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故事100字风风光光个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6 09:23:22
数学故事100字风风光光个
x}Ys#Ir_nnVu16-j4f+iv5z', AM< 3 "O#IVW_36mhnvLN/0ו*>&gڽ?<~?~5Stp<[z;({nw3ilzzlؽṃi` {`2i?eZy[E#[y4jL_[oPDf1'MR׍tmeR^oL}=ɾw;[ _f[K3Ilnu7f&}Y*~]'UY&!5vڞaf78I];oXg{]#~y?rB`g5H`t5O-S)$aMzfoymp@+ pXmo&Lk}YOAW^I.k,&6G{,nz^(a#0 լ"f3Z cGfy;im^W6sO&HރHdb{1wH [)pnrcYb ~ ^fa}|P6%]6;`rv~/MǻA% ,Z˞]zo6#m@41C̔VIwxJ~Asg `>RF;$GO i9:tt`N r} Z6?Qs_iO5 S"5B%]3ݖɝ!5^2.UWD CHa|5Pl0yev=vNEG!$MK1 I2]-LǮD˟~????ǿ?o/~o~/_IGuSZՁU&;K@v 1 Z?3)z+4\yv9 |͌:LlNsi1´\Lh711vr"&mA$'t I\l=f('C$o|Aܐxٽ]^șS<0; `p *fX~zVJ+fGX"n=1ef± 8&Į)5c^3F%.-CGE6+5eqBkwvwO@" Cc7ϥw$d@0)( (`oߺrKѦ.``(3|# et'қ"I%1ʳZJrO.}^ V$`Q ld<ǘ;i>۞|v:lyPr( :`%lՑ-f> TH'#۽/Թti1z:O{(" ¢ ^c/ !׎9LX`vs"\>Xzt&װ6iPd)UtBtʟv-9wۋI g$8:}ToatRbf'j肗VNP[$?ȝysuM(8Cf00z/*ݱcf7MX =Lv 1܁tU16UT=M{7 "ʼn8(;39<N:ػz7aޗhhOLgCiSx:i.0>t;y+h[IF.lnHBo$_\KV3@fj.vDR -kJӫVRQt _+lN-m[0KN"ZbgT;yץYz+\~cWv$| rTAG̥:dUE2LnxMm"^vwu-`,ٴk5SӍ#W_ -/~Dn¹c|4LQ"93l!9 ^ZMLpNutxǘ[`tK1%3~P{"*mW |#˩h hK5nс'E)VhڒT6;m=t!B. ]>$>{w7{: B*)PZ.&-]V;y/k!y#/Vl4dMCVd2ch[ARGU|K]H^QgǶkbZ|]xrÍE.ݰ(tDRG| (.ڶzΌ+찭n!5+d/ҽNu(BJ6{N~Nk" n*Fƞ s觽 xK_ W8Zo@RIKjtH{[K}!!h ;#Et5t$ՠo0`X=H0Uj J7-3n}z7(DmxV71q{ E+U%i]S;fUm듘ZvIcYr:[me?>/`ܡY;CwbukiO L 7Y̱u?< s~pXZ}R!`׎~3Y1˱`s&$2"0VptdXHB~4#5ڽ=$4<``b"tl!{h4JG[am`t_MGX>4A0F\j iNuyhPYa1qdzwf7m2)Sywu\cshͧQLLtQ? egtm`<ݬ$m ưNxE|o]n3;b*K$v\m@wS*; rtgbt%6w3mxAdQf\A]Dӽ_Q+իw r(¬\qA$:#_l6 Z;d e0 [*;`88 `bp0r@3` KcL/)&m]3)-`Գ]~0j׋)$vx|ײE ZV0bW~"ølgFPM 6{6c][ЋT"`&3Y>5C ب_փƃie*NL"Irv8 Ϥ*hIM?g5"R*evlDoӴ=:[Hk4PRGƪi\G&ݼP19c˛gA@ ;mck}ܿտE Qia/RSe"-|5AplvLk*pLn v d7F;1:b<R\H\@iLJEy/T*(:`!)j#$w` :O 1@[^`k4 -2S)|F'qΟ_zC(}($aKLv Jv 9(|85fZj4:n@IU:p] ]PDžVh}3~AcjzAÆ&uG.