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国造汉字发展史具我了解仓吉是最开始造字的,不知怎的春秋战国时就演变成了很多种字的写法,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命李斯改为统一的小纂体.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08:34:22
有关中国造汉字发展史具我了解仓吉是最开始造字的,不知怎的春秋战国时就演变成了很多种字的写法,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命李斯改为统一的小纂体.
x\n#ɕC2 4/m`d)%R"U.Vh.`>fT0LQR` q.{"?wN3gA4~̙N͔7)_ݜ2|e*9s 3I `wo-6֩(S?u7l3:;ӿt&US; &29sϋ:1 {5$TS)ͩ_rvzNu8.Qj>݊W6!C v烏~IOa$8`뎜uu݄)n׻i*3wj'YqלnLK/ơ(0变b,SBGV/e磑6 ;||Il96{eS754x]svvMdO`|\s2[{c%*0JI˜Sqr q A2Y|{bk3G_tRءذ8\b_qv::@+Na>ba+: n5Tڳ/ܸQa^t%5I9n7KXUݸpsCP5+;ys>RQ%]|P4SWb`V[1ƣ~4۴l^bRKf.Zxrn؋[mCfj9p} '}?h\҉tDxs9ke̔IxB5&}aҫ&WWcޛ BiOB4VMwϼPI r1;uOz/.^\vSjco9Z3:Ի|Xg-^}d>4_ ZG-Cy-=x#170{c٘Sڿ4"%a޻㎓8S\5dЙ0:xS#3 '<Į-&iT٨<썝}Pa5AϨ 4׺7EHD~0w)fj4RKyqF%wgK$3sPsRlՎ81wu'q]ݍ />F#:;ُ^"A(:ŮN#a#7۾lb5=|@PuK:z DL֯<9 ]mIsT[H{%qN`ll14^Oh.L޵I v[d+xɐ`e5s`XI|~m m=vK*9fH~qA!N'S܃!#BcN?*&6eNml4^`]qEjO`lMe ICTbI O!5`:yGՊi-9"]&…Ƚj+yZdQ_ kM?8)f#_}Hh A: NodP&{E;+!?"| V)-f<Bo @&?ب-X&v@*+w\6݂I5Gvm{C*mf G…#xk^a5f/)D ey>%}@ kB>b"v&NՄ~=!QGaJ-:0"vӸbY* XT,$N-鯶1`LDظwHh#i1Y>TV͛orI8w強; F4pdFdVRT#*Or6j3S;#ƍF3 Fq&fVC4ofd vXŕiq1 C+s D9FfFIb"ЦIzH Hqz..74z]@?HYY#zR0͑daPYYo:z5`mϼs]8?AJE>ΡⵎE^cM.%7bλu8i2vy\ï;Pbꌑ-`?X@<8q'oz<,Cqf xlMdW֘BRjm<ǟ*p}ckmw>e>(ö Z+20NeYcF!,m_~giĩ}j\Y["n Ȯaod3lTjK,d| ~*?ZI⟮O{*'ӼHr| ًDrO%|i—)_:[H_u7Ѿ4cW/jYWUߑ?`Oh`^`U`;̧Fƾ_?)L-1$9'QO/Ì'0qE,Ii$bQ~Y[y;aLY~nXq1 mlQ雉TUXsXVyB~D1D(MJpxB%ⷐɔ P&BYk)%EIeZkrR˪/ˌWD'3uLH2k5eYjf᫩fndHSf_!0xL9/.J:S?,%O$CH{z"L~h)h`ABq7ĘWP$^i)iIϓR~JLkjiu䴆ifjZyMMQR-jN-tuX_E77 dA\E%/R.:~¦ٞ#Ea46S D6$#%"t_"\˔$Imhm-_Cl["`ʇZpCYeo_軶Q t9ѠM9Sz7-8ݓ|nu7!Dj+֊Yr o(/ܝqtHe1BlijlEq x }+*ĄAva[]P; j SQ"/)!;Cu"t(ɹVua)tq4EM iE ϩvOjr|ڤm".F#X0ԗ&m%#-I»i3Bbn+Wmsy hz@*@\08 KIs<[t%YmKuO9Ik&TfSSmV*hFVAꭐ֞sQogHkUީ|S_asQ!a;lei[ F[`'z}BR$![(O}hx܏( ͢>yŧGK)ʎ:`z%4e)V$ .