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进思想品德课教学之我见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0 12:45:08
如何改进思想品德课教学之我见
x[Wr*[J ?/ꍥ{@a7 !邐$! 21sy9|)Z{LR\UU_G($yk~bzdѼavlgԟ٣3|^??鏿/kE>ż}xmrwˋo&YNjw]aT vþlz"xZ0h^g13|]1!Vg&$Ge3 Nq./UAl9wiQ6«~3=|θ=ګkwu'zC3G^xap(6zQVk[QgJilVL|JiֈpàfF}\;e7'5s{4CSg`d1D[F[hd{8obT o ŨDbygroU{fnJ8ϙd2 eϞ&^6uބ|-{+㖒ԑ8y:q=E <-oNA%m-F~a!4&%@>M v!if'yxr-O'aI`E3/tU/qxMƿyr9S~\[L&Q3pϾfᴧ@ WMv v r_tڷ9{>2B|11hQ3W4^]1=<^aˇ2]҃7M?9ͿiXk 08O+̠ow\VTao([̗g13#g'bS>l"8-Aى~0 jfNzNLc wԻ6)-_E+CCZ .nM@|ag,jv;py>0 8i `p8U5Sy[LQ>M`ݣlY]È(k 8~Y~?ļ [u'02Rv@g9dr`J/d\98Ǻs5Wގܜ: L3}{5K 砮 U.SϾ^P }#j&fu?l19qB{mPcuhrǮ)]|g4;5D-Hp4p:xt| ;fCj/>Gsq Dp*'=+M(<7gJND퇭hcOvG9)۵Ÿv| tA;|<|ܖ7H̨BJo}2Eux)|$\[n^1~6v_nك^_R gJ/axOyB4GCٲ%+=#T~y4p&vp%}[ ,3 fvfwb5io)gW[dp/zԸiw;] ]RئB0P+qڻk8,yw.umK۞aX0 4^EûDeq ;Znx^WPUQP7=/<~Tt sһQ{נ,E-B|jL(}o꾖fMmNC̻.7&W13{QIR+=A, %}W0E]G AT|jyfȍgO")ӊK aLVB%Ծ*  ojcm.ۣ~*ej`j[Fp9ɕ->yXRA]50ǘΝV;_恖uVb %CH- A}GV8: 10"rj(r"e 'Ѝw8<"ԔM˿#tq9_"ġ\ޭAC 6.I{)ûhaMjW&k֔ٗ,|(k19 g9϶-"Fª: @F 2n !N5*ϡ^h <8c$sA^n gjqiP"%" ŀ;*G,A4VCYc {I4,FT 34&/hռ$%E{bBy`Xu'vøw7/>8D"}j?x QERundb}wPRCqTLLEOUW '[$ }Cðda,»7;wQ46t^oIWZAV!á,&@|p\/izc tTv0}nHߧL5"DHo<)եNCNˇ;KEw@+1TI8Cac%o*U+ޖJv\8eb0X2hhe~LD̬D*4^CFaDqD2~:!eJ U GAlaXX( O̊U{Ә2x]{g(uE˝ah%3aIW=w,Fͨ*]yea8!]doKLa?qn1k|l̒.k1*+wD:~~9%Ş?'kşmWI 1Ek!yΜj^+h4Șݤ*9U2#]һ_n뛪 `.É`^ӿ]E2eyN'[ݜ4)꟝DiI2eq;aӸPSP, ٮq/]כ+S.> u)E0S|D 'CAk g,ڠJܦkܶ58|Vef;8OHA\ecq_KX6Faf3Ms̾mxGT3bPGBQujnNJ&`>qADDxe8Zh󋨿3/haΏD4zEaJ{a uˌht-q>|.,grz:Qb;M#"8F7X!@5X]krvt>A~ɂUu0uJiZ=k}f; zox+x7 iҘ4SHR4xWIFg'˵JrpyfJ:1pp|3#'G +6,C1(Í`R݅'6O`!^vN{O%)1ʳV❚EUjɻ .