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 衣食住行特点与环境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0 18:22:55
藏族 衣食住行特点与环境
x|Yn+IV|)3Dn菮T'7@(%J")j 5s%^2i>|{NJU 4 t7[)|wd;y/5ٟs{%4:ђ;}qktj w?'q<֢YOrO{n<3~ߤf3GBO~LvL!ԏ?^?TfTzZ2NCUjq=˯GiK?Ǘb$jӤOݶwy=ID`2zƃxh?#ZǪۿ/.+7ግWA2^_o+f4[rw3c넶0+t)Gc[iI]|jar/Git>VRbAKN4/c Jrnf$fRlY[&u”Mً Fz|fM?`I82/֕i%lRϕKӏc?ɠIEl//?E~ulMua Mwy|IɽůKqKdtnwf=^bo6f=8br$٤z6ܪY'>UI^{K3ېP^Y^&(z-M80g),Rz(GD"P`xUEGKd[ä>ԭ#肺lN>plUc:AlDg汄a!Pe#Qx.4ŢBwzɉW+ X h,+됱6z[ LAWp)韂M&Ů7+4&wSp&= BG1RCc)d2p*z،% ܡ:7Pd}ÖC,jv8pCa5Gs+^L#8[2G єtEG&z63ED6䝳_*nˌl!`"~JS.*M>I~<MiL^Uޟڳo.KM" }B>ij>Pq*eNʣ%/?He?-~Q洳Cٔ]:l:6pK3\~@MK>} E7~{ ?jgM'#.x N*aQ*GCVh?vNTib@Ԝ܊c\+򆰬]RdCeEF[S sVs_ol0D b9h8P&+5R}P45qUo ]TO <57 Vw^IU};u*#KݔSxFshEY8519x/P_^~Cp|3Stb^%-)<ppVUw AПLxa·4i毒.v{leƝ& džmFጁ0zNG o>}3$ڲd[D[gϰ  jAK3GaW]ͧ#LͲDgCJHNЃ2y̲ȿ\93@kH5}hn_z&?@W"QL!MT෎D6ѯN1|ǫGg$ %;$ F=ko5">L{Zi#7G9-৕ආDOͫsw6^W F:.>)Ѥ^ ]bPRjG`a2c-F朾ns. c(bR7+4us(PMGPwMJoڇp)q8bf*R(E֭!G5zv %hȮ/xLe;:aS=,| Aqz"xai0Ŭ>Ê.ȿCnƺʑ&>qw }^+\N.O}/$Q4̃ $AKy~o#u_Gg]:@!>2#Qm ޜwف%}{ 7fր!TfZAe J0?36uM%-ZE G,cLluVO_>_d8QM0gBow?/meH+Wrn8CQu(a^01* D0zdI%Bo:f"h<(sPƩXӂf;UuV CAyB(P0ӫp䲛vqE[fqvV7%ݛ[1X14eDl?x[֯xH9ug'a\c V\cTvO@caS/op#$<Nذ N|9IҐ3PBƵ`rTM}M0ay#*f 1ѱNԤ[_h3`Clhԭwioz5b }']˼%ay;cy<+B6WPne)RZA,'| uJJ儹<ῠ'q48=0ČYh2B+]Eȸ@ }X|,Kn *fMin=0At'<%3BJ%tmt9ӆo G_ඣRN&t0CU4(L{V~Z2&9@rO܏S1]F^ٷ>_kf~b!is * Y\<טNL@eB=7R%kۮZC* @7{Slѻ73ۊ<͟^EU! L;̀ FV:737r cl |b%F01WެMnj}: ÷  LiDTc5 a' D!C7@Ymk{4_|^_i[ w2Us+LĂV[h _6ǯ\~rjz)?Nrxg@E:A fdljHJZ)+w*] _,Xt/{cG,v5IXS櫦77 ƚxHT,ݳf<d{f'G#'jUѬh R3UwKcꟛПz9՟w3t]Jy1Z1{<D=a5k5>2<{9ʳ`;m->ϋ߯[d3"6hDӣi7|՛]R5&Mvi7vnk6el[uG*bk65t‹ЮlCҰBmM݉NNj?h}eaH^JXN\ђe6EsN fe:#rF7zŏڋ {:Rs}M (2'p"PS-ZIj+)UѩFv`Ӽb7b] ECF?sVZ;Ҹxee ?F);('" ;ekuq@08[- |eϙn`|حL=+U3 Sp{C}x2!