$5 60Is*J) IFf|X0Za֢dƜ걛$A7}7~3Ϥ 5UXtst,XdLx!) 6ls5mRtxbqok-Gc.MaSG,8Mf" mEwI֐ !7n0-wyͩ3𚛱n(1 l-1` yN>WAAV A7|.nx hƛ/p)ѲT>W9pr[JU/`f3v;\F34ŵ<5GMVW3ڶ|4[yՍh9<0ɼ^1't?\z+u[խt[yTjZŔiaNe=%l6w []anM&~#4S@u5e~ANb:a\Hԇ[پ߾Y&b 0~1yZ4O{~`!ΪGARfLr%oяVdyX:2 W-\wymym]GV:s_߽}y[||oB_aa:z5.vXif W\X\)w~;AnSjFR&lj|$ *cZˮa y\% dI`\0[ ƉFڜVuh] ʲ1X FUǽ 1{izo $8 /BVC:%+[;ͪ-M`.=6G\p%?`tAmfҢK ?| ph%: OwbJc)k"h_aQ$_wlQ~"qЍO_cZӼc tw<[7){#0H+6| F Ig-*a;=(Y(Sbb䝫@WLQT#"S<ɻ76Q:v :)L5[8*{N!̥ %‘'xw7R"XQCuDR$Z&UVG' )  ѩ7ڞ% :bօTf0nE#pqF!JN9J)ecWh>,:P{}UthtDg~)xÿob5\~ Pl*8f VH,'x ;`rɥس֬Tq0*\dS?pDJQ2⚅CD#굁A"yjnU-UcL2D44]H|[~07 }۾4+#zv7yVH(?_t/ɴҦUe,9&,(2.Ro7&#e|L8Ϫ4s yiLns'hQSwp5=Xk %6{LtЉpfy fwfm+,#%~gٴ/7'WWdNvi.MƲj-o^~#a»'6;06/m+;ۡ쵏hc<~c pRzڮui&Ymruv֫ď.pmK9P6Lq/|W㱿1Jalq CM".L%Skv66EZ N=n>ij{:rF*5YVO4Royĕ/;${R!fZ1–ǰWe"3K0}M8)ަ4z.&0}t9fd$DٸVJ6ø7O'p\9H'ͤT2]|`b7;YmjJ>d,pEe-}풺(E%RDycȥ+9PDIop#NFf##?z"1Gi@Mҁͽ?zg]v}T ZP ICtٕ?J=5T$ wr/>vj`A9f1nYh{u]+[8ӠZ_r2h2)51⧰?P2n9$~$K^UX~:"Mbڽʪ#qY,!%aYz}A7av彻;fU1ǗeLo5Cw3t'U;)Ћv^Lӹ_`f%'B_.͖<{qSdy%[tQ\#o6/i2$k1 !* *aM G!a !h/tܘYWCEŅ x/!oRg a؛#*ϟԡs3v[m;AT@+ "r9A⏳"ߜR 7w!-ncdk sAaxr ST(^ǂY8^iUOX&;3 zAԒ08ZHN2EDxno]NO$U?yapցT##%D9O}UnDiV}rR-6ŭY<>KL)H4aDl񛯿؀ȖV0e")qlv+i岘I\)\'Y8`Ti\"ܾD3 =j^?L GN!,b;<Ӳah?lMlSk g ;'`Rɠ*kI{w>[8a9yU^ivk@rUr6Dldf@* yD)CA!L QꢨwvKZdqr.R9-R!ǝ7Zvu:<!&C›֬\2["qWsu6`,s>XfdB0t*1WI:F<-8 mfl߇]%vjh2v=}9K#Tߎ&V>4{-.?S4ʄR$sXwVIK^%Y<-.25! ܥY7ĥ4|8opupcY3:|K[nr ,kY5_jyʉn_l0?Q䇽g$,D希)\uJgaC; TWf:(@M DuЗU1IRyMZV4OKl4,`2H>x7&0gު^4W${$5a%à:3'P]6f0 wA]{R|;y%RȦhijrii9ێYo1fc*ZJoU x|J6 gЬ ]L6zٹ!BtT#rǣ*.9QҦ]v,A2ؒ @y~T1e.m_~ ?Njrٟs}l"Vs #SLRz1þ3ӁnsQx撓WflՐtML |j`i\e0xww߭Gy5TM`4.·Y_ Z{ι4ؔ, 楋Zxy'8C -ΡT-x(i5#E/`}e:Cٟ/2oBn֫,AĮwn&Qab]рgx6dm~ #,hV;@ ӇW@*-fLj#9(_z~MN)NE dM+:d:ϡ׳;K(܁j5(+sl?}"k6ªKS R= Z@ oGcw>4,# sdj3Ac]Gx%lwO uczv{GУt/{,р2~*L3^1p<ЎO2]sXBo}P_Aj\UA:ѡֵMwDpJhӍ+OݘX O $'[Ao k{C6RߋK-Wy5tD~¥s?=\|7}{~ >\G ~K>~k>4>_cFCVѯ ij/GC"Xo,b} 