^8],'O fEygeU3Esn6Dc Wt'$q c{E`wukHuw|xZL-ށ᳁s֐JN:-VXnu ^\]y!t%^w|nߊo"CZ鶙@^'tIb˰ 4RYi^S2/Lz>x*\>,}@5`s9Ll\#V\` x<"jWf 6iޣ͇|Nʶ]=d & "i4q~kskiD^O"9jZi3S؛gG()Ku?1;Θȏ|yCc$DA/1'i5SJy-]™@8|afV`? %ISΐ&$f :0mF4 ]}h,Ϡ6Υ̗=^*#I"U\_L6L@$"}{}eN ]ޅ#*dxYn%@-K0Ȱ&5}zi_TAH(qn~z>4 fz'iUWsl#i90e@V}tUi1ZtHf1@PQD"J4 {j%KatVtK!z63 2X£X^W1=Te/ibGc)n 3xbA ~?HRw8EgLt([ivdzVLo hρ'7b_t{=X!n٘ B,o$9XBoLSc7jyuY֖˸R<Ӑu׫{r̠ɁyM e*C$:M=IIr]("]Ql-U^^guSmmxb9%(YGWn2I6=&l XRq'kY^=+=u5НXX.9U'gbFtL^RҵhΥ~)LÂ߀Wekp 1}G7lmY[d&F4nK֎.+zT͒7iNQ\1R(sEW/^Jۉx:v'Rs+ga gGSrHG$᥃l2",N#w$5upW7':F:LG`y o*«1$JI9Ùyn|0)4.IM8fN Hbûxd07QL!'g:ϡVksjeձr}Nmÿ9G8ԔtlIÓv,I!<1gSx]wL.*(M`-M}f:mXQ$MZ*ku3{Ժ6;zF.|~ž52ZHhr$M;VqQ$@ӗgW^1i+ .$AW}Q򸒭Nչ>8/8Q/3MuʞQ1Z/+#Ɩ$)L\\Y.k\E+S=͆'n^?zaA;Aphou02 I#%}\xi}͉xfY{~jEH7X AqMH$IL| }ۀƩbzuzqgp<-K,9HP7U5wthDžˁ٭# kT|}cw/

如何改进思想品德课教学之我见
如何改进思想品德课教学之我见

如何改进思想品德课教学之我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对从事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我们对传统基础教育中的种种弊病进行彻底的变革,要求我们教师不仅做课程的实施者,更要做课程的研究者和开发者.我们学校进行了学案导学的尝试,确实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我们教师惊喜地发现了思品已走进了新课程,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已经带来的新景象和开创的新路子:大多数教师将教学目标从纯粹的知识技能转向了“三维”目标;课堂上,更多的教师在关注学生的发展性、人文性.教师在研究着、实践着,学生们在合作着、探索着…
但我也发现,我们现在在思品课堂教学中一些问题仍较为突出.比如表现在:
1、教学互动性不强,学生主体作用发挥不够,教学活动只有少数学生参与,缺乏应有的广度;探究活动不充分,不深入,似蜻蜓点水,缺乏应有的深度,2、情景设置缺乏思维深度,缺少探究价值,“精品”意识不强,多是浅层次的“重复建设”.
3、重形式,不重实效,媒体运用、“讨论”、“辩论”、“表演”、“体验”等,意在“表演”“走过场”.
4、重视现成结论,忽视学习过程,不注意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活动中的具体体验,引导学生参与也多是教师“抢”“逼”“围”,急于告诉学生结论.
5、受到事先设计好的活动程序的束缚,整个教学活动缺乏创新性和生成性,且对生成性的问题置若罔闻,不能有效利用.
6、课堂即使评价笼统而缺乏针对性,多“很好”、“太棒了”、“为他(她)鼓掌”等等,不能给学生以准确的切合实际的鼓励和指导.
7、缺乏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学法指导. 分析上面原因,归根到底在于应试教育逼迫教师疲于应付,没有进行深层次地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以适应现代社会教育的发展.但是我认为,我们教师应该在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下,在自己有限范围内进行必要的调整.