%-4`6'vmrXH 8z u=ֺY@Ԑ"6f#kk퓪92\' tq( uX++#WUQgAe$yu :^ZMSԹaCyXgarT<#orukVц͆u442z≕AX~8qx턓8I Κ}jA)ы"V3U%j2+Xz.§,D *)/4.[۞Qqc#)\7C|*B LٸƋ2AΨ%)z'G'n<-. Uȥ}YOF.|o !%qWW!R]+Nfł*"V6KM@fJΈ8&SE.?@_+ v- ^vK2ޝW}'aBpX]{ta8v StYEءv a#{3 AUbm{ݫPc- r[@_=9DLm\iqT ܣNNV]ϸPU[k S$G]En{*ˆq ]5 ,?8#q:zׯ&O3+u޹K`,??en󂙬EaۿF\ɉ4ϵFܜ\:^6K GǕV+zN縯Co2#RP)f9e o&SV@B,* "i}`_ώ >Zyy })+ʿ>-eSŽ5< fC6Q76N9&[A? W/|/Cm _,³M9I&f2^t9"Z$fB׿12Xې=o;}_qD9 (etTLXd sfY (*u.1,}N9.{tbPRUwbPrRWʄi'yoDraOsץP"0NR>jSS]XDzs[ ҙiYC<; {2X]3Ȇ `w(v36dmpoD wq9Ƒj,mË=*gfB;n/e4s}s|= ABcu7lqro0)km׶Kk{$FRQR&>F ޥGqRg|m?wɅ|<$l@X Uڢ3oI' aϴ[f7߰Ҥ/fvA@=fU9MB2Qmְ';:*V)R+EFLAfm*KGkέeM23Hؒ:ߩ .-5fbȣ3ړ4v\[::}_9*+Y!BaPU&ʾ0'>Uv]_[Y5?G `q%x9Q+ _ԅ0EuHTQ;nLb:r8[6- E}#J%JnB&<5i4R)R`9{TE> RdPg5m7+R;pyK9ѸCm)^&{Z2k-+QY>OwpN~q'%M-БJ~nxJtV[+n)cwD̺*"V``ލB)4t@2n%4;<\mp7! -S<~>T\JUB >O*#'wD:{"e,B c&J7,͇M]%lC")wOɎ"Q?3dXPj%Sg)"֎mieαfzZW")I#qgZawG6sHez8Èҗ}>7WIElM'R-Fifsjٮ35ߛ;|}bbfpyܼ`=ΒAU-/]]lx#Qg Ug?*)rqOP5ך(5|U.{(nms]H g4uW~pTM^ԑuYe'w5f(%&nn!$y5o͘ $zҵJΗ4\OM$'Ǟp+ s{C‹,2C?% ?,%N_;%'Ii -gu=l6)n786L!DhC+I$#ί/|M1IC$%vQ67&7C4 ]V)Sn#w1

有关中国造汉字发展史具我了解仓吉是最开始造字的,不知怎的春秋战国时就演变成了很多种字的写法,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命李斯改为统一的小纂体.
有关中国造汉字发展史
具我了解仓吉是最开始造字的,不知怎的春秋战国时就演变成了很多种字的写法,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命李斯改为统一的小纂体.

有关中国造汉字发展史具我了解仓吉是最开始造字的,不知怎的春秋战国时就演变成了很多种字的写法,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命李斯改为统一的小纂体.
这个问题复杂了,我的毕业论文哦.
简单的说就是图画——图画文字(语段文字)——成熟文字.仓颉造字只是一种传说,汉字不是由一个人创造的.所以演变成很多写法是很正常的.
再来点其他的资料吧:
一:汉字发展史概况
中华民族是一个很伟大的民族,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里,只有我们中国的文化是始终没有间断过的传承下来,也只有我们的“汉字”是世界上唯一的古代一直演变过来没有间断过的文字形式.中华文明也是最独特的文明.