数学故事100字风风光光个
数学故事100字
风风光光个

数学故事100字风风光光个
我国历代都有研究天文的官,并且根据研究天文的结果来制定历法.到了宋朝的时候,历法已经有很大进步,但是祖冲之认为还不够精确.他根据他长期观察的结果,创制出一部新的历法,叫做“大明历”.这种历法测定的每一回归年(也就是两年冬至点之间的时间)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只有五十秒;测定月亮环行一周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不到一秒,可见它的精确程度了. 公元462年,祖冲之请求宋孝武帝颁布新历,孝武帝召集大臣商议.那时候,有一个皇帝宠幸的大臣戴法兴出来反对,认为祖冲之擅自改变古历,是离经叛道的行为. 祖冲之当场用他研究的数据回驳了戴法兴.戴法兴依仗皇帝宠幸他,蛮横地说:“历法是古人制定的,后代的人不应该改动.”祖冲之一点也不害怕.他严肃地说:“你如果有事实根据,就只管拿出来辩论.不要拿空话吓唬人嘛.”宋孝武帝想帮助戴法兴,找了一些懂得历法的人跟祖冲之辩论,也一个个被祖冲之驳倒了.但是宋孝武帝还是不肯颁布新历.直到祖冲之死了十年之后,他创制的大明历才得到推行.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8675561.html?si=2
八戒吃了几个山桃
八戒去花果山找悟空,大圣不在家.小猴子们热情地招待八戒,采了山中最好吃的山桃整整100个,八戒高兴地说:“大家一起吃!”可怎样吃呢,数了数共30只猴子,八戒找个树枝在地上左画右画,列起了算式,100÷30=3.1
八戒指着上面的3,大方的说,“你们一个人吃3个山桃吧,瞧,我就吃那剩下的1个吧!”小猴子们很感激八戒,纷纷道谢,然后每人拿了各自的一份.
悟空回来后,小猴子们对悟空讲今天八戒如何大方,如何自已只吃一个山桃,悟空看了八戒的列式,大叫,“好个呆子,多吃了山桃竟然还嘴硬,我去找他!”
哈哈,你知道八戒吃了几个山桃?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小明是个喜欢提问的孩子.一天,他对0—9这几个数字产生兴趣:为什么它们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呢?于是,他就去问妈妈:“0—9既然叫‘阿拉伯数字’,那肯定是阿拉伯人发明的了,对吗妈妈?”
妈妈摇摇头说:“阿拉伯数字实际上是印度人发明的.大约在1500年前,印度人就用一种特殊的字来表示数目,这些字有10个,只要一笔两笔就能写成.后来,这些数字传入阿拉伯,阿拉伯人觉得这些数字简单、实用,就在自己的国家广泛使用,并又传到了欧洲.就这样,慢慢变成了我们今天使用的数字.因为阿拉伯人在传播这些数字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人们就习惯了称这种数字为‘阿拉伯数字’.”
小明听了说:“原来是这样.妈妈,这可不可以叫做‘将错就错’呢?”妈妈笑了.

儿歌比赛
动物学校举办儿歌比赛,大象老师做裁判.
小猴第一个举手,开始朗诵:“进位加法我会算,数位对齐才能加.个位对齐个位加,满十要向十位进.十位相加再加一,得数算得快又准.”
小猴刚说完,小狗又开始朗诵:“退位减法并不难,数位对齐才能减.个位数小不够减,要向十位借个一.十位退一是一十,退了以后少个一.十位数字怎么减,十位退一再去减.”
大家都为它们的精彩表演鼓掌.大象老师说:“它们的儿歌让我们明白了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它们两个都应该得冠军,好不好?”大家同意并鼓掌祝贺它们.

