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成语出自春秋战国时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3 22:29:39
有哪些成语出自春秋战国时期
x}n+˖ݯw V(5x-Ȇ (DHjHIGIF$ۀ#29zLR e =Wdft;vv?l'g6VdA͞6m__6qlOx=M~ӱfqmUmpn*vν͢g#\%{9vDne.|S0l`ca'}`W2G 2t`8ּw9jn/tM?mVkSr+3hϳwt]gR3큋>һH%Y4phf=Pd2{"e/1[K}S]-1K={'ULl#l0N䌝pDOF`ۓ801 ˷qmlGuX|jMTx0l2m.+2V>f11M>Lo-Y6BrH'Pӌ6{ Y-n| .TSP{؃`# ԙ{6R90K5{֜7+0Nv/ U&W26 nZ*9Q-'`X^Cx̼gN+b[i6[cbGK~ꎠU%AEٓljx >۳J4n Te1JPS?c+.M"c534'G065rkc:Ỹ@)(ΔX9ض,j Ji_>T!G6A,r HPC¡8%6Lh&Đ|P, {x,B* no7hXNbT @M PS 7ۀ&f$$ƙBZ" )`ϯ`~ƻ ߷{% 0i3AbIjԤ`! pg ~Yo54 ݿ >Ӷhz%_`}g!V?۳?1laLGgDK4 R݂d6~,6hĮm{,EuE%O"p8b4P%v3D$Yu ™A aft ;g?nCG0N[Rz6 3|4W,P{=.A7L6M+4Qt8?4wOfyXF=/9Pi冋i21,"vdCE:|=~.v.s V+S[~N=I_wF϶yM$Ϟ@VgQ: [@BjInzExgLA?yh q1t 1s&+pŽa~!o㡼m+En¦ _ne'7 IOg!Q`*:@ŜFY̙pDf};t *bѷ#C;q${"aAEƋ)<=ynBp O%M3Pi!jOBm |垗u%)4֋%^` лt6?O%5K< ]a۔6W f3=ضR B*$?]?_勒ۿǠ܏`ޏ#]d:Jx(!N%Ak 7UXLGgmbD$ꦚuAbn&|Ϳ|sQ`Fp# 7S0Q. h#M3=T@4E7q -_xF`#ՍpHօ :qԻ>`!x^7̠ (0@\rp7e\]t\9}T}KxxNt1Nn؉hL{a f<1#trŹE#I6iGݐҫE$|X&9u>d7لv&+!o&V@ }%>Io3l" +@<<͠fȳ/&3މ) Rtz]AӹT{4Y&\fZmOK94KK׶ ǝ1 >f;Ff߷KG/y6Z8 7|d8%{n*5<@7pN(c׏~>H#*L Ur/B5?v\ H=#"oљnѿ٢/6-=:kG1 8&]o?gpGsaaDZ4}v軸OZ;O`;Ad㗅jcƴ/)n{-`%".n%I(F_;A!{ ۵RڕZ3Sa $϶|/*ٽWsѫ/RL@hZl4m3Z)Y^#G3gXLix݆&$QwVIbLJ64FbYoNEa<)X8t#J.^QcV #`FZj|s=yFDp횠 j 0` ;V1Ι?2m]x  .(dr25e{/US0/uj)ᛙa`K䝧EW|3#AkeTw)BGyQCy"?Lg&HW?^fPN`ʈjy;e9^+tֹǠP(?q&#-焏vT0HSu*FnV#義ͻns56C:VrTzY,D P*xc+RF-G 64^j9ϕ.j/5s>&y=6q$B;0 6x 'Ys9>F>]oVm%1kwy@0 $kM[J{:q~8gMaw74vS?h+'m{w70>9ecHй^{TmIΧ ֽۘe|Gj~@ LҔ K2k*H@MZaգ$6U IC0C/9h-.:36҄[{;> HKgXM +bK1~b D, }ZpA0Z0a5s"5(\hz8¹ףNyi_zB|ƽdX6Vx=FeS8WqW6SYjhsU5k/? 7èn7g/86!Mx(*niN|?aVGUt6ԙb#edsՓl0Th<_ p\>݀AT%] ϵ9gИmac@ԕ󚔂 k\{\nov1k\H YX0EU[i/sSJB0cX\|`8 3^-;-I^*Ҹg{%X]ÞKUӐb!bfjfF\JwM{'G?5K.SD,~=Oo3)}MBu;a$̒/?w%]3W :JW2.