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水滴石穿”精神的名人请学着《水滴石穿的启示》(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一文的写法,从课外积累的名人故事中选择内容,接着写下去.大凡有成就的人无一不具备“水滴石穿”的精神.______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7 15:33:29
有“水滴石穿”精神的名人请学着《水滴石穿的启示》(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一文的写法,从课外积累的名人故事中选择内容,接着写下去.大凡有成就的人无一不具备“水滴石穿”的精神.______
x}n#Ihަ@VDVUv%1$;E-vҹ=dݟ{#BU 4 DNwskw9w?˟m3siGOvϑp'n}s+񆯦"dnK$y{\sөS2'XMpa:e7t7ɮ}?kwr<gM~L 3i>Z9[V㜉NEt]/7GL2?~/)j6[52Ihb5(38lIû%+zTîHOqjfoW0=p=}Od[XC藆yemִs1O??ןYI<i66_d] c`\weaeb1^5fV03߸μg4GƇ]c3,' gmխ|{%*4,h.^~/6R6/7 n ,{txWm6NM~v0y$b:";JWi<3˹6^/*ƌ X}uk8 i#HŇ-1j^g9l㩲wd+QR";ce[rFն|\P1g'emz :أɘn%238tcKf_m=f+l3gG%%r&?H+>6i;?Es]>?~T6W?j60^"s~[VyL[L\^ )[L[fm޻w%`h2\f`|0bY1dkVԯײ{Ala"]>+:f7DŽU> M}+ P]>^^uh׷-]aqɺkLyiǶc@.X/Xx5nc0+1}טI19ƆJլrzK=L=FƝW'/>sgeoq`wveAg5yggs;p׹9R?|OۊVzCW;)[p|,9'>^΍ɷ4uzvt_ոkU~?l~dkm[}z2P=rq& ;, ){6Fã,l PNbC@`So$ 8BFɸ/)I{{JBM`fP75)]24L-0Il9։7T6^88CwQmd햹qAV\GB) (t![lkle=H{~|𬿨y_9tdX[7*OQ/OQk1aCz֔Pp$Ͳv םjza vVZMF\7isݙN܋l),Y-OE1wvn7/riD#slm ww5Sg #^c58O9[ͪx%^yi_yÌ^GoNv=h-09#R]DI>G}H9Ɛ%j@EWkcmX~3IjB0g[9 B/Z~p*@Db_v.ٿ;6Kq5 [b_Y9ߪ113l`~ GG:vQpF",ҕC^+C8e ]#¯^L'=[H)Lor`F#m EF% ƸL'=G l=hruIt:' ٻ12.J|XI4]L|i_sz3>ំKrkdFfω Ng=~i{/w~L/( gPy)J&Nq^˥M;k&s#MJEƝ17zu`n=afؐ}:;4sް"{1L^K ƺ-vOAcML( HY`X2J e2Ts1\ =q(~> b"nO63GM~ !)øiEŘh`xys/uد^g/?F)xWJݧTxК=㼺$a=MN4%.4#ܹUy4u@0fQ1qxGy:ˡZFzY]!9NR66q"\S]0#}{MF/2 Z-kKwwrEW'Ly[`zwX[l3wGCd 'FGJr@qJf\M.5$LjtP܆fHq~ޝmIo|zv$e7-A O ̋5mR8o?bTm.ADv;DQK`A0+8ȯLAwЛHSX?ݱM:0'oСASn1H@F0e^?%ȍ0aTeC=?L<)ݟW܃rU Vڬ׻͏^kPCOT +\7/:bK8{lQ%!*5nN,9g\ؽ6xA78@3h(;' 3 EQps+vaR/5ioꀒ"zW7L= ΑV6$o -j\N'?!1}<1żw &͡oONëmfjkI~}' 8EiBEN dH!ٜSC$ܽEB* 6Nu$3Ȍ5jϭ-C{A1sӏ?/aU$Ml]4RWB v~2)xax9b##0\:0z?:?0PeGB\"|o@*CcטaUgВQ!+O1=t-lɝ˜(q @V ^!wj`;hlY'k |{l wAdM r#ejն1A"Wm/ㅣ:\ 5&u͟7{(@@(V77-BhK*U>2I2nc}3?w{s0sjIusf!;sӹ87"PI&n^1<8D?o[뽀S`"c{--hPMa鋍:<1TA'=veUn&h/εK(5{at~nPc[]oR wjF3Y>pc=)ʬۻ wؘ3Ùڀd^oWx#b2lfƗĺWu_1'h&_ Fn^Vop)RwDԯ$SB5Z@`<4T!~Wİ?-_HQ3]ܽ)`̪wL \̀BPܧ:d,?H#010 S?O / C>hU"옎͖ Ҝ L6¤M }v= n"Ztnq?Zj_K0H_Qs۸#6T1l+\Q<%PuUبfZSSIG=w;3?Tw!j.uQ#mQZ5-%Ih'$7G` F\dbe'Cp,946F|x<t./qZ^J~κTco9yuQPT[x׮}b (#J%/ՅD2,{ܝPs ybM| aڇ W_Ѡ/#7H f0I }ʑ/h2'R1P/`u=6oj^ PvXbhje*>L4;.wgf+$STkH[L+:8$9lTmΆ4TSSo0̰T>ߠ (;XQsOx/lihM/对6t7cej 5}jj?6Wh9pcRb^I#Eg MGuB?@J,RmT29\(_)KS˚/]݉}s8){*:ϖɪ]~;?İnJrFQQ6~Qie*9QQim I3*0I8D $ro"kvl+8!¢</ywaK V@I5)d )z{idPp/JvSƛ0ؙ} Vnj5&'ZǑoYO]*ugpgH{^J;bµf8iK=^M43۱3 7~4l祇ۂК *hE1 W8\j=44f,y1\FvrޖL}sD bva" J.bZG)Y;Z[(}B$5ax_ok!'c5McQ ZcKTIvu;:P`"5 X>6)0f"Nav/hPV0 by,Ep,%C}+J1-Fh`n?o98.\:R tǕ8o6.Q`|^@{0(oukIXcd^vzɧWVV fhh-|z4VHJt,xɨcgtz.bw۷(6bñ8 ПLe+%5-DLjQs0v4V{Yf)+0Z/Zpaz#3&VN݋+:H;~$mb{س^BExt5}BӖN=(Aɕmj)Ƽ˨kZܐO?P4n!@hރNnKpKvWYKp^c9Hy}Rʚ -+EVmW7x(恻 04n/m?Laj9=f) hs((^Uk [: q?[֓_HR+Wo2v?pX|#GR8G"C nkVͥw~ !أ_/'Ly_a")`B_d^M/c)_JhF"m-0g̔_ vs7]pSf !f{SusP$rGg1C- m7b?{u<ͷn0Lʡ$ƭ"*m|viT؝X.M;<1F&HԲsd["d(im{R΃;+g=S(cFq**tAsǹ t`*<쩀lDh慰yd *B0)#Dͥ0EJm9Sٌ}͑x,yg-$ MWƾJPj*\.+2ُ5>JX$ t%eT{pV?:+Oj8;mt+/r{opmrMIUW_ &1z02}MɻYCSҋIof[y|繜Ckgs]@ӎ n.a`E {[s{S:Ju?(A9kA7$\.~ /(<Ưf)vmJmK7ϓ䳫eͧ5 'ۄJm UX7hS؆VޑmH1x b #QdlOA .F4"Bڞ~mpNZĝ-ι ޢ.XMKoDw;MI!pej$'5!+Ooޞn\qf` aXyoXzKXMzPsj{oى³U@M[㟸oi5W`Dţo ޲q]E5uD\:|b-de3 `^bż\w&!zVnB%qEB.O{tjaV1…^?rXBzXkyRf aSbߙ@vwˍZvwy4xb3Vϯ;rXfm<__/vҗoz'SN_dwZp[R&I0K/H8"mw}藕{hZaHy}ʂ|8iZvdf*Jې;G;x[)Dxx.,>2X;Z2.,Э)ḿnu2 S {Xv<-gBVO}ZZT.U]8(˙̆K\,|ݦh1@4h JsF2iL0ygjWMl*IS(D4[ɯGs F-13(4o0@O3Ah 6,Rjp` "0^0(@Uu;W\שJ֒h$cVYkȣ:Wl,CW?EyK5'H- MX'_݃.j f7 @=oj#&c,@%dhr-hJBR/`JUr*a陘iv 9翯g,JщhnW>ɿ+SeAX};|Zr4;=Rqg4=pS^?N W>eeLq=Ơ)^[6UdV!OhI)S3KEf<%iꬦ2&|hv"lw^񫏸ӗ199xTyI78HүOkup4SFiNbCB"9S (ً\a*fm9?cMIJ۱;}J9{w,JCMI4ނ% nm*MU&YXy 9?-N_.:ӺM9 o3 FZP 49Пxs'!JDec4 YK'Sϴߒ!3b\;r:Dѐ{!_ ,^7!a]˷a_/Ye =M6ЃtaֲcC@,qm+Z-\p?w%I12ٓ*ud"Wxkx]&k߄tI;\z]6$X 7(p~6?0V~>[| DGSԩlqNMѿ\:=?b '8NX{:(’eoklMA!{ _wV/z;ʥ>}Gl! f>\:Fj*?V0|oZB}L'.l[JWN꧀*;uc#Ó<ͳCL̾u [_`/l unX'mW:LQ)NpQ]{ku5T/G4stI t82_xЄ[t.t)Y39f;JIe̟=`'4wYwlgjm'bC׭rB!.5"RgғX< M2g筦f ~]atpSmaZ~InUHӮ4|* ZP7x;]SxRXY>\BMݛe-A\Bn =O&`?3K 0+PmLsS#Mv5Rej9u@+9ؼ]O0vnbD;pPȞ7X1Ffv0vwib#B`*Y>6r*률wK`p{:vL5'稞VgW*;l46z4].E3,wﯴ:aj](M_v f6鞔SDx!Gq#q~o_%i