_stpb씞劕6y. tY:VO`%2sFoi9bcVY/ /Vk%.؃7 %!⠙?^׋RDSme3.zl4d>h›I*z2diDlN\bdJaz^Ma8tk T6mx) ?G즦,È IJVK FFdH?.3d|[6``rA΋JK Q u"x8I\+t 2EY.;6Nvaei,t9S ν.1TA:@QG,^՘֫( n /~~g$lP2&Zh ]8l04dVBQL@E;$y]BI">S*UƬm%ьK731g=a281›>x53T0ꆻ)`7rUJݮ*Ycl!brd+d+fcn>TZD|U./e.U{TD#7t(}˩@ܾL4T^a,[Y@ʰ6^Ui=oCBTY€ȼyz j G )x /9;g4Hfսn\+UnUVTTZ5s +Q50u c9ހ!)SԪ@5Ų6r=jԽak`qg=r_qad1e ȿT/UF齗hP30p[LZhJa7-dNawc=(iG o>GAS*X,-Fu]:O[H&gA!n:+XƟDK]@ JHIri(]*"y4 /7%*R+RQԹ& X14wErkOī6hiz bT&ת,4V⚤Թ7(-H. [(w%[&Sh^2Ol+"ҴJauq)pO; V-is؆OH CDM|$їG % 뉄ƈ{a!:Mx-ʔ0VAo)4jb! WY7I6I8cZ:ُps1o2\xXUw e 4[]ݎVq]޲4p]\?c NUj?[V&,Ƙ(4 [9H{]Wn偾Yn+R73'EfPpג)pGOvǢ\@Rgsby:#Mg<+IjinýE#2U9A{JԽSlZn4lB86fC ~qS+?EV\qOj5fVNLW|UMY Y_{&/~1XD}j "ZFe/˅'W% ]<'dxsy 'ۜBȔ4bǐh[wZtgh[rt0-=qu6 L덙ǂTҗ@"0<1}nȡnxa" bJXZxtcw~zN!&6roJvz7JUyp*,4Am8l2YJeGvv@j ,0V_SQvb;paDÁYtwV`+Xx|o*,<[r@I@5S&eHdsElfEZIPj i } MB vH1N]j ^Ll\H9t=tWļ%~?!cYK$ר,%C>й8Atjc97uzs~W9 QWqS{!Ȝ'ne5-~VZp ǃ7t,Km0юE%j&'ӚDVJ"nM?AoN[j8\<UE^SMG,/E8:/_\yLF s㐻Sc1frRVe/ a%X([kAx0y n# VlggϤf/5MNf~bfpoQź;ݬë5ve#"ԲH<"v[^U@w^!t7HU(qZ"Jys<2﾿+;b);}EWؘbN'F~vV|y!G3 8/),]n5DJ`CTF}˻؊w*/Ճ~Қ=o6K-=1LR`)RfhBM>7sڒU ߋbh%`(n\V4V%DaN6,IcW&~\ٷbf?Qa^rLr`2i`HwV\[3*D#$G&wun#X:7O_Ldz=%̸`n6j?s9QT"#3uY2YoqIhJ>Z؝`)M,鹃..0s1ι]zAm@)[4Xj{/;LϰOGxa.wa\C(n], ؾE^ }gϬjhžSҽ߇<0Vxxasʇ7(|'Q{tPI힆|=u r N;f1ߕ & /[1 c7 lZK"} a3!װ ?~W q{?S~I! s&spcQ!-ӛiz1tH?| <'?eƀ [$ XݲcmTcFamogB`Dk)ņ<7pG/z& φӅLjFd'\zWBI ֥jTsv䨑ze~\O0ԁ ~ G 8nfmJ))&h̴.\J2–| 28yFs峗Z4͡>l1[mHnr Vt~^CΓ.]

