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主义原理有哪些(高分求助)要详细说明,如题不是要辩证法的原理而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条理清晰,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11:19:15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有哪些(高分求助)要详细说明,如题不是要辩证法的原理而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条理清晰,
x}R#K׺mh}Y((陶{@B*تEw̔~+) sglNwY7ʌ=n<|h\Ly+AC\ߥN4ۏJ}靗/̇T(5.w.h^^]_W#ūA1IW/KGO/-cofl\՝z9'w+x[XitpRKM^.yYz>Ы㒗9j}}AY/7Ĕeer~P/ѷMs^*Ο[fF(- rjܘب|Btx{X@u+`{*G5W]Z^٠::$V_Ri.cyoxK̄7*-Mcu4]zgGX/{тz*C`ud("]}^yӽ" Rۧc /\inAB:G>Kzw~"2E`VYy8k$Km=W.)PK+YPLޗ;W݄ HQ~P\35ZQջO J,땜@Ga\1'3vhV5Nϴ]8w'3-6#XG@ۻ˄Dٰ+pMA7[c6OT>ۜvիIJ~lԫ] yzj' Gt}^s+-w*~~NY(7Iobz]J-cBY xŤ;WO-|-C}b#y`u)drnf`}8ͩJpU@N c؜5e:thᬰ#Zz卐1%aˆ)XڙLd7zehJgd >x?Mh_/о8{ҁҿ⇘#nb\o\b+%dL1]R,>,G?B{GF{n?7Zz%rWh' vL7oD9qx;0[Y.tM<>tc-}xC:?OɗE9B5~e:#$ZIF- /)vl[D̳8C R)xKG.YK}oςB>86--)\w3> _ ~qq+X݀h][!ި ,$ t߶olWځz9-DŽ|ҩpR:j8X]ӄ{ҀM4kk\hJ XS+fDut!RPɤ_ v AA-NVXvG ǀ_{6'UuR#%Aw޹(#`X+KYi  \P|Ng<%OU7qF AѸ^%pd˾o~7.X1 wH_M hCtQb{7Dw[gN} <"Kԫk eAnf]5=>vw ;5&c9`#nPprWߺ[=,;KLYjH` DD)S+l!cq+E/G4+]AF{݋,"SFL>}Vweњ,F?|F]t 937Uh&vEr#cm-yV{,EFt!}HMJ4 ؿ"| 8={cW%݊s\Fk3&@/TO??ʟ}-b~6ugW>"7XߍlE=}zc) >k2 _ߔV ud6ı@=;ئ6䌀gkJ(1) a 17sfݚxlJ(tҟ]ELE[ϝwwGIs愐7@1`hsB[gG8>XŦh1գQkӅ"H-+K;R-^k`q%G&~nXQ(FfUf 9λ!.k4.?#jdAA XRD6b@ze+^l>;?m WrB/{.Yh[ؿP1iِJ34 Wnhy۽iP[Ƈ`L&^ XBKGj>^ TińZƤ( 1*21^*'_h\\y(s^EbfeFz%E]ё9lu"4?'hPDk&a|[Hs˜ۘINA$>i C Yi1RLNr5mT'7e~Z6^~ƒ'lbG)bcm&Rs&deciO0\,8FvVHR`.Ic 6&&~^v8i,\%\mcoiN6a2LИśFڨtd"',Ť!ds>[O&YQG[Qur" +$(+P%&7w%lhg߭CE\CtOv`g\p25\}Nj"` 1)T-mʩ+0 ߦ Sue⪮ۨҸk"U( wE}Hsw46 E.4U=m[.& _?[W98l_8e^ƛ߅rfnaₑݰQ >|ڠòVC aPӍLYm~q|l/_t8_ɡWc##=ï'&_{=??;033JjīxgppoPP+z3?KNz5jxhxrUщarptry598038;;0gdoy=:L {_MYNLNџ={'G^ N LNMLMN ѴWc}C{ϡɞWz{'zGǩ=}c}=4~{|8jlz=29:1>128:73;jxldoolollP/ 30A#X'i|xPo߫1Z}#Cu`dO$kZ!zH163<2:C+ytDo@ ͟y_۟D9eI omJH?Ro󄷸*D^ RecZF~+(E+bin4s>hBꞏ/珽}_X?`TjP\gur]Gs5r$;/u' 8y%ȉuV emXsȢY`cf`60zz A90H"75=)&g|藲ȧ\a"}^ ^Lŧj3l,\[QV"xL ՞P7^(8Mژ&D\d;&a7B4we%n<<a3/ y09kBsO5'9*ݲ+'3RhQEa*їArrD#;och-XWCTL WD':0T 9rqS˴&z- ܺLk VyLzZ;Q<?1=|Vبl[xzd^^bm[JT8]F|#\8K)cDMlYf!Sf&%;p|>1Uz1sdSĠG2s>!4"izR8?$^_i2}o]98-2!:8P&1V~i%PZCR>Ycqp0SBa\L9,xHZҵwwEb0oCQ%PLt݇, d%! B ɠ_uS yGW݈>I̔l3/؁jqWP|-i3>8Fw_lYcSQR(qti\9 ,yZp'Xͻ];qӉ++ }Bץ+b7IYR+G|`7W'YDQH3lϭ*"#./47qcLD،b{/ WBI_hd^5?zf~ G7WОfaC~R6 E 6-F3RxY1 Fi1S32Oӑ35DJIxrL.