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底抽薪”什么意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7/13 06:04:27
“釜底抽薪”什么意思?
xZn#ו}@ ;z @b; ("d"^(Jī(?뜪z/g\`^& ɪs׵>o>}k4dS8e^Fs oyi~߾k^}')Z=8_xވ| l?ϥ\8??d[e^con7VXJ,m+ٞtc;>JC9,b!<\ǰ:/kI9960 W:{g[-{UXu ]ٿ 9_ϾTo:VVk~gT"gTf=cAt(' /# d][g [\ynZ6Mo~ 62_VA|,<ǁL(i? 7) o-X)38o$ޒ}ok 9Oa& SY~d8>UѭFS_ H܆[1. _,=OU6"ז/7d9+"m,YD_7d`3b ,S,M;QP~.oZ^WqOX3q61N*)T[9^"UYQ=Z`|ΐS- [ 2|{*s=$a)OjCr̯.OjRe/TsH=˦%HGDUضUl{ażE05lɆ-^|㨽-^vly? |-[_ 8 L:bdX:" pI`??T 4 Ha6ĺ}!\&7w(9 !T0Axa%R"6UizsĐv%y b}"lps,g)8JzNyF$n1\WEe +MDEg :6qATQ+MA@!S;̚j10*永MYND_DO?)58Bθ׳ިo QVt+pOMrz!( ڲ=O/E/-\P:Z=x1hK<]#OLU/Q'*qnD~yPoaRtTcO =pU2VM*OF Xko)| ӟEI- mS_m# 2f3\:U#d7 cЭ\T_nyh4DKyC mCYtEJ}UR>ed=%oezIiJ*1rӔΓF7NiLBU` k.N܋쓫hH`,gy7GbDaj;u G@;ĵ̡]j9᭚˲ cA}wHan!<` ~MF@ܤew12@y)`]1h pl0%WщLTY.R]XE$53u4P y:QH?kqːH]U2snes:Y :031?.FrxIKg +- k.SVy|cu}Ha2{C+Yu|[h,e'DPW^ R0ѡK5A:t4no%+ @6$W)[@bP Iڐ!,05 >S('2,lթroW]|#Baul \5?%ѶX̢{#_@1T|D(Gm-isD)nlRdj['P t !R#"(KLa;y:[lLkZQ"z^\!R/ "E!40wcuEM/2]'x3S9"0X/xGPr~s]Ֆ#p3yT~`* $EB w+6x/p'&V :'@ju}3!թEGW2ef#VO(֤*4T# :$_TGF:p]Sh˱6d.PK%1 .0GrԂmϢe*j*6uW`.1@(yX[jCwهpp!DM&L9#+}꼛B>7:: ťgkB2[اl5\~㭇W^P䢋mGwe.+潈#6mDLJ{C2iKI`N{,1Q&,>[,N'ekJy s=|`J@'b@GM r.W\:4@zy*gKWi̙^ d{$"+@'\f4$Hp_V(DPT5Sh| {;dӉ{Ϝh KjG^3bm۷6"Pb5gH܊;ic#[%QwګGHp̂pHh3 *5p" N\ȟ :&iU eMJTt=1((S5Y4v{%cM;4  {*J-e,]hm14ؔ{< gP .cKAtfj}G|yK'&iD: eFNs텄XeYqUf ,M5?4;YuD _.6F~> Yy Boe)T__Etnt}SZeߒŕvZ}6HrZ?Bȳ5FYh*&m j\Š -J !8Ϫt2eWFt Xρ Zx ̡I1-ʩ4Fis[')YjO*{uLϞs:Fc9QHӝquBHx5m6xT^ui[f/Hܥ(8 J89 z<Ąk;hgb35Eʚ ;]@?%utSf (d.[BN7uWLiGmxBeq[b*_)FQH>t蛖jKҎ8(~SrB7Z* 8N>th0o#<>)0}1:P4^Q?Ȋզn39[*Ejj3L ;RvW71*ɖ&žp\f axCH" @o"hQnl+H(`5+=AJ F ~Hv]PX)8QzHq54]0}XV/xϾ>g_~᯾}_˯z~rw~G 7u

“釜底抽薪”什么意思?
“釜底抽薪”什么意思?

“釜底抽薪”什么意思?
词 目 釜底抽薪
发 音 fǔ dǐ chōu xīn
释 义 釜:古代的一种锅;薪:柴.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出 处 汉·董卓《上何进书》:“臣闻扬汤止沸,莫若去薪.”

