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随笔读后感600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4 10:26:29
培根随笔读后感600字
x\Gr+W݊fYU=(j%t-{ '@$ @)Bso" ILϤ`(D>ws<'Yk;5ղ:hWo|)SF7yo%[[ǩ>$shSllGp~sM\,/:;c&*xt'/sQ^j]{}W3oL\˛'g3yxR z<ݬjSI۾~7z0Ln?9msGmo~b US<nm2for=oY+pNqe>8 SFgw -sSl6f$ks;>YQT\tKSozV׎pjΎo;0dBaX/q0[ƤxA)@n񉹘[-&_MɜG®DƦrͽ3 l(4΄%!o|7̖~z{2[ 7tmv`y@K㷌@c^GoR6Mƞl`R|Jt<փFGZ ϶L:AfL' ~oϦ;\>ec'og@04i؇\כ59T Mc)#ek_Dc zϔ&R/ڗM13+2F)0?fMzE{#pk:v0}~2P⽟otNOanxXj3l۔r,rfwó lCyNeG4 " f|6-ϔ+!Qp6ў_W lTUKX1kGFn@< *зu5MMuGl%Xod_&x!@8|7`5t)3?woT.^mk^lAjiMed'&MzΫҺT.pgTb\䢐ija7;[i# `QkbtՇx3O7Ӧ.`ޤfhMI7kJ;D-aG /B=x.kqdBGo"q]g-/heQ>pB$';2M I2. CmhAC jMhs٤_0GRS>Y<9* m$ڃ-%x:"]U"ߵ?ޗ3޹f y$SBWx>WlSETwH^m,GfϺHl-@PG]\~28*;r,R=Ss{bнQ^릔z.rS3[3Q5XLu%1)O]l*ORJw$*m?*<4sj/?[QawTm* bXgJaޞxufgݠnWt *96m_"D|!TwǦS19aS&Fɗ .RdL ټnzp i22]@"&$nC2ڳ*G)tI84`!1^_yUy 7?MӉBԛ`q75ܴWZ3 {l -S؛+>c?OL*D(|Lv x{1\zs`On368ON CH%}>;.mjZG9{\F!66\y;'B>U%YKIqǦraa8]͹Br q%r~̜߅w ۾59.Dvj@n#֐#AE[HyTeCQ8r`ǪA/{o| [ Gڿ;1D07.25<!:J OGVhtFLQFy/x!3&2ݿf|Q1xӢ?-c-B {m }x<ӫ;ӹwb!6b :'( /41PcbW^b3ULcn%/]4k#B#['U,v~v}̠"$Ɨ,Td0*Ɇ H V짘/?WRč#s7a! %V@  If/M̂%e FMWt` = |ݚ|0y oND&%&@]{ԶܰAO]l.Ѫ7$T vhIfEծml yT:DDjODVygsUSu`#.!vԦjMqMb]f%{bC_CTYR`}JKJw8f`(=SMK00<v( L.d) 뒲RKd]W1))S2a}?~31"!1.RZ(~Fsu4dnbE8  \6ݳ=&N/xأ4k ;@,p=0yGR[ Pt[G`3@Hw;â(7} Ѝ7HՀMafc5c> ܅Fbx {Indx "jNIB2ʡCZD4ѐ+y+آ&) 摢F_LeT(;㥭V am'g:3 r-@.AE^jC09h)5 s~} m/)b9a$ŊcC͗ `+ *wxu9;3;Z7'~,T!1/% h'/yE=I~F Ra4I|TDQH@^>(;dd[M8)8`Ƈbo*"s=X B>R]tDCSuʛZѫU 1KjP5;MjNK5 w4gFMQEGT""* 7R3i1xmM \wj# _g H|e$V+ҳt/%Yar'ne'>1Mxs} LTbh=l3YKm9_}B9<<3<U;f /c!U>P!(+42[<:uZVvsD @pFO9Ybn45gwA/eWXB#:< XJ" OVrA!+n i]a{C3A*=K g4򖆡E%rZ!k4g]cY4bNm5movYUON z?My[gђFsTk/0\e+ލ%&S.j螭e-^:܍7Ϋpj^vAGU^gK|G+&jмhz F,PHrوQ?!cUŋ)LCɦeVL˒:"}a>V#8[m?\l(85"gj"A!0 7=2߄8|") AڀgLЕ^hWLɴ!(E';E;74q >G=%/(1˩VL].ŤgoR|!ar"I!D+!p6UC&I-mK2Cxyl E9j υF%;rjj/eZe ܆S۫ZEo.dc,E5 w"7xTQU8ZS0 ! .5e7‘;/Uc]5;1Q yy'60mݗ\wAE5,d}@o7YM srGޤhIg|]@oŔ6u$RE t{v1I ?a9]r XQkdl 8 gd2 1NRM O_En\=%"IXEXh3&5(9>;"*"=X!S*b6|v^jIc';_^\efїXډIğ{-tD}MԲEx?yYRf:寇U_b˚z5$!`ۯ]O4c1ۘh7pxRME0 εQz?T#.__lA8`-_ 7ޑPwJ.Qe"YWQ2AŒ?N7KO&bqIFAxf+ڜd 8 a-p%+z1fpCܷ}#. "@ʹTYӟO6xYx3ꪑY@[1~J8|xd:y]Ըah"$bxHpH?FRoߏLpiH}ew̚CgJfgMeVe1mш4P[^^X^nச<J"l*w-eG+1g.bطNՌ.e#Xu27 ĺr.S"^PmD`+SF& I{Hγ$2ٵaO酨y}J(*4[7fﲧU$#T4V,;!790FA۸"@}uKj\)9T]3đ9~KuCyQ-w"р<ݾc3m%}DpT\ⲿxE'FnUR4ae v9\'RhhڐK?r:V%͛Ѥe-9-Y'? :ԄTN||G?X) _T1R=ڽ]qmmf^&|.}W%!Hԟ/[VVfsiIs1jI gMLwzyش ^iXrkC^CMmgO!1v $0WOVMƫzb P%Vm"N >2mG -A=ki|ne cƣZrzPE\IbdlRJJ1@ra36y JZMC*+I0-RK8:&{bLVsR$p^g^#Ū>B1G Ǎs]oqYK,2X"k00cQ38vѢwmbqH Ib6a&oO3#FĆy7h4juAb?`kd;T;QS#uqܛ` _s~x/A9盅4y)-8'ih?LG9> 2Ϫ1"ZeCȀjzª Uگt0 ;;jӊ72k$DeuͷHg;jsٯco,!5

