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下册语文课文《我的第一本书》复述提纲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7 15:38:34
初二下册语文课文《我的第一本书》复述提纲
xZYr"˒]KeҽkH@̠Hh42 {|9AkYZȌq*ur$p'`: NG?~sWC],&? donLWFXg2x)M~J_A՟/rEiK7x{"Up-ǟz:ɇ o}]Å^G拎'a>넇j0 2(' ԗ\} S}=#+|PsWGjHO+`{\ )lRX+p&rU+k?Gհz]T)!@W).b:U ;j$A^eVGmPtޟe)PhVOczapuN YuwXAx(њy[{z0n2(YXu#:XO]AaK7 vGHTQU0p< C'8XF~K3 ű=tT)BRI `ZVx8:EBse_Q:`#z .$a\TQ| >O;VOWH0Ύ?jTV ^x sH2A'\hԃLx՜9 * Iz ɈPF@ 9`[D8 Z*s+6lKb%>+ f#- ܎>h%JUy@QBl's1.stx4̻ֆU>N]c-|ټ:Ls:(U\%_SO.$qj{)d"7h!5V[Ƹ GrG볖Tk3{(ǀ9Lpv^?TbDI͜꣉` '{d" 3B1-f$/0j9`2n bӔP_' Uh2$|"= ptm[| =[g<rF~POp=7mfp U.J&=TT?W0D$g瀐c}_Q@+)|n9ZiYYsʼUWxU'C$&k% mtt;qИp۝6k2Q@Zӳ࿷xadP-}jHʆiF_8("r:{'zrk2\O JZM0/?U"E2QtZ Sh2w0ͱ0d ,&,]e~kw T'J{"o2aam1:Ŷl'Gִ> (p!qI&b4:NDd ?Q}h-1c,1M@4'%ݮ?87@ QYP.9ĴXY;y omF"@e=6V&-3VTxO=R1z1-V°e!>|yu^pTTX{NBFn$Am?deF?xіZ쁸a19p1 Wu`4;UqI(tH,U|@|Dž̺Ýp* cqѽgTJyYh*NM4+3はuCp @.!ɩC3d ۬ T'tcW;a@%,5 ^$gi e}U .X-&oL~-QdLpn3 ;[93nzǨArYY$5X Iv Z*S0D!c,S@B+$A9yc#"@+̓/Oxt8i؃n`s,p*+aӶ]4̖̆51.^ 9cQ|JT5Hw@ .V^ K ޤI=5 "U5'zvSٶߤg ~C,;ɁqOǣ5c% bYݩQ A{xx,#{3>ILl0`oʦ<71SG y 3A@0Vi֠f ~h=]7]xQĜE[ıκM/X_ YF'(38F@ +9YW23`E*QI/wKiQ*lŎZZKCQxtq޺ 1[xi!5BбӅʷ E_?t:+[Z:}ITk V|"TW,#ӄim=z aNTr/r6.sppX'&I m<[R&RT JCƙ*f'p?.qK8Id4+iA}~h#Kхd0&->ɆmS*P~!r[TR/A\fOV J¼2Xqb3Or q19TɄ곭Z%k:w g/&jkQlDb2sp[#Fs`<‘!yYj F ǀI=,{;皢4[IQњar5Qwc|zzgh^G=OgxƉKKn[oENn3$rnk\:,(~ [쒬0V_6rB7u c%#|@BU|FB?gȐvYMl aFg٠iK<$v&ȥ| *-YH6K:<-%{yc?>F23!.l?s=c(W0Qk02I]I"oD x'טpc d/u Ʒ[S4`ԭ{Q36&H}u] X͜#56:omk#Q|\Ab9Ջ?۔~EBљ)}D|$6Ǿ1k.Unٺo-黷<)"HE)a% JbP~xk l2Wl#lr [,g-04&ɺT vo*M0ă˙&!f4Ar\2}msP6)BXwhQ}ͲE24l]KYxvcoa̓ؔk+JIodU=_& &};7jtLÞPKsӛ y-sY?F XRWIjH]^ /Ke\~mǶSWFEeV9ga'ȑ#-/lNc-Ё:Bo1@iR׎0,icZ0'< ׄXE{~?~~2?UD4Gh.cZpGr^%s/{9+*?>(.S;

初二下册语文课文《我的第一本书》复述提纲
初二下册语文课文《我的第一本书》复述提纲

初二下册语文课文《我的第一本书》复述提纲
一、整体把握
作者牛汉是位诗人,写起散文也有诗意.但本文的诗意,不是那种轻飘飘的浪漫的抒情,而是来自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文章开头很有特点,从一位诗人来访谈起,自然引出本文话题,既点明“我的第一本书”指的是小学一年级国语课本,又表明这第一本书在我人生中的分量.在第1段里作者写道:“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这句话很有诗意,但又似乎有点儿玄妙,这与“我的第一本书”有什么关系呢?下文便围绕“我的第一本书”展开叙述并回答这一耐人寻味的话题.
