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生平简介 200字 陶渊明的名言200字左右不要多的 不要百科里的要现代文的 注意是生平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7 13:34:34
陶渊明生平简介 200字 陶渊明的名言200字左右不要多的 不要百科里的要现代文的 注意是生平
x[V#Krͻf=c5[e.~$$@@tSUԿ#KE>==RUfd\wDdzG=+Vi3ۋb'uی|yje*nPOzoeBmWΠeKV\d;U~{wwA<=:{tўK?g*?/7UGGcVSjbos/{OMlkչ۪zٍc|T?4ֽ>:^=9q/` ۲b-^6:Ř8 AsqU 4Ga'5DuT=[*g0=ճYK-sVO*ӱbT|NU&* õ=O]Z]/݇Tu}':RR [n^?b(>;ۺࡽvMTh!JTu춗LBH5u˝>D}I ǰHu6FQSj>UgoQ㉪,dB,eֺyg5wz֖dVIKmW9F^,L0ϹһQPlӪ|a-x팳UCw2& [s78&&JQXZwPa=]D#Ņ=+س"5-lANc:qU-VWS=s2k4@T< 胹zRGn<ӷ}?r1OYO{mх1$m*} ś^s蝵>aK~ejjd/T^_iWtInjVԪݝɯx*J3^^x*s 8Y*6!q=z}2Ƴs$üo81߹m!PA$(uO`*ۃBETGWk`]7{0.@݁GkB)O:WI]6EjyFZNsq gy% Rj/cxR8 |w>y;:{Qw$a5Djw1ُ--& (2Kx3U!M>v3n&86LȃgՀwѓ$Q8Pk]àKk` kn<ҏ#v Ըt͕3eq9@3v{{0ƞAySvPP2v^pH\sT[2y~Q7CQ8\_# =͞1(3c0̱GQ]_tjj_N%Ton#Y}:;: Uæ(c14Ae(QDN3Z_b,ʝrQbILJ(ϻ8pVugԷìEH`G!."xRRm}bXUFTTԍÚ{K b9ց]ËqWN.2Wj,e.<&GQT A0=n@Ϊo/7;q:3{Hb y{F͝`A5K:U)ԁ|r'0χڄ cZ7ɥΏc 4E38aB>>CgzuoӐ0sb6='_\88ūkGpRw܉A/0є^nP!dn/_xU{ Bf7X͋~rMjT|6(#ʙ3=1L'v /Úh&>:Cg}{NSXwZ6e8JtF8ޡ!^e?b49MTkK\ԃ Rᴍ>6Ցy1j'8Vps HIĘK F'qB nӱ p]E:"qvtJ$.0Qe_T+4F/#1˹$&7V־Yɏ#xvvZ]1CP x@b *d "ЏS1 .[k{/s ]bA!ژQhhJP/ 'C;M떙y*vjv;9MH,sD;0kH12z3#üe m a8a4ʍ_Bc/^m)"*Ew}U3Jiy)]樟N} ºuM lf{Xx!:AMTF ~ZH+OQ=F$:eX (dqT=gB܁tn$>iǐܻRу(1 yDP婡NVTGЈLE' phxr7@a/;D |hʿ{eG契ItR>NHC-%xL0QNq4H LoKWa/TJBHL9`]gi9:½"&i ȈXvnk9uê;V'()x|g6{qXcwEs_cD_ j8ÐĆHj&Jf$̴M:\ 5EIt ;0_ QrѝTN⣟1nIKB kRck-t6)A>b9R> c&԰O 5L,EkHs@y*l\.%[v݌  ss Mg,f˄ d8tRՈo2JL?@A1KG0"*Uv-%*) ꠃ <8gS_e(: %ue!ĈRn"JXs&<ܡ+G6OS&(e _tz3|b\Q"}12_RHF  P:r@,__W8®֍"`RL6t5!VNz %s 8 Le{|g~R)m:mųJTv$D  :ɷጻVvVO#%bkEfv7,7;ڳF {3L0gfh"cTQᾡ,#x*kP̌lW`2}FӃɚ. %gO~, lKt%!Ev.r.kUmM"&Oa%fmb`ĂvǦ0"7b 3Y0²I)Q~~17 %F$DZ UszB 2&w_3Ȉta?Eƴ #4I|6i:9 {gLBinoWw%S[Jœo*}z.J3h,7ͫ%|wz ~b"M&~E h_k5a/M>#nk8W[NXkM'.