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高中人教新课标政治-哲学原理与方法论总结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9 06:16:59
求高中人教新课标政治-哲学原理与方法论总结
x\in#KrJy< 0 }RE\[JJBj-$բ$."y~Z~+8*FU{DON{;r;~{장:'U=\B+mO{w>zݟ,~gJ49_~yKO{_2NJ|-}fxbruoa޻ ?S۟Zm'Usc{io8gVc8['a[p?ZVoo;5Q U2ab=<}?<dNAzB#ZLԿNty:'pSp .ʞN;f3BS_hڢch oTon˘4 [ػ: Utԭ` N 1E[GXzh;*{ Ưz;t3neʎ:9vs`cWu&i/C"l:oORp f fh藈uNY>&᫊a6wx̀DVnh.D]\yU B3:OYdYB-m?z'q!\Mlk \fe'ޗU6=/7Z rfgUJo`wG 5OOJc^ؑ_93b_khKtGp> j|+7~zlTN6e!ͰXvsW&xԈ>jӀ!L{J׭^ ѽMmԂ/TJJh >T&d gԚ}ԴئQ PX{٬[<^xi/g}7*I Ec' 6PoEB=`5+3뢨qi`9|l![4`C(BdR"! |$@5چY&A\ɊˈTQr :'=WIKp|;d¢"ˆnBkUC*b[i{m:b[pkizІms7MZwXV"% Kʣ!@iu5¿;BMc{$$ff6dNA YEōSX/m T`5#_=0إ҆>r%g^%$ 1Qٽ7f,Rд lY&1m"}=qdkEetA $#kx22l HhuzDB*6 P@{00d}GFP x`!B'7d +ͨT'RB\\NG }Q?ʧ~|"gYDA8D0"+d;uTCquN2RJ"2q>W?w`}z<;y /!6;A$M;UWC9=amE  . z8LV+D_[+Y ~`y.ڟli:!T1E#H6 7E97EE~`)GyCP~RC"vDcleA)'3pQIP%Iwx>ɦo*In&ɊBABEd`Js &Rd9:6éFY ;_U;Q;)wI•*;FVo_'_I'lK;Lg1_C텴,FZLGMD$37vObwf>efr̕#_0etGfLG@P}hR ^VVz"8t8$MHGB-$au[~H:(TZQs_Dm+'c%Z钇Gm@vynh:uT 7lmְPtT qhMbƟIH?7hA>Ѝ2i 90bb\c `'u۹K &ɀ&Q0u]GFx! /a]MԭߵM'0fc_U\J6/AEQ=3vId XzU<ȒF}(xp@A%/\i%|LL\2 ggή2&Q"@$3뼻~*'Ù.&?2vw:nɥU٪[d*dɧ&H>M;5;87g撪tGA47n  uB2?b?С nȃ[_a0dDkl|)jtmGr{⡵;bx,Rx⃜iv_08!D.k& zڋ/fzJ;.9‡WJ~{f~Rm?E3"OiL8vqvJ!1 pJ%҂T{:F5 QCLjvY黭쇃.6囮6#eHդ׻JJPwBW 3Hl& 94RXI$l^V%N֐9%ڈ 18|q[ψ!8F"pq ޕ6} l@䈜vBB Ü#EwTV,p|<9!x|,/!xQ ypeRl樖S8+ơF}܍EQ.D\"Pp~)5 ;XDo" 7SyMzb'#8l4p0 tPO~v|tU@190KoǙm\L) %xV%ĉ!_((m2HN2lTPh@NM(9f:0"- LhQ$'^3U++3EUhhyX~"-dI|⩏̬F0S?aρqPy?&'vL8xcqפTyLp>iE"}HYFvWrNPe){}RX5b8:m7Q$ju$爰J&ѮJvf%"T;'\"$c~y}nq|h>+v얋'V;9Pw[i}(=B+NY:\ؐ9-xl@Z^F s\2 /h30gc9>X;ӆWt~6j2Ye`Ҧ靕>Jɋ`7\BfrkOc4/Fؿ[lovQ;:`5dV:KniN@i'U (;dͫF׵Yۧ5\dylC.V0Tj[3B3 B 6#il&~v*4ox6mY5D_ ɱOFC .qm8k:eoܘ +l]}l&n j̕p~Bs(YׂNf ar6KɮF\u +Fn-(pYYQMFwԀs|Cv] ND"mo{s%E]f힃jnٖ j ζQ5,Hy둻$n"7j9r#\,]z]`9??' vou Ww6Jl{>*HZNg5^Fm>׺Hv6J~Ɍz^jbFSfvI_8“$#i2?=2Qa6 xpp&+qZ1vvCv#J4R4b5x|q'6)XP'tW{6*GIk:L!|Xb 56ȗ>9"7yAK# Hs(#Q"R9O*› ][@%D@ɡ6>0k[eo%< 1X&~SPFm%o@嫟׸?=&/LMޔAXN{c;[(v|vw-uQ.G^lk9x*9nB;ߡ랑O(xHAƯ ZHrR.ܛs?)\"_w JتK`AHt'f% u)W&8"ՉbS]HyTBi-=/08{v#;ۑdF>pT8) Ht j|WUD98PΓQcUo9*McS< k"iV| Y Ѵ_7ctCoAW4^ ǒ/ym=;K`}xR6İX,1*}M1,2(yZvPϨ ;̵32X7B?{%\T5~ Wv\"r݄VLF> V:껇]\ii/}$iB<,D5,!^?t']跏lw,†eF^&%r70 %;H?󮋱~?3n_g

求高中人教新课标政治-哲学原理与方法论总结
求高中人教新课标政治-哲学原理与方法论总结

求高中人教新课标政治-哲学原理与方法论总结
《生活与哲学》
(一)辩证唯物论(5个)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2、〖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典例列举: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国家宏观经济、社会政策的调整、我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修改等.
★二、意识能动作用原理
1、〖原理〗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2、〖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典例列举: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弘扬民族精神,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
★★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2、〖方法论〗: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典例列举:见一、二.
★四、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1、〖原理内容〗: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2、〖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五、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2、〖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五共同典例列举:太湖蓝藻暴发敲响生态警钟,《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颁布,我国首次探月工程取得圆满成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等.
(二)认识论(3个)
★★六、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真理)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方法论〗: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参与实践,同时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认识