有“水滴石穿”精神的名人请学着《水滴石穿的启示》(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一文的写法,从课外积累的名人故事中选择内容,接着写下去.大凡有成就的人无一不具备“水滴石穿”的精神.______
有“水滴石穿”精神的名人
请学着《水滴石穿的启示》(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一文的写法,从课外积累的名人故事中选择内容,接着写下去.
大凡有成就的人无一不具备“水滴石穿”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水滴石穿”精神的名人请学着《水滴石穿的启示》(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一文的写法,从课外积累的名人故事中选择内容,接着写下去.大凡有成就的人无一不具备“水滴石穿”的精神.______
明朝杰出的地理学家徐霞客,从22岁到56岁年间,徒步为车,跋山涉水,先后考察了16个省区,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写考察记录,终于写成了世界上关于石灰岩地貌考察的最早科学文献《徐霞客游记》.徐霞客的这种持之以恒、切锲而不舍的精神,需要的正是这种坚强的毅力.试想,如果他在露宿野外的困苦日子里,当他屡遭盗劫,频频绝粮,几乎病危,多次落荒之时便偃旗息鼓,那么,《徐霞客游记》的这部巨著岂能问世?因此,完全可以这样说,《徐霞客游记》正是靠“滴水石穿,绳锯木断”的精神换来的硕果.

明朝杰出的地理学家徐霞客,从22岁到56岁年间,徒步为车,跋山涉水,先后考察了16个省区,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写考察记录,终于写成了世界上关于石灰岩地貌考察的最早科学文献《徐霞客游记》。徐霞客的这种持之以恒、切锲而不舍的精神,需要的正是这种坚强的毅力。试想,如果他在露宿野外的困苦日子里,当他屡遭盗劫,频频绝粮,几乎病危,多次落荒之时便偃旗息鼓,那么,《徐霞客游记》的这部巨著岂能问...

全部展开

明朝杰出的地理学家徐霞客,从22岁到56岁年间,徒步为车,跋山涉水,先后考察了16个省区,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写考察记录,终于写成了世界上关于石灰岩地貌考察的最早科学文献《徐霞客游记》。徐霞客的这种持之以恒、切锲而不舍的精神,需要的正是这种坚强的毅力。试想,如果他在露宿野外的困苦日子里,当他屡遭盗劫,频频绝粮,几乎病危,多次落荒之时便偃旗息鼓,那么,《徐霞客游记》的这部巨著岂能问世?因此,完全可以这样说,《徐霞客游记》正是靠“滴水石穿,绳锯木断”的精神换来的硕果。

收起

首推陈景润

从前有个叫张乖崖的人,在钱阳担任县令。有一天,他在衙门周围巡视,忽然看见一个小吏慌慌张张地从府库中溜出来。张乖崖喊住小吏,发现他鬓旁头巾上藏着一枚钱。经过追问盘查,小吏搪塞不过,承认是从府库中偷来的。张乖崖将小吏押回大堂,下令拷打。小吏很不服气,怒气冲冲地说:“偷一个钱有什么了不起,你就这样拷打我?你也只能打我,难道还能杀我!”张乖崖见小吏敢这样顶撞他,就毫不犹豫地拿起朱笔判道:“一日一钱,千日千...

全部展开

从前有个叫张乖崖的人,在钱阳担任县令。有一天,他在衙门周围巡视,忽然看见一个小吏慌慌张张地从府库中溜出来。张乖崖喊住小吏,发现他鬓旁头巾上藏着一枚钱。经过追问盘查,小吏搪塞不过,承认是从府库中偷来的。张乖崖将小吏押回大堂,下令拷打。小吏很不服气,怒气冲冲地说:“偷一个钱有什么了不起,你就这样拷打我?你也只能打我,难道还能杀我!”张乖崖见小吏敢这样顶撞他,就毫不犹豫地拿起朱笔判道:“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意思是一天偷一钱,一千日就是一千钱,时间长了,蝇子也能锯断木头,水也能滴穿石头。张乖崖用这两个事物来比喻生活中的道理:看似不起眼的举动,天长日久形成习惯,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

收起

罗贯中
[编辑本段]个人资料
罗贯中(约1330—约1400),汉族,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他的籍贯一说是太原(今山西太原) ,一说是东原(今山东东平), 一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不可确考。但是,近年来由于在山西省祁县河湾村发现了罗贯中之家谱,以及个人使用的印章,故基本可以确定其籍贯为太原府祁县。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