˔x Wa?f_dG֜ LazMFXհA%KPsutgԶN"$~RLӱؤFc8rV>o ܤzv<@w>LvUOZ<fI=:^х:"TCb,Gl-n &<_yP)WZh1;R`yQ*sϩ-fUA$;+ńi̧dBEj1p7*Xlo by}3Ihc |,YH  ^bF: 9^60QSɯ[cqhX$ ʱH .|6e6uw\9fE;Nz47m;-&nbۆIe%+uz=%o'n,Z9,cFz\-HUhz\%5`VF̫g"CwHDZK>6 'VaURPzӅ=]KnҝOh*Hu;DJ.|hO+8YG_a(Jƚ Qv ?*c랄0$#&)@us]U|JJԡ2 `tHn-#URb,2ɃDo\̯B% 'ٸ&5 7T! #C HND޺=<3rIz:CWk7{*BxItF(v>M0&fCD^z`}4I! 9إz(u߃@':2JfAnODY47F3д/_pv)4ƿ-Q̤TE{a>7j8tZ4PKy.Ws,&5`M;,DMk4F?uS<3 $,]E1TX%W0[`vULRyqqyqfѡܘy7J †C% ӥ >.S(W>=SXhWR56VtzZ~`ҺAs\|;1+>XO8%7rIЂ]92hJ9:_'Y!cp,W{5Hfi@sH_nsnAfS^#+N((\)-]ݳ:ț)( +I;/ >[,Bwv9MqcF{DF4GJܨܤGĨx'|crA 0;g"S?dϼ4#UaCפsH>Eo({VcIA6ጧĂsȱFx$LZdʁA)p0OR?RU5YS) *uv uas/R:,X@ŔgҬ؀&j؀Z J{v ׈dEn*L{ީ|j2E2 aEPa c[r l}@'D 3`bGGSkPLh"*o)a@rPfQ"얎hƶζZ'x,4ki0O PuQq;ф}pQކCrUԘdeإm0%=Y{I@μp ju{ uL4d T1ۗrOr|4K"jԡ9ɋ<1딛L6ZtIII"q) P]uognn ;WQ]Ъ)u"M5z$/3.5|~8PZV\k}/RM ^z 0L|& 8{M {ZWCh?o2֖"0XJLFOE|b/S2SJiƼE6`nuwU]|Y^ 'uE!}d~/7(0XH>7Ӓ(3|2amъ|\lVʫܫ3k3sW}-(@h WW6;cE.cH/j+jncxAη6y,eEpWN>w9ޝxtJOsrca% ?+׷2֠8^ kFw&5:a𙞅_nE0U0}WZP`a-7ɍ %MgxiLs*<>l:Y$Mh؋$RI ĸ̻I%ᔳκ[my$vUhfOn}K\͒ބ>C-"am9f0W-9CjJM`-:d͕\A7ۻ?4ͭxGmBըU;CW",W)~=H= d\1IYk1~Ott Ҁ1) rP u蓩7sS-Ͷ\%ӟ_^}40JĊx+`:HۃFmijYv緬BGrjZI-v*<[b>c}{qWHJȜVoVwGaa3=wڗzq.zx%m!`LW\CJm gpK$O퇘Yn@>UjW.ED *ЭSSiؓV Y`Pn3[Ql¨I3@"9Ol:eȬ)7;S<&㬏VK906#Hdzw#>!NV,X'WiJQTK(-2蔙̠G`44Zr+0AA[-oZ^?23hB+IᛞDXöjD Y1!\ dw@' JVb`KC:V'*46'Ep5tr HI&mB j$z.Ddm\.iM>#__PK?U wG+2'QL&w}?,6 2:RȠMT` ,`\7Z-wq@I]{c .)8t#a<^#WBwWG<Ĥ/?'\/3v-&zs&B~ng547?!N ){䂪ZvU^>9;z'kI_&3[J o1g];vڗR/oL5paЌ #|kוh= :-cXQy{ZN na97#||V]I7I5F &0  .k(I3R 17o16A?,<,E$mbz393H@/.,XH3ں{w1I-]%K]WC?fZ% k,7. ww,Iw#A |ǒxnJ{m,lco:Ou{PiZxa{zm1XUxʿS##| N /v$׿_^Oe,zaZ/b1j FDBy:a_M=W#l>n>~c5i(JMy~s Okv᭍zVKdTܱ_, [y Xf,A@38xZ;ІAy paxDQyb?k׽ȬZF84'>+ݛ|_t2d-;(72Itx_<$I?oOOlXpwrNcWPlx+J% kۻcߪFz k*dWQI_$dMjq"Ew%_Y" X'`&A/题Y4xG!6u/[x§=̡֓MǴv0]kIy%z*0kYb~-ѠG9 {}i |LD>E1 Iq`[i3,wQ>\y^9/nFhD)J?k ?'

