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描写的经典话语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8 10:57:46
中描写的经典话语
x}Yv*KTn{1Cj媚J4h$$zK$fS1ދź!pwsc٧vڳIcQ2i0h_}o>צ_S`?}x ϽxwC2NfRpyۮ<I=ogO{/pGO,iG ﶋ}:'}RΔ 74Ov[rL:xIsɜ뢻GfS>Nio ְlgצ]n8eoᢎ6=Lel#.#_<,weNe˚Ve 8tS6a0[.ha?A,lZ^t[XcPU̮L|;-vze=+ 𒫌v O-&Q2Ʌw+£G!U0l4aP5//e96\̔6֍`ַIoQvz/Ar%{.xCpt t$q/*i1HCd o2k{msNo7KEŰB.1G>﵃~kU\:,b2vtVc~~v=[4H)P2 tWrE f1-P9&jJgTwp=лM ꅗ39/6{r/61!Uxϻ9 'l6ě1ȉ#o$"hc1d02ٴ $&Q5 & *n}hŔ ip[:  bb-l閨*7 w 2Ȓ鵠3 2/Bد"M\` p n3d'WA%A+ qMc/^Kj*3ss^LNC7A7 %43Ӱ0^ab‡OaLT11`OmcӸ rpV 6CCBqsLE5&l!Ӥ1"Ez 7>ݺ,v %II7sBWi'mr16!& N:~^epX`Iisn2fZsE-@H| , :Cfڴd p).`~|vW5<9>(q)bNA{q ?۔t9L@4 `Z CPj\:Z+vZ&hwݖAivx~̂hUϔ) BM~eDPypZ D>4Jw[v7rcͼp7 tkE] GKRWN7yaeڍgz20`+]. [0Hjk8)B9EW0fwTe:*? NDTtw NN_l]]_rË zrmi_xįst޽@~SLVʹ "\hw֋p64hwH梃M/R~ڶW]`~YkFL\S9&nn*vZxA'GxEt[&I:#),ҥ$}'sgڦ[vts\ $iƽR Q_ѥrb혻 Hsy-Lg_7e)viŻ/؏iOȡ)F~~I0d<La2oW&=^Ws ?ln,߬PIJ#L.TI ^-@oz!} :±  ѯ!,0 AV֑.=3NDZ##ځ!ܣp б]]n7`o,5ʵ;X:YX'&1 NУmŜr'zeq* a;9wzx(#k8~&q[i{;<#qfQ%OPln@x8w?!mv0_rҟO䔶Bwa󁶠28jaU;Bae#!tnM#70wvw%⿉l-}8*]4Harkc̴ )6 GX [7~ oӰV23f[!&d\QC ?L9>\LiFUJJdOoM% yH9EE+pRg`SvzyD*U .k6R\TUߴ',S(V`ԑiuX0hcR2`uGꗮp0d͊8lD7.t#F_̒Z4sE2>-U6DBcxz"8D9QiI1 `ת]ȭ :T4c`*DRӍh1 h}O]TbힺGQ([خ1]j[^y(Hh/ɡ#{5vP TE'?#d@X v)@g:t&y.E"u缈ݿ9j2Vݯ6qug7$Cçk6W>LktMLх b@e+m" 9zb'pucc}iaL[06^ Dۢ sLb!GC= ]WA~3<2]RH|3B4,?8ӟ:cs)J܏[B٠;m( ǡhw á p c@pUת!$I,p2:#O@I҈6"a \a>"6c.2?I zg>M13V˵k&V7w*xz-[ѽRQ@YBjcmv [Q3 8 T|њ^7FRR=?ܣ/?)Ӯ،RZՎMX.`u3PNw#IDkkaNyäS1qfoj&/|,ln^0HsMhJՋ&aP%1#c G,'#LB*.!HKnueMjkjڹĭS:5ڥ=p@$LPz~ 497n,_|j٤RA1C9}yvjI Uh(V灁ʈz.;>+3 >]BL ks7R]Βx&XˠmvHӱE"Z>ƙx [p1$DqLslS(';t ~n>E"@$ hx~fTvne )NZ΃o)QL*tc\$5Y ʤu*LJ$Wv܉Խ崢PH_GMŒrCCnCbd$a <:?<.yIMI r(d0&0Ï` ETa>g 5"x oHHIhcV:_;ᰌ2/MHͳs`A0hҢ_\3R$j/22FX LʒBؠ !av2vŰ$"+P9_6eL݊v1\|z} 9slm 5Tk/X QYpV)?\{\x| Lhyĝ+SH- C49]X~qЬ_vX槎.,LH|ݚlgE]0xd l2"G* 3G` 7c=| NM.<5WG}j^?