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某一事例,简要说明学习《生活与哲学》知识的指导作用及其效果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8 20:46:01
以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某一事例,简要说明学习《生活与哲学》知识的指导作用及其效果
x}Yo#I_ T]=xsz}Qa{`\DĭHJ*DI_n32O|s"E5 l@=̌=%b~OU]UJa ݺscnxߛ,vo"ncW:=Xu1TUtTpoU&Qܾ,7?UEoUۅ{/U~s8OZT{lL5.I?UnK'1;i̮N1i3VCLN n{ۧM'Ґ}_@FR㾽On3〫2K)0f[]+2xDro6VZtG*yWaaڎ hm,U&6zv*C4pA+WuQK 7*,zf E'S0cE7ї@~[Ao%([ɤT%kfgY=&UjkE֎hP9O]iV9K/{"G-lVcUZGjvڣQ̩?FY%QHn: eaHcMNv~S{ΠHE$/Rnƃ'ɜ.թd4/wc**bAUjnm\Kwٍ_Ҕê}?oŷ4q(&p}_ޛKD]xgGTJf)y\iMd--!2UTnB*S艣H'done] c?A;90hoAߩrᶎ yR"cD^ADF}˛eۭ3L'k?3Kn8WqEj? zhU6'_;P}\*,r~4)I .z)IY.l=4`HEv~9 p-<),`ip`_2DJi?֮ IaV~9j HS}i4RSZ~zes{Xvi@NaO@[ 6+AxڋӀWeeZ) R2|ё= y7[%RӬJP,"˕hAU|4-ݪ|tp,/Jzt+͌oX݌U }4D=:#Ʋvn[{"*[Y>6k9unFoͺEz :٥>TӢQ[f|O-SP(st`6+X]n-q[C_aY2 9< O!B৐3E-%rwє|뗑F^ hIZFD Kazv4TVkm19OK TܳEцgifb[Q 弯eIih}QtPtP% ѳhs}uE:܋,*~9@1xFggTww*O0PKџ͘YܝJ2cֻ=Eu)-׵EvTRmX̮H%aYHv-z=[ҘH& .t <7$x$18Y?^? -l|- o6Uϴ;IA⋠t̥i3qR+;Eo_i lz:8{Ī}j!+IU96k֚AX"،ˬ7o KU|dBk:Ji*> I x ֵERpOZ5ed"D$C$ ŏ2,`^a(ĕHK*.ˈyI*ڐ?~2=:%tڵ=zѿ ` R.>4"Udd-_;1V1z9j?k?¾0x,(1rg!ysC܊ʦѼ$fwnxr[NzR>0{6±Y-թoEi*oF BoS46d;i;tY!mX";!+,Ub,UF⁀)%$T3J@M=b*_qcq%TP%[?-bi gV0$ -o}ީ _rg֞M^]XW WY+P@7>Nnm٥S? {ϩExc3`io;jr3, "8~24;]qR%t0z]GbevM9tc^ 0c"Z7_K+~Meo }m}`]?~7?6o7 z^@؏dޞ#-۬JQ]67ީ߽}"!e&9ERGD G1؄dVpn˲IUjuyA{8F 5Ogx"*JX!^Qҝ$tM~؏n+ԫ]OZbf @6Mv[X>tT-C;: RE0{6"DL[F(X'TW,y&ḝ I*ʜw#ݔhO;uq D[wDXcQTU7QO_ԮwLҟX>yD,α4-ApCE@Үzy|kv8U~g]ۘ)1VO,brϳ PnƪZ1$⫘˔JnTR^}ʻ/9MMѸ]U[f΍7`^('cv Pe"ՐHɀ^New`TRS>ͦU Ӹ3!X5pسO(D;)hS|w .[GVӼV&B~xl,!D00L :Y&.!m&KKȴ;&I4F/**Ă}'Ԁrcg ͦJ sT GXW>ilVM !,~9ס[frzɰ]hJ.:@\Q&WSpqoiX Z{W Tv1m~̳q=sZI9pC5*z-= &nAbY* fQk0Uc:!DoD1 ;n1vK`1^1<- ѝa}~Kh0mVRt[N!"k~R:D?>$˝`t;y۽1LU:o=S^i8c whBh,r݌xY@цd:Ǎ7xzV:Ѽ1*yF# [_[3"Ta_4J`"_HBw6ǤHxY[*u4+$}`s#Id:)ۑ*EQ5rbʷXr RIɬK,CdJ*~GV/ЯRH3N?B)AD__B|~%\xD#[=@6.rc`'%x?akAHC'%\qv{HYm"dD @872wr -s׮(i;OduR٣O&b#}׆!;_Q!? 1@&Bsb4O/!s|?rP?