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赏析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0 04:32:10
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赏析
x|rjItu#Һ!-㡿Һ@t I4ABbL O ~HވȮ2S`8q߾k~?{ܷڤLoc^~߅˟wiҍML*U:lWU4;) '*n|9ɢ]m{8* ?;w[|eg~ŔyOOi7%r/p+1T^*_D{4fюFDS|h\[u A5ps(򓺿y9dL+zm}5ÑUyx[cKMib'0OX S sL0txeFبp1neK-nn: 2DM gllt7(ݴUb7 |?o_A/ NmB\t8?xELL>,* fӸ{9Qr44puLFN^{7ZqQ:W*=;SZ!aqE9Szʸ FhV\LI] &jmӬP~TwL_h9yPa>Np Od=ғ| i(ɭii[cz8u!l-_V,>ms/Z$un͎!J&p YF ysSDC +qc)I[}nӄp o0ԼJE2z:pB RG)?bPkϋS#UXXr3Up[ ]v;謁ct֘Ӱf_ %9O ZsEqLyiX=Fc{2-w~<.`ύCn{-zE5~ݜgp^ʨ[46G]6$N5CR1Bt" ].׼C4:mVnx~o`mt͍);Db%| !4.yfzHUx)ǃtpt@mM*6l\%9swvmVv; 3q+L k-X-F,6++1> {bLAmbs9"^Y y&􉷃o<Sʨ Iea\'ImLN1פǔYߩJt &YFt3A: J979EހŽ>?(gS緋 @CBQBtk8ԇSN+ѥ,ߥSJ2PH ORPJU("|;֒K)ci6WU 8RVȞ8^Pu NSx0V5G R6s,:&5QHt:|z4óBDK\Y#) mwǖ|nC:|Gf2^5,3V`-6-YMOD[q;;dV"nkVpLNYb@ ~q>"~2.|爏c0VqO ʨQlC_K>!"psI߮3tN0Tfz7NXB  4K#D,}3=~2n'2`}a6ҡc|"gI~}ԴjV#a"IR}R,61=H{C#b/q4]c53Cw[ډpįCopzkzzS^4Mz3Tv%,G ~`;KG'el ;2'+{tGU(G|'s*(& _HLlBij;[gIz&1$F/ŁI%Ȉdp(`?• wŚ)wqɧD$^k鵛L" :<#UV+hBdvu[<3+YS [*QA-JPebb\flEi͎x5aL0Ev`&(f]2Xm>H[{NWJ4^faFv;x$E_1H,<LKG ʜ%kp9}%;,Gnr(5DABHJf7c ǭ_9[nj>@6g"b܆m=A(hiㅆ4Nq]KUDRi+5+xƕ_fgJ4 .C3eӤ8 R>p,4Ho\#WHWHEa4}ӱ~m/-/1pOBiPC)D*Ȣqp5)aÊ)!j"dU~;/ ;p Cruڭ6i9@wh1sQ+ 2S8\Aоخ˕b 58̛Ƽ2X<3Ņ'RS;_ĝEw#bYnuZF[ao B.}7Ww3g&7(NB` ˷ */ }JmLoB 5d9]*%s[nah n {Kxg!Q|@o; צ>el7Q~՟4 +1Xl;M(INႪQUULiNGA{9Y)B< is8S♦ Z*5UKI?#ڎW$vcr&uasvR,Ss{LD1 Klhڅ$fVN4=nuLB.6Vzȷ #CkVPЁ&rGoF ψ_K.Dun|^6gCv~'P}{ )#fiAbt`^oL\: l݌y+f#ǫ>dCUP1pUujhooê5O!+ RYJɄE#SQ`13YY+*". #Y2ѼjH G˽6yQĻ6֎^nmh&,Mm)ʀО#7Kqy0>%f}y8}P4|gM.";#:Z)ӸmQo~oHmfqm:fyd&,TZq~t:{f*s\9r7 -3*F4:uX6\h;Vٮ۠jVaڢ(q8fb=NR~W)  2m.,+!:|gs ]CCo挼;[{m22K5s}NBxh@EIaͼRYՌ/Ԁm${:h:7TB7v"Uﶹou/T"=4Xk+ZHqG.RIQ$0,#D-ll|yFiU.1}*):Ѡ2CJ@Pڔ?@Edh@9$.