@]b9O&倿yz15~%@as[)Qa0^g}ߋ0k5?NM/QN )" Eaۺ`nu$wƠb}L1tLqN,,GxqrdF XUCvNCmS 4sDEcHX愺 vsD =l4xAz<»`: ;-(1PVh*cW}Z&.hIe!ALv6ɒhA@ЍWގ22?s Hp6 j%MhW5 ר%Onu=|.Dg2*oz90m @|2G@/YO8ޤF8'+ YAz!1i>lo| .%ɺxŐ_RwƿYiSe/A 0C+{y&@8,2wf6j`v4,^@N=#fooHU_#`wPxdDr .M3(J! ɓ)};/3ˇ_.A#%Y3kX-2g|&!ג]8ɲ&t/L*+F1:;J(*[b ܋[:?UԴ3ܞbJu ̨L>&`q(|.AYJF˜:'St0_$x!pWajj ^7Bw"JUH!4u]j_= M; #EXkoԖ2-fw3t7OK!~O_q"Enjab5|b#&1]Hr.Dvs|JF:&Wš$LM xϑ7ER!@'&/ x4ar65(1s|Wv h?ae$0|DXMA7JT W,\#C8K*EeOɫyI̧ȵ˚k{T5БA3 QL{ S"kQl<2Nopf oMVհE"0DM!{f>dKMރ!Zi-WzF~ HtGN=ٓg)Ք3ky2j8åia ]~[`V<,V.o.$}S O.8d>&2,T+l>VVli.pj6Mo.͗8POY_55t['5KOŨef'*@w PDf'wK*"\[-S9N?n9k/A#Ze1M7>^M͜A.)tmOpJ0D3lJo)4$qUco@ÿUGA~ ss' kouInj67oS #$1DB Y DZzܯPFR;q'PHJ/Q'ӤǴ8_P£otn,S2[,=Df{FtŹ̰将@r)y G{PI؏_̎Y[R ߒ75{WE8aVXkTN"P^ ͂ԊiPv*9amsH2cHSthp^c A] 7s= O\K1,/cZџvGG18Ƙ)ҊJ J\;5`3섩5Iֈ_<(Q\tq[.o0+Xf ' 'B`Êv&$U5`S@2w'+r"!)\8+48,S3j]U\p[$ΟSz OH+R,}$PdE>ZuŮoA7͍ igE'T,uD,ͻ '2g(a 3g϶zQ2į!UbX[p/9RGaό@Wa])mS¥j!ˠgvZHP]7wYz 6 U>31>Yk_@~uU,E^SSΘR0G W`p%Z4ad jĝ1,z~G>Mɝz޼'Zks<Ĕ)%ZIw3֎gzQO&#9U4HVL9FO#,o?Q۽9w-?Y`FO*lL%C]-ž&JlItr.ȗfOI/=*擀ԉ(8te%^ۻL{,af]싧Ao7my^#*Y6_e(;I+ 5T?YWZSuQƋkM[ ugh%xE+_|D~=c5 jP|H})F\Nm^wiR<'vy'BU:șռ%{n_މLޢl(2 tAhj5Ʋ9m5vmҠ߹b\>eMonXPIG(GO1#8\P:?VYj,gV,Z%H~-m/F%;GI˱s|wG\ ›V>X;K>ش@oixMS> |^``mdd.HI{Q}"0 i&ڢȨrT'L8Sב8nvM, /AODZ}rk,>*:ܲ7]Q 4-ۋZ=~唝<;Eq2)cM{'r7pe}L4by .!12]L mn@8aNHi{l9ac'xXNFIaR38#mw L&Cj{.J+(p^NssqWU\wA;di4vzc=x0~HEgد >m~&Տ22Kg]Ֆ?e-mn0xљ)/zsM9< '(Hn/3I/:A~rJ=8| 7BgY1G{o=?O&b0b `ߐ#+XBKs}LeTt5RR) ;%B˄v6m}*`0%fNU4 .Ft*b3{}ARtd2]毥R\A6\zdف>VW흛Ոc۳t3 a y6Oa=)i2 Ȧ&X$gFEpL*] džG(锺İ#EO{>,S'@vCEtti?6PlG.4`~#2ptVL'fߙA*?M=Cf6^*kIMhmdJd %'XC_7B ғGOR{'_wJa#)RH: m'sM"z;s 8զK}҅t"䏘4'pޑ=;{!tv VޝXu/4-1e: fz[$zdVS#M~[@ZԷvnz3  î́_Mɓ8 crGƬ[<8@yq9x3+XE BS7gp U&yOb٩Co։"cGmwV s6'S ux"=!ٚ$[<8k XR8H#*%T 8}MK"au3ޤ ޚe>`٩jI(e`LBq/c kkU7?Գ1+lB`,v43+ NH.̜ Ͱؕi12OzzQRGaʬl9!