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感悟的二十篇中的 第一篇和第二篇中 任选3则写感悟(100字左右)如果满意追加50分或100分10月4日前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6 05:29:29
论语感悟的二十篇中的 第一篇和第二篇中 任选3则写感悟(100字左右)如果满意追加50分或100分10月4日前
x|n#ɶݯc h)hHIAYD T8h(LNi?ɧwd2RWյ`2c"_wZF]zGS'gqZ»bno/,~cRfPoi훧)ޯƚ{RqgFџL+tS{\}VRoIO ȅCrdEҷA o%N}UL"<ݚZޫ =g:(?c7vtn8]Mg>23G?yۺ0mܹﱸټ3Kw= B㬍e?)fzh)6fm3~~n߃JxSsôV~4# ~4ىSï/L&iџA&a:djNh;raJs1?2Ոk?%4dȣ]NGশ00ִvLA7 wquN逴)v(` )_O͏+xӽŖP,-A[~7HAI0v:3zo G^ؚ{~%iǔOA*ěp !Pzt;yah3*1G n:6]f8 ngr{K)LwvͫT83N^̣L"+^I$FHtr ^I{qW2"[-!ǦmFn䧹Zomոf7܀&Ni3NZæM2gp}} 36P?~$l;8ӝ6k|kO7Ud+o])lb'GSǪLi_yiK@m.!p{GՆ89(D%`:gL-9u6އcaD;b6[^NxʃynC>AzwOXI+|69&>3*%Icx.Uj+3Yd?Jf:PuG2gxDI2RL;/JIȴ0Wqp,7K?W" լ| eEwqCbscSnI%m'\n|:F\f'cCW(g]i=u6aAݙ%{SƪR.3W&SVm_AAJ f&`!9_vsgM|i~g V`5s{VnՇVp=e:|Չ5\n,AdttN0O݀Ax->-uP[!?|į4 "cg`IF>Pu!WB-m5^^n?N/߬ɪSx[\1B7?dCYq+ٗVh&0=#˟H^xj+4ݍӗ =L&bg񏄤tpAL;Ddab754 e\o(QەGT\R]fi0VO 29%s~Ά:io@ocgNHO_"w:<IYy߬fWtJt"V}psHp@fXBٍW+fBʛ;U!eɄ4 l>Sz:~exw5dE-O. US>'jCD?xu. ޕ-ޮ@YDJ9w!H53$&VTE cd`%S⢅M,^#_BtEe7DѽL{YW>R TQT1 x.)LLz,#6YK&uŐ7Pu26psswFy@xm;E6t BX4jM s)v6! Q>GӜVub_y[|Cҍ_·yE F! e4X(ۖ sFh&PSb=gi`0FZMX)TET,\XS*KA\ztPc&3uWL1d7 *o,LHXSBm±:gԨ^]} F~A_3*l*^CK(U^L) 6^1Pg:n4*ɘ14u0!w< xo80]i!į4NƯb~V俳cI5}CP_kxbP@#/iwH,S"(r7)2gU;S> ȴC 5}43;K%n$;b(#!UH9:dS_) E.LӠl9^|sU<}'T ho20\ G -U`[Qdᮢ"Fj@Ӝ+:+WrV-̊/p7$K sokBY`uqVT_%Aׅno$ɷ <bU }Ȝ-D`ฑ9Qw)9#j GĩPdC3hvD3OI`~|Ţ>@l:E5> 4uoO۶Wy^]wk fQ}ӪZ׳Wa6P55kw P>:CibQlkSIX)*z x=}x `hC򉙗?9TGb_o^̳OMF?}'+R ߈#HasQAQl`o92V])sĶ?1#yAG",6Ύ;jIw{xpņ T[d2['@t{OKePx@[$Ao.)