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老子(道德经)的全部翻译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5 21:52:33
求老子(道德经)的全部翻译
x[n+u{K^v7bNYH)R'6퓎:j9ӛvt×Hڜv}#'-87gyZ]woS{ N~2j6YT/ODt+!X1B?߈HЗ{ M-*UCA(JMP#nإNgix_NU"ξ ;yj:./UjόA`Ųε!*6۵,FbvZ-J/(pp.Vv|L&LzP仱;R20;+ݘlMСcUy 2ݱa=\5~Dɳ'gUZ}ɣꞫZǒ*uwnh zIӜ QmY2i[ "Kud&!iTgqi6gq 4>[ZAJ{]<' VMYnE1gtQx;'?-8q,RHU9h.Wo=t:Otϝ,Oip}] X4>5tFMу2Hb$~COs|r:!Lf]oI\ ,D_(w}Xbq.f _OyCFׅnʝ9GheM,$wUD$4 O]_ui1QۉMU !p 63.SdJH.I`3Vjh-罵Y Ien'RuVE5+@y^uSk,!]pXi;k*X΀3^LYDj&<RI dnNL%_!D`iUkDQ&o1q0WP; W6qS§D P?!z؝t/p=Q@gWiO7 siߪg7 %%`)3fT$1ѹYk@g5lm1 ^ݒW|H~jV|{;U Z袷ثվ0Bz2t65u3PkbELCzÄ-:҅hAp'|<y g&!qʾ@>'%OpNn=:3a jѤIigԞ1K'f/i8"!(/D\ldA  w{:Q K8C4\ȉݣ{Ilx/6U>oc&c*;iv~V/3]D,f"v3}VcGTFšnlg;;ԗ ASLNPBzЧ]G6 !PphQcEO<潝댝{^nN?ۧ5uF-Cr%aB z4_}!"F:[& lRyY lM uj̬N+7pm0%4d~#3*QEԿ73l ɅX֘aGhWQB; [\'WHs'h|F¡'3 7\W͡3j4XVS E%أN L5i.,úcW!# œvcq-x!K 6l ̺;4d!D pK|i$#^ gvyH偼3sMr=X d;&0}ri3۳T] N$5;3ll̨sK10Pw<=A4L:u@֧ 邇R}k bNh27ioG SL$C6*ff}BZݘv0jH|Gy7 !E2-# gpL1bXnY4$k!!q 6HUf~vW`HD,*3AazocF po[1h,ӃQYvI݋ K2lhcmSxT`u PX'>iiSN~XdV,Q؊A*cH⭍A#0t'G#^Ջpf^^U!z))e`Iy_`dwֵ`%:CC!8/ ~9i9|1x$^@zӀ DNfS>nQjda!iu.-Eff1b)v3 Cd8jX!OyazرVYmE]O8 j2b--bW5FXSw}:~lzqQ)r8V+rq!bMWy xcVHOL栗7y >{ v.TDRF\e=?3gӹ[{}B;r뭃Uf?#]1 ܢ7I#|YӶ!?s(xb2a$̃c$x!f7&2Gj@W?a5A(S?qoP{Z3dSs}ShX?8lsU/1Wyz پ"{\_МKkfz $cތ"D'1-BfGQA&f[ o wY7L_'ʓ&N/3#S:-0 mѽ3K 4@5TbMo|cof@~e1 h&cwETRr;DR=6Q47'i/u ٱoQK,2`:;}8U#E?^|hS;} 5 5! dr|Kv$[ ǜCՈfqR# "2['b0B%_9@C9Lb; \C@kIw'kK7j~JxoL',]O4L?(**sqdduqPz-&I?=8j;?qr|jW{v/t/N$+/U{vj}ڧY;x(mpŲE gPIMb;]XRϐ|YO=[ެx"V>bVFInҮ-^v崓N;lGP09T @"o_vŝφu39_,7iYCٽc;`N8n5̋kJ <|*:$xlwu09ƩSZhNvEB5LH3Uи?Ա2E^<ܫOarus]{bWkY:ؕLPY"F^Y˨<X '7@yhwV˘,2bv/zAEpCE$l-2@x0p>ky*-S@|v7+~P.J{ _@h@Ș?"fPi,AI+b,/gI Fv9(a xIwu/Sr@\V*_6'WW5X JD2:R2j|H`Yဢ⣬k (@={ý|k"(ie$T+am2CSh9 C*'aI!I I9DwEu^ϩEɫ/@ '*,̓sys聿LFoqkqF#l$9ȏ $u;KntArBSX>ʛSA菔pv6U싇Vim}ו]ú2i9sSL  Lq3xryg) C?*ѓr/VC⡘eD1Ѡfgxy0ԑXMpb9ʞܫɳWܗ{%WMJLxМ}<`.'ޑ1t^'`.)A٧EBss+1H!/-=zFOlr.r#q3iZI}Zp`vA+}*>Ʒ{9h=[umtTM`r47׃ Uw5C%~rxV!&>Hb),6>` Jz%(G#ɊNl$&K }E0k%H/–!A7c]2|UjKJ(em|`g 4l2ЛvE(򫹪|BpEbƾgek{t?ӂUc҅:Jyc;m9nZZ8y_tC=NQ um1{phѯأ*!}F'QV tLFck.Yz ؗG1q@w]h ug5>3 ?d:NEF:y$#9k鯓q8l+&XrЫԒzqvN}1Qʏc"Ox앮Rc7܀k_,#V_\k^ uO{)̷ XΏA!a^?`Ѓ{TGQRmF~x'$4 }/EP Q-IecR9F!ۯK_B_`>rxĞE\ԮV- `.>9alfrbќYbZ#7Uh.DpVG$1 ^L1Zj.Oowqo jeNN6}N{C#DBT^ ( {G);+G X3o{ynn/vu4{_0JUsZc74.Aç"ԡ~N r>w8ճmzz>LVEͅ> >?i'l]4C5k͙:[5TM#k.eRxLCJgɆM9.G14+$ӈ0Sp{S®(mnOb6{r(th` $<ᒮ~Lc.-Zo]{ހ zن>8n>aqE܋ bJ3ש37ڳ{C{qe`YmYh-,}?yǛhVŖӇ7Q֡F@| ~3a~|~˟7?}ۿ_Bwݣ8kF~d!o_wow~{!d w Y:,Mnu'8Y8tPG ~kGf+D9[L w"![ 5|}2g*%YhflO}藎nܠ 쥵DiR;Rvuo92 \*|Evy񮓾8jedsͬwJy4і[H5̽ B JjJd /])BZa