|阧^{Byi<,='D1v\8-Sj`Y7";ɉ2ߕx@zDq0~d鸤<~vPN{ʆ~ٯ8J۸Aj6uQD8#5i09@Z jARf-Eݦ0>*6nD1)?tS)1qK #;]ԋ~> o';I3ىiA%H%RȃZ2KS=q%^yNqbe) rPa܈YI<3_q0 oI,Eq 9[Ir :|`,4p:[#aŋC=}"`~|E\ PC9iF#L ꔘ݂벍9^dA`Q8 a"L9ȘYFhYFu[³a9 FՎ,zjI4׼VV천F2)]Wi˻&< # k3ٮJQL^~'!NT@==I?3Df~OF&&ĕ.9QLTG'xLeJ c[`MEr tjch*йYWgH^mA;XF&m=ՍWpNtJ$gOmauĔ,,Iw>e2_1wL걚qM{ S8JZmNޱ9KEIE\GwP&f6+sIL| \Udg%L [:8Xut3^qamm5 %00T"WH'%g ES`$px˕9,֏_t\5#ǐչvd8As?*>r ݳ(s+:+JڵãR',W oQpZ祧ƴAs͗RI4`U8?$&pC.(PXEOp(4;7lc?둧]6 ~5a .M{uy/w}ɾly]b$IZ~)=m߫2-5p'+ɝpF>_X;7gTpA+k@)ڱuTg̹7D[m,.lT};*O ' Rk܉mt$l^ |;ZNoylQ +jkFprJҸVIXHHrs 3#H\P.tS]jkf9|ɳOjw'Ifbl)9,$~b*ElrF$i>^3܌nq0:.>>;4(ભ|e2<L]{щh8ʖ{U{ XdnUr'{(磝^=t})I5.Kqz0UK`hޘ%Os<5<ԟkS2Pk3A/RJOa}X.T49G"+yvhQ0FAasM99Vfn>% ahwX̴)B>\l]`@_ԥ$5yrQ=QJ.8# IgPub V 6ZY5OpUs'Q=VK\IkpK"9z83'I %Pfxtz$s_ա7m9ÜLGIAsVWε'jԖUG#cdOqcOPfExz0"j/@zZ[xr6{xp l|`3O!!BBr1ﰋ]0r fHD[reiWNbK~B׳,'KANB zHyddY\ސd(05,U"F.< uÊo; /ѱmw H k6[ .ϦK<ɺFNvI4Ǎ-@?(cˣw]mY([t/iN͌=I6]܄WضD eU?v_ jOIu٬ 6c~'(z p}C1;CNJoxՅqcbAc}"Kp<4E0~#a$MyZjxOIܭ_L,x׳, )Mٟ˔#New<7ʔNu7fݔ҂ŗf//sQt ;a=Wa^%NUM'Fگ

中描写的经典话语
中描写的经典话语

中描写的经典话语
一 贾宝玉
要评说《红楼梦》中的人物,首要的当数男主人公贾宝玉了,作为贯穿全书始终的人物,作者曹雪芹在其身上着力最多,寄托也最深 ,他其成为中国小说史上塑造得最为成功的艺术典型之一,甚至人人还说这一形象所影射的就是曹雪芹本人.但据我看来,这一典型形象绝非作者的实灵自作,而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同类型的人物加以概括,并揉合了自己的想象,经过艺术加工而创造出来的完美艺术形象.
在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中有两首《西江月》,是这样描写宝玉的: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梁:莫效此儿形状!
有些读者在读了这两首《西江月》后,就此认定了宝玉是一个不求上进,只爱脂粉的孽根祸胎.但其实不然,这两首《西江月》是从封建统治者的思想出发,所反映的是封建大家长对宝玉盼着他中举,扬名以继承地主阶级事业的“良苦用心”.而作者正是借《西江月》寓褒于贬,充分概括了在宝玉身上最突出的闪亮点---叛逆性格.
词中说他:“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其实就是说他不肯“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不愿走封建家长为他规定的读书应举,结交官场,遵从礼法,经帮济世的人生道路,而是鄙视功名利禄,厌闻“仕途经济”的学问.他甚至认为那些和朱理学之类的儒家著述,“都是前人无故生事”是“杜撰”出来的.至于八股时文更是:“后人饵名钓禄之阶”,是“拿安诓功名混饭吃的”.他把封建统治者奉若神明的儒家道学批评的一文不值.基于此种想法,他“杂学帝搜”,宁肯去读《西厢记》《杜丹亭》这类被封建卫道者视为邪书的“小说淫词”,也不去读《四书》、讲八股、听“仕途经济”的“混帐话”.
他对读书上进、为官做宦的世俗男子,有着强烈的憎恶和轻蔑.