ݬMO4 b,§S_^L]ߓPzp JyOs-Vp-E9m6'nLbݫw r0Zx9h7q`|lF4fB!ZbH#GNn]ӱ7(4Ysw桪s(%c}_KX齈:A@UNTi-ECM ]V%O@dNMIs&laƱ`)i ޲״w4]K-_7nP8MGl~@dYi`50-%5(]uP٨S mZqTQmjM@ z&zlN?F|BhfyvPUX)Y56J\zgnlZ?jis۹3ol%nn~`^M ug^c^\<^Yn bMӛ;Bfä)O4t R˽d-e樁wr=,o iT;@J<+C{=N5Zݔj@5c&h،ѽd]'&q?1LFZ\lm Ҏ5*rn s̩$Oæ<]3-m09x$b0 o}w" !h4<}F4@&a8$͊ 1KL4fT:R݂Nv%)Zx~pkl"d~ [0YޛJ30V W꠴Τ7WN8ww&fsw:z?RO^u誅?-# X75D7j ;A7UҺŸp qpl1-`(!oq],m jee#>FNeftX4k(W5v⒂]xVƘPyu#,"hd;ޭ(l\뺳26\ZAmcER[" VbLEH-0:ޙ^N!!bCo7R 5fF%_Jan+@̤{y?I%in'`IE~C`+\ڜ]H~"| +ta5#g޲WTC۠{\ÓcYSqJ2 eۭJ5${{Z@L1Kmuԡ&8%%QQt*S!. #hy3r9m"T)SRCب0lD9WxtFiRg}j(̍8Jf$3J.4|Z©zGhSM$_ շ QTIڞMvRw vnC!GYʦz$e}Ɵ| wY?Iu-حudIhi#[τ 뢜;;u!oÝ|vAb~#'`%͗2BJ%//vծ>[pE "8jدeToҘr cLcbAahv⮷ v+;l/?DxoGz&E)hf~a%X(rۏҲq ;.A0׵VctONleJBKxD&e'̫i:P)&W#G^/  ]Ϛ|\ٗvؑjB$!:~F|av\j"dZew; Zab)vP 8ܓ")v5zU&a6KBrk*GT2^rsH Z!]okHmHӾwcEwUc=,(N&:ojW#:AyWktjjIJCCW8^oNJnk3iL"z5<-#šoTePMk T!#6Ő?]1+]D`jbS4F^}JS@^O^ySCxQ_} Z`c'e-0r/ruǤHW!-cA[+UA:㪔q >R=7gE|uKg>HiGXsJ}W8;L;N;'K2~*G|9ci#Īy Ӭ)!#2dB.dJ&`:G&\4M~}#0wQp|69{wLLbYTǷqZ{;A 3c7@Ièe{4ڰNf&j2tmc;-ihtv3&:6MRH;N9@Qw@T>m9VEbx= K&x 6B)-N?=ÚPZC'gsv#s\TMw| my>`ZqO:mtN !øm_QfV~mD{RO㎪ k5(`^V T/LvVIyk3(sc,X'w [@Nm2\P3sϋ-Q%ҕw@\ kCC$0TR^!kLd{WoC/έ( IjZ/b9y/>Y#CNþ,_\ܮ1Z—hٚX䀑4Xqz@pR'N*DdPr.ËJ<] ZIg$ng#Dr] "..- 2?ѧ?77jv*zǘDu-Gd2C53lW'4щgG%A;*P^h:Hic$'tq#8ns$N,Qjv6vsi%5aLJfl:Y(tuL<*^f(KOc-|C,k"'[TFxPe 奭 @atA@0Ƿ:0/oj<ܩ c@3ZԅGP u|ߞ0}}rQr(|YSޒ95:\F%y@Q\ +$-((az|~RْYGY85K$AC|WO*^c)6o1cD ڻl5>KuSԈ3˧Ln2XJ6%Jv:J3ouj?`%798!MnI<7=v'8UwxlTYP`e 8o{j\% SzĆ²roɱGߵY_M[b<"i`L}F97s*d"Owƪ]oFےBg[)-w8.3Iƙ|59dጾ ̙6y[X/܃cn),<;Z A 6Kh…@R~~t/QM ̃7cY-K'HNs~%`V1$ul+A>rLY[oyRέVƪw`jQI9MNrnhtrzev%\ƚxN=Gt3ǗT|͛< Ab?D `FO7XI%߻C\u쩢Hu%U̒^A܁u]=!f297~]3E(Yj_+ltx"OѴu)ukIH^6e10%%uLn@|+8sR(ĵ.B`6M,EH~Zl&XȑBhD.AoW$L!Q|#N?)^;d}XV(Y$yo6 nX_uptE7ﭾX|_ۛoo[· V_-|[$fuErV?rmd.ҵH"e_}כ/=L