求老子(道德经)的全部翻译
求老子(道德经)的全部翻译

求老子(道德经)的全部翻译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意译:“道”是可以用语言来讨论的,但通过语言这个不精确的工具表达出来的不是真正的永恒的“道”;姑且命名为“道”,但这并不是它真正的名字.“道”这个东西,本来是没有名字的,它是天地开创者;经过命名之后称之为“道”,它指的是管理我们这个世界的最高法则.不带着贪念,能体会到“道”的精妙;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能看到道与万物的精确关系.两者的名称虽然有差异,但是都是指向同一本体,它们同样令人惊叹,它们都是一个混沌.认识到混沌是客观事实和客观存在,是一切学问的开始.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意译:世人不依据道,而主观形成的所谓优秀的概念,事实真相并不是想象的那样;不依道而主观认为的良好的形式,未必就是有效.相辅相成的规律,是永久的法则.圣人做符合客观规律事情,违反规律的事情不做,教导别人的东西能够对实践有积极意义,能够抓住本质和根源性的东西教给别人;付出努力但不贪天功为己有,创造事物而不带着贪念过多占有,作出贡献但不骄傲.只有他不骄傲不带着贪念,他才能保存自己的努力成果.
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意译:不推崇虚伪的道德化身和道德制高点,使人们没有人斗人的工具;不用资本来衡量物品的价值,使人们没有盗取之心;不让什么是需要争夺才能获取的,使社会风气不乱.圣人这样的哲人王来治理天下,使民众不带着贪念,能实现温饱,身体能健康.令到人们相对的地无知无欲,即是一个社会不必要有太多偏离道的东西要学,此为相对的“无知”(例如潜规则这些东西,就是垃圾,不好的社会,人们就得去学习这样的“知识”,就是“多知”,不是相对的“无知”);民众不带着贪念,做好自己的本分,能够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自觉寻找生命价值和意义,这是相对的无欲.同时让狡猾的人不能想入非非.做的事情除了符合道的之外就不做,则没什么难题不能解决.

