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可以再多一点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5 13:35:32
字数可以再多一点么。
x}rbٚޫTUU"v _G< @MLޥ|/PVVnTPf5dUbdkbYӹCnd_$~ E_?ӟqڧ^j, yu˲Y/~vWNޯ~}Ԇ&ٯ~~b$j؜gtLl"$C_~bޮYvW-3͑SYx'w}.^;kӯ'9ʿ9W/>ٯRʏg0-'YD?Ψ(?~5 t[!]7|LLѽcH 9.<:g_pI]&8 0~Ѿy7y/nn{`W8B)q~}7K< eM!]G`2煙};>dO*nf~t<P?; d9wIw]O Qxb/ytnѹ.a$MDo㯉 3%_9an" `ߜJxbF1& ]c&''eNͬ qŵNʯ>+ ։&b2qnW3fs_uI(Z~9_ R51 %8C8u޹[Fa{_;9]IyՉw!nuzNpOf#8{MLָYd9ᅳN|^LJS<l "߯Bfy 9obQ х@Y} ]Ǫ9u੏ r857]`x #~떄4SCɯF=pNCT7ٻ n\," kɿ~5~F;mW}rΣ]̃$*_p -NzP@Xm} hÄLhǓ<#d_ 5D:,I.[0 d]o0`Y!^(I)'m GޯiƀA'`pc2{(%w"~umo3='B ͋I=|=ݽ{pJ$ ޙI{[&7HVt7#8H%3t=sn6QM)`}+!AW/T}X7sz f gXO5t'ځ`,t.]u\ֹs̀5:9:?U]۝fS &XP}ԛ>_6ǰ2R;B/"&ǠUYPk  `z 70gw0 PglS8_p_v<؁sh@;{?&h eVX>J8svS/]|~uTcQӯy;u48XJON6rke+>{{,2CokMb!r{S1{1WcnݞN'aƔ !e8Wn ]3Y`-4u!љF~ :\| %bpfb#w0>#w:Or29fkSY|݁fp ^|j?\:yb/lHG7LG ~R|4%ȯftI]cuy]p N(hT0S˺[q` lR9|=\:3*xoқ?* ܳk9GP}|8ĹiݟV?Zf;le&$UT,_8,ΧPSHa`E' uw&1q nj:8wqiLHi; 9P91# ;p|EQPB+,t)p Q ͡h} e -Xt Z+9S> \6d/(>SKY>N<!eUr}~~<ȋyr&7y')-F ȿ;&Ċ ip΀Q,~ tt8v_bN!; 犣sJBU!JT:S˹~9@W +݊;eVѩvM|  ] lFmaUFLW@=?mm"08 C{ vo9Psp3t D89DǓBW0Ì1e{Y/BjXD Jd*|N˩"wU a?2 l4ƪ}@HLܢ@1ݙ uQ$FQG[apvvn6\T }}It/cd)z )s"Q\ӯitBtFyk*].'&3e.D`6M+Da? ps7ƙFé,©|7.՝[8E78\>UX|iڄ?܍%zO~^8΋| At4~#B56"W"!IZ@AeG0 K=]/¡*4b6 @@0мFc\c'm`ɿb<&{LU'TN4S9/ͣM6g:ys3]n}i]Lj|Ap ;ҧJVͽ:3o'8X]eEw]4x~;я~qWSSؚQױ h0<$;jWF\YBrƉ % ΛWѳʻ{KyȭĂy]b#,0[W>!B9mD=IůA-J{`A =Ҝ;LU唛 #agmE:`h},v ?vWFe?df̼a{ |l7+'#|u'+)lr]\o_lEK'ܯ4ۦᡌ 4/vjB'aA>FA<"F쯀W+V\4KB& \D˴߈Jq6h& i/q-& _%ePm^L&)~IK_]@EpZ߸kmw]KnC4 ijwuiO :|;>1~i(ܪ ^wB}ĹjR(Pn'^gUP3yM(?~IE2#|Е>BʲᖚH02v9L}5>d]4C<["ʄ)ȥJl&$wFpnri f _ؿAkoc"=4J&䊏ߝF(:̈<,bP_asT߃䇐i;M?ۨњ}wq~a=Rz>b4r.13y2¥P,Uh.]Jo!i`K!Rf׺I红cLm'r@82t =EWJ /G ?lvu?o t+٠W9Q7YPh]V!=t{ZQ )Cg7mw-?ZsnfY{c4HYAmo1ď{cL2ۀ0xbE c/Vo]: t^N6 =9һ<̦dKlt#6h?@ݯrNۜ @ L-װ^2q(̣x4) :@I!4A9t+g{uG.+̹_Eh{A i@My\Cj7ISG$KtMH ܆J@8#\XzMpWcKܹ@JJ8]1B[2lJFi 78]SDWAHMdR8VRg6Eju\t^n uvrr;|D*MX ILѩ`"ǩrҴչGR!/'^Et(Z)FM3Dxg A]G.P|ҌHЍ7 8/tVf|4CjġWĶءuIA8KĒԹ#>i-SFb"{db 9%ۺٞs9#fB,m4!,J,ϭAB#e \_ &SֆbHsU^\"tnv2C 45 Y:.-GXԩޓ`  CbVk;)|Ãyܑ%](Wp<*MI".\̢.`i|I b4D+!NvEN z,*96:F 1l\x?:RKBk<߶2(u,^y +?w.Lif ųͥ>pZ~pr9MR6|e*B" :!~ O@:;1,fqf a5G.hÝGSb'#gR9u]TvBB7>hk3գ䳘t>.ςExPT+mB.26:R9w{G)uF2l b?xUJ=u^b;UTLi,k؛Mhe6fC,:=GÒ[JPDWxrjyF(5otd#~ed.SH@m1:9&E WYD%6jJΓYLȚ/>uj256b,S+N_z.엯NSĈ嫈M\q-b^/waPQ)夗猐zҰ=W#0n?G=?^UYuW_*o.b0cxÙ6SYGt$0MCl2gNbse4@q-:\3?}BC㬤,UawնkES4&mEeV5=M/J?ԉV!~3T<;煟e[֢/iƛ^}1S@ͷuH"o]Uџl)Ի6gsC`-Ph)xܬms7E"SCI9J4oc#IwQcz;3fUfrw0J\ܳxٹG'"nz(tK_t!bE Q^lN'Lg,)[5 C Nkbf&8O+:Xc/ R'UiVuDӺt2i;kkn1CA'=&x$*5h>9f3 |?)./:30 QD {y<Iq1{W3< 7ʩL΅'ޝa*^r؞ x)mzQi8s7"g~Eun@2H$c1z#b^jW 4sdIeA6dhOh?BZhnѲeHW5c{PPbx\7zQ`s{; b:=\̹d,Y4`7*Jb-@x@v6䳦i*R];{MlbvtY᳍BɠU875/YU&0;I[$7bɣggUAT3f{{&$Mw!Aђ`jؠ D:WN})Z4v 'Rr&R'XdR MUzsI-U+Wy3Jyz.cĤ+g(ކ>V*N> b]I=lzro[t/?{O Nܩ#0(=;l꓏DXHO0Y'5{ @^nM lfS`uLK>Z UNrU 2(O?qhN}h(jb6A(uF΅4I`m"zJAR䟏NF>9t| \UN\]& )< 8S#ٴv+h:tnNMs{4y8? #'$q ʦ/ ?BV#A{]%ްkM5d@03T'vv rg; _:l ha+NlU4[J6f*ϧ*J{x֭r:_HeRYJ]J`z ]"n􎖯O]=$\STGySNL+f҆ lA3Cc쳨'mG@6mgR~\%7Nf*;^]b[6,{`,Aے@hp $֗.