有哪些成语出自春秋战国时期
有哪些成语出自春秋战国时期

有哪些成语出自春秋战国时期
道听途说
春秋时代,齐国有个人叫毛空,他爱听那些没有根据的传说,然后再把自己听到的津津有味地讲给别人.有一次,毛空听到一只鸭和一块肉的事,他觉得非常稀奇,便告诉给艾子.他说:“有一个人,养了一只特别能生蛋的鸭,那鸭一天能生一百多个蛋.”他见艾子笑了,又说:“那天,从天上掉下一块肉,那块肉长有三十丈,宽有十丈.”艾子笑着问道:“真的吗?有那样长的肉吗?”毛空急忙说:“噢,那就是长二十丈.”艾子仍不相信.他又改口:“一定是十丈长了.”艾子说:“你说的那只鸭是谁家养的?你说的那块肉掉在了什么地方?”毛空支支吾吾说不出来,最后只好说:“我是在路上听别人说的.”
成语“道听途说”就是从这个故事而来的.这一成语比喻在路上听到没有根据的言论或传闻,再去传给别人.
呆若木鸡
纪渻子是春秋时训练斗鸡的行家,由于他的名声太响亮了,于是齐王也把他找来训练斗鸡.
十天之后,齐王问他:「斗鸡现在训练得怎样了?」纪渻子回答说:「鸡的性情高傲,时候还不到.」十天后齐王又来问他:「这回斗鸡该训练好了吧?」纪渻子回答说:「还没有,它现在还不能沉住气呢.」一个月后齐王已经等得不耐烦了,可是纪渻子还是摇头说不行.又过了十天后,纪渻子告诉齐王斗鸡训练好了,那只斗鸡非常厉害,别的鸡一见到它就吓得像木头一样呆住,可见它真是天下无敌的斗鸡!
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负荆请罪: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纸上谈兵: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三令五申: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围魏救赵: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胡服骑射: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窃符救赵:战国时,秦国派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救,魏国派兵前去救赵.秦国听说魏国派兵救赵一事,派人去魏国威胁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国,下令让前去救赵的魏兵按兵不动.赵王向魏国公子信陵君写信求救.信陵君曾为魏王的宠妃如姬报了杀父之仇,信陵君请求如姬从魏王那里盗出了兵符,从而夺取了兵权,率领几万精兵,奔赴邯郸,打败了秦军,解了邯郸之围.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据《战国策·赵策一》记载,春秋末年,晋国的大权落到智、赵、魏、韩四卿手中,晋定公实际上成了傀儡(kuǐ lěi).公元前458年(已进战国时期),晋定公派使者去请求齐、鲁两国出兵讨伐四卿.四卿得到消息后,联合出兵攻打晋定公.定公无力抵抗,只好被迫出逃,结果病死在路上.
定公死后,宗室姬骄被立为国君,史称晋哀公.智卿智伯独揽了朝政大权,成为晋国最大的卿.其他三卿赵襄子、魏桓子和韩康子都不敢和他抗衡.智伯分别向魏桓子和韩康子要了土地.当他要求赵襄子割地时,遭到了严厉拒绝.智伯非常恼怒,立即派人传令给魏桓子和韩康子,要他们出兵和自己一起去攻打赵襄子.
