nr"s` mvWמ\c)Y`Ew$)}<{^X#KFЅkoj/ǭ .M n(M!3\{)o/ l7,6@Nj AB9V@$s~˳*>nѢEv;J"E7dNlo\:Ap1Ut7̵giW :DQ( MJ$z_3Q!RF RL:,v=d1#TAMjt*=6 ֟RZRrS#[0g'Ar#) 8?d:. A?`uBàN;֣S =UqaqqQ[V"d[f0T}q@h*qw_YȖCe /D)9ǧb =o!Ff$R-r_ÙvJXb~) L EQn8yb+QA~uBA`UDqA)uaθᵗaYRFAuFORE2u!9(pۡN,qۿ+Y;4A)`GYq0()hi57U FN+MVPN=&d2pN͓:\EGOӟȽm7kQQ̪.0+P>ob`(Re7u|G"v(EFV30ɝE/4(K|E}h!E'e"5yt{(UUsW !IG*qE&+!(%a."K ]ۃ`ƟX4;AVAu.N #WŐ=JÔCV8ڃ(TXl5^ 맄3.-SqPapTB84O2ÇW9N >eLJ3>aj *JT,FBWK]*^:U]-֩ Рi9:Gg-Ӥi 1= "&̃SjZ6dс~42#zgPRUҔh^W-WJ ;aekrxO 2lS"3.,s9 ` |/`2K&W+TWM| ѽvh(J“hi+4"@ dW"_Eɋ~kʨ]`~܄PEx(/7ݝM4 +AfEa@ _l;h_rr}OBG.®.1Ž,[2a[%d쓏?ǂ`%O ⷁ':sl Ęr?yyd;&/eQf&EIdAn2W}cB*gDWb*su/K+(EN _?x@yD:۫2+W/^׫oc;