& E6քg 6Βƪ5q ~>|P}Dzyݝݪq|bB} 5׍,lLjAϻg+OE ؼ-׀j.LlZGLWB^*iHEV6X3L=v6$g޿k)LF]P >^;Ş3$D܏<9aY3]ڤ~d9@x/ě 4JC4:H?u_wC@âcMp 5CZm٠}pĮTo,;1*d2͙tS ,&s H<+I/žfij>Z7.%_8tJ7\M0JL1.E,dĹ>:鉇Lua{]I 2]KmZb*Btx1O9f#4&_[S[)jd80\It2`68ǣN(4=؁Ix6~ Fi%`ʚ8͍d*E#&ڤ' 6_nUl*-B2΄Ed.V/]q-Tp6۴%mOIK/CjJUjcҐ=^^)UR '@92gպ(!Vl'c-J2ρC$ʾ$Jb%T v$B3^S8iLP-&!pf5˜uBhK|-=dN-a ; /U58fPֺ%5j`wPEYo:g[nNuFHl}:\ND_L/$CEO_cQ:**Ex(BN3Σ|0U5R4AK\6)>B/߬=7f"2< n7 pX УEμlO(4zqؽ `!Tj)6v *+؃ե+"˭Rd)я!@l@>w7mMyx@7hTĉ(f=kEtJ9DR \Ew|xǷd}ϴ'@_ѭ~B.(-xCRVєLdӓwO2vsT#h>EQ)3U.i"z8-w:kѬV@\sI3o2߮4x+䪪D2w^O45tNɕLuO  2ӁشqeQU#12+0>"4\w?1 dԣ&-A)\Zbܯ0i?iVbE _FkLo0+!7?K\)NgwkKMx;.$0Qfh.?v+&Il,a5j:@՘T3]ok<>2:ꜞ}*BI 38VkR3$ ide+B¬R)RIR.{!) XaxڦUR4^8mx5ELtqMWLƴN 0Y2>A6lؒoW7ݲ3U:QGF;ёW$ }TDc$ Ik٨3jQFcff~kiAhq μlTxh(9M2?!wXv2_bH89@y%Uvq*-݂r l.3P؂ΛI萪AEp9s/+v©X*qNq_Dy5y f+i6m"f`] _c3,TZ_݊00k] Hk3:,%s5k* Fջ.q?o#v &F3ϟV&sjݟhh{z~m$ mĺ22p/Aį*I} G&D_h~ MF`RbN$Uf ?``6`c5ڏ5jnbZO%q"g;S_ңx2B(V-\3Fhjmj D*`QR} S'qo9֢ 8ڐH H`IBQ# &gɗ2zb4ٯ(.8u⪢D-uPh` 㧖 !(ƌ?#4i7_#~VMr}l-CݍZ> ji6I*z>dd{ kC~.Հм_EmI]yZJ~oIi4DJwu^)$=kuXRdI+?>A}txjfjE_N~"QňÔq=-|H_zMuuBL /۱ϩ?),%s(P]Fmb |@ulL1/QIg7Oqktrƭ*5B1_сB͊%:JqPuT[n*F8uQI Yf*&q<+ Wbָ.-nHeHק=p9Wg^Udz :եsKJ+TYj!(F*TL' HV-h^hX~WŞԙ)nֳ&mmՙFXs($ZCr4cL>mQل l^V?DrkM  a [Zצ) K,nL4Z~&I?B'98 aX9xz`Z˘SѹB431GcJFFqTcƏkZI"6fDɁuqC?u+V)rUoPGJ*9ǿ*+=zlt ^?]BL׮Bߊdzc&w+@nN,)HATmQ;=7Ei)Xhxw_B*6R Qn b U°IF Juu8CzIdluk+}ZqR yUCk6%-dVԁV[랞4^-Mv.grBMɋ|*27TC;gEM=1?z.u ~whv єl- KœSʊw&۔Y苻M/LWKa-)h7ՠ;z' 45( w+fDIj2 > TTO`|eN&fcN띑 w.Y+tt>Jd ݥt3 "=}ՙhhX8,B5g~/jƦ"Q`n/qB<|M2E恔`$5MH%%Հ>3""ED R*w'ǴJ] (fi5a@~iJg-`%t❶*eD" }Rl7XBe( $9ۡMHj\M4#ӰUT2/#ڌaE& PY H~oM^5=׿[ <|C۽|Ch${JUM|Ei^t̡SM͹JF%WmgZ-Prˏ&˶҄>~~JC2^<Ԝԭ)JIGAN 4dYΔelR 쇯])oj*rIPn[&'FR}d(kӸ:WIQFvп*Q6ɒz~& DR'Σ=xwaH~XoFB{H;dhЛYhX@PٽOb)ƾiݳQ~r8:TqQXr4,=ϓJʩ X5UqyDJ32 k_tf9?&1%~VnF(AP?&T'v{i=d!R +` m]5Hc|^ zZćB\>|DI~wx;]LԵc&KES$ C@z1C;j,$XI9XA[ٌHMP>lJ h`3T#oQٛE)14h= OSLl_BšD'&~́. ,Υx\AϏ1_2bRH$h5RCm1f="db}79'uK[atM`o$?>:2lՙf\wC%]3 8Co{ގ,_.َo()=7|U1xN :pO=O,,rwŦ.n=(xܞf(p4kQJlRh3|ՆtIDDj 7 6R7 ;Ĩ0HG皼 o 4u'S69x` y@%rO] ȳ"M asUak1g+s&LhYL :+ G_|V(nKv:!5dwVq9#Q^˳SN U!ontƮJMQ #g>`4/ŗ6jF 0#:N%6=4j["U567F.o5ԝos6xL kh鴮Rgn0$ xo`?7 j[d0J*)AP!yxJIG9UԪ9:6T΢&[F2wP$^TXE&HV%̈́%clZǿ+CN40%:!k=U:8 fG|@Љr+X]Mz#fŮ&cRoGR+o&q)ǖ :L|/"i~#Ƭ ޼:}aAt xnO&?Wѯhx KrZ[3ʛuK0;Y2~տeowU#a'M*mmF_MAD |T "nn$o{ǖu.5_4PHnp@]hfh5;&YYB%9\/~DZٞZ'V8(gY-UI{%4n+̓?!dZ'~|]ء d{e^~So%DRʊs8*bX9jOy<0wZ/! eB p\OmKrI;4ۄ9ucJh%Swo'snΕd](^6)u: *)FHQ31( [X+u`+#RVs {7BxsG,JQ@\RG60x0\aV;25v'A&nEeZb?()bX7iغ+ldI[ ĝvis|Ȩ@A4{u%H^5=_B>]CمZ$͆lgQwB`tS&_{,+x9[160-yc#$ݕ*Ű6_/^JgP[@2E ?zŬT#%8ZUd𴜝X`K,&m |nqWذV8 ȡ`8+026M\]R7R} 9Iut.o{v-y[ij:Xy F#!Mp AP;ջI-sZwSI%g*ٯS'φ P-)9(^Jvz"ыKScnDsN%SS:StC%ӄs}?j[tkpr'Ts;-<خhzySy}J3d~;uR%9ߺ]y[_^#v[ږ?59n$gFM*Cƃ'lZFv5e~[g\Fm> :Vݠ&4wDBm)CjVHI_`r=1o+c2T#|O;6uW=Oob;k[~ 8$,4Ijys1F] Nd^EW?!+@:1f5 %GGLyHe^ w槮@%GBچ;&!TptS=(wf0Sv })j  h/NHzRk?sN{zR7_,S4zy'}B@DSoX2֑+ndە vIWnx,\TN\ usSMvb}~MBVNt|{O '>F<*7]枏,Gc 31*<:2HMptete%l﵏Dvzzk