釜底抽薪
fǔ dǐ chōu xīn
〖解释〗釜:古代的一种锅;薪:柴。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出处〗汉·董卓《上何进书》:“臣闻扬汤止沸,莫若去薪。”
〖示例〗如今有个道理,是“~”之法,只消央人去把告状的安抚住了,众人递个拦词便歇了。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回...

全部展开

釜底抽薪
fǔ dǐ chōu xīn
〖解释〗釜:古代的一种锅;薪:柴。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出处〗汉·董卓《上何进书》:“臣闻扬汤止沸,莫若去薪。”
〖示例〗如今有个道理,是“~”之法,只消央人去把告状的安抚住了,众人递个拦词便歇了。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回

收起

釜底抽薪
[原文]
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1)之象。
[注释]
(1)兑下乾上:兑下乾上得履卦。《易经·履》卦:“彖曰:柔履刚也。”则里含有以柔克刚的意思。
[译文]
两军对垒,不直接抗击他的锋芒,而是消弱他的气势,从根本上消弱他的战斗力,用以柔克刚的办法制服它。
第四套 混战计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

全部展开

釜底抽薪
[原文]
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1)之象。
[注释]
(1)兑下乾上:兑下乾上得履卦。《易经·履》卦:“彖曰:柔履刚也。”则里含有以柔克刚的意思。
[译文]
两军对垒,不直接抗击他的锋芒,而是消弱他的气势,从根本上消弱他的战斗力,用以柔克刚的办法制服它。
第四套 混战计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不敌其力①,而消其势②,兑下乾上之象③
①不敌其力:敌,动词,攻打。力,最坚强的部位。
②而消其势:势,气势—。
③兑下乾上之象:《易经》六十四卦中,《履》卦为“兑下乾上”,上卦为乾
为天.下卦为兑为泽。又,兑为阴卦,为柔;乾为阳卦,为刚。兑在下,从循环关
系和规律上说, 下必冲上,于是出现“柔克刚”之象。此计正是 运用此象推理衍
之,喻我取此计可胜强敌。
古人按语说:水沸者,力也,火之力也,阳中之阳也,锐不可当;薪者,火之
魄也,即力之势也,阴中之阴也,近而无害;故力不可当而势犹可消。尉缭子曰:
“气实则斗,气夺则走。”面夺气之法,则在攻心,昔吴汉为大司马,有寇夜攻汉
营,军中惊扰,汉坚卧不动,军中闻汉不动,有倾乃定。乃选精兵反击,大破之:
此即不直当其力而扑消其势也。宋薛长儒为汉、湖、滑三州通判,驻汉州。州兵数
百叛,开营门,谋杀知州、兵马监押,烧营以为乱。有来告者,知州、监押皆不敢
出。长儒挺身徒步,自坏垣入其营中,以福祸语乱卒日:“汝辈皆有父母妻子,何
故作此?叛者立于左,胁从者立于右!”于是,不与谋者数百人立于右;独主谋者
十三人突门而出,散于诸村野,寻捕获。时谓非长儒,则一城涂炭矣!此即攻心夺
气之用也。或日:敌与敌对,捣强敌之虚以败其将成之功也。
锅里的水沸腾,是靠火的力量。沸腾的水和猛烈的火势是势不可挡的,而产生
火的原料薪柴却是可以接近的。强大的敌人虽然—时阻挡不住,何不避其锋芒,以
削弱它的气势?尉缭子说:士气旺盛,就投入战斗;士气不旺,就应该避开敌人。
削弱敌人气势的最好方法是采取攻心战。所谓“攻心”,就是运用强大的政治攻势。
吴汉在大敌当前时,沉着冷静,稳定了将士,乘夜反击,获得了胜利。这就是不直
接阻挡敌人、用计谋扑灭敌人气势而取胜的例了。宋朝的薛长儒在叛军气势最盛之
时,挺身而出,只身进入叛军之中,采用攻心战术。他用祸福的道理开导版军,要
他们想想自己的前途和父母妻子的命运。叛军中大部分人是胁从者,所以自然被他
