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崩是怎样造成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0 11:36:57
雪崩是怎样造成的
x|r#ّ寤- Yfd&S[ZȑrdeSSΒlX HYOԸ7"03%3T_Ǘat/N&&ln[z_gOA~d+ޚzs/xfL:\HiʪT S|dY|yڿI:L6rό16tPƜ#TvB:Lxٯv0H12Ƅ ǻ^O8=l6X+vm -rEAxdLySX1'Ùdny/Vyn2\ &)l;)Ԥj犙FՎ9^2ɆtT7@u UIXb*P`f)BԛR֊op@,RM*ќ&L; TMn{8`#Opnش?>l+Gw7=tPuzIj{]tp07e0$o ?KiE% |f®;Ccbr>-Zd :O>!utHdl}`"j@%nm L#ɛ6 1C#vjPyM°v\41z g@XG)[#9-vt6< s_nOg$*{y9lfQh,P>2K٣[M(+Yj`LzndwM(Oyt\iVڍ,OpӏQU`R EP2/NyN>\Gה_*P] V$ C6e`u$w=~ u@2[&fcp2ȋ.lU+# NMhȵ£2n44u)qeAB+T!S^ƌ3 @Mס#z8{tn{/p zjF7E`GBuIT8iW੦kFݲdф*0cw9K|q뜧]K wc|ɔCRqs8_b^*ned{PJvhCz[jM8}ŭ{e7nZA2 [ſ-4iʲ3|UA'@0}^ * /ԇ9ih#Analّ mnN<ٰ Scq96a~ Z*8Ø&+g-. Slēs:解k}+@m `\ PZOvg]0 TKUcQJ8HgN=D4@"顓ҝF XX֒1et:N⣳%dkn/Ώ_{'u_DF9mO킧.p H{pR\SEpO Zzt]LIvyNe\@ئ#?.ŖTe, w?fp >!"@2 )\*j_ԋ[[h3a*`>n 7'۰"HU߼~ɍ7_fʹ{ #A /,吷j5VN<[I6?'Rc_륟`z z*I<ɰ0^/Tj 4{ Fdb s`e~o`U.zJy9; 4,u:*%41Pi/Wަ=~$#mH›lpjCw {6rN#,#$|=<<K>݃&y1CT JzA̦xp9{` MdQ gL LE9:yfv1[nΨ8V3LFIG L%t>=fmL5*!,1M ˑ&(RV>Td~'=&[5%f!&Ԩ+w' QAie~8r䖅@X4oGi2Owc&>0Pd|V. Ո>ί6^ r%M6eqqq:E!Jx0&}„키n9 V%2!,}<8Nc:jLTY)>Ŕ?1+&$o?`hDFscQp{.J3t2JQGT&-8|X+BLNp~Jzb>ywϼ$\rN6ṥ)=Q,XXb%]BP%cDi4Ja`$16bƄ˴"dUvTx n ]TWЭ"\]0>VT(J*23"9 Ǯ`7 ͟ڃUC.ƽ] y OT1Lhq̀DfA< 52XٛCEduSx.d¡\5=H͔RS/Mh`1\}H%S_N~)& 3'zq`tמ>܂QY.4s'F ɔ & 10"]Gpar{Ӫ$'dP70E4;OV m˗ , `!&T".+wyfH k1ajRf)ib5+Bܿ [>"; ͨql$ݴvx=a#F۫:ڏKWVCC:iLٮYeRۜŔZOg(/ǂB4W`khW_+g2I1:N3FMPb'Q?$t.\fKqCen&O`itò˞('g=LLyF-j9b(tukmOSn6EV.*1#{7ӹ&&=)g0 N+h]HnV>Е{|.ιMi$F7!ͳ9=jb+]w݅KU^ KI.iJ:RV0ݗ7}UCODWÝ^XʔM-C!;tg7R8fYba:çZ(&Ak'~ 2"?L`*{[!Szc#0ZK삠5 `IRՒb6?IyKvҬ$vW #;nSAN64TT-]Qt]mm4񹄏SԨY2\KER]ў bzL &&wӼIJ,e`88mm<`Ia[܋1uИ i>tbk8?