زL,!j6On LpsRxr^~;x@Y%aiMGvCy.hj|("cAjzܡ9N I[" c|Vr;XأiwQf6p>A0@Bs 1vyavsSjשW[^FWFk?;Cb0 Ll㌧J"[8lֈYߗT='JH5+-umi9Ѩ$y Iؚ@%˕`y["ײnZWOf$Au.S'PJc$d\Uj^[u逤z9v$35,-"v^Bʉ@.^ [6lkO$.MYIDH{xT[8t|W'@ jvĹ^>9R.p~&D#J* a[VɅPR[jO֖_gQ9OlCd Q ձwp)јg/)qyF)Kmg <s%9\ IU|eLODw/t,A*a@p#+Qx]Fٛ'&" pY+ BGr!C$e: /"Tƴ۽%]f oڇ?ͽv#Z iܿ|X2t\I;(HIT٥nƙ(& a uTYMCdjBMάPrꈳ(J\b0;`"mEd15ҋ~(XP̨eXRzC%ZeGMԍl 7ې6Է~%g²o1RCoCj\5 w!yoEC%ڇ7c}gt"0#-lN k&ZRi"IF(\?pi#GDTF7bnMd~!dmhP7T̋Ie:beIbR$Aom)QGɓn  GB(mL4C-[fa$́gljd*ݣCNHUe#S-v/)z3i4DXE_,EPyDT]MJc5FHck |l"uoH&M٭Y3ϜT>l8ޅM`FusP}l>jeNj/DlPyĶyD)Wͩ<4MRs;O w&~`1Q }JZb9L7mF6-LFo)zCG,A'oHZ`Rdy7%lt$B@%,9Slس?T9]1"VZ3{_WښٖW|7dL}6R20erz.6{O,[A #V5M+D?8a0]4CKZg&׶K\]J$04M876T]S5STPAb5 Iɾ٧"njg3Gؾ/(1cysvLN"ծ'DųVe$_3X5$nZyS>>iziڜ;y,X5"_D?O?s,u/̣8H=Aet ZIQXpiw,3C]|.aܷmKGImTh0 yy34! 4(^ω%nw~.KIJ=hLMN;j;8 ]mIyI{ץ/ q |e{{r7.X4Gtm'eEP D @[) ckj=h7F Aږ296tVI*ߌE:9VN`U Sg,me(䎆lJO"[F;H޴YclԚS?aDtq~e)ɊŒl x%.zVbEW~$z&TErҙAmӸڝEVQ 񹛷'ɋb8 |RJS *G(/,}4XG'aؾ071jݰ%.CV7! s,|*ySuxکZ9׷҉G$ʹ;ǝq[Ib3HV}fG[y' ĿJx{;.v-g8fHAx7 mzv ǣ@gX{@hRYe>Rsɴ&S"bnx2 ji)O+| ¹A@HNlõvAa5f:AAC%xƕR n_PɎ}. $6-maifc tZZP"\eU\c28UG =}9Od#|VPܞ^2A'. 5ynd|RZC̘mWC*al, |GQwv[}& 6oͭ l[1= ni\[ lYɚLk *s%1i-C W0hH6PO A)n[lcsrVdL({muʙomP?0Rc8| c,0r=p\n +9ؾC,E;KSύ1$U0S`="Juo]la?FӹSKZ_Le۳)Vd\F:cJ1Y1mМ$ k>)8G8ܢ}W>&A1 dp7=5rX4*x ºn61PH/cQbVRK~ƭ<ո(] .rZ;Wu .?1#D,nl}| 6\jq"/ʱYn0֙$5*Iñ,XB¬u%%qbO* :*![80x!# =ECU vqg su*-z<äRcVXUAsdu !: u9F jWx )F֔{ZFe";ƁL=⻕O :>1vt`OD]jn H :ke >T*jQ\Bhb&?߃d+d;IԐC9Fx)- Qrn9n#|Nũ'eѰ{nPݐޢN_i^oqƻ=%;:6!p[@lopc_`Ssy̸R1JVPncbD"3 J^-I |3.ܘN_!XHbX?z^C8,jCHuo*䔽/- Q;.?F :6\'F:Bнy](fϾ0zB4j<)RC-$m!"9[&z8DE&ƆJ#qD%AVH7S)۱fSsٺ56~~)Ehy1c{dV6bK&K~3Nx*IlF$0&OR@}12C+j@ӭ)!JQUCQjZK̞!Bw\9[S.-iH.j6I+g} $WY!-r`.{}H%K=fI $O'+  []P8wi 8L\ypVSv#h&Nafa\6VUl;T5u""gE:QuĉkPo~6Up ԃ/aƐWcS;w;gvcǐ5QazH 젢b!p CBBxgL( ,JKNbv 0*0\IW{3Db%o7bಂ{͂#,RW_g*$ĖZo@@GB DGT`vۖ1؞8mv>z/$Cd(UU]2FӴÛϱ} I$Xj5OeccM.v A2*RDb"\B3l͢U9n[GȀ!qYlC $$rm}O&L8F^7XuAbGxdj{Aџa";+`zYSgnKu9cFp (p.4H6rn!^byqhvbئ9{J E4$J QgrR hȦ DIЬ[tW V؊vT~htk`c.f~E0NS` iɴ{80Bo' z';8K/39Uab% DB1kp=^ٰN'FK=.k^2lC{ɹpt\"[?'Vv5%?*fNVSv{h@;ܗ@ # bD$kbVwD=ň+1ϘɑS->I6 DG .+]8 '$*gHlj٧)GRv&\lGy>}V[ҸϘw@:p6?hN=$iOmΨU9{7B rKiHo&ڀH+zؑ=jmh@LVx[ɾȻʥ%U[_9MgrLŌOHk]ͩtH\4>rk%*o.Q,ojȴhlF9/Y Gg=rP6R("#꼰N\bM"8=.