赵襄子估计智伯会攻打他,忙找谋臣张孟谈商量.张孟谈建议到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去抵抗.到了晋阳,赵襄子发现能够打仗的武器很少.张孟谈劝道:“这里的围墙是用一丈多高的楛(hù)木做的,殿柱是用铜铸的,这些都是制造武器的好材料.”智伯率魏、韩两家攻打晋阳,由于魏、韩不愿为智伯卖命,智伯无法取胜.
晋阳被被智伯水淹,围困了整整三年,由于地面积水,老百姓都在树上搭起棚子来居住,城里粮食也快要吃完,很多人冻饿成病,军心也开始动摇了.一天,张孟谈面见赵襄子,说:“魏、韩两家是被迫的,我准备去向他们说明利害,动员他们反戈联赵,共同消灭智伯.”赵襄子听了非常高兴,连连拱手表示感谢.
当天夜晚,张孟谈潜入魏、韩营中,说服了魏桓子和韩康子,决定三家联合起来消灭智伯,事成之后平分智氏之领地.到了约定的那一天,赵、魏、韩三家联合进攻,杀得智军四散逃窜,智伯被擒.从此,晋国成了赵、魏、韩三家鼎立的局面.
一天,张孟谈向赵襄子告别.赵襄子急忙挽留.张孟谈说:“你想的是报答我的功劳,我想的是治国的道理,正因为我的功劳大,名声甚至还会超过你,所以才决心离开.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君臣权势相同而永远和好相处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请你让我走吧.”赵襄子只好惋惜地答应了.张孟谈辞去官职,退还封地,隐居到负亲丘去,在那里平安地度过了自己的晚年.
后人将“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改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作成语,提醒人们记住过去的教训,以作后来的借鉴.
战国时代,魏国老是受到秦国的侵略.魏国的安厘王即位后,秦国加紧了进攻,魏国连连战败.安厘王元年,秦国进攻魏国,魏国失去了两个城镇;第二年,魏国又失去了三个城镇,不仅如此,秦国的军队当时还直逼魏国的都城,形势十分危急.韩国派兵来救,但也被秦军打败.魏国没有办法,只得割让了土地,才算了结了战争;可是到了第三年,秦国又发动进攻,强占了魏国的两个城镇,并杀死了数万人.第四年,秦国更把魏、韩、赵三国的军队,一起打得大败,杀死兵士十五万人;魏国的大将芒卯也因此失踪.
魏国军队的接连败北,使安厘王坐卧不安.此时,魏国军队的另一位大将段干子也十分恐惧,为了苟安,便向安厘王建议,把南阳割给秦国,请求罢兵议和,安厘王本来就对秦军的进攻十分害怕,以为割让土地就可以求得太平,便照着段干子的话做了.
当时有个叫苏代的,是一贯主张"合纵抗秦"的苏秦的弟弟,他也极力主张各诸侯国联合起来抵抗秦国.苏代得知魏国割地求和的事后,就对安厘王说:"侵略者贪得无厌,你这样用领土、主权,想换取和平,是办不到的,只要你国土还在,就无法满足侵略者的欲望.这好比抱着柴草去救火,柴草一把一把地投入火中,火怎么能扑灭呢?柴草一天不烧完,火是一天不会熄灭的."但是,安厘王不肯听从苏代的话,仍然一味屈膝求和,这样过了没多少年,魏国终于被秦国灭亡.
毛遂自荐:在战国的时候,有权有钱的人很喜欢供养一些有才能的人,以增强自己的势力,在有事、需要有人出意见的时候,就让他们策划谋略,替自己解决问题.这样的人被称做食客,也叫门下客.
赵国的宰相平原君势力庞大,家中养了几千名食客.其中有位叫毛遂的食客,待了三年,都没有什么别的贡献,平原君虽然觉得很奇怪,却也没有埋怨,任由他在家中吃住.