^+^4=" '@'$ q9G6bԭ9vϳ.a:Z$Sy޸`qΊFO&ʿol|a 02"ٵ*,|J p$L(\jMdS+[~sbv(Q%ƬY10vԜ#tk-tm%V2hל5аIs #Mi J)--c|GGt{D ^ /X xɧEdv0q4<οp̄/n㿿!7DNPiļR_U/`fT1 _ _R%9D#y@q\k}l7[TV1Ϧ8t{,B _]5p$$(nUOfimY@+)Rp(`FhRnDh)m]agԤa'e-(-BPM2 `|zsT9_k-iV5$i s7oD[QmW!N/*c2w9J*&̈́D1+,P?Ո(SfsOQUWZt8gI(p d?əQ.?l*(\R0w YC;ǟvJ2 Fѫ$?S~-JbDpXoҫv\iHnF4į3t^@"i~Y;* % WExdŲ*BPB=HWO:6l|ki?Q^T{G>Fs|J8j.~Ie}?Oe7f@EIǟM! ˯@)!ɐ#0|eӰGaq1AXXI7К^ؑD-ٶvCvjGj2dWcx1͉zc F6 Kutca/ lOß[Ox,دQvՍ3 'HEGu@-i=V5` { BTŧ+e-|aM3j-!Ыk]v^e$ ֣4{D1~Sʍh)b9cjغ?dcndi%\P)D |b5Cȹ@u,ɴX!H`%YɊJ%Л)A ik0TN rGI/n&RO:RKHݯ}nY:6 naPaVNT"P}wyо_hÎ(HHucN~Fyz0&X:. =g5wbzZ#pSKjz?xDnaÒ:SK/aq-) K'ʲ -6ZVF]4b|Mү*Na[I5EFg,wvuK:HO^ ,M(Fh<~1Fac9*wtcoF8/~ UiXR:w{nhfl@BN ֯SʘbHk|ޗyeX4T4hA4ٶY H[#I?:]WOp՝O X ԯIJ|6l˯:C4֑Jsx@>v0b|g;#x-NCBquPK]`blL ܀/'Da5qoQա0v鱕{f/xITsVLc, Rf="g]f+y +9g6z V۰%.@@<&>͙ 3mMвIgf2&9忿 x]q4bY\<>ɦ3YI,ux tוEٻ[?zDğf  2c6TPR^”z+JAOtW)ZU*:*tvG +ljHԤ5x f>gS46qHoV[PJO폵l?TopY~8a0ZYyd|݃zoҟr*>}> Je}:q W('iZ!#|hBxR|L;:88L;cOvX?k'@#vG0zQ'i9QuJC閴O O BC%_~/l5tL/[]bb actM[{|92&D^,e`6)}6L"%VBhSkpA}f-ϼܻe,i{uAL"9(͇*6cA|Uw?6X$"NiS!&=Sf+҉mzvT3^@n<j~/LF?6DI]wFptY yó1TFң\JO2XI7iYN; ;چ7A _S,ΐSy^M)l ,> J)lgYo9Q"Q(Q! V[CT%SQ=;oڞ$f1̰%rq[5R*z6'+-"~2r"([ST2k+Gs mg~fl7wwRjrR/#QRAnu3r X7h@|>3 i =#:~&.!ැWOṙ@Mg~ncvB8 V [c i;J ս$~ǥzax+ik+3y^9O}J`L~&d@WȪ.9}w$ CucD e&LtmrIV7W-6!L }9#Na(Z v-VE/76>aַ*Ĩ-kڣxql"tEɉ0T >?om;PeFJ~^y  &d!`XW%0+X~*hX0~mfr ~/M`rĬSPH.޻9aoz6(@8D;i2<~R9M˲m90}`o^UW8vY$|ՆlUw> iOP䫬2MmJK.wAPT_ְ0}>`ߞғlRw n]c}ʛc,t:HO#ه>MY1[hS|4CQY @Q9)Psk!|<*d%Qcw%@L~BH>ci͵f7CG9R tr'&غϝL9-eSًsVaoyr0vF;L I?h=N\]ۿx֨*G~f/uXzOOS[(_/_şvc{0wl/1`NRЈE\fP8ꦞI݄D#w4*&j+˓

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赏析
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赏析

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赏析
写作赏析
老舍先生是如何调动读者的联想和想像,使《济南的冬天》具有绘画艺术的特色呢?
第一,运用色调的对比烘托形象.