全部展开

罗贯中
[编辑本段]个人资料
罗贯中(约1330—约1400),汉族,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他的籍贯一说是太原(今山西太原) ,一说是东原(今山东东平), 一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不可确考。但是,近年来由于在山西省祁县河湾村发现了罗贯中之家谱,以及个人使用的印章,故基本可以确定其籍贯为太原府祁县。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和施耐庵合著的《水浒传》、代表作《三国演义》等。
罗贯中生于元末明初的封建王朝时代。作为与“倡优”、“妓艺”为伍的戏曲平话作家,当时被视为勾栏瓦舍的下九流,正史不可能为他写经作传。惟一可看到的是一位明代无名氏编著的一本小册子《录鬼簿续编》,上写:“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
但从罗贯中的传世之作《三国演义》中,体现出罗贯中的博大精深之才,经天纬地之气。他精通军事学、心理学、智谋学、公关学、人才学……如果没有超人的智慧,丰富的实践,执著的追求,何以能成为这般全才?他主张国家统一,热爱中华民族,弘扬民族传统美德,痛恨奸诈邪恶。在《残唐五代史演义》中,我们看到了罗贯中依恋故土、缅怀英雄、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他动情地写道:
两岸西风起白杨,沁州存孝实堪伤。
晋中花草埋幽径,唐国山河绕夕阳。
鸦谷灭巢皆寂寞,并州尘路总荒凉。
诗成不尽伤情处,一度行吟一断肠。
为什么说罗贯中是清徐人
时过10年,一些人把“十三代罗本”这个有用的内核抽出,而隐去其他。这些好事者这样做是否为了使这个十三代罗本挣脱86考察谱序言中第10代正处康熙年间这个时间座标点的制约与羁绊,可以在时间长河中任意上溯下滑从而获得充当《三国演义》作者资格的可能性呢?这岂不和卖商品丢掉包装,不让人知道商品的产地和出厂日期的用意一样吗?
第二问:万历古谱莫非夏姬得道?
96披露谱最重要的一件是所谓“万历罗应宿书”的那份家谱,这件万历罗谱,可称是此次河湾村争当罗贯中故里的一张王牌,它使河湾一役全胜,一锤定音而成为罗贯中出生地、埋葬地、著书发言地,它是新闻界产生轰动效应的一颗核炸弹。但我却认为它是学术界的一个怪胎。你说怪不怪?其他家谱,如86发现谱以及报上披露的罗瑞禄家藏谱均风蚀潮解鼠啮虫蛀,残破不堪,而这部注明时代为最古的家谱却“保存完好,封皮甚至有“现代感”,这就不仅是个半老徐娘简直就是鸡皮三少、得道的夏姬了。你说怪也不怪?
第三问:为何养在深闺人未识?
而且,这部所谓万历谱自从会善村的新科举人罗应宿独自编排又书写一手泡制后,随即藏之名山非其人不传,以至河湾村清代历次修谱的那些族长、经理、耆宿、庠生们都全然不知,一直称康熙为创修。直至三百九十年后的1996年5月才在族外人杨立仁手中一展风采,令新闻记者职业通讯员们为之倾倒,而除去记者等三五人外,其他人想求见,包括省社科院的领导和专家,均遭杨先生拒绝。杨先生独占花魁。如此诡秘,岂不耐人寻味?
第四问:为何我花开后百花杀?
而且,自1996年此谱出世,其他谱———除十三世罗本这个“有用内核”尚被抽出利用外,其他与证实罗贯中是河湾人唱反调的谱便全被打入冷宫,或自惭形秽称“‘文革’前后散落失踪”而退隐了。现在你去河湾,再也见不到86发现的那一系列古谱了,一花独放百花杀,怪不怪?
第五问:为何旧肚里头换新胎?
夏姬的器官果然不老,她的肚子里还孕育了个大大的胎儿呢。
我的意思是说,96披露的万历罗谱的那篇序言是一则应当疑义相与析,好好共欣赏的奇文。
这篇序言开头60字与结尾140字与86考察谱的康熙创修序言完全相同。而中间部分大异其趣。86考察谱仅59字,要义说乃祖“生于清源,迁于祁土”简述迁祁后前三代的情况;96披露谱则没有这59字,而另有一个360字的大肚子,其中心是围绕罗贯中。先叙述他产生的历史铺垫,人文环境;再状写孕育他的地理条件,“水贯中而畅流,地毓秀而灵气”;用“灵气”?文字功似带点稚气)再排除使他难以立脚的障碍:颠倒清源罗姓与河湾罗姓的源流关系,上下游关系;第四步,急急风奏完,跑龙套的站好,主角罗贯中出场,一出场与众不同:交待他的名,他的字,他的生平与著作;最后回头说到修家谱事宜时,还不忘引用罗贯中的话,表明此次修家谱也是遵照二百年前罗贯中的遗言而进行的。
从会善村请来的这位新科举人为何对罗贯中如此多情,如此尊崇呢?万历时期罗贯中有可能受到如此出格的隆重礼遇吗?元明尚无录音器材,罗贯中修家谱的指示语,不知凭何载体流传二百年之久?是形诸文字的语录本,还是代代相传的口碑?
第六问:是否割补露痕迹?
万历谱序言开头60字、结尾140字与中间360字连接不自然,人工割补粘合的痕迹十分明显。上接点“据……所载”这个长状语,与上下文不连贯,下面的两个无主句也显得突兀。
下接点“先祖贯中曾云”下二句尤其别扭,“族谱年久”,下接“恐延久图坏”连用二“久”字,重复累赘,是否粘接处发生了重叠?
头尾200字措词构句风格与中间猪肚子迥异,如头尾多四言句,无三言;中间360字则有10处三言断句,似非出一人之手?
第七问:为何古今人暗合?
序言360字大肚子是旧瓶装新酒。他体现了当代人评价罗贯中的观点,他直接抄用了近年出版的《姓氏辞典》,《姓氏起源》中不少原文。古人怎能与今人如此默契?
《三国演义》第60回有个故事,曹操在知道张松揭了他文抄公的底细后,说了句:“莫非古人与我暗合否”的遮羞语,便令“扯碎其书烧之”。我们是否也应学习曹公这种发现做错,自我否定的精神呢?
第二方面 关于“扶梁功德签”