不仅如此,在红楼梦第三十二回中,史湘云劝他:“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宝玉听了十分逆耳,忙说:“姑娘请别的妹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
贾玉玉的叛逆精神不仅表现在他坚决不肯走封建主义人生道路,还表现在他对“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观念大胆地提出了挑战.当然,在他的性格当中,给人印象最深的也就是对于世俗男性的憎恶轻蔑以及与之相反的对于女孩子的特殊亲爱和尊重.在第二回中,他发表了自己离经逆道的独到见“原来天生人为万物之灵,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为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后来随着宝玉逐渐长大,他的思想也日趋成熟,他又发现“女儿”也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又有女儿由出嫁前的“无价宝珠”到出嫁以后变成“死珠”再最后竟变成“鱼眼睛”的看法.这表明,他在成和或逐渐认识到在封建社会中受压迫最深的就是女孩.因此,他在行动上才表现出了对女儿不同一般的温柔体贴.
再有,样宝玉极其轻视尊卑有序、贵贱有别的封建等级制度.贾环既是他弟弟,又是庶出,“他家规矩,凡做兄弟的都怕哥哥”, “须要为子弟之表率”,但宝玉却是“不要人怕我”,所以贾环他们并不甚怕他,甚至得寸进尺还想割害死他和凤姐.即使被贾环有意用滚烫的蜡油烫伤,他还在为贾环打掩护.他还对仆人没有主奴界限,直接破坏封建秩序.对茗烟“没有没下,大家乱玩一阵,”“撕扇子千金一笑”使晴雯转恼为笑;金钏受辱身死,宝玉念念不忘,不顾给凤姐过生日这等大事,偷偷跑到郊外冷清之处洒泪祭奠.
还有,就连宝玉追求的爱情婚姻也是建立在这种反叛思想的基础上的.他早已将追求婚姻自主和个性解放的思想昭然明世,他在梦中叫骂“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金玉良缘’?我偏说‘木石姻缘’”.甚至拉着袭人的手把对黛玉的满腔情都倾诉了出来.
因此,也有人说贾宝玉这个形象所体现的是初步民主平等思想.但毕竟,他的思想还是有一点狭碍的.例如,他不敢与封建制度彻底的决裂;他从来不敢和封建家长正面发生冲突,对抗比较消极;还有当他苦于找不到思想出路时,就产生了想死,想“化烟化灰”的虚无空幻的思想.
二 林黛玉
林黛玉这个人物在读者心中的影响与贾宝玉几乎是等同的.她是作者精心塑造的另一封建贵族阶级的叛逆者,每次读完《红楼梦》,她都能引起我的深深思考,她用她的敏感多疑,用她的反抗,她的痛苦和眼泪,甚至用她的爱情来反抗统治阶级的压迫.但同时在她身上又存在不少弱点.
因为林黛玉的家世、出身,她在最根本点上所表现的是一个贵族阶级的小组.在探春理家之后,黛玉评论说:“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算著,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O六十二回)可见她对于自己是属于贵族阶级,对于与自己休戚相关的贾家贵族的命运也是异常关心的.当湘云等人说一个扮小旦的伶人模样很象林黛玉时,她是很气恼的.“黛玉冷笑道.我原是给你们取笑儿的,拿着我比戏子,给众人取笑!”(二十二回)这里不仅是由于她使“小性儿”,而更重要的是在于:她在自己和社会地位低贱的人们----例如伶人--- 之间划下了一道深深的鸿沟.从而认为把自己与这类人相比,是对自己的一种侮辱.这里,她的阶级优越感表现的很突出.
另一方面,她的性格中虽然存在着叛逆因素,但也并不是说她就一味地与封建阶级抗争.在宝玉的叛逆思想与封建传统观念冲突,矛盾最激化的时候----宝玉挨打时,黛玉却在宝玉被打后劝她:“你从此可都改了罢!”(三十四)在这里,黛玉劝宝玉时所凭借的是怎样的一种想法呢?还有,她偶而说了两句《牡丹亭》和《西厢记》的曲文,被宝钗听到了,宝钗就对她作了长篇封建论教的说教.黛玉对此不但没有反感,而且“心下暗服”(四十二回)从此变得眼宝钗非常亲密.那么这里黛玉又是凭借怎样的一种思想来对等待宝钗的劝告呢?显然,在黛玉性格中,封建传统观念是与叛逆因素并存的.
林黛玉的性格与她所生长的环境有着很密切的关系.由于她出身在贵族世家,自幼受父母的痛爱,因此养成了她贵族小姐的性格也就不足为怪了.不过,在她性格中最突出的一点也就是她对封建礼教的叛逆.