藏族 衣食住行特点与环境
藏族 衣食住行特点与环境

藏族 衣食住行特点与环境
民族简介】
藏族,有人口600万人(最新人口普查数据),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临近省.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
藏族是汉语的称谓.西藏在藏语中称为“蕃”(音bo),生活在这里的藏族自称“蕃巴”.“蕃巴”又按不同地域分为“堆巴”(阿里地区),“藏巴”(日喀则地区),“卫巴”(拉萨地区),“康巴”(四川西部地区),“安多洼”(青海、云南、川西北等地区).藏语依地区划分为卫藏、康、安多三个方言.
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美丽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现有135多万人口中,藏族占95.5%. 藏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据史书记载:早在秦汉以前,藏族先民就聚居在雅鲁藏布江中游两岸.由于草原辽阔,水草肥美,生产多以牧业为主.主要有绵羊、山羊和牦牛、犏牛.其中牦牛体大毛长,耐寒负重,除供奶、肉外,还是交通运载的“高原之舟”.农业以种植青稞为主,也有小麦、油菜、豌豆等农作物. 藏族服饰无论男女至今保留完整.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服饰,对研究藏族的服饰文化有着重要价值.
藏戏独具特色,歌曲和舞蹈充分体现了民族风格.藏族雕刻技艺高超.位于西藏首府拉萨红山上的布达拉宫,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宫堡建筑群,以其建筑特色、辉煌的绘画、雕塑艺术和珍贵的文物闻名遐迩.
藏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藏文的使用,加强了藏族与祖国中原地区经济的联系.十世纪到十六世纪,是藏族文化的兴盛时期,几百年间,藏族文化大放异彩.除了举世闻名的《甘珠尔》、《丹珠尔》两大佛学丛书外,还有关于韵律、文学、哲理、史地、天文、历算、医药等专著问世.今天的羌族正是古代羌支中保留羌族族称以及最传统文化的一支,与汉族、藏族、彝族、纳西族、白族、哈尼族、僳僳族、普米族、景颇族、拉祜族、基诺族等为兄弟民族,皆出自古羌.
藏族人民热情开朗、豪爽奔放.他们一般以歌舞为伴,自由地生活.藏族民歌抑扬顿挫,合辙贴韵,悦耳动听.唱时还伴以各种舞蹈,如集体舞.这些舞姿优美,节奏明快.其中踢踏舞,锅庄舞、弦子舞最为广泛流传.
[编辑本段]【民族历史】
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藏族的先民自远古时就居住于雅鲁藏布江中游两岸,6世纪山南雅隆部落首领,成为当地诸部的领袖,号称“赞普”(王),建成自称为“博”的奴隶制王朝.7世纪初,赞普松赞干布统一整个西藏地区,定都逻娑(今拉萨),在汉文史籍中称为“吐蕃”. 吐蕃建政后,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进入9世纪后半期,吐蕃王室分裂,藏族地区出现长期分裂割据局面.到了元朝,政府把藏族地区的分裂局面统一在中央王朝的统治之下,在中央设宣政院,管理藏族地区事物.这是中央在西藏设官建制的开始.明朝承袭元朝管理制度.清朝统一中国后,在中央设置理藩院,并任命驻藏大臣,会同地方办理西藏事物.公元641年赞普松赞干布与唐朝的文成公主联姻,被唐封为驸马都尉西海郡王.公元71O年,犀德祖赞又与唐朝的金城公主联姻,由于与东部中原地带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使西藏社会逐步有了很大发展.元朝把藏族地区置于中央王朝统一治理之下,设置由中央管理的三个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管理包括西藏在内的全部藏族地区.明朝也设置了行都指挥使司等地方行政机构.清朝,在中央设置理藩院,管理西藏、蒙古等地事务.对西藏地区正式册封达赖喇嘛(1653年)和班禅额尔德尼(1713年),设立西藏地方政府“噶厦”(1751年),并任命驻藏大臣(1728年).历届民国政府也在中央设立了管理蒙藏事务的专门机构.1934年,国民党政府在拉萨设立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是中央派驻地方的专门机构.新中国成立后,1959年建立了西藏自治区筹备处,1965年正式建立西藏自治区.