}8 gY%l$lU߿|^D B_2^f=A5>~u_ܧc{z 䭒l* u@g\mӋ?k=`F܄L[?W;ߟcIer~UeN$)v<;/meia79m']aiDp@\`\7dbxV:8F!fHݴ{CLGT3;8념7߲-Kl`qvnܳ`HU)[:*z-w^7$5Slf::ΎWAaXCGPn.KW6VrPgfϖ?K]E ve1$' 9$2U4to- ]6XO/:Xp'p&M[ilc$6[v! 앬1R3-g'd8;nlLnfUD0Rjr h[6=iae?c9mk-n[~Lt^.doC(U+>I -cp/eO-Hm~H;5@YaT/ŋ@'&]'Ol1iZ؁IDrgxd?&;AfRX |.9X t'sL/^&RցN]eK| AxE ~(6RD$W2ӎA/ Wlf Tu889&ֆW@|zHGfr4MTyɩ$=+#;?*hݫ;`~~_nv|Ӵ'чNQB!f$8A '0| /EMZ@!+h 08`]VIM8*kᖬeQ] DnKk}i zE!D=5NΌ)zYs=< rN..^q~9]\.L6߇$lyRAOϘ R<92ibGq{teK Y=G "\85'7:gIZgpwrItTfTT':o& Bv L]>F:;*@%qp*/bBbs`ao9ޙv IY@HmTa}]b"tr^ ҷJ~!377pvm9u!F) &`څւdZ$?tbN&Z m4i .i!a,lwĭ/-X`Buj$86:7w /Iԙ'ї%{&cك-`Ԭ[2|R w) Ɠ߲U5o|%_rL񵏈9"|wL$B׫x A[ǜ$%yԑ\FBF~yo#R_D/+qVBO͛To,Cj`Ut"'BkYk4ng4.a}> qʯe]qJ94,.= 0< 3%yvGVP* ۈwD LOu%HTqKCiONQ6|ABnYZ&z&TBk'sV54n9{o~X>ŐJ9:_o}#᭱/?Пvˈ8TGvq׉ԧ20”'W:ietE 'loaV"Ax$=QjJge IpMۘZD!y~e*e1ZL.?? }> )˓٬$ql8W+$L+5zу&"e@¹’}I+!'r&Wè>=h+9ɦNRiyyy␪y~bnntu!/0' l H-oŦdv2z`>4څƏIUh84nv* U;TSDa9) ^-!Lh {2Y9]T/bJ8~B8gGW>-nnI"p9 h9=%c+^DeW0b/'ϭ4ͣ^8ƚQTQAU]>1uA)Td^lPؕ=$A0FgpcyO/(Qr>~%ڡ>ϱa?l`@TiwA&db5K+2l7)[gyh֬' LzN S\WXz`* KV ssM=fST97X%/RYDsl.Q.8 psxJ5YtpiL G 4mM :+BhVaƁg?9@egbnZD2t1!SQ06)k47Q@0&m439{ m0ӨP.{"6B^D۾<'tkJox ĄDpYD#ggRZrAg>86#k^,Zx$B:eUۊӟ\/OnylX@΢quR6Ay)d.Tj6?t1H/VWhXpOE[|RPDNetn_Q(Oe>kJvw,C ҍ쏞ۭ;J+0}SkF\7!zaN}X']T5 } -E 8v o8N$ۣ>P#ÍgBHvp$BHDyKAldiBݐI'(<`OU?Z'!7noG!9{dB~ӕ f"ώd0k0簑M,ę/&Ow hK v#i`n L{vg_hgC S|4FY]!jڍʹ?1g'Gj_禚+B=S9 Jx`n%9Df VŞۨ.!&ȼsyvE<<+UTmZΐa38Go?rC"d '𖉾ElN=me৐'b:IG"Zׁ<9k7scUVL5Mdm| aJ"n.rR*˴W "x'GLKYoT::6֝ 8G*V9ݥq>W&?` >"Cq֩ohN:@ !"^ vK{ S(ZΊqIn0<V#aŋJtpTS3 ?ȈdK%1C祒؅8 }_qP\ީ7-)v*2,5J8^ZOtѷ 5p.}mlr^= CfNZ˪>|H]ӗ&RtS,@4|#tj <"8hEs 8*Oƅ iW}:H9;ϒ뤽a`@|@G]q1e,Il/R dK!ǧ93}kkt̉ʕ{bw{Wk.WͥJir[r 5= ުz|3~eZynP鯿5Hm.2 GrVH/R.\},q;ēJu.I|!Ҹg:P(|;B.T3.bDȜ\sGmifD[)twywlw˹~B֝<ۅ(~xVf&cn>KH. qd;}sRA_% LMɁO }[PU-j5ˉg%B+{yٴ)wCW /rVjC>V^iA^hkedF%M&1w6Z$ԗE>wb"(APrr`ry I4)؜k$ݎ —Pj'_ac;Dx W3Lp2ńe| on7v%עA1E?YZM8tTBsc2&0  dy&AH_h9.oۼp~.O]ܖcږ&ZZMPDǤ9q>1f[GL=u@WL#U`ɸ_ ge?~ Տ

