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6 09:43:44
如何理解“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x[ir"YJ @Y͟1}M_ $*6H P@ I.]bUWTfiA[_M;3a{X3;U?ROgp߻:ps?˿1ʭ'n{8TQp}uU y#Xl/8sZQQ&aOitʙ?رkԙ{<o_qEVjXJVT ?zX*(TU/e_x?i8KK^mU\ٖ?p+5Y4bTvʸOhfE=N9 lX5/%;nR30NL֕.c{ss:ӆ{w%sM,)ئt9߂e!&gwD\vLpwrEpT̲Yk&|#uUyP99Țμ^k ؏ҽ艇BG&ΨV} ݥ#,\_mT0m޻6% x IeZvM2^%sh5hik|we.UΪ!3 ~JoC!տj;V@d?̲?!_JC=F;>Mg^+ .j$yDEa3.F)l.vh}AOi86ȃVxjpB(݇-tʽ?{,o AA!t1YdU`~uBϤl Ev3WU3z$}8ADc:[f=pYnS6~“ $!(3 {Z͙Okv@?HV??0 X!0Hv]!qXɝ'"hڦoe䝚>N_#$ٚCY [p'<,?" l?([+XOznw$J]~Ōиgg%?oj^  Ͻ#n0p9HExpR K1 IMa(agp!Q_mh&nbAU;k٦Tg;bQG2/687EDe&2;'H 1tB3:0¹ع8P,x@g~sY) Os692(Tny?6 H36SB!KȲ(k! WtPGֈ* l֘I.A+ T83%*O\=DƓ0$7U]82T?dR=bp#4Et?h<n8̼x/66e2>ahPFvTh/$7zGZP^ ɴؘǔkH`Fm1>sA5W Pܫ 50"X @(n6y/߈6~P;F%4 HN5Ȩ &%}@1T p1,i:ù_Pt_Ŗd܉*P[] {3ۜ Zzi wf C};o/3)[HQ*6TwT ;2 BOryB[*Bδ]wPJN\r%\`aqBe5D'Uzh}^)о~KXYEE ȍ(/&JNmguǤKͩ+NNǽ|~b%2U;L~;%~ RMa|6)l-=N|B_qhP(k7! tqRW&WB+~A\%EmKNi 5[\/ezsdҧ't8H!6?{?DbCAX]tzJ.M'5ObM̟ H@Yצ^Bbp4xׯ>T۪T`NWȆ\̀M TҰ^WA}1 q!;\rqߟe"Fne?vZ[z(}XsOUBUrxъW['Rm6Jj27\J|uљ`^:p`tq#&/DU,@uA5 Z1FX&u6Q[_Brb]F )~95/H0 OGLkgt'Kg"Uwa.)Af.@TA!7#~\}+5yh4P4AZ=C$:;K: 04+I}xwnhuѬ_+Ylfp]z]2 wܪm!͈B ?tw!$ IdӨFIڞtp)aJ\^Ǵ;gL`W_ۖ,T-U̳&걑ROg$!&6/g0da2!˄~b>r'U~sP#>bJ7C3R:!JDMצDeڕAP]戯hDNt͗ R o֕{2O0*%lW;18QbFV#O&;` ,^tAskչtJeq_-s fcQBCl*P#"'7'<{/aÅl~: I`X#1z=y>(3t(iDJj c|";G{ z6mwtcWYby(BiEzxh2@qUC|#'C|JEA!8W$9]N5?]A !/oDE{TS*U@M߀{G0‚ R+TvLPCL#l3KCNOŖ)h8zfӝDCQt&S^vMτJoE5TefCQglLq Q_X<6$gy Pj]~K=H?MF"IH*yn_/M^@$ Df"3݆RǤ;btkcTH\`ϒJuq=a5n.$b_ EnBstRl>+]OzB>ñ䓷0΂pRj{));$I[S&^EǃCƦLM+B dS/HLc*mՊ-io-B', eDž-7*H6M:s!8NY|!kȝ t:\ 8!ҵPe3\Ȏ㊔4'קBQX_"^hs]#7%udHEW}M%%`"тɡ06wIf!75-зW2.\U *lajɗ+dS*%LԗZ6$ZQc]ɭ6O +] Еs'RlmsӛAW[59 qrycXV?S; V!}i375[#(+*̖p\͍{GZ3! zns)hw o_]R})n.(rɝ y\RIgYU!$u a5uW Ee퐙V WvKdInbUf[rJ uT9?>

如何理解“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如何理解“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如何理解“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深刻而全面地理解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对于我们自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 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需要从两个方面来把握.首先是“人”这个概念.“人”在哲学上,常常和两个东西相对,一个是神,一个是物,人是相对于神和物而言的.因此,提出以人为本,要么是相对于以神为本,要么是相对于以物为本.大致说来,西方早期的人本思想,主要是相对于神本思想,主张用人性反对神性,用人权反对神权,强调把人的价值放到首位.中国历史上的人本思想,主要是强调人贵于物,“天地万物,唯人为贵”.《论语》记载,马棚失火,孔子问伤人了吗?不问马.说明在孔子看来,人比马重要.在现代社会,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作为一种发展观,人本思想都主要是相对于物本思想而提出来的. 其次是“本”这个概念.“本”在哲学上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世界的“本原”,一种是事物的“根本”.以人为本的本,不是“本原”的本,是“根本”的本,它与“末”相对.以人为本,是哲学价值论概念,不是哲学本体论概念.提出以人为本,不是要回答什么是世界的本原,人、神、物之间,谁产生谁,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而是要回答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什么最重要、什么最根本、什么最值得我们关注.以人为本,就是说,与神、与物相比,人更重要、更根本,不能本末倒置,不能舍本求末.我们大家所熟悉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以及“学校教育,学生为本”等,都是从“根本”这个意义上理解和使用“本”这个概念的. 以人为本思想是我们党摒弃了旧哲学人本思想中封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和历史唯心主义的理论缺陷,借鉴国际经验教训,针对当前我国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一种片面的、不科学的发展观而提出来的.这种片面的、不科学的发展观认为,发展就是经济的快速运行,就是国内生产总值(GDP)的高速增长,它忽视甚至损害人民群众的需要和利益.这种发展观“见物不见人”,其实质是一种“以物为本”的思想,它和以人为本所代表的是两种不同的发展观.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强调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科学发展观并不否认经济发展、GDP增长,它所强调的是,经济发展、GDP增长,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保证人的全面发展.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目的是以人的发展统领经济、社会发展,使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与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相一致,使发展的结果与发展的目标相统一.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说,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以人为本,不仅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回答了为什么发展、发展“为了谁”的问题;而且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回答了怎样发展、发展“依靠谁”的问题.“为了谁”和“依靠谁”是分不开的.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二者的统一构成以人为本的完整内容.只讲根本目的,不讲根本动力,或者只讲根本动力,不讲根本目的,都不符合唯物史观.毛泽东同志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同时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胡锦涛同志说,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试金石.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胡锦涛同志所有关于以人为本的论述,都十分明确地指出,我们所讲的以人为本,是以广大的人民群众为本,这里的人,不是抽象的人,也不是某个人、某些人.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这里讲的人和人民,是同一个意思. 在中国历史上,“人”和“民”有时通用,人本也即民本.但在当代,作为一种哲学价值观,人本和民本又是不同的.前面指出,人是相对于物和神而言的.人本是讲人与物、人与神的关系,而民本则是讲人与人的关系.民是相对于官而言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就是中国儒家政治哲学的集中表述. 