{"6@1u?Fsݹ=?#x̮  8*6.[ Yb~ԛ*GL?]pì$<:JiVȍ4v؛tt2t q2 QT>p2~PvmvV%T£&qNq0x)o]#ANzr>]]&>'Evx/i>X- As!-_@l$뉯|eB}GHJ ?ji.=il&[7G~y^7BU\VC dLܡ?m$H";C20Se_Cu8Z6NiGG҈6I֤)B:ZqN a$هf @֥F=e:+t2 +5M6i:#b~flLߛr,$Kmei0ѴŦ!1}K]VNr1OYr؄%_MܗNS4tNT\KB =qi;_8W<˕&etiW\2Xr%r_wZ&$'eTw/I+ku3jFWyFC|$~ӤmujĩΏ%]iD!v0 $C |)GE~&`M&M%emǔ WcD C#.V4~J!YZO4,)hScS,= P&yt;]h͗ii׈_= lj 6nbdQ3.lNao~ZG?V=MVtXzڛCpiF܇0&eu;9ϯv0Wtl[p2lM.$h݅fX$+@6C__IZΎ^dߐ6&@pv T#Zf/V}IH'w΢yNq,ӡ 5/ݮc`$ j1Tg`m؆ߕ.V+շ ܲ5{v8}~fQ^1Re>aWha¥GmHx)vO5@D͗D| !7k`fxL|h?:2 y ޿\6{nQMywh=Gj C l v&Tt / 㿾|PXg;]*N(,_\&\khB$̲34BW|Z-Õm$JgKA(aER0&_OÌ1_$vQ+aNv4VHlԣ*>. b/#;ns0#;x?k{a+;gzNOɆC&z_<6гYD[4މ #%ܻ~I@ R /iݑuS3hYtqٶ\ .,6d2%;#vk ;%^u&Z1_箮g֝E\sg]GJ*za#:x J҈wU}fWMu]Z];bDm\?K^D+B+=p"Rr򐟠Uxztσ=o٩jELvo ,ܜ ˷Ey׈$m 7+,O>>O,%r X"iN(A@}{d5[>ccװ%Rɐ}+@̮.Y.o-'ܻ)|@P nՎW^y$~wwI_V\k^kءԠ߭6ͪnxPpm Ձ<ק A*2I#YvO41}qse)eKd6LVu=>PuvNN2#tvECMd Qc̃Lu@G ĺdXQ+_% \OJVQd{s woK ߾^밃GSlsOnlcӏlBIj.G,yxe&$\?|Dj^otK,))=&>˽]+sO"*Ti#5OlyV飘m{fB01rD*KqcIX"oPﲅqHK|lד=3ϒEX0y܁W+֮@g% Ğ,^ԁWYj;9Ëb*\< 7nI_> Ex8A8`gzkXyTM)+}4 3&Ԛ# vu0.GrG/ a}_/~U+k&ӓ.<%“T{9BZIǝXZHY9r i)WӨdj:a];E2ȇ5֨<V/ZBT-HhT3Vf0yKS&z~eta7gװaNo^Nv~̴6?Irk4xh s} |V_̟Yw ګ_1T` ▇ ۸RԈb &DKrg<״`%~'Lo"k[p*J̑ߔB^!!(4Ϻ7r@uI:l UX^z0KnՐ>aEڣ#w{[&S% 7#KpjGq-(.n؅)#_p>f3l cڞWy]wkBsYF#Y1ԅ;mǙ vK&Wdg"nB&.'!Z#A7CIM˞4PQVR҂+L?߿?'}r

雪崩是怎样造成的
雪崩是怎样造成的

雪崩是怎样造成的
雪崩概念
  积雪的山坡上,当积雪内部的内聚力抗拒不了它所受到的重力拉引时,便向下滑动,引起大量雪体崩塌,人们把这种自然现象称做雪崩.也有的地方把它叫做“雪塌方”“雪流沙”或“推山雪”.雪崩,每每是从宁静的、覆盖着白雪的山坡上部开始的.突然间,咋嚓一声,勉强能够听见的这种声音告诉人们这里的雪层断裂了.先是出现一条裂缝,接着,巨大的雪体开始滑动.雪体在向下滑动的过程中,迅速获得了速度.于是,雪崩体变成一条几乎是直泻而下的白色雪龙,腾云驾雾,呼啸着声势凌厉地向山下冲去.