<、>和=的本领
很久以前,数学王国比较混乱.0—9十个兄弟不仅在王国称霸,而且彼此吹嘘自己的本领最大.数学天使看到这种情况很生气,派<、>和=三个小天使到数学王国建立次序,避免混乱.
三个小天使来到数学王国,0—9十个兄弟轻蔑地看着它们.9问道:“你们三个来数学王国干什么,我们不欢迎你们!”
=笑着说:“我们是天使派来你们王国的法官,帮你们治理好你们国家.我是‘等号’,这两位是‘大于号’和‘小于号’,它们开口朝谁,谁就大;它们尖尖朝谁,谁就小.”
0—9十个兄弟听说它们是天使派来的法官,就乖乖地服从<、>和=的命令.从此,数学王国有了严格的次序,任何人不会违反.

小熊开店
小熊不喜欢学习,只想做生意,于是在学校旁边开了个水果店.小兔和小猴是它的同学,它们商量好,要教训这个不爱上学的懒家伙.
它们来到小熊的水果店.
“桃子怎么卖呀?”小猴问.
“第一筐里6元3公斤,第二筐里6元2公斤.”小熊回答.
小猴又说:“如果我从两筐里拿5公斤,要付你12元,对吗?”
小熊点点头.
“那我全买下,既然5公斤12元,那60公斤就是12×12=144元,对不对?”
“正是,正是.”小熊讲.
于是小猴买了所有的桃子,付了钱,和小兔高兴地走了.
晚上回到家,小熊结帐,怎么算都是亏本的.第二天,小猴、小兔找到小熊把情况说了,笑着说:“都是你学习不好,我们才来教训你一下”,并把少给的钱补给了小熊.
小熊惭愧地低下了头,从此每天上课都很认真.它们三个成了好朋友.

唐僧师徒摘桃子
一天,唐僧命徒弟悟空、八戒、沙僧三人去花果山摘些桃子.不久,徒弟三人摘完桃子高高兴兴回来.师父唐僧问:你们每人各摘回多少个桃子?
八戒憨笑着说:师父,我来考考你.我们每人摘的一样多,我筐里的桃子不到100个,如果3个3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
沙僧神秘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4个4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
悟空笑眯眯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5个5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多少个?
唐僧很快说出他们每人摘桃子的个数.你知道他们每人摘多少个桃子吗

数学优秀小故事
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来找刘先生,并自我介绍说:“我叫于江,这次我带领了一个旅游团到香港旅游,听说您的大酒店环境舒适,服务周到,我们想来住你们酒店.”
刘先生连忙热情地说:“欢迎,欢迎,不知贵团一共有多少人?”
“人嘛,还可以,是一个大团.”
刘先生心里一阵惊喜:一个大团,又是一笔大生意,真是太好了.
作为一个导游,于江看出了刘先生的心思,他慢条斯理地说:“先生,如果你能算出我团的人数,我们就住您们酒店了.”
“你请说吧.”刘先生自信地说.
“如果我把我的团平均分成四组,多出一人,再把每小组平均分成四份,结果又多出一人,再把分成的四小组分成四份,结果又多出一人,当然,也包括我,请问我们至少有多少人?”
“一共多少呢?”刘先生马上思考起来,他一定要接下这笔生意,“没有具体的数字,该如何下手呢?”他是精明的生意人,很快说出答案:“至少八十五人,对不对?”
于江先生高兴地说:“一点不错,就是八十五人.请说说您的算法.”
“人数最少的情况是最后一次四等分时,每份为一人,由此推理得到:第三次分之前有1×4+1=5(人),第二次分之前有5×4+1=21(人),第一次分之前有21×4+1=85(人).”
“好,我们今天就住在您这儿了.”
“那你们有多少男的和女的?”
“有55个男的,30个女的.”
“我们这儿现在只有11人的房间,7人、5人的房间,你们想怎么住?”
“当然是先生您给安排了,但必须男女分开,也不能有空床位.”
又出了一个题目,刘先生还从没碰到过这样的客人,他只好又得花一番心思了.
瞑思苦想之后,他终于得出了最佳方案:男的两间11人房间,四间7人房,一间5人房;女的一间11人房间,两间7人房,一间5人的,一共11间.
于江先生看了他的安排后,非常满意,马上办了住宿手续.
一桩大生意做成了,虽然复杂了一点,但刘先生的心里还是十分高兴的.