第一问:经考察,河湾村罗氏祠堂系清代建筑,祠堂门及正堂门匾均为新制。那么,清朝的祠堂,新制的匾,怎么配上了元末明初的扶梁功德签?
第二问:罗贯中仅施银五钱,祠堂里就独用一签,记上他一家四代男女人众七八名。设建祠堂共集资银100两,照此办理,就得随梁上功德签200,录人名千余。功德主比神簿上的祖先牌位还多,这如何写得上。
祠堂不知还有没有其他人的功德签?若仅有此一签,则无论解释成六百年前大殿将成却仅独签支撑,或解释为其他签损坏而此签硕果仅存,都难以服人。
第三问:签上其他人直记姓名,独贯中是写了社交场尊重对方才称的“字”。而且不是捐银,而是“施银”。这是否有点傲慢了乃父乃母,亵渎了列宗列祖?
第四问:窃以为,此功德签的功不在600年前施舍五钱银子支持了建造罗氏祠堂,而在1996年以“故迹”实物支持了“争夺罗贯中故里”这个系统工程。且看那篇专为罗贯中而写的所谓《万历家谱序言》,序言生怕别人不知“此地有银三百两”,提示说罗氏名人(当然意在贯中),是“墓志载之,故迹存之,古谱录之”;功德签,这不是“故迹存之”吗?设使没人打扰,那块失落的墓志不久也会找到,是不是?
第三方面 墓穴门匾及其他
第一问:罗金生小时候认不得字,可是偏知他家门头板上的三个字是罗贯中写的,这木牌历经600年,解放初还在,却又被鲁莽灭裂、亵渎斯文的他婶婶做了柜子。
有胡涂的“婶婶”还有精细的“有人”:“有人”清楚地记得墓碑“罗本之墓”是四个小碗口大的字,两边还刻有“天历”“永乐”等小字。这个“有人”不但记性良好,恐怕还是半个元明史的专家呢!不然,一般农民脑子里怎么会把“天历”“永乐”这些陌生的词儿储存近六十年(1937—1996)至今言之凿凿?
第二问:据调查,日本人在河湾村并没打什么战役,那刻有“罗本之墓”的石碑,怎么会独遭不幸而“被日本人炸弹所毁”?
第三问:墓志是埋在墓坑中不见天日的,能见到的只有明朝下葬的人与以后挖开墓子的人,“据说曾有墓志”(《山西日报》)是据哪种人说?
第四问:“流他乡”,还是“归居河湾”葬入“罗本之墓”?
新出现的明万历《罗氏族谱原序》说罗贯中“流他乡”。在本人死后二百年做出“流他乡”的结论,应当是指一种其人流落在外,客死他乡,故乡已无棺可盖的情况。这一点与学术界的结论是一致的。可是河湾村又提供了不少与此抵牾的资料:如记载他有老婆,还效法登徙子,和老婆生了五个儿子(或许还有二个女儿——笔者胡猜),还率儿子为建祠堂捐了五钱银子,还留下了16岁时手刻“湖海”二字的砚台,还给罗金生的婶婶家大门的门头板上写了匾额木牌,等等,尔后才抛妻别子,于1364年匆匆忙忙赶到杭州与《续录鬼簿》的作者复会。晚年又“归居老家河湾”。归居老家后,住在“河湾北街”“他的故居”,又排出“供人游艺的迷宫”“九曲黄河阵”;又制了“八仙转桌”的“玄术”“绝技”;又留下了“族谱年久,恐延久图坏,或沦于罔”的续修家谱的原则性指示;最后躺进八卦形的“罗本之墓”中。这能说是“流他乡”吗?编的故事越多,漏洞会越多,是不是?
第四方面 关于那台刻有“湖海”的石砚
第一问:那方石砚历经六百多年,流传二十多代不知多少人之手,“至今还被用着”放在乱人杂手的小铺子里。但考查者看到它并无磨损宛如新置,这岂不怪哉?
第二问:二十多代人视砚台为无价之宝,“可以卖房子,讨吃要饭也不能卖掉这个砚台!”珍爱祖上遗物一至于此,却仅知是“罗家一个大文豪用过的”,而不知大文豪之名之字之号,贯中后代竟愚孝盲从到这个地步,岂不可叹?
第三问:若是在封建时代,有所顾忌,内外有别,秘而不宣,那试问:明万历家谱都堂而皇之,记下了名、记下了字、记下了言论和巨著,生恐突出不够,不昭不彰,你怕什么?想隐瞒,瞒得了吗?
而到现代、当代,人们尊罗翁为文学史上明星。你嫡系子孙,却不早早公布于众,过过大文豪子孙受人青睐的瘾,而近50年中一直抱的琵琶遮着脸,这又何苦呢?
第四问:直到1996年夏天,正值祁县河湾村抢夺罗贯中的工作还有点歉然不足之时——即当清朝的家谱仅有罗本其名,而突然出现的明万历家谱序言中也只亮出了贯中其字的时候,这方石砚忽然戏剧般地亮了像:开启了木盒子,露出“湖海”来。来的早不如来的巧。名、字、号于是应有尽有,完美无缺。试问,有这样凑巧的事吗?
第五问:16岁起了号,刻在石砚上,外面包上木盒子。这一切似乎专为1996年祁县的好事者预留埋伏。民间流传有诸葛亮碑中套碑,故意让千年后的刘伯温折服的故事;《太原府志》、《徐沟县志》与《祁县志》记载有唐朝的李淳风墓中埋碣,指令后人将其墓从清徐县的同戈站移葬到祁县白圭村的故事。那是神话。罗贯中是否也成了神仙,故意留下砚台,指令后人将他的籍贯从清徐县城关移到祁县的河湾呢?
(王保玉在1997年1月19日罗贯中专题讨论会上的发言。原题:《祁县河湾村罗贯中资料20问》。)
2001年5月22日重印时作者附言:学术论争应有绅士风度,而辟谣打假则是另一回事。
2002年8月再印后附诗作结:
夺贯(中)祁清未肯降,志人动笔费评章。
清言有故缺物证,祁证虽全实假诳。
本文附录三:
祁县河湾村罗氏家谱摘要
一、1987年山西省社科院考察所见谱
(一)祁县河湾村《罗氏家谱》
创修原序
粤稽家谱之设,祖宗之来历,后嗣之蕃衍,皆于乎是载之矣。故王者以瓜瓞志;缙绅以布衣志;士庶以农家志,皆不没其所自始,令后人知其所由以生之初也。我祖罗翁讳世者,生于清源,迁于祁土。所生四子,其名失传。是以神图之上有像无名。至三世祖罗翁讳节者,次祖讳元者,三祖失名,所生子息,各各显盛。但恐延久图坏,或沦于罔,不几一失于前,再失于后乎!幸蒙嫡支慈孙等不忍复辙,相寻聚户众,纂修家谱,循其长幼,序其昭穆,令世远人湮,无虞失坠;位置一定,神遐者永无怨恫,后生者以次不紊。神之听之,终和且平。螽斯之祥,愈衍愈繁;斯庆男之庆,弥久弥昌。抚兹子姓,不胜幸甚之至。故不惜一隙之明,聊竭俚才,纂修此录,永垂于无穷矣。
康熙(二十九年)岁次庚午) 庠生 宾;
弟 贤 同纂修,
子 世卿 书