字数可以再多一点么。
字数可以再多一点么。

字数可以再多一点么。
桃花源上接五强溪,下连武陵,相传是古代秦人躲逃连年战乱和苛捐兵役的避难之所.他们在这与世隔绝的地方自劳自食,繁衍子孙,独成一方风水.至今这里古扑的民风民俗,仍展示着她作为洞天福地的往日的情愫.桃花源有秦人洞,秦人洞里有一村庄名三合村.三合村有数十户人家,他们大都姓秦,因此该村也叫秦人村.这些姓秦的村民是否是进洞避乱的古代秦人的后裔?没有谁去做具体的考证,反正一个“秦”字贯古今,他们的衣食住行习俗确实与当今现代社会风尚有许多不同.衣:以前这里人们的衣料全为家织土布.各家备有纺车、织机,自产棉花,自纺自织,织成的土布再用植物染料染成或青或兰或灰或紫的颜色.衣裳多为自家制做,将染色的土布裁成片,再一针一线用手工连缀.也有上门做衣的裁缝,一个灰包,几根针,几络线,一双形似当今带把小铝锅的生铁熨斗就是他们的全部工具.衣服的式样是男为封襟衣.女为大件衣,一色的布扣襻,裤子全为大折裆裤,4尺大的裤腰,在肚前一抄一折,再系上布带.如今,村里年轻人的服式与洞外人的几乎没什么两样,但不少老年人仍穿着对襟衣,大件衣,折裆裤.不过老年人衣服的布料再也不是土纺土织的了,而是去市面上挑选.去村里走走,仍可寻见木制的纺车和织机.虽然这些都闲置不再用,但也展示着历史.即使在普遍使用缝纫机的今天,村里仍有提火熨斗拿灰包的土裁缝.食:当然是主食大米,与洞外的村民几乎没什么两样.这里所指的“食”,是专指加工大米的工具.秦入村里的村民们以前加工大米的工具是碟子、石碓、风车.碟子圆形,有上下两扇.下扇固定在木架上,中间有一硬木轴,上扇绕木轴在下扇上转动.上下两扇磨擦的面有规则地嵌有许多硬木片以为齿,齿缝间用黄土夯紧将齿固定.碟子的作用是将壳肃去粗壳.用碟子加工时将稻壳堆在上扇盛壳的容斗内,以人力推动上扇转动,稻壳通过木齿磨擦,从上下礧面的缝隙间洒下去了粗壳的糙米.糙米再经过石碓加工便成为熟米.如今村民食用的大米大都是机器加工的,但村里仍有作坊可为村民用古法加工大米.确实有的村民原来作坊里用礧子、石堆加工大米,他们(特别是老年人)认为,这比机器加工大米味更香质更柔.住:以前村民的住房全是清一色的竹篱茅屋.茅屋傍山而建,各自独立,确是“鸡犬两相闻”.屋内存设简陋,石板木块是凳,木板相拼为床,葫芦(俗称芦瓜)剖开成瓢,砖头砌垒即灶.如今茅屋为木屋所代替.木屋又全是小青瓦、白粉墙,仍具古代遗风.家家户户虽然有了电视机、电冰箱,那剖开的芦瓜瓢却一脉相沿.行:秦人村虽紧临国道,但村里不通公路,在田园上纵横交织的是阡陌交通田园上的这些阡陌并非说优于水泥路、柏油路,但的确也有它的优点.它透着芳草的青味和泥土垢湿气,赤脚踩在上面使人感到温乎乎的舒坦,更使人感受大地脉膊的跳动.

