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第六单元古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4 12:25:37
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第六单元古诗
x|r+IݯuE[s[Zi*v@@$"@p a֟ X/ ^UKK`/p"R5nS??z\F?'?n,GNosU&%XUV˪ΜMo;׭ݦeucM'lcN@/ոW>SJ/&k_f }IU濭nkf'n6pT>zykI~F҅t%^PHFRpwX0:y^S0{R`T7dR@[Y_W0?ۺ t7vद*EH;jPq0LnqOS~u\NW^_/0\Rłm: nf65׫35^MvA7'`5ܾg'>^@$-*wŎ1 * S^9mOnq[vJb.;ίH߯<ϽPq9lpcA.Z㔃XJ^wXgHh]~=xݭuqRù:-;`.U~ ` w8K)꤯~)`RFArc= -.b*BǡN*%23jAWcZD!f36oت*p@̔8q=>-=]Yao Wj6`$ӍJLQ 3fOj|= \0pwDC3^U5^Q< K`&uܐќ?;6 KO)ɔŬTSGYqT(TSB:BZRS> ֆL60[LJ)$B3hfA!H,]gc !K|A `t h~Vָ\) ɜ: }GO,|W$OB>218`DX/%= g&&Ff凊sAb M*JƯGDle쀖+bLtG'x(p n! "D58QKݵ .<[*Z5OGTg'A>b=%b}GuE v)8ֽlDWyy4pu3+vx )Rg%{X0BGUGJf9}a:MXbM { xy8n$ zoM 89Eʗπ1){ _>d)崧]!8&R8[U`qnT//XKDf!_,t;~" tmj;`εc~c AHN8mՀCk綔3>o<;hdQ1 ƙU.DAt ZGfmnj J1-NMp0p]( yXq6 ئi `bB#:w"RkqēO"us.6;Q 38`{m 3! py)k#B ÝBKՋӺA"B2…Uo^\m|ʀQoiQ֊, vo&q BlWm{.ZI1VOA2I31%#t[z.d_:bqd< / Q*C]f2I$j/UM9Ս9@KMᾤd(y07,ui<l-װߴ፿|P *L^ V6> ^,|F^cA//ElIlDTqm-M?U n~D7)11_@WO-3}1X47Qk90}5;oRtMLvr]IL+jɒ P( ؛7͌}"Xͤg8[01ѽh8>@ X!߀qv4)Wm)v^ %u*η1Fæj;:`豼EwA/!?WiJJ!ȭ%@f irq2˒\Iv0oLLo2Ńz tX> ŁOgnG~H l q,cdHaJy/2LN0S9@ - 0Y' N3dT]_Mpjx(]1O#S3ufϏxq'~'H?Sŷ\.ȕqT*ܠqrl_ċEYŨX Ca&)5}/>ߟı?WebPYb@Qq 0ݲ@-t)D^duZ!ɑ0UT͌`p( ZB=}HѷӒZدN^25YEs)H Q a$f)W'[*a,LKJ>:ѧ{E(.qt4t]6QPԤY2['ISk]}b g;PrQbACU?ah̫O)k 0fHY6\ɝeS&3F:^NKVj^4lfiTU/3-oOICOfbĤ#{n{ac/K3RJ:寚|f; cM(L~kл5 :~nSgs]3_FV&9D]ýC;'{zpgڎjcf;g7P/nB@̄XIn\h^\R@2GW݄DpIRL&ڊUfA iz |ߞ-9R~W^ T C-T-djoB>o8zP2P\+4$SuʀC\a9!6f@%4Dl[6 1g04 Mubt=W~ˇ˛KN%uP V{Sy`tлbS^!͉BF_-O Q#ZZTwZFKu2:Y 80V4oXVwyyƲ3VeiS->ij< XS9}i"RZ!P$JWb.*;=e9wC4QTI` {=+9AOUVwIzYՊ]fm3GLi [TM4^sy{ e8Mc(Ry)־5Ij$\UcN2ֵnDֳqC5:.\Q*SGlouSƲД(gT`U&2ڠr.؞8n%AY}-!FaJ!g^:bP'lU"e5`8@P'6 t,%`7ͳc2KHGfJA7b7wD`-^joAԢ3RX OċDuзE)j/wU0ۨ*!cyd7Fww,Na; 6@|ˋS-B٭Tji$9.˅figZ[6Bvېgbp0̱Cpl~>Y6mpRQ_J ^ˍ,Dkf5.[GqbqߙSJX0Zذs} f iY&SO}Ont4!,R ͤ-M5*AnƖ\,q4d{N)#$6Qd;'@lґNБHSbK"KZxKYsyKk{&?(ź1E{"o 5ߔx͹K$BFR9 gFx/M(9iW; 1> wkh0+ #Lg8Yɰ`4H2 ۿ5E)_xm̺&cF - $.5%> Otٻ=Mkky;>!|P7(Ć1lH6ݶFE< +}P| W$ڼ A0}_JG=L)u{CEYQ*l/r_ čUͨ}$_/Ζz6bఁk${T q@ay ???Txx

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第六单元古诗
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第六单元古诗

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第六单元古诗
诗经·采薇
诗经·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译文)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
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注释)
昔:指出征时.