#e:RD9ZI .R~m~"ݙ(ۍ v 5֗ llHɧWr# pws%3~+z.eh%oc!b56"]j|p'&ߪd%nn]z`:{1\ 96;/cZD&J_mp}BPb{y!r&)zaDB w/PЉj 7a soݯ*T:g[??lygę*;`)- EB%kbQ͇loR>cE]"8z->9IXZUU%!k j0qXf4zr'W ,\-\vlGAA h#?BЍ2bHZ9yJuru:FS q҂u6VܓYJ:Z-5wrk+r^mXF(1haM\2{LD QÞ1pp;:etj*6 Ĵ(f]V)XIt1-QK/!qb8}"r&OC36ɸkodAŰ<:$B?W{Ɣ6\Ϛa8ȋ~s`eR^ӢG2s U 3Fa9I3!()<ͩƱ=VU`O%Ԯ+Ss wnQJw?ڿ1Z Ap zޜU2,4jaRVN5#T  zNSzG3 ͥV4q:L-`{9r-zxX2%oC2™ -M|`Ha'1S@e~H)y5ob.M F'ངiڭ׊Lg ao=-n1![ z_: N-ՕDž<= /P9ŝ*E剄.`#toxm\ƀB1+AL&4'3;ZAq6BBxwqp" U2|x#{pYU!,/p6̺25fF&|fOy5W1y=~gQ8۳WxKl.r*LQ!Afv #cMly+kLn!8a$߃!€K:29 g-`k?v,`.+)洯W4CAʦ.\(ak"E@B["&2u=8tL$5A\u[f.$7s/r\}䡝ٱP~:M5+f!>l.{RM˟F9ź2 @e `'^ `R+_[ŔG-:ia/Ԋ F(.(N R5YBGE o:ӟ8^pomnym; XO{LJ~D2bruԚxҨOPGj- "Na:"xB/.͵d82ߐnyݩ[wYHu;o4@s | 2.Dژl{+%wv\fd 0TBWBt*uN]qQhyg䙷|Rt2̑a N[\8AQz To7J~jjb\n`Oo{E"JO?|OG,hYzk>sJ|$g.t'sWf `wRcئ]c_n*;7mT偼?!+E:ǥr}c{bC籹%oo[#4v6B)!UOAXQ8P.^kUז թJ"뺎".wg-7KA7vFr3xvmr|I 7g;3`9CbbboVl>B@ _.O\ ohR s N9.b"f篶Bddr (¼oN}gfsSN^y$-Esh֌wIl jz +)tV JQWPnK-yp {DGE4PwC'r&qDHo?}$|W%'ɷއR HldbckfBzlDmY!f F}Im1/2 2GVRj@yh8֚ŒS|P.:ZOK bIzlwaR)9Oȫ'$v .ή-2oFY?ъDUp5)7Qbn|4SWCҔx!ʭ TNpD ˽%p#d©P+&+p Ԥ{6ɚXSV0 l"5qXOV8~Я, w{kA2Hswޛk3=8 Hxj" |q_ɲh옦ZƫSl%JEgwkG?l+@py{`$/~`\Z VQmQ/'>'b-3G;`3O\a6n )_'R1`MX:)H1Lڣ9Oť6Ǔ0Hٍo>S-]M9n?{=pW .JβFWxe@]5pݔ>@&V'y/"(WUW{xe!>$h[}yY|(IEV!dʺup==DU:L6|;/{ g,_#{/kW1P\y%M cH)j>&$6 -5 xHƋr %9@G}:ams6[63^.]"XR5$+*&k!2  >&8.+,e%Xm RL#CX>>k{Vz&~"B,h4c =_@t!acw_²~2 Cmr*f%"2CXιiJoFD f妷;vb_w߭'ғƮ3]6>tbn>rvWBt8tf*/^kfz6X Jr ZJjk0*^&u+A &;"/"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有哪些(高分求助)要详细说明,如题不是要辩证法的原理而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条理清晰,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有哪些(高分求助)
要详细说明,如题不是要辩证法的原理而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条理清晰,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有哪些(高分求助)要详细说明,如题不是要辩证法的原理而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条理清晰,
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物质存在具有无限复杂的多样性和丰富多彩的运动形式;物质世界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时间与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有着自身的客观规律;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是高度组织起来的物质——人脑的反映特性,是物质在地球这一特定条件下经历了从无机物到生物、从低等动物到高等动物、从猿到人的漫长岁月的发展而产生的最高产物.劳动实践在从猿到人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劳动实践使猿脑变成了具有抽象思维能力的人脑.