  雪崩是一种所有雪山都会有的地表冰雪迁移过程,它们不停地从山体高处借重力作用顺山坡向山下崩塌,崩塌时速度可以达20-30米/秒,具有突然性、运动速度快、破坏力大等特点.它能摧毁大片森林,掩埋房舍、交通线路、通讯设施和车辆,甚至能堵截河流,发生临时性的涨水.同时,它还能引起山体滑坡、山崩和泥石流等可怕的自然现象.因此,雪崩被人们列为积雪山区的一种严重自然灾害.
  雪崩的发生
  雪崩常常发生于山地,有些雪崩是在特大雪暴中产生的,但常见的是发生在积雪堆积过厚,超过了山坡面的摩擦阻力时.雪崩的原因之一是在雪堆下面缓慢地形成了深部“白霜”,这是一种冰的六角形杯状晶体,与我们通常所见的冰碴相似.这种白霜的形成是因为雪粒的蒸发所造成,它们比上部的积雪要松散得多,在地面或下部积雪与上层积雪之间形成一个软弱带,当上部积雪开始顺山坡向下滑动,这个软弱带起着润滑的作用,不仅加速雪下滑的速度,而且还带动周围没有滑动的积雪.
  人们可能察觉不到,其实在雪山上一直都进行着一种较量:重力一定要将雪向下拉,而积雪的内聚力却希望能把雪留在原地.当这种较量达到高潮的时候,哪怕是一点点外界的力量,比如动物的奔跑、滚落的石块、刮风、轻微地震动,甚至在山谷中大喊一声,只要压力超过了将雪粒凝结成团的内聚力,就足以引发一场灾难性雪崩.例如刮风.风不仅会造成雪的大量堆积,还会引起雪粒凝结,形成硬而脆的雪层,致使上面的雪层可以沿着下面的雪层滑动,发生雪崩.
  然而,除了山坡形态,雪崩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人类活动.据专家估计,90%的雪崩都由受害者或者他们的队友造成,这种雪崩被称为“人为休闲雪崩”.滑雪、徒步旅行或其他冬季运动爱好者经常会在不经意间成为雪崩的导火索.而人被雪堆掩埋后,半个小时不能获救的话,生还希望就很渺茫了.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报道,说某某人在滑雪时遭遇雪崩,不幸遇难.但那时,雪崩到底是主动伤人,还是在人的运动影响下,迫不得已发生就不得而知了.
  雪崩发生的规律
  雪崩的发生是有规律可寻的.大多数的雪崩都发生在冬天或者春天的降雪非常大的时候.尤其是暴风雪爆发前后.这时的雪非常松软,粘合力比较小,一旦一小块被破坏了,剩下的部分就会像一盘散沙或是多米诺骨牌一样,产生连锁反应而飞速下滑.春季,由于解冻期长,气温升高时,积雪表面融化,雪水就会一滴滴地渗透到雪层深处,让原本结实的雪变得松散起来,大大降低积雪之间的内聚力和抗断强度,使雪层之间很容易产生滑动.雪崩的严重性取决于雪的体积、温度、山坡走向,尤其重要的是坡度.最可怕的雪崩往往产生于倾斜度为25°~50°的山坡.如果山势过于陡峭,就不会形成足够厚的积雪,而斜度过小的山坡也不太可能产生雪崩.
  和洪水一样,雪崩也是可重复发生的现象,也就是说,如果在某地发生了雪崩,完全有可能不久后它又卷土重来.有可能每下一场雪、每一年或是每个世纪都在同一地点发生一次雪崩,这一切都取决于山坡的地形特点和某些气候因素.
  雪崩发生的多少跟气候和地形也很有关系.天山中部冬季积雪和雪崩经常阻断山区公路.而念青唐古拉山和横断山地经常发生的雪崩是供给现代冰川发育的重要来源之一.在这种地区选择合适的登山时间就比较苛刻.与此同时,在我国西部靠近内陆的昆仑山、唐古拉山、祁连山等山地,降水量比较少,没有明显的旱、雨季之分,雪崩可能也就比较少,选择合适的登山时间也就比较宽裕.另外,这些内陆山地相对高度较低,一般都在1000—1500米,故山地的坡度也比较缓和.而喜马拉雅山、喀喇昆仑山相对高度在3000—4000米,甚至达到5000—6000米,故山地坡度较陡,发生雪崩的可能性和雪崩的势能也就更大.
  雪崩的发生还有空间和时间上的规律.就中国高山而言,西南边界上的高山如喜马拉雅山、念青唐古拉山以及横断山地,因主要受印度洋季风控制,除有雨季(5—10月)和旱季(11—4月)之分外,全年降水都比较丰富,高山上部得到的冬、春降雪和积雪也比较多,故易发生雪崩.此外,天山山地、阿尔泰山地,因受北冰洋极地气团的影响,冬春降水也比较多,所以这个季节雪崩也比较多.