^U)RWjrr?S^uIdI~~I)􎜝#O~K8 ϝ)SAĈU~*k{7~T2Z=@ che! %cIrA S85-Pk^A GNi;&R5d 19Qͬd=T8{p $VjRd_I\;O~Rc&0dd 'JhbrGl{O4F4u֛ޤ*T+y]gq@Ia[J<^_g Uz>EH)k`@s }hx,i Fa&D}qHnphZsg3+!H PY[wT@Õ!1p=dl5T={^caܝ\S$=3RHȏz/:3 - LFF&Z7;f rd{%sYX$4$0nC }x"4Cۛ3; , )JzN0k'ݳ2/:x$~STCdA$_434!?aLŨĞ4 3i̛n3_6|*tyȭg 5z6>0K>5؞OL U=BԕmŗuVWܣDiƗYR=i47)- 3ah0hSP%M>iFB7C jxO0,h Tu`4ݔ S y̩v/2cűU=MyAMc^kꎋa`YDAT(.ty(;Oak!Zů 1}G\T]+C4ظ63Md'`: z"yv؏]ĞK3TKtIrqBn  *& pU)ܚ-*ʪ< zGgyчUowTƈM)81%lSJQVC8'M[ׁ3υH,K9WLG獄D)L0KEJ%cRbR[(DCFSh3=l x7X7  #H>ikB9QY~D\R}]i-qw+r EH}mdMn^xy9p h vXC Kŕ,sU10lEwB ֋/|%)n0WW4KwؽIK#u\Sp gסKW< )/%kdzO6`ڢK2NRP-V_CkDM$(цkI aW^i' Ĭ ٬z喍J5lz9~7@~h;mk<= ٔ 9%N}x7ҊRNH^W@S ^a7Bf/ޖ`O)ޫq!/d?2r5Rr/LpUFp|t׵dQ[x} lo׎9;PIÉp&B~!KH"~  ǍѓӔ ­;MMj[a\tXigӧח:ˍ2ܑ仍CfO:od%Kbi{t_n8}TZfxWERrF.Rd6o;7w@P;Ґd2XȆ6Nh0A9\\{czaZިhpk?􅷨C:uu}&ɞѾY -Qt^afPx P*l ?GIu7#|0j߹Lk LL99|Nw G." %į w N \߻ J Kxj7{CK}Ze8$_.$|{9Am.mAr' Yh$ T-gYA,Tdf':?M.4yg~b7Y[U&09 .HJ{0W4KlriscM_fɽ[WF;8˦%cB #T?K?c)7T's4ovi]YO=!.[3IQ H4[UmfzUpn:/u&8_:HǺöaD1UT7%9fg蝼N^ s  ۣn2 [^&)]8øi87 uƂ*Ƃ 5("8N{n#68֚MZGŅ٘j,kƧ?2KA c&xڿ]lVꇂ:sS#pB`0^t ַnK8:7!sʷAY/(a{ =P)br`yPs3'65SRCw#feP Jd·G:? gsCi[tqAkUÙuo xr)/7GW>5-e\IH[QXqnssxs]+]$TAu,~rGttr-KvF3c :Iü8ᫀ QW8a5͇,ElY+UUsGh`:!52p_1PJx ~J V! N)9:ytNBG:1'@܋k#fKNr1$^2CLC:Sܑ[M _BIhêb"4V0O^np$c.Bh[l:Wttv1e \usnk0T6o._Kwn` ꟞Or^9B|>ЋdabbTq {`IlnYF#FAEYWs3adȤ/ =eBՏ`Qr_k.R,2#,(4%=du"+Xo 7>CY,togqd ߟc2!]sZI-_?0%ִ[5׷BS[s[&On /f6oѱe p0姚9.fۓ\t=۳\L '蟶gm..=$p!4E_2=oLwI|&;C|eK|W漶07'J{f^V;'DoS_\|1%A;_~~ /n(3`2Đ~Uৎ4M`7 j}0-> '>72ԷÃa*SFo|s8,@xu=b71&"!1Scb~i m5mX,b/LW?e^7Nsf58q?3d~LfL>Kf}dd<'$o͔2R\T&軷gߜ. =as͘sLX93_I3=k&q{Lּ߲}ę,c3gΨsg6W3sAsk mOq3N5ZSh\:4Fr'>eϢɕחi5W'־i=&^kl/5s$<&`3ϙaSl96Cϝd#S7Ofyog{mH7_I&Qm5ɽqJdǂ-

