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次大规模实测子午线长度的人是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7/08 21:46:16
世界上第一次大规模实测子午线长度的人是
xXrJŤ3I:]/I^45hE xm#D6BR5s}18U.::k?|zzEzxhM/Ð;D=پ}_4o~7?|jBѰgٴkS]y@n }loU}Y~%Uiu'p]Cb>7^PeTܻhn:stU&mhc`knrRx_4fCTʢ:Q+݆4VҢA .Gı_\6jTvLFӏd7Ѵ6*8"|6s6 q쏣yΠjvWb6V% A rtDi}KNm};#oB.`٦ѣbC`",;aDt>7&i޿{7 *2vY9$qpۡ/zc+4YVxSVrF@B,^fܲ?'fN DF˅`Dt_RÇ8A]>2lT4D} Z^mOi(|\eyu%m&r:;s/n]L,TX{b:[m1gE $l57!p]na~q1drh[*j3|_FUYt}q5Jܧabp׋{& kM1je*tp8}-f]cE, ݕ7(uj=M]|hp99c|ESt7 WSŨ}YăM?Bs9[[nh=,1v6rKyw"Z1?.lAakD\fDʊ?jd-I)׈]zb: yxvLeՔ9adU'4=S DfAUcLț qO@hF+H!kT-jPp#A!ҝ2AIj$&a u(V~6$'?=6GK+n\AS3/fQKRgY(wMඡ*\C nڧ00zY?1d39v@^<ɠ(|?~nB/@E1N!yPa# Ԋ|6_D1t`RO#g nL4~-Ak8ɹi^p3?v5T ɭ ʐ`l,ypڈ CڠN]܌UO:4dNFZCg}WlGp:wx:k2bY{2~'nyP}C08Ld_s!Zs3qxY/DOV5D>J3T]2~{j`u@wNl9# 0xNi*JvDk0͆5cx~3<PJH$#νQp)~VA4_cXCu?o4ุku+YYG!bgLuİ%@4-Cci G^r{3 ܈>b7wbs@KZs.+W|[l(f; 4_'jCkO;L7Ť95SKWjBEYz3\',#֭g!umC̃+낡ոQ7vXsl z;鰼_Ni3[XXQl#l+&3Z.+7[uu"Fg%:5lIzXPG# _f`~<e kS9 ޺Z?}AlPl`CK&aDno]ˆgg&+Kn\ 2RliR|+A 1׌I@'nOt*.DU/>-z4}- J.08k)rPf%l[~mi|vΆ}1%9fbSXQ*k뉁iQ<Um$6e0)[̄~0M_.w ,ƶ'^TvXU =eЋڤ%n{jq>Tp"X$4oB~cOU3 07ڮyM9ž dJڊfH雺f/Y2wPS 㯔6l

世界上第一次大规模实测子午线长度的人是
世界上第一次大规模实测子午线长度的人是

世界上第一次大规模实测子午线长度的人是
僧一行
僧一行,本名张遂,唐高宗咸亨四年(公元673年)出生于魏州昌乐(今河南濮阳市南乐县).青年时期出家当了和尚,一行是他的法名.他在青少年时期就刻苦好学,掌握了渊博的学问.他曾经到长安城内藏书很多的元都观借书阅览.稍后他为了学习数学知识,又徒步跋涉几千里,寻访知名的人去请教.这种学习精神,使一行青年时期就以精通天文、历法而相当出名.
开元五年(公元717年),一行从所隐居的荆州当阳山佛寺来到京都长安,充当唐玄宗的顾问.一行在长安生活了十年,于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逝世.在这十年中,一行主要致力于天文研究和历法改革,并且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开元九年(公元721年),唐玄宗命令一行主持修订新历法.在修历问题上,一行继承了我国天文学上的优良传统,主张在实测日月五星运行情况的基础上编制新历.为此,他和机械专家梁令瓒一起,依靠一批工匠,共同创制了黄道游仪、水运浑天仪等大型天文观测仪器和演示仪器,为修订新历准备了物质技术条件.
黄道游仪是用来观测日、月、星辰的位置和运行情况的天文仪器,是浑仪的一种.水运浑天仪(浑象)是用水力驱动的能模仿天体运动的仪器,类似于现代的天球仪.这种水运浑天仪很有规律地演示出日、月、星象的运转,比张衡的水运浑象更加精巧、复杂.另外水运浑天仪上还设有两个木人,用齿轮带动,一个每刻(古代把一昼夜分做一百刻)自动击鼓,一个每辰(合现在两小时)自动撞钟.可以说它是现代钟表的祖先,比公元1370年西方出现的威克钟要早六个世纪,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的聪明才智.
仪器制成后,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一行发起和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天文测量活动.测量内容包括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冬至、夏至)正午时分八尺之竿(表)的日影长、北极高度(天球北极的仰角)以及昼夜的长短等等.为了测量北极仰角,一行设计了一种叫“覆矩”的测量工具,还根据观测数据绘制了《覆矩图》二十四幅.同时,根据测量数据,一行还计算出:北极高度差一度,南北两地相隔三百五十一里八十步,合现代的长度是一五一·○七公里.这个数据实质上就是地球子午线(就是经线)上一度的长,虽然不十分精确,却是世界上大规模测量子午线的开端.在国外,最早实测子午线的是阿拉伯天文学家阿尔·花剌子模等人在公元814年进行的,晚于我国九十年.
在大规模实地观测和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一行于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开始制订新历,到开元十五年,完成初稿,取名大衍历.可惜就在这一年,一行与世长辞了.他的遗著经张说、陈玄景等人整理编次,共五十二卷.
大衍历最突出的贡献是比较正确地掌握了太阳在黄道上视运行速度变化的规律.古代天文学家一直认为太阳运动速度是均匀的,他们把黄道等分做三六五·二五度,认为太阳每天匀速地走过一度.一行通过测算提出:太阳在冬至运行速度最快,以后逐渐慢下来,到夏至最慢,夏至以后的情况和夏至前的情况相反.一行的认识是比较符合实际的.根据一行等人的测算,从冬至到春分,太阳运行三六五·二五度的四分之一,大约九一·三一度,交了六个节气,共用了八八·八九日.从春分到夏至,太阳也走过九一·三一度,共需九三·三七日.秋分前后的情况和春分前后相同.这就用具体数据表明,每二气之间黄道上的度数相同,而时间间隔是不等的.一行进一步创造了不等间距的二次内插法公式,不仅对天文计算有重要意义,而且在世界数学发展史上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大衍历是一行在全面研究总结古代历法的基础上编制出来的.它把过去没有统一格式的我国历法归纳成七部分:第一,计算节气和朔望的平均时间(步中朔术);第二,计算七十二候(五日算一候,用鸟兽草木的变化来描述气候的变化)(步发敛术);第三,计算太阳的运行(步日躔术)(躔音缠,chán);第四,计算月亮的运行(步月离术);第五,计算时刻(步轨漏术);第六,日食和月食的计算(步交会术);第七,计算五大行星的运行(步五星术).这种编写方法,内容系统,结构合理,逻辑严密,因此在明朝末年以前一直沿用.可见大衍历在我国历法上的重要地位.尽管大衍历是当时最优越的历法,但是,颁行不久便遭到守旧派的反对.后来分别用麟德历、从印度传入的九执历和大衍历来计算,结果是大衍历十有七八是准确的,麟德历十有三四准确,九执历十次仅有一二次准确.在事实面前,大衍历才得以继续使用.
总之,一行在天文、历法、仪器制造和数学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功绩,是一位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上卓有建树的著名天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