  雪崩的三个区段
  雪崩的形成和发展可分为三个区段,即形成区、通过区、堆积区.
  雪崩的形成区大多在高山上部,积雪多而厚的部位.比如,高高的雪檐,坡度超过50-60度的雪坡, 悬冰川的下端等地貌部位,都是雪崩的形成区.
  雪崩的通过区紧接在形成区的下面,常是一条从上而下直直的U形沟槽,由于经常有雪崩通过,尽管被白雪覆盖,槽内仍非常平滑,基本上没有大的起伏或障碍物,长可达几百米,宽20-30米或稍大一些,但不会太宽,否则滑下的冰雪就不会很集中,形成不了大的雪崩.
  堆积区同样是紧接在形成区的下面,是在山脚处因坡度突然变缓而使雪崩体停下来的地方,从地貌形态上看多呈锥体,所以也叫雪崩锥(或雪崩堆).
  雪崩的分类
  雪崩分湿雪崩(又称块雪崩)、干雪崩(又称粉雪崩)两种.它们的形成和发生有不同的地貌和气候条件.
  湿雪崩也许是最危险的,湿雪崩一般发生于一场降水以后数天,因表面雪层融化又渗入下层雪中并重新冻结,形成了“湿雪层”. 在冬天或春天,下雪后温度会持续快带升高,这使新的湿雪层不可能很容易就吸附于密度更小的原有的冰雪上,于是便向下滑动,产生了雪崩.湿雪崩都是块状,速度较慢,重量大,质地密,在雪坡上像墨渍似的,愈变愈大.因此摧毁力也更强.这种块雪崩的形成区通常在坡度稍缓的雪坡上.因为陡坡上的粉雪(松散的雪)要几乎崩完了,才会轮到相对的缓坡,发生块雪崩.它的下滑速度比空降雪崩更慢,沿途带起树木和岩石,产生更大的雪砾.但一旦卷入块状的雪崩体中,就决不会有像遇到干雪崩那样幸运了.而且它一旦停止下来会立即凝固,往往令抢救工作十分困难.
  干雪崩夹带大量空气,因此它会像流体一样.这种雪崩速度极高,它们从高山上飞腾而下,转眼吞没一切,它们甚至在冲下山坡后再冲上对面的高坡.一般而言,大雪刚停,山上的雪还没来得及融化,或在融化的水又渗入下层雪中再形成冻结之前,这时的雪是“干”的,也是“粉”的.当此种雪发生雪崩时,气浪很大底层也容易生成气垫层.探险队遭遇此类雪崩时,人可以被裹入雪崩体中并随雪崩飞泻而下. 但是干雪崩和粉雪崩对探险者致命的威胁相对较小.
  1、雪板雪崩
  不稳定且致命的雪板通常位于30至45度的开放坡面上-看起来很好的路线.通常由于体重的作用引发,发出“怦”的声音,同时破碎.如果运气好,发生在你的下面,但很大可能是破碎就在你周围,裹挟着受害者.雪板雪崩也可能由自然因素引发,扫过数千尺,甚至经过平坦的路线.避免的方法就是大雪后呆几天让雪层之间冻结实(但危险的雪板仍可能存在很长时间).走路的时候注意空洞的“怦怦”声,这是不结实雪层的信号.
  2、松雪塌陷
  通常位于更陡峭的路线上,这种路线雪板留不住.这种雪崩是可预测的.开始下
  雪后雪坡就会崩陷.这种雪崩比较小,但是大的也很危险.最好的防范是,一旦看起来要下雪,就离开这种陡峭路线.如果下雪时在峡谷里或陡峭的坡面上,就在有遮蔽的地方设保护,并且爬到雪流走的主要通道那一面.
  3、湿雪下滑
  是湿且重的表层雪崩,发生在春夏解冻或夏天的大风雪之后.相对容易预测,由于日照或0度以上的气温使雪变暖,一般发生在30度以上的雪坡.特别有可能是由于夜间的雪没有冻住.湿雪下滑通常由于攀登者引发,由一点向下成三角形扇面发生.一般下方的人被扫走,比上方引发雪崩的人处境更危险.避免湿雪下滑就要夜里攀登,上午之前离开雪坡.如果穿过一个可疑的坡面,记得保护下方的人.