思想品德课有三个基本理念:条件理念——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目标理念——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是本课程的追求;方法理念——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本课程遵循的基本原则. 根据这一基本原则,本人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感悟思品课改,感悟学生成长,思考着这些问题,并想办法能都有所改进.我觉得,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正确处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之间的关系我们一些学校在推行学案导学,我觉得我们思品对于这种模式不必全部照搬照抄,但是一些方法手段确实可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同样也是实施新课改的主渠道和关键环节.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管理者、组织者和促进者,是平等中的首席.面对新课程教学中的种种问题,应避免就“教材”论教材、就“教师的教”论教学、就“课标”本身论课标、就“教师的困惑”论“困惑”……而应将“关注学生发展的需要”放在第一位,试着将这一切放在“学生发展到底需要什么”、“我们为此应该怎么做”等角度去反思.现在的中学生个性张扬,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要使学生接受我们的思想品德教育,就必须要在和谐、民主、平等、开放的气氛下,逐渐让学生在体验中生成自己的思想观念、行为原则和品德习性.因此,一方面,教师应对学生的解决策略进行“最优化”指导:教师应当通过对话、提问、分享、合作等交往环节,促进学生对事物本质联系的深层理解,启发学生不断克服思维的局限性.面对学生的众说纷纭、各执一词,教师不能莫衷一是、无所适从,要坚守“不愤不悱,不启不发”的原则,设法引导学生寻找事情解决的最佳途径;另一方面,教师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自由地、创造性地、个性化地理解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就能充分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上很多疑惑才能迎刃而解.由此可见,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间不是只执一端,而强调的是师生间民主、平等、和谐关系的建立和教学相长间的互动关系.由于学生前面获得的知识是通过自主探究,交流讨论获得的,不够系统稳定,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所以教师要适时进行总结整理,强化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形成稳定的知识结构,当然也可由学生来总结.在总结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由熟悉知识到能力的转化.要注意升华问题,深层次地把握关键点,引导升华,起到画龙点睛作用.二、正确处理教学三维目标和教学形式之间的关系任何教学组织形式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来实现.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只有教给学生最本质、最主要的东西,才能切切实实地掌握这种教材,使它不可磨灭地铭记在学生的意识里”.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从课改后的一段时间看,目前教师最大的担忧,就是担心这样下去知识和技能是否会弱化.尽管现在的教材都已经把知识的数量和难度降了下来,但要想在三维目标中的后两者上有所发挥,就有牺牲知识和技能的危险.为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与探索的过程,以前一、两句话就能够教会的知识和技能,现在必须让出更多的时间.同样,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价值观,教师可能也要单独花些时间来讲,或让学生来答,这样一来,课堂就极容易完不成知识和技能的目标.而事实上这正是“三维”目标的有机联系.在新课程中,三维目标是主要矛盾,知识与能力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假如把思想品德课教学比做一座大厦,由三维目标构成,知识与能力就是大厦的基座,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是上层建筑,基座稳固了,“上层建筑”就能发展得越高.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重要的一维,没有它,将使思想品德教学回到课改前的状态,仍然是人文性的缺失.没有“过程与方法”的目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将难以落实.譬如,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能让好学生一个人代替小组汇报交流,或者让组长做小老师,而要培养小组成员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互助的关系,使之对小组的学习任务建立一种责任感,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不放任自流或流于形式.在教教科版七年级《学会学习》时,先充分挖掘学生课前准备的作用,让他们课前预习,向过去的学习优秀者了解学习经历,探讨他们成功的学习经验,课堂上可适当的让学生执教.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尽力为他们提供方便,也可以加强交往,共同讨论.让学生觉得自己将可能会象老师那样为同学们上课就会更认真的做好预习、分析教材的工作.这些工作做细做好了,相应的思想观念也会留在脑海中,在潜移默化之中就可以影响他们的思想、行为,进而实现这一课题的知识与能力目标.在实施新课程教学中,我们不仅要研究课标、用好教材,挖掘教材的整合点,增加备课的厚度,找到思维的闪光点;而且要敢于并善于展开过程,延长预习过程,交代关键知识的形成过程,放大重点知识的思维过程,布置适度的开放式作业.以此实现教学“三维”目标和教学形式之间的辨证统一.三、正确处理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人的情感不是凭空产生的,总是由一定的情境刺激所引起的,所谓“触景生情”就是这个道理.将教材、教师、学生的情感统一在特定的情境之中,可使学生置身于可感知的环境中去观察,这样就能较好地从心理上接受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进而自觉地将之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教育的内容必须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这既是品德教育的优良传统,更是新课程下需发扬光大的教学理念.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建构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要回归生活世界,要让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结缘.