土家族——吊脚楼
在湘西凤凰或武陵山旁,你总能看到那一座座倚着山,傍着水的木头小楼。这就是独具湘西魅力的土家族吊脚楼。
吊脚楼的居住者土家族人,他们爱群居,爱住吊脚木楼。建房都是一村村,一寨寨的,很少单家独户。所建房屋多为木结构,小青瓦,花格窗,司檐悬空,木栏扶手,走马转角,古香古色。一般居家都有小庭院,院前有篱笆,院后有竹林,青石板铺路,刨木板装壁,松明照亮...

全部展开

土家族——吊脚楼
在湘西凤凰或武陵山旁,你总能看到那一座座倚着山,傍着水的木头小楼。这就是独具湘西魅力的土家族吊脚楼。
吊脚楼的居住者土家族人,他们爱群居,爱住吊脚木楼。建房都是一村村,一寨寨的,很少单家独户。所建房屋多为木结构,小青瓦,花格窗,司檐悬空,木栏扶手,走马转角,古香古色。一般居家都有小庭院,院前有篱笆,院后有竹林,青石板铺路,刨木板装壁,松明照亮,一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宁静生活。
说起吊脚楼,它不但是土家族赖以生存的住房,也是鄂西土家族地区最复杂而且最能显示富有的一种建筑形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吊脚楼成为土家族地区一种普遍的建筑。就说它的结构,各地区的吊脚楼大同小异,它们最基本的特点是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了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正屋和厢房住人,厢房的下边有柱无壁,用来喂养牲畜、堆放杂物,所以称吊脚楼为“半干栏式”建筑。
悬柱有八棱形、四方形、底断常雕绣球,金爪等各种形体,窗边刻有双凤朝阳,狮子滚球以及牡丹、茶花、菊花等各种花草,古朴雅秀,既美观又实用,有民族住房的特色。看过吊脚楼、到过苗乡土寨的外地人说:“苗香美,土乡美”,美就美在这吊脚楼。
土家族人的聪明才智让我十分敬佩,作为华夏儿女,我为华夏大地所蕴藏的文化底蕴让我感到自豪和骄傲!
我写的这篇,得了个优!

收起

维吾尔族

“维吾尔”是维吾尔族的自称,意为“团结”或“联合”。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以南的喀什、和田一带和阿克苏、库尔勒地区,其余散居在天山以北的伊犁等地,少量居住在湖南桃源、常德等地。
维吾尔族有自已的语言,维吾尔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文字系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建国后,推广使用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现两种文字并用。
...

全部展开

维吾尔族

“维吾尔”是维吾尔族的自称,意为“团结”或“联合”。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以南的喀什、和田一带和阿克苏、库尔勒地区,其余散居在天山以北的伊犁等地,少量居住在湖南桃源、常德等地。
维吾尔族有自已的语言,维吾尔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文字系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建国后,推广使用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现两种文字并用。
维吾尔族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故事集《阿凡提的故事》、音乐舞蹈史诗“十二木卡姆”、维族舞蹈等闻名中外。维族传统舞蹈有顶碗舞、大鼓舞、铁环舞、普塔舞等;维族民间舞蹈有赛乃姆、夏地亚纳;民间乐器有“达甫(手鼓)、“都他尔”和“热瓦甫”等。维吾尔民族医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俗
维吾尔族待客和作客都有讲究。如果来客,要请客人坐在上席,摆上馕、各种糕点、冰糖等,夏天还要摆上一些瓜果,先给客人倒茶水或奶茶。待饭做好后再端上来,如果用抓饭待客,饭前要提一壶水,请客人洗手。吃完饭后,由长者领作“都瓦”,待主人收拾食具完,客人才能离席。吃饭时,客人不可随便拨弄盘中食物,不可随便到锅灶前去,一般不把食物剩在碗中,同时注意不让饭屑落地,如不慎落地,要拾起来放在自己跟前的“饭单”上。共盘吃抓饭时,不将已抓起的饭粒再放进盘中。饭毕,如有长者领作“都瓦”,客人不能东张西望或立起。吃饭时长者坐在上席,全家共席而坐,饭前饭后必须洗手,洗后只能用手帕或布擦干,忌讳顺手甩水,认为那样不礼貌。
婚俗
男女青年结婚时,由阿訇或伊码目(均为宗教职业者)诵经,将两块干馕沾上盐水,让新郎、新娘当场吃下,表示从此就像馕和盐水一样,同甘共苦,白头到老。婚宴要在地毯上铺上洁白的饭单,最先摆上馕、喜糖、葡萄干、枣、糕点、油炸馓子等,然后再上手抓羊肉、抓饭。
食俗
日食三餐,早饭吃馕和各种瓜果酱、甜酱,喝奶茶、油茶等,午饭是各类主食,晚饭多是馕、茶或汤面等。以面食为主,喜食牛、羊肉。主食的种类有数十种。最常吃的有馕、羊肉抓饭、包子、面条等。 维吾尔族喜欢饮茯茶、奶茶。夏季多伴食瓜果。 典型食品:维吾尔族最爱吃馕、抓饭、包子、面条等食品,有很多著名的风味菜肴和小吃,如烤全羊、手抓羊肉、帕尔木丁、薄皮包子、烤羊肉串等,此外还有:油馓子、银丝擀面(维吾尔语称“玉古勒”)、哈勒瓦、羊杂碎、曲连、烤南瓜、黄萝卜(胡萝卜)酱等。
节庆
维吾尔族信奉伊斯兰教。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古尔邦节、初雪节等。维吾尔族十分重视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古尔邦”节最为隆重。届时家家户户都要宰羊、煮肉、赶制各种糕点等。屠宰的牲畜不能出卖,除将羊皮、羊肠送交清真寺和宗教职业者外,剩余的用作自食和招待客人。过肉孜节时,成年的教徒要封斋1个月。封斋期间,只在日出前和日落后进餐,白天绝对禁止任何饮食。
这是我上网查的,查的网站我倒忘了.