以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某一事例,简要说明学习《生活与哲学》知识的指导作用及其效果
以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某一事例,简要说明学习《生活与哲学》知识的指导作用及其效果

以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某一事例,简要说明学习《生活与哲学》知识的指导作用及其效果
全书基本框架图】
  哲学前言 1、产生 2、含义 3、基本问题与基本派别 4、作用 5、发展
1、世界是物质的
    唯物论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观) (1)物质决定作用-方法论
(2))意识能动作用-方法论
                3、规律客观性与普遍性
                4、主观能动性与规律客观性(三句话)
                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认识论 2、真理具有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
(实践观) 3、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辩证唯物主义
1、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方法论
联系观 2、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方法论

活 1、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普遍性、实质
与 发展观 2、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哲 3、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学 辩证法
1、 矛盾的含义即对立统一
2、 矛盾普遍性
                 3、矛盾特殊性
            矛盾观 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5、主次矛盾关系
                 6、矛盾主次方面关系
                 7、两点论和和重点论的统一
            辩证否定观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历史观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3、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改革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历史唯物主义
           价值观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人生观 人生价值的内涵及评价、实现
           
-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知识结构: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一、【了解】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二、【理解】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
  1、什么是联系?
  
  
-
  2、联系的普遍性
(1)含义
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2)表现(普遍性原理)
  ①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事物之间)
  ②每一事物内部的各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事物内部)
  ③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整个世界)
(3)联系普遍性的方法论要求:
  