教学内容要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所在社区的生活环境,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一般来说,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是理论知识同他们生活实际的矛盾.这些矛盾是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也是他们渴望在思想品德课上得到说明和解决的.把握了这些矛盾,也就获得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动力.要以学生的视角来关注社会生活,选取社会生活中有价值、有意义的事物或人物与学生共同讨论,在适当的情况下,组织学生走出学校到社会中去观察、收集素材,发动学生自主选择和确立讨论与观察的话题或事件,走进身边的真人真事,做广泛、细致的课前调查,亲历体验,从正在发生的、活生生的生活实际中寻找教育源泉,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同感,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组织学生调查分析身边同学辍学的原因,探究哪些原因属于当事人,哪些责任由家庭、学校或其他方面承担,哪一条保护途径没有尽到责任,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确,作为一个公民,既有你应该享有的权利,又必须尽你应尽的义务.四、正确处理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之间的关系意大利品德心理学基础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实践是最好的老师”的教育思想.她形象地解释说:“一件事,我听到了,随后就忘;看到了,也就记得了;做了,很自然地理解了.”对学生来说,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记忆不深,只有亲身实践和体验到的才刻骨铭心,终身难忘.这里,她强调了学生参与探究与实践的重要性.新课程也强调探究、实践,但是,我们必须理性地看待、正确地处理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的关系.“探究式学习”是针对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提出的.当前,课堂上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并逐渐成为主流的学习方式,于是“探究式学习”和“接受式学习”就成了冤家对头,势不两立.“探究式学习”是从学科领域或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主题,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它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具有重大意义.但是,没有“探究”就不是教学了吗?在大力倡导“探究式”的同时,是否完全排斥“接受式”呢?答案不言而喻.因为世界上最好的学习方式也会有它的不足之处,也不可以包打天下;解决一切学习问题,并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都需要用探究学习的方式来进行.其实,“接受式学习”也是一种最基本、最基础、最常用的学习方式,也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特别符合青少年学生的认知规律,对于一些学习内容来说也是必要的.很难想象,所有的教学内容都用“探究式学习”的方式来进行,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笔者认为,不仅现在不可以将“接受式学习”一棍子打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接受式学习”也是难于完全被取代的.五、正确处理探究时空与创设氛围之间的关系任何一个学习过程都必须以学习者自主、独立思考为先决条件,教师在学生亲历体验活动后,首先要给学生一个缓冲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深入的独立思考的时空,而不能用“正确”答案、“规范”形式去限制学生,应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灵活解开学生的“盲点”,去引导、激活学生的思维.一旦学生经过了自己的酝酿和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教师要及时提供发表见解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有话要说,有话敢说,有观点肯讲,以至出现心灵的交融和思维的碰撞,形成共识、共享,自主发现新知,主动构建知识.在这里,教师光给学生提供时间与空间是不够的,教师还要注意从多种层面入手,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有序的教学氛围,并适时设置一定的思维障碍或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使学生的心态得以放松,思维得以自由地施展,个性化的观点得以生长,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得以发展.即“解放学生的嘴巴,提供表达的机会”、“解放学生的双手,提供操作的机会”、“解放学生的大脑,提供表演的机会”、“解放学生的空间,提供交流的机会”.这样,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在师生信息交流中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感受,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在教教科版八年级上册《学会与父母沟通》时,可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你有逆反心理吗?逆反心理在你身上有哪些表现?你认为逆反心理有哪些危害?为什么会产生逆反心理?”一是问题提出的适时,二是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三是给学生讨论的空间,四是创设学生讨论的氛围.这些问题既可以满足中下学生回答问题、表现自己的愿望,在一定程度上又能够考察优生回答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正确处理探究时空与探究氛围之间的关系.总之,新课程改革不仅需要我们去面对、去实施,更需要我们在实施中不断反思和改进.只有这样,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才能真正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机的互动过程,真正成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的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思想品德课才能更具有特色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