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人物评价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7/27 03:42:33
苏轼人物评价
xVrGW'v\ҿ$r%?E q  .,,5=;_$+TEٞsN@e_ 2j/oаJC+h *.kSC]Ǩ +_ó-i 7C#W׍]C r|-ƛ1'k#,,8OAQMlhQw(kj$-׏*c@6_ +mp`"Z`8/k n-g% ur.iwq`΅ >9&si媣5i7t/cԸTy#L5%Ġ6 jo޻]u_ԒHB=,BTx" 6s)5|?$ tRF4C Ԁ3~(Vt7eT+5^sf헡yY{ bЂMVJso@`9H^[ec 0)OpBv?-u'-r,cgه(n )nq-sP+չ 78 0؃)lʤɩ,|]zWam*4zaԱxQZ2Uf1wu %ElrT#ݛQZզcsr'Wp}զAàFm(?bd {l< NOc 0lYݸR1լKW 5%`l 0Cˇ7d8]FE7P*:˴dQjRQjB? x/h<6Yu}d7SzIneUA*y/w] yzPE*DP/fgvVoH471 ҿV/zBuzbe9/T$Ͽy{T>

苏轼人物评价
苏轼人物评价

苏轼人物评价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史书记载苏轼“身长八尺三寸有余,苏轼为人宽大如海”.苏轼是苏洵的次子(长子夭折),嘉佑二年(1057年),与弟苏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1069年),父亲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因与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并非完全不同意,还是有部分认可的,前期反对,后期深入民间,了解到新法的好处,转而赞成新法好的方面.),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再迁至密州(今山东诸城),移至徐州.元丰二年(1079年),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署公文.哲宗立,高太后临朝,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二品),知礼部贡举.元佑四年(1089年)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元佑八年(1093年),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州市区),再贬昌化军(今海南儋州市).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卒于常州(今属江苏),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享年六十六岁,御赐谥号文忠(公).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年—1066年)、弟弟苏辙(1039年—1112年)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 作为杰出的词人,苏轼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苏轼的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等.政治倾向上,苏轼属以司马光为领袖的旧党.因其书法方面成就极大,故与黄庭坚、米芾、蔡襄(也有学者认为是蔡京)并称“宋四家".苏轼提携的后人,著名的有“苏门四学士”,即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