人在劳动实践中改变自然界也改变人自身,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人的思维规律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发展过程中,经过亿万次重复而形成的对客观规律的自觉反映.意识和思维的内容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意识和思维存在的形式是语言,而语言的外壳则是由物质空气的震动产生的声音.无论从哪一方面看,意识都不能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物质却是存在于意识之外,可以为意识所反映,而又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存在.但是,"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在这里,仅仅在承认什么是第一性的和什么是第二性的这个认识论的基本问题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物质和意识是对立的统一,它们统一于物质.统一的物质世界中原本没有意识,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产生于实践,它们的统一又在实践中实现.
2.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的 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万事万物都处在相互作用的普遍联系之中,都处在不断产生、不断消亡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永恒的过程之中.统一物分裂为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对立面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是普遍联系的最本质的内容,同时又是事物自我发展的根本原因.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质与量是事物的两个相互联系的属性.一定的量规定一定的质,一定的质也规定一定的量.质变和量变是事物运动发展的两种基本形式.量变引起质变,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事物在肯定自身存在的同时又包含着促使自身消亡的否定的方面,辩证的否定构成从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化.辩证的否定是对旧事物的既克服又保留,是包含着肯定因素的否定.肯定与否定是对立面的统一.肯定与否定的统一和斗争构成事物的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是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规律
3:认识是辩证过程认识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对客观世界的能动的反映.认识的对象是普遍联系的、充满矛盾的、永恒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的客观世界.认识的主体是物质世界自身发展的最高产物——人类.人类在自己的思维和意识中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不可知论把思维、意识同客观存在绝对对立起来,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或不可能完全认识的.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理论.思维和意识都是人脑的产物,而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然界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因此,人脑的产物归根结柢亦即自然界的产物,并不同自然界的其他联系相矛盾.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中包含着思维和存在统一的原理,即世界可知性的原理.社会实践是对不可知论的最有力的驳斥.当人们能够根据某一客观过程所需要的条件使这一过程产生出来,并使它为人们的目的服务时,就证明了人们确实认识了这一过程.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劳动实践使猿脑变成了人脑,从而创造了认识的物质器官.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客观世界不能自然地满足人的生活和发展的需要,为了生存和发展,人必须改造客观世界,而为了成功地改造世界必须正确地认识世界.