依依:茂盛貌.一说,依恋貌.
思:语末助词.
霏霏:雪大貌.
赏析一:
这是诗经里一个著名的句子,它象一幅画,把一个出门在外的旅人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出门时是春天,杨树柳树依依飘扬,而回来时已经是雨雪交加的冬天.在一年的当儿,他经历了什么已经尽在不言中了.
赏析二:
《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但据它的内容和其它历史记载的考订大约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的可能性大些.周代北方的猃狁(即后来的匈奴)已十分强悍,经常入侵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生活带来不少灾难.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打败猃狁的记载.从《采薇》的内容看,当是将士戍役劳还时之作.诗中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全诗分三章,前三章叠出,以采薇起兴写薇由作而柔而刚,而戍役军士远别家乡,历久不归,思乡之情,忧心不已!作者写道:山薇啊,你发芽了,出生了,我们总该回家了吧!但转眼又是一年,我们都顾不上家室,这却是为何呢?为了猃狁入侵之故,我们连好好坐上一会儿也来不及,也是为了猃狁之故.我们需要攻战!又到了采薇的时候,薇叶长大了,枝叶柔嫩,这下总该回家了吧!心里的忧伤如此炽烈,为战事奔波,我们戍期未定,谁难替我们带回家信!山薇长得粗壮刚健了,这下该回家了吧!已是阳春十月了!可是王事没完,还没法闲暇,忧伤的心情好不痛苦,却无人相慰劳!四、五两章是写边关战事繁忙、紧张:那盛开的花是什么?是棠棣之花.用花之盛起兴,喻出征军伍车马服饰之盛:那好大好大的是什么?那是将士的军车,兵车既已驾起,战马高大雄健,战事频繁,军队又要迁徙,岂敢定居?驾着四匹昂首高大的公马,军将们坐在战车上,步兵们蔽依车后,战马威武雄健,兵士手中的象骨的弓和鱼皮箭袋时时佩在身边,猃狁的侵战如此强大猖狂,马能不日日加强戒备?这两章写的是猃狁的匈悍而周家军队盛大的军威,纪律严正,卒伍精强.但是戍役的生活也是艰辛而紧张的,这些都是作者用写实的笔法来写的.第六章则笔锋一转,写出征人在还乡路上饱受饥寒,痛定思痛的哀伤心情:想起出征之时,那依依杨柳,枝茂叶盛,而此时风雪归程,路远,天寒,又饥,又渴,可谓十分狼狈而又凄苦.晋人谢玄把“昔我往矣”四句论为三百篇中最好的诗句.在文学史上影响极大.常为后世文人反复吟唱、仿效.由于《诗经》素以浑厚、质朴著称,这类如此凄婉动人的作品确属不多.因而它便成了《诗经》抒情作品的一个典范而为历代文学家所称颂.
依依杨柳,霏霏雨雪,都烘托了军士们“日戒”的生活,心里却是思归的情愫,这里写的都是将士们真真实实的思想,忧伤的情调并不降低本篇作为爱国诗篇的价值,恰恰相反是表现了人们的纯真朴实,合情合理的思想内容和情感,也正是这种纯正的真实性,赋予了这首诗强盛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注释
  好雨:指春雨,及时的雨.