林黛玉出身于世袭侯爵的“清贵之家”.由于生活在思想最先到达的,思想环境比较开放的南方,加之父母钟爱,把她当作男孩来培养教育,使得她的思想比较开放,才华横溢.后由父母早丧,她寄居到每日每时都发生仇恨、倾轧、争夺、欺诈的“本也难站”的贾府内.“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一家子亲骨肉,一个个象乌眼鸡似的,奶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在这样一种险恶的环境下,黛玉得不到一点欢乐幸福.但同时,险恶的环境也培育了她的叛逆性格.她永远也学不会薛宝钗的处事圆滑,也学不会讨好封建统治大家长.她眼里揉不得沙子,心里装不下尖埃.无视“温柔郭厚”的封建规范的存在.她用她那“比刀子还厉害”的言语对贵族家庭中种种黑暗和丑行揭露和嘲讽.我们常说,黛玉是任性、多疑、敏感、小心眼的.但其实我们应该看到,她正是用她这种独特的方式来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的.
除此之外,林黛玉还直接反抗封建礼教.薜宝钗曾经一本正经地向她宣扬:“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信条,她丝毫没有放在心上,她才华横溢,写诗做赋不让须眉.而且她还和宝玉有着同样的爱好,最爱看诸如《西厢记》、《牡丹亭》这类“移人心性”的“杂书”.她的这种蔑视封建礼教的庸俗,诅咒八股功名的虚伪,从来不劝宝玉为官做宦,从来不用“仕途经济”一类的“混帐话”去劝说宝玉,因而深得宝玉敬重,被宝玉视为“知已”.他们的这种共通点也成了他们爱情的共同基础.
但可悲的是宝黛玉之间的爱情注定是一场悲剧.顽固的封建礼教是不充许他们之间的爱情存在的.于是嫌弃她的多病之身和小家子性儿为由,一次次地向她们的爱情发出警告.从“金玉良缘”到“慧紫鹃情辞试莽玉”再到“晴雯之死.”最终在“抄检大观园”时达到了爱情的毁灭阶段.在这场灾难中,司棋、芳官、四儿等先后做了牺牲品.就连“眉眼儿象林妹妹”的晴雯也在重病时被强赶出了大观园,最后含屈而死.这里封建势力彻底抛弃黛玉的讯号.从此黛玉的状况每日愈下,就连重病将死也乏人问津.美好的理想最终是毁灭了,黛玉赢得了爱情却无法得到美满的婚姻.
林黛玉的艺术形象深入人心,打动了读者,令人同情.但这个形象同时又是鲜活的.她那纷繁复杂的性格,明显的弱点,和敢于反抗、追求爱情的鲜明个性组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个体.使我们感到,她就我们所熟识的人,是为我们深深喜爱的人.
三 薛宝钗
说完了宝黛,那自然要说说宝钗了.对宝钗的评价,长期以来褒贬不一.对于这个人物,我们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肯定,虽然她是一个封建礼教的守护者,是封建势力的帮凶,但同时,她也是受封建势力压迫,毒害的千万个人物的其中一个.因此,作者在描绘这个人物时,是同情与批判兼而有之.
作者同情她,她也是“薄命司”里“有命无运的人.”作者也赞美她,她的才,她的貌,是有目共睹的.她博学多才,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一不晓,各地风土,处世之万般皆通.就连医药之理.宝钗也略知一二.因此宝玉常常为之赞叹.她的艺术造诣很深,大观园里是有口皆碑的.诗才敏捷,常常独占鳌头,足可与黛玉相媲美.至于她那“比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的容貌神韵也常令宝玉羡慕得发呆.的确,薛宝钗是一个才貌双全的少女.
但是作者越是渲染和赞美她的才貌,就越能让人更好地批判她封建品德.但同时,作者并不是把她写成一个小丑,而是通过对宝钗的批判来达到谪指封建制度的目的,贬中有褒,褒中含贬,但基本持否定态度,我想,这就是作者对薛宝钗的态度.
在《红楼梦》中,宝钗很少直接宣扬和维护封建礼教,而是通过她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为反映她的真实个性.
在生活中,宝钗并不是像黛玉一样真情流露,而是常常深隐心机.她表面上“随分从时”“装愚守拙”“罕言寡语”,一举一动显得“端庄贤淑”完全符合封建“淑女”风范.但实际上她期望着“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温柔敦厚的仪范中掩盖的是“欲偿白帝”的野心.她熟谙世故,诚府极深.“来了贾府这几年”虽然表面不言不语,安分守已,实则“留心观察”因此即使是在荣国府这个人事复杂,矛盾交错的环境里,也生活得左右逢源,如鱼得水 .甚至就连那个几乏忌恨一切的赵姨娘也赞她:“很大方”,“会做人”.