陶渊明生平简介 200字 陶渊明的名言200字左右不要多的 不要百科里的要现代文的 注意是生平
陶渊明生平简介 200字 陶渊明的名言
200字左右不要多的 不要百科里的
要现代文的 注意是生平

陶渊明生平简介 200字 陶渊明的名言200字左右不要多的 不要百科里的要现代文的 注意是生平
东晋同时也是整个魏晋南北朝最杰出的文学家是陶渊明.陶渊明(365—427) 字元亮,或云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有《陶渊明集》.他的曾祖陶侃是东晋初名将,握强兵镇守长江中游,都督八州军事,封长沙郡公,声威煊赫一时. 死后追赠大司马.祖父陶茂官至太守,父亲亦曾出仕.陶氏为东晋元勋之后,地位虽不如南下名族高贵,也是浔阳的大族.只是陶渊明这一支,因他年幼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便日渐败落.他从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即归隐.后陆续做过镇军 参军、建威参军等地位不高的官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
以上主要分析了陶渊明的田园诗所反映的社会理想,以及他对个人在社会中的生活 方式的思考.此外,陶渊明的田园诗,还牵涉东汉末以来文学所集中关注的问题: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何在?生命怎样才能获得解脱?在这方面,我们首先看到,陶渊明对生命 短促的事实,表现得比同时代任何人都焦灼不安.他的诗现存不过一百多首,竟有几十 处提及“老”和“死”.但在哲学上,他却有一种豁达的解释,这在组诗《形、影、神》 中表达得最明白.诗人借用辞赋的对话体,让“形”提出饮酒自乐、忘怀一切的人生态 度(这近于《古诗十九首》),又让“影”强调应追求事功,建立身后之名(这近于建 安文学).这两者其实都是陶渊明所难以舍弃的,但作为最终的哲学归结,他在第三首 《神释》中把前二者都否定了,认为每日醉酒伤害生命,立善求名也只是外在的追求, 毫无意义,应该是:“纵浪大化中,不喜也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即归化于自然,不必有意识追求生命以外的东西,这就是不求解脱的解脱. “自然”哲学的这一种内涵,在田园诗中以美好的形象表现出来,如陶诗中最著名 的《饮酒》之五就是: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开头四句,说只要心境旷远,就不会受到世俗的干扰.下面说采菊东篱,不经意中 目遇南山(即庐山),在暮岚紫霭、归鸟返飞之中,感受到造物的奥秘,参透了人生的 真谛.尽管诗中明说“欲辩已忘言”,但如果联系陶渊明的其他作品来考察,他在本诗 中通过一系列意象所隐约暗示的人生真理还是可以探索的.南山的永恒、山气的美好、 飞鸟的自由,不正是体现了自然的伟大、圆满与充实,尤其是自在自足无外求的本质吗? 那么,人的短促的一生,除了归依自然、顺应自然,在自然的永恒、美好、自由中感受 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外,还有什么可追求的呢?所以说,这首诗仍然是陶渊明的人生理想 的寄托,只是偏重有所不同.