嘿嘿,推荐本书,通俗哲学,带漫画,讲的挺通俗。
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
2个核心:物质、意识
物质(客观实在性)
意识(反映性)
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多样性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

全部展开

嘿嘿,推荐本书,通俗哲学,带漫画,讲的挺通俗。
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
2个核心:物质、意识
物质(客观实在性)
意识(反映性)
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多样性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物质统一性。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意识能动性原理)
1、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的原理。
2、意识的能动作用,亦称为主观能动性,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具体3表现①认识世界;②指导实践、改变世界;③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和调节。

收起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
1。物质观。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恩格斯说:“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83页)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是高度发展的物质——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
2。发展观。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

全部展开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
1。物质观。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恩格斯说:“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83页)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是高度发展的物质——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
2。发展观。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按照它本身所固有的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3。矛盾观。“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事物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促使事物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因此,事物的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的规律,是物质世界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最根本的规律。
4。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客观物质世界的运动京戏化在人脑中的反映。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既唯物地又是辩证地解决了人的认识的内容、来源和发展过程的问题。它认为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而这种主观和客观辩证统一的实现都必须通过实践。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认识来源于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就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无限发展的过程。
辩证唯物主义重要就包括以上几个方面得内容。具体主要原理在以下网站上面讲解得很清楚:参考资料:http://cache.baidu.com/c?m=9f65cb4a8c8507ed4fece76310429d2e53438014608096082b9edb028e3808055a26b4f97a6256199b8e3d361ce7021dbbf22b767f4b3defc389d957cacd953f59f93042730bf54405a318b8b84732b053872aedb20e97b9e74596b9a4d7c82755dd22726df3fa9c2b7703bd1be76235f4d29c5f635f07cdea2713f94e045f885242a1308ff7416d10f2f6ca2c49d45aa6766192b846ba2963b504d26f0c5747b73fb11f202527933c308e302a7495fc2c943d094734c639a4c8b2a19b399ba8ea26e8f9dcd85982609193b7a865072d12ac2aa9dbbea54a615274ddddad10d333cced9dcd5b9a1ec0612bad2a02386abe7ce2869823f7752cf4f01ff93e23563f7cd9a4078962016d26df48&p=983ed11a85cc40ed08e2966258&user=baidu
没办法,这个网址就这么长