艮 禄 脾
经理人:轩 世芸
尚 论 衣

雍正四年正月朔日 重修 经理人: 麻 迁 五福
翥 念 国论
灏 名海 国安
颉 五玉
五英
(二)重修家谱序
自古宗庙明其长幼,序其昭穆,绘像祭享,所以令百世之支脉、后人可一览而知矣。我祖生于清源,迁于祁土,由来久矣。於康熙年间,九世祖生员讳宾,创修家谱。自始祖以至玄、曾,尊卑长幼,循循有序,使后人展簿自明,可谓尽善而尽美矣。不料树大分枝,流长派别,於乾隆三十三年分尽神图,各立家簿,伯、叔祖竟有不录名者!幸赖九世祖创修之功,按家簿犹可阅历稽考。倘世远年湮,不无紊乱,因会阖族,按序重修。叔、伯祖之名有未录者,今已录之。在异乡者,注明其所;以防于考证也。无嗣者以既婚、未婚;改氏者,分别之祥于母氏也。序其昭穆,明其长幼,亡者必有所安也。洁其粢姓,以享以祀,生者所以尽其职也。自今而后,赖祖宗之垂佑,更瓜瓞之绵绵,族姓光大,门庭昌盛,继述者因此而扩充之,虽传之万世而不紊乱云尔。
时道光壬辰(十二)年 孟春月 阖股拜序
忠斌 玉昌 佩旺
经理人: 忠凰 俊广 秉义 语
俊彩
忠瑞 俊儒 书
以上两谱是1987年山西省社科院研究员孟繁仁在祁县河湾村考察时发现,并拍照片,现抄录于此,以供研究者参考。
二、 1996年河湾村披露的“新发现”谱
1996年报月5日,山西省社科院研究员张正明副院长、研究员孟繁仁根据《太原晚报》报道,通过祁县县委统战部袁钟晋同志的帮助安排,到祁县对新发现的河湾村罗贯中家谱问题进行了调查。在祁县县委统战部部长办公室,观看了祁县通讯组老陈同志拍摄的家谱照片,询问了解了有关发现情况。下午到河湾村进行了实地考察访问,观看了由罗悦琴先生保存的“湖海”置石砚,以及由村民罗悦贤先生提供的《罗氏家谱》残页。以下是考察抄录到的“新发现”的祁县河湾村《罗氏族谱原序》:
粤稽家谱之设,祖宗之来历,后嗣之蕃衍,皆于乎是载之矣。故王者以瓜瓞志;缙绅以布衣志;士庶以农家志,皆不没其所自始,令后人知其所由以生之初也。
据前朝先祖罗翁讳孝祖古谱所载,明源流,寻根本,追原罗氏先祖,夏祝融氏之后也,初封宣城罗国,以国为姓,始有罗族一脉;后迁枝江,为楚所灭。我罗氏先祖周,居长沙,徒房州。汉时晋中山司马选罗女为妃,罗氏一枝,后迁祁土,居河湾,为食邑也。河湾傍昌源河,依麓台山,水贯中而流畅,地毓秀而灵气,祁地罗氏自此始。传凡三代而十二世,分二十二门,有隆、耀、贵、宝、溢、淡、运、亿、祥、云、周、明、福、德、常、训、诲、论、信、满、予、优也。满门寄居会善村也。予孙繁衍,各各显盛。
汉时吾祖罗翁讳襄,徒居四川成都县,奇贷巨贾,其后即后唐时仲祥,青州为仆射,延传一枝,为梗阳祥门也。吾祖罗翁讳宪,讳汉者,镇巴东,后为武陵太守;隋末名将罗艺即此后也;后魏祖罗翁讳节,任太武初侍中,从结弟也,逃代州而不归。本朝初,吾祖讳本,字贯中,徒他乡,有钜著;罗翁讳义精远卫戍居他乡。我朝以来,罗族人才济济,遍布各地,墓志载之,故迹存之。古谱录之。始祖讳熊,名也;二世祖四位,名皆失也,神厨绘有像而无名;三世祖罗翁讳节,次讳元,所生予息,兴哉旺哉。
先祖贯中曾云:族谱年久,恐延久图坏,或沦于罔,不几一失于前,再失于后乎?幸蒙嫡支慈孙等不忍复辙,相寻聚户,纂修家谱,循其长幼,序其昭穆。令其世远人湮,无虑失坠,位置一定。神遐者永无怨恫;后生者以次不紊。神之德之,终故不异惜一隙之明,聊竭俚才,纂修此谱,永垂于无穷矣!
万历三十一年岁次癸卯新科举人罗应宿书
(原序文不分段。为便于对照分析,抄录者予以分段、分笔体打印处理)
家谱保存人:河湾村村民罗巨才;
发现人:祁县磷肥厂杨立仁;拍照人:祁县县委通讯组组长陈××
抄录人:山西省社科院研究员孟繁仁根据陈组长照片抄录。
抄录时在场人:山西省社科院研究员张正明副院长;清徐县赵玉英部长、郭维忠、焦树志;祁县袁钟晋部长、通讯组陈组长、杨立仁。
抄录地点:祁县县委统战部袁钟晋部长办公室。
抄录时间:1996年9月5日上午11时。
[编辑本段]后人看法
长期以来,中国学界对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一书作者罗贯中籍贯问题存有多种说法,如山西太原说,山东东原说,浙江钱塘说,浙江慈溪说等。人民网太原6月18日电 记者罗盘报道:日前,由山西省祁县政协组织编写,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祁县政协文史资料《解读罗贯中》正式发行。该书用许多翔实的史料和图片,介绍了祁县发现罗贯中家谱并证明罗贯中是祁县西支乡河湾村人的全过程。罗贯中作为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鼻祖,是中国文学史上难得的奇才,他为世人留下《三国演义》、《水浒传》等许多不朽之作。但他的祖籍一直是一个难解之谜。祁县考古爱好者杨立仁等,历时十年,发现了罗贯中的家谱、神轴、砚台、罗氏祠堂等一批珍贵文物,为解开罗贯中祖籍之谜提供了大量的实物证据。通过考古专家罗哲文、郑孝燮等一批专家鉴定证明,罗贯中是祁县河湾村人。
罗贯中的创作才能是多方面的。他写过乐府隐语和戏曲,但以小说成就为主。关于他的小说,《西湖游览志馀》称他“编撰小说数十种”,又相传他写过《十七史演义》。今存署名罗贯中的作品,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和《三遂平妖传》。这些作品中《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就最高。全书以宏大的结构描绘了三国时期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作品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反映了动乱时代人民的痛苦和对清明政治、对仁君的向往,体现了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三国志通俗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语言简洁明快而又生动。它把历史和文学自然结合,有现实的描绘,又充满了浪漫主义的传奇色彩。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为嘉靖本,最为流行的本子是清朝毛纶、毛宗岗父子的修改本。除小说创作外,贾仲名《录鬼簿续编》说他“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他现存戏曲作品有《赵太祖龙虎风云会》杂剧。杂剧的基本思想和《三国志通俗演义》类似,描写君臣之间的亲密关系,并希望通过“正三纲、谨五常”来结束奸雄争霸造成的悲惨局面。

收起

罗贯中
[编辑本段]个人资料
罗贯中(约1330—约1400),汉族,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他的籍贯一说是太原(今山西太原) ,一说是东原(今山东东平), 一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不可确考。但是,近年来由于在山西省祁县河湾村发现了罗贯中之家谱,以及个人使用的印章,故基本可以确定其籍贯为太原府祁县。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

