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根本原则、本质属性、基本要求?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6 03:39:3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根本原则、本质属性、基本要求?
xYYrHY>`c)pdk3I)ͤ%rnd+"RP(*++Eo~~XytV<jQ} TG~l>/#]@Ϳӟ$߾3kGD!Uh|_n Rs\nğSZL?ET8_Ty-X9Ee[0QK}J>?s (+Uax9LhPDz([gL{j솁8z@)„ =YT.>9,N{4>fJ>5GI!R%EndTFUkPw]5:8Z4KSMi>D~tT+Ѱ~b̓@]e]gy: ť*;W=˜<|, >-?4ʨ ՎXY5k{P'Zm{LXAlB 戭JN< OB8Z4kErٜ[g(׈+ʺ Sɷ/vkgVpZOvKu^6 +E vQaᨶsZe{CBG[ÖW (\ NGlJ@v"u\fQnRck8Tm8'jϓ!O 3+tD2^C{976D%Pҧq.N~ ~I$|Y-"OsG?ڕZ5/܈D3(jsao8pD_Rg A'fL,Fm/ 7bPGm;Q$\ Vra197?㨏#<i Թ3XT/,"@K7XeKzq'/~[gu{Cɬb7tڛA^ub&bum?SJeR*C>uY=o?Jlbt6ՠ4<:{x )5,Y] %mbn5E^5V+`puV܃t0e舒gHV<ɤ3Vrۈ^ caW *C~T%)H#a ;`IZv\E Y.{ǎi!:"{L``F)b M  SGI69UjE4ZJ'N# )&ƌ: {9h"y< 0ܓE`|WHR6çy[v3Q aԺA]i;)ޢn] fi]v"~G&?mȍ;{/N,G _~[7ŀc;=)Vqƙl;hLUAM˖ws lb: S&d.rP! oM:׍&4>%a^9O]aa"M24-2/K]m7 2G6=|#[G?IM#(2%fx%^N@H8%QH, ^fG6⤭Uz#]_3"e"=HkU1nRx6ZGb:mĭdw ܮFJ] Xɦ y5Xd_F)휚;В٩>exXS^ eq&?qvOcKI1' .ѫ5lD wҧg635 k*y@1si0i5=pD+Flx&ɗ&L7O0ALȃۢ+uD"tΩq OrkSJ`WIRLA[8ai#9 K\I([QM{cÌsIffГ "3 hM[xGpXZ rcQ^[Rk5 WjD{2_L[4 D+ ,_ICCw; :Cnq%Z̓q2me<非BW h +n=eu~TqR|>XܙV*H@WчCt+!/ټ??o?v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根本原则、本质属性、基本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根本原则、本质属性、基本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根本原则、本质属性、基本要求?
1、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特别是发展先进生产力.
确立这一任务的主要依据是:第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只有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产生,社会主义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推进,以至于共产主义的实现,都离不开生产力的发展.因此,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第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最终结果.只有不断地发展生产率才能实现这个必然要求和最终结果,才能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第三,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并为将来向共产主义过渡奠定必备的物质条件.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先进和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说,就是看其能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造出比先前的经济制度更高的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既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
2、根本原则是共同富裕.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和根本目的,是社会主义最本质的规定,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条件和要求.报告强调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必须牢牢地把握八项基本要求,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
3、本质属性是社会和谐.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是我们党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也是这次全会立论的重要理论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逐步深入、逐渐清晰、不断深化.今天,我们更加深切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的,决定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决定了我们党有责任、有信心、有能力主要通过和平的、渐进的方法,通过有领导、有步骤、有秩序的调整和改革,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决定了社会和谐是我国社会矛盾存在和解决过程的基本形态,也就是说,我国社会在本质上是和谐的.但是,这种和谐并不会自然而然地实现,需要进行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这就要求我们科学分析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和谐,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觉追求的价值目标,又是持续推进、不断实现的历史过程. 按照社会和谐这一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决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兼顾了“大社会”和“小社会”两个方面.作为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我们所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整体和谐的社会,是实现社会和谐的价值目标与创造性实践相统一的渐进的历史过程,需要贯穿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整个历史过程,体现到党和国家的一切重大决策、改革举措和全部工作之中.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我们所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要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社会建设,旨在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积极化解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努力形成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实践中,既要放眼“大社会”,从“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视野和战略高度来认识、来思考、来谋划,始终按照有利于促进和实现社会和谐来统筹考虑我们的战略规划、决策措施和工作部署;又要着眼“小社会”,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4、基本要求是科学发展、社会和谐.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这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需要.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分别提出了“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和“科学发展观”的发展理念,实现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在新的形势下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通过科学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促进社会和谐,就是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科学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它们不仅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而且也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