聪明的小男孩
从前,一个国王经常给身边的大臣出难题来取乐,如果大臣答对了,他将用小恩小惠给点赏赐;如果答不出来,那将受罚,甚至被砍头.
一天,国王指着宫里的一个池塘问:“谁能说出池子里有多少桶水,我就赏他珠宝.如果说不出来,我就要‘赏’你们每人50大鞭.”大臣们被这突如其来的问题难住了.
正在大臣们心慌意乱之际,走过来一个放牛的小男孩.他问清了事情的缘由之后说:“我愿意见见这位国王.”
大臣们把小男孩带到了国王身边.国王见眼前的小男孩又黑又瘦又小,便怀疑说:“这个问题答上来有奖,答不上来可要被砍头的,你知道吗?”在场的人都替这个小男孩捏了一把汗,可小男孩却不慌不忙地回答出国王的问题.国王无奈之下,拿出珠宝奖励给了小男孩.小朋友们,你知道他是怎样回答的吗?
其实,国王出的是一道条件不足的问题.在正常的思维模式下是无法找出正确答案的.小男孩正好抓住这一关键.他是这样回答的:“这要看桶有多大:如果桶和池塘一样大,就是一桶水;如果桶只有池塘一半大,就是有两桶水;如果桶是池塘的三分之一大,就是3桶水……”
小男孩实际上打破了习惯性的思维模式,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他的头脑多么聪明,多么灵活啊!

一个故事引发的数学家
陈景润是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著名的“陈氏定理”,所以有许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数学王子”.但有谁会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个故事.
1937年,勤奋的陈景润考上了福州英华书院.一天,沈元老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因为这个结论没有得到证明,所以还是一个猜想.大数学欧拉说过:虽然我不能证明它,但是我确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从此,陈景润对这个奇妙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余时间他最爱到图书馆,不仅读了中学辅导书,这些大学的数理化课程教材他也如饥似渴地阅读.

先把题写上再写理解

阿凡提和巴依(维吾尔语:财主)是邻居。阿凡提家有6只羊,巴依家有12只羊。巴依是个贪心的家伙,总想把阿凡提的6只羊占为己有。
一天,巴依把自己家的羊卖出去6只,又偷来阿凡提家的6只羊,和剩下的6只羊混在一起,关在自家羊圈里,每边关3只。
后来阿凡提发现自己的羊,被关在巴依家圈里,他温和地对巴依说:“巴依老爷!我家的羊没有了,请你看看是不是跑到你家圈里去了?”狡猾的巴依回答说...

全部展开

阿凡提和巴依(维吾尔语:财主)是邻居。阿凡提家有6只羊,巴依家有12只羊。巴依是个贪心的家伙,总想把阿凡提的6只羊占为己有。
一天,巴依把自己家的羊卖出去6只,又偷来阿凡提家的6只羊,和剩下的6只羊混在一起,关在自家羊圈里,每边关3只。
后来阿凡提发现自己的羊,被关在巴依家圈里,他温和地对巴依说:“巴依老爷!我家的羊没有了,请你看看是不是跑到你家圈里去了?”狡猾的巴依回答说:“阿凡提,别人都说你聪明,我看你蠢透了。你看,我家的羊,一只也不多,一只也不少,不是前后左右每边3只吗?”聪明的阿凡提笑了一笑,把羊重新排了一下,每边还是3只。
巴依前后左右数了一遍,确实每边是3只羊,无话可说,只好眼看着阿凡提从自家圈里牵出2只羊。接着,阿凡提又把羊重新排了一下,每边还是3只羊(如图二),于是阿凡提又牵出了2只羊。
巴依气急败坏地说,“行了,阿凡提,我这里再没有你的羊了。”阿凡提笑着说:“别急,巴依老爷,你这里还有我的2只羊呢。”阿凡提又把圈里的羊重新排了一下,每边还是3只羊。于是阿凡提又牵出了自己的2只羊。(同学们,你们知道阿凡提最后一次是怎样把羊重新排的吗?)
阿凡提智斗巴依,终于牵回了被巴依偷的6只羊。