老舍先生以“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引发读者的想像,让读者脑海中浮现出一幅朔风怒号、天寒地栗的萧条画面,用这幅画面中的“寒”色衬托济南冬天的“暖”色;又以“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调动读者的想像,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伦敦灰雾惨淡的阴郁图画,用这幅画面中的“暗”色衬托济南冬天的“明”色.这还不够,作者还让我们看了一幅热带地区毒辣辣的烈日高照的可怕画面,再用这幅画的“热”色衬托济南冬天的“温”色.正是用了色调和对照,用了绘画艺术的“以色赋形”的烘托方法,作者将济南冬天阳光和煦、天朗地秀的总体画面勾勒了出来.
第二,从纷繁景物中,略去次要的部分,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加以突出的表现.
这是山水画法.描绘济南的大地,老舍先生所用的正是“以大观小”的中国山水画的构图取景方法.作者展开想像的翅膀飞上济南的云天俯瞰大地,然后对济南大地作了简笔的写意描绘.画城,不画它的东西南北,“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注:此句中的山是济南城中的山).一些琐碎的细部都被略去了,画的只是冬天济南城秀美的睡态,留下充分的余地让读者去联想、想像,进行艺术的再创造.画山,不画它的上下左右,“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一起笔就抓住了景物的主要特征,紧接着就引导读者展开艺术的联想和想像:“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借这种联想、想像,使画面活灵飞动起来.画人,不画人的男女老少,不但如国画一样略去耳鼻眉目,连形体也完全略去,而只画了济南冬天人物情态的最主要的特征:“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和城与山,浑然构成一幅完美的图画.
第三,精心设计景物和构图,层层展现景物形象.
绘画是“空间艺术”,须将空间并列的景物按照美的原则加以巧妙的布置.这种绘画的技巧,老舍也用到他的散文中去了.如果说第二段画的浑然一体的济南大地是一幅写意画,那么第三段画的美态纷呈的济南雪景则更接近于工笔画.
作者依山写景,通过写美的小山各个细部的雪光、雪色、雪态,画出了小山的秀美.在艺术结构上取了两层布置.先进行工笔的分笔描绘,从山上、山尖、山坡一直到山腰,一步步地细看,一笔笔地轻描:它是白的,“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它是银的,“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它是彩色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是它的色,“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是它的态,在色和态的描绘里写出了静中的动;它更有世上最动人的容色,艳艳夕阳的斜照下,它像少女一样“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在傍晚雪光的渲染中画出了形中的情.真是一笔一景,一景一态.这一段分笔描绘,从方法看是用工笔,从意境看依然着力于写意.中国绘画讲究“气韵生动”,分笔描画的雪景,不是呆板的,而是生动的.一连串的动词,将读者带入联想、想像的意境,读者所感受到的不仅是雪的光、色、态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韵,雪的内在的美.作者所创造的,正是“气韵生动”这一绘画艺术的最高境界.
正是为了让这种画境更完美,第四段作了雪景的第二层描绘.在分笔勾写后总绘雪景,将古老的城,城内,城外,山坡,村庄,整个大地放入雪景之中.结句直接点明:“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第四,突出自己最鲜明的印象和感受,以唤起读者类似的体验,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济南称泉城,水是有名的;济南的水来自大地的深处,浩浩荡荡,一年四季奔涌不息,这样美的形象如何画出?作者舍弃了济南冬水的种种表象,借自己的印象和感受去概括水的鲜明形象,在鲜明的形象中深入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先是着力渲染了济南冬水的“绿”,一连串五个“绿”字,作者描写的是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托出的却是水的绿.读着这些绿萍、绿藻、绿柳,我们会自然联想到滋养出它们的水,感受到蕴蓄在济南冬水里的绿的精神、绿的生命.接着着力渲染了济南冬水的“活”.水流的一切细节乃至具体形态都淡化了、消失了,留在笔端的,只有水的那股蓬勃的生机:“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自然中的水是不可能流到天上去的,这已是感情化的水,艺术化的水,是老舍先生以画家的眼睛观察景物所得到的独特的印象.在平面的绘画艺术中,为了表现出水的特有的态、特有的势,流水就完全可以流向空中,流到天上去,这不是出色的绘画艺术又是什么?结尾处,作者又在水色、水光、水影之中,用了全篇最鲜亮明丽的色彩给泉城留下了一个美丽的倩影:“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最后要说的是,无论从立意看还是从构图、笔势看,本篇都是一幅完整的图画.阳光、山川、人物、白雪、绿水,各物各景所表现的都是“暖”这一个字.绘天绘地,绘出了这幅山水图的大布局;写雪写水,写的是这幅图的特定细部,而且由天上的暖阳画到暖阳照耀下的暖城暖山,就山而描出山上的雪,由雪而引出雪中的水,笔势顺畅,一气呵成;老舍真是一位丹青高手.