  【提示】
"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不等于"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因为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具体的.
[例1]北极熊变瘦了!科学家说,由亍污染增多,污染物进入北极熊体内使其体型缩小;全球气候变暖,海洋冰面减少.北极熊要花费更多的能量猎食.这样就限制了它的生长.下列选项中与"北极熊减肥"现象所蕴含哲理相一致的是
①水集鱼聚.木茂鸟集 ②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③上律天时,下袭水土 ④物我一体,心物一体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例2]东西方文化不断加强交流,这体现了
  A.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B.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C.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D.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3、联系的客观性
  (1)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提示】
联系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性,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在联系观上贯彻了唯物论思想.
  (2)联系客观性的方法论要求
(3)表现
  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它们都是客观的.
区别自在事物的联系:人类产生前就存在的自然物本身固有的种种联系.
人为事物的联系:通过人类实践建立起来的种种联系.联系人为事物的联系以自在事物的联系为基础,是自在事物的潜在联系的显化和实现. (4)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是无能为力的,
  .
【疑点】
为什么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
(1)人为事物的联系以自在事物的联系为基础;(2)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物质性的活动才能形成;(3)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回顾并小结: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
(1)矛盾分析方法在唯物辩证法中的重要地位
从世界观的角度看,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因此,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从方法论的角度看,世界充满矛盾,认识世界就是认识矛盾,改造世界是就是解决矛盾,因此,矛盾分析方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正是如此,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就成为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
(2)矛盾分析方法在高考中的重要地位
矛盾分析方法一向是高考的重点,纵观历年高考试题,涉及矛盾分析方法的题目的分值占总分的比例都比较高. 试题设问的指向主要有:
①事物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一分为二的观点;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关系原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④主、次矛盾相互关系原理及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关系原理;
⑤与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例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2 某市城市居民收入和消费增长率变化表
年份城镇居民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农村居民实际人均纯收入增长率(%)城镇居民消费实际增长率(%)农村居民实际增长率(%) 2007 12.4 9.6 15.8 5.8 2008 8.6 8.2 13.2 5.2 2009 10.1 8.7 13.7 5.4 注:2009年该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1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365元.
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政府为了增加居民的收入,扩大居民消费,保障人民生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三农"工作,增加农民收入;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在解答上述两个问题的过程中,你是如何运用矛盾分析法的?
[例42]材料一:虽然国际经济环境持续恶化,外贸出口严重受挫,国内不良资产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但 是我国经济继续平稳回升,工业产值和投资规模持续增长,2009年全年实现"保八"目标已成定局.(即GDP全年增长速度达到8%).有专家预测,中国经济将从全球金融危机的复苏赛跑中率先胜出.
材料二:2010年我国GDP力争实现"保八"目标,是综合了中国当前经济与社会发展各类复杂因素之后做出的考量."保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保住"八"意味着保住了增长,从长远来说,保住了一定数量的增长,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也就有了保障.
(1)材料一对我国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给我们哪些唯物辩证法的启示?(6分)
(2)结合材料二,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我国力争实现"保八"目标的必要性.(6分)
[例43]目前,低碳时代已经到来.为发展低碳经济,我国提出以下举措: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制定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先试点示范,后总结推广;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开
发低碳技术、产品;积极运用政策手段,推进低碳制度创新与法律体系建设.同时.通过广泛的宣传动员,进一步倡导企业和公民开展绿色生产、绿色经营、绿色消费,实践低碳生活方式.
(注:低碳经济:一个新的经济、技术和社会体系,与传统经济体系相比在生产和消费中能够节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还能保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势头.)
(1)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说明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做法体现的哲学道理.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就发展低碳经济提出你的建议.(6分)
 
 
 
 
 