全部展开

罗贯中
[编辑本段]个人资料
罗贯中(约1330—约1400),汉族,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他的籍贯一说是太原(今山西太原) ,一说是东原(今山东东平), 一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不可确考。但是,近年来由于在山西省祁县河湾村发现了罗贯中之家谱,以及个人使用的印章,故基本可以确定其籍贯为太原府祁县。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和施耐庵合著的《水浒传》、代表作《三国演义》等。
罗贯中生于元末明初的封建王朝时代。作为与“倡优”、“妓艺”为伍的戏曲平话作家,当时被视为勾栏瓦舍的下九流,正史不可能为他写经作传。惟一可看到的是一位明代无名氏编著的一本小册子《录鬼簿续编》,上写:“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
但从罗贯中的传世之作《三国演义》中,体现出罗贯中的博大精深之才,经天纬地之气。他精通军事学、心理学、智谋学、公关学、人才学……如果没有超人的智慧,丰富的实践,执著的追求,何以能成为这般全才?他主张国家统一,热爱中华民族,弘扬民族传统美德,痛恨奸诈邪恶。在《残唐五代史演义》中,我们看到了罗贯中依恋故土、缅怀英雄、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他动情地写道:
两岸西风起白杨,沁州存孝实堪伤。
晋中花草埋幽径,唐国山河绕夕阳。
鸦谷灭巢皆寂寞,并州尘路总荒凉。
诗成不尽伤情处,一度行吟一断肠。
为什么说罗贯中是清徐人
时过10年,一些人把“十三代罗本”这个有用的内核抽出,而隐去其他。这些好事者这样做是否为了使这个十三代罗本挣脱86考察谱序言中第10代正处康熙年间这个时间座标点的制约与羁绊,可以在时间长河中任意上溯下滑从而获得充当《三国演义》作者资格的可能性呢?这岂不和卖商品丢掉包装,不让人知道商品的产地和出厂日期的用意一样吗?
第二问:万历古谱莫非夏姬得道?
96披露谱最重要的一件是所谓“万历罗应宿书”的那份家谱,这件万历罗谱,可称是此次河湾村争当罗贯中故里的一张王牌,它使河湾一役全胜,一锤定音而成为罗贯中出生地、埋葬地、著书发言地,它是新闻界产生轰动效应的一颗核炸弹。但我却认为它是学术界的一个怪胎。你说怪不怪?其他家谱,如86发现谱以及报上披露的罗瑞禄家藏谱均风蚀潮解鼠啮虫蛀,残破不堪,而这部注明时代为最古的家谱却“保存完好,封皮甚至有“现代感”,这就不仅是个半老徐娘简直就是鸡皮三少、得道的夏姬了。你说怪也不怪?
第三问:为何养在深闺人未识?
而且,这部所谓万历谱自从会善村的新科举人罗应宿独自编排又书写一手泡制后,随即藏之名山非其人不传,以至河湾村清代历次修谱的那些族长、经理、耆宿、庠生们都全然不知,一直称康熙为创修。直至三百九十年后的1996年5月才在族外人杨立仁手中一展风采,令新闻记者职业通讯员们为之倾倒,而除去记者等三五人外,其他人想求见,包括省社科院的领导和专家,均遭杨先生拒绝。杨先生独占花魁。如此诡秘,岂不耐人寻味?
第四问:为何我花开后百花杀?
而且,自1996年此谱出世,其他谱———除十三世罗本这个“有用内核”尚被抽出利用外,其他与证实罗贯中是河湾人唱反调的谱便全被打入冷宫,或自惭形秽称“‘文革’前后散落失踪”而退隐了。现在你去河湾,再也见不到86发现的那一系列古谱了,一花独放百花杀,怪不怪?
第五问:为何旧肚里头换新胎?
夏姬的器官果然不老,她的肚子里还孕育了个大大的胎儿呢。
我的意思是说,96披露的万历罗谱的那篇序言是一则应当疑义相与析,好好共欣赏的奇文。
这篇序言开头60字与结尾140字与86考察谱的康熙创修序言完全相同。而中间部分大异其趣。86考察谱仅59字,要义说乃祖“生于清源,迁于祁土”简述迁祁后前三代的情况;96披露谱则没有这59字,而另有一个360字的大肚子,其中心是围绕罗贯中。先叙述他产生的历史铺垫,人文环境;再状写孕育他的地理条件,“水贯中而畅流,地毓秀而灵气”;用“灵气”?文字功似带点稚气)再排除使他难以立脚的障碍:颠倒清源罗姓与河湾罗姓的源流关系,上下游关系;第四步,急急风奏完,跑龙套的站好,主角罗贯中出场,一出场与众不同:交待他的名,他的字,他的生平与著作;最后回头说到修家谱事宜时,还不忘引用罗贯中的话,表明此次修家谱也是遵照二百年前罗贯中的遗言而进行的。
从会善村请来的这位新科举人为何对罗贯中如此多情,如此尊崇呢?万历时期罗贯中有可能受到如此出格的隆重礼遇吗?元明尚无录音器材,罗贯中修家谱的指示语,不知凭何载体流传二百年之久?是形诸文字的语录本,还是代代相传的口碑?
第六问:是否割补露痕迹?
万历谱序言开头60字、结尾140字与中间360字连接不自然,人工割补粘合的痕迹十分明显。上接点“据……所载”这个长状语,与上下文不连贯,下面的两个无主句也显得突兀。
下接点“先祖贯中曾云”下二句尤其别扭,“族谱年久”,下接“恐延久图坏”连用二“久”字,重复累赘,是否粘接处发生了重叠?
头尾200字措词构句风格与中间猪肚子迥异,如头尾多四言句,无三言;中间360字则有10处三言断句,似非出一人之手?
第七问:为何古今人暗合?
序言360字大肚子是旧瓶装新酒。他体现了当代人评价罗贯中的观点,他直接抄用了近年出版的《姓氏辞典》,《姓氏起源》中不少原文。古人怎能与今人如此默契?
《三国演义》第60回有个故事,曹操在知道张松揭了他文抄公的底细后,说了句:“莫非古人与我暗合否”的遮羞语,便令“扯碎其书烧之”。我们是否也应学习曹公这种发现做错,自我否定的精神呢?
第二方面 关于“扶梁功德签”