[编辑本段]【宗教信仰】
布达拉宫藏族信仰佛教.公元七世纪佛教从印度传入西藏,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公元13至16世纪中叶,佛教日益盛行,佛事活动频繁,佛教寺庙遍及西藏各地.著名的寺庙有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扎什伦布寺和布达拉宫.
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主要教派:公元10世纪后,随着藏传佛教“后弘期”的开始,陆续出现了许多教派,早期的有宁瑞派(俗称“红教”),萨迦派(俗称“花教”),噶当派,噶举派(俗称“白教”)等.15世纪初,宗喀巴实施宗教改革,创建格鲁派(俗称“黄教”).此外藏传佛教还有一些独立的教派:息学派,希解派,觉宇派,觉囊派,廓扎派,夏鲁派等.
[编辑本段]【饮食习惯】
以青稞等制作的糌粑,喝酥油、青稞酒是农牧民的主要食品.糌粑是由青稞或豌豆炒熟后磨制而成的炒面,把糌粑用酥油茶或青稞酒拌和,用手捏成小团就可以吃了.酥油茶是把砖茶的茶叶倒入1米长的木质长筒内,加上盐巴和酥油,用长轴上下冲击,使其各种成分均匀融合而成.藏族同胞宁可三月无肉,不可一天无酥油茶.青稞酒是用当地出产的青稞酿制而成的一种低度酒,男女老少皆喜欢,食物多用肉食和奶制品,不少人爱吃风干的牛羊肉.
【婚丧习俗】
藏族人西藏人死后有五种葬法,最隆重的是塔葬,然而只有活佛和一些领主死后,即享受火葬.小孩死了,或因其它病疾死亡的人,则把尸体丢进河里喂鱼,这叫水葬.生前作过坏事的人,即用土葬.藏族认为,被埋的人是永远不会转世的. 天葬寄托一种升上“天堂”的幻想.天葬仪式一般都是在清晨举行的.死者家属在天亮前,要把尸体送到拉萨北郊的天葬台,太阳徐徐升起,天葬仪式开始.不经允许一般是不欢迎人们去观看的.因为这是不太好的.
[编辑本段]【服饰特色】
手上捧的就是“哈达”藏族服饰无论男女至今保留完整.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服饰.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妇女冬穿长袖长袍,夏着无袖长袍,内穿各种颜色与花纹的衬衣,腰前系一块彩色花纹的围裙.藏族同胞特别喜爱“哈达”,把它看作是最珍贵的礼物.“哈达”是雪白的织品,一般宽约二三十厘米、长约一至两米,用纱或丝绸织成,每有喜庆之事,或远客来临,或拜会尊长、或远行送别,都要献哈达以示敬意.
藏族少女藏族广布西藏、四川、青海、甘肃、云南等地,服饰多姿多彩、男装雄健豪放;女装典雅潇洒,尤以珠宝金玉做为佩饰,形成高原妇女特有的风格.