 
(3)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为什么要积极发展低碳经济?(6分)
第九课达标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有人将当代信息领域中信息富有者与贫困者之间的差距形容为"数字鸿沟"."数字鸿沟"造成的差别正在成为中国继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脑体差别"不大差别"之后的"第四大差别"."四大差别"的存在表明 ( )
A.矛盾是无法解决的 B.矛盾就是对立
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矛盾具有普遍性
2.哲学上讲的"一分为二"与"合二为一",体现了事物矛盾双方 ( )
A.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 B.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D.既相互区别又相互排斥
3、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也没有到处都可以套用的'模式'和万古不变的教条."与此说法不符的选项是 ( )
  A.辨证施治、对症下药
  B.不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使用一种方法去解决所有矛盾,注定是要失败的.
  C.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因此解决矛盾的方法也是普遍适用的
  D.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4.党的主流是好的,腐败分子只是极少数;同时也必须看到,腐败现象发生的土壤依然存在,反腐败斗争的形势还比较严峻,为此,我们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 我们党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体现的哲理是
  A.办事情要善于抓重点 B.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 )
  C.认识在不断深化和发展 D.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
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完成5-6题
5.关于矛盾双方"对立"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矛盾双方的对立可以离开统一而存在 B.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C.矛盾双方的对立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D.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的尖锐对抗和激烈冲突
6.关于矛盾双方"同一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等同 B.矛盾双方无条件转化
  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赖并相互转化
  D.矛盾双方的统一只存在于事物之间
7.国泰民安是中国人历来的社会理想,而要长治久安就必须居安思危,因为"思所以危则安矣".居安思危、思所以危则安是因为  ( )
①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是不同质的事物 ②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是同质的事物
③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可以互相包含 ④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关键是全国提高人的素质,把人口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实施这一战略的哲学依据是 ( )
  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②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④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④
9.手机、互联网等各种现代化通讯传播手段在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新的困扰,如"信息焦虑症".上述材料表明  ( )
  A.矛盾具有必然性 B.事物是一分为二的
  C.矛盾具有特殊性 D.事物的性质是不确定的
10.垃圾是一大公害.但据科学测算,处理利用50万吨废纸,可避免砍伐300平方千米的森林,100吨垃圾可回收3-5吨有色金属,相当于开采冶炼30吨矿石.上述事实体现的哲理是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B.复杂事物存在的诸多矛盾中有主、次之分 ( )
  C.矛盾具有普遍性 D.不同事物存在着不同的矛盾
11."人生譬如滑雪,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加快速度."这句格言说明事物是
A.相互依存 B.相互转化 C.相反相成 D.相互渗透 ( )
12.下列说法中,最能体现矛盾同一性的是 ( )
A.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B.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C.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D.不见高山,不显平川
13.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给人们文化生活提供了许多优秀的精神产品,但由于市场盲目性和传媒商业性,也引发了种种令人忧虑的现象.这体现的哲理是 ( )
  A.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坚持一分为二看问题 B.文化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物质手段
  C.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文化是人类特有的,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14."十一五"规划首次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先开发、重点地区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对被列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国家会允许它们的GDP负增长.这体现了 ( )
①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③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④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5.历届奥运会吉祥物在设计时都遵循了"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理念,将最耀眼的本土文化呈现给世人.这一设计理念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
  A.部分影响整体,没有部分就没有整体 B.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C.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特殊性表现出来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场合相互转化
16.以下分别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2004年雅典奥运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奖牌样式.
24."重中之重"说明在复杂事物中( )
  A.只有一个矛盾 B.只有一个矛盾的方面
  C.只有一个矛盾,并且只有一个矛盾的主要方面
  D.可能有诸多的矛盾,但是只有一个矛盾是主要矛盾
25.胡锦涛主席提出构建"和谐世界"的新主张,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认为世界上的各种文明、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应彼此尊重.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A.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B.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 ( )
  C.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D.办事情要善于抓重点
二、非选择题
26.当前,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如: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有人认为: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说明,目前我国社会还不和谐.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27.在某校高三(1)班的主题辩论会上,同学们对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的影响展开了激烈的辩论,甲乙双方有不同的观点和理由.
甲方:大众传媒为低俗化的文化推波助澜,助长了中学生狂热的追星现象,一些落后腐朽文化借助大众传媒肆意扩散.
乙方:大众传媒使内容丰富、格调高雅的文化作品得到更好的传媒,人们在紧张的学习和工作之余,看看电视,读读报刊,玩玩电脑游戏,满足了精神上的需求.
请你根据《生活与哲学》中矛盾的观点,对甲乙的观点加以评析.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一、【理解】辩证否定的含义及实质
  ⑴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⑵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也是发展的环节.
  ⑷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实质是"扬弃".
[例1]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辩证否定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否定 B.否定是对旧事物的保留
C.事物的否定是对旧事物的克服 D.辩证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二、【坚持】辩证的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
  ⑴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要求我们要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我们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和权威;又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
  ⑵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要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这是我们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
[例2]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来源:Zxxk.Com]
  ①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必然灭亡的 ②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和对待 ③认为事物的变化发展只有间断性,没有连续性 zxxk④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例3]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这说明
A.否定一切是发展的前提 B.应该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C.只要否定就能发展 D.怀疑精神就是创新精神
[例4] "别因为落了一根牛毛,就把一锅奶油倒掉;别因为犯了一点错误,就把一生事业扔掉."这句俗语的哲学启示是
A.树立创新意识 B.反对唯心主义
C.坚持辩证否定观 D.克服唯意志论
[例5]2009年9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要更加注重推进结构调整,更加注重加快自主创新,更加注重加强节能环保.党和国家重视创新的辩证法依据是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④辩证的否定观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例6]右图"圆的自白"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②要树立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③肯定就是否定,终点就是起点
 ④辩证否定是事物发展的重要环节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例7]近年来,《沂蒙》、《南下》等"红色"影视剧,
从新的角度诠释革命英雄人物,顺应了当代观众的审美要求,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2010年山东省"两会"期间,如何进一步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的热点.
材料三 上海世博会上,各国展馆纷纷展示本民族文化的独特风采,如丹麦"小美人鱼"、卢森堡的"金色少女"像.同时,许多外国展馆也都嵌入了中华文化元素,如意大利馆的"福"字,挪威馆的"中国红".
  透视《沂蒙》《南下》等影视剧的成功,有人认为"没有否定就没有创新,创新就是否定".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评析该观点.
[例8]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举办引起了校园世博热,同学们纷纷上网"逛"世世博.一个世博专题网页引发了某同学的兴趣和思考,他发帖提出了自己的问题.以下是该网页的部分内容.
【世博之愿】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以其特有的方式生动地展现了该主题.中国江苏馆则以"园林+园区=家园"的特色,构建了对世博主题的独特诠释.
发帖:本届世博会倡导的理念有哪些?
跟帖:绿色低碳环保理念
请你再列举两个理念,并依据唯物辩证法原理,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践行.
  