收起

简单。。你爸爸是你的爸爸。你妈妈是你的妈妈。不是别人的袄。。

http://baike.baidu.com/view/14127.html
喏 你可以去看一下~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序言中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了经典的表述: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

全部展开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序言中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了经典的表述: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
马克思的这一表述告诉我们: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并不是始终处于矛盾状态,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出现矛盾是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生产力没有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相适合的,是生产力的发展形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处于统一、和谐状态。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生产力才和生产关系发生矛盾。
按照马克思的这样的思想,我们可以说明阶级社会的两大基本阶级之间的关系。
在阶级社会的生产关系中,各有两个基本阶级,即奴隶和奴隶主、农民和地主、工人和资本家,在利益关系上是两种相反的力量。在特定的生产力水平下,这两种相反力量通过互相制约而达到平衡,相反相成,便构成适合特定生产力水平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的社会组织形式,给社会生产以动力。在社会生产中,奴隶主、地主和资本家凭借所占有的生产资料获得了大量财富,而奴隶、农民和工人只获得了其中很小一部分,构成阶级差别。但尽管这样,奴隶、农民和工人的生活水平也都有所改善。当奴隶主和奴隶、地主和农民、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阶级差别,超过一定限度,甚至在奴隶主、地主和资本家获得大量社会财富的同时,而奴隶、农民和工人反而生活水平下降,也就是一边是财富的积累、一边是贫困的积累,一边是骄奢淫逸、一边是痛苦不堪的时候,便会产生奴隶主和奴隶、地主和农民、资本家和工人的对立、矛盾和斗争。当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一定水平、生产关系经过调整还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时候,阶级斗争只能起到调整生产关系的作用。被支配的阶级向统治阶级展开斗争,逼迫统治阶级调整生产关系,达到被支配阶级能够接受的程度。当生产关系已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时候,也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矛盾的时候,发生改变生产关系及社会形态的社会革命就是或迟或早的事了。
在阶级社会中,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是始终处于矛盾状态,因此两大基本阶级也不是始终处于矛盾状态。如果阶级社会生产关系中的奴隶主和奴隶、地主和农民、资本家和工人,从一开始就始终处于根本利益冲突的矛盾状态,那就只能靠国家的镇压来维持生产关系的稳定。这是国家所办不到的,这是把国家的作用和能力估计过高了,把特定历史阶段人民群众的力量估计过低了。“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舟就是国家政权,水就是作为生产力的人民群众;并且如果真是靠国家的镇压就可以维持生产关系,那么阶级社会的某一社会形态就会永远存在下去,因为任何统治阶级都不会自动交出国家政权的,也不会忘记使用镇压这一手段的。而且这也不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是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了。这样的观点不仅是和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相悖的,而且也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一种生产关系不可能长期存在于它与生产力的根本冲突中,必须存在于它与生产力的适应、和谐中,或者更一般的说:任何生产方式都不是建立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之上的,而只能是建立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和谐之上的。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矛盾以后,生产关系已经不是生产力发展的形式,而是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在原有的生产关系下,生产力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劳动者已经丧失了生产积极性。生产关系本来是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形式,现在成了阻力。或者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由和谐状态转变到矛盾状态。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矛盾,生产方式也就不再是生产方式了,整个社会生产处于紊乱状态。当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出现一般性的矛盾,是经常发生的。这正如一个健康的肌体也会有些病一样。我们不能因为某人得了感冒,就说这个人不健康。因为得感冒的人的肌体的各个部分之间从总体上说可能是和谐的,感冒也是很好治疗的。正如没有绝对的健康一样,也没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绝对的和谐。而马克思这里所说的矛盾,不是在原有的生产关系的范畴内所能解决的矛盾,只有改变生产关系的性质才能解决的矛盾。
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根本性矛盾是社会革命的经济前提,社会革命的任务就是变革经济制度,变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的生产关系。要变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的生产关系,就必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于是社会革命就到来了。