论语感悟的二十篇中的 第一篇和第二篇中 任选3则写感悟(100字左右)如果满意追加50分或100分10月4日前
论语感悟
的二十篇中的 第一篇和第二篇中 任选3则写感悟
(100字左右)
如果满意追加50分或100分
10月4日前

论语感悟的二十篇中的 第一篇和第二篇中 任选3则写感悟(100字左右)如果满意追加50分或100分10月4日前
“克 己复礼为仁”.
意思是说,每个人都应克制自己不正当的欲望、冲动情绪和不正
确的言行,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即“礼”的规定).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 听、非礼无言、非礼勿动”,使自己的视、听、言、行,一举一动都符合礼的规 定,即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在当今的法制社会,我们更需要孔子的“克己”约束自己的行为,不可感情用事,要守法奉公.

就是好

一、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儒家重视孝道,是因为孝是忠的基础,一个不能对父母尽孝的人,是不可能为国尽忠的。所以忠是孝的延伸和外化。曾子提出要认真对待父母的丧事和祖先的祭祀,对个已而言,关系到为人之子的孝道;对社会而言,关系到教化百姓形成良好风尚。由此可见,尽孝的意义很大。但我们不必拘泥于“慎终追远”。
曾二、赵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
孔子之所以在周游历国时受到各国...

全部展开

一、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儒家重视孝道,是因为孝是忠的基础,一个不能对父母尽孝的人,是不可能为国尽忠的。所以忠是孝的延伸和外化。曾子提出要认真对待父母的丧事和祖先的祭祀,对个已而言,关系到为人之子的孝道;对社会而言,关系到教化百姓形成良好风尚。由此可见,尽孝的意义很大。但我们不必拘泥于“慎终追远”。
曾二、赵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
孔子之所以在周游历国时受到各国的礼遇和器重,是因为他具备了温(温和)、良(善良)、恭(恭敬)、俭(俭朴)、让(谦让)的道德品格。其中“让”在人格塑造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好胜、争名夺利、夸功,争而不得便怨人,贪心不足,等等,都不符合“让”。所以我们要做到“让”,长谦让名利地位之风,多学他人所长而鉴人所短,便能团结、亲睦、向善。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确实很需要“让”的精神。
三、子曰:君子食无求饱……
孔子告诉了我们一个好学的君子的标准:生活俭朴,不贪图生活上的安适;工作勤勉,谨言慎行,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请教,接受意见,向他们看齐。特别是“敏于事而慎于言”,这是个人修身躬行的箴言,我们在言行上要有行动的及时性和双重责任感——为自身尽责,为社会负责。无论读书求知,居官从政,或是日常生活,都要努力做到有一个明确的精神追求和向上的思想境界。

收起

论语今译2 孔子
学而篇第一
【本篇引语】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原文】
1·1 子曰(1):“学(2)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