  4、冰崩
  包括冰塔和冰壁崩塌,通常由于中午较热或冰川运动引发.可能引发下方雪坡的大规模雪板雪崩,从而导致整面山体的巨大雪崩.无法预料冰崩的时间和规模,但是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可以大概预料这座山的冰崩的情况.如果要从看来不稳定的冰塔或悬冰川下通过,要快!这种路线极度危险!
  雪崩的几种形式
  山坡雪下滑时,有时象一堆尚未凝固的水泥般缓缓流动,偶尔会被障碍物挡住去路,有时大量积雪急滑或崩泻,挟着强大气流冲下山坡,会形成较少见的板状雪崩.
  松软的雪片崩落
  降在背风斜坡的雪不像山脚下的雪那样堆积紧实.在斜坡背后会形成缝隙缺口.它给人的感觉是很硬实和安全,但最细微的干扰或者像一声来复枪响的动静,就能使雪片发生崩落.
  坚固的雪片崩落
  这种情况下的雪片有一种欺骗性的坚固表面--有时走在上面能产生隆隆的声音.它经常由于大风和温度猛然下降造成.爬山者和滑雪者的运动就像一个扳机,能使整个雪块或大量危险冰块崩落.
  空降雪崩
  在严寒干燥的环境中,持续不断新下的雪落在已有的坚固的冰面上可能会引发雪片崩落,这些粉状雪片以每秒90米的速度下落.覆盖住口和鼻还有生存的机会,被淹没后吸入大量雪就会引起死亡.
  雪崩的危害
  雪崩对登山者、当地居民和旅游者是一种很严重的威胁.
  在高山探险遇到的危险中,雪崩造成的危害是最为经常、惨烈的,常常造成“全军覆没”.因雪崩遇难的人要占全部高山遇难的1/2-1/3.但是,探险者遭遇雪崩的地理位置不同,危险性也不一样.如果所遇雪崩处正是在雪崩的通过区,危险要小一些,如果被雪崩带到堆积区,生还的机率就很小了.
  雪崩摧毁森林和度假胜地,也会给当地的旅游经济造成非常大的经济影响.
  雪崩的破坏
  通常雪崩从山顶上爆发,在它向山下移动时,以极高的速度从高处呼啸而下,用巨大的力量将它所过之处将一切扫荡净尽,直到广阔的平原上它的力量才消失.一旦发生,其势不可阻挡.这种“白色死神”的重量可达数百万吨.有些雪崩中还夹带大量空气,这样的雪崩流动性更大,有时甚至可以冲过峡谷,到达对面的山坡上.
  比起泥石流、洪水、地震等灾难发生时的狰狞,雪崩真的可以形容为美得惊人.雪崩发生前,大地总是静悄悄的,然后随着轻轻的一声“咔嚓”,雪层断裂,白白的、层层叠叠的雪块、雪板应声而起——好像山神突然发动内力震掉了身上的一件白袍,又好像一条白色雪龙腾云驾雾,顺着山势呼啸而下,直到山势变缓.
  但是,美只是雪崩喜欢示人的一面,就在美的背后隐藏的却是可以摧毁一切的恐怖.领教过其威力的人更愿意称它为“白色妖魔”.的确,雪崩的冲击力量是非常惊人的.它会以极快的速度和巨大的力量卷走眼前的一切.有些雪崩会产生足以横扫一切的粉末状摧毁性雪云.
  据测算,一次高速运动的雪崩,会给每平方米的被打物体表面带来40~50吨的力量.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哪种物体,能经得住这样的冲击.1981年4月12日,一块体积约一栋房子那么大的冰块从阿拉斯加的三佛火山顶部冰川上滑下,落在旁边的雪坡上,造成数百万吨雪迅速下滚,将沿途13千米地区全部摧毁.据有关专家指出,该雪崩产生了长达160千米的粉末状雪云,是迄今为止纪录上最为严重的一次.事实上,一旦这种时速可高达400千米、足以吞没整座城市的自然怪物开始行动,我们就只能束手就擒了.