关系话题作文怎么写
关系话题作文怎么写

关系话题作文怎么写
一、要明确关系型作文话题及其命制特点
所谓关系型作文话题,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或短语并列组合而成的一种话题形式,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必须兼顾话题构成的各个要素,清楚地点明其间关系.如:“失去与获得”、“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等.
就拿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二册所收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来说,其文题就可以看成是一个典型的话题,行文中作者就很好兼顾了“我”与“地坛”这两个要素:一方面具体描述了“我”在地坛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思,另一方面又深刻地交代了“地坛”给我的人生感悟,使我完成了生命意义的思考,让我走出了人生的低谷、鼓足了生命气,从而揭示了两个要素间的关系,即“地坛是我的精神家园”.
需提请注意的是,构成关系型话题的各要素间的关系大多呈现出一种开放性,其思维方向、价值取向都不是唯一的.如2003年高考作文话题,就可从不同角度作不同理①从正面看,感情的亲疏有助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由此可谈及融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文环境及情人眼里出西施,真挚的感情引导健康的审美意识(爱憎分明).②从反面看,感情的亲疏有害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由此可谈及任人唯亲、偏信则暗、徇情枉法、有失公允及恨乌及屋等.③全面地看,感情有亲有疏,但对客观事物的认知不能受情感亲疏而左右.
“智子疑邻”是寓言故事,导引出的话题是“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材料和话题给考生的提示颇多:如“类似”与“相反”,“亲疏”与“远近”,“正误”与“深浅”,“有关”与“无关”等,这就拓展了考生的思维空间.很明显,这是一个“关系型”的话题,重在考查考生的理性思辨的能力.以一般高中学生的生活阅历、文化积累和认识能力来看,应当大大有话可说.如小到邻里关系、人际交往,大到国际争端、官场政治、提干用人;远有邹忌讽齐王纳谏,近有形形色色的网络交友、偶像崇拜;正面有祁黄羊荐人不避亲与仇、孔明挥泪斩马谡,反面如智子疑邻、因情障目而倾国的事例等等;还可以对感情与认知从理论上与实践上作种种或肯定或否定的阐述、抒发.话题限制在何处,开放在哪里?考生必须把握住这一“游戏规则”.考生抓住了“感情”与“理性认知”这个“点”,就有许多的角度可供选择了,在这“点”的限制下,思维、情感、才华、个性就可以尽情飞扬了.
二、要辨明关系型作文话题要素间的关系
关系型话题作文,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故构思作文之前,最重要的是要用辩证思维的方法,辨清构成话题的词和词、短语和短语之间的特定关系.笔者认为,关系型作文话题要素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
1.对立统一关系:就是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也可称之为无此无彼式.如“自由与纪律”这个话题,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没有“自由”无所谓“纪律”,没有“纪律”也就没有“自由”,二者对立统一.当然,根据这种关系可变通理解为:没有纪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人要有自由,但自由要受纪律约束.再如“平凡与伟大”,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个话题可理解为:没有“平凡”也就不会有“伟大”.还可理解为:平凡蕴育伟大;伟大源自平凡;我们只有从平凡的点滴小事做起,才能构筑伟大人格的大厦.
2.是非取舍关系:即指关系型话题的诸要素之间是一是一非、一对一错的关系,对它们只能有所取舍选择.也可称之为有此无彼式.如“偏见与关爱”,我们只能理解为“要消除偏见,勇于关爱”,若作其他理解则是不科学的.
3.并非绝对关系:即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但这种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可称之为有此未必有彼式.如“痛苦与成功”这个话题,我们可理解为“成功来自痛苦的磨砺”.但痛苦之后不全是成功,成功也并非全部源自痛苦.再如“名师与高徒”,可理解为“名师出高徒”,也可理解为“名师未必出高徒”或“高徒未必出自名师”.
4.并列共存关系:即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平等并列的关系,几个要素可以同时共存.也可称之为有此有彼式.如“谦虚与表现”,对此就可诠释为“既要谦虚待人,又要善于表现自己”;对“成人与成才”也要理解为“要成人,更要成才”或“先要成人,后要成才”.再如“和而不同”,则须理解为“既要做到‘和’,又要做到‘不同’”,意即“既要善于调和矛盾,与别人和谐相处,同时又要有不同于别人的独立见解,不能随风倒、随大流”.
回顾2003年全国高考,“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关系型话题作文,因其制约因素的严格,几与前几年话题作文形成断裂,不少考生缺乏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不会审题或审题不严,作文答卷偏题离题者非常普遍.再看2004年高考,全国15份试卷,除4份试卷外其余所有试卷均延续关系型话题作文模式,对考生审题能力再次提出高要求,但遗憾我们的许多考生依然未能从上年考生的惨败中汲取教训,好好把握关系型话题作文话题关系肢间的辩证关系,在审题上遭遇滑铁卢.纵观话题作文发展趋势,我们可以断言,关系型话题作文代表高考作文新的发展方向,因为限制性的加强,必然要求考生在审题上加强训练,练就过硬的审题基本功,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在高考作文中占据主动.
针对关系型话题作文特点,我们认为应将审题的重点放在审读话题这一环,在把握话题内部辩证关系上做文章.这就需要考生在平常多体悟唯物辩证法的思想精髓,如能联系地看问题(而不是孤立地看问题)、能一分为二地看问题(而不是片面地看问题)、能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而不是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等等.并最终能理论联系实际,在具体的话题作文审题中加以灵活运用.
以2003年全国高考卷为例,面对“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关系型话题作文,考生首先应准确判断出其内部关系肢间存在的一种因果关系——因为感情的亲疏不同,所以对事物的认知也不同.这样,考生在审题时就可以从两者的因果关系入手,多角度、多层面地深入思考.其次,考生要运用辩证法思想,在把握两者之间因果关系的是否必然性上做文章.即思考是否感情亲就一定对认知事物产生正面影响,或者恰恰相反;是否感情疏就一定对认知事物产生负面影响,亦或者恰恰相反.最后,在种种不同的思考中把握住根本性、结论性的东西,将其作为文章的主题思想.
审读关系型话题作文的话题,还要注意克服以下两种误差:
误差一: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既然是关系型话题作文,审题时就应当重点把握话题内部两个关系肢之间的关系,关涉两点,在两点之间寻找突好口.而我们的考生在审题时最容易犯的一个毛病恰恰是割裂了两者的联系,在行文时大谈一点,却对另外一点置之不理,以致造成偏题、离题.如笔者所在浙江省2004年高考话题作文“人文素养与发展”,话题内部存在一种条件关系——人文素养的高或低,制约着发展空间的大小.考生在审题时即要全面审视这种条件关系.但从考生作文来看,许多离题作文都没有能从两者关系入手,而是或空谈人文素养,或大侃发展,这种“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的做法当然最后“坑害”的还是考生自己.
误差二:泛论关系,不见重点.有人想,既然是关系型话题作文,只要能抓住话题内部两个关系肢关系,在关系上做足文章就行了,于是就在行文中泛论关系,最终使文章陷于泛泛而谈,空洞无物的泥潭.关系型话题作文要突出关系不假,但文章还应该有侧重,要分清楚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要善于敏锐地捕捉重点,敢于突出重点,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2004年高考全国卷话题作文“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在审题时考生当然应准确把握两个关系肢间的关系,但面对挫折,人们的选择有许多种,有人化解痛苦,有人放大痛苦,有人则以平常心视之,选择不同,人生的境界也大有高低.如果考生在审题时能以“遭遇挫折”为侧重点,能够从如何对待挫折这个角度切入去行文,而不是流于表面的于两者关系间泛泛而谈,那么文章将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有力的拓展.