这番话说动了。薛长儒趁势说道:“现在,凡主动叛乱者站在左边,凡是不明真相
的胁从者站在右边。”结果,参加叛乱的数百名士兵,都往右边站,只有为首的十
三个人慌忙夺门而出,分散躲在乡间,不久都被捉拿归案。这就是用攻心的方法削
弱敌人气势的一个好例子。
还有人说,敌人再强大,也会有弱点,我方突然击败敌人的薄弱之处.再击败
敌人主力,这也是釜底抽薪法的具体运用。战争中也常使用袭击敌人后方基地、仓
库,断其运输线等战术,也可以收到釜底抽薪的效果。
釜底抽薪,语出北齐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抽薪止沸,剪草除根。”
古人还说:“故以汤止沸,沸乃不止,诚知其本,则去火而已矣。”这个比喻很浅
显,道理却说得十分清楚。水烧开了,再兑开水进去是不能让水温降下来的,根本
的办法是把火退掉,水温自然就降下来了。此计用于军事,是指对强故不可用正面
作战取胜,而应该避其锋芒,削减敌人的气势,再乘机取胜的谋略。釜底抽薪的关
键是关于抓住主要矛盾,很多时做,一些影响战争全局约关键点,恰恰是敌人的弱
点。指挥员要准确判断,抓住时机,攻敌之弱点。比如粮草辎重,如能乘机夺得,
敌军就会不战自乱。三国时的官渡之战即是一个有名战例。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河北袁绍乘势崛起。公元199年,袁绍率领十万大军
攻打许昌。当时,曹操据守官渡(今河南中牟北),兵力只有二万多人。两军离河
对峙。袁绍仗着人马众多,派兵攻打白马。曹操表面上放弃白马,命令主力开向延
津渡口,摆开渡河架势。袁绍怕后方受敌,迅速率主力西进,阻挡曹军渡河。谁知
曹操虚晃一枪之后,突派精锐回袭白马,斩杀颜良,初战告捷。
由于两军相持了很长时间,双方粮草供给成了关键。袁绍从河北调集了一万多
车粮草,屯集在大本营以北四十里的乌巢。曹操探听乌巢井无重兵防守,决定偷袭
乌巢,断其供应。他亲自率五千精兵打着袁绍的旗号,衔枚急走,夜袭乌巢,乌巢
袁军还没有弄清真相,曹军已经包围了粮仓。一把大火点燃,顿时浓烟四起。曹军
乘势消灭了守粮袁军,袁军的一万车粮草,顿时化为灰烬,袁绍大军闻讯,惊恐万
状,供应断绝,军心浮动,袁绍一时没了主意。曹操此时,发动全线进攻,袁军士
兵已丧失战斗力,十万大军四散溃逃。袁军大败,袁绍带领八百亲兵,艰难地杀出
重围,回到河北,从此一蹶不振。
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野心勃勃,他串通楚汉等七个诸侯国,联合发兵叛
乱。他们首先攻打忠于汉朝的梁国。汉景帝派周亚夫率三十万大军平叛。这时,梁
国派人向朝廷求援,说刘濞大军攻打梁国,我们已损失数万人马,已经抵档不住了,
请朝廷急速发兵救援。汉景帝也命令周亚夫发兵去梁国解危。
周亚夫悦:刘濞率领的吴楚大军,素来强悍,如今士气正旺。我与他们正面交
锋,一下恐怕难以取胜。汉景帝问周亚夫准备用什么计谋击退敌军。周亚夫说,他
们出兵征讨,粮草供应特别困难,我们如能断其粮道,敌军定会不战自退。
荥阳是扼守东西二路的要冲,必须抢先控制。周亚夫派重兵控制荥阳后,分两
路袭击敌军后方:派一只部队袭击吴、楚供应线,断其粮道;自己亲自率领大军袭
击敌军后方重镇冒邑。周亚夫占据冒邑,下令加固营寨,准备坚守。刘濞闻报大惊,
想不到周亚夫根本不与自己正面交锋,却迅速抄了自己的后路。他立即下令部队迅
速往冒邑前进,攻下冒邑,打通粮道。刘濞数十万大军气势汹汹,扑向冒邑。周亚
夫避其锋芒,坚守城池,拒不出战。敌军数次攻城,都被城上的乱箭射回。刘濞无
计可施,数十万大军驻扎城外,粮草已经断绝。双方对峙了几天,周亚夫见敌军已
数天饥饿,士气衰弱,已经毫无战斗力了。他见时机已到,调集部队,突然发起猛
攻。精疲力竭、软弱无力的叛军不战自乱。叛军大败,刘濞落荒而逃,在东越被杀。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9225213.html?fr=qrl3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