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哲学要十个例子(古诗句)要涉及唯物论和哲学的最好下述方面都能有1个例子匹配1联系2发展3矛盾3意识4规律5唯物辩证法6创新7价值8运动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7/09 05:47:25
古诗中的哲学要十个例子(古诗句)要涉及唯物论和哲学的最好下述方面都能有1个例子匹配1联系2发展3矛盾3意识4规律5唯物辩证法6创新7价值8运动
x[r"I0ں{oWIH#—x_s܃%3Iu㌙ w۹^٦Ӯ=W#}ԏAnuRtshGlDE6!}ҽLٗ𶬸Nz373zV: y5^Id/ϪVVyV#b_E,o]|wzO8!_~`4cDxL9̎u??wu!+b"#zw^),s,n*~u/A6 -c:իoH;Mγ$e,'Fっ7^UFηӴȥUaQGdղ/ґ&M"Xj;o}&< @Rcu6,*s#V "6?q 6 ؙ.&/"|GӅczozV=nw;K⩻'G0/$*aeJ;k~ϲ'Pl^cAPGϺ})"B:pO_4b`ރv[1܁D>EV3jڐȾJMk*Tstz xLļ$逬 BGDyݕtQ d'r1`֓+Q+P/3 J.Tɾt$o"Wly9Brp&faC +rkY;(rY.t  p(`vӹc#+Y[/1lZ|W`\5)FJU?:awJ,ͨLsxu5jK'*m\;Q)~W;?ڍi=1Abf^愷QꝘNQE3TEB2v+y[5א8ǻN`;7ZANdqc{SѼ =;+ DXy7`F]!4=QX5[8l0KgN{RđZIi׷91;>[,T&3K~ت-q6M|ޑ5+RPvu yӇX<'ɗ2~ ןΈ]nzlWW b?AR*M_c& x!:7#le^ 5ݪ y $hÝ]3خ[˹)-}^TGHfLصjc?MށIv ތoK$_W'za"8Z\GD-eܕٮj΍HfN_sF_qhۙTx&*2k[2J/a;9?2BK).Ho-vUKFx!Sf@1͛4oo Saݫ[[ |D#p҉vlR#W9ie, pW- [QOB[M .(D#B[5Lo`W (4r[p뷤C.ՎSIS]#f ɉ$bR:qJ҆]. '/OբmQNotB,]'&LDdG.X&-  e#eg;}?A$gXy$o n̺*zzԢf-D&:N.b]|BoTc%>֕EwL"XlQnT=ޭҡ$cNws4RCJR8[m0bs^4*7v2+ hc'?f*bDף"IOQ]:Y3TX?[!.[#yѴlJb'If&琷JI$\Vπ+}u x 36K$E:CpeYd7emqIgbaOo?"Dy!QS6.]i' Y@W dn0;~ ze23ywPB2>ZH%M_të́$gCy Brr{{ڡ::fP5k v7CDƌ  v ˌMH-:r@4@4po gsSBx7`NEu݂ ~qbm[%hF94TsԎX3Y;W@$@̿[HN*K~q|wYe#;9?Rs0TLD#{; vQ3Ey<5tT'b{%SjsB{ 9nEװCb!pHƄ,my+FW6oݺ)5'J- ~؂/S|*2,HO0h=^||E8N*ź(։PRNcb] B &?<'' RTef᠚fET*x i)Hjw5ayxE-؆vPi8,b׾@osTPG(k%9Kɢ_F\29{nigeaH$Z7,4 䳀~WE"ΎM2)Ȏ9SdTB7$<ÞvfQ8w+#/$pc  -P &F)!eG_ˡ >Qz#Hd-͌UZB ZЭQtrѺ_@[:1TŠhu!I{s1RaAtgљZ]g* xh]7g( _7 @W~l1ҊX&gGk%4xƐ(ŠJwuZٔ,zv{2#ZI8(99.>Og ỲIGGm%[d<2`&ds@04JDܹw2Yzӝ}|~݂\y6Y#1t[>d[kُU[5X6p71DwbP4k'FAhF_TMw02"7#{Aub]aEYM]fZ:})jy #:ğ\4@N}8;9B"vK9kJ4?Rv#g$W"Ÿi&kxe7qڰzlaLCu/"<9DB/i?  ^%n]u| ze mZ|x\f\_H!طw ȽcQ/q!P$&į,[~amZLJ(psZ1u:6_:?wFᇤ,b~ʱ)_Oȏpgʃ:I%(D!eQ2M%?Y>Ej\py)+WJ;u5'3?W/6н)_2e&<8^_a==~أHsTX*#Z3?wnKg GUj0?xػ.;.^oug¬zxOH1 B*ТUl%]#DmG$ 6a\% z#O'2NP]LtaMdU&ݹ