当然,诗中的这种人生观说到底只是一种诗意的、哲理的 向往.因为人从根本上不可能摆脱在一定的对象中实现自我的追求,也不可能摆脱现实 利害的矛盾.但作为对人生的一种哲学思考,它是有价值的;作为诗歌的理蕴,它更带 来独特的效果. 归结起来,陶渊明的社会观和人生观都以“自然”为核心.他向往的社会是和平安 宁、自耕自食、无竞逐无虚伪、没有相互压迫和残害的社会;他追求的人生是淳朴真诚、 淡泊高远、任运委化、无身外之求的人生;他所喜爱的生活环境,也是恬静而充满自然 意趣的乡村.由于这些追求,使他的大多数田园诗呈现出冲淡平和、旷洁悠远的外貌, 此即前人所言“静穆”.但在这背后,却充满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恶与不安,对人生短促 深感无所寄托的焦虑.换言之,“静穆”是在“自然”哲学支配下构造出的美学境界, 而激起这种追求的内驱力恰恰是高度的焦灼不安. 陶诗中最集中的就是写田园生活的作品.其代表作除了前面提及的以外,还有《移 居》、《和郭主簿》、《咏贫士》、《杂诗》、《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等.
但是, 陶渊明并不是只有这种以冲淡平和为主要特征的作品,他也写过一些直接涉及现实政治, 或直接表现出内心的强烈情绪的诗篇.如诗,虽然辞义隐晦,不易读懂,但其 内容关系到晋、宋更代的一些政治大事,当无疑问.又如《赠羊长史》,对刘裕于义熙 十三年北伐破长安之役,显得十分高兴.“圣贤留余迹,事事在中都.岂忘游心目,关 河不可逾.九域甫已一,逝将理舟舆.”体现了鲜明的民族感情.此外,《咏荆轲》和 《读山海经》中的几篇,对历史上和神话传说中一些虽然失败而始终不屈的英雄形象, 表示同情、仰慕和赞美,具有慷慨悲壮的风格.《咏荆轲》结末说:“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虽已殁,千载有余情!”分明流露出诗人心中的激昂之情. 又如《读山海经》中的一篇: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晨讵可待! 精卫微禽,而有填海之志,刑天断首,犹反抗不止,都表现出不为命运屈服的伟大精神.最后二句,既是说精卫、刑天,也是说自己:虽有昔日的壮志雄心,却没有偿愿 的时机!这些诗的事实背景已无法加以确凿的证明,但至少可以说明,陶渊明在隐居中仍然渴望强烈的、有所作为的人生.鲁迅先生指出,陶诗不但有“静穆”、“悠然”的 一面,也有“金刚怒目”的一面,主要是指这些作品而言.不过,应当看到两者也并不 是截然对立的. 从诗歌渊源关系来说,陶渊明有远承阮籍的一面.这主要表现在其诗多抒发内心深 处的情感,表现对人生的探索,使用哲学观照的方式,并多用组诗的形式.另一方面, 陶诗也显然受到玄言诗的重大影响.这不仅表现在他的诗中有许多玄学的语汇,其平淡的语言风格也同玄言诗一致,而且,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对人与自然之关系的理解上.在阮籍诗中,大量地以自然的永恒与人生的短暂相对照,人在自然面前感受到强大的压迫; 而在东晋的玄言诗中,则转变为人对自然的体悟和追求;到陶渊明,又更明确地提出归 化自然的观念,人与自然统一和谐的意识成为构成陶诗独特意境的决定性因素.当然, 陶诗重视通过艺术形象而不是抽象语言来表现哲理,这同玄言诗的枯燥无味是根本不同的.