收起

参考人教版老教材高中二年级两侧《思想政治》,绝对详细

辩证唯物主义:(1)辨证唯物论、(2)唯物辩证论、(3)认识论
(1)1)辨证唯物论、--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原理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原理
(2)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因果联系...

全部展开

辩证唯物主义:(1)辨证唯物论、(2)唯物辩证论、(3)认识论
(1)1)辨证唯物论、--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原理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原理
(2)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因果联系
-整体与部分的联系

—矛盾的观点-主矛次矛关系原理
-矛主矛次关系原理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
— 发展的观点 -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万事万物不断变化发展
(3)认识论 —实践与认识关系原理
—理论与实践关系原理

收起

高二政治《哲学与生活》中的原文
一、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8、唯物辩证法19、认识论3)(共30条原理)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物质和意识、规律和主观能动性)(共8条原理)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派生。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方法论...

全部展开

高二政治《哲学与生活》中的原文
一、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8、唯物辩证法19、认识论3)(共30条原理)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物质和意识、规律和主观能动性)(共8条原理)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派生。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3、〖反对〗:反对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首先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它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二、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3、〖反对〗: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三、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或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原理)
1、〖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2、〖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反对〗: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四、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反对〗: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五、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被改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2、〖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即坚持实事求是),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3、〖反对〗: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企图创造规律或消灭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主观主义。
六、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简而言之,即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3、〖反对〗: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
七、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2、〖方法论〗: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3、〖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机械(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八、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是运动的同时,也承认静止的存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方法论〗: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反对〗: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把事物说成是不可捉摸的不可知论、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第二部分:唯物辩证法(联系6、发展4、矛盾7 + 创新2)(共19条原理)
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三个重要范畴:联系、发展、矛盾。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由矛盾决定,所以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Ⅰ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6条原理)
一、联系的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2、〖方法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
3、〖反对〗:反对切忌割裂事物之间的联系,用形而上学孤立的的观点来认识和处理问题。
二、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2、〖方法论〗: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反对〗:反对否定事物的联系,或主观臆造联系,把本来不存在的联系强加给事物。
三、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2、〖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总之。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3、〖反对〗:反对以一种联系概括事物之间多种多样的不同联系,否认联系的多样性。
四、联系的条件性原理
1、〖原理内容〗:事物之间都是有条件地联系着的,无条件的联系是不存在的。任何具体的联系都依赖于一定条件,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因素之间的联系的性质、方式也要发生变化。
2、〖方法论〗: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联系的条件性。
3、〖反对〗:反对忽视联系的条件性,认为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是错误的。
五、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1)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①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②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2)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①相互依赖。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部分。②相互影响。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2、〖方法论〗: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3、〖反对〗:注意既要反对只考虑整体利益,忽视局部利益的做法;又要反对只重视局部、部分利益而置整体利益于不顾,把整体和部分割裂开来的反对。
六、系统和要素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方法论〗: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3、〖注意〗: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但整体和部分与系统和要素并不是完全一样的。
Ⅱ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4条原理)
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原理(发展的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地变化发展之中,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方法论〗: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即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3、〖反对〗:我们应反对认为事物是一成不变的静止观点(反对形而上学用静止地观点看问题);破除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抱残守缺和安于现状的旧观念。
二、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发展的原因)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第一位原因,而事物的外部原因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原因。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2、〖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内因,又要看到外因,坚持把内外因结合起来。
3、〖反对〗:反对忽视外因对事物变化发展的影响;否认内因对事物变化发展的决定作用。
三、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或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2、〖方法论〗: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成长,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