藏袍是藏族的主要服装款式,种类很多,从衣服质地上可分锦缎、皮面、氆氇、素布等、藏袍花纹装饰很讲究,过去僧官不同品级,严格区分纹饰.藏袍较长,一般都比身高还长,穿时要把下部上提,下摆离脚面有三、四十公分高、扎上腰带.藏袍可分牧区皮袍、色袖袍、农区为氆氇袍,式样可分长袖皮袍,工布宽肩无袖、无袖女长袍和加珞花领氆氇袍,男女穿的衬衫有大襟和对襟两种,男衬衫高领女式多翻领,女衫的袖子要比其他衣袖长40公分左右.跳舞时放下袖子,袖子在空中翩翩起舞,非常优美.
帮典——即围裙,是藏族特有的装束,是已婚妇女必备的装饰品,帮典颜色,或艳丽强烈,或素雅娴静.
藏帽式样繁多,质地不一.有金花帽、氆氇帽等一二十种.藏靴是藏族服饰的重要特征之一,常见的有“松巴拉木”花靴,靴底是棉线皮革做的.
头饰佩饰在藏装中占有重要位置,佩饰以腰部的佩褂最有特色,饰品多与古代生息生产有关.讲究的还镶以金银珠宝、头饰的质地有铜、银、金质雕镂器物和玉、珊瑚、珍珠等珍宝.
民族禁忌】
接待客人时,无论是行走还是言谈,总是让客人或长者为先,并使用敬语,如在名字后面加个:"啦"字,以示尊敬和亲切,忌讳直呼其名.迎送客人,要躬腰曲膝,面带笑容、室内就座,要盘腿端坐,不能双腿伸直,脚底朝人,不能东张西望.接受礼品,要双手去接.赠送礼品,要躬腰双手高举过头.敬茶,酒,烟时,要双手奉上,手指不能放进碗口. 藏族人绝对禁吃驴,马肉和狗肉,有些地区也不吃鱼肉. 敬酒时,客人须先用无名指蘸一点酒弹向空中,连续三次,以示祭天,地和祖先,接着轻轻呷一口,主人会及时添满,再喝一口再添满,连喝三口,至第四口时,必须一饮而尽. 吃饭时要食不满口,咬不出声,喝不出响. 喝酥油茶时,主人倒茶,客人要待主人双手捧到面前时,才能接过来喝. 禁忌在别人后背吐唾沫,拍手掌. 行路遇到寺院,玛尼堆,佛塔等宗教设施,必须从左往右绕行. 不得跨越法器,火盆. 经筒,经轮不得逆转. 忌讳别人用手触摸头顶.
【民族礼仪】
藏族在迎接客人时除用手蘸酒弹三下外,还要在五谷斗里抓一点青稞,向空中抛撒三次.酒席上,主人端起酒杯先饮一口,然后一饮而尽,主人饮完头杯酒后,大家才能自由饮用.饮茶时,客人必须等主人把茶捧到面前才能伸手接过饮用,否则认为失礼.吃饭时讲究食不满口,嚼不出声,喝不作响,拣食不越盘.用羊肉待客,以羊脊骨下部带尾巴的一块肉为贵,要敬给最尊敬的客人.制作时还要在尾巴肉上留一绺白毛,表示吉祥.
献哈达献哈达是藏族待客规格最高的一种礼仪,表示对客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敬意.哈达是藏语,即纱巾或绸巾.它以白色为主,亦有浅蓝色或淡黄色的,一般长约1.5米至2米,宽约20厘米.最好的是蓝、黄、白、绿、红五彩哈达.五彩哈达用于最高最隆重的仪式如佛事等.
民族节日】
转山会藏族传统节日,又称沐佛节、敬山神.流行于甘孜、阿坝藏族地区.每年农历四月八日诞辰时,有九龙叶水为其沐浴,故又称沐佛节.每年这一天,甘孜藏区远近群众身着民族服装,汇集到跑马山上和折多河畔.人们先到寺庙里燃香祈祷,焚烧纸钱.然后转山祭神,祈求神灵保佑.转山后,支起帐篷进行野餐,演藏戏.唱民间歌谣,跳锅庄舞、弦子舞,骑手们还进行跑马射箭比赛.在此期间,人们还要举行物资交流活动和其他文化体育活动.