培根随笔读后感600字
培根随笔读后感600字

培根随笔读后感600字
一:
《培根随笔》为英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哲学家的弗兰西斯·培根所著.《培根随笔》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思想家》、《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
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可见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相当重要的.
在《论猜疑》中,培根说道:“当你产生了猜疑时,你最好还是有所警惕,但又不要表露于外.这样,当这种猜疑有道理时,你已经预先作了准备而不爱其害.当这种猜测疑无道理时,你又可避免因此而误会了好人.可见在人生中猜疑,是人的思想在做乱.
在数十篇随笔中,给我印象深刻的,是《论美》篇.这是一篇关于“美”之作,语言简洁,内涵土独特,充满哲理性.“美”本身是个很广泛的问题,本文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人生观问题.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能真正发出光辉.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形体是一个人的整体形象,体形.颜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脸部,是局部的.而行为之美,指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是后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在三者中最高.
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丽,而忽略了内在,他们虽然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所以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每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论嫉妒》中,我也领会不少 彼此越了解,嫉妒心将占据越高.人可以允许一个陌生人的发迹,却绝不能容下让身边人的种种上升的趋势.一个循序渐进地高升的人也不会招来嫉妒.因为这种人的提升被看作是正当的.
嫉妒在人的生涯中是毕竟的道路,同情心总是医治嫉妒的一味良药.但有多少人能明白文中的道理呢.