第一问:经考察,河湾村罗氏祠堂系清代建筑,祠堂门及正堂门匾均为新制。那么,清朝的祠堂,新制的匾,怎么配上了元末明初的扶梁功德签?
第二问:罗贯中仅施银五钱,祠堂里就独用一签,记上他一家四代男女人众七八名。设建祠堂共集资银100两,照此办理,就得随梁上功德签200,录人名千余。功德主比神簿上的祖先牌位还多,这如何写得上。
祠堂不知还有没有其他人的功德签?若仅有此一签,则无论解释成六百年前大殿将成却仅独签支撑,或解释为其他签损坏而此签硕果仅存,都难以服人。
第三问:签上其他人直记姓名,独贯中是写了社交场尊重对方才称的“字”。而且不是捐银,而是“施银”。这是否有点傲慢了乃父乃母,亵渎了列宗列祖?
第四问:窃以为,此功德签的功不在600年前施舍五钱银子支持了建造罗氏祠堂,而在1996年以“故迹”实物支持了“争夺罗贯中故里”这个系统工程。且看那篇专为罗贯中而写的所谓《万历家谱序言》,序言生怕别人不知“此地有银三百两”,提示说罗氏名人(当然意在贯中),是“墓志载之,故迹存之,古谱录之”;功德签,这不是“故迹存之”吗?设使没人打扰,那块失落的墓志不久也会找到,是不是?
第三方面 墓穴门匾及其他
第一问:罗金生小时候认不得字,可是偏知他家门头板上的三个字是罗贯中写的,这木牌历经600年,解放初还在,却又被鲁莽灭裂、亵渎斯文的他婶婶做了柜子。
有胡涂的“婶婶”还有精细的“有人”:“有人”清楚地记得墓碑“罗本之墓”是四个小碗口大的字,两边还刻有“天历”“永乐”等小字。这个“有人”不但记性良好,恐怕还是半个元明史的专家呢!不然,一般农民脑子里怎么会把“天历”“永乐”这些陌生的词儿储存近六十年(1937—1996)至今言之凿凿?
第二问:据调查,日本人在河湾村并没打什么战役,那刻有“罗本之墓”的石碑,怎么会独遭不幸而“被日本人炸弹所毁”?
第三问:墓志是埋在墓坑中不见天日的,能见到的只有明朝下葬的人与以后挖开墓子的人,“据说曾有墓志”(《山西日报》)是据哪种人说?
第四问:“流他乡”,还是“归居河湾”葬入“罗本之墓”?
新出现的明万历《罗氏族谱原序》说罗贯中“流他乡”。在本人死后二百年做出“流他乡”的结论,应当是指一种其人流落在外,客死他乡,故乡已无棺可盖的情况。这一点与学术界的结论是一致的。可是河湾村又提供了不少与此抵牾的资料:如记载他有老婆,还效法登徙子,和老婆生了五个儿子(或许还有二个女儿——笔者胡猜),还率儿子为建祠堂捐了五钱银子,还留下了16岁时手刻“湖海”二字的砚台,还给罗金生的婶婶家大门的门头板上写了匾额木牌,等等,尔后才抛妻别子,于1364年匆匆忙忙赶到杭州与《续录鬼簿》的作者复会。晚年又“归居老家河湾”。归居老家后,住在“河湾北街”“他的故居”,又排出“供人游艺的迷宫”“九曲黄河阵”;又制了“八仙转桌”的“玄术”“绝技”;又留下了“族谱年久,恐延久图坏,或沦于罔”的续修家谱的原则性指示;最后躺进八卦形的“罗本之墓”中。这能说是“流他乡”吗?编的故事越多,漏洞会越多,是不是?
第四方面 关于那台刻有“湖海”的石砚
第一问:那方石砚历经六百多年,流传二十多代不知多少人之手,“至今还被用着”放在乱人杂手的小铺子里。但考查者看到它并无磨损宛如新置,这岂不怪哉?
第二问:二十多代人视砚台为无价之宝,“可以卖房子,讨吃要饭也不能卖掉这个砚台!”珍爱祖上遗物一至于此,却仅知是“罗家一个大文豪用过的”,而不知大文豪之名之字之号,贯中后代竟愚孝盲从到这个地步,岂不可叹?
第三问:若是在封建时代,有所顾忌,内外有别,秘而不宣,那试问:明万历家谱都堂而皇之,记下了名、记下了字、记下了言论和巨著,生恐突出不够,不昭不彰,你怕什么?想隐瞒,瞒得了吗?
而到现代、当代,人们尊罗翁为文学史上明星。你嫡系子孙,却不早早公布于众,过过大文豪子孙受人青睐的瘾,而近50年中一直抱的琵琶遮着脸,这又何苦呢?
第四问:直到1996年夏天,正值祁县河湾村抢夺罗贯中的工作还有点歉然不足之时——即当清朝的家谱仅有罗本其名,而突然出现的明万历家谱序言中也只亮出了贯中其字的时候,这方石砚忽然戏剧般地亮了像:开启了木盒子,露出“湖海”来。来的早不如来的巧。名、字、号于是应有尽有,完美无缺。试问,有这样凑巧的事吗?
第五问:16岁起了号,刻在石砚上,外面包上木盒子。这一切似乎专为1996年祁县的好事者预留埋伏。民间流传有诸葛亮碑中套碑,故意让千年后的刘伯温折服的故事;《太原府志》、《徐沟县志》与《祁县志》记载有唐朝的李淳风墓中埋碣,指令后人将其墓从清徐县的同戈站移葬到祁县白圭村的故事。那是神话。罗贯中是否也成了神仙,故意留下砚台,指令后人将他的籍贯从清徐县城关移到祁县的河湾呢?
(王保玉在1997年1月19日罗贯中专题讨论会上的发言。原题:《祁县河湾村罗贯中资料20问》。)
2001年5月22日重印时作者附言:学术论争应有绅士风度,而辟谣打假则是另一回事。
2002年8月再印后附诗作结:
夺贯(中)祁清未肯降,志人动笔费评章。
清言有故缺物证,祁证虽全实假诳。
本文附录三:
祁县河湾村罗氏家谱摘要
一、1987年山西省社科院考察所见谱
(一)祁县河湾村《罗氏家谱》
创修原序
粤稽家谱之设,祖宗之来历,后嗣之蕃衍,皆于乎是载之矣。故王者以瓜瓞志;缙绅以布衣志;士庶以农家志,皆不没其所自始,令后人知其所由以生之初也。我祖罗翁讳世者,生于清源,迁于祁土。所生四子,其名失传。是以神图之上有像无名。至三世祖罗翁讳节者,次祖讳元者,三祖失名,所生子息,各各显盛。但恐延久图坏,或沦于罔,不几一失于前,再失于后乎!幸蒙嫡支慈孙等不忍复辙,相寻聚户众,纂修家谱,循其长幼,序其昭穆,令世远人湮,无虞失坠;位置一定,神遐者永无怨恫,后生者以次不紊。神之听之,终和且平。螽斯之祥,愈衍愈繁;斯庆男之庆,弥久弥昌。抚兹子姓,不胜幸甚之至。故不惜一隙之明,聊竭俚才,纂修此录,永垂于无穷矣。
康熙(二十九年)岁次庚午) 庠生 宾;
弟 贤 同纂修,
子 世卿 书