收起

(一)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1967年8月23日,苏联的联盟一号宇宙飞船在返回大气层时,突然发生了恶性事故——减速降落伞无法打开。苏联中央领导研究后决定:向全国实况转播这次事故。当电视台的播音员用沉重的语调宣布,宇宙飞船在两小时后将坠毁,观众将目睹宇航员弗拉迪米·科马洛夫殉难的消息后,举国上下顿时被震撼了,人们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
在电视上,观众们看到了宇航员科马洛夫镇定自若...

全部展开

(一)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1967年8月23日,苏联的联盟一号宇宙飞船在返回大气层时,突然发生了恶性事故——减速降落伞无法打开。苏联中央领导研究后决定:向全国实况转播这次事故。当电视台的播音员用沉重的语调宣布,宇宙飞船在两小时后将坠毁,观众将目睹宇航员弗拉迪米·科马洛夫殉难的消息后,举国上下顿时被震撼了,人们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
在电视上,观众们看到了宇航员科马洛夫镇定自若的形象。他面带微笑地对母亲说:“妈妈,您的图像我在这里看得清清楚楚,包括您头上的每根白发,您能看清我吗?” “能,能看清楚。儿啊,妈妈一切都很好,你放心吧!” 这时,科马洛夫的女儿也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她只有12岁。科马洛夫说:“女儿,你不要哭。”“我不哭……”女儿已泣不成声,但她强忍悲痛说:“爸爸,你是苏联英雄,我想告诉你,英雄的女儿会像英雄那样生活的!” 科马洛夫叮嘱女儿说:“你学习时,要认真对待每一个小数点。联盟一号今天发生的一切,就是因为地面检查时忽略了一个小数点……”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距离宇宙飞船坠毁的时间只有7分钟了。科马洛夫向全国的电视观众挥挥手说:“同胞们,请允许我在这茫茫的太空中与你们告别。”
即使是一个小数点的错误,也会导致永远无法弥补的悲壮告别。
古罗马的恺撒大帝有句名言:“在战争中,重大事件常常就是小事所造成的后果。” 换成我们中国的警句大概就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吧。(二)一个故事引发的数学家 陈景润一个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著名的“陈氏定理”,所以有许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数学王子”。但有谁会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个故事。 1937年,勤奋的陈景润考上了福州英华书院,此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丧,不想因战事被滞留家乡。几所大学得知消息,都想邀请沈教授前进去讲学,他谢绝了邀请。由于他是英华的校友,为了报达母校,他来到了这所中学为同学们讲授数学课。 一天,沈元老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故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因为这个结论没有得到证明,所以还是一个猜想。大数学欧拉说过:虽然我不能证明它,但是我确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它像一个美丽的光环,在我们不远的前方闪耀着眩目的光辉。……”陈景润瞪着眼睛,听得入神。
从此,陈景润对这个奇妙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余时间他最爱到图书馆,不仅读了中学辅导书,这些大学的数理化课程教材他也如饥似渴地阅读。因此获得了“书呆子”的雅号。 兴趣是第一老师。正是这样的数学故事,引发了陈景润的兴趣,引发了他的勤奋,从而引发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
(三)为科学而疯的人 由于研究无穷时往往推出一些合乎逻辑的但又荒谬的结果(称为“悖论”),许多大数学家唯恐陷进去而采取退避三舍的态度。在1874—1876年期间,不到30岁的年轻德国数学家康托尔向神秘的无穷宣战。他靠着辛勤的汗水,成功地证明了一条直线上的点能够和一个平面上的点一一对应,也能和空间中的点一一对应。这样看起来,1厘米长的线段内的点与太平洋面上的点,以及整个地球内部的点都“一样多”,后来几年,康托尔对这类“无穷集合”问题发表了一系列文章,通过严格证明得出了许多惊人的结论。
康托尔的创造性工作与传统的数学观念发生了尖锐冲突,遭到一些人的反对、攻击甚至谩骂。有人说,康托尔的集合论是一种“疾病”,康托尔的概念是“雾中之雾”,甚至说康托尔是“疯子”。来自数学权威们的巨大精神压力终于摧垮了康托尔,使他心力交瘁,患了精神分裂症,被送进精神病医院。
真金不怕火炼,康托尔的思想终于大放光彩。1897年举行的第一次国际数学家会议上,他的成就得到承认,伟大的哲学家、数学家罗素称赞康托尔的工作“可能是这个时代所能夸耀的最巨大的工作。”可是这时康托尔仍然神志恍惚,不能从人们的崇敬中得到安慰和喜悦。1918年1月6日,康托尔在一家精神病院去世。
康托尔(1845—1918),生于俄国彼得堡一丹麦犹太血统的富商家庭,10岁随家迁居德国,自幼对数学有浓厚兴趣。23岁获博士学位,以后一直从事数学教学与研究。他所创立的集合论已被公认为全部数学的基础。(四)数学家的“健忘”
我国数学家吴文俊教授六十寿辰那天,仍如往常,黎明即起,整天浸沉在运算和公式中。
有人特地选定这一天的晚间登门拜门拜访,寒暄之后,说明来意:“听您夫 人说,今天是您六十大寿,特来表示祝贺。” 吴文俊仿佛听了一件新闻,恍然大悟地说:“噢,是吗?我倒忘了。” 来人暗暗吃惊,心想:数学家的脑子里装满了数字,怎么连自己的生日也记不住?