把内容复述一遍就行了

不久前,经朋友推荐拜读了著名学者何新先生翻译的《培根人生论》,读完之后顿觉收益非浅。《培根人生论》兼有散文、论文和随笔的意义。它不仅文笔优美而且论述精辟。用其敏锐的洞察力把复杂的人生问题用散文的体裁写出来,一下让原本枯燥无味的人生理论变得栩栩如生起来,而且写得是如此生动有趣,这确是让我的精神为之一振。
在《培根人生论》优美且充满睿智的文字的感召下,我一口气通读了两遍,仍觉意...

全部展开

不久前,经朋友推荐拜读了著名学者何新先生翻译的《培根人生论》,读完之后顿觉收益非浅。《培根人生论》兼有散文、论文和随笔的意义。它不仅文笔优美而且论述精辟。用其敏锐的洞察力把复杂的人生问题用散文的体裁写出来,一下让原本枯燥无味的人生理论变得栩栩如生起来,而且写得是如此生动有趣,这确是让我的精神为之一振。
在《培根人生论》优美且充满睿智的文字的感召下,我一口气通读了两遍,仍觉意犹未尽,便十分想将其推荐给更多的朋友,正谓之\'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但又不免犹豫,因为《培根人生论》这本书中也有些篇章存在着争议。如《论韬晦》、《论野心》等篇章中叙述的做人之道,实际上是典型的市侩哲学。《论帝王》、《论贵族》等篇幅中则旨在向君王介绍统治经验和权术。但毕竟小瑕难掩大瑜,《培根人生论》以一种优美与庄严的韵律,以超人智慧的论述,给人以深刻的启迪而广为读者所喜爱。因而,我认为《培根人生论》的确是值得一读的好书。
在《培根人生论》之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篇章如《论读书》、《论美》等,但我印象最深的却是《论时机》。他在篇中说到\'当危险逼近时,善于抓住时机迎头邀击它要比犹豫躲闪更有利。因为犹豫的结果恰恰是错过了克服它的机会。\'
人的一生很多事情是不可能用确定论来准确描述的,但机遇确是成功的首要因素,就人生而言,一生中大的机遇可能十几年、几十年一遇。大的机遇是历史和社会造成的,因此要想有所作为,一定要善于省时度势,看清发展的大趋势,有良好的洞察力去感知哪里有\'金矿\'。还有一种机遇是社会造成的,我国生活在六七十年代的人就没有很好的机遇可以利用。机遇往往是突然地或不知不觉地出现的,有时甚至永远不为人所知、或只是在回首往事时才认识到过去的那件事是个机遇,庆幸抓住了它或者后悔失去了它。
善于抓住机遇的人应该具有以下基本素质:第一,要随时做好准备,不要机遇来的时候临时抱佛脚。不仅要尽可能的获取各种各样的广搏的知识,还要尽可能锻炼出很强的创新能力。我们要取得成功,关键是要有创新能力,而不是光有读书能力。\'如果时间已使事物腐败,而人却无智慧使之革新,那么其结局将只有毁灭\'(《论革新》)。有些人非常刻苦,很爱学习,但是遇到新问题总是一筹莫展,这就是创新能力不足。 第二,要从小事做起,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道理很简单,机遇总是突然地、不知不觉地出现,有时你甚至一辈子也不知道哪个是机遇。 第三,一旦出现机遇的时候,全力以赴,兢兢业业地抓住它。我国第一个乒乓球世界冠军容国团所说的\'人生能有几回搏!\'就是很好的诠释。 第四,要锻炼出敏锐的洞察力,善于在复杂的情况下发现机遇。许多学生念书时成绩很好,但后来,有的人成就很多,有的人却一事无成。关键在于面对新出现的复杂局面时,能否发现机遇。
机遇难得,然而不可以创造机遇呢?答案是肯定的。首先,抓住机遇不是被动的,真正聪明的人会创造机遇。其次,创造机遇要找那种适合自己,到机遇多的岗位和地方去。据介绍,美国人很喜欢换工作岗位,一生中大概要换四次。中国人恰好相反,惯性大,干一件事就想一辈子呆在这儿。换工作岗位有什么好处呢?你不是一锤定终身,你可以多次换,找准最适合自己的、机会最大的地方和位置。 再次,要得到原本不属于自己的机遇,或者让那些属于自己机遇不要失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做人要诚实守信。有好多年轻人,为了短期利益和行为做假,考试作弊、说假话,就是不诚信,这样做的最终结果是害了自己。中国某个地方曾经一度是商业非常发达的地区,而现有却不然。原因很简单,也是缺乏诚信。第四,要善于与人相处和交流。交流对一个人的成功很重要。英国作家萧伯纳说过,\'两个人交流思想和两个人交换苹果完全不一样,交换苹果,每个人手上只有一个苹果,而交流思想,每个人同时有两个思想\'。如果大家都懂得这个道理,学会与人相处和交流,博采众家之长,那么你就具备了得到机遇的一个非常好的素质。 最后,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对创造机遇非常重要。一旦工作出现问题,要很快调整自己,去做那些容易取得成功的事情。以上是我对《培根人生论》部分章节的一点肤浅认识,由于水平所限难免存在偏颇。深望各方予以改正