中国自古就有“书画同源”一说,这是因为最早的文字来源就是图画,书与画好比是兄弟,同根生,有很多内在的联系.汉字的起源就是原始的图画,原始人在生活中用来表达自己的“图画”形式.慢慢的从原始图画变成了一种“表意符号”.
大约是在公元前14世纪,殷商后期.“表意符号”演变成了比较定型的“甲骨文”.这被认为是“汉字”的第一种形式.被刻在动物的骨头上和乌龟的龟板上的文字,从殷墟中发现的文字,被认为是“现代汉字”的直系祖先,这一点就可以证明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几千年以来,中东人都不能解读他们祖先的象形文字.只有中国现代人能读懂一些殷商时期的“甲骨文”.这些龟板上的文字,最先是用来起占卜吉凶的作用,古代的人认为把有关于疾病、梦境、狩猎、天时等一些疑问刻在龟板上,然后用火来来烤烙这些龟板和动物的骨头,其产生的裂缝,占卜者可以根据这些裂缝的形状和走向来判断所占之事的吉凶.这就是“甲骨文”现代汉字的祖先.至今为止发现的“甲骨文”有五千多种.而可以解读的有一千多个.
到了西周时期,青铜器的大量使用,而被刻在青铜的钟鼎和石鼓上的文字即——“大篆”.亦有钟鼎文和石鼓文之称.相传是周宣王时期太史所创写.现在的故宫博物院内存有十个周代的石鼓,上刻有十首四言诗文.因为封建割据,四分五裂各自为政,文字也不尽相同.一直到了秦朝.秦始皇一统中国.才把文字统一起来.
秦朝时期,秦始皇统一文字,统一度量.其功绩显著的就是当时的宰相——李斯.李斯对当时的文字进行收集整理然后进行删繁就简美化加工后,这种统一后的文字被称为——“小篆”,亦称为“秦篆”.这个时候的文字几乎已经完全没有象形文字的痕迹了.
秦朝时期的“小篆”书写过于规范,书写起来速度很慢,于是民间就出现了许多的简便字体.这种字体的特点是变“小篆”的原为方.改“小篆”的曲为直,并分出了一些偏旁部首,被称之为——“秦隶”.
到了汉朝,隶书十分盛行,“秦隶”并没有完全摆脱“小篆”的结构特点,基本上是方形,而“汉隶”就完全发挥了毛笔的特点,出现了“蚕头燕尾”的波折之笔,书写起来轻松自如.西汉时期流行的这种隶书.称之为——“汉隶”.
汉朝流行“汉隶”的同时,“楷书”正在萌芽阶段.到魏晋南北朝的时期已经很盛行,晋代的王羲之,王献父子是楷书的真正创始人,同时吸取了篆书圆转笔画,也保留了隶书的方正平直,去掉了“蚕头燕尾”.使汉字的结构大体的固定了下来.当时被称之为——“真书”,后人因为以这种字体作为学习书法的楷模,即改称之为——“楷书”.
在唐朝时期,“楷书”尤为盛行,盛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等书法家都是当时的佼佼者,他们的书法作品至今仍被人们学习作为范例.
由于楷书的工整,为了书写快捷的需要,和书者为了抒发自己的的胸臆,寄情于笔端的创造,产生了一种流动顺畅,一气呵成,极具有韵律和艺术感染力的字体——“草书”.
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就是“行书”,行书没有楷书那样规范严肃,也没有草书那样奔放和难以识别,而是优雅欢畅的运笔,字体书写灵活贯通.也是最受大众喜欢最常用的一种字体.还不懂字体的时候,本人小时候就被要求练习行书.
到了宋朝,中华四大伟大发明之一,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术被发明,“宋体字”也应此产生.最早产生于北宋,是有楷书变化而来.有肥体和瘦体之分,可无论肥瘦,都是横细竖粗,方方正正.显得古朴端庄.