“会做人”的确是薛宝钗的性格特点,这与她“温柔敦厚”的外露特征相融合,使得她为人人所夸赞.宝钗“会做人”,“不关已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为人处世原则,让她凡事不像黛玉一样用尖酸刻薄的话语指出,而是充闻耳不闻,装作看不见,只为心里明白也就罢了.这就使得那些平日里做着些见不得人的丑事的封建主子们便 赞她“会做人”.宝钗“会做人”不仅体现在对封建阶级最高统治者不露声色的笼络,还表现在对处于封建阶级下层的被压迫者的收卖上.贾母给她做生日,要她点戏,她就依着贾母素日的喜好说了一遍.又将贾母喜吃的甜烂之食当做自己喜吃之物说了出来,结果“贾母更加喜欢了”.王夫人逼死金钏儿后,她和袭人扣听到消息,就连一向奴性很强的袭人也不觉流下泪来,而剥削阶级冷酷无情的本质使得她只感到“奇”便急忙撇下袭人,跑来王夫人处来安慰她.把全部罪过都归之于金钏儿的“糊涂”.她还说:“不过多赏她几两银子发送她,也就尽主仆之情了.”为了笼络王夫人--- 她未来的婆婆,宝钗表现得非常大方,表示了她并不忌讳把自己的衣服赏与死去的奴才穿,当即回家拿了几身衣服来.至于受压迫的封建阶级下层统治者,宝钗为刑岫烟掩盖当衣度日的事实,来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地位.她还设法拉拢黛玉,为病中的黛玉送去燕窝、糖片.甚至就连赵姨娘这个众人嫌弃的女人有时也能得到一份宝钗送来的礼物,令她受宠若惊.遇到她在宝玉面前谈论仕途经济,恼了的宝玉当面给她下逐客令,宝钗为求“会做人”的命号,自然不能发火,只能把努力埋在心底,一笑了之,让袭人对她“会做人”的名声又多了一份赞叹.宝钗不仅会做人,而且常常借“做人”的机会来表现自己的才能.史湘云要起诗社,但没有钱,这时宝钗便趁机要替她设东.宝钗告诉湘云要从自家带 东西来请大家,但出门叫一个婆子来却说:“明日饭后请老太太姨娘赏桂花.”“会做人”的宝钗表面上是帮了贫弱孤女的大忙,但实际上却是给另一段“金玉良缘”一次打击.她借口请大家,实则是为讨好封建统治的大家长.她处处小心,处处为了讨好贾母而布置.如此可见“会做人”的宝钗是怎样“会做人”的了.
宝钗另一个主要性格特点就是虚伪,她虽然说过,对和尚道士所说的“金玉良缘”认为是胡说,又说金锁沉甸甸的戴着无趣,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宝玉去看生病的宝钗,宝钗拿着他的玉“重新翻过来细看”又“念了两遍”,再嗔怪丫环莺儿为何不去倒茶,引出莺儿笑说“和姑娘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这正好达到此此起宝玉注意的目的.然后再将本来戴着无趣的金锁从里面的大红袄上掏将出来.薛宝钗笼着红麝串招摇过市也是同样道理.本来她不爱花粉,衣著朴素,最不喜打扮,但金锁专等玉来配,而红麝串是元春独赐予她和宝玉的,都是命定婚姻的征兆,所以以此才能来证明只有她才是得天运命的人堪配宝玉.虚伪而“会做人”的宝钗就是这样,以“敦厚温柔”的“淑女”身分为掩盖,用她深隐的心机暗示和讨好贾府的家长们.
不过就其社会会地位和得到在人们心中的好评来说,宝钗“做人”是成功的.就从这点我们或许可以得到一点启示.在当今纷繁变化的社会中,要想得心应手地周旋其中,恐怕这就要向宝钗学几手了.不过有得必有失,或许我们会推动我们的真本性.但我想,只要我们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只学习好的一面,或许对我们也是很有帮助的.
四 王熙凤
在《红楼梦》中,作者为大家塑造了一个成功的反面形象,那就是凤姐.在她的身上,集中地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贪婪、凶婪、凶残、狠毒、阴险狡诈的阶级本质.可以说通过作者成功的描写,使读者在看到王熙凤的同时也就看到了统治阶级本身.