作为执政党,从工作层面,我们也讲民,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正确处理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但它和历史上的民本思想根本不同.因为从性质上说,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它来自人民群众,植根于人民群众,服务于人民群众,是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党同人民群众之间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完全不同于旧中国君同民之间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我们讲民,是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自觉地做人民的公仆,坚决克服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官本位”思想,反对工作中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命令主义.对于我们党来说,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坚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为了人民群众,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与以人为本的关系 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一个整体,主要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只有把二者有机统一起来,并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前提是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离开发展,就无所谓发展观,更谈不上科学发展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其根本着眼点是要用新的发展理念、思路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是发展什么、怎样发展、为什么发展.科学发展观和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不同,就在于在发展什么、怎样发展和为什么发展中是否坚持以人为本,是否用以人为本的思想来认识发展问题和推动发展工作. 科学发展观认为,发展除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外,还包括人的发展.所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强调经济、社会、人的全面发展,以及三者之间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发展观从传统到科学的转变,经历了经济发展观、经济社会发展观,再到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这样一个过程,确切地说,就是再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过程.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社会发展既是经济发展的保障,又是人的发展的前提.事实证明,经济不发展,社会很难发展;经济、社会不发展,人很难发展.事实也证明,经济发展并不等同于社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并不等同于人的发展.人的发展,是发展的核心内容.离开人的发展的发展观,仍然属于传统发展观的范畴,而不是我们所要树立和落实的科学发展观. 发展观不仅回答发展的内容、发展什么,而且要回答发展的目的,为什么发展.传统发展观之所以不科学,也在于它片面地把追求经济社会发展乃至把单纯地追求经济增长当作目的,看不到发展不仅包括人的发展,而且是为了人的发展.离开人的全面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就失去了方向,也失去了意义. 发展是为了人,发展也依靠人.传统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的区别,还表现在如何认识发展的手段及怎样发展等问题上.科学发展观重视发展的物质因素、物质条件,但与传统发展观不同,科学发展观认为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也就是邓小平同志讲的“关键在人”.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发展的根本手段,是实现人的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人作为发展的主体,是发展目的与发展手段的统一.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和手段. 三、自觉地在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我们必须在实际工作中一以贯之的指导方针和重要原则. 要把以人为本作为我们党新时期的执政理念和要求.胡锦涛同志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形成一个“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各尽其能、各得其所,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和内在要求.“各尽其能”讲的是发展的动力问题,“各得其所”讲的是发展的目的问题,其主体都是“全体人民”.我们要努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紧紧围绕如何使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如何使全体人民各得其所这样两个既相互区别又互为前提和基础的方面,研究新问题、开拓新思路、提出新办法,使我们的思想观念、政策措施、工作部署、工作方式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要始终着力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历来把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当作自己的理想目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还要加快政治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保证;加快文化建设,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丰富、有益的精神食粮,使人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加快社会建设,促进人和人、人和社会、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生活环境. 要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各种权益.在想问题、订计划、作决策以及推进各项工作中,要始终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衡量我们工作成败得失的最高标准.要抓紧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和困难,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满腔热情地为群众服务,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要形成统筹兼顾的利益协调机制,正确反映和处理好城乡之间、不同区域不同阶层不同行业之间群众的利益关系,以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要努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始终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平等对话、民主协商,引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提高.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大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总之,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始终是最具决定性的因素.我们只有在工作实践中切实体现以人为本,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才能真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