  乃:就.
  发生:催发植物生长,萌发生长.
  潜:暗暗地,静悄悄地.
  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俱:全,都.
  江船:江面上的渔船.
  独:独自,只有.
  晓:清晨.
  红湿处:指带有雨水的红花的地方.
  花重(zhong)(第四声):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锦官城: 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三国蜀汉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后人又用作成都的别称.也代成都.
【译诗
  及时的好雨像知道时节似的,当春天到来的时候就飘飘洒洒地下起来,催发植物生长.春雨伴着春风悄悄地在夜晚下起来,无声地滋润着春天的植物.乡间小径与天空一片昏暗,唯有江边船上的一点渔火若隐若现,显得格外明亮.待到天明,看看这带着雨水的花朵,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赏析
  诗人紧扣诗题的“喜”字,对春雨作了细致入微的描绘.这首诗,前两句写雨适时而降,其中“知”字用得传神,简直把雨给写活了;三、四两句写雨的“发生”,其中“潜”、“润”、“细”等词语道出了雨的特点;五、六两句写夜雨的美丽景象,“黑”与“明”相互映衬,不仅点明了云厚雨足,而且给人以强烈的美感;最后两句仍扣“喜”字写想象中的雨后之晨锦官城的迷人景象,“红湿”、“花重”,体物可谓细腻至极.全诗未着一个“喜”字,而“喜”字却渗透于字里行间,这种靠形象来“说话”的艺术手法是值得我们效法的.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
七八个星天外,
清风半夜鸣蝉.      
两三点雨山前.
稻花香里说丰年,    
旧时茅店社林边,
听取蛙声一片.     
路转溪桥忽见.
注释:
1 黄沙:江西省上饶县黄沙岭乡黄沙村.黄沙道:指的就是从该村的茅店到大屋村的黄沙岭之间约20公里的乡村道路,南宋时是一条直通上饶古城的比较繁华的官道,东到上饶,西通江西省铅(音:盐)山县.
2“明月”句:苏轼《次韵蒋颖叔》诗:“明月惊鹊未安枝.”
3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4鸣蝉:蝉叫声.
5旧时:往日.
6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社,土地神庙.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7见:同“现”.
8忽见:忽现.
9西江月:词牌名.
译文: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诗人急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他的眼前.
作品鉴赏
《春夜喜雨》抒写诗人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赞美之情.全诗这样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江湿处,花重锦官城.”一二句“好”字含情,赞盛春雨.“知时节”赋予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在作者看来,春雨体贴人意,知晓时节,在人们急需的时候飘然而至,催发生机.多好的春雨!首联既言春雨的“发生”,又含蓄地传达出作者热切盼望春雨降临的焦急心绪.颔联显然是诗人的听觉感受.春雨来了,在苍茫的夜晚,随风而至,悄无声息,滋润万物,无意讨“好”,唯求奉献.瞧,听雨情景作者体察得多么细致,就连春雨洒洒,静默无声也被诗人听出来了.可见,惊喜于春雨的潜移默化,诗人彻夜难眠.颈联紧承颔联,诗人唯愿春雨下个通宵,又恐突然中止,亦喜亦忧,推门而出,伫立远眺,只见平日泾渭分明的田野小径也溶入夜色,漆黑一片,可见夜有多黑,雨有多密.而江船渔火红艳夺目,又反衬出春夜的广漠幽黑,也从侧面烘托出春雨之繁密.尾联系想象之辞,诗人目睹春雨绵绵,欣慰地想到第二天天亮的时候,锦官城将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花之红艳欲滴、生机盎然正是无声细雨潜移默化,滋润洗礼的结果.因此,写花实乃烘托春雨的无私奉献品格. 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如今用“好”赞美雨,已经会唤起关于做好事的人的联想.接下去,就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它的确很“好”.