3、典例列举:十七大报告新提法、新表述,如“生态文明”首次写入报告等.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河南弘扬“三平”精神等.
★七、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
1、〖原理内容〗: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2、〖方法论〗:人们既要坚持真理又要发展真理.
★★八、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
1、〖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2、〖方法论〗:真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七、八共同典例列举:我们党不断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取得新的成果;人类在探索宇宙的道路上不断取得新成就.

(三)唯物辩证法(18个)
★★九、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1、〖原理内容〗: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2、〖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典例列举:猪肉价格上涨引起连锁反应,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五个统筹、循环经济等.
★十、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1、〖原理内容〗: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方法论〗: 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3、典例列举:A有些人将命运同生肖属相联在一起;涸泽而渔、破坏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等. B青藏铁路全线开通;循环经济;嫦娥一号卫星实现绕月飞行.
★十一、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原理
1、〖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2、〖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3、典例列举: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某人在社会上可扮演学生、教师、消费者等不同角色.
★★十二、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
1、〖原理内容〗: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2、〖方法论〗: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3、典例列举: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五个统筹”等.
★★十三、系统优化的方法原理及方法论
1、〖原理内容〗: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方法论〗: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3、典例列举: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等.
★★十四、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1、〖原理内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地变化发展之中;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方法论〗: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3、典例列举: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十七大报告新提法、新表述,建设创新型国家等.
★★十五、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
1、〖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方向(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或: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2、〖方法论〗: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成长;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3、典例列举: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
★★十六、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
1、〖原理内容〗: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②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总)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不断前进.
2、〖方法论〗:①重视量的积累.做任何事情都要从点滴做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为实现事物质变创造条件;②要不失时机促成飞跃.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要坚持适度原则.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当我们要保持事物性质不变时,必须坚持适度的原则.
3、典例列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需要继续奋斗十几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需要继续奋斗几十年.
★★ 十七、 内外因辨证关系原理(补充)
1、原理内容: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外部矛盾.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内在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2、方法论:我们在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内因,又要看到外因,坚持把内外因结合起来.
3、典例列举: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关系等.