A1 O#:Y8eh?~ɂҟrt]"Rs{$xbf 1PwpRY7( 長~kW;H`<Ɉf[t:U\}c{La['33֎=idz2A@AdfЉ~z۰9<6;7mSFqKݹ=sbYnJUτܜBޘ`sZ?:qsp>@~60xzk両<;Yu.슯 |ؖ߇uo@.l$jne6ͽΔI'dS[S<m?򉢌(.G%*(/:\gQ9)9e SU@MMȈ pvqWvC/w  NKhsC{.0GcXOnQ'[4GIX9%^}&Kۍ=X ՋpHu>k!eO A`-"PrO29}8{t捦y}/C=8A]9xY6Tp|q^7쐠t2/z8USBGA uPƇ͚2m){0+4a%cWMҥoG( ybثnGة4_G^xC4) ס+y¡'v.1K Wq=9QɥJDYԟŕwqy]2"t+\r嵌'&OpU_V3C=i`@U|/Rn?zpC?22cX;|G4wK 2?: .*K]/q8JʹY[Jd$ z^;c YCpP&|})i~[vڻ8&'PID;`z蓹 &Q3 ~M i֞D3b6RFkպǚ"C;Õnt49SDb4[ŭrs 74f3^P,u>"҅0~YWHK,wɴ8GĬk4Ftil]靷.rqHqS3bR rS2<^I G$WC~ȥ LUIJD v,>bh: !ٺzZ7ٕWfhW>,olӾO# ҽ֡5s,si5okc;mM;I;/Dt?g#oȩB]*Z4UG+榨)6 Wnh^W=;I㷨y`kn X=8jpW&fz·~PfrQoG> ï/erFe?R/E^`؅[_[2i9VRQ{ogCň~ /ϛ, e } 1Ȁ%"۲ZitC~ፎ@W@ ƪi8%=[\ۂ%ؗ]9k,w v|H՗왁m&ٿi&SQG VGzrS1 vgPÒ"6I)W:Gҋx*:W_ (ôEy3ʒ,ކ<' SDJQ"v?h5q GgIbI- .̖ٻ߻T04b9t<7qlD%vfL~s7s9YlVnB-nr) ؛~aNa;}'=7j1[%kp`$1=f=ow!l8suM1/cēQ{pO스vbUbc+K<3R̖T-@cCRL!ޱ3?1-C؋ݟvoDgCd.畞EeUl(Mf+ jXu$/d-g4.m\ŀ؟2j[}O ľY;bjG7oKnPUGGx3'(az*aHV[#8i[?hs<} w'S W^p݁}zDGBvmܳrT~hW!rȯ˹J률zo?!"Xyan3?z+XhFptv 4/:6o+^;tGf#tlc/k̋% 6oo4c3no$r"iSH&xߤpsrlCW >ߝwF#w+{xcC/2LK,p? {_qTs4]wHM[y@<,8drA&2sڥknAG쏗ffK?ZP\ޛs`[ vxƒhVSAе+M~?/o wN

古诗中的哲学要十个例子(古诗句)要涉及唯物论和哲学的最好下述方面都能有1个例子匹配1联系2发展3矛盾3意识4规律5唯物辩证法6创新7价值8运动
古诗中的哲学
要十个例子(古诗句)要涉及唯物论和哲学的最好下述方面都能有1个例子匹配1联系2发展3矛盾3意识4规律5唯物辩证法6创新7价值8运动

古诗中的哲学要十个例子(古诗句)要涉及唯物论和哲学的最好下述方面都能有1个例子匹配1联系2发展3矛盾3意识4规律5唯物辩证法6创新7价值8运动
与哲学有关的古诗词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题目】题西林壁(苏轼)
【诗词原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题目】观祈雨(唐 李约)
【诗词原文】 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潍县署中画竹(清 郑燮)
【诗词原文】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哲理】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但是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进行思考,却往往会形成不同的认识和结论.从人的主观因素来说,主要是由于人们的立场不同,世界观不同,知识构成不同等因素造成的.诗中描述的祈雨场面就非常鲜明的告诉我们,在阶级社会中,由于人们分属于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阶级立场,因而,他们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反映)都大相径庭.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首先必须站在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去看问题.