我们都领教过“寒冬”的淫威.然而,济南虽位“在北中国”,冬天却非但没有一副严酷的面孔,反倒是那么笑容可掬,“慈善”可亲.读罢老舍的名作《济南的冬天》,印象是如此的鲜明.
作者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北平度过的,20年代至抗战前夜,他执教于英国伦敦大学和齐鲁大学、山东大学.北平、伦敦、济南,先后成为老舍生活之舟的三个主要停靠站.因此,他获得了评判对比的资格.“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如果“不刮风”,便堪称“奇迹”,那么“没有风声”就应是“奇迹中的奇迹”了.作者对济南冬天“没有风声”,感受这么深切,是不难理解的.当时,作者是从雾都伦敦回到“响晴”的济南的,这就不能不在心理上形成又一个强烈的对比:“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为了强调这种异常鲜明的感受,作者继而就将“热带的地方”同“北中国”的济南作了第三个对比,以热带地方日光“毒”得“叫人害怕”作反衬,突出了济南的冬天能有“温晴的天气”之可爱.至此,既有“奇迹”,又有“怪事”的济南,其暖冬的特点已经跃然纸上,未措“慈善”之辞而已见“慈善”之状.
由字到画
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条主线,紧扣着“山”和“水”,作品接着铺展了一幅幅淡雅的山水画.
第一幅是小山摇篮图.作者先为读者勾勒了一个“理想的境界”:“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何等恬静,静到压根儿“没有风声”;又何等明媚,全在“天”底下,真正是“响晴”.难以想像这是北中国的冬景,但这却是济南真实的冬令.“宝地”的“出奇”之处便在这里.然而,作品的“出奇”之处,却是在引出“山”之后对“山”的描摹上.在济南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它东接佛懋山,西连南马鞍山、四里山,层峦叠翠,形成了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对这样一个地理环境,作品只用一句话就写准了:“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也便是济南出现暖冬的地理原因.作品点出这个原因,用的不是学者的口吻,而是文学家新巧的比喻:“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躺在摇篮里承受母亲的慈爱,那当然是最暖和不过的了.而况“山们”还“低声地”哼着摇篮曲呢:“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一幅“小山摇篮图”竟然蕴含着感人的脉脉温情.就凭这种体贴入微的抚爱,济南人也要不但“面上含笑”,而且心中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的:“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雪后初晴的美景是第二幅画面.除了风,严酷的冬天还要凭借雪来向大地施加淫威,增添寒意.然而,济南的雪一点也没有抹煞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温晴”越发显露了出来.因为那只是“小雪”,连“矮松”都罩不住,反而由于白雪的衬托显得“越发的青黑”,仅仅在它的“树尖”上才“顶着一髻儿白花”;小山也只是“山尖全白了”.如果济南不是暖冬,能见着这“最妙的”雪霁晴峦图吗?更令人击节称奇的,是小雪给大自然增添了迷人的色彩.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了.而且全白了的山尖“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到快日落的时候”,竟还有“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直“羞”得薄雪“微微露出点粉色”呢!可以说,雪后的济南格外秀丽了.这真是一幅动静相间的水墨淡彩啊!
文章的最后一段承接前文,在写了“山”之后,开始写“水”,从而展开了剔透玲珑的第三幅画面:空灵水晶图.济南素有“泉城”之称,所谓“家家听泉,户户插柳”.趵突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泉水平地涌出,喷涌如沸,水温恒定为18°C,所以隆冬季节,泉区依然水雾缭绕,四周的亭台楼阁都罩上一层轻纱,宛若仙境.除泉水而外,还有“四面荷花三面柳”的大明湖也是出了名的.因此,作者就借“水”来写出济南冬天的“暖和”:“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藻上冒着点热气.”在作者笔下,这样的水岂止是有生命的,而且是有感情的,“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垂柳也人格化了:她“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作者的手法实在巧妙,在这里他没有直接写天气的“暖和”,但是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这水,这绿藻,这垂柳,都楚楚可爱,你还能不说济南的冬天是“慈善”的吗?就在读者品尝这绿水垂柳,余意未尽的时候,作家的视线又转向一个更广阔的天地了:“澄清”的水同“蓝汪汪”的天浑然一体,“整个”地成了一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蓝水晶”里,还“包着红屋顶,黄草山”,一幅鲜丽的水晶图令人耳目一新,心驰神往.这样,作者就从水写到天,以至概括了整个济南,与首段那句“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照应,写下了珠落玉盘般的结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呈现了:济南的暖冬慈善若娘亲,可爱似少女,清亮赛水晶!