  了解雪崩的人应该知道,其实在雪崩中,比雪崩本身更可怕的是雪崩前面的气浪.因为雪崩由于从高处以很大的势能向下运动,譬如从6000米高处向下坠落或滑落,会引起空气的剧烈振荡,故有极快的速度甚至会形成一层 气浪.这种气浪有些类似于原子弹的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雪流能驱赶着它前面的气浪,而这种气浪的冲击比雪流本身的打击更加危险,气浪所到之处,房屋被毁、树木消失、人会窒息而死.因此有时雪崩体本身未到而气浪已把前进路上的一切阻挡物冲得人仰马翻.1970年的秘鲁大雪崩中,雪崩体在不到3分钟时间里飞跑了14.5千米,速度接近于90米/秒,比十二级台风擅长的32.5米/秒的奔跑速度还要快得多.这次雪崩引起的气浪,把地面上的岩石的碎屑席卷上天,竟然叮叮咚咚地下了一阵“石雨”.
  雪崩的预防与研究
  对雪崩可以采取人工控制的方法加以预防.人们总结了很多经验教训后,对雪崩已经有了一些防范的手段.比如对一些危险区域发射炮弹,实施爆炸,提前引发积雪还不算多的雪崩,设专人监视并预报雪崩等.如阿尔卑斯山周边国家、挪威、冰岛、日本、美国以及加拿大等发达国家都在容易发生雪崩的地区都成立了专门组织,设有专门的监测人员,探察它形成的自然规律及预防措施.
  最近,在阿尔卑斯山区,几个来自法国国家研究中心(Centro Nacional francés de Investigación,CNRS)和法国国家农业机械、农村工程及水与森林资源管理中心(Centro Nacional de Maquinaria Agrícola, Ingeniería Rural, Aguas y Bosques, CEMAGREF)的专家团正试图破解雪崩的产生机制.为了模拟雪崩的经过,CNRS的物理学家们将成千上万的小珠子放入微型人造雪崩机里.雪崩机可以倾斜.这样,小珠子向下滑行时相互推挤碰撞,这个过程会被一台快速摄像机拍摄下来.专家们将根据拍摄图像研究 “雪崩”到底是如何行进的.
  在这个实验中,每粒颗粒的运动实际上很容易计算,问题是现在有成千上万的颗粒,且它们的相互作用是无法计算的.尽管如此,研究者们的实验仍然对了解雪崩动态提供了宝贵资料.他们证实雪崩犹如成团的颗粒物运动,毫无规则地释放能量.虽然雪崩由固体物质组成,但它的运动并不与其完全相同,与气体运动也不同.
  根据北卡大学(Universidad de Carolina del Norte)地质学家Tom Drake所说,形成雪崩的颗粒物分成五层:最表层的颗粒在气流的碰撞中被卷起;第二层的颗粒在持续地撞击中混乱前行;再下一层,颗粒已经开始有组织地运动;第四层由间距很小的颗粒构成;最底层的颗粒紧密相连,运动最为缓慢.但Drake认为:“这只能部分解释雪崩.山上还存在很多因素使情况更为复杂.”
  估测路线上可能的雪况(稳定性).向最近到过那里的人了解情况.如果最近下过雪,小心了!新雪增加了原来雪层的重量,连接性也很差.此外,如果气温突然回升,或可能艳阳高照,也会导致积雪融化,连接性变差.应该选择一条没有雪崩危险的路线.如果非要上,应该选一个寒冷、阴云、冰点以下的天气,并且一段时间内不会有降雪.对于夏季高山攀登来说,应该在黎明之间动身,在上午之前离开陡峭的雪坡.
  注意观察雪况.包括最近的雪崩痕迹,脚下的雪崩塌时发出“怦怦”声,敲鼓一样的声音说明硬雪层下有空洞.用铲子向下挖,寻找有雪崩倾向的“雪板”-松雪上面的硬雪层.
  考量线路的雪坡.30度的雪碗(译注:碗状雪崩槽,上大下小)比陡峭的岩柱更危险.在这里只能猜测雪况.是否雪崩会落到头上?是否日照很长时间使雪层变差?如果有疑问,就不要上.正确的判断是唯一的预防!
  如果别无选择必须穿过可疑的雪坡,遵循:尽可能保护通过.如果雪坡太宽无法设保护,首先应该测试雪况.先用一个遮蔽的、坚固的锚点(比如树或石头)设保护,测试者走到雪坡的上端,跳向陡峭的部分.然后在安全的地方解开保护,一次一个快速通过.从高处走,减少被上方下来的雪埋起来的危险.互相之间注意观察,一旦出事,多少可以了解一些遇难者的位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