二、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
【题目】琴诗(宋 苏轼)
【诗词原文】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哲理】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在乐曲、琴声中指头、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矛盾双方的联系.因此,这首所揭示的,就是琴、指头和琴声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如果把演奏者包括在内,那么,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技能与琴、指之间的关系,又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间的关系.前者是音乐产生的根据,后者则是音乐产生的条件,两者缺一不可.
【题目】戏为六绝句(之一) (唐 杜甫)
【诗词原文】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哲理】(1)从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前后相继的发展过程,离开了对历史联系的分析,我们不仅无法正确认识昨天的历史,也无法正确认识今天的是未.割断历史、否认联系,盲目的嗤笑传统、否定前人,必然导致民族虚无主义.
(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就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研究任何我,都不能割断历史,都不能以今天的成熟去否定昨天的幼稚.对前人要采取历史主义的态度,不能用今天的淹灌和标准去看待和衡量过去,更不能苛求古人.
(3)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观点看问题,一方面,要正确分析和区分前人的成就和缺陷、是与非、功与过、精华与糟粕等;另一方面,还要进一步分清哪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哪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等.
【题目】八阵图 (唐 杜甫)
【诗词原文】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减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哲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整体和部分(全局和局部),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首先,整体和部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其次,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某种条件下,关键的部分甚至能够对全局和整体起决定性作用.诸葛亮多年苦心经营,巧妙布置八阵图,都是为了一个全局性的战略目标——“吞吴”,而刘备的报仇之举则是部分、局部的小目标.办事情只有从整体着眼,统筹全局,才能选择最佳方案,以求实现最有目标.刘备意气用事,仅从局部着眼,贸然发动进攻,结果不仅局部遭到失败,而且还从根本上破坏了诸葛亮苦心筹划的战略大局,使“吞吴”大计泡影.这首诗以生动鲜明的历史事实昭示后人:树立全局观念,局部服从全局是多么重要.
【题目】观书有感 (宋 朱熹)
【诗词原文】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
【哲理】以池塘为喻,说明了为学之道,必须不断积累,不断地吸收新的营养.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万事万物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正是这种不间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事物才能在不断自我更新中存在下去.这种运动一旦停止,事物也就不可能存在了.如果没有知识的不断更新,不断积累,一个人的学问也就回变成一潭死水,毫无生气和进展了.治学之道如此,办其他事情也是这样.
【题目】拟古 (明 钱宰)
【诗词原文】长江东流去,来者方不息.白日没西山,晨光还奕奕.春花瘁复荣.秋草黄已碧.造化无停机,循环岂终极?人生天壤间,少壮须努力!
【哲理】世界上万事万物在永不停息地运动、变化着.自然界是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因此,在少壮时,就必须努力拼搏,奋发进取.
【题目】论诗 (清  赵翼)
【诗词原文】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哲理】说明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每个时代都应创新、进步,不能因袭古人,不求进取.
【题目】草   (唐  白居易)
【诗词原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哲理】说明世界上的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而这种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基本的秩序,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这首诗常被用来比喻新事物的强大啊生命力.尽管有严寒相逼,有野火摧残,旧事物的威力可谓横肆暴虐,却无法改变客观规律.新事物在春风吹拂下,正蓬蓬勃勃,一派生机.
三、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
【题目】寄兴  (宋  戴复古)
【诗词原文】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愿老君家.
【哲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因此,我们要如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就必须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全面地看问题.我们对人、对事、对己,都要一分为二,如果责备求全,就是一点论,就会犯片面性、绝对化的错误.
【题目】雪梅  (宋  卢梅坡)
【诗词原文】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许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哲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就在于她们各有其特殊性的矛盾,真实这种特殊的矛盾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诗中深刻地说明了:每一事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如果离开了对于矛盾特殊性的具体分析,人们就无法区分是未,也就更谈不上正确地认识事物.
【题目】惠崇春江晓景   (宋  苏轼)
【诗词原文】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篙满地芦芽短,正是河  欲上时.
【哲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一般(共性、矛盾的普遍性)总是存在于个别(个性、矛盾的特殊性)之中,并通过个别表现出来.春天的到来,正是通过这一件件特殊的、个别的事物而表现出来.离开了这一个个的美妙画面,春光也就无从谈起了.