父亲从城里带回来的书,与红薯一样,在上个世纪初偏远的乡村,“都是稀奇东西”.它引发“我常常好奇地翻看”,因为不识字而只能认画,但仍然感到“书里有很多奇妙的东西”.这大概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的一部分吧,虽然作者没有明说.这些书,尽管也许给作者带来了好奇、快乐和梦幻,但那毕竟“是父亲的,不属于我”.接下来,文章正式落到“我的第一本书”的叙述上.
从第3~8段,写“我的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
上小学的第一个学期,“我”考了第二名,照说,这是一个很不错的成绩,但祖母告知父亲,全班才三个学生,而第三名却是连“一只手几个指头都说不上来”的二黄毛.这引起了父亲对我成绩的怀疑,于是要“我”拿书来考“我”,可“我”拿来的是“一团纸”,是拦腰截断的没有封面、没有头尾的半本书.当父亲问明那半本书的去处之后,只是叹了一口气,并继续让“我”背书,“我一口气背完了”,“背得一字不差”.
父亲要“我”拿回那分给同学乔元贞的半本书,并为我们俩“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
接下来(第10段),父亲领“我”离开本村到崔家庄念书去了,由此“我”才知道,本应该还有别的书,而“我们就只念一本《国语》”.如果说,前面写的是“不同寻常的第一本书”,那么,这一段则进一步交代了这是“真正的第一本书”.
通常,文章到此可以收尾了,但是,作者并未就此打住,而是“回过头来说说我的第一本书”,进而写出念书给“我”带来的快乐.并交代与“书”有关的几个人的命运.
文章最后呼应开头,表达了对第一本书的珍视铭记之情.
但是,读过本文,深深打动我们的却不仅仅是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而是与书有关或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那浓浓的真挚的情意,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遥远的乡村荒寒、苍凉的生活境况和作者对生活那份独特的感受.
首先是父子之情.父亲关心“我”的学习,学期结束,父亲问“我”考了第几名,“我说:‘第二名.’”父亲非常高兴,又是抚摸,又是夸奖.“我”把那半本“凄惨的课本”拿给父亲,父亲“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当问清原委后,父亲并没有批评和指责,只是深深叹着气.作者笔下的父亲,确是一个知书识礼的人,这深深的叹息,既包含着对儿子做法的默许,也为儿子同学家的生活贫困而深表同情.晚上,父亲在昏黄的油灯下,为“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新的学期开始,父亲便带“我”到条件相对好一些的外村上学去了.作者对父亲着墨不多,但父亲的性格跃然纸上,他温和、善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友情,对孩子负责,同时也乐于助人.