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意译:“道”虽然是看不见的,但它的作用又是那么的无穷无尽.深远啊!就好像是万物的宗主的感觉,但是又不能直接这样说和类比,只能说是“好像”.它消磨了自己的锐气,消除了纷扰,不露锋芒;它调和自身的光辉,混同于俗世.它是那样的深远无形啊,又好像实际存在.我不知道它是谁创造的,但它肯定是超越人类头脑里面的“帝”这样的级别,在“帝”这样的地位之上,但不能直接这样说和类比,只能说好像这样.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意译:天地没有虚伪的仁义道德,它对待万物就像人类对待牛羊猪狗等牲畜一样,人类对待畜生,符合我们实质性要求的就疼爱,天地的境界高于人,但也类似,不论是什么,符合道的事物天地才会对其爱戴;圣人也是类似的,平等地对待每一百姓,不因为某些人有虚伪的仁义道德但无实质而偏爱,不论是谁,只有言行符合道的百姓才得到圣人的支持.
天地之间,岂不像个风箱一样吗?它看不见但并不枯竭,越鼓动风就越多,生生不息,运动的绝对性.太多的规范,太绝对化走极端会加速失败,不如发展相对性的概念.
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意译:生育天地万物的道(谷神)是永恒长久的,它是玄妙的母性.玄妙母性的生育之产门,就是天地万物产生的根源.它孕育万物生生不息.它就是这样不断的永存,作用是无穷无尽的.

第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意译:天地长久地存在着.天地之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是为自己而生存,所以能够长久生存.因此,有道的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不将自己的贪念带入局中,将自己的私心置之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这不正是因为他无私吗?所以这样反而能成就他的自身.

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意译:善的最高境界就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且不带着贪念,停留在众人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最接近“道”,有着服务的价值.向善的人,处于像水一样的地方,心胸像水一样渊博,和人相处能有像“道”一样的仁德,说话像“道”一样有实质,为政能从服务者的态度去治理,处事能有按规律办事的能力,行动能够按照规律寻找合适的时机.因为不带着贪念去生活,所以没有多余的忧虑.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意译: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显露锋芒,锐势难以保持长久.金玉满堂,过度持有无法守藏;如果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祸根.成就功业之后,不贪恋名利,不贪天功为己有,对人不带着贪念,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做法.
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鉴,能如疵乎?
爱国治民,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长而不宰.是为玄德.

意译:
心里谨守着道,就能不离开道吗?
调气做到最柔和,能像婴儿一样柔顺吗?
心如明镜,能做到无不良的习惯吗?
治国安民,能做到只按规律办事而不节外生枝吗?
茅塞顿开时,依然可以做到像雌性那样守而不躁动吗?
明白了包容性大的哲学原理,可以海纳百川而不必学多余的偏离“道”的知识吗?
让万事万物生长繁殖,产生万物、养育万物而不占为己有,作万物之长而主宰它们,不要带着贪念过分要求它们.这才是最深远的德.

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意译:
三十根辐条共用一个轴,在它相对空虚的地方,才是车有用之处,才能发挥载人的作用.
用粘土做成器皿,在它相对空虚的地方,才是器皿有用之处,才能放东西.
做房屋门窗有了房间,在它相对空虚的地方,才是房屋有用之处,才能住人.
所以相对的“有”之所以能够带给人很多的便利,是因为相对的“无”发挥了“有”的作用.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意译:过分追求色彩的享受,最后一定眼花缭乱,视觉迟钝;过分追求声音的享受,最后一定听觉不灵;过分追求味道的享受,最后一定食不知其味,味觉丧失;过分放纵地骑马打猎,追逐鸟兽,最后一定无法集中精神,魂不守舍;过分追求金银珠宝,最后一定行为堕落,身败名裂.
圣人不屈从于感官的诱惑,在感官方面只需要最基本的要求,而追求内心心灵的闲适和恬淡,所以他们相对地放弃前者而求取后者.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意译:宠辱若惊,重视私利就像大祸害一样.什么是宠辱若惊?得宠(本质上)是卑下的,得到宠爱感到惊恐不安,失去宠爱也感到惊恐不安,这就叫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什么是重视私利好像大祸害一样?人之所以有祸害,是因为人有私利,有不合理的要求,带着贪念,如果人没有私利,则还有什么忧患呢?所以,私利这个东西能够转化为了实现天下的福祉而服务的动机,贵天下就像他没转变观念之前贵其身一样,则可以把天下交付给他;能够将私利这个东西能够转化为了实现天下的福祉而服务的动机,爱天下就像他没转变观念之前爱自己一样,并以这种态度去处理事情的人.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