后来,赵国的国都邯郸被秦军包围,情势非常危急.于是赵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劝说楚王和赵国合作,共同出兵对抗秦国.平原君回家后,准备从食客中选出二十个文武全才的人一同前往,可是选来选去只有十九人合格,还差一个人.平原君正伤脑筋,毛遂突然走上前对平原君说:“我是最适合的人选,愿意跟从公子前往.”平原君说:“有才能的人在人群中,就好象一把锋利的锥子放在袋子里,立刻就会穿破袋子,显露锋芒.而你在我这三年,却没有杰出的表现,我看你还是留下吧!”毛遂回答:“我是现在才要进入袋子里,不然我这把锥子早就穿破袋子,显露出它的锋利,而且连锥柄都要穿出袋子了.”平原君心想,反正一时之间也找不到适合的人选,于是平原君就带着毛遂等二十人赶往楚国.
见到楚王,平原君说明了局势和利害得失,费尽口舌,却都无法说服楚王,同行的十九名食客也没有办法、想不出好点子.正当大家不知到该怎么办才好,毛遂这时候手按宝剑,走到楚王前面说:“大王的性命现在掌握在我的手中!楚国有几百万精兵,然而在上次的战役中却被秦国几万人的军队打败,夺去了许多城池与土地,连我们赵国都替你们感到羞愤.赵国提议两国联合抗秦,是在替你们楚国报仇.”楚王听了觉得毛遂说得有理,再加上毛遂拿着宝剑威胁,就同意结盟,订下和约.并立刻发兵支持赵国,解了邯郸之围.
从此,平原君不敢再小看毛遂,而把他当作上宾招持.
买椟还珠
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的,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生意
好,珠宝畅销起见,特地用名贵的木料,造成许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
观,使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
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
子,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退还给珠宝商.
一鸣惊人
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个名叫淳于髡的人.他的口才很好,也很会说话.他常常用一些有
趣的隐语,来规劝君主,使君王不但不生气,而且乐于接受.
当时齐国的威王,本来是一个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在他即位以后,却沈迷于酒色,
不管国家大事,每日只知饮酒作乐,而把宜切正事都交给大臣去办理,自己则不闻不问.因
此,政治不上轨道,官吏们贪污失职,再加上各国的诸侯也都趁机来侵犯,使得齐国濒临灭
亡的边缘.
虽然,齐国的一些爱国之人都很担心,但是,却都因为畏惧齐王,所以没有人赶出来劝
谏.
其实齐威王室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很喜欢说些隐语,来表现自己的智慧,虽然他不喜欢听
别人的劝告,但如果劝告得法的话,他还是会接受的.淳于髡知道这点后,便想了一个计
策,准备找个机会来劝告齐威王.
有一天,淳于髡见到了齐威王,就对他说:“大王,为陈有一个谜语想请您猜一猜:其
国有汁大鸟,住在大王的宫廷中,已经整整三年了,可是他既不振翅飞翔,也不发生名叫,
只是毫无目的的蜷夫着,大王您猜,这是一只什么鸟呢?”
齐威王本是一个聪明人,亦听就知道淳于髡是在讽刺自己,向那只大鸟一样,身为一国
之尊,却毫无作为,只知道享乐.而他时再也不是一个昏庸的君王,于是沈吟了一会儿之后
便毅然的决定要改过,振作起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是,因此他对淳于髡说:
“嗯,这一只大鸟,你不知道,它不飞则已,亦非就会冲到天上去,它不鸣则已,一鸣
就会惊动众人,你慢慢等着瞧吧!”
从此齐威王不在沈迷于饮酒作乐,而开始整顿国正.首先他召见全国的官吏,尽忠负责
的,就给予奖励;而那些腐败无能的,则加以惩罚.结果全国上下,很快就振作起来,到处
充满蓬勃的朝气.
另一方面他也着手整顿军事,强大武力,奠定国家的威望.各国诸侯听到这个消息以后
都很震惊,不但不敢再来侵犯,甚至还把原先侵占的土地,都归还给齐国.
齐威王的这一番作为,真可谓是“一鸣惊人”呀!
所以后来的人便把“一鸣惊人”这句成语用来比喻一个人如有不平凡的才能,只要他能
好好的运用,一旦发挥出来,往往有惊人的作为.
狐假虎威
战国时代,当楚国最强盛的时候,楚宣王曾为了当时北方各国,都惧怕他的手下大将昭
奚恤,而感到奇怪.因此他便问朝中大臣,这究竟是为什么.