文章本是有情物,要让读者感动,首先要作者情真意挚.老舍对济南冬天的一往情深,处处流于笔端,溢于言表.“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用这样的句式,既写出了个人的独特感受,又显得语意恳切,为全文“一锤定音”.“请闭上眼睛想……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循循善诱,一点没有强加于人的语势.“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这是流露真情,惟恐读者不信的口气.“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以情动人,令人如同身临其境.“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由于对济南,对娇媚得似乎弱不胜衣的小山充满着热爱,这里简直是用一种祈求的口吻了.“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又是思索,又是猜测,又是同读者的商讨.“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最后步入俊秀深邃的意境,也没有忘记忠实的读者.文章通篇注意阅读效果,娓娓道来,情恳辞切,犹如与不见面的读者促膝谈心一般,不时在进行着感情上的交流.这样亲切的文笔,使人们对济南“慈善”的冬天倍感亲切.
写景艺术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成功的写景散文.它的写景艺术是值得称道的.文章中的写景艺术,概括起来说,有以下几点.
(一)紧紧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来写,使全文基调一致,色彩和谐.
济南虽然地处北中国,但是冬天无大风而多日照,它在冬天最显著的气候特点是“温晴”(温暖晴朗).文章紧紧抓住这一点,使笔下的种种景物跟这“温晴”天气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一幅温暖晴朗的济南冬天图景.文章写山,写水,写城,写人,都无不涂上一层温暖晴朗的色彩,就是写雪景,也仍然跟温暖有联系──因为暖和,所以“最妙的是下点小雪”;而同晴朗分不开──因为晴朗,所以有“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的景致.
如果说,第二段主要写的是济南全景,第三、四段主要写的是济南的山色,第五段主要写的是济南的水上景色,那么,全文就是由这几幅互相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画图组成的长轴.而这幅长轴,也就靠这“温晴”的基调统一起来,给人以和谐一致的美感.
(二)景物的层次,安排得当,使眼前景物纷至沓来,而又井然有序.
古老的济南,景色秀丽,素有“家家泉水,户户插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怎样才能更好地把这些美好的景色展现于读者眼前呢?这就有一个写景的先后层次问题.文章首先让读者鸟瞰全城,得其全貌(第二段),然后再让读者饱览那一城山色,雪后斜阳(第三、四段),最后才把读者领到那垂柳岸边,领略那“水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而水藻越晴越绿的水上景色(第五段).由大到小地写来,从山到水地写去,层次分明,脉络清晰.自然这是就各大层次来说的,各大层次的内部,又同中有异,如第二段的由写景而兼及写人,第三段的由写雪而兼及写晴,第五段的由写水面而兼及写天空.写来笔法活脱,不失参差错落之致.
(三)取景远近大细各得其宜,使景物或则尺幅百里,或则纤毫毕现.
试看,偌大的一个济南,在作者笔下,竟然可以放在一个由四面群山环抱而成的小小摇篮里,而水天一碧的宏伟景色,只不过是一块“空灵的蓝水晶”.这是景物的远者大者.再看,“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这是景物的近者细者.远景大景,使人视野开阔,顿感心旷神怡;近景小景,叫人近看谛听,更觉景象真切.而且远景大景,还可以冲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局限,而近景小景,又能够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弊病.古诗云:“远观山有色,近听水无声.”这是说的非远观不能看到高山居然有色,非近听无以觉出流水竟然无声.这说明,写景手法,远近大细,不可偏废.运用得宜,就可以兼收其效.