收起

正月初一为春节,旧称元旦。是日,人们早起,着新衣、戴新帽、穿新鞋,以示辞旧迎新。谓穿未下过地的新鞋,新的一年可脚轻手健。男主人起床,口念吉词先开门,放炮仗于门口,称“开门炮”。开门炮一般放三个,要“带四放三”,留一个作“备炮”,宁波话“备炮”出典于此。炮仗放得越高越响,示意新年吉利。若是“吹、吹、吹”的哑炮,则示为不吉,要马上就说:“哦,吹吹响,今年会发财。”并立即补放一个。 大族、大户人家供奉祖...

全部展开

正月初一为春节,旧称元旦。是日,人们早起,着新衣、戴新帽、穿新鞋,以示辞旧迎新。谓穿未下过地的新鞋,新的一年可脚轻手健。男主人起床,口念吉词先开门,放炮仗于门口,称“开门炮”。开门炮一般放三个,要“带四放三”,留一个作“备炮”,宁波话“备炮”出典于此。炮仗放得越高越响,示意新年吉利。若是“吹、吹、吹”的哑炮,则示为不吉,要马上就说:“哦,吹吹响,今年会发财。”并立即补放一个。 大族、大户人家供奉祖先遗容画像于祠堂或中堂(堂前间),一般悬五代之内的祖宗像,称为“供帧子”、“供影子”、“供金紫(昔绘像皆金冠紫衣) ”,均同义。有的宗祠族规,男子l6岁才可拜祭,女子不在内。由轮着当办者分发麻饼(亦称吉饼)一双或碗两只。各家幼者依序拜尊长,称“拜岁”。除夕夜巳分“压岁钱”,用红纸包起来压在幼者枕头底下,故谓“压岁”。 是日,早上吃汤团(汤圆),寓意团团圆圆。有些人家全家吃素一天。这天习俗最大特点是让家里日用器物“休息”一天,也即让家庭主妇休息,不扫地、不乞火(不向别人点火、点香烟)、不杀牲、不动刀剪、不倒马桶、不洗涤衣服,也不打骂孩子、不讲不吉利的话。早晨见面忌说“早”字,谓说了要招来今岁跳“蚤”多。走路如跌跤,要马上说:“哦,元宝一跌。”此晚,未昏即眠,不点灯火,谓点灯将招来今岁蚊蝇多。睡前,放“关门炮”。晚上不出门,俗称过“太平夜”。 初二至初七八,迟的到十五,各家出门走亲戚“拜岁”,一般先至亲后远亲,少拜长以婿拜翁、甥拜舅、侄拜姑等为重,互相款待酒席,称“岁饭”、“岁酒”。 初五,为财神日,经商人家最重此日,“请财神”后才开门营业,称“开市”。信佛者,有的于初七夜走七座桥,且不走回头路,初八拜八个寺院,俗称“走七桥”、“拜八寺”。 其间,民间娱乐活动有舞龙灯、跑马灯、大头和尚等。与别地稍异者有“佯扫地”,即乞丐(此时称“发财人”)背负筐,手握缀有红球的扫帚,佯作扫地状,口唱俚歌:“撩起金丝帚,瑞格(象声)一把扫。扫到东,老板屋里有青龙,青龙盘米缸,黄龙盘谷仓;扫到南,老板屋里发大财,大元宝使箩抬,小元宝使船载。” 建国后,贺年等习俗不变,迷信色彩多已消失。机关团体举行团拜,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慰问老干部、老工人、老教师、老科技人员、敬老院老人和春节期间坚持生产、工作的职工。路上熟人相逢,拱手或握手,互祝吉祥。
德昂族
德昂族人也过泼水节,时间在清明节后的第七天,除了泼水祝福和跳象脚鼓舞等节目与傣族泼水节一致外,德昂族泼水节最具特色的习俗是为长辈洗手洗脚。届时,每家的晚辈年轻人要准备一盆热水,端来放在堂屋中央,把家里的父母等长辈请出来坐在堂上,向他们叩头请罪,请他们原谅晚辈的一年来不孝顺的地方。长辈们也要检讨一年来在为晚辈树立榜样方面做得不足的地方。然后,晚辈为长辈洗手洗脚,同时互祝来年在和睦、勤劳的气氛中度过。如果父母去世,兄长、姐姐和嫂嫂、姐夫就成为洗手洗脚的对象。
这个习俗来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一个忤逆的儿子在清明节后第七天在山上干活,看到雏鸟反哺的情景,有所感悟,决心好好待奉母亲,这时,他母亲正在向山上走来,为儿子送饭,不小心滑了一跤。儿子赶来扶她,她却以为儿子要来打她,一头撞死在树上。儿子痛悔莫及,把树砍下来雕成一尊母亲雕像,每年清明后第七天都要把雕像浸到洒着花瓣的温水中清洗。以后就演变为一种习俗。
[编辑本段]藏 族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生活习惯,藏族是一个古老而热情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也形成了自己的生活习惯和生活中的禁忌。
1、两个久别重逢的朋友互相打招呼或聊天时,你的手不能搭在对方的肩膀上。
2、不能跨过或踩在别人的衣服上,也不能把自己的衣物放在别人的衣服上,更不能从人身上跨过去 3、妇女晾衣服,尤其裤子,内裤不能晾在人人经过的地方。
4、不能在屋里吹口哨或大声哭叫。
5、家里人出远门,客人刚走,中午和太阳落山后及藏历大年初一不能扫地或倒垃圾。
6、外人不能当着已故人的亲属的面提已故人的名字。
7、今年该完成的活不能留在明年干,如捻毛线、织毛衣、地毯等。
8、黄昏时,不能随便到人家里走,尤其人家将有分娩的孕妇及刚生产的产妇或重病人时,陌生人更不能去。
9、过了中午以后,不能把家里的任何财产拿出去。
10、一个陌生人到你从来没有到过的大山及悬崖峡谷,不能大声喧哗。
11、不能跨或踩吃饭的用具、锅碗、瓢盆等。
12、家里有两个人同时出门,并且朝相反方向走,不能同时出家门,必须前后出门而且出门时间要隔开。
13、妇女到晚上不能梳头和洗头,也不能披着头发出门。
14、在使用扫把和簸箕时,不能直接用手传递,必须先放在地上,然后另一个人从地上捡起来。
15、每当亲朋好友到你家串门或看望你时,会拿些酥油茶或青稞酒等物品作为礼物送你,客人临走时把东西腾出来,不能全部腾空,必须留一点在里面或换一点自家的东西装上。
16、有缺口或有裂缝的碗不能用来吃饭,也不能给客人倒茶。
[编辑本段]彝 族
彝族火把节,也就是彝族年。彝族人的眼里,火象征光明、正义、兴盛,象征着能够摧毁一切邪恶的强大力量。火把节是彝族人民欢乐、爱情和幸福的节日。