全部展开

论语今译2 孔子
学而篇第一
【本篇引语】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原文】
1·1 子曰(1):“学(2)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6)乎?人不知(7),而不愠(8),不亦君子(9)乎?”
【注释】
(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音yùn,恼怒,怨恨。
(9)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原文】
1·2 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5)。君子务本(6),本立而道生(7)。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8)?”
【注释】
(1)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岁,一说小33岁。后一说较为可信。在《论语》书中,记载的孔子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和有若称“子”。因此,许多人认为《论语》即由曾参和有若所著述。
(2)孝弟: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旧注说: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
(3)犯上:犯,冒犯、干犯。上,指在上位的人。
(4)鲜:音xiǎn,少的意思。《论语》书中的“鲜”字,都是如此用法。
(5)未之有也:此为“未有之也”的倒装句型。古代汉语的句法有一条规律,否定句的宾语若为代词,一般置于动词之前。
(6)务本:务,专心、致力于。本,根本。
(7)道:在中国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种含义。此处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的体现。简单讲,就是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
(8)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准则。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
【译文】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原文】
1·3 子曰:巧言令色(1),鲜(2)仁矣。”
【注释】
(1)巧言令色:朱熹注曰:“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说人。”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但此处应释为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2)鲜:少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原文】
1·4 曾子(1)曰:“吾日三省(2)吾身。为人谋而不忠(3)乎?与朋友交而不信(4)乎?传不习乎?”
【注释】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音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省(音xǐng),检查、察看。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5)传不习:传,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原文】
1·5 子曰:“道(1)千乘之国(2),敬事(3)而言,节用而爱人(4),使民以时(5)。”
【注解】
(1)道:一本作“导”,作动词用。这里是治理的意思。
(2)千乘之国:乘,音shèng,意为辆。这里指古代军队的基层单位。每乘拥有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车上甲士3人,车下步卒72人,后勤人员25人,共计100人。千乘之国,指拥有1000辆战车的国家,即诸侯国。春秋时代,战争频仍,所以国家的强弱都用车辆的数目来计算。在孔子时代,千乘之国已经不是大国。
(3)敬事:敬字一般用于表示个人的态度,尤其是对待所从事的事务要谨慎专一、兢兢业业。
(4)爱人:古代“人”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别。广义的“人”,指一切人群;狭义的“人”,仅指士大夫以上各个阶层的人。此处的“人”与“民”相对而言,可见其用法为狭义。
(5)使民以时:时指农时。古代百姓以农业为主,这是说要役使百姓按照农时耕作与收获。
【译文】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评析】
孔子在本章中所说的话,主要是对国家的执政者而言的,是关于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他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要求统治者严肃认真地办理国家各方面事务,恪守信用;节约用度,爱护官吏;役使百姓应注意不误农时等。这是治国安邦的基本点。
康有为说,孔子的学说是“爱人”,泛爱一切人。但本章里所说的“爱人”则非此意。他所说的“人”不是百姓,而是官吏,是有地位的人;而“民”才是百姓,是被治者役使的对象。可见,“爱人”不是爱一切人,而只是爱统治集团中的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的思想是合理的,反映了孔子的社会思想。但这与“爱人”与否则无太大干系。从另一个角度说,孔子这里是为统治者治理国家、统治百姓出谋划策。
鲁迅曾经指出:“孔夫子曾经计划过出色的治国的方法,但那都是为了治民众者,即权势者设想的方法,为民众本身的,却一点也没有。”(《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这是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看待孔子治国方略的。因而颇具尖锐性。
【原文】
1·6 子曰:“弟子(1)入(2)则孝,出(3)则弟,谨(4)而信,泛(5)爱众,而亲仁(6),行有余力(7),则以学文(8)。”
【注释】
(1)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这里是用一种意义上的“弟子”。
(2)入:古代时父子分别住在不同的居处,学习则在外舍。《礼记·内则》:“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入是入父宫,指进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
(3)出:与“入”相对而言,指外出拜师学习。出则弟,是说要用弟道对待师长,也可泛指年长于自己的人。
(4)谨:寡言少语称之为谨。
(5)□:音fàn,同泛,广泛的意思。
(6)仁:仁即仁人,有仁德之人。
(7)行有余力:指有闲暇时间。
(8)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
【译文】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评析】
本篇第二章中曾提到孝悌的问题,本章再次提及这个问题。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如果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
孔子办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而文化学习只是第二位的。事实上,历史上的任何阶级,无论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教育都是为其政治服务的,尤其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行和政治表现,把“德”排在“识”的前面,这是阶级的需要。他们就是要培养适应本阶级要求的各方面人才。
【原文】
1·7 子夏(1)曰:“贤贤(2)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注释】