陶渊明
东晋同时也是整个魏晋南北朝最杰出的文学家是陶渊明。陶渊明(365—427) 字元亮,或云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有《陶渊明集》。他的曾祖陶侃是东晋初名将,握强兵镇守长江中游,都督八州军事,封长沙郡公,声威煊赫一时。 死后追赠大司马。祖父陶茂官至太守,父亲亦曾出仕。陶氏为东晋元勋之后,地位虽不如南下名族高贵,也是浔阳的大族。只是陶渊明这一支,因他年幼时父亲就去世了,...

全部展开

陶渊明
东晋同时也是整个魏晋南北朝最杰出的文学家是陶渊明。陶渊明(365—427) 字元亮,或云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有《陶渊明集》。他的曾祖陶侃是东晋初名将,握强兵镇守长江中游,都督八州军事,封长沙郡公,声威煊赫一时。 死后追赠大司马。祖父陶茂官至太守,父亲亦曾出仕。陶氏为东晋元勋之后,地位虽不如南下名族高贵,也是浔阳的大族。只是陶渊明这一支,因他年幼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便日渐败落。他从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即归隐。后陆续做过镇军 参军、建威参军等地位不高的官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
义熙元年(405)陶渊明 四十一岁,再次出为彭泽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脱离了官场。他在家乡有自己的田庄和僮仆,开始一段时期,生活也算安宁自得。有时他也亲自参加一些农业劳动,作为自己的社会观和人生哲学的实践。在这种劳作生活中,与农民有所接近。 后来由于农田不断受灾,房屋又被火烧,境况愈来愈恶化。但他始终不愿再为官求禄。 朝廷曾征召他任著作郎,也被他拒绝了。 陶渊明之所以如此,并不是他对政治原就不感兴趣。出身于世代官宦的家庭、又是元勋之后的陶渊明,本来也曾期望在仕途中有所进取,在政治上有所作为。《杂诗》说: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可见出他的胸怀。但同时,东晋士族文人普遍企羡隐逸,追求精神自由的风气,在他身上也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归园田居》所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之类,就反映了他思想的另一方面。他是抱着两种彼此矛盾的愿望走上人生道路的。开始时前一种愿望占据了主导地位。但那是一个动乱的时代:宗室内部的斗争,军阀对政权的野心,不断引起血腥的杀戮乃至激烈的火并。这种社会动乱不仅给人民带来灾难,同时在社会上层也造成严重的不安全感。 这使陶渊明的政治雄心不能不有所消减。另一方面,在这种权力争夺之中,一切卑污血腥的阴谋,无不打着崇高道义的幌子,这使秉性真淳的陶渊明也难以忍受。所以最后 “爱丘山”的素愿就压倒了“逸四海”的猛志。在他任镇军参军时所作的《始作镇军参 军经曲阿》诗中就说道:“目倦川涂异,心念山泽居。聊且凭化迁,终归班生庐。”任建威参军时所作《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诗又说:“园田日梦想,安得久离析?”可见早已是身在仕途,心在园田。从彭泽令解职时所作《归去来辞》,更把做 官说成“深愧平生志”。所以说,他的归隐,实际是自己的理想与当时的现实无法调和的结果。 陶渊明的文学创作,在诗歌、散文、辞赋诸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但对后代影响最大的是诗歌;在陶渊明的诗歌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田园诗。这种田园诗的艺术魅力,与其说在于它是田园生活的真实写照,不如说在于其中寄托了陶渊明的人生理想。田园被陶渊明用诗的构造手段高度纯化、美化了,变成了痛苦世界中的一座精神避难所。