采花节南坪县博峪一带藏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举行,节期两天.传说,很久以前博峪是一个荒僻的山沟,人们以采集和狩猎为生,以树叶和兽皮做衣服.一天,从远方来了一位叫莲芝的姑娘,她美丽善良,心灵手巧,教会了当地人们开荒种地和织布缝衣,还采来百合花为人们治病.有一年五月初五这天,莲芝上山采花,被镍风卷下悬崖摔死了.人们很悲伤,便在这一天上山采花纪念她.久而久之,形成了采花节.
黄藏历元旦是藏族人民最重要的节日,要穿着盛装相互拜年,并到寺院朝拜祈福.正月十五日,各大寺院举行法事,入夜,各家点燃酥油灯盏,在青海塔尔和拉萨大昭寺等寺,喇嘛用酥油制成的酥油花,色彩鲜丽,雕塑精巧,远近驰名.四月十五日,相传为释迦牟尼成佛和文成公主到西藏的日子,各地举行宗教活动纪念.七月,粮食收成在望,农民背着经卷转绕田间,称旺果节,预祝当年丰收藏历新年.
藏族称新年为“洛萨”.藏历年古时曾以麦熟为岁首或麦收为岁首,是在夏秋季.据记载,公元前100年以前,藏族就有自己的历法,它根据月亮的圆缺来推算日、月、年.几百年过后,苯教徒(西藏的原始宗教)又能精确推算出冬至日归时间,并以此作为一年初始,形成了节日及各种仪轨.公元7世纪,唐朝文成、金成两位公主先后入藏成婚结盟,带来内地的历法.此后,藏族古历法与汉历、印度历法相结合,到元代时形成了天干、地支、五行合为一体的独特的历法.大约十三世纪元代的萨迦王朝时定为藏历元月一日为新岁起始,沿袭至今.
藏族节日繁多,其中最为隆重、最具有全民族意义的要数藏历新年.藏历新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是一年最大的节庆.从藏历十二月中旬开始,人们就准备过年吃、穿、用的节日用品.成千上万的农牧民涌入拉萨城,购买各种年货.此时是拉萨一年中最为繁忙的季节.
藏民族过年是从藏历十二月二十九日开始的.晚上,家家户户要团聚在一起吃“古突”(面团肉粥),以此辞旧迎新,求得太平康乐.一家人在欢声笑语中吃完九道“古突”后,举着火把,放起鞭炮,呼喊着“出来”,走到十字路口祈望给来年带转经的藏族老婆婆来好运.
藏历除夕是个十分忙碌的日子.这天,除打扫房舍、个人卫生外,各家都要在一个叫“竹素琪玛”的木斗内装酥油拌成的糌粑、炒麦粒、人参果等食品,上面插上青稞穗和酥油花彩板.然后把琪玛、“卡赛”(油炸果子)、青稞酒、羊头、水果、茶叶、酥油、盐巴等摆放在正堂藏柜之上,在大门前用糌粑或白粉画上吉祥八图,预祝新年五谷丰登、人畜两旺.
藏历初一,是在凌晨时分吉祥的“折嘎”说唱中迎来的.藏族人大年初一会来一个“抢水比赛”,每户要出一名青年人到河边、井口或自来水下“抢”头道水.据藏族传统,藏历初一谁抢到第一桶水,就是“金水”,第二桶水被称为“银水”,预示着吉祥、幸运,财源滚滚.当太阳升起时,盛装的人们按长幼次序已吃完几道节日食品.那时,邻居间就要挨户端琪玛、敬青稞酒,高诵沿传已久的“扎西德勒品松措”、“艾玛帕卓贡康桑”等表示吉祥、健康、幸福、和睦的祝辞.此后,全家会闭门欢聚.大年初一,许多信仰佛教的农牧民还到拉萨的大昭寺进行朝拜,祈求新年平安、健康.