颔联,进一步表现雨的“好”.雨之所以“好”,好就好在适时,好在“润物”.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随着和风细雨地滋润万物的.然而也有例外.有时候,它会伴随着冷风,受到冷空气影响由雨变成雪.有时候,它会伴随着狂风,下得很凶暴.这时的雨尽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会损物而不会“润物”,自然不会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评.所以,光有首联的“知时节”,还不足以完全表现雨的“好”.等到第二联写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随着和风的细雨,那个“好”字才落实了.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仍然用的是拟人化手法.“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如果有意讨“好”,它就会在白天来,就会造一点声势,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惟其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它才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
雨这样“好”,就希望它下多下够,下个通宵.倘若只下一会儿,就云散天晴,那“润物”就不很彻底.诗人抓住这一点,写了颈联.在不太阴沉的夜间,小路比田野容易看得见,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得清.如今放眼四望,“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只有船上的灯火是明的.此外,连江面也看不见,小路也辨不清,天空里全是黑沉沉的云,地上也像云一样黑.看起来这雨准会下到天亮.
尾联写的是想象中的情景.如此“好雨”下上一夜,万物就都得到润泽,发荣滋长起来了.万物之一的花,最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带雨开放,红艳欲滴.诗人说:等到明天清早去看看吧,整个锦官城(成都)杂花生树,一片“红湿”,一朵朵红艳艳、沉甸甸,汇成花的海洋.
浦起龙说:“写雨切夜易,切春难.”这首“春夜喜雨”诗,不仅切夜、切春,而且写出了典型春雨的、也就是“好雨”的高尚品格,表现了诗人的一切“好人”的高尚人格.
诗人盼望这样的“好雨”,喜爱这们的“好雨”.所以题目中的那个“喜”字在诗里虽然没有露面,但“‘喜’意都从罅缝里迸透”(浦起龙《读杜心解》).诗人正在盼望春雨“润物”的时候,雨下起来了,于是一上来就满心欢喜地叫“好”.
这首诗,前两句写雨适时而降,其中“知”字用得传神,简直把雨给写活了;三、四两句写雨的“发生”,其中“潜”、“润”、“细”等词语道出了雨的特点;五、六两句写夜雨的美丽景象,“黑”与“明”相互映衬,不仅点明了云厚雨足,而且给人以强烈的美感;最后两句仍扣“喜”字写想象中的雨后之晨锦官城的迷人景象,“红湿”、“花重”,体物可谓细腻至极.第二联所写,是诗人听出来的.诗人倾耳细听,听出那雨在春夜里绵绵密密地下,只为“润物”,不求人知,自然“喜”得睡不着觉.由于那雨“润物细无声”,听不真切,生怕它停止了,所以出门去看.第三联所写,是诗人看见的.看见雨意正浓,就情不自禁地想象天明以后春色满城的美景.其无限喜悦的心情,表现得十分生动.中唐诗人李约有一首《观祈雨》:“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和那些朱门里看歌舞的人相比,杜甫对春雨“润物”的喜悦之情自然也是一种很崇高的感情.
天净沙·秋
(元曲)诗人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注释
①天净沙:曲牌名. 
②秋:曲题目.
③残霞:快消散的晚霞.
④寒鸦:天寒即将归林的乌鸦.
⑤飞鸿影下:雁影掠过.
⑥白草:秋霜打白的小草.
⑦黄花:金黄的花朵.
⑧飞鸿影下:雁影掠过.
⑨红叶:枫叶.
译文
太阳渐渐西沉,已衔着西山了,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有几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的村庄是多么的孤寂,拖出那长长的影子.炊烟淡淡飘起,几只乌黑的乌鸦栖息在佝偻的老树上,时不时还发出几声令人心酸的啼叫.忽然,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顺着它远远望去,山清水秀;霜白的小草、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花朵,在风中一齐摇曳着,颜色几尽妖艳.
作品鉴赏
白朴杂剧代表作《梧桐雨》,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取材于唐人陈鸿《长恨歌传》 ,取自白居易《长恨歌》 “秋雨梧桐叶落时”诗句.
剧写唐明皇李隆基与杨贵妃故事.其情节是:幽州节度使裨将安禄山失机当斩,解送京师.唐明皇反加宠爱,安遂与杨贵妃私通.因与杨国忠不睦,又出任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反,明皇仓皇逃出长安去蜀.至马嵬驿,大军不前,兵谏请诛杨国忠兄妹.明皇无奈,命贵妃于佛堂中自缢.后李隆基返长安,在西宫悬贵妃像,朝夕相对.