王熙凤是一个描写的非常生动的人物,她出现在哪儿,哪儿至少就会有热闹.年仅二十岁的她就主持荣国府的家政.在卷首,我们通过冷子兴之口对她的介绍:“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细,竟是个男人不及万一的”“年纪虽小,行事却比世人都大.如今出挑的美人一样的模样儿.少说些有一万个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话的男子也说她不过.”这样对她已有了一点印象,但这些印象毕竟比较淡漠.但她第一次出了场,马上就被活生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教人再也不会忘却.那是黛玉初次与她的外祖母相见,老祖宗把她的外孙女心肝肉儿地搂着哭叫的时候,就连王夫人、李纨和众小姐都“个个皆敛声屏气,严肃恭整”的时候,却有一个人从后院笑声说:“我来迟些,不曾迎接远客.”仅仅一句话却给人特别鲜明的印象,这句话只是“这一个”凤姐才说的出的.可能贾府众人的感觉都已迟钝了,可我们却和黛玉一样,感觉格外鲜明:“来者是谁?这样放诞无礼?”原来这就是贾母宠爱的凤姐.接着短短的一段描写,我们看到了一个大忙人,大红人.因为忙,她迟到了.在短短的聚会中还同王夫人谈了另外两件事.同黛玉讲话也显得很忙:笑着讲两句,马上拿手帕拭泪,又忙转悲为喜,赶忙询问有关情况和布置待客之道.因为红所以才敢这亲放诞无礼,贾母才特别给她加上“泼辣货”这一似贬实褒的称号.这同凤姐喜欢表现自己,事事争风头的性格特点盯适应,作者的浓笔艳抹,把凤姐的露面写得极其鲜明.在接下来,曹雪芹继续在各场合描写凤姐,并一步步地揭示出其性格的其它侧面,如才能、淫威、贪婪、伪善等,通过这样的描写,写出了一个完整活生的凤姐.
作者不仅从正面描写了凤姐,而且最常用的还是通过别人的观察和描述来表现观凤姐的形象.贾府的穷亲戚刘姥姥初见凤姐时的描写,就很好地表现出她的“威”.刘姥姥好不容易才进了荣国府,经过了一番周折后才等到“凤姐”“下来”时,却只听人声未见人影,又经过摆饮,“半日鸦雀不闻”,最后才得到接见.而见到的凤姐却是“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的问着:‘怎么还不请进来?’待抬头看见刘姥姥已在地下站着,”这才忙欲起身,但“犹未起身时,满面春风地问好.”这一段描写的特别精彩,寥寥几笔,足以传神.尤其是她“拨手炉里的灰”的细节写来“追魂摄魄.”这种细节描写虽简洁,但已写足了一个贵族大家庭的管事奶奶对一个穷亲戚的威风.另外,其仆人兴儿对其评论:“心里歹毒,口里尖快”“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也极其准确地反应了凤姐的性格特征.
从第十二回起,作者陆续通过大段情节的描写来表现了凤姐性格的真实面.“毒设相思局”写她狠毒,“协理宁国府”写她的才干,“弄权铁槛寺”写她的贪婪舞弊.这些描写使得读者越读下去,就越能发现其性格的险暗面.“弄权铁槛寺”,水日庵的老尼姑求凤姐拆散张金哥的婚事,结果凤姐得了三千两银子逼死了一对示婚夫妻.然而就在其利用贾王两府关系使得阴谋得逞后,“凤姐胆识愈壮,以后有了这样的事,便恣意作为起来”,作者的谴责之意非常明显.
凤姐不象贾政、王夫人流戴着“宽厚”、“仁慈”的假面具,她做坏事自觉不而大胆,她曾经宣称“我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什么事,我说行就行”,表示自己敢于向任何阻止她做坏事的力量挑战.从这个意义上说,凤姐的人生哲学大概同曹操相同:“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但人们又绝不会把她同曹操混淆开来.同时贪婪狠毒的天性,凤姐却以女性的美貌和聪明,善于逢迎辞令,把自己隐蔽的更巧妙,更具复杂性.在对金钱的贪婪追求上,她真可谓爱财如命.她瞒着贾琏放高利贷,甚至把丫环仆人们的月钱都挪去放债.后来贾府坐吃山空,钱的确不够使了,机琏便让她去求鸳鸯,她张口就要一二百两银子做报酬.连夫妻之间也这样勾心斗角,可见其的确是贾府崩溃前的蛀虫.
在“五熙凤大闹宁国府”这一典型情节中,作者用了近二回的篇幅全面生动地展现了凤姐性格.她发现贾琏偷娶尤二姐事儿以后,凤姐从兴儿嘴里听到全部情况,针对不同人采取不同对策,对尤二姐先是虚心假意地笼络,骗其入住大观园后,又借刀杀人.而为其“显威”而状告贾琏的张华最后只落得被害死,被灭口的待遇,她的所做所为的确是兴儿一席话最好的验证.
凤姐性格的充分描写,有力地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丑恶和封建社会的黑暗,作者给王熙凤的“判词”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已心研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替.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从这可以看出,作者对其还是很婉惜的.凤姐越是能干,就越加速了贾家这座破败大厦的崩塌,而她自己也同归于尽.
总之,这一形象具有丰富的艺术魅力又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五 史湘云
史湘云是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所着力刻划的人物形象之一.她在“金陵十二钗”中名列前茅,在《红楼梦》复杂的形象体系中居于相当重要的地位.她的形象,对于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广泛地表现作品都起了重要作用.