香港年俗

农历新年是我国传统上一个盛大的节日,相信无一个个中国人不识。然而,在香港过农历年,在习俗上和气氛上却和传统的截然不同。
近年来,已很少香港人在农历新年时按传统在家里贴春联、年画的了,取而代之的则在一些商店或家中贴上“生意兴隆”、“出入平安”等的挥春。虽然如此,但贴挥春的原意和贴春联和年画一样,取其吉利之意,希望来年事事顺利,平平安安。
此外,舞狮、舞龙灯等也会在一些新界乡村、围村中出现,在新年的市区街头上也很难看到的大型的舞狮、舞龙灯的表演了。至于放炮仗、鞭炮等在香港是一律禁止的,不过自一九八二年开始每年农历年初二的晚上,在维多利亚港上都会举行盛大的烟花表演,这已成为这十多年来迎春的一个节目了。
香港被称为“美食天堂”,春节有关吃的习俗也不少,而大部分家庭也会在春节期间吃“团年饭”,一般是在家里设宴,于除夕全家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聚在一起,享受晚饭。而饭后的一大节目,首选相信是逛花市了,农历新年期间,港九多处都设有年宵市场,其中以维多利亚公园的花市最大、最热闹。香港市民习惯于晚饭后一家大小逛花市,除夕夜时更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大家一起欢度佳节。
在香港过农历新年,最开心的莫过于收“利是”的小孩子了,在春节拜年时,到处可以听到“讨”利是的欢笑声。“利是”原为“利事”,取大吉大利宽好意头,同时也成为了春节时与亲人不可缺少的习俗。
[编辑本段]澳门年俗
澳门年俗,别有风情。 "谢灶"是澳门保存下来最传统的中国年俗之一。腊月二十三日送灶神,澳门人谓之"谢灶"。澳门人给灶神按中国传统也用灶糖,说是用糖糊灶神之嘴,免得其到玉帝面前说坏话。我在澳门花街的一澳门人家的灶头见过一张圣诞老人像,奇怪的是,圣诞老人像边贴着"上天言好事,回宅降吉祥"的联儿。
澳门人过年是从腊月二十八开始的,腊月二十八日在粤语中谐言"易发",商家老板大都在这岁晚之时请员工吃"团年饭"以示财运亨通,吉祥如意。澳门的年味,从腊月二十八这天便能真切的感受到的。
除夕之夜,守岁和逛花市是澳门人辞旧迎新的两件大事。守岁是打麻将,看电视,叙旧聊天,共享天伦之乐;大概受西方圣诞节和情人节的影响,年宵澳门人还争相购买一些吉祥的花木迎接新春,现今已成了一个澳门年俗。澳门在年宵兴办花市,多是桃花,水仙、盆竹、盆桔,花开富贵,祝报平安,鲜花瑞木兆示着新年的美好前程。澳门的花市办三天,这三天给奔波一年的澳门人无穷的慰藉。
春节这天,澳门人讲究"利市","利市"就是红包,这天老板见到员工,长辈见到晚辈,甚至已婚人见到未婚人都得"利市"。"利市"纯脆是以示吉利。 澳门人把大年初二叫作"开年"。习俗是要吃"开年"饭,这餐饭必备发菜、生菜、鲤鱼,意在取其生财利路。从"开年"这天起,三天内澳门政府允许公务员"博彩"(赌博)。 "开年"过后,澳门又完全回到中国传统春节习俗中,直至元宵佳节,也是烟节爆竹,玩龙舞狮,欢天喜地。
[编辑本段]部分台湾春节习俗
春节,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最为隆重的民间传统佳节。在与福建省一水之隔的台湾,其历史文化、风士人情、生活习俗、亲缘血统等等均与祖国大陆,尤其是福建闽南地区一脉相承,因而岛内民众的春节习俗自然与祖国大陆民间大同小异。
由于宝岛居民的祖先(多为闽南和客家人)去台开发,距今年代久远且屡经沧桑,那里的春节习俗也逐渐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模式和色彩。
[编辑本段]有趣的江苏春节习俗
春节的江苏民间,除了贴春联、挂年画、守岁、舞狮子、大拜年等和全国一样的习俗外,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现辑录数则以飨读者。
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
武进人年初一早晨,将先祖画像悬挂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礼,谓之"拜神影子。"他们扫地不许从家里往外扫,惟恐把"财气"、"如意"扫了出去,只能从外往里扫。
江宁人有春节"打神鼓"之习俗,由大旗开路,锣鼓手浑身使劲地擂鼓助兴,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气氛热烈。
南通人有在家门口或堂前插芝麻秆、冬青、柏枝的习俗,取意生活开花节节高,长年青翠。
淮阴人还有初六给孩子"烤头风"之习俗。是夜带孩子到田头空地点燃火把,为孩子驱除病邪,边烤边唱:"烤烤头,醒醒脑,烤烤脚,步子矫,烤烤肚皮不拉稀,满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见。"
无锡渔民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庙之习,祈求水神保佑,祭鳌赕佛,谓之"上?",禹王庙拆除后,此俗渐渐淡漠。
春节期间,江苏地区的旧习俗中还有许多禁忌,诸如年初一不动剪刀,免得口舌之争;不动菜刀,以免杀身之祸;不吃稀饭,怕出门遇雨;不扫地,怕把财运扫光等等。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有很多不科学的习俗也逐渐被人淡忘;健康有益的娱乐休闲活动,却一直延续下来。
[编辑本段]桂林春节习俗

从"小年夜"到除夕:

春节踏着农历12月24日零时的钟声,走入桂林的城乡。这天是桂林人的"小年夜",也就是"过小年"。过小年这天,人们宰狗、杀鸭,庆贺春节来临。这天的爆竹声,带着人们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的心愿噼哩啪啦地炸响,声传高宇。人们认为灶神是一家之主,一家的善恶功过祸福都由它掌管,所以每年将尽,都要送灶神上天向玉帝奏明,为全家降福免灾。祭灶的仪式多由家里的长辈去办,他们将糖果放在灶头祭祀灶神,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用糖果祭灶神,目的是让糖"粘住"灶神的嘴巴,让他甜甜的嘴巴尽说好话。除夕夜幕降临后,再放爆竹接灶王爷下凡。这是桂林"过小年"的古俗,现在即便是鸣放鞭炮,也仅是古俗遗存的仪式罢了。
从腊月二十四到三十,人们忙着置办年货,打扫居室内外,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过节的传统食品种类繁多,且寓有美好的愿望:腊月二十九蒸年糕,年糕有甜、有成、有荤、有素,吃了年糕(高),新的一年生活、工作蒸蒸日上,步步高升。
除夕的晚餐,人们喜欢阖家团聚,菜肴中必有"圆子"、"欢喜",取其团团圆圆,欢欢喜喜之意。这个夜晚,万人空巷,都在家中守岁。守岁时,要把火盆的炭火烧得红红火火,以象征生活岁岁兴旺。当零时一到,老老少少喜气盈盈,以爆竹声声迎接新年。这喜炮声不绝于耳,此起彼伏,直到更深夜静,人们仍无睡意,炉火依然旺着,就是要去休息,也依然不会忘记把火盆的火偎好,留下火种,等明天一早燃上一盆好火。新年的火种犹如人的生命,它是新年财旺、家旺的好兆头。人们对火的感情如此深厚,或许是因为火给人类带来了文明、带来了温暖吧。爱火就如同热爱自己的生命,在新年尤其如此。
[编辑本段]中国少数民族春节习俗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他们虽有不同的语言、文字,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但是他们大多数都以春节作为本民族的重大节日来欢庆。
[编辑本段]达斡尔族:年年高
北方的达斡尔族有拜年的习惯,春节时,人们穿上节日盛装,逐家走访,互相祝贺。每家都备有蒸糕,拜年者一进门,主人就用蒸糕款待。“糕”在汉语中与“高”谐音,以糕款待,表示互相在新的一年中,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节日期间,达斡尔族还举行歌舞、体育活动,一直持续半个月。
[编辑本段]蒙古族:酒肉不尽
北方的蒙古族过春节却是另一番景象,节前家家户户都备下了当年生长的公羊和各种奶制品以及几坛美酒。除夕之夜,人们穿上漂亮的蒙古袍,全家席地坐在蒙古包中央,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午夜开始饮酒进餐,按常规要多吃多喝,酒肉剩得越多越好,这样象征着新的一年酒肉不尽,吃喝不愁。初一早晨,身穿各式服装的男女,跨上骏马,三五成群奔向“浩特”(村镇),挨个地串蒙古包。串包时,先要给长辈叩头祝愿,接着主人家的女婿为前来串包的客人敬酒,人们边歌边舞。
[编辑本段]壮族:迎英雄
居住在中国南方的壮族,称春节为“新年节”。这一天,人们出门无论遇到谁都要相互祝贺,认为这样一年才能吉祥。在壮族民间还有过晚年的习惯,壮族称做“吃立节”。“吃立节”是在这个月的30号,相传在100多年前,壮族的一支农民武装在抗击外来侵略者后凯旋归来,这时春节已过,壮族群众为了欢迎他们,就在这个月的30号为他们重过春节。
[编辑本段]布依族:姑娘抢挑第一担水
居住在中国西南边疆的布依族,每年除夕晚上,都通宵达旦地守岁。天一亮,姑娘们争着到屋外去挑水,谁挑回第一担水,谁就是最勤劳的姑娘。而那里的景颇族人民喜欢在春节前举行打靶活动,姑娘们是这项活动的组织者和裁判员。她们把绣好的荷包用线吊在竹杆上,在树尖中左右摇摆,请小伙子射击。谁先射落荷包,姑娘们就把酒作为奖品送给谁。荷包里一般装有一枚硬币,几粒谷子和几颗装饰用的珠子,作为幸福的象征。
[编辑本段]哈尼族:荡秋千
春节前几天,哈尼族居住的村寨就已经热闹起来,妇女们都忙着舂粑粑。粑粑是用糯米做的饼子。而小伙子们则忙着上山砍竹子,准备立秋千。那里的秋千有十几公尺高,哈尼族不管男女老少都很爱荡秋千。节日里,大家都穿着自己最喜爱的衣服去荡秋千,处处呈现出热闹、和睦的节日景象。
[编辑本段]傣族:掷糠包
傣族青年男女喜爱甩糠包的游戏,春节期间,小伙子和姑娘们互相投掷糠包,看谁投得准,看谁接得着。玩到一定的时候,姑娘们就悄悄抢走小伙子身上佩的腰刀、包头布或拴着的马,跑回家去。假如小伙子有情就追随而来。父母见到女儿拿着头布、牵着骏马回来,便设宴款待。
另外,每年4月13日是傣历新年,也是傣族人民的最隆重的节日——泼水节,他们把泼水看成是驱邪除污,吉祥如意的象征,也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编辑本段]高山族:“围炉”
居住在中国台湾省的高山族,他们在过春节时则是另一番情趣。除夕晚上,一家老少围坐在放有火锅的圆桌上聚餐,叫做“围炉”。平常滴酒不沾的妇女,也要象征性地喝一口酒,以示吉利。“围炉”时吃的蔬菜不用刀切,洗净后带根煮熟,表示祝愿父母长寿。如果家里有人外出,也要空出一个席位,把这个人的衣服放在空位上,表示全家人对他的思念。
[编辑本段]满族:挂旗过年
满族分“红、黄、蓝、白”四旗人。春节时,红旗人在门上贴红挂旗,黄旗人在门上贴黄挂旗,蓝旗人在门上贴蓝挂旗,白旗人在门上贴白挂旗。这些挂旗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
节日期间,男孩成帮结伙地放鞭炮,或乘坐自制的各式各样的木爬犁,在山岗上、冰面上嗖嗖飞驰。少女和年轻的媳妇们穿着新做的花衣服,三五成群,分家合伙地玩嘎拉哈(猪或牛的膝关节骨)。从初一到初五的晚上,人们还自愿组织起来扭秧歌拜年,阵容较强的秧歌队,不仅在本村扭,还到外村去扭。围观的群众常常乐得前仰后合,忘记了疲劳和寒冷。甚至还有热心的观众—直尾随着秧歌队走乡串户,直到天明才归。
[编辑本段]白族:“放高升”
云南白族同胞过年时,有一种叫“放高升”的庆祝活动。所谓“放高升”就是用整棵的大竹子,在竹节里装上火药,点燃以后可以把整个大竹子崩上天空百十丈,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升”,也就是祝人们步步高升了。有的地区的白族同胞与苗、壮族一样,从春节到元宵节,男女青年都进行“抛绣球”活动。凡接不住绣球的,要赠给对方纪念品,多次失球而又赎不回纪念品的人,就是表示接受对方的爱情了。
[编辑本段]侗族:芦笙会
贵州、湖南一带的侗族同胞,春节期间盛行一种“打侗年”(又叫芦笙会)的群众活动。这种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只不过比“团拜”显得更加欢乐、热烈。这种活动一般是由两个村庄共同商定举办的。两队在广场上正式举行芦笙歌舞比赛。这时两个村庄的观众,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尽情地欢乐。
[编辑本段]彝族:跳虎
在云南省双柏县小麦地冲的彝族人过年时有着“跳虎节”的特殊风俗,正月初八,全村成年男子集于村后土地庙遗址,杀狗献“咪司”(“咪”意土,“司 ”意主人,迷司即为土主神之意),随后由本村“毕摩”祭土主请虎神。8位村民化装成老虎翩翩起舞,“老虎们”两耳高耸,尾巴粗壮,浑身虎纹,额上绘一汉字“王”,颈上挂一个大铜铃,威风凛凛。“毕摩”念罢祭辞请虎神后,虎王率众老虎入村。整个跳虎节期内,全村上下男女老幼都沉浸在迎虎、送虎、观虎跳跃和驱赶邪恶鬼怪的一派欢乐气氛中,当地老百姓都深信只有通过一年一度的传统跳虎、敬祭虎神和祈愿老祖宗的保佑后,全体村民才能五谷丰登,人丁兴旺,一年比一年更美满幸福。
[编辑本段]撒尼族:食汤圆
除夕,撒尼语叫“思搓期”。除夕之夜供祖,吃年饭,是很肃穆的。午后,家家门前插上绿树枝,枝上挂一顶草帽。这是无言的告示:请勿入内!不许谈话!就连家中的人也是不可以高声言谈的。
撒尼语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汤圆”和“过新年”是同一个词,叫“阔期玛”。因为过新年必食汤圆。从正月初一起的半个月内,人们纵情欢乐。初一晚上举行篝火晚会,民歌对唱、三弦胡独奏,古朴抒情。嘭嘭咚咚的大三弦高亢激昂,人们伴随音乐载歌载舞。
初二祭山神,初四送火星为的是驱逐灾害,显示人的力量。
每年春节初二日午后,农民要把牛牵出来,绕着寨心走几圈,在它的额上戴红布扎的花朵,表示对它一年贡献的敬意。还喂它米饭和肥猪肉,表示对自己亲密伙伴的慰劳。
撒尼人从除夕至初五,都有祭祀祖先的活动。从他们对祖先的敬仰和怀念,可以发现这个民族的凝聚力和传统道德中美好的东西。