其实,吴文俊对日期的记忆力是很强的。他在将近花甲之年的时候,又先攻 了一个难题——“机器证明”。这是为了改变了数学家“一支笔、一张纸、一个脑袋”的劳动方式,运用电子计算机来实现数学证明,以便数学家能腾出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创造性的工作,他在进行这项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对于电子计算机安装的日期、为计算机最后编成三百多道“指令”程序的日期,都记得一清二楚。
后来,那位祝寿的来客在闲谈中问起他怎么连自己生日也记不住的时候,他知着回答:
“我从来不记那些没有意义的数字。在我看来,生日,早一天,晚一天,有 什么要紧?所以,我的生日,爱人的生日,孩子的生日,我一概不记,他从不想 要为自己或家里的人庆祝生日,就连我结婚的日子,也忘了。但是,有些数字非记不可,也很容易记住……”(五)苹果树下的例行出步 1884年春天,年轻的数学家阿道夫·赫维茨从哥廷根来到哥尼斯堡担任副教授,年龄还不到25岁,在函数论方面已有出色的研究成果.希尔伯特和闽可夫斯基很快就和他们的新老师建立了密切的关系.他们这三个年轻人每天下午准5点必定相会去苹果树下散步.希尔伯特后来回忆道:“日复一日的散步中,我们全都埋头讨论当前数学的实际问题;相互交换我们对问题新近获得的理解,交流彼此的想法和研究计划.”在他们三人中,赫维茨有着广泛“坚实的基础知识,又经过很好的整理,”所以他是理所当然的带头人,并使其他两位心悦诚服.当时希尔伯特发现,这种学习方法比钻在昏暗的教室或图书馆里啃书本不知要好多少倍,这种例行的散步一直持续了整整八年半之久.以这种最悠然而有趣的学习方式,他们探索了数学的“每一个角落”,考察着数学世界的每一个王国,希尔伯特后来回忆道:“那时从没有想到我们竟会把自己带到那么远!”三个人就这样“结成了终身的友谊.”
(六)报效祖国宏愿--华罗庚的故事
同学们都知道,华罗庚是一位靠自学成才的世界一流的数学家。他仅有初中文凭,因一篇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得到数学家熊庆来的赏识,从此华罗庚北上清华园,开始了他的数学生涯。 1936年,经熊庆来教授推荐,华罗庚前往英国,留学剑桥。20世纪声名显赫的数学家哈代,早就听说华罗庚很有才气,他说:"你可以在两年之内获得博士学位。"可是华罗庚却说:"我不想获得博士学位,我只要求做一个访问者。""我来剑桥是求学问的,不是为了学位。"两年中,他集中精力研究堆垒素数论,并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哥德巴赫问题发表18篇论文,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国数学家出众的智慧与能力。
1946年,华罗庚应邀去美国讲学,并被伊利诺大学高薪聘为终身教授,他的家属也随同到美国定居,有洋房和汽车,生活十分优裕。当时,不少人认为华罗庚是不会回来了。新中国的诞生,牵动着热爱祖国的华罗庚的心。1950年,他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裕生活,回到了祖国,而且还给留美的中国学生写了一封公开信,动员大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他在信中坦露出了一颗爱中华的赤子之心:"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虽然数学没有国界,但数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
华罗庚从海外归来,受到党和人民的热烈欢迎,他回到清华园,被委任为数学系主任,不久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从此,开始了他数学研究真正的黄金时期。他不但连续做出了令世界瞩目的突出成绩,同时满腔热情地关心、培养了一大批数学人才。为摘取数学王冠上的明珠,为应用数学研究、试验和推广,他倾注了大量心血。
据不完全统计,数十年间,华罗庚共发表了152篇重要的数学论文,出版了9部数学著作、11本数学科普著作。他还被选为科学院的国外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家的院士。
(七)、中西文化交流之倡导者
莱布尼兹对中国、的科学、文化和哲学思想十分关注,是最早研究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的德国人。他向耶酥会来华传教士格里马尔迪了解到了许多有关中国的情况,包括养蚕纺织、造纸印染、冶金矿产、天文地理、数学文字等等,并将这些资料编辑成册出版。他认为中西相互之间应建立一种交流认识的新型关系。在《中国近况》一书的绪论中,莱布尼兹写道:“全人类最伟大的文化和最发达的文明仿佛今天汇集在我们大陆的两端,即汇集在欧洲和位于地球另一端的东方的欧洲——中国。”“中国这一文明古国与欧洲相比,面积相当,但人口数量则已超过。”“在日常生活以及经验地应付自然的技能方面,我们是不分伯仲的。我们双方各自都具备通过相互交流使对方受益的技能。在思考的缜密和理性的思辩方面,显然我们要略胜一筹”,但“在时间哲学,即在生活与人类实际方面的伦理以及治国学说方面,我们实在是相形见拙了。”在这里,莱布尼兹不仅显示出了不带“欧洲中心论”色彩的虚心好学精神,而且为中西文化双向交流描绘了宏伟的蓝图,极力推动这种交流向纵深发展,是东西方人民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繁荣进步。莱布尼兹为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毕生的努力,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的虚心好学、对中国文化平等相待,不含“欧洲中心论”偏见的精神尤为难能可贵,值得后世永远敬仰、效仿。