第二是同学、朋友之情.因为同学乔元贞家太穷,买不起书,“我”便把这惟一的一本书分为两半,一人半本.当父亲得知孩子半本书分给别人的时候,便深深地叹气,叹气之后便修补成两本书.父亲对孩子之间友情的理解,也许来自自己少年时代与朋友相处的那一份友谊的体验,况且,父亲和乔元贞的父亲恰恰“自小是好朋友”.当“我”和狗引得哄堂大笑,“弄不成”把“我”狠狠训斥一顿之后说:“看在你那知书识礼的父亲的面子上,我今天不打你手板了.”这句话虽有失教师身份,却透露出当时乡间村邻的友好淳厚的情义.尽管家家都非常穷困,但贫困生活境遇中淳厚的友情却弥足珍贵,温暖人心,也深深感动着今天的读者.
第三是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这一点是作者念念不忘的,在文中单独来一段补叙.文中写道:“课本上的第一个字就是‘狗’,我有意把狗带上.两条狗像小学生一般规规矩矩地在教室的窗户外面等我.我早已把狗调教好了,我说‘大狗叫’,大狗就汪汪叫几声,我说‘小狗叫’,小狗也立即叫几声.”——这出人狗合演的“双簧戏”,应是最好的情境教学吧.确实,当我们读到此处,忍俊不禁,深深被儿童时代那一份童趣所感动,何况,这是在学习条件多么恶劣、生活处境何等窘迫的情形下获得的一点乐趣啊!这,也就是作者“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吧.
当然,“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也来自人间的温暖和友情.
二、问题研究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述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考了第一名,说明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父亲以他教师的经验感觉得出,这样的孩子是能成器的,但是,当“我”拿回那半本书让父亲装订完整时,他哭着对“我”说,他不能再上学了.这样,那半本书或者说父亲为他装订的那本书,就“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了.而“我”后来到条件好一些的学校上学去(再后来,“我”读了中学,读了大学,成了诗人).而乔元贞这样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在最需要学习的时候失学了,人生成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还能有什么发展可言呢?还能有多大“出息”?在这里,我们可以用一句时髦的话概括一下:“知识改变命运”.但是,谁能给“他”以知识呢?这就促使我们更深入的思考了.总之,作者对那个时代的苦难进行着辛酸的“诉说”,对苦难生活中小伙伴们寄予深切的同情,也让读者从乔元贞的命运中严肃思考着生活与人生.
练习说明
一、给同学复述这“第一本书”的故事,探讨下面的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设置本题是希望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本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百感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二、联系全文内容,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的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设置本题是希望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重点语句进行品评,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1.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写其童年生活的艰苦而沉重,不仅自己家的生活是窘困的,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哪有幽默可言?但是,毕竟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淘气,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和小动物们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这也许是他们觉得上学有趣的一个重要原因吧),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
2.这里“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意味深长.它不仅表明第一次跨进学校的大门,走进了知识的世界,更重要的是,那第一本书里镶嵌着父亲的深情、同学的友情、童年的乐趣和生活的苦难以及在苦难生活中抗争的一段心路历程.它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诗)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作者最后说“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这里指课本,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三、课文中的人物,除了“我”和“父亲”外,还有同学二黄毛、乔元贞和老师“弄不成”.这三个人的言行写得不多,却让人难忘.试从中任选一个,在课文提供的资料的基础上,发挥想像,虚构一个小故事(如《二黄毛的故事》).
设置本题是希望学生阅读课文有所感,有所悟,能调动、激活生活体验,展开联想和想像,并通过写作来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建议
一、教学时,要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虽然本课所写的内容离今天的学生生活比较遥远,但是我们还是可以通过课文所展示的生活境况,去想像那个时代人们的学习生活,进而品味生活的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
二、这篇课文浅显易懂而又耐人寻味,可以提供同类题材的阅读材料进行比较阅读.

本文通过作者对自己童年生活求学的回忆,引出父子之间、同学之间浓浓的情意,表达作者对乡村荒寒、苍凉生活的独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