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意译:看但看不见,曰夷;听但听不见,曰希;摸但摸不到,曰微.希、夷、微,无法用这三种感官呈现出来,所以混沌一体.它上面不显得光明,下面也不显得昏暗,渺茫幽远不可名状,(一切的运动都)会回归到无形的状态.这就叫做没有形状的形状,不见物体的形象,这就叫做“恍惚.”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前头:跟着它,看不见它的背后.根据早已存在的“道”来驾驭现在的具体事物.能够认识我们这个宇宙的起始,这就叫“道”的规律.
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
犹兮若畏四邻;
俨兮其若客;
涣兮其若凌释;
敦兮其若朴;
旷兮其若谷;
混兮其若浊;
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意译:古时候懂得“道”的人的情况是,细致、深邃而通达,深刻到难以认识的地步.正因为难以认识,所以只好勉强地形容他:小心谨慎呵,象冬天踏冰过河;警惕疑惧呵,象提防着周围的攻击;庄重严肃呵,象在作客;融和疏脱呵,象冰柱消融;敦厚质朴呵,象平淡无奇的素材;空豁旷达呵,象深山幽谷;浑朴厚道呵,象江河的混浊;谁能够在浑浊中安静下来,慢慢地澄清?谁能在长久的安定中变动起来,慢慢地趋进?保持这种“道”的人,他不要求圆满.正因为他不自求圆满,所以虽然破败,却不会穷竭,不必制造新的东西去补充.

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意译:尽量使心灵达到一种没有贪念的状态,牢牢地保持这种相对宁静的心态.万物都在蓬勃生长,我由此观察到了循环往复的规律.万物纷繁茂盛,虽然循环发展,但总会有返回到它的出发点的时候(才能进入新的发展周期).归回本原叫“静”,静叫做“复命”,复命叫做“常”,认识了常叫做“明”.不了解“常”,轻举妄动就会出乱子.认识了“常”,才能无所不包;无所不包就能坦然公正;坦然公正才能天下归顺;天下归顺才能符合规律;符合规律,才能符合“道”;符合了“道”,才能长久,永远都不会遭受危险.

第十七章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意译:最好的政冶,民众根本意识不到统冶者的存在;其次的政冶,民众亲近君王、赞扬君王;再次一等的,民众害怕统冶者;更次一等的,民众轻蔑统冶者.统冶者的诚信不足,民众才对他不信任.(最好的统冶者)是悠闲自如的,他不轻易发号施令.事情办成功了,民众都说:“我们本来就该是这样的.”

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意译:“大道”被废弃了,才有所谓“仁义”存在;“道”被废弃后而到导致的聪明智慧发挥了,但很多已经是偏离了“道”,是舍本逐末的智慧,是“大伪”的智慧;有家庭纠纷,才需要所谓的孝慈;国家陷于锗乱,才需要所谓忠臣.
有字数限制发不完你把Q或邮箱给我我给发过去

道德经好象就一句话,该怎么活,就怎么活,怎么活,都是道

http://tieba.baidu.com/f?kz=504316693

这里比较全面.
http://www.chinapoesy.com/LaoZi.aspx

显然没有谁可以在这里给你解释清楚的,我推荐给你几本书吧,有兴趣的话你可以买下来细细的读,夜读老子,上下释然。
老子道德经注校释 楼宇烈
傅佩荣读老子 傅佩荣
老子他说 南怀瑾
老子的智慧 林语堂
我感觉这几本书都是写的非常好的,对入门时非常有帮助的!...

全部展开

显然没有谁可以在这里给你解释清楚的,我推荐给你几本书吧,有兴趣的话你可以买下来细细的读,夜读老子,上下释然。
老子道德经注校释 楼宇烈
傅佩荣读老子 傅佩荣
老子他说 南怀瑾
老子的智慧 林语堂
我感觉这几本书都是写的非常好的,对入门时非常有帮助的!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