收起

很多人都喜欢这个伟大的哲学家——培根,但我却不!!我讨厌这个站在贵族立场与男权视角的培根,我讨厌这个工于心计、老于世故的培根,我讨厌这个拥有着功利主义思想、深谙于官场运作的培根! 不过,前两天读了《培根随笔》后,我才发现了另一个与我想法完全不同的培根。我看到他对哲学的执着,对政治的热衷,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与对困难决不轻言放弃、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态度。 我恍然明白:“噢!原来还有这样一个培根!...

全部展开

很多人都喜欢这个伟大的哲学家——培根,但我却不!!我讨厌这个站在贵族立场与男权视角的培根,我讨厌这个工于心计、老于世故的培根,我讨厌这个拥有着功利主义思想、深谙于官场运作的培根! 不过,前两天读了《培根随笔》后,我才发现了另一个与我想法完全不同的培根。我看到他对哲学的执着,对政治的热衷,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与对困难决不轻言放弃、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态度。 我恍然明白:“噢!原来还有这样一个培根!” 在这数十篇随笔中,《论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避开这文章中写的都是美、德兼备的男性帝王不说,这则是一篇关于“美”的经典之作。它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展开评述。“善犹如宝石,以镶嵌自然为美;而善附于美者无疑最美,不过这美者倒不必相貌俊秀,只须气度端庄,仪态宜人。”不错,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因此我想,人的外表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内涵,光有外表,只是一个躯壳,行尸走肉,又怎么能算得上是美丽呢?所以,人是因为可爱而美丽,而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 读完这书后,我忽然想起,人是没有十全十美的,而且每个人的理想与信念不同,当然,所追求的事物和追逐的梦想也各不相同,不可把自己的喜好强加在别人身上,也不能依照自己的喜好来评判他人。况且人是有两面的嘛!应多看看别人的优点,吸取精华之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为将来漫漫人生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本好书可以使人明白一个道理,一本好书可以为人建造一条捷径,一本好书甚至可以改变人一生的命运!如同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不得不肯定,从某一方面来说,这是 读《培根随笔》有感。

收起

《培根随笔》读后感
1:
“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她就出自弗朗西斯 培根之口。作为16-17世纪一个兼顾哲学家,文学家,法官和政治家于一身的培根,用他独特的视角,洞析哲学伦理处事之道。凝聚成了薄薄的一本《培根随笔》。虽然只有薄薄的一本,但却能从中品出多种味道。它是一本交友的教科书,也可以把它看作是混迹官场的厚黑学。
在众多的随笔中,我最欣赏的一篇是《论逆境...