艮 禄 脾
经理人:轩 世芸
尚 论 衣

雍正四年正月朔日 重修 经理人: 麻 迁 五福
翥 念 国论
灏 名海 国安
颉 五玉
五英
(二)重修家谱序
自古宗庙明其长幼,序其昭穆,绘像祭享,所以令百世之支脉、后人可一览而知矣。我祖生于清源,迁于祁土,由来久矣。於康熙年间,九世祖生员讳宾,创修家谱。自始祖以至玄、曾,尊卑长幼,循循有序,使后人展簿自明,可谓尽善而尽美矣。不料树大分枝,流长派别,於乾隆三十三年分尽神图,各立家簿,伯、叔祖竟有不录名者!幸赖九世祖创修之功,按家簿犹可阅历稽考。倘世远年湮,不无紊乱,因会阖族,按序重修。叔、伯祖之名有未录者,今已录之。在异乡者,注明其所;以防于考证也。无嗣者以既婚、未婚;改氏者,分别之祥于母氏也。序其昭穆,明其长幼,亡者必有所安也。洁其粢姓,以享以祀,生者所以尽其职也。自今而后,赖祖宗之垂佑,更瓜瓞之绵绵,族姓光大,门庭昌盛,继述者因此而扩充之,虽传之万世而不紊乱云尔。
时道光壬辰(十二)年 孟春月 阖股拜序
忠斌 玉昌 佩旺
经理人: 忠凰 俊广 秉义 语
俊彩
忠瑞 俊儒 书
以上两谱是1987年山西省社科院研究员孟繁仁在祁县河湾村考察时发现,并拍照片,现抄录于此,以供研究者参考。
二、 1996年河湾村披露的“新发现”谱
1996年报月5日,山西省社科院研究员张正明副院长、研究员孟繁仁根据《太原晚报》报道,通过祁县县委统战部袁钟晋同志的帮助安排,到祁县对新发现的河湾村罗贯中家谱问题进行了调查。在祁县县委统战部部长办公室,观看了祁县通讯组老陈同志拍摄的家谱照片,询问了解了有关发现情况。下午到河湾村进行了实地考察访问,观看了由罗悦琴先生保存的“湖海”置石砚,以及由村民罗悦贤先生提供的《罗氏家谱》残页。以下是考察抄录到的“新发现”的祁县河湾村《罗氏族谱原序》:
粤稽家谱之设,祖宗之来历,后嗣之蕃衍,皆于乎是载之矣。故王者以瓜瓞志;缙绅以布衣志;士庶以农家志,皆不没其所自始,令后人知其所由以生之初也。
据前朝先祖罗翁讳孝祖古谱所载,明源流,寻根本,追原罗氏先祖,夏祝融氏之后也,初封宣城罗国,以国为姓,始有罗族一脉;后迁枝江,为楚所灭。我罗氏先祖周,居长沙,徒房州。汉时晋中山司马选罗女为妃,罗氏一枝,后迁祁土,居河湾,为食邑也。河湾傍昌源河,依麓台山,水贯中而流畅,地毓秀而灵气,祁地罗氏自此始。传凡三代而十二世,分二十二门,有隆、耀、贵、宝、溢、淡、运、亿、祥、云、周、明、福、德、常、训、诲、论、信、满、予、优也。满门寄居会善村也。予孙繁衍,各各显盛。
汉时吾祖罗翁讳襄,徒居四川成都县,奇贷巨贾,其后即后唐时仲祥,青州为仆射,延传一枝,为梗阳祥门也。吾祖罗翁讳宪,讳汉者,镇巴东,后为武陵太守;隋末名将罗艺即此后也;后魏祖罗翁讳节,任太武初侍中,从结弟也,逃代州而不归。本朝初,吾祖讳本,字贯中,徒他乡,有钜著;罗翁讳义精远卫戍居他乡。我朝以来,罗族人才济济,遍布各地,墓志载之,故迹存之。古谱录之。始祖讳熊,名也;二世祖四位,名皆失也,神厨绘有像而无名;三世祖罗翁讳节,次讳元,所生予息,兴哉旺哉。
先祖贯中曾云:族谱年久,恐延久图坏,或沦于罔,不几一失于前,再失于后乎?幸蒙嫡支慈孙等不忍复辙,相寻聚户,纂修家谱,循其长幼,序其昭穆。令其世远人湮,无虑失坠,位置一定。神遐者永无怨恫;后生者以次不紊。神之德之,终故不异惜一隙之明,聊竭俚才,纂修此谱,永垂于无穷矣!
万历三十一年岁次癸卯新科举人罗应宿书
(原序文不分段。为便于对照分析,抄录者予以分段、分笔体打印处理)
家谱保存人:河湾村村民罗巨才;
发现人:祁县磷肥厂杨立仁;拍照人:祁县县委通讯组组长陈××
抄录人:山西省社科院研究员孟繁仁根据陈组长照片抄录。
抄录时在场人:山西省社科院研究员张正明副院长;清徐县赵玉英部长、郭维忠、焦树志;祁县袁钟晋部长、通讯组陈组长、杨立仁。
抄录地点:祁县县委统战部袁钟晋部长办公室。
抄录时间:1996年9月5日上午11时。
[编辑本段]后人看法
长期以来,中国学界对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一书作者罗贯中籍贯问题存有多种说法,如山西太原说,山东东原说,浙江钱塘说,浙江慈溪说等。人民网太原6月18日电 记者罗盘报道:日前,由山西省祁县政协组织编写,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祁县政协文史资料《解读罗贯中》正式发行。该书用许多翔实的史料和图片,介绍了祁县发现罗贯中家谱并证明罗贯中是祁县西支乡河湾村人的全过程。罗贯中作为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鼻祖,是中国文学史上难得的奇才,他为世人留下《三国演义》、《水浒传》等许多不朽之作。但他的祖籍一直是一个难解之谜。祁县考古爱好者杨立仁等,历时十年,发现了罗贯中的家谱、神轴、砚台、罗氏祠堂等一批珍贵文物,为解开罗贯中祖籍之谜提供了大量的实物证据。通过考古专家罗哲文、郑孝燮等一批专家鉴定证明,罗贯中是祁县河湾村人。
罗贯中的创作才能是多方面的。他写过乐府隐语和戏曲,但以小说成就为主。关于他的小说,《西湖游览志馀》称他“编撰小说数十种”,又相传他写过《十七史演义》。今存署名罗贯中的作品,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和《三遂平妖传》。这些作品中《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就最高。全书以宏大的结构描绘了三国时期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作品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反映了动乱时代人民的痛苦和对清明政治、对仁君的向往,体现了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三国志通俗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语言简洁明快而又生动。它把历史和文学自然结合,有现实的描绘,又充满了浪漫主义的传奇色彩。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为嘉靖本,最为流行的本子是清朝毛纶、毛宗岗父子的修改本。除小说创作外,贾仲名《录鬼簿续编》说他“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他现存戏曲作品有《赵太祖龙虎风云会》杂剧。杂剧的基本思想和《三国志通俗演义》类似,描写君臣之间的亲密关系,并希望通过“正三纲、谨五常”来结束奸雄争霸造成的悲惨局面。

收起

罗贯中
[编辑本段]个人资料
罗贯中(约1330—约1400),汉族,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他的籍贯一说是太原(今山西太原) ,一说是东原(今山东东平), 一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不可确考。但是,近年来由于在山西省祁县河湾村发现了罗贯中之家谱,以及个人使用的印章,故基本可以确定其籍贯为太原府祁县。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

全部展开

罗贯中
[编辑本段]个人资料
罗贯中(约1330—约1400),汉族,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他的籍贯一说是太原(今山西太原) ,一说是东原(今山东东平), 一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不可确考。但是,近年来由于在山西省祁县河湾村发现了罗贯中之家谱,以及个人使用的印章,故基本可以确定其籍贯为太原府祁县。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和施耐庵合著的《水浒传》、代表作《三国演义》等。
罗贯中生于元末明初的封建王朝时代。作为与“倡优”、“妓艺”为伍的戏曲平话作家,当时被视为勾栏瓦舍的下九流,正史不可能为他写经作传。惟一可看到的是一位明代无名氏编著的一本小册子《录鬼簿续编》,上写:“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
但从罗贯中的传世之作《三国演义》中,体现出罗贯中的博大精深之才,经天纬地之气。他精通军事学、心理学、智谋学、公关学、人才学……如果没有超人的智慧,丰富的实践,执著的追求,何以能成为这般全才?他主张国家统一,热爱中华民族,弘扬民族传统美德,痛恨奸诈邪恶。在《残唐五代史演义》中,我们看到了罗贯中依恋故土、缅怀英雄、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他动情地写道:
两岸西风起白杨,沁州存孝实堪伤。
晋中花草埋幽径,唐国山河绕夕阳。
鸦谷灭巢皆寂寞,并州尘路总荒凉。
诗成不尽伤情处,一度行吟一断肠。
为什么说罗贯中是清徐人
时过10年,一些人把“十三代罗本”这个有用的内核抽出,而隐去其他。这些好事者这样做是否为了使这个十三代罗本挣脱86考察谱序言中第10代正处康熙年间这个时间座标点的制约与羁绊,可以在时间长河中任意上溯下滑从而获得充当《三国演义》作者资格的可能性呢?这岂不和卖商品丢掉包装,不让人知道商品的产地和出厂日期的用意一样吗?
第二问:万历古谱莫非夏姬得道?
96披露谱最重要的一件是所谓“万历罗应宿书”的那份家谱,这件万历罗谱,可称是此次河湾村争当罗贯中故里的一张王牌,它使河湾一役全胜,一锤定音而成为罗贯中出生地、埋葬地、著书发言地,它是新闻界产生轰动效应的一颗核炸弹。但我却认为它是学术界的一个怪胎。你说怪不怪?其他家谱,如86发现谱以及报上披露的罗瑞禄家藏谱均风蚀潮解鼠啮虫蛀,残破不堪,而这部注明时代为最古的家谱却“保存完好,封皮甚至有“现代感”,这就不仅是个半老徐娘简直就是鸡皮三少、得道的夏姬了。你说怪也不怪?
第三问:为何养在深闺人未识?
而且,这部所谓万历谱自从会善村的新科举人罗应宿独自编排又书写一手泡制后,随即藏之名山非其人不传,以至河湾村清代历次修谱的那些族长、经理、耆宿、庠生们都全然不知,一直称康熙为创修。直至三百九十年后的1996年5月才在族外人杨立仁手中一展风采,令新闻记者职业通讯员们为之倾倒,而除去记者等三五人外,其他人想求见,包括省社科院的领导和专家,均遭杨先生拒绝。杨先生独占花魁。如此诡秘,岂不耐人寻味?
第四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