收起

我国历代都有研究天文的官,并且根据研究天文的结果来制定历法。到了宋朝的时候,历法已经有很大进步,但是祖冲之认为还不够精确。他根据他长期观察的结果,创制出一部新的历法,叫做“大明历”。这种历法测定的每一回归年(也就是两年冬至点之间的时间)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只有五十秒;测定月亮环行一周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不到一秒,可见它的精确程度了。 公元462年,祖冲之请求宋孝武帝颁布新历,孝...

全部展开

我国历代都有研究天文的官,并且根据研究天文的结果来制定历法。到了宋朝的时候,历法已经有很大进步,但是祖冲之认为还不够精确。他根据他长期观察的结果,创制出一部新的历法,叫做“大明历”。这种历法测定的每一回归年(也就是两年冬至点之间的时间)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只有五十秒;测定月亮环行一周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不到一秒,可见它的精确程度了。 公元462年,祖冲之请求宋孝武帝颁布新历,孝武帝召集大臣商议。那时候,有一个皇帝宠幸的大臣戴法兴出来反对,认为祖冲之擅自改变古历,是离经叛道的行为。 祖冲之当场用他研究的数据回驳了戴法兴。戴法兴依仗皇帝宠幸他,蛮横地说:“历法是古人制定的,后代的人不应该改动。”祖冲之一点也不害怕。他严肃地说:“你如果有事实根据,就只管拿出来辩论。不要拿空话吓唬人嘛。”宋孝武帝想帮助戴法兴,找了一些懂得历法的人跟祖冲之辩论,也一个个被祖冲之驳倒了。但是宋孝武帝还是不肯颁布新历。直到祖冲之死了十年之后,他创制的大明历才得到推行。

收起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