白朴这首小令《天净沙·秋》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无论写法还是构成的意境都有相似之处.此曲题目虽为“秋”,并且写尽秋意,却找不着一个“秋”字. 此曲开篇先绘出了一幅秋日黄昏图,营造出一种宁静、寂寥的氛围,再以名词并列组合的形式,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远及近,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至此,读者眼前的秋景也由先前的萧瑟、寂寥变为明朗、清丽了.此曲仅二十八字,但语言简练优美 ,意义深刻.此曲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处世态度,真是所谓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白朴这首曲子是以秋景作为写作的题材,读者从其中的修辞可以看出,他的文学涵养是极高的.通篇作品,全都由一些美丽的自然图景构成,而白朴本人,就好像是拿著这些自然拼图的艺术家,拼出一幅美丽中带着和谐的人生图画.
写秋景,自然难免要烘托出萧瑟的气氛,但是如果全以萧瑟气氛为全篇的写作大旨,又会令读者感受到沉闷而 有压力.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白朴在选用语辞时,便颇费心神.前二句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共用了六个图景:“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而其中任何一个图景,都代表着秋日秋景的萧瑟气氛.为了要使这种萧瑟气氛活泼起来,于是作者接下来选用了“一点飞鸿影下”作为上半段的结语.如此一来,原本萧瑟的画面转成了活跃,寂寞的秋景彷佛也展现了另一种鲜活的生气.最后为了加强作者心目中秋景是美丽而有韵味的形象,因此再以“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作为曲文的结束语.这两句用了“青”、“绿”、“白”、“红”、“黄”五种颜色,而且“白草红叶黄花”这三种颜色,是交杂在“青山绿水”二种颜色之中;“青山绿水”是广大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如此交杂相错,于是原本是寂寞萧瑟的秋景,突然变得五颜六色而多彩多姿.由此可见,白朴的散曲写作技巧有多么高明了.
此曲描绘的秋景图由两部分构成:前面部分是暗淡、萧瑟、冷清的迟暮秋景,而后面部分画面色彩斑斓,鲜艳明丽,充满着勃勃的生机.前后画面同样都是秋天之景,而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如果联系白朴不愿在元朝做官的态度,读者就不难理解同样的秋景会有如此巨大反差的原因.画面中的“一点飞鸿”,与李白的《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其一:“举手指飞鸿,此情难具论.同归无早晚,颍水有清原”中的“飞鸿”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暗喻作者本人.白朴不愿在朝廷中谋职,却希望自己像一只展翅高飞的鸿雁,飞离那种萧瑟、冷清、没有生气的地方,寻找到自己感到满意,有生机的乐土,还表示了作者的人生得到了美好的转折.因此“影下”的这片“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之地,读者可以理解为是作者的归隐之地,是作者的心中之景.情调开朗平和,没有一点消极之感,表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之情,应属于虚写.在这支曲子中,作者非常巧妙地、不露痕迹地把“心中之景”与当时真实的环境放在一起,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含蓄地流露出自己的爱恨之情. 
此曲虽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有相似处,但却又自有特点.首二句以“孤村”领起,着意渲染秋日黄昏的冷寂.“一点飞鸿”给阴冷的静态画面带来了活力,造成曲子抒发情感的转移.接着诗人用青、绿、白、红、黄五色,以远及近、由高到低、多层次多侧面立体交叉式地描绘出秋日美丽的景象,使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此曲极富艺术张力,一笔并写两面,成功地将秋日迟暮萧瑟之景与明朗绚丽之景融合在一起,把赏心悦目的秋景作为曲子的主旋律,不失为又一篇写秋杰作.
词、曲有雅、俗之别,一般来说,词尚妩媚、含蓄,而曲贵尖新、直率.白朴的这支小令读来却有词的意境.曲中虽无“断肠人在天涯”之类句子,抒情主人公却时隐时现,在烟霞朦胧之中,传达出一种地老天荒式的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