引用┆阅读(494)┆圈子┆打印┆有奖举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不良信息反馈 电话:95105670 提示音后按2键(按当地市话标准计费)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系统提示信息



一、要明确关系型作文话题及其命制特点
所谓关系型作文话题,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或短语并列组合而成的一种话题形式,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必须兼顾话题构成的各个要素,清楚地点明其间关系.如:“失去与获得”、“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等.
就拿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二册所收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来说,其文题就可以看成是一个典型的话题,行文中作者就很好兼顾了“我”与“地坛”这两个要素:一方面具体描述了“我”在地坛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思,另一方面又深刻地交代了“地坛”给我的人生感悟,使我完成了生命意义的思考,让我走出了人生的低谷、鼓足了生命气,从而揭示了两个要素间的关系,即“地坛是我的精神家园”.
需提请注意的是,构成关系型话题的各要素间的关系大多呈现出一种开放性,其思维方向、价值取向都不是唯一的.如2003年高考作文话题,就可从不同角度作不同理①从正面看,感情的亲疏有助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由此可谈及融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文环境及情人眼里出西施,真挚的感情引导健康的审美意识(爱憎分明).②从反面看,感情的亲疏有害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由此可谈及任人唯亲、偏信则暗、徇情枉法、有失公允及恨乌及屋等.③全面地看,感情有亲有疏,但对客观事物的认知不能受情感亲疏而左右.
“智子疑邻”是寓言故事,导引出的话题是“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材料和话题给考生的提示颇多:如“类似”与“相反”,“亲疏”与“远近”,“正误”与“深浅”,“有关”与“无关”等,这就拓展了考生的思维空间.很明显,这是一个“关系型”的话题,重在考查考生的理性思辨的能力.以一般高中学生的生活阅历、文化积累和认识能力来看,应当大大有话可说.如小到邻里关系、人际交往,大到国际争端、官场政治、提干用人;远有邹忌讽齐王纳谏,近有形形色色的网络交友、偶像崇拜;正面有祁黄羊荐人不避亲与仇、孔明挥泪斩马谡,反面如智子疑邻、因情障目而倾国的事例等等;还可以对感情与认知从理论上与实践上作种种或肯定或否定的阐述、抒发.话题限制在何处,开放在哪里?考生必须把握住这一“游戏规则”.考生抓住了“感情”与“理性认知”这个“点”,就有许多的角度可供选择了,在这“点”的限制下,思维、情感、才华、个性就可以尽情飞扬了.
二、要辨明关系型作文话题要素间的关系
关系型话题作文,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故构思作文之前,最重要的是要用辩证思维的方法,辨清构成话题的词和词、短语和短语之间的特定关系.笔者认为,关系型作文话题要素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
1.对立统一关系:就是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也可称之为无此无彼式.如“自由与纪律”这个话题,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没有“自由”无所谓“纪律”,没有“纪律”也就没有“自由”,二者对立统一.当然,根据这种关系可变通理解为:没有纪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人要有自由,但自由要受纪律约束.再如“平凡与伟大”,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个话题可理解为:没有“平凡”也就不会有“伟大”.还可理解为:平凡蕴育伟大;伟大源自平凡;我们只有从平凡的点滴小事做起,才能构筑伟大人格的大厦.
2.是非取舍关系:即指关系型话题的诸要素之间是一是一非、一对一错的关系,对它们只能有所取舍选择.也可称之为有此无彼式.如“偏见与关爱”,我们只能理解为“要消除偏见,勇于关爱”,若作其他理解则是不科学的.
3.并非绝对关系:即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但这种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可称之为有此未必有彼式.如“痛苦与成功”这个话题,我们可理解为“成功来自痛苦的磨砺”.但痛苦之后不全是成功,成功也并非全部源自痛苦.再如“名师与高徒”,可理解为“名师出高徒”,也可理解为“名师未必出高徒”或“高徒未必出自名师”.