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44岁,生于公元前507年。孔子死后,他在魏国宣传孔子的思想主张。
(2)贤贤: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尊重的意思。贤贤即尊重贤者。
(3)易:有两种解释;一是改变的意思,此句即为尊重贤者而改变好色之心;二是轻视的意思,即看重贤德而轻视女色。
(4)致其身:致,意为“献纳”、“尽力”。这是说把生命奉献给君主。
【译文】
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原文】
1·8 子曰:“君子(1),不重(2)则不威;学则不固(3)。主忠信(4)。无(5)友不如己者(6);过(7)则勿惮(8)改。”
【注释】
(1)君子:这个词一直贯穿于本段始终,因此这里应当有一个断句。
(2)重:庄重、自持。
(3)学则不固:有两种解释:一是作坚固解,与上句相连,不庄重就没有威严,所学也不坚固;二是作固陋解,喻人见闻少,学了就可以不固陋。
(4)主忠信:以忠信为主。
(5)无:通毋,“不要”的意思。
(6)不如己:一般解释为不如自己。另一种解释说,“不如己者,不类乎己,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也。”把“如”解释为“类似”。后一种解释更为符合孔子的原意。
(7)过:过错、过失。
(8)惮:音dàn,害怕、畏惧。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原文】
1·9 曾子曰:“慎终(1)追远(2),民德归厚矣。”
【注释】
(1)慎终:人死为终。这里指父母的去世。旧注曰:慎终者丧尽其哀。
(2)追远:远指祖先。旧注曰:追远者祭尽其敬。
【译文】
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
【原文】
1·10 子禽(1)问于子贡(2)曰:夫子(3)至于是邦(4)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5)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6)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7)异乎人之求之与?”
【注释】
(1)子禽:姓陈名亢,字子禽。郑玄所注《论语》说他是孔子的学生,但《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未载此人,故一说子禽非孔子学生。
(2)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比孔子小31岁,是孔子的学生,生于公元前520年。子贡善辩,孔子认为他可以做大国的宰相。据《史记》记载,子贡在卫国做了商人,家有财产千金,成了有名的商业家。
(3)夫子:这是古代的一种敬称,凡是做过大夫的人都可以取得这一称谓。孔子曾担任过鲁国的司寇,所以他的学生们称他为“夫子”。后来,因此而沿袭以称呼老师。《论语》书中所说的“夫子”,都是孔子的学生对他的称呼。
(4)邦:指当时割据的诸侯国家。
(5)抑:表示选择的文言连词,有“还是”的意思。
(6)温、良、恭、俭、让:就字面理解即为:温顺、善良、恭敬、俭朴、谦让。这是孔子的弟子对他的赞誉。
(7)其诸:语气词,有“大概”“或者”的意思。
【译文】
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原文】
1·11 子曰:“父在,观其(1)志;父没,观其行(2);三年(3)无改于父之道(4),可谓孝矣。”
【注释】
(1)其:他的,指儿子,不是指父亲。
(2)行:音xìng,指行为举止等。
(3)三年:对于古人所说的数字不必过于机械地理解,只是说要经过一个较 长的时间而已,不一定仅指三年的时间。
(4)道:有时候是一般意义上的名词,无论好坏、善恶都可以叫做道。但更多时候是积极意义的名词,表示善的、好的东西。这里表示“合理内容”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原文】
1·12 有子曰:“礼(1)之用,和(2)为贵。先王之道(3),斯(4)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5)之,亦不可行也。”
【注释】
(1)礼:在春秋时代,“礼”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孔子的“礼”,既指“周礼”,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
(2)和:调和、和谐、协调。
(3)先王之道:指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
(4)斯:这、此等意。这里指礼,也指和。
【译文】
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原文】
1·13 有子曰:“信近(1)于义(2),言可复(3)也;恭近于礼,远(4)耻辱也;因(5)不失其亲,亦可宗(6)也。”
【注解】
(1)近:接近、符合的意思。
(2)义:义是儒家的伦理范畴。是指思想和行为符合一定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礼”。
(3)复:实践的意思。朱熹《集注》云:复,践言也。”
(4)远:音yuàn,动词,使动用法,使之远离的意思,此外亦可以译为避免。
(5)因:依靠、凭藉。一说因应写作姻,但从上下文看似有不妥之处。
(6)宗:主、可靠,一般解释为“尊敬”似有不妥之处。
【译文】
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原文】
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1)有道(2)而正(3)焉,可谓好学也已。”
【注释】
(1)就:靠近、看齐。
(2)有道:指有道德的人。
(3)正:匡正、端正。
【译文】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评析】
本章重点提到对于君子的道德要求。孔子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不应当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他在工作方面应当勤劳敏捷,谨慎小心,而且能经常检讨自己,请有道德的人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作为君子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这是值得借鉴的。
【原文】
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1),富而无骄,何如(2)?”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3),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4)’,其斯之谓与?”子曰:“赐(5)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6)。”
【注释】
(1)谄:音chǎn,意为巴结、奉承。
(2)何如:《论语》书中的“何如”,都可以译为“怎么样”。
(3)贫而乐:一本作“贫而乐道”。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二句见《诗经·卫风·淇澳》。有两种解释:一说切磋琢磨分别指对骨、象牙、玉、石四种不同材料的加工,否则不能成器;一说加工象牙和骨,切了还要磋,加工玉石,琢了还要磨,有精益求精之意。
(5)赐:子贡名,孔子对学生都称其名。
(6)告诸往而知来者:诸,同之;往,过去的事情;来,未来的事情。
【译文】
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原文】
1·16 子曰:“不患(1)人(2)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注释】
(1)患:忧虑、怕。
(2)人:指有教养、有知识的人,而非民。
【译文】
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论语今译1 论语今译2 论语今译3 论语今译4 论语今译5 论语今译6 论语今译7 论语今译8 论语今译9 论语今译10论语今译11 论语今译12 论语今译13 论语今译14 论语今译15
论语今译16 论语今译17 论语今译18 论语今译19 论语今译20