陶渊明的思想,是以老庄哲学为核心,对儒、道两家取舍调和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 “自然”哲学。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一种“自然”的社会。他常常把儒家虚构的淳 朴无争的上古之世与道家宣扬的小国寡民的社会模式结合成一体,作为理想世界来歌颂。 如《劝农》诗说:“悠悠上古,厥初生民,傲然自足,抱朴含真。”《时运》诗说: “黄唐莫逮,慨独在余。”《饮酒》诗说:“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同样的思想, 又借助虚构,在《桃花源记》中加以形象的表现。在这种“自然”的社会中,人人自耕 自食,真诚相处,无竞逐无欺诈,甚至无君无臣。而历史在陶渊明看来,是一个堕落的 过程。由于人们的过度的物质欲望,引起无穷的竞争,产生了种种虚伪、矫饰、残忍的行为,使社会陷入黑暗。 然而上古之世,悠邈难求,世外桃源,也无处可寻。陶渊明只能把淳朴的乡村生活, 作为他的社会理想的比较现实然而十分有限的寄托。他的大量田园诗中,既有纪实的成 分,反映了他在家乡生活的情况,也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并不完全是写实的,而是按照某 种理念要求对现实素材加以处理的结果。《归园田居》组诗的第一首久享盛名,也有类似的特点: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这诗大约作于从彭泽令解职归田的次年,抒发回到田园生活的愉悦心情。中间写景 的一节,“方宅”以下四句,以简淡的笔墨,勾画出自己居所的朴素美好;“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视线转向远处,使整个画面显出悠邈、虚淡、静穆、平和的韵味。 作者正是以此作为污浊喧嚣的官场——所谓“樊笼”——的对立面,表现自己的社会理 想和人生观念。结末“复得返自然”的“自然”,既是指自然的环境,也指自然的生活。 作为自然的生活的一部分,陶渊明的田园诗还写到了农业劳动;在他归隐时期,自己也曾参加耕作。他的体力劳动在其经济生活中究竟有多大的意义?大约是很有限,甚至,也许是可有可无。这种农业劳作的实际意义,在于它体现了陶渊明的一种信念。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开头就是:“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具端。孰是都不营, 而以求自安!”自耕自食,是理想的社会生活方式和个人生活方式。尽管诗人实际做不 到这一点,但他尝试了,这就是很了不起的。同时又说:“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 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这里写到了体力劳动的艰苦和 由此带来的心理上的宁静乃至安乐。同类诗中意境最美的,当数《归园田居》之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结尾两句再一次说明,陶渊明之写田园生活,写体力劳动,实际都是在咏歌自己的 理想,显示出理想获得实现的愉快。
以上主要分析了陶渊明的田园诗所反映的社会理想,以及他对个人在社会中的生活 方式的思考。此外,陶渊明的田园诗,还牵涉东汉末以来文学所集中关注的问题: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何在?生命怎样才能获得解脱?在这方面,我们首先看到,陶渊明对生命 短促的事实,表现得比同时代任何人都焦灼不安。他的诗现存不过一百多首,竟有几十 处提及“老”和“死”。但在哲学上,他却有一种豁达的解释,这在组诗《形、影、神》 中表达得最明白。诗人借用辞赋的对话体,让“形”提出饮酒自乐、忘怀一切的人生态 度(这近于《古诗十九首》),又让“影”强调应追求事功,建立身后之名(这近于建 安文学)。这两者其实都是陶渊明所难以舍弃的,但作为最终的哲学归结,他在第三首 《神释》中把前二者都否定了,认为每日醉酒伤害生命,立善求名也只是外在的追求, 毫无意义,应该是:“纵浪大化中,不喜也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即归化于自然,不必有意识追求生命以外的东西,这就是不求解脱的解脱。 “自然”哲学的这一种内涵,在田园诗中以美好的形象表现出来,如陶诗中最著名 的《饮酒》之五就是: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开头四句,说只要心境旷远,就不会受到世俗的干扰。下面说采菊东篱,不经意中 目遇南山(即庐山),在暮岚紫霭、归鸟返飞之中,感受到造物的奥秘,参透了人生的 真谛。尽管诗中明说“欲辩已忘言”,但如果联系陶渊明的其他作品来考察,他在本诗 中通过一系列意象所隐约暗示的人生真理还是可以探索的。南山的永恒、山气的美好、 飞鸟的自由,不正是体现了自然的伟大、圆满与充实,尤其是自在自足无外求的本质吗? 那么,人的短促的一生,除了归依自然、顺应自然,在自然的永恒、美好、自由中感受 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外,还有什么可追求的呢?所以说,这首诗仍然是陶渊明的人生理想 的寄托,只是偏重有所不同。
当然,诗中的这种人生观说到底只是一种诗意的、哲理的 向往。因为人从根本上不可能摆脱在一定的对象中实现自我的追求,也不可能摆脱现实 利害的矛盾。但作为对人生的一种哲学思考,它是有价值的;作为诗歌的理蕴,它更带 来独特的效果。 归结起来,陶渊明的社会观和人生观都以“自然”为核心。他向往的社会是和平安 宁、自耕自食、无竞逐无虚伪、没有相互压迫和残害的社会;他追求的人生是淳朴真诚、 淡泊高远、任运委化、无身外之求的人生;他所喜爱的生活环境,也是恬静而充满自然 意趣的乡村。由于这些追求,使他的大多数田园诗呈现出冲淡平和、旷洁悠远的外貌, 此即前人所言“静穆”。但在这背后,却充满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恶与不安,对人生短促 深感无所寄托的焦虑。换言之,“静穆”是在“自然”哲学支配下构造出的美学境界, 而激起这种追求的内驱力恰恰是高度的焦灼不安。 陶诗中最集中的就是写田园生活的作品。其代表作除了前面提及的以外,还有《移 居》、《和郭主簿》、《咏贫士》、《杂诗》、《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等。
但是, 陶渊明并不是只有这种以冲淡平和为主要特征的作品,他也写过一些直接涉及现实政治, 或直接表现出内心的强烈情绪的诗篇。如《述酒》诗,虽然辞义隐晦,不易读懂,但其 内容关系到晋、宋更代的一些政治大事,当无疑问。又如《赠羊长史》,对刘裕于义熙 十三年北伐破长安之役,显得十分高兴。“圣贤留余迹,事事在中都。岂忘游心目,关 河不可逾。九域甫已一,逝将理舟舆。”体现了鲜明的民族感情。此外,《咏荆轲》和 《读山海经》中的几篇,对历史上和神话传说中一些虽然失败而始终不屈的英雄形象, 表示同情、仰慕和赞美,具有慷慨悲壮的风格。《咏荆轲》结末说:“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虽已殁,千载有余情!”分明流露出诗人心中的激昂之情。 又如《读山海经》中的一篇: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晨讵可待! 精卫微禽,而有填海之志,刑天断首,犹反抗不止,都表现出不为命运屈服的伟大精神。最后二句,既是说精卫、刑天,也是说自己:虽有昔日的壮志雄心,却没有偿愿 的时机!这些诗的事实背景已无法加以确凿的证明,但至少可以说明,陶渊明在隐居中仍然渴望强烈的、有所作为的人生。鲁迅先生指出,陶诗不但有“静穆”、“悠然”的 一面,也有“金刚怒目”的一面,主要是指这些作品而言。不过,应当看到两者也并不 是截然对立的。 从诗歌渊源关系来说,陶渊明有远承阮籍的一面。这主要表现在其诗多抒发内心深 处的情感,表现对人生的探索,使用哲学观照的方式,并多用组诗的形式。另一方面, 陶诗也显然受到玄言诗的重大影响。这不仅表现在他的诗中有许多玄学的语汇,其平淡的语言风格也同玄言诗一致,而且,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对人与自然之关系的理解上。在阮籍诗中,大量地以自然的永恒与人生的短暂相对照,人在自然面前感受到强大的压迫; 而在东晋的玄言诗中,则转变为人对自然的体悟和追求;到陶渊明,又更明确地提出归 化自然的观念,人与自然统一和谐的意识成为构成陶诗独特意境的决定性因素。当然, 陶诗重视通过艺术形象而不是抽象语言来表现哲理,这同玄言诗的枯燥无味是根本不同

收起

参见《五柳先生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