当时,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叙述了下面这段故事:
“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为肚子饿了,便跑到外面寻觅食物.当他走到一片
茂密的森林时,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步.他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
是,便一跃身扑过去,毫不费力的将他擒过来.
可是当它张开嘴巴,正准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子里的时候,狡黠的狐狸突然说话了:
‘哼!你不要以为自己是百兽之王,便敢将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地已经命令我为王中之
王,无论谁吃了我,都将遭到天地极严厉的制裁与惩罚.’老虎听了狐狸的话,半信半疑,
可是,当它斜过头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镇定的样子,心里不觉一惊.原先那股嚣张的气焰
和盛气凌人的态势,竟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大半.虽然如此,他心中仍然在想:我因为是百
兽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兽见了我都会害怕.而他,竟然是奉天帝之命来统治我们的!
这时,狐狸见老虎迟疑着不敢吃它,知道他对自己的那一番说词已经有几分相信了,于
是便更加神气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后指着老虎的鼻子说:‘怎么,难道你不相信我说的话
吗?那么你现在就跟我来,走在我后面,看看所有野兽见了我,是不是都吓的魂不附体,抱
头鼠窜.’老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照着去做了.
于是,狐狸就大模大样的在前面开路,而老虎则小心翼翼的在后面跟着.他们走没多
久,就隐约看见森林的深处,有许多小动物正在那儿争相觅食,但是当它们发现走在狐狸后
面的老虎时,不禁大惊失色,狂奔四散.
这时,狐狸很得意的掉过头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这种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惊胆战,
但他并不知到野兽怕的是自己,而以为他们真是怕狐狸呢!
狡狐之计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势完全是因为假借老虎,才能平着一时有利的形势去威
胁群兽而那可怜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还不自知呢!
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惧昭奚恤,完全是因为大王的兵全掌握在他的手里,那也就是
说,他们畏惧的其实是大王的权势呀!”
从上面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凡是藉着权威的势力欺压别人,或藉着职务上的权力
作威作福的,都可以用“狐假虎威”来形容.
上下其手
春秋楚襄王二十六年.楚国出兵侵略郑国.以当时楚国那么强大,弱小的郑国,实在没
有能力抵抗的,结果,郑国遭遇到战败的厄运,连郑王颉也被楚将穿封戌俘虏了.战事结束
后,楚军中有楚王弟公子围,想冒认俘获郑颉的功劳,说郑王颉是由他俘获的,于是穿封戌
和公子围二人便发生争执,彼此都不肯让步,一时没有办法解决得来.后来,他们便请伯犁
作公正人,判定这是谁的功劳.
伯州犁的解纷办法本是很公正的,他主张要知道这是谁的功劳,最好是问问被俘郑
王.于是命人带了郑王颉来,伯州犁便向他说明原委,接着手伸二指,用上手指代表楚王弟
公子围,用下手指代表楚将穿封戌,然后问他是被谁俘获的.郑王颉因被穿封戌俘虏,很是
恨他,便指着上手指,表示是被公子围所俘虏.于是,伯州犁便判定这是公子围的功劳.
“上下其手”这句成语便是出于这个故事;是表示玩法作弊,颠倒是非的意思.
在现在的社会中,这种情形是常常会发生的:譬如有人做了不法的事情,知道罪有应
得,难逃被惩处的厄运;于是暗地里进行贿赂,或请托亲友奔走求情,求予包庇,结果大事
化小,小事化无,仍得消遥法外.像这种参与其事的人,从中枉法舞弊,便可以说是:“上
下其手”了.
杞人忧天
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
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程量,并且自言自语的说:
“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
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
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
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
“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在说即使真的塌下来,
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
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
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它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
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它与“庸人自扰”的意义大致相同.