★十八、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
1、〖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双方既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相互斗争;又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方法论〗: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A、既要看到矛盾的这一方,又要看到矛盾的另一方;
B、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又要看到双方的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注重统一 ;
C、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变.
3、典例列举:人与自然、经济与环保、公平与效率、自由与纪律、生产与消费、城市形象与民生问题、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等.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变废为宝等.
★★十九、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1、〖原理内容〗: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
2、〖方法论〗:A、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我们要敢于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B、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3、典例列举:对形势的分析、对事物的评价、对人的看法、构建和谐社会并不是要消除一切矛盾等.
★★二十、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1、〖原理内容〗:矛盾具有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主要有三种情形:(1)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2)同一事物在其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也有不同的矛盾;(3)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2、〖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时,必须从实际出发,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点,寻找解决特殊矛盾的办法,即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3、典例列举:各地因地制宜、发展自身优势;国家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政策等.
★★二十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1、〖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②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方法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断实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3、典例列举:将中央政策、外地的经验与本地实际相结合;在中央政策指导下结合实际开展工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
★★二十二、主要矛盾和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虽然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但也会影响到主要矛盾的解决.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1)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抓关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2)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
3、典例列举: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党等.关键词:中心、重点、关键、突破口、重中之重、第一要务等.
★★二十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
1、〖原理内容〗:在每一个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叫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叫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次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方法论〗: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重视主流,但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
3、典例列举:分析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就业形势、网络利弊、党的反腐败问题、一国两制没有改变我国性质等.
★★二十四、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1、〖原理内容〗: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处于支配作用,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次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方法论〗: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1)要善于抓住重点和把握事物的主流;(重点论)
(2)又要学会统筹兼顾和不忽视支流.(两点论)
3、典例列举:见22、23典例分析.
★★二十五、辩证否定观原理
1、〖原理内容〗: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2、〖方法论〗: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因此,我们不仅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还要立足于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二十六、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理
1、〖原理内容〗: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2、〖方法论〗: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1)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2)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24、25共同典例列举:辩证地对待我国传统文化(或西方外来文化);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科学研究要敢于质疑、敢于创新;2010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鼓励自主创新等.
(四)社会历史观(3个)(历史唯物主义)
★★二十七、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2、【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形成科学的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典例列举: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国家宏观经济、社会政策的调整、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弘扬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
★★二十八、两大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
1、【原理内容】(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适应→促进、不适应→阻碍).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适应→促进、不适应→阻碍).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2、【方法论】(1)要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2)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3、典例列举:我国农村经济组织形式演变;改革.
★★二十九、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
1、【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方法论】要求我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3、典例列举: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党的十七大将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反映执政党把工作立足点定位为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等.
(五)价值观、人生观(4个)(历史唯物主义)
★★三十、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
1、【原理内容】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1)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2)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2、【方法论】我们一定要树立和坚持正确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3、典例列举: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生态文明,中国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公民道德建设,“八荣八耻”荣辱观;反对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价值观等.
★★三十一、价值观的评价标准原理
1、【原理内容】正确的价值观必须符合(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必须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方法论】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②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把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3、典例列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的价值取向;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观等.
★★三十二、人生价值及其实现方式的原理
1、【原理内容】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对一个人的价值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看他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贡献(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人要在劳动和奉献中体现和创造价值,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后两句还可以表述为: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社会为人们实现人生价值提供客观条件;个人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坚定理想信念和正确价值观的指引等等.详见课文P105~106)
2、【方法论】要在为社会的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要有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要全面提高个人的素质;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典例列举:当前先进人物和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感动中国”、全国道德模范评选等.结合先进人物的事迹,谈谈实现人生价值的主客观条件.“人生有限,我把我有限的时间有一份力发一份力,有一分光发一分光.”这或许可以作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征镒院士对众多评价的回答.
★三十三、个人和社会相统一的原理
1、【原理内容】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基础,社会发展也离不开个人的发展.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2、【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在与社会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集体、社会的关系还可以参考课文P102)
3、典例列举:搞科研的人往往强调兴趣,因为在自己有兴趣的领域才容易出成果.而闵恩泽院士则不同,他更强调社会需求.面对赞誉,闵恩泽真诚地说:“能把自己的一生与人民的需求结合起来,为国家的建设作贡献,是我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