到了大年初二,走亲访友活动使大街小巷热闹起来,也成了人们展示新年时装的时刻,到处都是“洛萨(新年)扎西德勒!”的祝福声.
大年初三的活动则以宗教、文体内容为主,转经路上、房顶上弥漫着浓浓的桑烟,年轻人在房顶和山顶上插五彩经幡,以祈福禳灾,而广大农牧区还将举行新马驮鞍仪式、赛马、拔河、投掷等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藏历新年的欢庆活动将一直持续到藏历正月十五.
藏历农家年
由于在藏历的元月,后藏(西藏主要的产粮区,指日喀则一带)农民就要开始春耕,所以后藏一带的藏族祖先很早以前就把每年的藏历12月1日定为藏历农家新年.
过藏历农家年的习俗一般只在西藏日喀则一带,其中包括西藏拉萨的尼木县,而西藏的大部分地区,都是在藏历每年的1月1日过新年的.
藏族节日本就繁多,而藏历农家新年是后藏一带最为隆重、最具有民族意义的节日.从藏历11月中旬开始,人们就开始准备过年时吃、穿、用的节日用品.
虽然真正的农家新年是藏历12月1日,但过节的喜庆活动则从藏历11月29日就开始了.从这天晚上的“古突”合家团聚开始,藏历农家新年的一系列欢乐活动正式拉开了帷幕.藏历农家新年的欢庆活动与西藏其他地区过藏历新年的活动基本相同,其欢乐活动将一直持续到藏历正月十五.
萨噶达瓦节
四月十五日是藏族的萨噶达瓦节.关于它有两种说法:一说是纪念释迦牟尼成道的日子;一说是纪念文成公主到达拉萨的日子.这天西藏各地都要举行宗教纪念活动.在云南的藏族人民有的还要到维西县的达摩山朝拜,有“转葛拉”(绕山)的仪式.
女儿节
甘肃文县的藏族,每年农历五月初四、初五,是他们的“女儿节”.节日期间,姑娘们由自己的胞兄陪同,穿上艳丽的服装,带上美味可口的佳肴,上山采茶对歌,和小伙子互相敬酒,祈祝吉祥.
望果节
“望果””(意为转田间)节是西藏藏族传统节日之一.节期为一至三天不等.每年七月,粮食收成在望,藏民们便背着经卷转绕田间,预祝丰收.同时举行赛马、射箭、文艺表演等活动.
演员在布达拉宫广场表演藏戏庆祝雪顿节
雪顿节
雪顿节是藏族传统节日,起源于公元11世纪中叶.每年藏历七月一日举行,为期四五天.雪顿时藏语音译,意思是“酸奶宴”,于是雪顿节便被解释为喝酸奶子的节日.后来逐渐演变成以演藏戏为主,又称“藏戏节”.届时,拉萨市附近的居民身着鲜艳的节日服装,扶老携幼,提上酥油桶,带上酥油茶,来到罗布林卡.在繁茂的树荫下搭起帷幕,在绿茵上铺上地毯,摆上果品佳肴,席地而坐,边饮边谈,载歌载舞,观看藏戏,享受节日的欢乐.下午各家开始串帷幕做客.主人向来宾行敬三口干一杯的“松准聂塔”(酒礼),唱各种不同曲调的劝酒歌.歌罢,客人将酒三口饮完.敬酒声、祝福声、欢笑声经久不息.当晚霞染红天际,人们才踏着暮色离开罗布林卡.据佛教规定,出家比丘在一段时间内禁止出门.夏季,藏历6月底期满,比丘出寺下山,世俗百姓以酸奶子进行施舍.当时纯属宗教活动.