“仿宋体”也是模仿“宋体”而产生一种字体,这种字体的出现至今也不过七、八十年,但是发展十分迅速.是人们最喜欢使用的一种规范字体,在印刷品还有各种不同场合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与此同时,“黑体”也诞生了,这种字体醒目大方,笔迹全部一样粗细,结构醒目严密,笔划粗壮有力,撇捺等笔画不尖,使人易于阅读.由于其醒目的特点,常用于标题,导语,标志等等.丰富了汉字的表现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种字体纷纷诞生,综艺体、整块体、浮云体、变体等等.这是祖国文化繁荣的具体表现,也是汉字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汉字发展史概况
中华民族是一个很伟大的民族,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里,只有我们中国的文化是始终没有间断过的传承下来,也只有我们的“汉字”是世界上唯一的古代一直演变过来没有间断过的文字形式。中华文明也是最独特的文明。
中国自古就有“书画同源”一说,这是因为最早的文字来源就是图画,书与画好比是兄弟,同根生,有很多内在的联系。汉字的起源就是原始的图画,原始人在生活中用来表达自己的“图画”形...

全部展开

一:汉字发展史概况
中华民族是一个很伟大的民族,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里,只有我们中国的文化是始终没有间断过的传承下来,也只有我们的“汉字”是世界上唯一的古代一直演变过来没有间断过的文字形式。中华文明也是最独特的文明。
中国自古就有“书画同源”一说,这是因为最早的文字来源就是图画,书与画好比是兄弟,同根生,有很多内在的联系。汉字的起源就是原始的图画,原始人在生活中用来表达自己的“图画”形式。慢慢的从原始图画变成了一种“表意符号”。
大约是在公元前14世纪,殷商后期。“表意符号”演变成了比较定型的“甲骨文”。这被认为是“汉字”的第一种形式。被刻在动物的骨头上和乌龟的龟板上的文字,从殷墟中发现的文字,被认为是“现代汉字”的直系祖先,这一点就可以证明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几千年以来,中东人都不能解读他们祖先的象形文字。只有中国现代人能读懂一些殷商时期的“甲骨文”。这些龟板上的文字,最先是用来起占卜吉凶的作用,古代的人认为把有关于疾病、梦境、狩猎、天时等一些疑问刻在龟板上,然后用火来来烤烙这些龟板和动物的骨头,其产生的裂缝,占卜者可以根据这些裂缝的形状和走向来判断所占之事的吉凶。这就是“甲骨文”现代汉字的祖先。至今为止发现的“甲骨文”有五千多种。而可以解读的有一千多个。
到了西周时期,青铜器的大量使用,而被刻在青铜的钟鼎和石鼓上的文字即——“大篆”。亦有钟鼎文和石鼓文之称。相传是周宣王时期太史所创写。现在的故宫博物院内存有十个周代的石鼓,上刻有十首四言诗文。因为封建割据,四分五裂各自为政,文字也不尽相同。一直到了秦朝。秦始皇一统中国。才把文字统一起来。
秦朝时期,秦始皇统一文字,统一度量。其功绩显著的就是当时的宰相——李斯。李斯对当时的文字进行收集整理然后进行删繁就简美化加工后,这种统一后的文字被称为——“小篆”,亦称为“秦篆”。这个时候的文字几乎已经完全没有象形文字的痕迹了。
秦朝时期的“小篆”书写过于规范,书写起来速度很慢,于是民间就出现了许多的简便字体。这种字体的特点是变“小篆”的原为方。改“小篆”的曲为直,并分出了一些偏旁部首,被称之为——“秦隶”。
到了汉朝,隶书十分盛行,“秦隶”并没有完全摆脱“小篆”的结构特点,基本上是方形,而“汉隶”就完全发挥了毛笔的特点,出现了“蚕头燕尾”的波折之笔,书写起来轻松自如。西汉时期流行的这种隶书。称之为——“汉隶”。
汉朝流行“汉隶”的同时,“楷书”正在萌芽阶段。到魏晋南北朝的时期已经很盛行,晋代的王羲之,王献父子是楷书的真正创始人,同时吸取了篆书圆转笔画,也保留了隶书的方正平直,去掉了“蚕头燕尾”。使汉字的结构大体的固定了下来。当时被称之为——“真书”,后人因为以这种字体作为学习书法的楷模,即改称之为——“楷书”。
在唐朝时期,“楷书”尤为盛行,盛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等书法家都是当时的佼佼者,他们的书法作品至今仍被人们学习作为范例。
由于楷书的工整,为了书写快捷的需要,和书者为了抒发自己的的胸臆,寄情于笔端的创造,产生了一种流动顺畅,一气呵成,极具有韵律和艺术感染力的字体——“草书”。
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就是“行书”,行书没有楷书那样规范严肃,也没有草书那样奔放和难以识别,而是优雅欢畅的运笔,字体书写灵活贯通。也是最受大众喜欢最常用的一种字体。还不懂字体的时候,本人小时候就被要求练习行书。