在对湘云的判词写着:“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转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判词概括了湘云生于富贵,长于忧患,自幼失去父母,且又遭逢未杨,只能在贫困潦倒中度过苦痛一生的悲惨遭遇.由于她的一生极富变化,因此她的性格也随生活境遇的转变而有所变化.
由于她自幼生活在封建统治的高墙深院内,被禁锢在侯们似海的封建记邸中,长期标准的封建教养,使史湘云接受了一整套陈腐传统的思想观念.在第三十一回写的史湘云与丫环翠缕谈阴阳的一段话中:史湘云认为“天地间都赋阴阳二气所生,或正或邪,或奇或怪,千变万化,都是阴阳顺逆,多少一生出来,人罕见的就奇,究竟理还是一样.”当翠缕提出:“从古至今,开天辟地,都是阴阳了”时,史湘云就说她“糊涂”,骂她“放屁”,接着又把自己的观点作了进上步说明:“什么都是些阴阳,难道还有个阴阳不成!阴阳两个字还只是一字,阳尽了就成阴,阴尽了就成阳;不是阴尽了又有个阳生出来,阳尽了又有个阴生出来.”史湘云的这一篇宏论,突出地表现了她受封建的唯心主义的荼毒之深.暴露出了其封建阶级的本质.
在这一湘云与宝钗是同一思想体系的.在她第一次正面出场贾府时,还是与林黛玉同榻而眠,而到了三十七回应邀入诗社时,就被薛宝钗拉去蘅芜苑同住了.在第二十一回,她见到贾宝玉要吃胭脂,就一巴掌把胭脂打落,同时骂他“这不长进的毛病儿,多早才改过.”从这就开始展露出这个贵族少女身上的封建道学气.接着她又操着薛宝钗的腔调,来劝贾宝玉去结交贾雨村之流,走仕途经济的道路.这一番薛宝钗式的言论,惹得宝玉大为光火,立即象过去对薛宝钗一样,斥之为“混帐话”,给她难堪,赶她到别屋去坐.由此可见,在史湘云骨子里的,还是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
但随着她寄食依人的不幸遭遇和四大家族的衰落破败以及大观园的动荡不安,在最后一次诗会上的《柳絮词》明显地表现了她不愿封建阶级的“春光别去”及对将彻底失去天堂的无限依恋和哀悼.
不过湘云性格的最大转换是在七十六回,那年仲秋节的日明之夜,贾母带领全家在大观园里开宴赏月.他们虽强打精神,寻欢作乐,又是击鼓伟花,又是饮酒赋诗,又是说笑话,但一派肃杀破败的气氛却紧紧围绕着他们.再加上一阵阵传来的呜咽凄清的笛声,敏感多愁的黛玉自然对写感怀,俯栏垂泪.当更定夜阑,席散人归时,只剩下同病相怜的史湘云来宽慰林黛玉.说着说着,她也不禁对宝钗有所鬼抱怨“可恨宝姐姐,天天说亲道地热,早已说今年仲秋,要大家一处赏月,必要起社,大家联句,到今日便弃了咱们,自己赏月去了”.亲历贾府重大变故,受到宝钗冷落,体会到世态炎凉的湘云终于对封建势力有所隔绝了.她与黛玉共同唱出了“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的贵族阶级覆灭前颓丧绝望的哀歌.另外在史湘云身上,我们同时也可以看到“英豪阔大”“需月风光”的品格和横放杰出的才华等一系列的下面形象.
史湘云作为一个成功的艺术典型,她辩证的人物思想性格对揭示作品本身所表现的社会矛盾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六 其他
在《红楼梦》中,除了以上几位主要人物外,作者还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他们各自具有自己独特而又鲜明的个笥性.温顺世故的袭人,出世孤高的妙玉,怯懦的迎春,忍辱吞声的尤二姐,敢于反抗的尤三姐和晴雯,以及泼辣能干的探春等无一不是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人物.就连书中一些着墨不多的焦大、傻大妞、小红等也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黛玉葬花
湘云醉卧
晴雯撕扇
宝钗扑蝶
宝玉挨打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这个我不知道怎么概括,不过宝黛读西厢记的片段确实很经典)
刘姥姥进大观园
尤三姐自刎
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第十二回 王熙凤毒设相思局 贾天祥正照风月鉴
第十三回 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第十六回 贾元春才选凤藻宫 秦鲸卿夭逝黄泉路
第十七回 大观园试才题封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第十八回 皇恩重元妃省父母 天伦乐宝玉呈才藻
第二十二回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谜贾政悲谶语
第二十三回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第三十二回 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含耻辱情烈死金钏
第三十一回 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
第五十二回 俏平儿情掩虾须镯 勇晴雯病补雀金裘
第一二零回 甄士隐详说太虚情 贾雨村归结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