全部展开

《培根随笔》读后感
1:
“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她就出自弗朗西斯 培根之口。作为16-17世纪一个兼顾哲学家,文学家,法官和政治家于一身的培根,用他独特的视角,洞析哲学伦理处事之道。凝聚成了薄薄的一本《培根随笔》。虽然只有薄薄的一本,但却能从中品出多种味道。它是一本交友的教科书,也可以把它看作是混迹官场的厚黑学。
在众多的随笔中,我最欣赏的一篇是《论逆境》。“顺境带来的幸运固然可贵,逆境造就的品质更令人折服。顺境的德行是节制自律,逆境的德行是不屈不挠。”这是全片中我最欣赏的两句话。可以说,这是全篇的精华所在。从这两句话中或者说全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自强不息的培根,同时也带个我诸多启示。遭遇逆境可以理解为人生的不幸,因为他给我们带来困难,挫折和痛苦;遭遇逆境也可以理解为人生的万幸,因为他给我们一个锻炼的机会,他考验人的意志,磨练人的心智。可以说,正式逆境的磨练,造就了历史上一批又一批的伟人。
这让我想起了爱迪生发明的电灯丝。一种,两种,几百种, 几千种,面对诸多失败的材料,他没有选择放弃。这种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使得人类走进光的世界。
伽利略也同样如此,虽面对教会的迫害,但依然坚持“但地球仍在转动”。他用自己的生命维护了真理,在逆境中我们看到了他人性的光辉。
正是人们在遇到逆境时不同的表现,决定了他自己的命运。消极的人,遇到逆境,只得叹息、报怨,最终堕落;积极的人,却能从逆境学会坚持,得到勇气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患难见真情”。这样看来,逆境不仅教会我们如何奋斗,还尽显世间的真情和美德。在我看来,遇到逆境就是一种宝贵的人生经验,如何利用这种经验,就是成功的关键,逆境的德性是不屈不挠,而逆境要教给我们的,也正是不屈不挠。可真正把逆境当良师的人,不多。
顺境容易暴露恶习,而逆境最能展示美德
2:
《培根随笔》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可以说,《培根随笔》中的随笔篇篇都是精品,篇篇都值得我们一便又一便地阅读、一便又一便地细细品味。
而其中,我最喜欢的,就要数《论美》和《论友谊》两篇。我觉得,人生中最不可缺少的就是友谊,所以,我特别将这篇《论友谊》读了好几遍,其中,我特别喜欢那句:“得不到友谊的人将是终身可怜的孤独者,没有友情的社会将是一片沙漠,因此那种乐于孤独的人不是属于人而是属于兽的。”这句话将“喜欢孤独的人不是野兽便是神灵”和“一座城市如同一片旷野”这两句谚语概括起来,而且十分之精湛,令人折服。然而他在《论友谊》中的另一句话也是我们所熟悉的:“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句话将友谊的真正含义描写了出来,而且使我们切身体会到,即使刚刚吵完架的朋友看到了这句话,也回不由自主地想对对方道歉,因为友谊对我们来说,真的是太重要了,然而培根又将友谊的真谛描写的那么自然,无论是谁,都不会否认这两点。
第二篇是《论美》,这一篇不得不说同样是一篇佳作中的佳作。美到底是什么,其实没人能真正说清。我想,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无论未来如何,但见到一个人的第一面一定是看看他(她)的外表如何而不是立马探究他(她)的内在。培根的想法应该也是如此,但在他写的《论美》中却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的确,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能真正发出光辉。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不错,形体是一个人的整体形象,体形;颜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脸部,是局部的;而行为之美,指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是后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在三者中最高。事实上,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人亦却是如此——每天关注着自己形体和颜色之美,对于自己的内在的美却一点也不关心,就出现了很多很美丽的女生却出口脏话连篇,让人觉得很没教养,很不稳重的情况了。正如培根所说:“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保持的。”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培根能对世上的很多事情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并写下来让后人们一代一代传阅不是一朝一夕便可成的,也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如果想要像培根那样成为一位有名的作家的话,也要多读、多练,让自己的作品也成为作为人的一生中的“卷首语”。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