收起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日,古称履端、元旦,今谓春节,福州人叫“做年”,是一年中最隆重、假期最长的民间节日。黎明时分,各家敞开大门,焚香鸣炮,喜迎新年。这个节俗传统禁忌甚多,说第一句话,做第一件事,都讲究好彩头,以冀一年之平安。新年伊始,逢人第一句都要说“恭喜”、“发财”、“平安”等吉利话,对方也报以相应的好话。当日不扫地、不打水、不挑担、不劈柴、不洗衣、不洗澡、不理发、不说不吉利的话。...

全部展开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日,古称履端、元旦,今谓春节,福州人叫“做年”,是一年中最隆重、假期最长的民间节日。黎明时分,各家敞开大门,焚香鸣炮,喜迎新年。这个节俗传统禁忌甚多,说第一句话,做第一件事,都讲究好彩头,以冀一年之平安。新年伊始,逢人第一句都要说“恭喜”、“发财”、“平安”等吉利话,对方也报以相应的好话。当日不扫地、不打水、不挑担、不劈柴、不洗衣、不洗澡、不理发、不说不吉利的话。全家起床后,便穿新衣服,或穿质地最好的衣着。早餐,有的吃太平面(线面、鸡肉、鸭蛋),以祝太平、长寿;有的吃年糕(红糖粿),以祝年年高升;有的老人吃素,祈求合家子孙一年平安。初一,小辈要向长辈拜年,长辈则给以压岁钱或糖果、桔子。
初一不出远门,初二、初三人们可以访亲拜友,互贺新年。正如清人吴继筠在《福州岁时竹枝词》中说的:“族新衣服趋人前,礼数谦谦喜连连;路上相逢共作揖,发财恭喜贺新年。”这便是古时福州新正的景观。有出嫁女儿的人家,要办春酒,邀女儿、女婿及外孙回娘家饮宴团聚。水上船家(?民)的妇女,头戴红花,蓝衫青裤,布底青鞋,结伴登岸,挨家串门,用福州话唱诗贺年:“姑嫂双双贺新年,红红伞灯挂厅前;好?好粿送奴去,金字牌板企(站立之意)门前。”“旧年过了又新年,生意兴隆赚大钱;恭喜发财平安过,送奴?粿过门前。”这叫“讨?诗”,又是贺年词,贺年讨?以示吉祥。春节期间,福州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火树银花,欢声笑语,到处呈现一派节日气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级党政领导在节前或节日期间,持礼物到军烈属、离退休干部及老劳模等府第拜年。各有关部门组织春节游园、各界联欢会、文艺晚会等活动。那些有迷信色彩的旧俗逐渐消失。九十年代初,大多数居家都安装电话,一般亲戚好友用电话互拜新年,减少节日交通拥挤。
初四清晨,家家户户,焚香“接神”,迎接灶君回銮视事。各行各业开假,放鞭炮,商店开门营业,工厂开工,机关开始上班。九十年代后,作习时间进行调整,现在是初八上班。一些服务行业,则春节仍在营业。

收起

我也在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