3、〖反对〗:既要反对把事物看成是一帆风顺的盲目乐观主义;又要反对看不到光明前途的悲观失望思想。
四、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发展的状态)【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不断前进。
2、〖方法论〗:(1)我们在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2)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简而言之,即重视量的积累;不失时机,促成质的飞跃;)(3) 坚持适度原则.(4)优化结构,促成发展.
3、〖反对〗:反对忽视量的积累,急于求成,盲目乱干;反对忽视质的飞跃,条件具备时优柔寡断,畏缩不前。
Ⅲ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7条原理)
一、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矛盾即对立统一。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始终不可分割的。矛盾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两种基本属性。
2、〖方法论〗: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即既要看看矛盾双方的对立关系,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的关系;既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又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既要看到矛盾的这一方,又要看到矛盾的另一方;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变。)
3、〖反对〗:反对片面看问题(一点论),割裂对立统一关系,离开对立谈统一或离开统一谈对立。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自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矛盾的客观性是指矛盾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2、〖方法论〗:要求我们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还要坚持一分为二,两分法。
3、〖反对〗:反对回避、否认和掩盖矛盾,遇见矛盾绕着走的做法,又要反对片面地看问题的观点(一点论,绝对化,片面化)。
三、矛盾的特殊性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三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2、〖方法论〗: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3、〖反对〗:反对对具体事物不作具体分析,千篇一律地用一种方法解决不同事物的矛盾,反对把理论当成不变的教条,生搬硬套。
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①两者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②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
2、〖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断实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补充:这一原理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坚持这一原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掌握“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有助于学会“解剖麻雀、抓好典型,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等科学的工作方法。)
3、〖反对〗:注意既要反对只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忽视矛盾的特殊性,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差别;又要反对只看到矛盾的特殊性,忽视矛盾的普遍性,看不到万事万物的联系
五、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决定或影响着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这种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方法论〗:办事情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又不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统筹兼顾。
3、〖反对〗:既要反对办事情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又要反对只抓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的“单打一”
六、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每一个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是不平衡的。其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叫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叫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方法论〗:看问题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但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
3、〖反对〗:反对把矛盾双方同等看待,甚至颠倒主次,混淆事物性质的反对
七、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辨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处于支配作用,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次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方法论〗: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3、〖反对〗: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Ⅳ创新(2条原理)
一、辩证的否定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2、〖方法论〗: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因此,我们不仅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还要立足于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
3、〖反对〗:反对把否定理解为外力作用的结果,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理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2、〖方法论〗: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3、〖反对〗: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思想僵化、抱残守缺、固步自封的观念和行为。
第三部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包括实践观和真理观)(共3条原理)
一、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能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因而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不符合事实本质规律的错误认识,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2、〖方法论〗: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还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特别是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即既要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检验、丰富发展认识;又要把已有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特别是要充分发挥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
3、〖反对〗:反对脱离实际的夸夸其谈;反对把人们的思想观点作为检验认识的标准;反对不以认识为指导的盲目的实践。反对只承认实践决定作用忽视认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认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错误。
二、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方法论〗:(1)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如果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三、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2、〖方法论〗: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收起

辩证唯物主义包括1.辩证唯物论2.唯物辩证法.3.认识论
1.辩证唯物论包括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主观能动性和对规律的认识
2.唯物辩证法包括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主义,规律即使辩证唯物论的知识点,也是唯物辩证法的知识点)
3.认识论包括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和投身社会实践两方面内容
以上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所有内容...

全部展开

辩证唯物主义包括1.辩证唯物论2.唯物辩证法.3.认识论
1.辩证唯物论包括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主观能动性和对规律的认识
2.唯物辩证法包括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主义,规律即使辩证唯物论的知识点,也是唯物辩证法的知识点)
3.认识论包括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和投身社会实践两方面内容
以上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所有内容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