四、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
【诗词原文】冬青树上挂凌宵,岁晏花凋树不凋.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哲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
【题目】感怀 (明 杨基)
【诗词原文】骅骝日千里,亦在御功者.向无造父能,乃与凡马同.
【哲理】唯物辩证法认为,在事物发展中,内因与外因同时存在,缺一不可.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首诗虽然突出地强调了外因对于人才发展的重要作用,但没有否定内因.一方面,它告戒那些对于他人来说处于外因位置的人们,应当善于发现、培养和使用人才,积极为人才的成长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它还告戒那些在各方面已经取得成就的人们,不可忘记和否定自己成材的外部因素,把一切成功、成绩归于自己.
【题目】赤壁  (唐  杜牧)
【诗词原文】折戟沉沙铁围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哲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的发展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倘若没有一定的条件,即使是英雄人物也是无法成功的.
【题目】蚁  (唐  元稹)
【诗词原文】时术功虽细,年深祸亦成.功穿漏江海,蚕食困蛟鲸.敢惮榱梁蠹,深藏柱石倾.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轻.
【哲理】这首诗通过小小蚂蚁造成的巨大危害,说明了量的积累可以引起质的饿变化,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道理,告诫人们切莫轻视小的变化,以至酿成大祸.
【题目】读《陈蕃传》  (宋  杨万里)
【诗词原文】仲举高谈亦壮哉,白头狼狈只堪哀.枉教一室尘如积,天下何曾扫得来?
【哲理】从矛盾分析的方法来看,陈蕃不懂得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解决矛盾的方法也不可能千篇一律,不同质的矛盾,只能用不同质的方法去解决,企图用一个模式去解决不同的矛盾,硬拼蛮干是注定要失败的,陈蕃方正有余,而计谋不足,以至事败垂成.
从量变与质变相互关系来看,陈蕃不懂得任何事物的发展必须首先从量变开始的道理.远大理想、崇高目标必须同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结合起来,才可能实现.陈蕃一室不扫,哪能谈得上“扫天下”的雄心壮志?
【题目】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诗词原文】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哲理】诗中引用了楚霸王项羽当年本可凭借优势兵力消灭刘邦,但他却害怕背上“不义”之名而多次丧失时机,最后反被刘邦攻击的历史悲剧,告诫热闹们“宜将剩勇追穷寇”的道理.从哲学角度来说,就是当量的积累已经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应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和发展,促成质变.如果犹豫不决,就会痛失良机.“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更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说明“世界总是这样以新的代替旧的,综合司这样新陈代谢、除旧布新或推陈出新.”沧桑,指沧海变为桑田,这里比喻革命性的发展变化.“人间正道”是指社会发展规律.“老”是指因气愤、痛苦而变得衰老.这两句的意思是,天若有情的话,看到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黑暗残酷,也会气愤不已,变得衰老;人类社会的除旧布新,沧桑变化,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人间正道).
【题目】小松 (唐 杜荀鹤)
【诗词原文】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篙.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哲理】这首小诗借松写人,寓意深长.小松刚刚出土,的确小得可怜,以至被埋没在深草之中,但它并不示弱,逐渐成长,是那些小草所无法比拟的.人们往往忽视、不认识小松将长成凌云大树的远大发展前途,等到松树真的凌云参天之时,才去称赞它的高大.大松“凌云”已成事实时,再来称赞它们高大,并不说明有眼光,而在小松幼小和小草一样貌不惊人时,如能识别,预见到它必将凌云的发展前途和趋势,而陪加培养和爱护,为它的成长创造条件,那才是有见识、有意义的.许多日呢所缺少的正是这个“识”字.作者以松喻人,告诫人们要善于发现和识别人才,对有发展前途的人才要及早给以重视、关心和培养,使之早日成才.
从哲学角度来说,小松的成长也可比喻为新事物成长的过程.一切新事物的成长都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它最初出现时总是比较弱小,不可能完全具备和充分显示其优势,甚至常常是貌不惊人,幼稚可笑.但由于它符合客观规律,代替了事物的发展方向,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我们应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及时发现它,预见到它的远大发展前途,积极地支持它,促使它迅速成长和壮大.
【题目】游园不值 (宋 叶绍翁)
【诗词原文】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哲理】任何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新生事物,是无论如何也禁闭不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