到了宋朝,中华四大伟大发明之一,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术被发明,“宋体字”也应此产生。最早产生于北宋,是有楷书变化而来。有肥体和瘦体之分,可无论肥瘦,都是横细竖粗,方方正正。显得古朴端庄。
“仿宋体”也是模仿“宋体”而产生一种字体,这种字体的出现至今也不过七、八十年,但是发展十分迅速。是人们最喜欢使用的一种规范字体,在印刷品还有各种不同场合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与此同时,“黑体”也诞生了,这种字体醒目大方,笔迹全部一样粗细,结构醒目严密,笔划粗壮有力,撇捺等笔画不尖,使人易于阅读。由于其醒目的特点,常用于标题,导语,标志等等。丰富了汉字的表现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种字体纷纷诞生,综艺体、整块体、浮云体、变体等等。这是祖国文化繁荣的具体表现,也是汉字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汉字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方向》
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刘又辛教授负责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字发展史纲要",其最终成果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专著《汉字发展史纲要》,这项成果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的观点。
1、关于汉字发展史的三个阶段
在汉字发展史上,有不同的发展阶段。传统的分期是以汉字字体变化为标准,即以大篆、小篆、隶书、楷书为标准划分为四个阶段。这项成果提出,字体变化不是汉字发展中的本质变化,不能说明汉字的历史发展规律,而应从汉字的构造方法的变化来说明汉字的本质变化。这项成果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汉字发展三阶段的理论。即第一阶段是图画文字阶段。商代以前的文字应该属于这个阶段。第二阶段是以表形文字为基础,以表音文字为主体的表音文字阶段。从甲骨文到秦代的文字都属于这个阶段。第三阶段是以形声字为主体,还保留了一些表形字和表音字的形音文字阶段,从秦汉到现代汉字都属于这个阶段。
2、关于汉字的优缺点
现在世界上比较通行的文字有两种:一是用几十个字母记录词语语音的表音文字;二是兼表音和表形的汉字。这两类文字体系,都各有优点和缺点,不能说哪种文字绝对好,哪种文字绝对不好。欧洲的一些学者认为,表音字是最进步的文字,汉字是一种落后的文字。这种偏见被国内的一些学者所接受,他们在书刊上谈到汉字时,很少说到汉字的优点,这是片面的。
汉字的优点。汉字的最大优点,是他的超方言性。中国是地域广阔、方言复杂的国家。在古代不可能做到语言规范化,就是现在推广普通话,也还不能在短期内完成。但是汉字却是全国通行的书面语言交际工具。语言不同,以笔代口写出字来,却完全一样。如果是文字拼音化,就会出现广东文、闽南文、上海文、北京文等,妨碍人们思想交流。汉字的另一优点,是它的有理性。文字是一种符号体系,它可分为有理性文字和无理性文字两大类。所谓无理性,是指纯表音文字,如假借字、音节文字、字母文字等,这种文字纯系一种符号,与要表达的事物没有直接联系。所谓有理性文字如汉字,它除了表示词的读音,还是代表事物形类的标志。如"水"字,是从象形文字水的形状演变而来的。它有表形和表音两个作用。再如"汪"、"洋"两字,用"水"表示类属,用"王"、"羊"表示读音,叫做形声字,是汉字的主体,这种形声兼顾的特点,便于识别和记忆。
汉字在表音方面的缺点。汉字表形字中,有一小部分长期被当作假借字使用,这是汉字中的表音字。由于它的数目不大,且多为常用字,可以不谈。在这里,只讲形声字的表音功能。形声字的声符大都是可以单独使用的表形字,用以当作表音的声符,不如字母表音准确。汉字在表音功能方面有不少缺点,而主要是以下三点:a,形声字的声符不能区分声调的差异,同一个声符往往表示不同的调.如"胡"字是阳平字,但"糊涂"的"糊"读阳平,"糊弄"的"糊"读去声。b,形声字的声符,往往因语言的变易,而丧失或减弱了表音功能。如"尚"读"shang"的第四声,但以"尚"为声符的"倘"、"躺"读"tang"的第三声,"党"读"dang"的第三声,"徜"、"常"读"chang"的第二声,"敞"读"chang"的第三声。c,汉字的一字多读的重音现象。如"参"字,在"参加"、"参观"等词中读"can"的第一声,在"人参"一词中读"shen"的第一声,在"参差不齐"一词中读"cen"的第一声,共有三个重音。