4.并列共存关系:即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平等并列的关系,几个要素可以同时共存.也可称之为有此有彼式.如“谦虚与表现”,对此就可诠释为“既要谦虚待人,又要善于表现自己”;对“成人与成才”也要理解为“要成人,更要成才”或“先要成人,后要成才”.再如“和而不同”,则须理解为“既要做到‘和’,又要做到‘不同’”,意即“既要善于调和矛盾,与别人和谐相处,同时又要有不同于别人的独立见解,不能随风倒、随大流”.
回顾2003年全国高考,“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关系型话题作文,因其制约因素的严格,几与前几年话题作文形成断裂,不少考生缺乏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不会审题或审题不严,作文答卷偏题离题者非常普遍.再看2004年高考,全国15份试卷,除4份试卷外其余所有试卷均延续关系型话题作文模式,对考生审题能力再次提出高要求,但遗憾我们的许多考生依然未能从上年考生的惨败中汲取教训,好好把握关系型话题作文话题关系肢间的辩证关系,在审题上遭遇滑铁卢.纵观话题作文发展趋势,我们可以断言,关系型话题作文代表高考作文新的发展方向,因为限制性的加强,必然要求考生在审题上加强训练,练就过硬的审题基本功,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在高考作文中占据主动.
针对关系型话题作文特点,我们认为应将审题的重点放在审读话题这一环,在把握话题内部辩证关系上做文章.这就需要考生在平常多体悟唯物辩证法的思想精髓,如能联系地看问题(而不是孤立地看问题)、能一分为二地看问题(而不是片面地看问题)、能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而不是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等等.并最终能理论联系实际,在具体的话题作文审题中加以灵活运用.
以2003年全国高考卷为例,面对“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关系型话题作文,考生首先应准确判断出其内部关系肢间存在的一种因果关系——因为感情的亲疏不同,所以对事物的认知也不同.这样,考生在审题时就可以从两者的因果关系入手,多角度、多层面地深入思考.其次,考生要运用辩证法思想,在把握两者之间因果关系的是否必然性上做文章.即思考是否感情亲就一定对认知事物产生正面影响,或者恰恰相反;是否感情疏就一定对认知事物产生负面影响,亦或者恰恰相反.最后,在种种不同的思考中把握住根本性、结论性的东西,将其作为文章的主题思想.
审读关系型话题作文的话题,还要注意克服以下两种误差:
误差一: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既然是关系型话题作文,审题时就应当重点把握话题内部两个关系肢之间的关系,关涉两点,在两点之间寻找突好口.而我们的考生在审题时最容易犯的一个毛病恰恰是割裂了两者的联系,在行文时大谈一点,却对另外一点置之不理,以致造成偏题、离题.如笔者所在浙江省2004年高考话题作文“人文素养与发展”,话题内部存在一种条件关系——人文素养的高或低,制约着发展空间的大小.考生在审题时即要全面审视这种条件关系.但从考生作文来看,许多离题作文都没有能从两者关系入手,而是或空谈人文素养,或大侃发展,这种“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的做法当然最后“坑害”的还是考生自己.
误差二:泛论关系,不见重点.有人想,既然是关系型话题作文,只要能抓住话题内部两个关系肢关系,在关系上做足文章就行了,于是就在行文中泛论关系,最终使文章陷于泛泛而谈,空洞无物的泥潭.关系型话题作文要突出关系不假,但文章还应该有侧重,要分清楚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要善于敏锐地捕捉重点,敢于突出重点,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2004年高考全国卷话题作文“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在审题时考生当然应准确把握两个关系肢间的关系,但面对挫折,人们的选择有许多种,有人化解痛苦,有人放大痛苦,有人则以平常心视之,选择不同,人生的境界也大有高低.如果考生在审题时能以“遭遇挫折”为侧重点,能够从如何对待挫折这个角度切入去行文,而不是流于表面的于两者关系间泛泛而谈,那么文章将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有力的拓展.


引用┆阅读(494)┆圈子┆打印┆有奖举报

学议论问或 散文,也要说个题目把

学议论问或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