17世纪中叶,清朝正式册封五世达赖和四世班禅后,西藏各地著名的藏戏团体集中到拉萨为雪顿节助兴,雪顿节活动演变成为以藏戏汇演为主,宗教和文娱活动相结合的重要节日,故又称“藏戏节”,因其范围局限在寺庙内外,并以哲蚌寺为中心,故称为“哲蚌雪顿节”.18世纪初,雪顿节活动中心从哲蚌寺转移到罗布林卡,允许市民入园观看藏戏.
西藏民主改革后,雪顿节成为人民群众自己的节日.节日期间有哲蚌晒佛、藏戏表演、逛林卡等活动.每年的藏历6月30日,拉萨市西郊的哲蚌寺都举行盛大的“展佛”活动,让更多的信徒有机会膜拜佛祖,地方政府对这样的佛事活动不加干预.节日期间,罗布林卡内,人山人海,林木间到处是帐篷、地席,藏族群众欢聚在这里喝着青稞酒、酥油茶,吃着酸奶子,并观看藏戏和欣赏各种文艺节目.
1993年,拉萨市人民政府决定,从1993年起,每年举办一次拉萨雪顿节,同时举办拉萨雪顿节物资交易会.1993年8月16日,首届“雪交会”开幕.如今雪顿节已发展成融文艺汇演、经贸洽谈、招商引资、物资交流、产品展销、体育竞技、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节日盛会.
2004年,拉萨市人民政府决定,为了解决传统雪顿节以藏历为准,每年的公历日期不一致,给国内外游客造成不便的问题,从2004年起,除哲蚌寺展佛活动依然按传统的藏历6月30日进行外,由市政府主办的雪顿节固定为每年公历8月18日开幕.
“白来日追”节
藏历10月15日是一年一度的藏族传统节日——白来日追,即“吉祥天母节”.
关于这个节日的起源,藏族民间有个生动的传说:大昭寺的守护神母玛索杰姆有三个女儿,小女儿白拉协姆,二女儿东赞杰姆,大女儿白拉扎姆.因为她们不听话,母亲便许了咒,愿大女儿一生不得丈夫,即使有也只能一年见一次.咒愿实现了,白拉扎姆的情人住在拉萨河南岸赤仆宗赞,每年只能在藏历10月15日相见一次.
为庆祝“天母节”,妇女们在这一天刻意梳妆打扮,到白拉扎姆天母像前焚香祈祷.西藏自古就有不论贫富向晚辈、僧侣、小孩们进行施舍的习俗,小孩们在这一天是最快乐的,一大早就向父母要“白来日追”节日零花钱.
从藏历10月14日晚上开始,朝拜白拉扎姆的信徒络绎不绝,许多善男信女纷纷向天母敬献哈达,大昭寺的全寺僧众举行隆重的例行年祭和会供曼荼罗的定时大祭,并将白拉扎姆的天母像面朝拉萨河南岸的赤扑地,而赤扑地也把宗赞的塑像面朝北,表示两相会面之意.
藏历
藏历是中国藏族人民的传统历法,基本上与夏历相同.它以月球圆缺一个周期为一个月,大小月相间,大月30日,小月29日.平年12个月,全年354日;闰年13个月(平均每两年半到三年加一闰月),全年384日,用以调整月份和季节关系.藏历重视“定望”,不重视“定朔”,即“望”必须在每月十五,“朔”不一定在每月初一,这样藏历与夏历日序有时相差一天.
藏历采用干支纪年,以“阴阳”与“木、火、土、金(藏文直译为铁)、水”五行相配代替十干,以十二生肖代替十二支,再以十干和十二支相配成,如:阳木鼠、阴木牛、阳火虎、阴火兔……2001年是夏历辛巳年,藏历为阴金蛇年,也称铁蛇年.藏历还采用二十四节气,对五大行星运行和日月食也做预报.
根据藏历理论,每三十二个半月应闰一个足月,这样藏历年与农历春节的日期就形成了一个特定的“三年循环”,即头一年相同,第二年差一天,第三年差一个月,然后再循环.

帐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