亡羊补牢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
“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
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
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与,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
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
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
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
“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
败无疑.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
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
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
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一暴十寒
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一般游说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学问、丰富的知识,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动的比喻,来讽劝执政者,最为凸出.孟子也是当时的一个著名辩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孟子对齐王的昏庸,作事没有坚持性、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便不客气的对他说:“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阳光下晒了一天,却放在阴寒的地方冻了它十天,它那里还活着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时间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点从善的决心,可是我一离开你,那些奸臣又来哄骗你,你又会听信他们的话,叫我怎么办呢?”按着,他使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下棋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专心致志,也同样学不好,下不赢,奕秋是全国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处处听奕秋的指导;另一个却老是怕着有大天鹅飞来,准备用箭射鹅.两个徒弟是一个师傅教的,一起学的,然而后者的成绩却差得很远.这不是他们的智力有什么区别,而是专心的程度不一样啊;”这是一个很有教学意义的故事,我们要学习一样东西、做好一件事情,是非专心致志、下苦功夫不可的.若是今天做一些,把它丢下了,隔天十天再去做,那么事情怎样做得好呢?求学、做事的能否成功,这也是个决定因素之一,故后来的人便将孟子所说的“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简成“一暴十寒”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修学、做事没有恒心,作辍无常的一种说法.例如一位同学,对于求学很是随便,学习的时间少,荒废的时间多,我们便说:他这种一曝十寒的作法,那里能学到什么东西呢?
三人成虎
战国时代,互相攻伐,为了使大家真正能遵守信约,国与国之间通常都将太子交给对方作为人质.“战国策”:“魏策”有这样一段记载:
魏国大臣庞葱,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
“现在有个一人来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
魏王道:“我不相信.”
庞葱说:“如果有第二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
魏王道:“我有些将信将疑了.”
庞葱又说:“如果有第三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道:“我当然会相信.”
庞葱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议论我的人又不止三个.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
庞葱陪太子回国,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也了.
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当然不会有老虎.说市上有虎,显然是造谣、欺骗,但许多人这样说了,如果不是从事物真相上看问题,也往往会信以为真的.
这故事本来是讽刺魏惠王无知的,但后世人引伸这故事成为“三人成虎”这句成语,乃是借来比喻有时谣言可以掩盖真相的意思.例如: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必须经过细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听途说.否则“三人成虎”,有时会误把谣言当成真实的.
春秋时代,齐国有个人叫毛空,他爱听那些没有根据的传说,然后再把自己听到的津津有味地讲给别人.有一次,毛空听到一只鸭和一块肉的事,他觉得非常稀奇,便告诉给艾子.他说:“有一个人,养了一只特别能生蛋的鸭,那鸭一天能生一百多个蛋.”他见艾子笑了,又说:“那天,从天上掉下一块肉,那块肉长有三十丈,宽有十丈.”艾子笑着问道:“真的吗?有那样长的肉吗?”毛空急忙说:“噢,那就是长二十丈.”艾子仍不相信.他又改口:“一定是十丈长了.”艾子说:“你说的那只鸭是谁家养的?你说的那块肉掉在了什么地方?”毛空支支吾吾说不出来,最后只好说:“我是在路上听别人说的.”
成语“道听途说”就是从这个故事而来的.这一成语比喻在路上听到没有根据的言论或传闻,再去传给别人.
古时候,魏国有一个很有名望的射箭能手叫更羸,他的射箭技巧 很高超,能做到百发百中.
有一天,天空格外晴朗,魏王带着更羸等人到郊外去打猎.当他们 来到郊外,向天空望去,过了一会儿,从东边飞过来一只大雁,更羸对巍王说:
"大王,您看见这只大雁了吧."
巍王说:"嗯,看见了."
更羸信心十足地说:"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扣一下弦,就能把 这只大雁射下来."
"是真的吗?"巍王有些不相信,用怀疑的口气问道:"你有这样的本事?"
更羸又说:"那就让我试一试吧."
更羸并没有取箭,只是他左手托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 同时,只见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打两下翅膀,突然就从半空中直掉下来.
"啊!"巍王直瞪着眼睛看着,大吃一惊地说:"你真有这样的本事呀!"
更羸微笑地解释说:"并不是我的本事大,也没有什么稀奇的,是因 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伤、又失群的大雁." 魏王更加奇怪了,便问道:"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更羸进一步解释说:"您不是看他飞得很慢,那么倦乏,鸣叫声也很 凄惨.飞得慢,这是因为它受过了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很疼痛;叫得凄 惨,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大家的帮助.所以,它一听到弦响, 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这样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它就掉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