3、关于汉字的简化问题
汉字是从图画文字演变发展而来的,若画成其物,笔画就多。从汉字发展史来看,简省笔画一直是汉字演变的明显倾向。1956年公布汉字简化方案,1964年又扩大了简化字的范围和字数,这是两千多年来第一次大规模的汉字改革。经过四十几年的实践证明,在普及教育和书写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从另一方面看,简化字也并非全无可议之处。如"邓"、"欢"、"难"、"树"、"戏"、"对"等字,其部件"又",代替了"登"等声韵不同的声符,有些草书楷化的写法同楷书的结构不同,有些同音代替字也有可斟酌之处。但文字的规范一经确定,就不能朝令夕改,也不能各行其是,放任自流。汉字是中国优秀文化的载体,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待汉字也要像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一样,一是要继承传统而不能割断传统,二是要改革,按照汉字本身的发展规律进行改革,使之成为更好的交际工具。由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经济的发展,使得学习汉语汉字的人越来越多。在各国教汉语的教师中,有的来自台湾,有的来自大陆,在教汉字时自然就会出现繁简两套教法。对这两套教法是否统一,或如何统一,有待海峡两岸及海外有关人士和专家学者聚集一堂,共同讨论解决。
4、关于汉字不能走拼音文字的道路
1958年国家公布了汉语拼音方案。它的作用是作为推广普通话的工具,以及给汉字注音。目前拼音方案的应用范围还有扩大的可能。如小学生在写作文时,遇到不会写的汉字,可以用拼音写这个字,书刊中的难字僻字可以加上拼音,在引用外国的人名、地名时,有人主张用拼音方案拼译等。可以预测,这套方案将会同汉字一样长期生存下去。但曾有人认为,人类语言的书面符号都应走向拼音文字的道路,不符合这个标准的文字一概视为落后文字。这是毫无科学根据的偏见。汉字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优秀文化之一,它不但是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载体,而且在现在,仍然是全国人民以及国外炎黄子孙的共同交际工具。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外有识之士已认识到汉字的优越性,这个文字体系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重新走拼音文字的道路。
5、关于汉字的教学问题
按照汉字的教学方法教学汉字,这个原则是对的。但是,陈腐的"六书"说(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六种造字方法)必须改革。这项成果根据比较文字学的研究,并在唐兰先生"三书"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表形、借音、形声这个"新三书"说。它包括了"六书"中的合理部分,淘汰了"转注"。表形字包括"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这三书;借音字就是假借。改称借音字或表音字,是因为有些人认为假借中还有一种借形字,无中生有,徒乱人意。在唐兰先生的"三书"中,把假借字排除在外,把用表形法造的字勉强分为象形和象意两类,都不妥当。"新三书"中,既吸取了前人的研究成果,也纠正了前辈的不足之处。掌握"新三书"的划分标准,对于汉字教学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今年八十九岁高龄的刘又辛先生在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日记中写到:"这本书终于写成,算是了却了五六十年来的一点心愿。······这部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因为有了一点资助,这部书才得以完稿。我们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交了这份答卷,希望我们没有白白耗费了人民的这点宝贵资金。"著名语言学家、中央民族大学教授马学良先生说:"这部《汉字发展史纲要》是(刘又辛)积多年对汉字研究的成果,与其传人方有国合著公之于世的,不但理清古今汉字的本质与发展规律,且从汉字发展的必然趋势,提出汉字改革的方向和汉字教学等一系列的重要问题,是一部研究汉字史和文字改革的务实的论著。"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