收起

论语感悟的二十篇中的 第一篇和第二篇中 任选3则写感悟(100字左右)如果满意追加50分或100分10月4日前 论语的第一篇学而第一和第二篇政治第二的所有意思好的再加奖金 《论语》学而篇的感悟.急 第一篇和第二篇的翻译、、、、谁有啊? 《论语》第一篇“学而第一”中的每章阐述的思想 《论语》中的论是念第二声还是第四声? 《论语》中的“论”为什么读第二声而不是第四声? 论语中关于礼仪的句子和解释,一定要是论语中的,大学也可以 论语中关于礼仪的句子和解释,一定要是论语中的,大学也可以 第一篇:第二篇: 于丹的论语心得 和 论语感悟一样吗 哪个好 急求一篇于中华的感悟人生系列之二《感悟论语》读后感请有才之士江湖救急! 请问论语是读中的“论”声调是第二声还是第四声?请问一下,孔子的著作论语中这个“论”是读第几声? 谢谢如果是第二声,可是现在的字典中“论”根本没有第二声啊,真的是很奇怪! “论语”的“论”读第二声,还是第四声﹖ 论语第一篇的第十章,要翻译,要拼音, 《论语》中阐明学和教正确态度的句子可作业上写的就是论语中的啊 急需三篇话题作文第一篇的话题是:内容写关于高中的生活以及由此带来的人生感悟...或者是抒发心情...文体最好是散文第二篇话题是错过.讲的是人生会错过许多东西但可以从这些错过带来 对《论语》的感悟,不少于500字.孔子的《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