三、【理解】创新的社会作用
  ⑴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⑵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⑶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⑷创新促进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急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是时代的引擎,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例9]2004年以来,中国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形成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今天,中国已步入高铁时代,并正在成为高铁技术输出国.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表明
①创新就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 ②创新的过程必定是"扬弃"的过程
③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 ④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人类思维的变革
A.①② B.②③ C. ①④ D.③④
[例10]在我国.抗虫棉的推广不仅使农民累计增收丁760亿元,而且节约了1亿公斤农药.减少了环境污染.抗虫棉的推广还完善了农业科技服务和农民技能教育培训等体系.这表明农业科技创新
A.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农业劳动对象 B.带来了理论创新和生产实践的深化
C.促进了人们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 D.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进一步发展
[例11]针对中小学办学中存在的偏离国家课程计划、片面追求升学指标、学生在校集中学习时间过长等问题,2009年6月江苏省教育厅颁布了深入人心的实施素质教育的"五严"规定.这表明
  A.制度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B. 理论创新决定实践创新
  C. 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D.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来源:学科网]
[例12]材料一: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关系到国家竞争力和民族的未来.物联网有望成为我国抢占一代信息技术前沿的桥头堡,成为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新引擎.我国政府必须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及早谋划,有所作为.
材料二:当前,物联网发展在研发水平、行业标准、人才队伍、相关政策、国家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等方面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
物联网是创新的成果,物联网的进一步发展仍然要以不断创新为动力.运用《生活与哲学》中有关创新作用的知识,主张如何促进物联网的发展.
   综合探究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1.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1)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3)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和对立统一规律,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坚决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发展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
[例13]战国时期思想家韩非认为:"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西汉哲学家董仲舒却说:"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上述两种观点                    
  A.前者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后者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B.前者属于唯心主义观点,后者属于唯物主义观点
  C.前者属于辩证法观点,后者属于形而上学观点
  D.前者属于形而上学观点,后者属于辩证法观点
  
第十课达标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文化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环境、传播条件发生了变化.我们要深人研究新形势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间 题,善于在更加开放的环境中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这体现了 ( )
①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②一分为二的观点
   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观点 ④认识不断发展的观点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理论创新,这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根本要求.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这句话说明了  ( )
①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就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②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 ③要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 ④要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