值得注意的是,本文写景时,不但远近并用,大细兼行,而且往往是由近而远、由细而大,或由远而近、由大而细,写来衔接紧密,推进自然.比如第五段的写景,就是由近而远,由细而大的:先写水冒着点热气,再写水藻,再写垂柳,再写水面的上空以至于半空中、天空上.而第四段的写景,则是由远而近、由大而细的:先写城外,再写城外的山坡,再写山坡上的小村庄,再写小村庄的房顶上的雪.这种写法,既符合叙述的逻辑顺序,又适应读者的视觉需要,无怪乎作者乐于采用了.
(四)写景映衬得法,使景物在互相映衬中形象更为鲜明.
有的景物,本身就很美,和别的景物一映衬,就显得更美.也有的景物,本身并不怎么美,但是一和别的景物映衬起来,就显出美来了.当然,也有景物本身是美的,但一经和别的景物映衬起来,反倒失去原来的美了,像鲁迅所说的那样:“在方寸的象牙版上刻一篇《兰亭序》,至今还有‘艺术品’之称,但倘将这挂在万里长城的墙头,或供在云冈的丈八佛像的足下,它就渺小得看不见了,即使热心者竭力指点,也不过令观者生一种滑稽之感.”(《南腔北调集·小品文的危机》)因此,要把景物写好,关键不单在映衬,还在映衬得法.映衬得法,就可以相得益彰,或者化平庸为神奇.
文章以矮松的青黑,映衬树尖上顶着的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色彩鲜明悦目,都是映衬的妙笔.
文章中说到的“黄草山”、“小灰色树影”,应该说,它们本身算不上怎么美,但是文章把它们放在下边这段话里,就显出它们的美来了:
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请闭上眼睛想想,睁开眼睛看看吧,这是一个怎样用缤纷的色彩点染而成的天地!而“黄草山”“小灰色树影”却正是这幅美丽的画图的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五)写景虚实手法同时并用,使景物形似神传.
实写景物的形象,对景物描写来说,无疑是十分必要的,诸如文章中的“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之类.但是,要不止于摹状,还要传神,就得更多地仰仗虚写的手法.因此,在作者笔下,冬天阳光照耀下的济南,就出现了“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的神情;一圈围城的小山,也就说出“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的细语;薄雪会有“微微露出点粉色”的羞容;水藻会有“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的“精神”;而那水呢,对那水藻也就可以有一副“不忍得冻上”的和善心肠了.至于小雪覆盖不匀的山坡,要“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自然也是文章中虚写传神的佳句.
(六)适当点题,使景物自身蕴含的意义更加显豁.
画之所以有题跋,原因之一是题跋可以使画本身蕴含的意义更为显豁.应该说,题跋是一幅画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虽然它并不是所画的景物的本身.同样,对所写的景物,作者出面直接点题,也是容许的,这些点明题旨的话,不是可有可无的.本文点题得法,寥寥数语,便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比如说,文章在描写了小山雪景之后,突然掉转笔锋,让作者以评论者的身份,说起点题话来:“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这话,既可以说是在所描绘的画面之外,又可以说是在所描绘的画面之中,因为它是画面所本有而又有点不甚明了的.一经点出,济南下点小雪(不能是大雪)的妙处,也就跃然纸上了.
题不可不点,也不可滥点.本文点题是恰到好处的.当我们玩味全文,读到最后一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的时候,我们似乎有意犹未尽、话犹未了的感觉,似乎可以另起一段,补上两句就全文而发的点题话结束全文:“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但仔细一想,这是多余的,因为明敏的读者从文章所描绘的景物和所抒发的感情中,应该而且必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的,又何待于作者再出面饶舌呢?更何况顺着文章的逻辑,读者有权利想得更多更大更远,诸如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等等,这些题是想点也点不完的.这也许正是作者使文章戛然而止的原因吧.
4点评鉴赏
编辑
文题点睛
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为题,简洁明晰,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地域的冬天.济南的冬天给作者的印象就是“温情”的,非常温和安适,作者正是抓住这一特点来写冬天的济南的.那温晴的天空,那青山、绿水、蓝天,真是令人陶醉.
《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通过对济南冬天场景的描述,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对济南这座城市的热爱之情,以及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生活情操.
文章布局
文章布局谋篇层次井然.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 “奇迹”“怪事”,突出它的“温晴”,赞誉它是个“宝地”.“温晴”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都是与此相联系的.第2段开始,“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是个重要的过渡句,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在分写山水之前,先给人以济南的总体感,用拟人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作者紧扣住这一点,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次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再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第5段写冬天的水色.作者极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简明有力、且再次点题照应的一句话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